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总祠的历史人物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3收藏

刘氏总祠的历史人物,第1张

刘开七公,字必高,号三郎,谥仁创。刘氏由闽入粤开基祖。官授潮州都统制(潮州总镇),夫人龚氏、黄氏,生一子:广传。南宋时人,原籍福建汀州宁化石壁村,任职于粤,眷属从福建迁广东潮州、嘉应州立业。后率兵在兴宁平黄彦章之乱,不幸卒于行营,子孙将其葬在广东嘉应州兴宁县北厢(即今兴宁岗背镇)高车头黄峰嶂下,行山象形,巽山乾向。祖坟案外乾峰独秀,岗背河水长流,雄伟壮观,八百余年,实为得之不易的吉穴佳陵。

在距祖坟五里许建状元及第刘氏总祠一座,是为纪念入粤始祖开七公而兴建,位于兴宁市岗背镇榕树村,占地一千多平方米,三堂二十四条柱,二横一围五十六间,大门口有宽敞场地,下有半月形大池塘一口,该祠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九年庚辰岁(公元1700年),于十一月二十三日子时修建,于公元1983年重修祠墓,祖祠寅山申向,为金蟹游江形,每年逢正月十九日在总祠祭祖,正月二十日为始祖扫墓,永为定祀。

其一:

刘姓始于尧九郎,族修祖墓志轩昂。

开发中外四方地,七公育男系广传。

祖德蕃衍孙十四,墓映群峰水绕堂。

长颂象形穴结鼻,青松翠柏万古芳。

其二:

有根开七数无穷,世世荣昌仰太宗。

远溯有德彭城郡,近看无功碳子冲。

象行宫中田步稳,马饮龙川铁蹄雄。

羊母乳丰哺千代,滴水思源天下同。

刘开七公之子刘广传公

刘开七的儿子刘广传,名弁,字清淑,生於南宋嘉定年间,仁宗延佑年间27岁登进士第,官授江西瑞金知县(一说赣州太守),因筑城建学、平洞寇有功,擢迁为秩(即朝官)奉议郎(即元代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中的议郎官,正四品)。在任期间,勤政爱民,筑城建学,平洞寇,政绩卓著,被加任终奉郎的官衔。广传公出生在福建宁化县,卒于京职。墓葬于江西瑞金县金鸡沥三角塘背龙形眼睛穴。刘龙(广传的爷爷)因儿子刘开七葬于兴宁,遂令部分子孙到兴宁北厢龙归洞走马岭下及程乡开基立业。刘广传娶妻马氏、杨氏,生十四大房:长房巨源、二房巨湶、三房巨汌、四房巨渊、五房巨海、六房巨浪、七房巨波、八房巨涟、九房巨江、十房巨淮、十一房巨河、十二房巨汉、十三房巨浩、十四房巨深(人称一脉宏开十四房,也叫二七男儿)。原合葬于江西瑞金三角塘,龙形眼睛穴。

后经兴宁、五华、梅州市梅县区、龙川等区县子孙商议将马氏金骸移葬於龙川潭文约乾头村田垅里虾蟆落井形。壬山兼亥分金。2003年 12月重修马夫人墓举行隆重的竣工庆典仪式,议定每年二月十二日合族祭拜。裔孙为纪念广传公,在兴宁岗背榕树村刘氏总祠背后,建一座广传公纪念墓,正月十九、廿日一并祭拜。广传公生十四子(马氏生九子,杨氏生五子),即十四大房。此代人丁兴旺,支派益繁。

刘开七公一十四个孙

广传长子巨源,官授江西南康知府,山东济南中宪大夫,追赠参三郎,生子八。

广传 次子巨湶,官授湖南宝庆府府尹,享寿八十二岁。生子八 。

广传三子巨汌,官授四川成都府内江县令,生子二。

广传四子巨渊,官授宁波府副总府,生子八。

广传五子巨海,官授云南都转运使、刺史。生子九。

广传六子巨浪,登进士第,官授云南云阳县。生子七。

广传七子巨波,官授浙江衢州府判官,左堂,四川学政,享年八十四岁。生子四。

广传八子巨涟,官授山东泰安、安徽安庆府尹。享年九十五岁。生子八。

广传九子巨江,官授广西太平府知府、浙江宁波府尹,后封为三海关大将军。享年九十八岁,生子七。

广传十子巨淮,官授湖南安庆府知府、浙江宁波府尹,后调任河南府。享年七十岁,生子五。

广传十一子巨河,进士出身,钦点翰林院学士,官授湖南安庆府尹、山西提学使,后调任河南归德府尹、山西代州府道,享年九十三岁。生子六。

广传十二子刘巨汉,官授司马,赠中宪大夫,享年八十四岁。生子四。

广传十三子巨浩,官授贵州省提督刑按察使。生子五。

广传十四子巨深,军功起家,累官至提领锦衣亲军指挥使司、京师九门提督,即京都指挥使、京府大提督,享年八十岁。生子二。 由上可知,开七公的十四个孙个个显贵,无一白生。

刘开七公八十三个曾孙

长房巨源长子大万,官授福建长汀州府尹。生子四。

长房巨源二子福二郎,官授千总。生子三。

长房巨源三子俊三郎,生子五。

长房巨源四子宗远,生子三。

长房巨源五子明远,生子四。

长房巨源六子仲六郎,生子未详,迁惠东、惠州西门外、博罗、紫金及黄河流域。

长房巨源七子暂九郎,生子二。

长房巨源八子三十三郎,迁居河源、潮安及湖南等地,生子未详。

二房巨湶长子元浩,生子六。

二房巨湶次子乾正,生子六。

二房巨湶三子法缘,生子六。

二房巨湶四子千四郎,生子五。

二房巨湶五子万五郎,生子四。

二房巨湶六子满江,生子五。

二房巨湶七子法宣,明代处士。生子五。

二房巨湶八子念九郎,生四子。

三房巨汌长子致中,生子四。

三房巨汌次子致和,官授循州知县。生子三。

四房巨渊长子滤,官授宁波府副总府。生子六。

四房巨渊次子致明,生子五。

四房巨渊三子清,生子七。

四房巨渊四子致高,官授琼州府儒学正堂。生子一。

四房巨渊五子澄,生子二。

四房巨渊六子致祥,生子三。

四房巨渊七子沧,官授翰林院调任于陕西提督学院。子未详。

四房巨渊八子深,后裔分居南雄、始兴、普宁、海丰等地。

五房巨海长子贵初,官授山西太原府尹,生子四。

五房巨海次子贵宁,官授云南省元江州新平县令。后裔分居长乐七都、曲江黄渡湖、增城区石车白石、乐昌宝昌、仁化、海丰、云浮、潮安区等地。

五房巨海三子贵宗,生子二。后裔分居南江头东堡、新会区、长乐、河源、南海区、清远岗头、中山、大埔等地。

五房巨海四子贵祖,官授云南镇源州知府。后裔分居长乐、龙川、从化区、番禺区、东莞、增城区等地。四品

五房巨海五子贵科,后裔分居清远、连山、阳山、长乐、雷州、博罗、阳江、陆丰、番禺区、肇庆、海丰等地。

五房巨海六子贵魁,官授广西桂林府总镇。后裔分居东莞常平、顺德等地。

五房巨海七子贵林,后裔分居东莞、肇庆、阳江、龙川等地。

五房巨海八子贵诚,生子二。

五房巨海九子贵祥,生一子。

六房巨浪长子高千,生子二。

六房巨浪次子成宗,生子一。

六房巨浪三子铁三郎,后裔分居五华、龙川、曲江区、河源、四川保宁等地。

六房巨浪四子六十六郎,生子二。

六房巨浪五子仕七郎,官授江西定南县正堂。生子三。

六房巨浪六子仕八郎,生子一。

六房巨浪七子仕九郎,生子二。

七房巨波长子登科,官授湖南常德府武陵县令。生子二。

七房巨波次子登榜,官授江西会昌龙泉(今遂州)知县。生子七。

七房巨波三子登国,进士,官授四川重庆知府,荣禄大夫。生子二。

七房巨波四子登堂,生子一。

八房巨涟长子君琳,后裔分居兴宁、海丰、陆丰、丰顺、五华、曲江区、四川、江西等地。

八房巨涟次子君玹,生子二。

八房巨涟三子君智,封帅队将军驰马游庄,官授镇国大将军。生子一。

八房巨涟四子君达,生子五。

八房巨涟五子十三郎,生子一。

八房巨涟六子君淑,生子一。

八房巨涟七子八十四郎,生子一。

八房巨涟八子九十九郎,官授兴宁县儒学正堂。生五子。

九房巨江长子城清,后裔分支七,分居和平、长乐、进贤、兴国、长宁(今寻乌)、赣州、大余、万载等地。

九房巨江次子城河,生子二。

九房巨江三子城海,生子一。

九房巨江四子城沆,官授廉州儒学正堂。立基于廉江。

九房巨江五子城汉,生子四。

九房巨江六子城涌,生子五。

九房巨江七子城池,官授河南怀庆府副总。生子四。

十房巨淮长子万渊,生子四。

十房巨淮次子万习,官授山西提督学政。生子一。

十房巨淮三子万忠,官授高州府茂名县儒学。后裔分居新义、广宁、江西遂川、兴国等地。

十房巨淮四子万宗,后裔分居电白、化州、江西石城等地。

十房巨淮五子万江,官授琼州府文昌县城守营。生子三。

十一房巨河长子时泰,官授朝内大司马。生子二。

十一房巨河次子时际,官授南京承宣使,布政司。生子三。

十一房巨河三子时通,进士及第,官授朝阳县令。生二子。

十一房巨河四子时贵,进士及第,官授永昌府尹。后升兵部员外郎。生子二。

十一房巨河五子时吉,官授潮阳指挥使。生子三。

十一房巨河六子时祥,官授江西广信副总、知府事陆兵部员外,后裔分居龙南、定南、宜春、丰宜、平远等地。

十二房巨汉长子念一郎,官授肇庆、武昌府尹,生子三。

十二房巨汉次子念二郎,生子二。

十二房巨汉三子念三郎,官授肇庆府阳春县令。生子三。

十二房巨汉四子念四郎,官授肇庆府阳春知县,生子二。

十三房巨浩长子清,后裔分居吉安、兴国、安福 、梧城、蕉岭、梅县区等地。

十三房巨浩次子昌,钦点翰林院大学士。生子二。

十三房巨浩三子利,官授云南都司转运使。生子一。

十三房巨浩四子衍,官授广西平乐知府。生子未详。

十三房五子潜,官授郁林(今贵县)知府。后裔分居兴国等地。

十四房长子汤,官授天津卫总兵、陲三边总制。生子二。

十四房次子浪,官授朝内一品荣封三代。生子一。

83个曾孙中37个显贵,最高者一品官衔(曾孙辈中,惟二房无贵)。子孙寿命也长,有记载的孙和孙辈,享寿八九十岁者甚多,在那个时代,生活医疗条件是很差的,一个家族有那么多高寿之人,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曾孙以下的嗣孙,由于到外地已经另立基居住,不断增加了新的阴阳二宅福荫,但开七公风水的作用依然不可忽视。

开七公的十四个孙,遵照“骏马骑行各出疆,任从随地立纲常。年深外境皆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早晚勿忘亲命语,晨昏须顾祖炉香。苍天佑我卯金氏,二七男儿共炽昌”的祖训,四海为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明清以后,开七公后裔遍布祖国各地。

仅居住在广东省兴宁县的开七公后裔(长房嗣孙为主),已上族簿男丁数达161551名。据此推断,开七公的后代总人丁数应有数百万之众。

开七公的生平,虽然没有精确的文字记载,但依史推断,应是生活在宋末元初时代的人。据清文华殿大学士刘墉(开七公第十六世孙)考证,广传公中进士的时间应该是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由此推断,此坟当是元初之坟。

开七公的历代嗣孙,没有忘记祖训,开七公的历代后裔,发奋图强,勇挑重担。军机大臣刘统勋、江西状元刘统升、清文华殿大学士刘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等都是开七公的嗣孙。在中华民族处在水深火热的近代,开七公的嗣孙为了民族的利益,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浴血奋战,如刘子超、、刘光夏、刘永福、刘湘、刘文辉,,一大批开七公的嗣孙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他们无愧于列祖列宗!

开七公一子承宗,由于所葬之地龙真穴的,理气符合杨公风水术之理法,做法合法度。葬后发丁迅速,富贵绵长。在分布与其他地区的刘氏祖坟(如福建宁化、江西瑞金、宁都等客家刘氏祖坟)以及刘氏宗祠风水的共同作用下,600多年历史,繁衍成数百万男丁之众,而且房房兴盛,代代富贵,丁、财、贵、寿俱备,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风水的力量确实是不可思议的。

(2005年8 月)

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诸城县逄戈庄(今属高密市)人。

刘墉是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刘墉的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这些作品总体上都表现了墨色浓厚,笔势浓肥,线条轻重粗细变化随心所欲的笔画特征。他的书法经历了三个阶段:早年学习董其昌,字体秀媚妍润;中年,学习颜真卿、苏轼各家,笔力雄健,丰泽厚实;晚年则锋芒内敛,造诣达到了高峰。

刘墉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中进士,一年后散馆,授编修,进入仕途,再迁侍讲。乾隆二十年(1755)十月,其父刘统勋(时任陕甘总督)因办理军务失宜下狱,刘墉受株连而遭逮治,旋得宽释,降为编修。次年六月,充广西乡试正考官。十月,提为安徽学政。任职期间,针对当时贡监生员管理的混乱状况,上疏“请州县约束贡监,责令察优劣”,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补救办法,“部议准行”。

乾隆二十四年(1759)十月,调任江苏学政。在任期间,他又上疏:“生监中滋事妄为者,府州县官多所瞻顾,不加创艾。(行政官员)既畏刁民,又畏生监,兼畏胥役,以致遇事迟疑,皂白不分,科罪之后,应责革者,并不责革,实属阘茸怠玩,讼棍蠹吏,因得互售其奸。”这一看法深刻而又切中时弊,因此深受乾隆皇帝的赏识,称赞其“知政体”,并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任命他为山西省太原府知府。

乾隆三十年(1765),升任冀宁道台。第二年,因任太原知府期间,失察所属阳曲县令段成功贪侵国库银两,坐罪革职,判死刑。乾隆帝因爱其才,特加恩诏免,发军台(清代西北两路传达军报及官文书的机构,即邮驿)效力赎罪。次年赦回,命在修书处行走。乾隆三十四年(1769),授江宁府知府,有清名。第二年,迁江西盐驿道。乾隆三十七年(1772),擢陕西按察使。第二年,其父刘统勋病故,回家服丧。

乾隆四十一年(1776)三月,刘墉服丧期满还京,清廷念刘统勋多年功绩,且察刘墉器识可用,诏授内阁学士,人直南书房。十月,任《四库全书》馆副总裁,并派办《西域图志》及《日下旧闻考》,任总裁。次年七月,充江南乡试正考官,不久,复任江苏学政。在任期间,曾劾举秦州举人徐述夔著作悖逆,要求按律惩办。是年底(乾隆四十三年),刘墉以劾举徐述菱著作悖逆事有功和督学政绩显著,迁户部右侍郎,后又调吏部右侍郎。

乾隆四十五年(1780),授湖南巡抚。时值湖南多处受灾,哀鸿遍野,无灾州县也盗案迭起,贪官污吏猖撅,百姓怨声载道。刘墉到任后,一面查明情由,据实弹劾贪官污吏,建议严办;一面稽查库存,修筑城郭,建仓储谷,赈济灾民,井准许民间开采硝石。仅一年余,库银充实,民粮丰足,刘墉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乾隆四十六年(1781),迁刘墉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次年三月,仍入直南书房;不久,又充任三通馆总裁。此时,御史钱沣弹劾山东巡抚国泰结党营私等。刘墉奉旨偕同和珅审理山东巡抚舞弊案。刘墉至山东,假扮成道人,步行私访,查明山东连续三年受灾,而国泰邀功请赏,以荒报丰。征税时,对无力缴纳者,一律拿办;并残杀进省为民请命的进士、举人9人。及至济南,经审问,查清国泰已知贪赃案发,遂凑集银两妄图掩饰罪行。刘墉如实报奏朝廷,奉旨开仓赈济百姓,捉拿国泰回京。此时皇妃已为国泰说情,有的御史也从旁附和,和珅亦有意袒护国泰。刘墉遂以民间查访所获证据,历数国泰罪行,据理力争,终使国泰伏法。在处理国泰一案上,刘墉不畏权要,刚正无私,足智多谋,与钱沣一起挫败了皇妃及和珅等人的阻挠而成功地执行了大清律法,为民除了害。后来,民间曾据此事写成通俗小说《刘公案》,对这位“包公式”的刘大人大加颂扬。

国泰案结,刘墉被命署吏部尚书,兼管国子监事务。不久授工部尚书,仍兼署吏部,并充任上书房总师傅。乾隆四十八年(1783)六月,命署直隶总督。八月,又调吏部尚书,不久,充顺天乡试正考。是年底,充经筵讲官。次年五月,复兼理国子监事务。六月,授协办大学士。乾隆五十一年(1786),充玉牒馆(修帝王族谱之处)副总裁。

乾隆五十四年(1789)四月,以上书房阿哥师傅们久不到书房,刘墉身为总师傅而不予纠正,被降职为侍郎。不久,授内阁学士,提督顺天学政。乾隆五十六年(1791)初,迁都察院左御史,旋擢礼部尚书,并再次兼管国子监事务。五月,又署吏部尚书。嘉庆二年(1797)四月,授刘墉为体仁阁大学士。五月,奉旨偕同尚书庆桂到山东办案,并察看黄河决口的情况。察看黄河之后,他上疏请求于秋后在决口处“堵筑”,下游“宽浚”。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嘉庆四年(1799)三月,加太子少保。后奉旨办理文华殿大学士和珅植党营私、擅权纳贿一案。刘墉不畏权势,很快查明和坤及其党羽横征暴敛、搜刮民脂、贪污自肥等罪行20条,奏朝廷。皇上处死了和珅,没收了他的家产。

嘉庆四年底,刘墉上疏陈述漕政,对漕运中的漏洞体察至深,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嘉庆皇帝看后,深以为然。嘉庆六年(1801),刘墉充任会典馆正总裁。

刘墉不仅是政治家,更是著名的书法家,是帖学之集大成者,是清代四大书家之一(其余三人为成亲王、翁方纲、铁保)。清徐珂在其《清稗类钞》中称赞刘墉道:“文清书法,论者譬之以黄钟大吕之音,清庙明堂之器,推为一代书家之冠。盖以其融会历代诸大家书法而自成一家。所谓金声玉振,集群圣之大成也。其自入词馆以迄登台阁,体格屡变,神妙莫测。”刘墉是一位善学前贤而又有创造性的书法家,师古而不拘泥。刘墉书法的特点是用墨厚重,体丰骨劲,浑厚敦实,别具面目。刘墉之书,尤善小楷。后人称赞他的小楷,不仅有钟繇、王羲之、颜真卿和苏轼的法度,还深得魏晋小楷的风致。刘墉兼工文翰,博通百家经史,精研古文考辨,工书善文,名盛一时。著有《石庵诗集》刊行于世。

嘉庆七年(1802),皇上驾幸热河,命刘墉留京主持朝政。此时,他八十有余,却轻健如故,双眸炯然,寒光慑人。

嘉庆九年(1804年)十二月,刘墉卒于官,享年85岁。卒后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入祀贤良祠,谕祭葬。

在山东诸城有一个刘氏家族在清代十分显赫。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与和珅斗智斗勇,看的观众捧腹大笑,为他的大智若愚,拍手称赞,得到观众极大喜爱。民间有关刘墉的传说很多,被民间称为“宰相刘罗锅”的刘墉在他的家族中名气最大仿佛官位也最显赫。其实,刘墉的官位不及他父亲刘统勋的高,在正史的记载中也没有他父亲的多。刘氏家族在清代十分显赫有名气,先后出了11位进士,7位二品以上高官,乾隆帝为其赐字“海岱高门第”。尤其是刘统勋、刘墉父子在乾隆年间同朝为大学士,刘统勋的孙子刘镮之在嘉庆年间任尚书。这一家三代人死后分获谥号“文正”“文清”和“文恭”,被称之为“一门三公,父子同宰”。

刘墉不是刘伯温的后代。

刘墉(1720—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男,(今诸城市)人,清代政治家、书法家,名臣刘统勋长子。

刘墉生于官宦世家,因父亲恩荫而直接以举人身份参加科举。乾隆四十二年(1777),刘墉在江苏学政任上时,曾检举徐述夔的著作悖逆,掀起一场文字狱。其为官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而闻名于世,特别是其担任江宁知府时,深得百姓爱戴,甚至被比作宋朝的包拯。乾隆四十七年(1781),他支持监察御史钱沣弹劾贪官、和珅党羽国泰,因其主持正义,被民间写进了公案小说《刘公案》中。嘉庆四年(1799),刘墉被任命参与对和珅的清算审理。

柳永家族之谜:柳永是哪里人?借助电视媒体的巨大力量,刘涌这一历史人物早已为广大妇女儿童所熟知。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些段子,人们对柳永及其家族产生了诸多误解。很多人认为柳永只是一个来自山东农村的穷小子。柳永出生在平头家庭,没有家庭,没有背景,是真的吗?除了电视剧造成的误解,还有人在争论柳永的老家在山东还是江苏。那么,柳永是哪里人?边肖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谈谈柳永家族的起源,这将有助于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探索历史的真相。

据有关史料考证,柳永的祖先与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是同宗同源。柳永的祖先世代生活在江苏徐州砀山县大柳村。那么,柳永家不是成了江苏人了吗?事实上,并非如此。可以说柳永是地道的山东人。原因是柳永的祖上早就搬走了,搬了三次家。说到搬家,要从明初的大规模移民说起。

明初的大规模移民活动有其深刻的政治背景和自然原因:宋金、宋元、金朝战争一方面造成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另一方面大量人口死亡,使北方地区荒芜;元末明初,战乱不断。首先是明军和元军的殊死搏斗,然后是燕王朱棣和文健争夺皇位的“靖难之战”。这些战争导致大量人口从云南流离失所,生活贫困。除兵变外,水旱蝗灾不断,黄淮两大河流多次决口,尤其是山东、河南、河北、皖北等中原地区,情况更为严重。这一切都导致了中原“漂浮的荒地,无数的死人,许多村庄和城市成为荒地。”“五谷不入地,人吃人”。但与中原相反的是,山西及南方地区因为少乱、风调雨顺,经济繁荣,人口众多。面对这种情况,明太祖朱元璋决定采取军民移民垦荒政策,以加强北方边防,开垦荒地,保证军民粮食,恢复农业生产。根据政府的移民条例,江苏徐州砀山县大柳村刘氏家族的一个分支,在刘勇祖上的带领下,迁出了大柳村。刘家一行人顺着小路向北,来到甲子山西北十公里处,也就是现在的日照市东港区黄墩镇和莒县交界处。他们看到这里群山环绕,溪水潺潺,花草茂密,树木众多。泉旁参天古树上住着一窝喜鹊;边山岭,翅膀宽大,北高南低,犹如传说中的凤凰。真是风水宝地,刘氏在此定居,后人称之为“鹊巢”。

从此,刘氏家族在日照扎根,兴旺发达。《明万历四十八年日照刘氏族谱》记载了这一历史情况,记载了刘氏家族的大事:“我刘氏祖籍莒,历史悠久我受元社委派,迁居徐州。红领巾开始乱了,祖上逃到东海当了鲁村。迁洪武三年,祖上从东海迁日照喜鹊窝”。这是柳永一家第一次搬家。明天,顺年间,刘氏家族将在丁日升诞生。然而,一场意想不到的大火几乎烧毁了房子里的一切。当时,刘的祖先已经去世,留下了五个刘氏兄弟:刘成元、刘思源、刘杰元、刘、刘根元。成化年间,面对家族兴旺与生存空间日益狭小的矛盾,刘氏五兄弟作出分家决定,由此开始了刘氏家族的第二次搬家。这里我们把刘思源单独挑出来,因为柳永是他的后代。刘氏兄弟作出分家的决定后,次子带领族人迁到鹊巢以北一公里的大槐树北侧,搭草棚安顿下来。后来,在本村娶了张,生了八个儿子:傅、陆、寿、诗、书、忠、诚。刘思源的这个又繁荣起来了。不得已,刘思源再次做出了分居的决定:让他的八个儿子分开生活,四处寻找生路,只留下第四个儿子刘茜在老家陪着他。这是刘氏家族的第二步棋。和刘搬到三庄刘家沟。后来,刘福的第三个儿子刘恒为了躲避土匪,搬到了诸城的冯各庄,并把长子刘志干和次子刘志珍托付给了刘禄。这个分支在刘福被称为刘氏家族在诸城吴栋,而刘福是直系祖先的柳永。到这里,柳永家族的三次搬家就告一段落了。迁居诸城的,只有一子,有夷、夷、胡三子;刘协有个儿子叫刘思之;刘思之有两个儿子,长子刘同,次子刘渊。也就是刘通了之后。以上是刘氏家族的传奇迁史,从中可以看出柳永应该是山东人而不是江苏人。在这个具有齐鲁韵味的孔孟之乡,柳永家族也演绎了一段传奇的发展史,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我第一次到达刘福诸城时,我很无助。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家由穷变富。到了第五代,也就是柳永的曾祖父刘同,已经考上了秀才。第六代柳永的曾祖父刘碧仙,考中进士,成了广西员外郎,是刘氏第一个外府高官。刘墉的祖父白柳被派往四川。柳永的父亲刘统勋,大学士,军务尚书,四库全书社长。柳永的父母、同辈、后代更是官员。清嘉庆十九年刘氏家族重修家谱时统计,自五世、孙中得秀才以来,全家先后中得198人,其中进士11人,举人35人。在官职方面,自清顺治元年孙刘碧仙入仕以来,至道光末年,六朝七品以上的官员共有73人。他的官职从知府、县令、道士、政事、巡抚、知事、御史、尚书,到内阁大学士、军务尚书,不一而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八代中,刘统勋、柳永、文清、巩留鲁直,两任宰相,三孙二孙,轰动当朝。成为书香门第,名门望族。乾隆皇帝还称赞刘氏家族是“海岱高门”。是什么力量造就了刘福后裔的“海黛高门”?边肖认为有三个原因。

首先,柳永的祖先早在清军入关后不久就投降清朝剃发更衣做清朝良民。说起来,柳永的祖上还真有汉奸的味道。他们这么容易就背叛祖先,真是可耻。但是,换个角度想想,对刘家人也不能太严格。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满清取代明朝是历史的必然。当时的明朝已经腐朽,而满清却欣欣向荣,生机勃勃。况且满清皇帝入主中原后,大都能够励精图治,创造了帝国最后的辉煌,——“康、甘盛世”。所以从天下民生的角度来看,满清取代明朝,可以算是一种历史进步。因为柳永的祖上识时务,早早投靠清朝,为他们的兴盛赢得了一个契机。毕竟清朝会优先考虑他们这样的“温顺之人”吗?但是,仅凭这一点,刘氏家族能发展起来吗?不会,最多只是外因。关键还是要看刘自己的修养。

第二,刘氏子孙恪守祖训,家教甚好,得益于柳永的曾祖父刘碧贤。刘必贤是刘氏家族的第一位学者。晚年为后人立下家训:“为官清官,以德行善,不露浮夸,不立碑,勤持家,丧事从简。”这为后世的成功树立了一个标准,也是刘氏家族之所以清廉的重要原因。他非常重视教育,他说:“教育一个家庭的方法有很多,非语言文字可以告诉你所有的一切。然而,以身作则的人服从,言传身教的人起诉。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是不学习。会读书就是会看懂,看懂就是成为工具,保护家人,成名。邓柯,发钉,看缘分。但是,他家第三代,开始读书的,十之八九在;如果古代世界不会读书写字,他的身体升在田里,一百个人里只有一两个人。因此,俗话说,胡的书读第三世界'也是说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刘的后代树立了强烈的自尊心和主动性,一个个都成了博学之士。刘碧贤的治家之道无疑为后世的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点:柳永家里也知道怎么做官。当然不是说他们拍马屁受贿,而是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能让全家满意。刘家人已经代理过几次官了。他们深知官场险恶,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大祸。他们也知道,作为汉族官员,他们是由满洲皇帝支付的。清朝虽然标榜自己是“满清世家”,但本质上,朝廷还是更信任满清。所以,柳家也明白,要想在仕途上走得更远,走得更稳,除了个人才能之外,还必须做官,这样才能做一个好官。有一件事极大地刺激了柳永:1754年,朝廷命令刘统勋视察驻扎在今新疆巴里坤、哈密的部队。当时恰逢阿穆尔萨那叛乱回部,驻守新疆的清军退守巴里坤。刘统勋在此基础上奏请放弃巴里坤,退守哈密。不料激起了乾隆皇帝的震怒,刘统勋当即被革职,押解回京。至此,刚从翰林院编修庶吉士提拔到翰林院讲学三年的柳永,连同家中男女老少全部被捕,交由刑部严加监管,然后就等着报仇了,家中财产全部被没收。不久之后,乾隆皇帝觉得这个判决似乎不妥,于是释放了柳永全家,刘统勋和柳永父子也恢复了名誉,重新做了官。几年后,乾隆皇帝归还了刘统勋家被没收的财产。但是,这次意外受伤还是给刚刚在波利蒂的刘勇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通过以上的分析讨论,前面的疑惑可以得到解答:柳永是山东人,但他绝不是穷小子,而是出身名门。刘氏家族悠久的家族历史和艰苦奋斗,使刘氏家族成为“海岱高氏”。其实像柳永家这样发达的家庭不在少数。对于这些家族和一些优秀家族成员的发展历史,要客观看待,用历史的眼光思考。对于研究历史的人来说,不受传说、笑话等因素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边肖研究柳永家族发展史的一个标准。

刘氏总祠的历史人物

刘开七公,字必高,号三郎,谥仁创。刘氏由闽入粤开基祖。官授潮州都统制(潮州总镇),夫人龚氏、黄氏,生一子:广传。南宋时人,原籍福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