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老福王朱常洵的人生经历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2收藏

明朝老福王朱常洵的人生经历简介,第1张

朱常洵 煮成汤

明神宗的第三个儿子朱常洵一生大起大落,前半生享尽荣华富贵,到五十多岁的时候却死于李自成之手。关于朱常洵的死法,历史上有三种说法,其中最惨烈的某过于朱常洵煮成汤的版本。

朱常洵

据《明史》记载,李自成进城的时候,朱常洵和他的世子朱由榔准备弃城逃走,结果朱由榔跑掉了,而“福王常洵遇害。自成兵跬跹,杂鹿醢尝之,名福禄酒。”《明史》记载的死法有点血腥,不过民间野史似乎还觉得不够悲惨,于是就有了朱常洵的另一种死法。据说李自成觉得直接杀了这位老王爷不够解恨,于是下令将其和几只草鹿一锅煮,美其名曰“福禄汤”。

除了正史和野史外,近年出土的福王括地志的碑文上面还记载了朱常洵的另一种死法。李自成率兵攻洛阳,朱常洵组织军队抵抗,城破,朱常洵被活捉。面对闯王李自成,大明福王朱常洵破口大骂,遂遇害。两名承奉(太监)对着尸身哭了半天,对李自成的部下说:“王爷死了,我们也不想独活了!”于是,请求弄口棺材收尸,看守的士兵答应了。如果这个记载属实,那么朱常洵死得还算体面,至少没被煮成汤。不过,福王括地志的署名作者是朱常洵的儿子朱由榔,儿子将老子写得体面点也无可厚非,其真实性同样值得推究。

朱常洵挺厉害

关于朱常洵的生平,不能不用“唏嘘”二字来形容,这位本是皇帝爱子的王爷,早年享尽荣华富贵,晚年却被李闯王杀死。确切的说,应该是被“烹”了。据说,朱常洵死前向李万般求饶,可以说极尽丑态,王爷当到这份上也只能让人侧目了。但对于朱常洵的评价,并不是只有“窝囊”俩字,还有人说朱常洵挺厉害,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朱常洵被抓

朱常洵即明末著名的福王,他是万历皇帝最喜欢的皇子,没有之一。万历为什么偏偏喜欢朱常洵呢?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才能,而是因为他有一个得宠的母亲。朱常洵的母亲是郑贵妃,她很得皇帝欢心,生下的儿子自然也被皇帝视为宝贝。皇帝很想让这个宝贝儿子当皇帝,可惜明朝的大臣们都是死心眼,非说朱常洵不是长子当不得皇帝。万历跟大臣们斗了几十年,最后也累了,就把朱常洵封为福王,把洛阳封给他做藩地,给他建造了一座豪华的王宫,花费了白银28万两。但皇帝舍不得把儿子打发走,直到朱常洵快30岁才将他送到洛阳就藩。在此期间,朱常洵大婚,万历为了他的婚礼花费的白银多达三十万两。

朱常洵就藩后,万历生怕这个儿子过得不好,赐给良田4万顷,因当地良田不够,竟从邻近省份划拨。不仅如此,朱常洵请求将四川的盐茶税给自己时,他的父皇也是欣然应允。后来,朱常洵有开口要淮盐,万历又答应了。于是,本来要交给国库的税收就成了福王的私产,

以至边军的粮饷都受到了影响,朱常洵也因此成了众矢之的。后来,河南闹蝗灾,农民军进攻洛阳,前来增援的官军却不愿卖命,他们说:“福王富可敌国,却让我们饿着肚皮拼命!”就这样,洛阳城不久就被攻破了,而逃跑不及的福王被抓,后被杀死。

后世之人谈到明朝灭亡之时,有“明亡于万历”的说法,若真是如此,那么这位受万历盛宠的“蠹虫”王爷朱常洵也算是明亡的“功臣”了。朱常洵身为皇子,却毫无家国观念,以至于在国难当头的时刻还在干自挖墙脚的事,能不说他“厉害”吗?

朱常洵与崇祯

朱常洵是明万历皇帝的儿子,与崇祯的父亲朱常洛是亲兄弟,也就是说朱常洵与崇祯是叔侄关系。崇祯在位十七年,期间为政勤勉,可惜最后落得个上吊煤山的下场,这点让不少明朝遗民痛惜,因此给他上了个“烈宗”的谥号。朱常洵曾经和皇位擦肩而过,后来被父皇封到洛阳做了几十年的福王,期间享尽荣华富贵,比崇祯这位侄儿过得舒心多了,不过下场却不见得比崇祯好到哪里去。

《大明劫》崇祯剧照

朱常洵的母亲是万历宠妃郑氏,自古后宫都是子以母贵,故朱常洵从小深受父皇的盛宠,并一度欲将其列为继承人。不过,明太祖曾有训,皇位继承“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所以既非嫡子也非长子的朱常洵的太子之路,最终因大臣强烈反对而被切断。朱常洵虽然没当成太子,不过万历对他却比太子还优待,不仅将洛阳这块膏腴之地封给了他,还格外赐给他无数的金银财宝,时人曰“福王富可敌国”。而他的哥哥也就是明光宗就没那么好命了,虽然万历不得已将其封为太子,但一点也不重视他,直到十岁也没给他请个老师教他读书写字。

万历死后,朱常洛只当了27天皇帝就一命呜呼,传位于长子朱由校,是为天启皇帝。天启在位六年,死时无子,传位于弟弟朱由检,于是本来与皇位无缘的朱由检就成了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对比当年朱常洵母子的“有心栽花花不成”,朱由检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朱常洵与崇祯这对叔侄,一个大半生享乐,一个大半生操劳,最后一个被杀一个上吊。末世王孙不如狗,大概就是如此了。

李自成朱常洵

明代灭亡之际,朱姓王子皇孙们的命运开始逆转,或被杀,或被俘,幸存者则逃到荒沟野岭改名换姓。明末的朱姓皇族除了崇祯的三个儿子外,福王朱常洵也算是命运最为凄惨的一个了,这位享了大半辈子福的王爷恐怕做梦也想不到,有一天会死于非命。关于朱常洵之死,历史上的版本有好几个,不过都与李自成有关。那么,李自成朱常洵之间有什么关系,朱常洵又是怎样死的呢?

李自成活捉朱常洵

历史回到崇祯十四年,这一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进攻洛阳。洛阳是中部重镇,也是福王朱常洵的藩地,加上福王是万历皇帝的爱子,当年就藩时被赐予数万顷良田和无数珍宝,所以李自成欲取洛阳而充府库。当时的河南旱灾严重,灾民遍地,民间不满情绪指向富可敌国的福王,而李自成的部队四处打着“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旗号,这就使得洛阳城内的抵抗力量及其脆弱,李自成很快就将大军开进洛阳。朱常洵和世子朱由榔准备越城逃走,福王没来得及,被农民军活捉。

全天下都知道福王富有,李自成此时正是需要军需粮饷的时候,于是进城后的首要事情就是查抄福王府,据说抄出金银财宝无数。对于福王府原来的主人朱常洵,李自成也毫不客气,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是,李自成见朱常洵长得肥,下令将其和几只鹿一起煮汤喝了,名曰“福禄宴”。不过,早些年出土的福王扩地志碑文对朱常洵的死有另一种说法,即朱常洵是大骂李自成后被杀死,其尸体被两名太监收入棺中。不管朱常洵最终怎么死的,其死都和李自成有关,这点倒是毋庸置疑。

当时亦是泣铜驼,气象峥嵘又奈何。

府第成灰主人死,朝风暮雨任消磨。

在洛阳城内闲逛,觉得到处都是历史。不经意间就会遇到一段故事。上午在中州路骑行,见路北青年宫广场前有一对汉白玉石狮。该石狮形象威猛,工艺高超,远非现代作品可比。于是走近细看。旁边牌子上写着“明福王府石狮”。由此想到历史上的福王,也免不了唏嘘一番,口占此绝。

福王朱常洵是万历皇帝和郑贵妃的孩子,万历本想立他当太子的。可架不住文官对“立长不立幼”的祖训的强力维护,双方斗争了十几年,最后不得不立了宫女所生的长子朱常洛。作为补偿,将朱常洵封到洛阳做福王,赏赐土地四万顷,并拨真金白银建了庞大的福王府。这对石狮就是福王府大门前的。

福王在洛阳除了搜刮钱财就是*乱妇女,不管百姓死活。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攻破洛阳城,活捉了朱常洵。李自成命人在福王宫庭内,支起千人用的大锅,将几只剥了皮的梅花鹿和拔出指甲、剃去体毛,体重三百六十多斤嗷嗷只叫的朱常洵一起投入大锅,用珍贵的福王府的家具为柴火,做了一锅“福禄宴”,数千战士共享美餐。福王府外宫化为灰烬。

汉代时曾铸造两座铜驼,放置在洛阳宫门外。到了晋代, 索靖有远量,知道天下要乱了,一天指着铜驼叹息说:“会见汝在荆棘中耳!”后人用“荆棘铜驼”或“泣铜驼”指代世事荒凉。

当李自成打进洛阳城时,这对石狮也像晋末大乱时在荆棘中哭泣的铜驼。它们样子再凶猛,气势再煊赫,又能怎样呢?别说石狮子,福王那么大的权势,劫数来了又怎能躲得开?堂皇壮丽的王府灰飞烟灭了,石狮子的主人死了。“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家破人亡,这对狮子四百多年来也只好任风吹雨打,岁月消磨。

按说写诗是写自己的感想体会,至于别人看懂看不懂,懂到什么程度,要看双方的机缘。这个过程是求知己而不是做广告。历来写诗的是不给自己的作品笺注的。每次我发了自己的打油诗,总有人问这问那,索性这次都交代在这里了,也省了我另一番的啰嗦。

这是洛阳城被攻破之后的传说,李自成十分的痛恨福王的奢靡腐烂之风,并且做为了一个叛乱者,也被描绘成了一个无恶不作的恶魔。文献上就记载着李自成的这个罪名,闯军在攻陷了洛阳之后把福王朱常洵给煮着吃了。而且还在锅中还加上鹿肉,并称之为福禄宴。

朱常洵是万历的第三个儿子,他之前还有两个哥哥,都是出生后不久便夭折了。而朱常洵福王的母亲,又是万历最受宠的妃子---郑贵妃。皇帝爱屋及乌,所以福王朱常洵自然成了皇帝最器重,最受宠的儿子。万历自然是想把自己喜爱的这位儿子立为太子了,奈何朱元璋之前立下了规矩“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但是万历还是想废长立幼,让朱常洵当太子。因此闹出了沸沸扬扬的“国本之争”。

万历皇帝被众大臣和李太后坚决反

对,经过长达15年的“国本之争”,造成四名首辅被逼退,十多名部级官员被罢免,中央和地方上百名官员被去职发配后,皇帝不得不退让,立了朱常洛当太子,而朱常洵就被封了福王。出于对爱子的补偿,万历皇帝便将最富饶的洛阳赏给了福王朱常洵当封地,

据传说,福王朱常洵到了洛阳以后,整日饮酒作乐,沉迷于酒色。万历皇帝不但坐视不理福王的行为,反而还不断加封,已补偿自己的爱子。因此,当李自成大军攻入洛阳时,福王便被分割。

洛阳城是天下有名的千年帝都,明万历时期,万历皇帝将自己最喜爱儿子朱常洵封为福王,并在洛阳修建了气魄宏伟的福王宫。这个福王,平时没少祸害洛阳的百姓。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正月,闯贼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积极向河南发展,陆续占据了很多的地方。李自成所到之处,贫苦的农民纷纷踊跃加入,在”迎闯王,不纳粮“的政治口号宣传下,被辽饷等苛捐杂税压得喘不过气的农民们,纷纷跟着李自成造反。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洛阳城内的原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迅速建议福王出钱招募勇士,购买粮食,稳定城内的守军,对起义的农民军进行积极防备。但是这样的建议,却被朱常洵弃之脑后。后来,李自成的农民军声势浩大地向洛阳杀将而来。这个时候,河南府总兵王绍禹率刘见义、罗泰二副将赴援。元月17日,王绍禹分析形势之后,积极要求入城进行防守,但是这样的要求,却被福王拒绝。没有办法,王绍禹带领一部分军队强行进入洛阳城,展开防御。

刘、罗二位参将,率领剩余军队驻扎在城东。但是,面对来势汹汹的李自成农民军,刘、罗二人的兵力,根本就不是对手。没办法,在没有得到最起码的尊重与安排之后,二人迅速带领军队投降。这下军心一下子动摇了。元月二十日的夜晚,已经准备投降起义军的数百兵士,里应外合悄悄打开了洛阳城的大门。农民军蜂拥而入,洛阳防守瞬间崩溃、瓦解。

由于福王体型较重,后来在逃跑的过程中,被抓获杀死,葬于邙山。传说中,李自成的农民军将福王尸体与鹿肉混合,煮了一大锅的福禄宴,供全城百姓品尝的说法,是清朝统治者为了丑化明朝、丑化李自成而刻意编撰的。

明朝末年,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纷纷揭竿而起。

公元1640年7月,张献忠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四川,明朝主力大军全部进入四川围剿,河南一带的防务变得十分脆弱。

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趁此机会迅速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并且连续取得攻克宜阳、偃师、新安(今河南豫西外围)等城的胜利。明朝福王朱常洵就住在洛阳。朱常洵的母亲是神宗朱翊钧的爱姬,朱翊钧爱屋及乌,对朱常洵也格外的宠爱,把大量的金银财物赏赐给朱常洵。

朱常洵金银财宝无数,却是异常吝啬。不但洛阳城百姓怨恨他,就是他府中的兵丁也时有不满。官府的军队大多抽调人四川去平定张献忠,洛阳城已无多少将士。因此,洛阳城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变成了一座“兵弱而城富”的重镇。

李自成当然不会轻易放过攻取洛阳城的大好机会。公元1641年春,李自成率起义军兵临洛阳城下,拉开了攻城的序幕。生死关头,福王朱常洵竟然只顾自己,调集亲兵保护府库,对于城头的战事不闻不问。守城将领一再要求福王发放银两,搞赏守城士卒,朱常洵狠狠心才拨出了3000两白银。

可是,区区3000两白银还被总兵王绍禹等人吞没了。朱常洵忍痛又拨出1000两,士兵们因分配不均而争斗不止,最后,竟然发展成兵变。士兵们将兵备道王允昌捆绑起来,将城楼烧毁,又大开北门,迎接起义军入城。总兵王绍禹见大势已去,仓皇离城逃命。

福王朱常洵也企图缒城逃跑,但没跑多远,就被起义军抓获。起义军打开福王粮仓赈济城内老百姓,举城一片欢腾。李自成只用极小的代价就轻而易举地夺取了洛阳。

朱常洵是万历最喜欢的儿子,万历本来想立朱常洵为太子,可是迫于压力,最终没能成功。万历为了弥补对朱常洵的愧疚之情,将他封为福王,他的封地就是繁华的洛阳。在崇祯十四年,闯王李自成一举攻下洛阳,朱常洵自然也在劫难逃,关于福王朱常洵的真正死因,在民间有着各种传言,有人说他被李自成做成福禄宴,历史上真有此事吗?

说到朱常洵的结局,我们还得说他的人生经历,朱常洵是明神宗和郑贵妃的爱子,为了让朱常洵继承皇位,明神宗还闹出了轰轰烈烈的“国本之争”。这场闹剧结束后,明神宗还是不肯让朱常洵离开自己,后来明神宗抵不住压力,才将朱常洵派去洛阳做起了福王。福王到了洛阳后,整日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歌舞酒色围绕,不过问政治,让这位王爷心宽体胖,硬把自己吃成了一个大胖子。崇祯登基后,对福王依旧是宠爱有加。

按理说,福王享受了如此殊荣,会尽到一个臣子的本分,为国分忧。但是,这位福王却守着自己堆积如山的财富,不肯拿出来救济百姓,眼看着百姓饿死。所以,李自成攻陷洛阳后,首先将福王抓获。因为百姓痛恨福王的所作所为,所以,编出了很多关于他被杀的故事。

其实,关于福王被李自成做成福禄宴只是民间谣言,大部分记载都是来源于野史,不可信。根据史料记载,“大明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日,突有流贼数万攻陷府城,王独挺身抗节,指贼大骂,慷慨激烈,与城俱亡”。从这段可以看出,福王是有墓志铭的,如果他被李自成烹煮,是尸骨无存的。所以,真正的福王是死于破城战役中的。

历史上的福王朱常洵真的胖成300斤吗?被人煮了吗?

众所周知朱常洵是万历皇帝的第三个儿子,是明光宗朱常洛的异母弟弟,那么历史上的福王朱常洵真的胖成300斤吗被人煮了吃掉了吗

第一,遵纪守法。

朱常洵就藩洛阳27年,基本算是老老实实守在王府,没有为害一方。不敢说没有欺男霸女,因为这个不好界定,但起码没有罪大恶极的事情,这一点是肯定的,各种明史资料都没有发现福王朱常洵罪大恶极的记载。

第二,身体健康。

朱常洵活到55岁还身体健康,这一点很不容易。如果不懂节制,不懂修身养性,以朱常洵这么好的生活条件,很容易纵欲过度,过早掏空自己的身体。要不是被李自成处死,朱常洵应该可以活到更高年龄。能做到这一点,说明他是一个爱惜身体、懂得节制的人。

后世说他体重300多斤,其实是诬陷。万历皇帝的5个儿子基本长得都比较清秀,再说了,在古代落后的医疗条件下,300多斤体重的人很难活到55岁。

第三,天资聪明。

至今没有发现朱常洵直接参与“国本之争”的记载,朱常洵被父母长期留在身边,主要是因为朱常洵十分讨父母喜欢,万历皇帝和儿子朱常洵几乎要天天见面,而长子朱常洵一个月才能见到万历皇帝一两次。这固然有子凭母贵的因素,但是,如果朱常洵长得不好,不乖巧聪明,肯定不会受到父皇如此特殊的喜爱。

第四,立场坚定。

虽然有过”国本之争”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但朱常洵对朝廷的忠诚从未有二心。侄子朱由校当皇帝的天启年间(1621年-1627年),福王朱常洵曾向侄子天启皇帝朱由校报告,要捐银子给朝廷打战,并请求在洛阳为太监魏忠贤建生祠,朱由校同意。

朱常洵为什么这样做因为此时天启皇帝朱由校正联手太监魏忠贤攘外安内:一是要稳住辽东局势;二是要清除东林党,重建朝廷权威。福王朱常洵的举动就是明确支持侄子朱由校工作,这两件事充分证明了朱常洵头脑清醒、政治正确。

第五,以身殉国。

1641年,朱常洵的洛阳城被李自成攻破,当时洛阳能守得住吗很难。朱常洵在这个地方才呆了27年,在洛阳的根基不深。但是朱常洵做了应有的抵抗,因为农民军太强大了,洛阳被攻破,朱常洵战略转移未成,被李自成手下抓获,朱常洵没有投降,被处死。

崇祯皇帝得到消息后,痛苦流泪,哀叹道:朕竟不能保一叔!李自成的农民军退出洛阳后,崇祯皇帝让地方政府收敛朱常洵的遗体重新安葬,并赐朱常洵谥号:忠。后世称朱常洵为福忠王。从以上五点分析,不难发现,福王朱常洵是个不错的人,各方面都经得起检验。

据彭孙贻所著的《平寇志·卷四》记载:“闯贼迹福王所在,执之。王见自成,色怖乞生。……见害于西关周公庙。贼置酒大会,脔王为俎,杂鹿肉食之,号福禄酒。”

在民间一直传言,公元1641年,李自成在将洛阳城攻破之后,捉拿了皇帝的儿子朱常洵(福王),随后将其处死,用其尸首与捕猎到的鹿一起烹煮,开席摆酒,称所熬制的肉汤为“福禄汤”,并且将这场所谓的“庆功宴”称之为“福禄酒会”。此事,除了在彭孙贻的《平寇志·卷四》中有记载外,在吴伟业的《鹿樵纪闻》以及李渔的《古今事史略》中都有提及,由此乐见,这似乎并非是捏造之事。

明朝末年,因为灾荒所导致的问题相当多,最后,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加上大明王朝内部的混乱,最终,在各地纷纷冒出了起义军的队伍。都说“时势造英雄”,李自成确实是抓住了好时机,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成为当时农民起义军的首领。从某个角度而言,李自成确实是成功的,能够带领着那么多的人,最后将大明王朝的统治推翻,但是,他也是个极为狂傲之人,目光极为短浅,尤其是在“赢得民心”这一块,他做得是最为失败的。

李自成对自己的部队管理极为松散,最后在攻击京城之时,不仅任由自己的下属对城内的百姓随意抢掠,还对前朝的官员大肆打压,即便是想要臣服之人,最后也没有落得个好下场。而身为皇帝儿子的福王朱常洵,更是不用多说,在李自成攻破洛阳后,他也是难逃厄运,最后落得凄惨的下场。不过,这福王朱常洵在当时也并非是善类,同样是有很多令人诟病的地方。

据史料记载,福王朱常洵是个300多斤的大胖子,虽说他是皇帝的儿子,但是,自小都是在封地洛阳长大的。朱常洵的生活确实是高枕无忧的,但也是缺少良人引导的,因此,他并非是个好王爷。在日常的生活中,虽说贵为皇子,

但是却是不得人心的。他是个极为奢靡之人,在平日里,只是一味地贪图自己的享受,而不理会百姓的死活。

当时的明王朝,正是岌岌可危之时,但是,这位福王却依旧是终日里施压于洛阳城的百姓,使得当地的百姓叫苦连天。为此,在李自成攻破洛阳之后,福王也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当地的老百姓对这件事情是拍手称快的,丝毫不曾怜悯,甚至还一同分食“福禄汤”,不得不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不过,关于“福禄汤”这件事情,在历史上还是存有疑虑的,虽说在众多的史料中都曾提及此事,但是,也有传言称,福王朱常洵是死于战乱之中。不过,真假到底如何,就不得而知了,兴许是为了保持皇族颜面而传的说法,也不得而知。只是,不管真相如何,这都已经沦为了历史,令人兴叹。

明朝老福王朱常洵的人生经历简介

朱常洵 煮成汤 明神宗的第三个儿子朱常洵一生大起大落,前半生享尽荣华富贵,到五十多岁的时候却死于李自成之手。关于朱常洵的死法,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