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氏-姓昌的名人-昌姓起名字-昌姓的起源与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2收藏

昌氏-姓昌的名人-昌姓起名字-昌姓的起源与家谱,第1张

河南汝南郡,山东东海郡。

「昌」源出

1出自有熊氏。为黄帝的嫡系胤胄,始祖昌意之后,以祖字为氏。2出自「妊」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传说上古有昌意,为黄帝之子,「嫘祖」(黄帝的后)所生。3出自黄帝有臣名昌寓。

得姓始祖:昌意。

据《风俗通》上说,昌姓,是黄帝子昌意的后代。又据《史记·黄帝纪》记载,昌意是黄帝的正妃嫘祖所生的儿子,后来娶蜀山氏之女为妻,就生了颛顼帝高阳氏,成为继承黄帝领导中华民族的古帝王之一。另外《姓氏考略》上提供了昌氏的另一个出处。书中认为妊姓的后代中也有昌氏,其望出汝南、东海。分自妊姓的昌氏人家,后来主要繁衍于河南的汝南和山东与江苏交界的东海一带。不过,根据《万姓统谱》的记载,我国的昌姓要数岭南最多,岭南就是现在的两广地带。望族居汝南郡(今河南省汝南县东南)。故昌氏后人奉昌意为昌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当今湖北省仙桃市、潜江市、武汉市、黄石市、孝昌县;河南省信阳、登封市、伊川县、洛阳市;安徽六安市、巢湖市、金寨县;山东省平度市;重庆市、成都市;江西省吉安市、新余市、萍乡市、南昌市;湖南益阳、桃江县;江苏省南通市、辽宁省、浙江省、陕西省城古县、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台湾省、海南省等地都有昌姓人家居住。昌姓后来多居于河南,并且在汝南郡,东海郡发展,逐渐形成望族,世称汝南望(汉高帝置郡,在今天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东海望(秦时置郡,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北)。

《熊氏家谱》载:熊衮,江陵世家第五十一代孙,字锡尔,号江洲,南北朝己丑,陈宣帝太建元年(公元569年)魏已荐辟授御史大夫,奉公守政,廉政爱民,遵依礼法。时因高欢至玉壁攻城,魏主加公尚书,率令救玉壁,彼围乏粮,以家资尽出济军民,同父军中,时例俸给微,父丧不能葬,昼夜号泣,忽天降雨钱,得计数十万,用余奏纳太仓。公与韦孝赛血战解围,高欢自降,以功奉献告退。葬父后隐居石林泉,至唐武德初(618年)闻其贤,屡诏不起,高祖旌封“忠孝雨钱公”。蒙学丛书“幼学琼林”卷三珍宝记载“熊衮父亡,天及雨钱助葬”。作为这典故,已经在宋代列为幼学启蒙教育的基本教材内容而世代相传。熊氏后裔此以“忠孝雨钱”为荣,世代相传。在熊氏宗族中无论建祠或修谱,都在醒目位置冠名“雨钱第”或“雨钱堂”或称江陵世家“雨钱第”。

张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张挥为该姓始祖。历史上,西汉时期张耳被刘邦封为赵王,张耳的十七世孙张轨(255年-314年)建立前凉王朝。

张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至2007年,根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中国户籍人口的统计分析显示,张姓人口在中国姓氏中排在第3位,共有87502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683%。

张的本义是“使弓弦”,把弦绷在弓上,将要开弓,与“弛”相对。引申为开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义。张,也是星名,属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天象的排列形状似弓。张是擅长制造弓箭的氏族崇拜的原始天象图腾,进而成为氏族名、地名和姓氏。

张(Zhang)姓源出主要有:

1、源于姬姓:

出自上古黄帝之孙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这一支张姓以青阳(即清阳,在今河北清河县东面)为发源地,是为清河张氏。民间有“天下张姓出清河”的说法。

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属于以字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后代以其字命氏,也称张氏。

2、源于改姓而来:

出自聂姓。三国魏将张辽原姓聂,其家族为了避怨而改张姓,其子嗣便以张为姓。

出自赐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

源于古奚族。张忠志,奚族人,居住在范阳,因善骑射,被范阳守将张锁高收为义子,遂从义父姓张。后张忠志屡立战功,官至礼部尚书,封赵国公。

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古代的乌桓、女真、羯、鲜卑、匈奴、契丹等少数民族,有改姓为张姓的。今阿昌族、纳西族、僳僳族、瑶族、壮族、黎族、高山族、藏族,以及赫舍里氏、扎拉里氏、章佳氏、章锦氏、扎库塔氏、爱义氏等十几个满族姓氏,都有人改姓张。

历代张氏先祖

1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2张姓始祖张挥公,黄帝五子,弓箭发明者,智慧策略射杀强敌蚩尤,悍卫了华夏炎黄部落,挽救了百家姓氏幸免灭顶之灾。为中华民族立下了特级功劳,于是黄帝赐姓张,百家姓中唯一一个贵姓。张氏辉煌的荣耀,我们的骄傲!

3张挥公58世仲公,孝友堂始祖。张仲生活在周宣王在位时期(前827—前782年),距今2800多年。作为张姓历史记载第一人,早在东汉时期就得到了张姓祖先的认可,如东汉《张迁碑》记载:“君讳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人也。君之先出自有周,周宣王中兴,有张仲以孝友为行,披览《诗雅》,焕知其祖。”碑文中将张仲作为张氏祖先。

4张挥公78世张开地公。张开地,战国时期韩国人,西汉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张良的祖父。张开地曾在韩国担任官职,先后辅佐韩昭侯、韩宣惠王、韩襄王三代君主,与儿子张平“五世相韩”。

5张挥公80世,开地公之孙汉朝开国三杰张良。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的祖父、父亲等先辈在韩国的首都阳翟(今河南禹州)任过五代韩王之相。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1] 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为留侯。

张挥公122世,君政之曾孙,唐朝宰相张九龄。韶关人,创写千秋金鉴录。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8张挥公140世上杭南宋中宪大夫张化孙公。张化孙是张氏得姓始祖挥公的第一百四十代孙,是张氏入闽始祖张端的五世孙。张端是唐韶州别驾张君政的22代孙,唐代名相张九龄的第18代孙。张化孙(1175-1267),讳衍,字传万,宋岁贡生,赐进士,以诰赠中宪大夫终老,原住宁化县石壁村,于南宋嘉泰二年(1202年)迁居上杭北乡深坑尾西洋村(今白砂镇茜洋村),建宅于官店前上吉街。元配陈氏(1174-1262),谥慈大娘;德配阙氏(1184-1271),谥惠二娘,俱赠恭人。生18子,有108孙。

9张允伸(785年—872年3月8日),范阳(今北京西南)人。唐朝中晚期藩镇。其家族世代仕于幽州军门。曾祖张秀,官至檀州刺史。

张允伸初任马步都知兵马使。大中四年(850年),卢龙节度使周綝去世,张允伸被军中推举为卢龙节度留后,并获朝廷准许,加职右散骑常侍。同年,张允伸获授卢龙节度使,迁检校工部尚书。其后累加至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燕国公。庞勋起义后,加特进,兼侍中。咸通十三年(872年),张允伸病逝,年八十八。追赠太尉,赐谥“忠烈”。张允伸任卢龙节度使二十三年,勤于军政、处事恭谨。他治镇有方,使卢龙军连年丰收,边境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10

张齐贤(942年—1014年),字师亮,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南)人,徙居洛阳(今属河南),宋代著名政治家。进士出身,先后担任通判、枢密院副史、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分司西京洛阳太常卿等官职,还曾率领边军与契丹作战,颇有战绩。为相前后21年,对北宋初期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都作出了极大贡献,还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卒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赠司徒,谥号文定。

昌氏-姓昌的名人-昌姓起名字-昌姓的起源与家谱

河南汝南郡,山东东海郡。 「昌」源出 1出自有熊氏。为黄帝的嫡系胤胄,始祖昌意之后,以祖字为氏。2出自「妊」姓,以国名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