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河南信阳的“蒋”姓,辈分排名是“曰、仁、与”,谁知道详细的信阳蒋氏家谱?请发过来,谢谢!!!
信阳市淮滨县是一个建制仅50多年的新县,但其下辖土地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沉淀。春秋时是楚国著名的白邑,淮河以南,则是蒋国故地,后来成为楚国的期思邑。 2600多年前,此地是周代蒋国都城,周王朝“寄望”蒋国镇守南疆,安抚淮夷,故名之曰“期思城”。公元前617年前后,这个古国被强大的楚国所灭,为怀念故国,蒋人遂以国为姓,世代相传。大约在国灭之时,蒋人就开始远走他乡,后来因各种原因,蒋氏后人逐渐从河南播迁到山东、陕西、江苏、浙江、福建、湖南、贵州等地。如今,蒋姓在中华姓氏中为第43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各地的蒋姓族谱都有“江南无二蒋”或“天下无二蒋”之说,遍布全国的蒋姓相信,他们都源出遥远的蒋国,现信阳。
江华瑶族自治县大石桥乡的井头湾村,湖南省第二届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是一个极具瑶文化特色和江南水乡徽式建筑的清代古村落,目前又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怀化电视台、永州市电视台、湖南卫视等20多家媒体先后对井头湾古民居建筑群作了相应的报道。
井头湾村,隶属于瑶族分支平地瑶聚居区,是瑶汉民族的和谐融合,汉瑶归瑶族,皆是族群归属的一种思绪意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百闻不如一见,走进井头湾,您才会感觉到不枉此行。
井头湾,不愧是神州瑶都江华的古民居瑰宝,它特定的背景是瑶族文化。它是远近闻名的瑶锦传承基地,被誉为湘南瑶族织锦第一村。
一
独特的井头湾村与广西接壤,距离江华县城42公里,有着江华平地瑶的特色民居。整个井头湾村,由老屋地、井头湾古建筑群、现代民居、井头泉井等组成,规模庞大,气势恢宏。现存完好古民居建筑有50多座,占地面积40多亩。因村南面山脚石岩天然之井头泉井而名。这口大井分三股清泉奔流成溪,溪水绕村穿行而流,村庄因溪而布局,井溪时而穿建筑而过,时而伴建筑而下,是该村饮用、洗涮、灌溉的主要水源。村里的古民居群巷道设计成了纵横两道呈“井”字形状的独特格局,取名为井头湾。这个名字的来由,十分的朴素实在,当然,也透出那么一点儿的浪漫。井头湾村族人都姓蒋,所以又叫蒋家大院。
顺着溪流,沿着泛着青光的石板路漫漫行走,很快找到井头湾的井泉所在。这是一口深20多米、宽8米的古井。原来只是箩筐一样大小的水井,传说由于一条黄龙在里面翻滚,一夜之间就变成了数丈深潭。井水冬暖夏凉,清甜可口。三股清泉由井口潺潺而出,泉水四季长流,即使是大旱之年也不干涸。井水美容养颜,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瑶民。这里流行一个传奇故事:民国年间,一伙强悍的土匪打起了这个偏远村落的主意,但又碍于村民过于集中无法强攻。匪首心生一计,在村外断其水源数日,围而不攻。正在村民焦虑之时,井口被被黄龙拓宽了数倍,古井的出水量却比平时猛增了几十倍,井水四处溢流,极大地满足了村民日常生活用水,土匪无可奈何,只好惺惺离去。
据该村蒋氏家谱记载,生于康熙元年(1662)的道州商人蒋汝新带领儿子蒋宗文、蒋宗易(生于康熙35年即公元1696年)举家迁徙来到此地,因他们带走的一头水牛在一口井里洗澡纳凉,不管人怎么驱赶,这头牛就是赖着不走。于是,蒋汝新就在井边落户,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远眺而看,井头湾古村横卧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犹如一幅冲淡韵致飘逸空灵的山水画轴。
二
站在村外半山腰,我们可以鸟瞰到,井头湾村古民居建筑群总的布局是“枕山、环水、面屏”的理想风水格调,主体结构分为两个部分,即蒋宗文族和蒋宗易族。蒋宗文族,由上下座民居及门楼组成。蒋宗易族,由三座大屋民居和八字门文昌楼组成。两座门楼处于两条主巷道的入口,两条巷道依坡而上,都用青石板铺成,一级一级地向坡顶延伸,并有横巷贯通。三座大屋创建于道光年间1830至1832年,由蒋宗易后代蒋光椿、蒋士俊、蒋士耀、蒋士禄组织共建,分上、中、下三座,有9个天井,130多个门口。上下屋民居由蒋宗文后代蒋士明、蒋士洸、蒋士爵组织创建,于1843年建成,分为上、下两座。两大宅院比邻而建,门庭严谨,高墙耸立,青瓦盖顶,青石铺地,天井相间。宅院的门梁、窗户、屏门大多采用精湛的传统木石雕刻工艺装饰,经历百年的风雨,依旧保存完好。梅兰竹菊、鲤跃龙门的姿态,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关于三座大屋的创建还有一个传奇的故事呢。当年,蒋氏后人蒋光椿的妻子是10多公里外的白芒营镇黄泥江村人,由于当时贫穷到无米下锅的地步,蒋光椿叫儿子到黄泥江舅舅家里要点钱米。舅舅没好气地对外甥说:“你那里没有黑土,黄土总会有吧。我也没有米了,只有泥巴。”于是,蒋光椿的儿子空手而归,并将原话告诉了父亲。蒋光椿立下狠心,带着儿子到与广西交界的地方开荒挖地,结果意外挖出了两窑银子,他们就用这些钱建成了三座大屋。后来,其它民居也相继筑建。
井头湾古民居具有典型“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徽式建筑风格,多以四合院格局为主。走进井头湾,满目是古意:青砖瓦屋起,料石砌到窗。水从拱门过,路巷石板勷。砖墙青瓦,整体色彩效果是黑白相间,朴素典雅。马头墙与封火墙错落有致,院内石墩青光可鉴,石柱上刻有龙凤花鸟。每座房屋都分正房、厢房、下房。房的左右建有用青石板铺成的走廊。正房与厢房、厢房与下房之间靠一个呈“回”字型的天井隔开。天井与厅堂相通,采光效果很好。大的天井有的还设有养鱼缸或盆景、假山。天井主要是用来采光,但民俗认为这是“四水归堂、肥水不外流”。大厅两边各有两间卧室,卧室的窗棂上刻有木雕,雕饰的内容多为吉利的民间故事、戏剧画等。刻牡丹,花开富贵 ;刻葫芦,福禄绵长;门户、窗棂木雕活色生香,饶有风趣。
朋友,走到这里,请大家触摸一下这些门墩上的麒麟,石柱上的凤凰,门槛上的蝙蝠,我想,这些浸润着古悠神性的石雕会给我们带来灵气和福气,更会让我们触摸到久远的乡愁。
井头湾的古屋用条石作基础,屋基用三层或四层打磨精细的长条石砌成,坚固牢靠,风雨不摧。所有工程中的主楼、厢房、天井、照墙等,古色古香,做工精致。石礅、石础、石条等均饰有动物花草等精美浮雕,让人不敢想象那些石料从何而来,能工巧匠技艺如此高超。
徜徉在井头湾古民居,在历史的幽暗时光里穿行,融进瑶族村寨的记忆中,我领略了古建筑群的精髓与惬意。井头湾是流动的诗,是立体的画。它没有江南水乡的典雅工丽,却充盈了瑶乡的纯实与天然。
三
井头湾古民居中最有特色的八字门文昌楼,门楼上面的牌匾书写“九侯第”三字,这个“九侯第”的来历还挺有意思的。据说,蒋姓系周朝时周文王所赐,蒋氏家族在周朝沿袭以来就是名门望族,官宦世家。东汉建武年间,蒋横被刘秀治罪,9个儿子避难四方,待帝省悟后,9子皆随地封侯,即:公华侯颖,会稽(今属浙江 )侯郑,临江(今四川忠县)侯川、临湖侯曜、临苏侯浙、浦亭侯巡、九江(今属江西)侯稔、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侯默、函亭(今属江苏)侯澄。从此蒋家被称为九侯世家。因九子蒋澄的五个儿子皆成为州牧,也称九侯五牧。后到清朝,按照族谱所记载,这里的家门应该是蒋元公长兄靖公的后裔。蒋氏转辗井头湾,后生勤奋耕读,人才辈出。当时,这个只有12户人家的小村庄就出了13个秀才。后人蒋伯龄生了9个儿子,其中8个儿子在朝廷做官,而且官居高位,清正廉明,朝野内外一时传为佳话。第9个儿子在家务农,勤劳简朴,善于经营,富甲一方,且积极办学、扶贫济困、回馈乡里,在当地德高望重。道光年间,皇帝获悉这一情况,对蒋氏族门家风严明、德才兼备大为赞赏,又知蒋氏家族祖系九候世家,就赐予蒋氏第九子的大宅子居所为“九侯第”。据说,蒋氏后人在民国时期有人在长沙警备司令部当过团长,湖南和平解放后还回来省亲过几次。
井头湾村古建筑群主体建造规整、严谨、考究,石礅、石础、石条等均饰有动物花草等精美浮雕。三进大屋三厅依次为前厅、中厅、后厅,宽绰的堂屋,族人间的婚嫁娶丧红白喜事等重大活动皆可在此进行。所有厅堂采用穿斗式木构架承重,檩、枋、梁、柱用料考究,工艺超绝。厅堂地面三合泥铺就,平整干燥。井头湾,每一座建筑都在诉说着昔日发生的故事,每一扇宅门和窗棂都有着世纪沧桑的历史印痕,每一块石雕都赓续了瑶乡人的心灵、智慧和创造力。
会唱瑶歌的村民蒋盛富从小就听着老人们讲着这些古老建筑的故事,他常常手抚着每一座建筑的精刻细纹,直到这些细纹也爬到了他的脸上。据他介绍,凤凰是这里常见的石刻纹饰,家里有女孩子的多会在门楣上刻上凤凰,这是瑶族社会男女平等思想的一个写照。梅花鹿、鱼尾龙头等颇有意蕴的纹饰也会出现在石雕和木雕上。这些纹饰生动地反映了井头湾村先祖们的精神面貌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蒋盛富把自己喜欢的瑶歌抄在一本小本子上,天天兜在口袋里。一有空,他就翻出来唱。他唱昔日井头湾的艰辛:“有女莫嫁井头湾,出门就是山。半田又半地,长年吃杂粮。”如今,辛酸的故事已经成为传说。10月1日,在这里我亲历了一场瑶族传统婚礼盛宴,婚礼场上,嫁过来的是一位漂亮的湖北女子。早前,还有苗族女子嫁给井头湾的瑶族男子。情酣深处,蒋盛富唱道:“不到村子不知情,人来实地亲眼见。吃了井水存丹田,一见钟情找说亲。”他所唱的瑶歌是“嘞嘞嘿”的调子,单纯朴实,粗犷隽永。
井头湾古民居,徽派特色的浮雕、透雕、圆雕等工艺装饰出的图案都蕴含有极深刻的寓意。梁檐、窗棂、石柱之上,雕刻精美,象征吉祥,形神兼具,惟妙惟肖。宁静古老的瑶寨村落,孕育了浓郁淳朴的瑶族风格;悠久厚重的耕读传家,渲染了古村民居的文化气息;山环水抱的生态自然,灵动了井头湾的散淡与朴野;人文气息和自然风光相得益彰,构筑了瑶乡一处天籁的世外桃源。
井头湾,以一种稀缺的美存在。古民居远离了喧嚣城镇的华灯市声,真正的古意盎然,真切的轻松与踏实。在这样的古村里行走,雨天你的鞋不会沾一点泥土,晴天你的头上不会染一丝灰尘。
井头湾原本是蒋家人避难祛灾、寻求安然的理想王国,它的灵魂终归不可遗忘的还是对这块土地上子民们的呵护与关切。
当地瑶歌唱道:“井头湾是好地方,大井绿水又青山。井水出来绿悠悠,一年四季景如春。”的确,古村与小溪相伴,溪水穿村而过,人影绰绰,水声哗哗,与江南枕水小镇相似。从古民居走出来的人,多了一份悠闲,多了一份慢生活,让我们领悟到时光的善待与厚爱。
来吧,远方的朋友,走进井头湾,触及瑶乡的心灵,意想不到的别样风景一定有你心目中祈盼的颜值。
处于静谧瑶乡,井头湾古民居依然散发出隽永的生气。在文昌楼大门口墙上镶有一块同治六年(1867)的碑刻,记载了蒋氏族人捐赠银两维修大屋的数目,凝结着蒋氏家族的合力与团结。村里祠堂正中挂着一块“庆衍瓜瓞”的横匾,是同治甲戌年(1874)庚月所立的。清朝光绪年间,蒋氏族人出过文职正九品登仕郎官员,从“九候第”大门进去那一块字迹开始模糊的“登仕郎”竖匾可以为证。
井头湾古民居,高低有序,房屋相连,巷道是青石板路铺就,四通八达,曲折回旋,有如迷宫,加上小桥流水,不是江南胜似江南。朋友,让您的心尖紧贴井头湾的肌肤吧。这个神韵独具的瑶族古村,伴随您的是山岚水雾,绿树繁花,不失生态的和谐与本色。
质朴的墙,素面的瓦,一轮金月慰苍生。在井头湾漫步,您以坚实自信的神情,不仅流连在清新隽永的瑶乡中,还可以与这些古民居进行无言的交流。
看罢井头湾古民居建筑群,我想,细雨蒙蒙中来此别有一番风味,远离了喧哗与浮躁,古韵十足的村寨就会湿润成一部清韵丰沛的中国山水诗章。
四
井头湾不仅散发出古朴的山野气息,而且蕴含着厚重的民俗文化。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便有了民间祁剧班、彩调班和武艺班,白天田间劳动,晚上娱乐唱戏,曾辗转流唱江华瑶族自治县各个村落。现在,戏班不复存在,但村里宽敞明亮的戏院还在。盛大节日时,瑶族同胞传统的瑶歌不断,蝴蝶歌、梧州歌、山歌长唱不衰。村里每逢婚嫁喜事,人声鼎沸,歌堂连连。
井头湾,走过了历史的风雨沧桑,最终走进富庶与幸福。
该村除了历史悠久的瑶锦手工艺外,还有婚嫁民俗坐歌堂、对歌、伴新娘、哭嫁、皮篮舞等独具特色的瑶族民俗文化。
瑶族具有独特的饮食文化,最惹人注目的就是瑶家十八酿,瑶家腊肉风味同样闻名遐迩,瑶家荷叶粉蒸肉和梅菜虎皮扣肉都是佳绝的菜肴。过年时的圈圈馃,清明节的艾叶粑粑,平时节庆日瑶家人爱做水煮粑粑,油炸粑粑等。这里的土特产还有山笋、茶叶、腐竹、野生天鹅菌、野生茶树菇等。
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栏目如果不是因为争议而停播的话,据说2016年第一站就会抵达井头湾古民居瑶寨。
井头湾,是瑶族文化支系平地瑶文化的承载地。沉醉于瑶乡的山美水美,更能感叹清新自然的瑶家姑娘天然去雕饰的貌美。走进井头湾,你大可以欣赏一道道醉美的人文风景。
作为中国传统古村落,井头湾村对古民居建筑群、独特的瑶文化保护和传承意识日益增强。修缮古民居,传承瑶歌、织锦艺术,拓展生态自然探险和观光旅游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井头湾村正在打造一座文化广场,让村民们的手工艺品有个展示和销售的平台。井头湾村即将成为集唯美山水画卷和新农村建设图景为一体的原生态瑶族文化传承基地。
井头湾村积极进行旅游开发,向外界展示它内在的美。近两年来,有关部门投入3000多万元,已经对该村古民居进行了修缮,做到“修旧如故,整修如故”,力求真实地还原旧貌。要全面推进对该村的旅游公路、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集中建房新村等公共服务项目,也将大力改善环境卫生、村容村貌,不断培育玫瑰香柑、瑶山雪梨等旅游观光农副产品。
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走进神州瑶都,徜徉魅力江华,体验瑶家火塘!走进井头湾,您将会遇到想不到的惊喜与收获!
今年清明节,山下蒋氏后裔蒋敢干,在金华古子城旧书市场找到光绪六年(1880)山下蒋氏宗谱,并回乡祭祖禀告。他认为,山下蒋氏始迁祖来自墩头。购得此本宗谱后,他更加认定了自己这种说法。
据他介绍,2012年,梅江镇山下村重修家谱时遇到重重困难,一是老谱遗失。只好拿墩头等地蒋氏宗谱参考。二是众说纷纭。山下蒋氏始迁祖是谁?从何而来,有不少说法。
今年4月2日,兰溪市文史研究员刘鑫在新浪博客中发文道——
查得梅江镇山下村宗谱。该宗谱名为《山下蒋氏宗谱》,主修:蒋绍土。编纂:蒋祖福、蒋绍主。宗族堂名:光宇堂。版本为民国己卯年(1939年)光宇堂重修木活字本。本谱始修于宋崇宁二年(1103年),此为第十四次修,世系修录至第三十三世,排行字为:智。共四卷,计四册,为线装本。
卷目内容:卷一:序、凡例、家规、领谱序号、文集、行传、赞、记、景诗;卷二:阳宅图、祠堂图、祠记、坟图、祀产、议据;卷三:外纪系图、本纪系图;卷四:世系图。
始祖为周代周公第三子伯龄封蒋地,为蒋国公。 始迁祖为蒋干(应为顶乾公,本人整理者注),明洪武年间(1368——1398)由浦江菊花源上园迁居九都山下村(今兰溪市梅江镇团结行政村山下自然村)。
排行字:礼义信荣华 满福宁贤盛 瑞元亨利贞 忠存推智仁 学品完璧美 作求珠园功 感听需积庆 立新寿世绵 。
珍贵史料:《蒋氏大宗统叙》由端明殿大学士苏轼撰。
昨晚,我看到的2012年版的宗谱中,还增添了宁波奉化蒋氏的内容。奉化蒋氏与山下蒋氏两支,远祖有亲密关系,就是函亭侯蒋澄与镇湖侯蒋曜(耀,又名辉)是亲兄弟。澄排行第九,曜排行第四。
陈水河整理于2018622中午
河南叶县蒋氏家谱辈分分为十三个世代,分别是始祖、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六世、七世、八世、九世、十世、十一世和十二世。始祖是蒋氏家族的最初祖先,而一世至十二世则代表了蒋氏家族历经了多少个世代。其中,每个世代又分为父亲、爷爷和曾祖父三个辈分。每个辈分代表了不同的年龄和社会地位,也反映了中国传统家族制度的等级体系。在蒋氏家谱中,辈分的划分不仅是对家族历史的记录,更是对家族传统和文化的传承。
我是蒋氏家族一员,我们这支与很多辈份不一样,我只知道几个辈分国,甫,天,运,乾,请问我们属哪一支?
这位知友,蒋姓是百家姓之一,据《元和姓纂》中记载,蒋氏为姬姓,出自周王族,乃周公旦第三子伯龄之后,以国名为氏。
蒋氏是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十九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一百六十四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2%左右。其中浙江、四川、江苏、湖南四省蒋姓约占全国汉族蒋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1、天下无二蒋,蒋姓来源比较纯正。
2、蒋姓源于北,而盛于南,是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
3、历史上蒋姓人材济济,若星汉灿烂。
4、字行辈份断则有续。如据《灰汤蒋氏支谱》载,湖南宁邑蒋姓一支字行为:“际忠成源河海兆,永朝世立国泰民,安湘启祖传嗣广,英贤恒守应昌荣。”续修派语字行为:“原泉资必达,深造得常盈,孝友承先业,诗书建大名。”又如湖南道州蒋姓一支行为:“芝楚世光元,能学正荣昌。”续修派语字行为:“先崇尊敬,信义传芳,……”。因为蒋姓支派众多,建议到祖辈原籍续家谱,或自立门户,延续子嗣。
商丘四营蒋的辈份
蒋氏姓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姬姓,其血统与来源与西周皇族有蒋姓。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以国名命氏。据《左传》、《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所载,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伯龄,被封在蒋,建立蒋国,是周朝的一个小国。蒋国灭亡之后,姬伯龄的后裔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氏,称蒋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蒋氏正宗。
在史籍《元和姓纂》中记载:"周公第三子伯龄封蒋,子孙氏焉,国在汝南期思县。"期思县因期思公复遂而得名,治所即今河南淮滨县城东南十三公里得期思集,北邻死河,系春秋时期楚国灭蒋国后所置,属于古汝南郡,魏、晋两朝时期改属弋阳郡。蒋氏族人大多尊奉姬伯龄为得姓始祖。
据史载,商族始祖契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后迁徙,后人便称商族人居住过的废墟之地为“商丘。
商丘,简称“商,河南省地级市,商丘介于东经114°49'-116°39',北纬33°43'-34°52'之间,东西横跨168千米,南北纵贯128千米,东望安徽淮北、江苏徐州,西接河南开封,南襟河南周口、安徽亳州,北临山东菏泽、济宁。商丘市总面积约占河南省总面积的64%,区域面积10704平方千米。
商丘市地貌按其成因和形态类型的特征,分为黄河冲积平原、淮河冲积平原、剥蚀残丘三大类型区,主要为黄河冲积平原区。商丘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商丘市属淮河流域,分属洪泽湖、涡河、南四湖三大水系。
商丘市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商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商部族的起源和聚居地、商朝最早的建都地、商人商品商业的发源地、商文明的诞生地,有“华商之源的美誉。
奉化溪口,位于宁波市区的西南方向,奉化市西北方向,距宁波市区22公里,沿宁奉公路南行至江口右转弯再行8公里即可到达。溪口以剡溪之水而得名。剡溪源头,主流出于剡界岭,由新昌入奉化境,称“剡源”。沿溪一线风光优美,所以,剡源九曲自古就为 旅游 胜地。
九曲公棠以下称“剡溪”,由西向东流过溪口全镇至东端,有武岭头与溪南山阻隔成口,“溪口”之名由此而来。又以武岭横亘镇东,以山名命地,故也称“武岭”。这里山水如画,风景秀美,骚人墨客,寻幽探胜,古代即已形成“溪口十景”,特别是西北的雪窦山,名胜古迹众多,为浙东著名 旅游 胜地,汉代即有人以“海上蓬莱,陆上天台”来赞美她,可惜的是那次来溪口太过匆忙,没能有时间去雪窦山一游。
溪口因为是蒋介石老家,慕名而来者不绝于道,一年四季都有游客至此。我们开车从宁波一路而来,首先看到的是武岭门。武岭门是进溪口镇的必经之路,相传在1929年前还是一个小庵堂,旁设茶亭供人歇息。1929年蒋介石在这里改造成三间二房城楼式城门建筑。门额两面都有“武岭”两字,外面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所写,而里面则是蒋介石自题,之所以将此取名“武岭”,是蒋介石为了体现尊重前辈之意。因为,其一蒋介石祟尚武德;其二“武岭”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的谐音,进武岭门后的三里老街便是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俩从小生活的故乡。沿街有小洋房。进入武岭门左边是文昌阁,右边是武岭中学。
玉泰盐铺是蒋介石的出生地,位于溪口中街章墙弄口,蒋介石祖父斯干、父亲肇聪(即肃寇)曾在此经营粮、盐、酒、杂。据蒋氏宗谱记载,清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五日蒋介石出生于此屋楼上。蒋介卿在宁波江海关监督卸职后与子女也曾在此居住。现有楼房三间,平房三间,还有厨房、厕所等附属建筑,大门为石砌框架,门额上书“清庐”两字,门前墙角蒋介石题字“玉泰盐铺原址”,外有围墙,一如当年原貌。
我们顺着沿江街道往前行百米即到“蒋氏故居”。这里就是溪口最主要的景点——蒋氏故居丰镐房。丰镐房原有蒋介石祖传房屋六间。据1948年重修的《武岭蒋氏家谱》第三册记载:“清光绪十四年,公(指蒋介石)2岁,肃庵公由玉泰迁居报本堂之西厢房”。迁居的原因是蒋肃庵(蒋介石父)经商之处玉泰盐铺被火焚毁;西偏房即今报本堂西边的独立小楼。蒋肃庵死后,蒋介石兄弟分家,蒋介卿得重建后的玉泰盐铺,蒋介石、蒋瑞青得丰镐房。蒋瑞青分家不久即亡,丰镐房归蒋介石独有。
1928年,蒋介石扩建故居,迁走25户邻舍,发展成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的现有规模。中堂为“报本堂”,匾额为吴敬恒所书。这是蒋家祭祖宗、拜天地之处,里面供有蒋家四代宗位。堂门外走廊上有匾一块,上书“寓理帅气”,是蒋介石为儿子蒋经国40岁生日所书,以鼓励他能继承父业,以理服众,统帅万物。
最后我们去参观了小洋房。这所三间二层房子就是蒋经国住过的小洋房,建于1930年,由于当时所用材料石灰和水泥均称为“洋灰”,故此房叫“小洋房”,原是为美国军事顾问端纳先生所建。这房子背靠武山,面临剡溪,风景优美,环境清幽。
1937年蒋经国从苏联留学回来居住于此,直至1939年到江西赣州任国民党行署专员,蒋介石曾为其子请了两位老师,严教不懈,以解除其马列主义武装,同时为其妻蒋方良女士教国文。蒋经国住读时。楼上东面一间为卧室,西面一间为书房,中间为客厅,屋顶平台较宽敞,楼下是伴读徐道邻、高理文等住宿。屋内有一石碑镌刻着蒋经国手书的“以血洗血”四字,表示他对日侵的痛恨及替母复仇的决心。
欢迎朋友们点评指导并敬请关注!
我是河南信阳的“蒋”姓,辈分排名是“曰、仁、与”,谁知道详细的信阳蒋氏家谱?请发过来,谢谢!!!
本文2023-10-07 09:07:5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96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