仝姓怎么读
问题一:仝,怎么读? 仝 tóng 〈形〉
(1)“同”的古字。相同;一样 [same]
仝,同古文,出《道书》。DD《广韵》
(2) 姓氏。
郑码:ODBI,U:4EDD,GBK:D9DA
笔画数:5,部首:人,部外笔画数:3,笔顺编号:34121
仝姓源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的全国姓氏排序五百例,仝氏排在397名,远远后于童氏和佟氏,童氏和佟氏大部分是满族人,仝氏则大部分是金朝完颜阿骨打的后裔或者是夹谷氏的后代。最新的研究成果则表明仝氏是鲜卑人的后裔,在公元五世纪孝文帝改革时,随鲜卑铁骑入住山西接管盐池,成为北魏、西魏、东魏和北周国家财富的具体持有者。无论是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还是迁都洛阳。今大同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开采费用大多来自衮衮的盐商,仝氏一族虽人数不多,却像犹太人一样,散居世界各地,名商巨贾代有人才,他们其中不乏经邦理国之才。散居国内的仝氏后裔大部都是从山西运城安邑三家庄迁徙而去。众多纷纭的族谱都说明了这个问题。
一仝姓来源
渊源之一,以国为姓。起源于商朝:本出自子姓,契之嫡裔,商王封本姓支庶族人于〓(今陕西省大荔县 境内)建立同国,为商朝附庸,商亡后,同国亦随之灭国,其后人以国去邑为同姓。后来,同 姓为分别支庶,
一支以同字音“仝”为姓,见《春秋图》。
渊源之二,避祸改姓。起源于汉朝:为司马迁之后,同样因谐音故,源于“同”。80年代中央电视台曾作过介绍, 2003年2月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十频道节目也作了介绍西汉时代,史学家太史令司马迁,因对李陵军败降匈努事有所辩解,得罪汉武帝下狱受腐刑据传,他的一支后人为避家难,改 司马姓为同即仝,另一支改司马姓为马此事在司马迁出生地陕西省韩城市的县志中的(翟世琪)一文中曾有记载:----今孙或在洛阳同姓或襄阳马姓---- 再由同按音分仝、童、佟作为姓氏,隐姓埋名,老祖要求族人不得外出,以保证香火的延续,一子北上出关,后成为旗人为“佟”姓,故该姓基本 为东北人;一子南下,定居江南,为“童”姓,多集中在江浙一带;一子留在当地为“仝”姓,后人多为山西河北一带-----------本内容源于家谱,毁于文革 。
渊源之三,源于赐姓。起源于宋朝:东陵脚下,有个叫石头峪的小村,只有二十来户人家的石头峪村,传说是宋朝一位武状元的后代。这位武状元后来官拜二品,常伴皇帝左右,可谓顶天立地,呼风唤雨。人们常说 :伴君如伴虎。果不然,这位二品高官,最后终被奸人所戕害,割去官职,灭了姓氏,贬为庶民,流放到东陵脚下为生。“仝”就是当时皇帝赐给姓氏。经过几代繁生,原只有流放时的孑然一家,渐渐发展为有二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就这样,仝姓家谱被续了下来。
渊源之四,避祸改姓。起源于元末:为金人姓氏夹古的汉姓。因女真入关踏上中土,金灭后入于元,元灭后
留居中原,为避乱则以“仝”姓传承。这个来源的“仝”姓至少有三支:
1始祖为福新、文瑞:有家谱,有谱系。传承至今,约有三十代。按:元灭在公元1368年,距今约640年,以二十年为一代,当有三十代。这个起源的仝姓后裔主要在今山东郓城、江苏睢宁。
2湖南永州宁远、新田一带的仝姓:本系蒙古族(应为入元后的女真族)。其先人夹谷必烈突,元末为御前指挥,奉诏镇压宁远一带瑶民起yi。元亡明兴,为避祸改为汉族姓氏,取“夹”字三人同一,遂改姓“仝”,隐居于此。居宁远的仝>>
问题二:仝用在姓氏中读什么 应该读 tong (同)
问题三:仝。是什么字怎么读? 仝[tóng]
同“同”。
姓氏。
问题四:仝炅怎么读 仝:[tóng]
炅:[jiǒng,guì]
问题五:“仝”这个字读什么字? tong第二声
问题六:想找个剪头发的地儿,能推荐一个吗? 15分 男生女生啊!男生就建议买个剪发磨具!就是那种有个模子比着头的尺寸的推子,在朱市口的理发用品店里就有,根据长短自己推!理出一个圆寸来还是很牛的!女生还是不要凑合了,我只推荐烫发和剪短发的一个地点,要是想长发飘飘我就不敢保证质量了,在地安门天意市场对面的一个小理发店叫“剪吧”老板手艺不错,我周围的人全去那里剪,不贵又好,因为大家多是烫发(长短皆可)剪短,所以你自己斟酌!我是不建议到贵的地方例如东四那一条街上的,还有什么王府井的漂亮宝贝什么的,我们全去过,结果还是一样的,关键是找到适合打理你折中发质和脸型的理发师!你可以试试!
问题七:仝读什么 读音为tong(二声),姓。,实际上是“同”的异体字。
问题八:“仝”怎么读? 仝 tón
字从人从工,工亦声。“工”指“土木工程”、“工地”、“工作”。“人”与“工”联合起来表示“一同在工地上做工的人”。本义:工友。引申义:同事。同仁。再引申义:相同。 1、同“同”。 2、 姓氏。 〈形〉 “同”的古字。相同;一样 仝,同古文,出《道书》。――《广韵》[2]
问题九:仝,怎么读? 仝 tóng 〈形〉
(1)“同”的古字。相同;一样 [same]
仝,同古文,出《道书》。DD《广韵》
(2) 姓氏。
郑码:ODBI,U:4EDD,GBK:D9DA
笔画数:5,部首:人,部外笔画数:3,笔顺编号:34121
仝姓源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的全国姓氏排序五百例,仝氏排在397名,远远后于童氏和佟氏,童氏和佟氏大部分是满族人,仝氏则大部分是金朝完颜阿骨打的后裔或者是夹谷氏的后代。最新的研究成果则表明仝氏是鲜卑人的后裔,在公元五世纪孝文帝改革时,随鲜卑铁骑入住山西接管盐池,成为北魏、西魏、东魏和北周国家财富的具体持有者。无论是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还是迁都洛阳。今大同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开采费用大多来自衮衮的盐商,仝氏一族虽人数不多,却像犹太人一样,散居世界各地,名商巨贾代有人才,他们其中不乏经邦理国之才。散居国内的仝氏后裔大部都是从山西运城安邑三家庄迁徙而去。众多纷纭的族谱都说明了这个问题。
一仝姓来源
渊源之一,以国为姓。起源于商朝:本出自子姓,契之嫡裔,商王封本姓支庶族人于〓(今陕西省大荔县 境内)建立同国,为商朝附庸,商亡后,同国亦随之灭国,其后人以国去邑为同姓。后来,同 姓为分别支庶,
一支以同字音“仝”为姓,见《春秋图》。
渊源之二,避祸改姓。起源于汉朝:为司马迁之后,同样因谐音故,源于“同”。80年代中央电视台曾作过介绍, 2003年2月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十频道节目也作了介绍西汉时代,史学家太史令司马迁,因对李陵军败降匈努事有所辩解,得罪汉武帝下狱受腐刑据传,他的一支后人为避家难,改 司马姓为同即仝,另一支改司马姓为马此事在司马迁出生地陕西省韩城市的县志中的(翟世琪)一文中曾有记载:----今孙或在洛阳同姓或襄阳马姓---- 再由同按音分仝、童、佟作为姓氏,隐姓埋名,老祖要求族人不得外出,以保证香火的延续,一子北上出关,后成为旗人为“佟”姓,故该姓基本 为东北人;一子南下,定居江南,为“童”姓,多集中在江浙一带;一子留在当地为“仝”姓,后人多为山西河北一带-----------本内容源于家谱,毁于文革 。
渊源之三,源于赐姓。起源于宋朝:东陵脚下,有个叫石头峪的小村,只有二十来户人家的石头峪村,传说是宋朝一位武状元的后代。这位武状元后来官拜二品,常伴皇帝左右,可谓顶天立地,呼风唤雨。人们常说 :伴君如伴虎。果不然,这位二品高官,最后终被奸人所戕害,割去官职,灭了姓氏,贬为庶民,流放到东陵脚下为生。“仝”就是当时皇帝赐给姓氏。经过几代繁生,原只有流放时的孑然一家,渐渐发展为有二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就这样,仝姓家谱被续了下来。
渊源之四,避祸改姓。起源于元末:为金人姓氏夹古的汉姓。因女真入关踏上中土,金灭后入于元,元灭后
留居中原,为避乱则以“仝”姓传承。这个来源的“仝”姓至少有三支:
1始祖为福新、文瑞:有家谱,有谱系。传承至今,约有三十代。按:元灭在公元1368年,距今约640年,以二十年为一代,当有三十代。这个起源的仝姓后裔主要在今山东郓城、江苏睢宁。
2湖南永州宁远、新田一带的仝姓:本系蒙古族(应为入元后的女真族)。其先人夹谷必烈突,元末为御前指挥,奉诏镇压宁远一带瑶民起yi。元亡明兴,为避祸改为汉族姓氏,取“夹”字三人同一,遂改姓“仝”,隐居于此。居宁远的仝>>
问题十:仝用在姓氏中读什么 应该读 tong (同)
仝
拼音:tóng
部首:人,
部外笔画:3,
总笔画:5
五笔86&98:WAF
仓颉:OM
笔顺编号:34121
四角号码:8010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4EDD
基本字义仝
tóngㄊㄨㄥˊ
同“同”。
姓氏
女真族现在叫满族。
《金史·世纪》记载:“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元魏时,勿吉有七部:隋称靺鞨;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宋朝人说女真族“本名朱里真,番语。讹为女真”。可见,朱里真是汉名。为避辽兴宗耶律真的讳,改称女直,也写作女质。女真族一名,最早出现在7世纪。元朝文献中的女真族,有女直、水达达、吾者野人、乞列迷、骨嵬等别称。蒙古语中称女真为阿勒坛,谓金帝阿勒坛汗,它本是全体女真人的族称。
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明朝皇帝朱棣派人到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招抚女真族。女真,原作“朱里真”,又作“朱里扯特”、“主儿彻惕”、“主儿扯惕”、“拙尔察歹”,满语称之为“珠申”、“诸申”。明朝中后期中原人称之为鞑靼、鞑虏、北虏等,其军队被称为虏兵。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皇太极发布改族名女真为满洲的命令,从此,满洲的名称正式出现。也就是现在的满族。
仝,tóng,汉字。“同”的古字。是相同、一样的意思。唐代卢仝《与马异结交诗》:“昨日仝不仝,异自异,是谓大仝而小异。”
还可用作姓氏。明代有仝寅(见《明史·方伎传》),《水浒》里有美髯公:朱仝。
扩展资料
就隶定字形解释)形声。字从人从工,工亦声。“工”指“土木工程”、“工地”、“工作”。“人”与“工”联合起来表示“一同在工地上做工的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也是“不含钢筋的混凝土”的简称。
本义:工友。
引申义:同事。同仁。
再引申义:相同。
1、同“同”。
2、姓氏。
〈形〉
“同”的古字。相同;一样
仝,同古文,出《道书》。——《广韵》
参考资料 仝
童氏的来历 姓氏源流
源自上古:是黄帝的后代。黄帝之孙叫颛顼,颛顼有个儿子叫老童。老童天生一副好嗓子,说话唱歌时,嗓音就象钟罄一样宏亮清越,又有音乐的韵味。他的后世子孙就以祖上名字中的'童'字命姓,称童姓。
出自胥姓:始自风姓,是赫胥氏的后代。春秋时期,晋国有大夫胥童,他与周朝的权臣栾书、中行偃积怨很深。后来栾书、中行偃受宠于厉公,胥童遂被杀害,他的后人为避仇杀,以祖父名字为姓,改“胥”为“童”,称童姓。
迁徙分布
关于童姓的来源,是记载于唐人所著的《姓纂》一书:“颛顼生老童,子孙以王父字为氏,望出渤海。”老童在我国的姓氏源流上也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帝喾时专司“光融天下”的前后两位祝融氏――重黎和吴回,便都是老童的儿子。重黎的子孙,是后世的司马氏;吴回的子孙,繁衍更广,后世的岑、胡、彭、钱、曹、坐、娄、苏、顾、温、董等姓,都是吴回的后代。由此可见,把源自老童的这一家人形容为“同宗而不同姓的大家族”,实在是顶恰当不过的。童姓的先人,早期都是活跃于渤海,即今山东省北部地方,然后逐渐向南播迁,到了宋、元之际,终于成为南方各地的一个著名姓氏,望族居雁门郡(今山西省代县西北)。这一点,从2000年来童姓人士在历史上的活动情形,便可获得了解。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童姓人士,是东汉时期山东诸城地方(姑幕)善名传遍遐迩的大好人童仲玉,以及他两位名登《后汉书》的“循吏传”的杰出儿子童恢和童翊。历史上的童姓饱学高士,真是不胜枚举,譬如,唐代的童翰卿,是宣宗和懿宗年间工于诗词的著名才子;曾任袁州教授的童宗说,也是唐朝时以眉宇秀整,尚友拔俗而见称的名士,著有一部《柳文音注》,被当时的学者尊称为“南城先生”。童姓现今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大姓,人数也不很多。在大陆未列入前一百位大姓,在台湾排第九十七位。
“童”姓的由来? 童姓是宋元著名姓氏 关于童姓的来源,是记载于唐人所著的《姓纂》一书:“颛 顼生老童,子孙以王父字为氏,望出渤海。” 老童在我国的姓氏源流上也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帝喾时 专司“光融天下”的前后两位祝融氏――重黎和吴回,便都是老童的 儿子。重黎的子孙,是后世的司马氏;吴回的子孙,繁衍更广,后世 的岑、胡、彭、钱、曹、坐、娄、苏、顾、温、董等姓,都是吴回的 后代。由此可见,把源自老童的这一家人形容为“同宗而不同姓的大 家族”,实在是顶恰当不过的。 童姓的先人,早期主要都是活动于山东省的北部地方,然后 逐渐向南播迁,到了宋、元之际,终于成为南方各地的一个著名姓氏。 这一点,从2000年来童姓人士在历史上的活动情形,便可获得了解。 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童姓人士,是东汉时期山东诸城地 方(姑幕)善名传遍遐迩的大好人童仲玉,以及他两位名登《后汉书》 的“循吏传”的杰出儿子童恢和童翊。 历史上的童姓饱学高士,真是不胜枚举,譬如,唐代的童翰 卿,是宣宗和懿宗年间工于诗词的著名才子;曾任袁州教授的童宗说, 也是唐朝时以眉宇秀整,尚友拔俗而见称的名士,著有一部《柳文音 注》,被当时的学者尊称为“南城先生”。 童姓家谱 童10836全国雁门重氏宗谱八卷 (清)童启 童世德等纂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木活字本 二册 安徽博 注:该族散居浙江开化,江西德兴、玉山等地。 10837江苏江都维扬江都童氏支谱 (民国)童润之二修 民国十六年(1927)木刻本 江苏江都县昌松乡薛河七队(存三卷) 注:谱初修於清光绪十八年童兆旺童年富。 10838江苏武进毗陵童氏宗谱十卷 (民国)童近忠等重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树滋堂刊本 十册 南开大学 注:童氏家谱首修於宋淳熙间。此为九修。 10839浙江馀姚童氏宗谱十卷首二卷瓜爬图二卷 (清)童坤祺 童贻承等续修 清宣统元年(1909)德裕堂刻本 哈尔滨师大 注:书口题《童氏宗谱》宋咸淳元年童荧甫初谱。 10840浙江慈溪鸿门童氏厚本堂祭田图霞蔚书屋 塾田图不分卷 清光绪木活字本 二册 天一阁 10841浙江慈溪鸿门童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 (民国)童赓年编纂 民国十八年(1929)厚本堂木刻本 十八册 河北大学 天一阁 注:版心作《慈东童氏宗谱》。 10842浙江绍兴舍浦童氏宗谱二十三卷 (清)童宝善 童德爵重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居善堂木刻本 二十二册 北图 河北大学 浙江图 10843浙江兰溪雁门童氏宗谱二卷 (清)童凤铿重修 清光绪三年(1877)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和平乡 10844浙江兰溪重万村童氏宗谱四卷 (清)童华行 童春海重纂 清光绪十八年(1892)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圣山乡(缺卷3) 注:清乾隆十三年初纂。 10845浙江兰溪汤溪童氏宗谱五卷 民国元年(1912)木刻本 浙江兰溪溪县下王乡前童村 10846浙江兰溪塘边童氏宗谱四卷 (民国)童辉重纂 民国二年(1913)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圣山乡 注:初纂於清嘉庆五年。 10847浙江兰溪雁门童氏宗谱四十四卷 民国五年(1916)修刻本 浙江兰溪县文管(不全) 10848浙江兰溪童氏宗谱六十七卷 (民国)童燮海续修 民国六年(1917)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女埠乡 10849浙江兰溪童氏宗谱四十卷 民国六年(1917)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上新方乡上新方 10850浙江兰溪凤山童氏宗谱八卷 民国十一年(1922)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金湖乡东莞 10851>>
童姓起源于什么时候和什么地方? 黄帝有孙子名叫颛顼儿子中有个取名叫老童,老童的后代中,有人用童字作为姓。还有一支童姓,起源于春秋时期,晋国有个贵族叫胥童,是位忠臣,但后来被人陷害杀死。胥童的家人逃亡,定居后怕被追杀,就改胥姓为童姓。童姓的先人还有如〔童翊〕汉代时候人,弧乡里为百姓做好事,品德也高,他人还在世,人们就为他竖碑立传,可见受人们尊敬。〔童居易〕宋朝人,因为学问好而出名,人称他“杜州先生”。〔童朝仪〕明代人,文武双全,有能做诗和书画,又被朝廷任命为将军,当时人都称赞他。
姓童的人起源于什么地方 童姓的先人,早期主要都是活动于山东省的北部地方,然后
逐渐向南播迁,到了宋、元之际,终于成为南方各地的一个著名姓氏。
这一点,从2000年来童姓人士在历史上的活动情形,便可获得了解。
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童姓人士,是东汉时期山东诸城地
方(姑幕)善名传遍遐迩的大好人童仲玉,以及他两位名登《后汉书》
的“循吏传”的杰出儿子童恢和童翊。
“童”姓的来历 童姓是宋元著名姓氏
关于童姓的来源,是记载于唐人所著的《姓纂》一书:“颛
顼生老童,子孙以王父字为氏,望出渤海。”
老童在我国的姓氏源流上也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帝喾时
专司“光融天下”的前后两位祝融氏――重黎和吴回,便都是老童的
儿子。重黎的子孙,是后世的司马氏;吴回的子孙,繁衍更广,后世
的岑、胡、彭、钱、曹、坐、娄、苏、顾、温、董等姓,都是吴回的
后代。由此可见,把源自老童的这一家人形容为“同宗而不同姓的大
家族”,实在是顶恰当不过的。
童姓的先人,早期主要都是活动于山东省的北部地方,然后
逐渐向南播迁,到了宋、元之际,终于成为南方各地的一个著名姓氏。
这一点,从2000年来童姓人士在历史上的活动情形,便可获得了解。
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童姓人士,是东汉时期山东诸城地
方(姑幕)善名传遍遐迩的大好人童仲玉,以及他两位名登《后汉书》
的“循吏传”的杰出儿子童恢和童翊。
历史上的童姓饱学高士,真是不胜枚举,譬如,唐代的童翰
卿,是宣宗和懿宗年间工于诗词的著名才子;曾任袁州教授的童宗说,
也是唐朝时以眉宇秀整,尚友拔俗而见称的名士,著有一部《柳文音
注》,被当时的学者尊称为“南城先生”。
童姓家谱
童 10836全国雁门重氏宗谱八卷 (清)童启 童世德等纂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木活字本 二册 安徽博 注:该族散居浙江开化,江西德兴、玉山等地。 10837江苏江都维扬江都童氏支谱 (民国)童润之二修 民国十六年(1927)木刻本 江苏江都县昌松乡薛河七队(存三卷) 注:谱初修於清光绪十八年童兆旺童年富。 10838江苏武进毗陵童氏宗谱十卷 (民国)童近忠等重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树滋堂刊本 十册 南开大学 注:童氏家谱首修於宋淳熙间。此为九修。 10839浙江馀姚童氏宗谱十卷首二卷瓜爬图二卷 (清)童坤祺 童贻承等续修 清宣统元年(1909)德裕堂刻本 哈尔滨师大 注:书口题《童氏宗谱》宋咸淳元年郸荧甫初谱。 10840浙江慈溪鸿门童氏厚本堂祭田图霞蔚书屋 塾田图不分卷 清光绪木活字本 二册 天一阁 10841浙江慈溪鸿门童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 (民国)童赓年编纂 民国十八年(1929)厚本堂木刻本 十八册 河北大学 天一阁 注:版心作《慈东童氏宗谱》。 10842浙江绍兴舍浦童氏宗谱二十三卷 (清)童宝善 童德爵重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居善堂木刻本 二十二册 北图 河北大学 浙江图 10843浙江兰溪雁门童氏宗谱二卷 (清)童凤铿重修 清光绪三年(1877)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和平乡 10844浙江兰溪重万村童氏宗谱四卷 (清)童华行 童春海重纂 清光绪十八年(1892)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圣山乡(缺卷3) 注:清乾隆十三年初纂。 10845浙江兰溪汤溪童氏宗谱五卷 民国元年(1912)木刻本 浙江兰溪溪县下王乡前童村 10846浙江兰溪塘边童氏宗谱四卷 (民国)童辉重纂 民国二年(1913)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圣山乡 注:初纂於清嘉庆五年。 10847浙江兰溪雁门童氏宗谱四十四卷 民国五年(1916)修刻本 浙江兰溪县文管(不全) 10848浙江兰溪童氏宗谱六十七卷 (民国)童燮海续修 民国六年(1917)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女埠乡 10849浙江兰溪童氏宗谱四十卷 民国六年(1917)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上新方乡上新方 10850浙江兰溪凤山童氏宗谱八卷 >>
童氏家族的来源和家谱??安徽有多少姓童的?? 童(Tóng)姓源出有二:
1、源自上古,是黄帝的后代。黄帝之孙叫颛顼,颛顼有个儿子叫老童。老童天生一副好嗓子,说话唱歌时,嗓音就象钟罄一样宏亮清越,又有音乐的韵味。他的后世子孙就以祖上名字中的'童'字命姓,称童姓。2、出自胥姓,始自风姓,是赫胥氏的后代。春秋时期,晋国有大夫胥童,他与周朝的权臣栾书、中行偃积怨很深。后来栾书、中行偃受宠于厉公,胥童遂被杀害,他的后人为避仇杀,以祖父名字为姓,改“胥”为“童”,称童姓。
童氏敦睦堂的来历开化县童姓敦睦堂什么地方迁来的 小童
仝氏姓的来历 仝姓起源:
源流一:
以国为姓。起源于商朝:本出自子姓,契之嫡裔,商王封本姓支庶族人于(今陕西省大荔县 境内)建立同国,为商朝附庸,商亡后,同国亦随之灭国,其后人以国去邑为同姓。后来,同 姓为分别支庶,
源流二:
避祸改姓。起源于汉朝:为司马迁之后,同样因谐音故,源于“同”。
西汉时代,史学家太史令司马迁,因对李陵军败降匈奴事有所辩解,得罪汉武帝下狱受腐刑据传,他的一支后人为避家难,改 司马姓为同即仝,另一支改司马姓为马此事在司马迁出生地陕西省韩城市的县志中的(翟世琪)一文中曾有记载:----今孙或在洛阳同姓或襄阳马姓---- 再由同按音分仝、童、佟作为姓氏,隐姓埋名,老祖要求族人不得外出,以保证香火的延续,一子北上出关,后人改为“佟”姓,故该姓基本 为东北人;一子南下,定居江南,为“童”姓,多集中在江浙一带;一子留在当地为“仝”姓,后人多为山西河北一带--本内容源于家谱。
源流三:
源于赐姓。起源于宋朝:东陵脚下,有个叫石头峪的小村,只有二十来户人家的石头峪村,传说是宋朝一位武状元的后代。这位武状元后来官拜二品,常伴皇帝左右,可谓顶天立地,呼风唤雨。人们常说 :伴君如伴虎。果不然,这位二品高官,最后终被奸人所戕害,割去官职,灭了姓氏,贬为庶民,流放到东陵脚下为生。“仝”就是当时皇帝赐给姓氏。经过几代繁生,原只有流放时的孑然一家,渐渐发展为有二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就这样,仝姓家谱被续了下来。
源流四:
避祸改姓。起源于元末:为金人姓氏夹古的汉姓。因女真入关踏上中土,金灭后入于元,元灭后 留居中原,为避乱则以“仝”姓传承。
这个来源的“仝”姓至少有三支:
1始祖为福新、文瑞:有家谱,有谱系。传承至今,约有三十代。按:元灭在公元1368年,距今约640年,以二十年为一代,当有三十代。这个起源的仝姓后裔主要在今山东郓城、江苏睢宁。
2湖南永州宁远、新田一带的仝姓:本系蒙古族(应为入元后的女真族)。其先人夹谷必烈突,元末为御前指挥,奉诏镇压宁远一带瑶民起。元亡明兴,为避祸改为汉族姓氏,取“夹”字三人同一,遂改姓“仝”,隐居于此。居宁远的仝姓,现有550多人,分居鲤溪上、下仝家村。
3山西的女真遗裔:在山西省运城市安邑镇房子村和三家庄村,至今聚居着一批仝姓的女真遗裔,他们保存的《仝氏家谱》一本修于清乾隆年间,后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重修,重修谱序云:“仝氏之先,出自大金夹谷氏,嗣遭元灭,遂易今姓。元初有讳庆成者,为本邑令,因家焉。” 以上三处仝姓渊源的共同之处在于:均来源于金人夹古氏。可见,在元灭之时,为避乱,金姓夹古改为汉姓仝,是比较统一的做法。
源流五:
中的仝氏,避祸改姓。源自童姓。据安徽和县《童氏家谱》载,始祖童小桥,祖籍陕西西安金占山,为清皇太子武术御师。一次 传授武功,不慎伤皇子,遂举家隐姓埋名逃至和州(今安徽和县)定居,改为姓。
康熙八年(1669年)后,仝姓后人仝朝臣中武举,家道渐趋兴旺。主要分布在安徽。
源流六:
少数民族融和的改姓。起源于清:为满族姓氏佟佳(Tongjia Hala)的汉姓,也作佟、童、董等。
宋代童参为何人 童参是宋代的隐士。
鸿煊 (鸿:大也煊:光明)
“教子一艺,不如赐子佳名。”名字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高深的文学素养。古人取名,常着意于名字的道德意蕴和审美意境,名字大多渊源于诸子典籍和文学名篇,如孟浩然出自《孟子公孙丑》中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唐代茶圣陆羽,字鸿渐,其名、字皆出自《易经》:“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江苏睢宁仝姓字辈:东、亭、西、道、太、德、泽、玉(毓)、光、荣、 大、本、敦、培、广、 永、传、万、世(代)、洪、祥、宝、端、正、贵、志、杰、英、达、明
江苏无锡仝姓字辈:登、庭、锡、道、泰,德、泽、誉、光、荣,大、本、敦、培、广,永、传、万、世、恒。
河南洛阳新安县五头镇仝沟村字辈:三,乐,重,天,伦,谦,恭,世,长,钦;雨,露,松,柏,秀,枝芳,由,根,深
河南太康县仝姓字辈:广,金,芳,丙,明,家,传,正
河南台前县仝姓字辈:唐,燕 ,先,世,绪,其,兴,玉,乐,思
河南博爱仝姓字辈:兴、功、建、国、学、习、文、章
河南洛阳市伊川县葛寨乡仝姓字辈:喜、学、广、林、亮、博
扩展资料:
源流一
汉族仝姓根据族谱最早居住在战国时期齐鲁夹谷之地,历史上记载齐鲁夹谷会盟。
齐鲁夹谷之会是齐鲁两国的一次著名的会盟,盟会上孔子屈强国、正典仪的凛然大义,被称为是“圣人之大司”。会盟后,齐人为孔子的大义凛然所折服,归还了郓(在今山东郓城东)、讙(今山东宁阳北)、龟阴(龟山之阴,在今山东新汶东南境)等汶阳之田。
-仝姓
问题一:“仝”这个字读什么字? tong第二声
问题二:仝是什么字 中文名:仝
拼音:tóng
部首:人
部外笔画:3
总笔画:5
四角号码:80102
分享
音韵参考
[广韵]:徒红切,上平1东,tóng,通开一平东定
[唐音]:dhung
[国语]:tóng,tòng
[粤语]:tung4
详细解释
(就隶定字形解释)形声。字从人从工,工亦声。“工”指“土木工程”、“工地”、“工作”。“人”与“工”联合起来表示“一同在工地上做工的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也是“不含钢筋的混凝土”的简称。
本义:工友。
引申义:同事。同仁。
再引申义:相同。
1、同“同”。
2、姓氏。
〈形〉
“同”的古字。相同;一样
仝,同古文,出《道书》。――《广韵》
康熙字典
《广韵》徒红切《正字通》道书同字。
又姓。
又人名。卢仝,唐人。关仝,宋人。 从人从工,与异。音全,从入。
问题三:仝,怎么读? 仝 tóng 〈形〉
(1)“同”的古字。相同;一样 [same]
仝,同古文,出《道书》。DD《广韵》
(2) 姓氏。
郑码:ODBI,U:4EDD,GBK:D9DA
笔画数:5,部首:人,部外笔画数:3,笔顺编号:34121
仝姓源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的全国姓氏排序五百例,仝氏排在397名,远远后于童氏和佟氏,童氏和佟氏大部分是满族人,仝氏则大部分是金朝完颜阿骨打的后裔或者是夹谷氏的后代。最新的研究成果则表明仝氏是鲜卑人的后裔,在公元五世纪孝文帝改革时,随鲜卑铁骑入住山西接管盐池,成为北魏、西魏、东魏和北周国家财富的具体持有者。无论是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还是迁都洛阳。今大同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开采费用大多来自衮衮的盐商,仝氏一族虽人数不多,却像犹太人一样,散居世界各地,名商巨贾代有人才,他们其中不乏经邦理国之才。散居国内的仝氏后裔大部都是从山西运城安邑三家庄迁徙而去。众多纷纭的族谱都说明了这个问题。
一仝姓来源
渊源之一,以国为姓。起源于商朝:本出自子姓,契之嫡裔,商王封本姓支庶族人于〓(今陕西省大荔县 境内)建立同国,为商朝附庸,商亡后,同国亦随之灭国,其后人以国去邑为同姓。后来,同 姓为分别支庶,
一支以同字音“仝”为姓,见《春秋图》。
渊源之二,避祸改姓。起源于汉朝:为司马迁之后,同样因谐音故,源于“同”。80年代中央电视台曾作过介绍, 2003年2月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十频道节目也作了介绍西汉时代,史学家太史令司马迁,因对李陵军败降匈努事有所辩解,得罪汉武帝下狱受腐刑据传,他的一支后人为避家难,改 司马姓为同即仝,另一支改司马姓为马此事在司马迁出生地陕西省韩城市的县志中的(翟世琪)一文中曾有记载:----今孙或在洛阳同姓或襄阳马姓---- 再由同按音分仝、童、佟作为姓氏,隐姓埋名,老祖要求族人不得外出,以保证香火的延续,一子北上出关,后成为旗人为“佟”姓,故该姓基本 为东北人;一子南下,定居江南,为“童”姓,多集中在江浙一带;一子留在当地为“仝”姓,后人多为山西河北一带-----------本内容源于家谱,毁于文革 。
渊源之三,源于赐姓。起源于宋朝:东陵脚下,有个叫石头峪的小村,只有二十来户人家的石头峪村,传说是宋朝一位武状元的后代。这位武状元后来官拜二品,常伴皇帝左右,可谓顶天立地,呼风唤雨。人们常说 :伴君如伴虎。果不然,这位二品高官,最后终被奸人所戕害,割去官职,灭了姓氏,贬为庶民,流放到东陵脚下为生。“仝”就是当时皇帝赐给姓氏。经过几代繁生,原只有流放时的孑然一家,渐渐发展为有二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就这样,仝姓家谱被续了下来。
渊源之四,避祸改姓。起源于元末:为金人姓氏夹古的汉姓。因女真入关踏上中土,金灭后入于元,元灭后
留居中原,为避乱则以“仝”姓传承。这个来源的“仝”姓至少有三支:
1始祖为福新、文瑞:有家谱,有谱系。传承至今,约有三十代。按:元灭在公元1368年,距今约640年,以二十年为一代,当有三十代。这个起源的仝姓后裔主要在今山东郓城、江苏睢宁。
2湖南永州宁远、新田一带的仝姓:本系蒙古族(应为入元后的女真族)。其先人夹谷必烈突,元末为御前指挥,奉诏镇压宁远一带瑶民起yi。元亡明兴,为避祸改为汉族姓氏,取“夹”字三人同一,遂改姓“仝”,隐居于此。居宁远的仝>>
问题四:仝这个字怎么读 仝1 〔tón ㄊㄨㄥ@〕 〔《广韵》徒红切平东定。〕
1“ 同 ”的古字。相同一样。 唐 卢仝 《与马异结交诗》“昨日 仝 不仝 异 自异是谓大仝而小异。”《广韵・平柬》仝“仝同古文。”
2姓。 明 代有 仝寅 。见《明史・方伎传》。
问题五:仝)这个字怎么读? ◎ 仝
tóng
〈形〉
“同”的古字。相同;一样 [same]
仝,同古文,出《道书》。――《广韵》
问题六:仝?这个字怎么念???? 仝,tóng,汉字。“同”的古字。是相同、一样的意思。唐代卢仝《与马异结交诗》:“昨日仝不仝,异自异,是谓大仝而小异。”还可用作姓氏。明代有仝寅(见《明史・方伎传》),《水浒》里有美髯公:朱仝。
问题七:仝的读音是什么 仝拼音: [tóng]
[释义] 1同“同”。 2姓氏。
问题八:仝。是什么字怎么读? 仝[tóng]
同“同”。
姓氏。
问题九:仝是什么字 中文名:仝
拼音:tóng
部首:人
部外笔画:3
总笔画:5
四角号码:80102
分享
音韵参考
[广韵]:徒红切,上平1东,tóng,通开一平东定
[唐音]:dhung
[国语]:tóng,tòng
[粤语]:tung4
详细解释
(就隶定字形解释)形声。字从人从工,工亦声。“工”指“土木工程”、“工地”、“工作”。“人”与“工”联合起来表示“一同在工地上做工的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也是“不含钢筋的混凝土”的简称。
本义:工友。
引申义:同事。同仁。
再引申义:相同。
1、同“同”。
2、姓氏。
〈形〉
“同”的古字。相同;一样
仝,同古文,出《道书》。――《广韵》
康熙字典
《广韵》徒红切《正字通》道书同字。
又姓。
又人名。卢仝,唐人。关仝,宋人。 从人从工,与异。音全,从入。
问题十:仝,怎么读? 仝 tóng 〈形〉
(1)“同”的古字。相同;一样 [same]
仝,同古文,出《道书》。DD《广韵》
(2) 姓氏。
郑码:ODBI,U:4EDD,GBK:D9DA
笔画数:5,部首:人,部外笔画数:3,笔顺编号:34121
仝姓源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的全国姓氏排序五百例,仝氏排在397名,远远后于童氏和佟氏,童氏和佟氏大部分是满族人,仝氏则大部分是金朝完颜阿骨打的后裔或者是夹谷氏的后代。最新的研究成果则表明仝氏是鲜卑人的后裔,在公元五世纪孝文帝改革时,随鲜卑铁骑入住山西接管盐池,成为北魏、西魏、东魏和北周国家财富的具体持有者。无论是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还是迁都洛阳。今大同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开采费用大多来自衮衮的盐商,仝氏一族虽人数不多,却像犹太人一样,散居世界各地,名商巨贾代有人才,他们其中不乏经邦理国之才。散居国内的仝氏后裔大部都是从山西运城安邑三家庄迁徙而去。众多纷纭的族谱都说明了这个问题。
一仝姓来源
渊源之一,以国为姓。起源于商朝:本出自子姓,契之嫡裔,商王封本姓支庶族人于〓(今陕西省大荔县 境内)建立同国,为商朝附庸,商亡后,同国亦随之灭国,其后人以国去邑为同姓。后来,同 姓为分别支庶,
一支以同字音“仝”为姓,见《春秋图》。
渊源之二,避祸改姓。起源于汉朝:为司马迁之后,同样因谐音故,源于“同”。80年代中央电视台曾作过介绍, 2003年2月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十频道节目也作了介绍西汉时代,史学家太史令司马迁,因对李陵军败降匈努事有所辩解,得罪汉武帝下狱受腐刑据传,他的一支后人为避家难,改 司马姓为同即仝,另一支改司马姓为马此事在司马迁出生地陕西省韩城市的县志中的(翟世琪)一文中曾有记载:----今孙或在洛阳同姓或襄阳马姓---- 再由同按音分仝、童、佟作为姓氏,隐姓埋名,老祖要求族人不得外出,以保证香火的延续,一子北上出关,后成为旗人为“佟”姓,故该姓基本 为东北人;一子南下,定居江南,为“童”姓,多集中在江浙一带;一子留在当地为“仝”姓,后人多为山西河北一带-----------本内容源于家谱,毁于文革 。
渊源之三,源于赐姓。起源于宋朝:东陵脚下,有个叫石头峪的小村,只有二十来户人家的石头峪村,传说是宋朝一位武状元的后代。这位武状元后来官拜二品,常伴皇帝左右,可谓顶天立地,呼风唤雨。人们常说 :伴君如伴虎。果不然,这位二品高官,最后终被奸人所戕害,割去官职,灭了姓氏,贬为庶民,流放到东陵脚下为生。“仝”就是当时皇帝赐给姓氏。经过几代繁生,原只有流放时的孑然一家,渐渐发展为有二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就这样,仝姓家谱被续了下来。
渊源之四,避祸改姓。起源于元末:为金人姓氏夹古的汉姓。因女真入关踏上中土,金灭后入于元,元灭后
留居中原,为避乱则以“仝”姓传承。这个来源的“仝”姓至少有三支:
1始祖为福新、文瑞:有家谱,有谱系。传承至今,约有三十代。按:元灭在公元1368年,距今约640年,以二十年为一代,当有三十代。这个起源的仝姓后裔主要在今山东郓城、江苏睢宁。
2湖南永州宁远、新田一带的仝姓:本系蒙古族(应为入元后的女真族)。其先人夹谷必烈突,元末为御前指挥,奉诏镇压宁远一带瑶民起yi。元亡明兴,为避祸改为汉族姓氏,取“夹”字三人同一,遂改姓“仝”,隐居于此。居宁远的仝>>
仝姓怎么读
本文2023-09-21 20:24:2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