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红楼梦里贾家兴衰全过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2收藏

求红楼梦里贾家兴衰全过程,第1张

红楼梦是通过各种人物的活动,宫廷贵族的勾结与矛盾,各种男女恋爱的葛藤以及家庭中的日常生活和平凡琐事,生动而又真实地描绘出一幅贵族家庭衰败历史的图卷。红楼梦这一历史悲剧的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绝不是单纯地建筑在贾宝玉、林黛玉恋爱失败的基础上,而主要的是建筑在揭露贵族家庭的骄奢*逸上。由於种种的腐烂与罪恶,结果是应了秦可卿所说的「树倒猢狲散」的预言,使红楼梦在结构上一反旧有小说的大团圆形式,而创造了极高的悲剧美学价值。在中国的古典小说里,专就结构的完整与布局的细密上说,很少有其他的作品能比得上红楼梦。

红楼梦的伟大成就,是在这家谱式的小说里,大胆地揭露了君权时代外戚贵族的奢*生活,指出他们种种虚伪、欺诈、贪心、腐朽及心灵和道德的堕落。它不单指出了那一家族的必然崩溃与死亡,同时也暗示那一家族所属的社会的必然崩溃与死亡。但要做到这一点,绝不能出於空虚想像的描写,绝不能出於概念画的说明,必得在生活上有丰富的体验,细微深入的观察,通过高度的语言表现能力和优美的艺术技巧,才能生动地中实地描绘出那一家族的本质和各种人物的真实形象来。

曹雪芹恰好有这种材质,它不仅有高度的文学修养,而且有深厚的贵族家庭的生活基础;因此他笔下的贾府,是既真实而又具体地千红万紫一般地展开在读者的眼前。富贵人家的生活方式、各种人物的言语举动,以及房屋设备饮食衣服各种方面,都写得具体而又生动,几乎使读者为之昏眩。

如果读者们只注意这种表面的华丽生活,而忽略了在经济方面支持这一家族的农民生活的穷困,那是错误的。要知道,为了贾家的奢靡贪婪,许多人家弄得倾家荡产,许多人家出卖儿女,许多少年少女成为「贾府」的家奴与丫头。贾家的经济来源,一面支用公款,一面是敲诈和放高利贷。贾家那一套令人昏眩的吃穿享用,实际都是民脂民膏。而那些负债的穷户们,因为无法满足地主的要求,受不住压迫,结果是有的变卖产业,有的出卖自己的女儿。那些女孩子们无法反抗,只能怨恨自己的奴才命。宝玉有一次看见袭人的妹妹生得漂亮,想把她接到家里来,袭人听了冷笑道:「我一个人是奴才命罢了,难道连我的亲戚都是奴才命不成?」这话说得多麼伤心,多麼沉痛。

我们读红楼梦时,如果只注意那些莺莺燕燕的热闹场面,甚至於羡慕袭人、平儿那些丫头们的穿戴饮食,而不去注意她们精神上的痛苦和可怜的奴材境遇,那是非常不正确的。我们试想,金钏、晴雯、鸳鸯、尤二姐、尤三姐这些可爱的女孩们,全都成为贾家那一批色鬼、荒唐鬼的牺牲品。曹雪芹描写她们的时候,用著非常同情的文笔,在极其丑恶的现实上,点染出她们纯洁的心灵。使读者对於那些纨袴子弟的恶德,感到无比的愤恨。

对贾家那一批昏庸顽固的官僚,假仁假义的顽固守旧的头脑和那些骄奢*佚的纨袴子弟们,曹雪芹毫不容情地用各样颜色的油彩,勾画出他们虚伪、*奢、阴险和腐烂的脸谱来,生动而具体的形象,一一展现在读者们的眼前。在贾家出入的那些锦衣玉食的『哥儿**』们,绝大部分是醉生梦死,看不见阳光的幽灵似的影子。他们不知道一粒米一尺布的艰苦来源,不知道耕牛犁锄的功用,有钱有势,养尊处优,不做一件正当事。有的只是『今日会酒,明日观花,聚赌嫖妓,无所不至』;有的是『勾通官府,包揽词讼,强奸民女,重利盘剥。』贾琏夫妇贾珍父子是这类人物的典型,曹雪芹对於他们,用了最现实的笔法和痛恨的心情,真是写得笔墨酣畅,血泪淋漓。正如焦大所说:「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偷鸡戏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麼不知道,咱们胳膊折断了往袖子里藏。」红楼梦的作者藉了焦大的口,骂尽了贾家的一切。曹雪芹在这部家谱式的小说里,这样深刻细微地描写了君权时代贵族家庭兴衰变化的历史,让读者们都能明确地体会到,红楼梦是一篇史诗,是一篇骄奢*逸的贵族豪门灭亡的史诗。

曹雪芹时代,是有名的文字狱时代。康、雍、乾三朝,大大小小的文字狱真是接连不断,死人之多,牵涉面之广,是过去历史上所少见的。曹雪芹虽是旗籍,对於清朝统治者这种可怕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是不能不顾虑,不能不小心翼翼的。他在红楼梦中虽没有『干涉朝廷』,虽没有明目张胆地指摘最高统治当局,但他巧妙地通过『贾府』那一家族的社会关系人事关系,侧面地对於清代政治的黑暗腐朽,作了真实的反映。贾雨村那一个谄媚求荣贪赃枉法的官僚,在他身上,作者赋予了非常深刻的满清时代地方官吏的典型意义。因为他善於找门路找机会,终於通过林如海、贾政的人事关系,飞黄腾达,加官进禄,做起大官。开始他经验不足,还缩手缩脚的。后来胆子愈大,良心愈黑。对於权贵的谄媚,是奴才相;对於百姓的压迫,是阎王相。做出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来,由冯渊、石头呆子两件案件,就可见一斑了。

凤姐是一位管家『奶奶』,胆大辣手,脸酸心硬,『少说著只怕有一万个心眼子』。她不仅掌握著贾家的人事经济大权,她的魔手,依靠著她娘家的权势,还伸展到社会各方面去。她自己坦白地说过:「就告我们家谋反也没要紧。」如此大胆,她什麼可怕的坏事丑事做不出来?在王凤姐弄权铁槛寺一回里,表现出她丑恶的面目。她勾结官府,为了三千两银子,拆散美满姻缘,害死了两条人命。

红楼梦的作者虽一再声明不干涉政治,他却巧妙的,通过那一家族的复杂社会关系,从侧面来反映清代社会政治的腐败,来反应贵族豪门同地方关互相勾结、为非作歹、谋财害命的种种罪行。在清代社会里,贾雨村、云光一类的人物,绝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存在的;贾赦、凤姐一类的权贵,也不单是贾家才有,在所有的显宦世家里,同样存在著大小不同的贾赦和凤姐。他们的普遍性愈大,就愈能反映出政治的黑暗和民生的困苦。这些生动刻画的描写,使红楼梦成为伟大的文学杰作。

《红楼梦》被称为神秘的作品,它的神秘主要是书中暗示了康、雍、乾三朝的政治时局,而作者曹雪芹家族的兴衰荣辱与其紧密相连,他把自己家族经历的事件和他脑海中的人物,一一展现在《红楼梦》里,似若有所指,而又不敢造次,《红楼梦》里主要的人物和事件,都能在康、雍、乾三朝找到影子。在这些错综复杂的人物和事件中,有一位人物是联系它们的关键,那就是贾蓉的媳妇秦可卿,这位神秘的人物是解开《红楼梦》秘密的总钥匙,在她身上,隐藏着《红楼梦》的巨大秘密,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就从秦可卿这个人物身上开始了。 在《红楼梦》里,曹雪芹描绘了一个贵为国公的大家族贾府,书中交代,他们是一母同胞的两个兄弟,都为当朝的皇帝所宠,封官加爵,地位显赫,称为国公,老大宁国公,老二荣国公。两个兄弟分别娶妻生子,延续血脉,虽然故事开始时两兄弟都已去世,但其爵位由儿孙延续,贾氏家族依然一副贵族气派。而就在这个家族声名显赫的背后,也潜伏着危机,而这一危机就成了曹雪芹笔下秦可卿进入贾府的最大漏洞,那么这一危机究竟是什么呢? 在《红楼梦》里,曹雪芹虽然敷衍说,自己所写的不知是哪朝哪代的事,但根据他的艺术手法和专家推断,《红楼梦》所反映的是清朝康、雍、乾三朝的故事。在清朝,皇帝对有功的大臣要颁赐爵位,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封爵,大臣被封后,他的子孙可以世代袭爵。第二种封爵,他的子孙虽然也可以世代袭爵,但是其爵位却降了一格。而《红楼梦》里的宁荣两府是世代袭爵的,但是都属于封爵的第二种情况,子孙的爵位降一格,虽然如此,贾府在当时整个社会上也具有了不起的地位。这么一个开国功臣的大家族,能在娶媳妇的问题上马虎吗?他们所娶的媳妇都是什么样的身份和地位?这与秦可卿这个人物又有什么联系呢? 秦可卿的寒微出身显然与贾府这一百年大族的地位极不匹配,她成了贾府众多媳妇中的一个例外,那么曹雪芹为什么要这么写?根据专家的考证,《红楼梦》是一部带有自叙性和自传性的作品,书中的主要人物都能找到生活原型,曹雪芹就是把这些原型上升为他小说中的人物,尽管创作者有想像和虚构的可能,但《红楼梦》里的那些人物却和曹雪芹自己家族的某些人物惊人的相似,这又是如何解释呢?书中哪些人物是有原型的?这对揭开秦可卿的真实身份有什么作用呢? 这些疑问您将在刘心武揭谜《红楼梦》里找到答案。 (全文) 要揭秘《红楼梦》里面的秦可卿这个角色的话,首先就要搞清楚,秦可卿在贾氏宗族当中处于什么位置,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贾氏宗族,它的长房是宁国府,它的次房才是荣国府。可是因为《红楼梦》它主要写的是荣国府的故事,也写到宁国府,也写到其他地方,但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空间是荣国府,所以我们梳理贾家的宗族情况的话,我们也可以先来梳理荣国府。荣国府是怎么回事?荣国公他生了几个儿子,究竟生了几个,书里没有交代,但是他的长子叫做贾代善,大家知道《红楼梦》一个固有的艺术手法就是谐音,“假语村言”就是一个谐音,就是他把真的隐去了,用一个艺术虚构的东西来表达这个真实的实质,但是他又做了很多掩饰,所以叫假语村言。那么“贾氏”就是假设有这么一个家庭,荣国公这一支,荣国公死了以后,长子就叫贾代善,贾代善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叫贾赦,第二个儿子叫贾政,这两个儿子也都很争气,也都继续生儿子,所以荣国公这一支的血缘就往下延续了。书上写到贾赦有两个儿子,关于贾赦两个儿子,我见下面听的人有人在微笑,因为觉得有意思了,书里面说,贾赦的长子叫贾琏,底下有人在笑,不是贾琏嘛,你把他叫做贾琏我也不反对,但是如果你查字典的话,你会发现,一个“玉”字边一个连起来的“连”,这个字只有一个读音读做琏,是古代的一种祭器,主要是在祭祀的时候装粘米和小米的。那么书里交代,贾琏是老大,是长子,可是在书里面描写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叫他琏二爷,叫他二爷,贾赦的长子怎么会叫二爷呢?这个问题放在后面我给你破解。那么还有没有儿子呢?还有一个儿子,叫贾琮,贾琮,现在有人在笑,其实琏二爷这个称谓很好解释,贾琮是他哥哥不就完了吗?可是不对,书里面贾琮是出场的,有一次贾宝玉奉贾母之命,到贾赦和邢夫人住的宅院探视贾赦,探视完以后邢夫人就把他留下来了,留下来以后就描写到贾琮出场了,他出场以后是怎么情况呢?邢夫人很不喜欢他,一看到他就说,哪跑出个活猴来了,你奶妈都死绝了,把你弄得黑眉乌嘴的,说奶妈子也不好好收拾收拾你,哪像一个大家子念书的孩子。可见贾琮年龄还小,长得也不怎么样,也不爱卫生,是一个很猥琐的形象。他应该和书里面写到的贾环、贾兰年龄差不多,所以他不可能是贾琏的哥哥,他只能是贾琏的弟弟。 贾政生育能力比较强,贾政挺争气的,为荣国公这一支往下传血脉贡献比较大。他首先生了一个大儿子叫贾珠,贾珠在《红楼梦》故事开始以后虽然已经死掉了,在《红楼梦》看不到故事了,但是贾珠不是夭折,他是长大成人了,娶了媳妇了,而且给贾政生了一个孙子他才死去的。当然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贾政的另外一个儿子就是贾宝玉,这是我们《红楼梦》本书的大主角。他是贾政的儿子,贾宝玉还有一个弟弟就是贾环,是贾政的小老婆赵姨娘生的。所以你看荣国府的男丁状况比较让人乐观。现在我们再来说宁国府,其实应该先说宁国府,我再提醒大家,宁国府是高于荣国府的。宁国公他是哥哥,那么这一房,宁国公死了以后就把他的爵位传给了他的儿子贾代化,宁国公这一支到了这个贾代化以下,情况就不太妙了。怎么不妙呢?贾代化倒是生了两个儿子,但是书里面写得很清楚,第一个儿子贾敷,没长大成人,八九岁就死掉了,他跟贾珠的情况不一样,就是在家族血统继承上没起任何作用,所以这个就可以忽略不计了。实际上他只有一个儿子就是贾敬,这个贾敬又很古怪,他后来不愿意住在宁国府里面,他也不愿意回原籍,他就跑到都城外面道观里面和道士胡羼,在那儿炼丹,这是贾敬。贾敬倒也还生了一个儿子就是贾珍,但是这个就很孤单了,贾珍也生了一个儿子就是贾蓉,所以在宁国府就形成了一个三世单传的局面,什么叫三世单传呢?年纪大一点的中国人都懂,这个在一个宗族的血脉延续上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三代都只有一个男丁,这往下传就很困难,万一最后这个男丁没有生育能力或者非正常死亡,或者正常病死了,他的媳妇都没有给他生下一个孩子来,这就叫做绝户,这一支的血脉就终结了。大家知道在封建社会,不但一般的贵族家庭很重视血脉的延续,就是一般的人家,包括穷人家,也很重视自己宗族血脉的延续。那么,宁国公和荣国公他们两兄弟,他们都要把他们的血脉延续下去,这个在封建社会是一件天大的事,宁国公、荣国公,虽然封了国公,他们也要重视他们子孙血脉的延续,他们和一般的家庭还不一样,他们是有爵位的,延续的不光是血统,还有社会地位还有财富,所以血脉延续对两府来说是天大的事。所以宁国府面临一个血缘继承的危机,跟荣国府比危机感就更深重。我说这个干嘛呢?有人说你不是要研究秦可卿吗?我就是要说到这儿跟你一块儿讨论,在封建社会那么重视血缘继承的封建大家庭里面,宁国府已经到了三代单传的状况了,那么最后终端的男丁就是贾蓉娶媳妇,能够随随便便吗?能随便娶一个媳妇吗?下面有人在笑,说那怎么不可能呢,人家那是小说,人家曹雪芹就乐意这么写,人家好稀,就写这个贾府贾氏宗族不重视娶媳妇,什么血统都不论,不但穷人的女儿可以娶,不知道父母是谁的野种也可以娶。如果曹雪芹真是要这么写的话,他就不应该只体现在一个媳妇上,所以下面我们就要来看一看书里面,所写到的贾氏宗族娶媳妇的情况。 宁国公和荣国公娶的什么媳妇,书里面没有交代,但是贾代化和贾代善娶媳妇的情况有所交代,就是荣国府的荣国公,他死了以后就把他的贵族爵位传给了他的长子,就是贾代善,贾代善娶的是谁呢?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那么在第四回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情节,就是贾雨村他后来补了官,补了一个应天府,他审案子,审人命案,审理当中旁边一个门子递眼色,他觉得很奇怪,他就停止审判,把门子叫到密室里面去,问,为什么不让我来审呢?这个门子就说,你要想把官做得牢靠的话,你得有护官符,所以贾雨村就恍然大悟,护官符怎么写的?后来书上就透露了护官符上的头四户,头四个家族,就是金陵地区的四大家族。居首位的就是贾氏。“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豪富不豪富?这样一个家族给自己的青年公子娶媳妇,毫不含糊,得找门当户对的,找的史家的**,史家就是四大家族的第二家族,叫“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多大的气派。贾家要娶媳妇,首先考虑的还不是一般的富贵家庭,考虑的是史家,果然贾代善就娶了史家的一位**,做了自己的媳妇。这就是书里面出现的贾母,她做**的时代,书里面没有写了,故事开始的时候,她已经是一个老太太了,她的同辈人基本都死光了,在宁荣两府老辈的只剩下她一个了,因为她姓史,所以有时候书里面叫史太君,史家的**嫁给贾家为妻,重不重视血统啊,非常重视。这个门子跟贾雨村讲这个事的时候跟他说了,跟贾雨村说这四家这四大家族他们皆联络有亲,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结成联盟的,他们是一损皆损、一荣俱荣的关系,互相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那么他们在婚配上互相作为首选。我这么说绝不牵强。你再看曹雪芹的描写,贾政娶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媳妇呢?不讲究血统,街上找一个妇女,育婴堂去要一个,绝对不是,娶的是王夫人,王家的女儿,在四大家族里面王家非同小可,当地的顺口溜说,“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龙王爷有事都得求他们家,你说是什么样的家庭?这个王家不得了。王夫人他是王家**,嫁给了贾政,她的妹妹嫁给了谁呢?嫁给了薛家,薛家就是四大家族的第四家族。顺口溜怎么说的呢?“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富有到没道理的地步,属于富有得不堪,珍珠都成了泥土了,什么样的家庭?就是王家的女儿不往别人家乱嫁的。王家还有一个成员也嫁到贾家了,就是王熙凤,她是王夫人和薛姨妈的内侄女。王熙凤父亲没有说叫什么名字,也是王家的一个成员也是很富有的,四大家是互相是婚配的,娶媳妇决不能随便,而且首先考虑四大家族里面有没有合适的。四大家族可能没有合适的,因为可能年龄段上没有那么一个**或者有**已经许给别的家了,那么再考虑别人家,所以在贾府里面发现另外一个媳妇,她不属于四大家族,但是也非同小可,这就是贾珠的媳妇李纨。李纨什么出身呢?书里面交代非常清楚,父亲叫李守中,什么样的家庭背景呢?李守中曾经当过国子监祭酒,这也是一个不小的官,也是一个诗礼大家。李纨出自这样的家庭背景。所以你看荣国府娶的媳妇,哪一个是孬的呀,都是所谓根基家业非常经得起推敲的。惟一一个弱一点的可能是邢夫人,有的读者说邢夫人好像差一点,邢夫人是差一点。首先“邢”姓不属于四大家族,书里没有具体介绍,邢夫人的家庭背景,不像介绍李纨那样介绍了一下,而且我们从书里面描写模模糊糊感受到邢夫人这个人有点病态人格,这个人心眼偏狭,有毛病,特别吝啬,光知道敛财,不过总的来说邢夫人很显然也是一个知根知底的富贵人家的女儿,也不是非常差的,只是跟我们刚才说的那些媳妇来比稍微差一些,逊色一些。这可能跟邢夫人本身她是填房有关系。这点你注意到了吗?邢夫人不是贾赦的原配,贾琏、贾琮,包括迎春都不是她生的,书里面后来是有透露的。娶续弦妻子的时候,可能就比较难找到非常有权势家庭的**了。所以邢夫人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稍微差了一点,也不是很差。这是荣国府娶媳妇的情况,那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长房宁国府,宁国府宁国公娶的谁不清楚,没交代,那么贾代化娶的谁呢?模模糊糊知道,好像也是一个史家的**。到了贾敬就不知道娶的是谁了,贾珍我们知道,他的媳妇是尤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在《红楼梦》里面她的戏挺多的,尤氏看得出来,还是一个懂得大家规范的富家的子女,富家的女儿,当然尤氏的家庭,娘家的家庭,从小说后面的描写看,好像不太好了,尤氏的父亲可能是死了老婆了,续弦,填房不知道怎么就娶了一个寡妇,寡妇带了两个女儿,在过去的社会叫拖油瓶,带来两个跟别的男人生的女孩子嫁到他们家,成为尤氏的继母,小说后面出现就把她叫做尤老娘,小说写到那儿的时候她的年龄已经大了,她带来的两个女儿都长大了,一个就是尤二姐,一个就是尤三姐。尤二姐和尤三姐和尤氏既不同父也不同母,只是名分上的妹妹罢了。可见尤氏的家庭背景到后来似乎也不太好,不过这也不妨碍我们去估计,尤氏是一个很不错的家庭的一个**,嫁到贾家来。但是所以他比王熙凤,比这些家业根基差一点,也因为她是填房,她的情况跟邢夫人类似。下面有的人在摇头,说是吗?不是她有贾蓉吗,贾蓉不是她儿子吗?她是贾蓉的继母,她不是贾蓉的生母,何以见得呢?在“酸凤姐大闹宁国府”这一节,你读得仔细不仔细,因为贾琏偷娶了尤二姨,王熙凤就杀到宁国府,撒泼,大哭大闹,先跟尤氏闹,然后又跟贾蓉闹,骂贾蓉,她在骂贾蓉的话里面有一句,就是“你死了的娘的阴灵也饶不了你”,可见贾蓉的娘已经死掉了,是地狱里的阴灵,这就可见贾蓉不是尤氏生的,肯定贾蓉就是贾珍的前妻生的,所以尤氏后来是填房,填房就不能要求太高,尤氏可能是很不错的家庭的**,但是就不是四大家族了。那么根据整个的这些描写,那么我们可以形成这样一个逻辑,就是贾氏宗族在为贾蓉选择媳妇的时候能够不重视吗?即便四大家族里面找不到合适的,类似李纨这样的家庭背景的能不能找一个,如果这样也找不到的话,起码可以以贾赦的填房和他自己的继母为坐标系,找一个过得去的,血缘很清楚,家境也还过得去,身份也还可以的这样一个女子吧,但是我们却发现,最后对秦可卿出身的交代,满不是这么回事,竟把秦可卿设计成为一个从养生堂抱来的野婴。说到这儿,马上又有红迷朋友要跟我讨论了。说哎呀,你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半天干嘛呀,人家是小说,是不是啊,小说可以想像,可以虚构,他就楞这么写。是不是?你干嘛这么寻根究底,没完没了啊?我自己也写小说,虽然我是一个远不能跟这些大师相比的写小说的人,但是我写小说,我也读小说,我就知道小说有不同的类别,其中有一种带有自叙性,自传性,就是小说的人物是有生活原型的,当然要虚构,当然要想像,但是都是从已经存在的活泼泼的生命基础之上去发展,去想像,去架构这个人物关系,去铺展情节。 那么《红楼梦》可以拿出很多证据证明,它是一个写实的作品,是带有自叙色彩的作品,是一个写人物从原型出发的作品,那么我们一步步来讨论,首先我们看曹雪芹自己怎么说的,你看第一回,我只举几个短短的句子,比如说他说“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又说“一一细考较去”,他是从他生命体验当中,选取他接触过的相处过的女子,他来写的。又说,“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他自己说他是亲睹亲闻。那你要跟我讨论,作者故意要这么说,他打马虎眼,他明明是完全虚构的,完全没有生活依据的,他偏要这么说,那倒也可能,那我们就再进一步讨论,他的合作者脂砚斋,为什么在批语里面一再地告诉读者,实有其人,实有其事,重要人物都有原型,简单来说贾宝玉的原型就应该是曹雪芹自己,带有自叙性,但是因为这个我们以后还会涉及这个话题,还会展开来分析,现在在这儿,我就先不展开分析贾宝玉的原型,先分析贾母的原型,贾母是有原型的,何以见得呢?大家知道,曹雪芹他的祖父是曹寅,曹寅的妻子姓李是李氏,曹寅的妻子是李煦的妹妹,李煦是谁呢?是曹寅当江宁织造的时候,李煦当的是苏州织造,是江南金陵地区的两大织造,而且康熙皇帝很宠爱他们,还经常让他们两个轮流分管当地的盐政,有时候一块儿管,有时候分开管,轮值管,并且康熙让他们两个当特务,除了他们本职工作以外,要他们密报很多当地江南的情况,特别是明代的遗民,有什么动向,当地的民间对朝廷有什么议论等等。关系很密切。那么曹寅的妻子李氏就是李煦的妹妹,那么在小说里面,我们就发现贾母现在他把李氏化为姓史了,说明是经过艺术加工了,史家,那么贾母例子很多,我不一一举,我只举几个,大家知道,在荣国府过春节的时候,闹元宵的时候,贾母这个人是一个享乐主义者,不但她很会吃,很会穿,她也很会看戏,很会欣赏文艺,家里请了说书人,来说书,她说你们都根本不行,破除陈腐旧套,她给他们讲,她们家里怎么演戏,她说当时我们家里唱戏有弹琴的场面,不来虚的,不使演员,因为中国戏曲是大写意,虚拟的,弹琴比划几下,表示弹琴就行了,她说我们不是,我们家演戏是真琴上台,真的琴师上台,她就举例子,有时候凑起来演几个折子戏,都跟弹琴有关。那么,她说了一个《西厢记》的《听琴》,这个是大家很熟悉的剧本,《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的作品,在明清非常流行,不稀奇。她又说了一个《玉簪记》的《琴挑》,《琴挑》是明朝高濂的一个剧作,当时也很流行,到处演,也不稀奇。她又举一个例子,还有一个戏叫《续琵琶》,《续琵琶》是写蔡文姬的故事,里面要一面操琴,一面唱《胡笳十八拍》,她说像这些戏我们都是请会弹琴的演员在台上真的弹琴,那多好看啊。那么《续琵琶》是谁写的呢?你去查中国戏曲史料,你很难查到。是一个很不流行的剧本,是一个几乎没有公开演出过的剧本,是一个没有继续演出到今天的剧本。这个剧本是曹寅写的,是曹寅写的。而且据查资料可以知道,只在曹寅自己家和他的亲戚家,也就是李煦家演过这个戏。这个例子就证明,贾母的原型就是李煦的妹妹,否则曹雪芹写这一笔的时候,不可能写到这样一出很偏僻的,曹寅写的剧,而且只有在曹家和李家演过的戏,这是一个例子。另外,书里面交代史湘云是贾母她娘家的人,书里面透露她有两个叔叔,都是封侯的,地位很高的,一个是保龄侯史鼐,一个是忠靖侯史鼎,而且书里面也说得很清楚,史鼐是哥哥,史鼎是弟弟,书里面有贾母的两个侄子,书里面设定贾母姓史,所以他们也都姓史,他们一个叫史鼐,一个叫史鼎,那么你去查李煦家的家谱,你就会发现,李煦两个儿子老大就叫李鼐,老二就叫李鼎。这不可能是巧合啊,哪那么巧啊?而且虚构的话,按道理,鼎应该当哥哥,因为鼐在鼎上加了个乃字,应该是老二,可是他一丝不乱地写,可见他是有原型,贾母的原型就是曹寅的妻子李氏,是有原型的。 那么贾政有没有原型呢?更有原型,说起来就更有意思,现在大家想一想,有一件事情很古怪,很多读者读《红楼梦》很粗心,不细推敲,也有人一推敲就画了很大的一个问号,就是贾赦是贾母的大儿子,而且他还袭了爵,是一等将军,根据封建社会的伦理的秩序,他应该侍奉贾母,应该和贾母住在一起,荣国府这个庭院应该他来住,荣国府中轴线的建筑,那个院落庭院,就是后来林黛玉后来看到挂的皇帝的匾那个庭院,应该是贾赦来住,他是长子啊,他又封了爵位啊,怎么现在住的是贾政啊?请问怪不怪?怎么解释?你虚构,犯得上这么虚构吗?这么虚构的目的是什么呢?怎么回事呢?你怎么不推敲不琢磨呢?读《红楼梦》不能当懒人,要当一个勤快人,要勤于动脑,要善察能悟才好,才能读出味来。关于贾政,贾政根本就没有袭爵,因为皇帝规定了,袭爵只能一家传给一个男子,传给你的长子,当然书里面也写了,贾代善死了以后,皇帝立即就让贾赦袭了爵,然后问还没有儿子啊,说还有,皇帝很高兴,皇帝很顾念贾家在他们开国的功勋,立即引见,一看贾政非常喜欢,那也不能给他封爵了啊,就赏了一个主事的头衔,让他入部习学,后来就让他当了一个官,当了一个员外郎,什么叫员外郎,不大不小,不怎么大,折合成今天的官职无非就是个副部长,副部级。你说有多大啊,贾母明明自己的大儿子是一等将军,他丈夫的爵位是传给大儿子了,他不让大儿子跟他住,现在是二儿子,二儿子也没有什么不得了的官职,但是贾政却和王夫人在荣国府的府邸的中轴线的正房大院居住生活。怎么回事,这个贾赦就更奇怪了,你老大怎么不伺候你妈啊?而且我们越看越怪,75回写中秋,当时贾家已经风雨飘摇了,贾母强打精神组织团圆宴,团圆宴你就发现座次很奇怪了,贾母的右边坐的全是跟她直系的人物,坐的谁呢?是贾政,贾宝玉、贾环、贾兰,怎么会没有贾赦,贾赦应该坐在她右边啊,第一个啊,他是老大啊。贾赦坐她左边,左边除了贾赦是些什么人呢?当然有贾琏,有他儿子,另外就是贾珍、贾蓉,就很显然是个旁系的人物,是不是?这怎么回事?曹雪芹虚构,他艺术想像,他怎么想成这个样子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他过分地忠于生活原型,这个谜是被周汝昌先生经过严密考证,揭示出来了,就是因为曹寅这个历史原型在小说里面他淡化了,就是贾代善,只剩一个名字了,他生了一个儿子,是曹顒,那么康熙皇帝非常喜欢曹家,曹寅死了以后,康熙还让他的儿子接着来当江宁织造,这是一个肥缺,还让他当,但是曹顒很不争气,他倒是很有才能,声誉也很好,但是他的健康状况不好,他没有干几年就病死了,贾母就成了寡妇了,而且底下就没有儿子了,再让曹寅来家的人当织造的话,就找不到男丁了。 但是当时康熙实在是太喜欢曹家了,也特别喜欢李煦,喜欢贾母娘家她哥哥,所以康熙就亲自问李煦,说你看一看曹寅的侄子里面,有没有好的,选一个过继给曹寅,虽然这个人死了,但是还可以名义上过继一个儿子,好让他侍奉李氏,来接任这个江宁织造,后来李煦就很认真地帮他挑选,挑选曹寅的侄子曹頫,挑选曹頫过继给曹寅,也就是过继给李氏,成为他的一个儿子,而且曹頫又生了一个儿子曹沾,就是曹雪芹的原型。所以他根据自己家族的体验,他的父亲是过继给祖母的,所以你再回过头来看《红楼梦》,你觉得它太写实了,他写贾母和贾政的关系非常淡薄,她喜欢她孙子,因为根据封建社会的观念,儿子如果不是亲生的是过继的话,孙子就一定是亲生的。儿子老大了才过来,双方论骨肉比较困难,孙子从小可以瞒着他,是不是?长大你再告诉他或他自己想办法知道,是另外一回事,就可以很亲地当作自己骨肉的延续。所以你看,曹雪芹为什么这么写,就是因为他有生活原型,他的父亲曹頫就是贾政的原型,原型人物,曹頫不是贾母的亲儿子,但是又过继给贾母,继承了荣国府的家业,所以他住在荣国府的正堂大院。实际上荣国府只有这么一个过继的儿子,为什么他要写贾赦呢?这点就是他发挥他的艺术想象力,以及他的艺术虚构了,如果太忠实于生活的真实写起来就很麻烦,所以他就归并同类项,因为贾赦确实在小说里面是贾政的哥哥,在生活原型当中也确实是曹頫的哥哥,明白吗?他和贾政之间他们是亲兄弟,懂这个道理吗?但是他没有过继给贾母,明白吗?他没过继给贾母,他怎么能住在荣国府的院里面呢?他当然是在另外一个院落居住,明白这个逻辑了吧。是不是,对吧,曹雪芹因为太忠于生活原型了,所以写来写去写成这个样子。所以我就跟你讲,《红楼梦》的人物都是有原型的。说了半天,我想说什么呢?就是说贾蓉也有原型,贾蓉的妻子秦可卿也应该有原型。我这个逻辑把它梳理一遍,你现在听懂了吧,我觉得我这个逻辑起码还是自成方圆的,她应该有一个原型。因此,问题就逼到这儿来了,那么这么样一个写书的人,写贾蓉的媳妇秦可卿,她应该也有原型,那么秦可卿的原型究竟是谁呢?我们下一讲接着讲。 (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祖籍辽宁辽阳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1724~1764),名霑,号雪芹、芹圃、芹溪、梦阮。

他的祖上明末前居住在今辽宁铁岭西南郊腰堡大汛河村一带。在努尔哈赤的后金兵掠地时,曹雪芹的远祖曹锡远被后金的军队俘虏,给多尔衮当家奴,属正白旗包衣(“包衣”即满语“家奴”一词译音“包衣阿哈”的简称)。清朝建立以后,设立“内务府”,负责为皇帝管理财产、饮食、器用等各种生活琐事和宫廷杂物,曹家成为“内务府”的成员。曹锡远的儿子曹振彦因建立军功,官至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盐法道。从曹振彦的儿子曹玺和曹玺的长子曹寅,曹寅的长子曹颙和侄儿曹,三代四人相继担任江宁织造一职。织造的职务,主要为皇帝管理制造和采办宫廷用品,但除此之外,还同时担任替皇帝搜集情报的工作,曹寅就经常向康熙密奏南方各方面的情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治安、民情等等。曹家几代人担任这一职务,表明他们跟皇帝有一种特殊亲密的关系。曹玺的妻子孙氏做过康熙的保姆,康熙南巡时还在江宁织造府内接见过孙氏,称她为“吾家老人”。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小时候曾做过康熙的伴读,以后又担任御前侍卫。曹寅在给康熙的奏折中自称“臣系包衣下贱”,说明曹家具有一种特殊的地位:对于皇帝来说是奴才,但对一般人来说,则是一个极为显赫的大官僚,是属于最高统治层中的成员。雍正继位后,曹家遭受冷落,曹时受斥责。雍正五年(1727)末、六年(1728)初,曹因织造差员勒索驿站及亏空公款等罪,被下旨抄家,曹被“枷号”,曹寅遗孀与小辈等家口迁回北京,靠发还的崇文门外少量房屋度日。曹家从此败落。经历这样家族变迁的曹雪芹,因此而获得对贵族之家种种黑暗与罪恶的深切体验,这便成为他创作《红楼梦》重要的生活基础。

曹寅有很好的文学修养,藏书极富,是当时一位有名的藏书家和刻书家。会作诗词,又兼作戏曲,有《楝亭诗抄》、《楝亭词抄》、《楝亭文抄》等著作。他曾奉旨主持刊刻了《全唐诗》和《佩文韵府》。他跟当时一些著名的诗人和作家如施闰章、陈维崧、尤侗、朱彝尊、洪升等都有过交往。家庭中这样的文化传统,必定使曹雪芹从小受到很好的文化教养和艺术熏陶。他在《红楼梦》中表现出来的非凡艺术天才,是所来有自的。

胡适通过他的代表作《红楼梦考证》,对曹雪芹家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他所编订的曹氏家族世系,也只是从曹雪芹的远祖曹振彦而下,已经考出的人物关系,随着新资料的发现和研究的逐步深入,可探讨和分析的地方逐渐增多。

1992年7月,在北京东郊通县张家湾出土了一块曹雪芹墓石。据发现此墓石的当地村民李景柱讲,这块墓石是1968年被发现的,当时“文革”还在高潮期间,乡里为了平掉张家湾镇周围的荒坟,改为庄稼地,才决定把张家湾村西北的窦家坟、马家坟、曹家坟平掉。这三座大坟是相连的,面积很大,曹家坟高出地面有1米多。就是在平曹家坟的过程中发现了这块墓碑,墓碑埋在地下1米多深处。墓石正面刻“曹公讳霑墓”五字,左下端刻“壬午”两字。“午”字已残。在墓碑下面约离地面1�5米左右的深处,挖出来一具尸骨,没有棺材,是裸葬的,尸体骨架很完整,据说是一具男尸。

当时急于要平坟地,特别正是在“文革”中“破四旧”,李景柱自称没有敢多想。他读过《红楼梦》,知道曹霑就是曹雪芹,并告诉了在场的人。当时有一位一起平地的人听说曹霑就是曹雪芹,认为墓里很可能有东西,就下去墓坑里拨弄尸骨,结果一无所获。到晚上,李景柱就与他的堂弟李景泉一起把这块墓碑拉回了家里,埋在院子里。直到1992年镇里规划要发展旅游,建立“张家湾人民公园”,想把周围的古碑集中起来建碑林,因而想起了这块碑,才又把它拿了出来。由于当地没有人研究《红楼梦》,就辗转请来了红学会的会长冯其庸先生,请他来做鉴定。冯先生通过仔细观察勘定,认为这块墓石应该是属于那位文坛巨匠曹雪芹的。

墓碑约1米左右高,40多厘米宽,51厘米左右厚,墓碑质地是青石,做工很粗糙,像是一块普通的台阶石,只有粗加工,没有像一般墓石那样打磨,碑面上粗加工时用凿子凿出来的一道道斜线都还原样未动,证明是根本未打磨过,碑面上凿刻有“曹公讳霑墓”五个字,也不像一般碑文的写刻,就像是用凿子直接凿的,因为字体是笔画一样粗细、方方正正的字体,有点类似八分书,但毫无笔意,所以说可能是未经书写,直接凿刻的。总之给人以十分草率的印象。因为刻得很浅,字迹与石色一样,几乎已看不清楚,仔细看看,才可以辨认出来。

由此关于曹雪芹的家世祖籍问题,更加引发了学术界一直在进行的争论与研究。其中周汝昌、冯其庸两先生用力最勤,多年来汇集了不少有关资料进行考订。

周先生的观点,是曹雪芹上祖的籍贯是河北丰润,在学术界影响很大,虽然此说中有着一定猜测成分,与之商榷的文章也出了很多,

如南京师院中文系编的《曹雪芹年表》中说:“雪芹远祖曹世选(又作‘锡远’)祖籍河北省丰润县咸宁里,后迁居东北。”西北大学中文系的《论曹雪芹》一书也说:“曹家原籍河北丰润县,后迁居到东北铁岭卫(今辽宁铁岭县)至辽阳这一带地方。”可见这个说法确是代表了当前关于曹雪芹祖籍的较为普遍的看法。

但冯其庸先生的主张,证明当河北丰润曹家的一支迁到辽东,却已是康熙九年的事,认为曹雪芹的上祖则应该就是原籍辽阳、后迁沈阳的《五庆堂曹氏宗谱》的始祖。他的籍贯确是辽阳、沈阳,而不是河北丰润。

曹雪芹的父亲到底是谁?这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根据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的研究,曹雪芹的父亲,是由曹宣的第四子过继给曹寅为嗣子的曹。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曹雪芹是曹寅之子曹颙的遗腹子。曹颙是曹寅惟一长到成年的爱子,他也深受康熙帝的喜爱与器重,死时只有27岁。关于曹颙的这个遗腹子,在曹入继曹寅一支之后的一封奏折中,有专门的提及:

“……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恐长途劳顿,未得北上奔丧,将来倘幸尔生男,则奴才之兄嗣有在矣。……”

有人认为曹雪芹很有可能就是曹颙的这个遗腹子。但新的资料的发现又引出了曹天佑这个人,从年龄与身份地位来看,似乎他才是曹颙那个遗腹子。那么曹雪芹到底是哪支所出,就又成了疑惑与探讨争议的话题,直至如今。

总之曹雪芹是一位文化巨匠,它博学多才,对诗词、曲赋、绘画、书法等无不喜好和擅长。在《红楼梦》中,被他隐去的时代,其实应该就是他祖辈、父辈和他自己生活的时代,即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正是大清帝国的鼎盛时期。

另外,同在江南主持织造与轮流担任两淮巡盐使的,还有一个苏州织造——李煦。李煦是曹寅的妻兄,是内亲,康熙五十一年(1712)七月曹寅在扬州病故后,其后事都由李煦照料,包括曹寅名下所有的亏空,都由李煦奏请补赔。康熙五十四年(1715)正月曹颙在京病故,其后事及家庭事务,也是李煦一手照料的。李煦在给康熙的奏折里说:

“奴才与曹寅父子谊属至亲,而又同事多年,敢不仰体圣主安怀之心,使其老幼区画得所。奴才谨拟曹于本月内择日将曹颙灵柩出城,暂厝祖茔之侧。事毕即奏请赴江宁任所。”

所以要了解曹雪芹家族,是离不开李煦的。

李煦的父亲李士桢,是山东都昌人,本姓姜。据杜臻撰《广东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李公士桢墓志铭》说:

“公本姓姜,世居东莱之都昌。……壬午,从龙辽左,继正白旗佐领西泉李公,即以李为氏。”

又有《昌邑县志》记载:

“崇祯十五年壬午十二月,大清兵围昌邑,十六日城破。”

李士桢就是在这次城破被俘,归李西泉的。其身世略如曹雪芹的远祖曹锡远和曹振彦,所不同者,曹氏是明朝驻防辽东的军官,李氏是昌邑的百姓。两年后,甲申,明亡,李士桢就真正从龙入关了。

李煦生于顺治十二年(1655)乙未,长曹寅三岁。康熙十七年(1678)他出任韶州府知府,时年24岁。后来又调浙江宁波府知府,以后又任畅春园总管。康熙三十二年(1693)改任苏州织造,后来又任两淮巡盐御史,与曹寅轮番更替。

李煦与康熙也是有特殊关系的。一、李煦的生母文氏,也是康熙的保姆,这一点与曹寅的身份一样,而且曹寅不是生母而是嫡母孙氏作康熙的保姆,这一点来说,李煦与康熙的关系比曹寅与康熙的关系还要近上一层。康熙对曹家的孙氏很亲切,曾称孙氏“此吾家老人也”;而他对李家的文氏也是同样的亲切,李煦在《谢召见李鼎折》里说:

“蒙温旨下询及奴才,兼及奴才之母,天颜开霁,宛若家人父子。”

在《李鼎蒙允追随哨鹿谢恩折》里说:

“奴才九十三岁之老母,复蒙万岁垂慈询及,一家老幼叠受圣主天恩。”

在《生母病逝遵遗命代具谢恩折》里说:

“窃奴才生母文氏,于十一月初五日忽患内外感之症,虽病势甚重,心神甚清,吩咐奴才云:‘我蒙万岁隆恩,赏给诰封。就是历年以来,汝面圣时节,必蒙问及;即今秋孙儿热河见驾,又蒙万岁温言垂问。我是至微至贱的人,竟受万岁天高地厚恩典。’”

以上可见李煦与康熙之间的特殊亲密关系。

由于有着康熙帝对曹、李两家的背后支持,以及曹、李两家的彼此呼应,此时的曹家与李家,呈现出空前的繁荣。

康熙四十八年(1709)十二月初六,时任两江总督的噶礼参奏曹寅,密报康熙说,曹寅和李煦亏欠两淮盐课银三百万两,请求公开弹劾他。康熙把曹寅看成是“家人”,噶礼要求公开弹劾,康熙当然不会批准。但事关重大,康熙不得不私下谆谆告诫曹寅和他的大舅子李煦,必须设法补上亏空。

曹寅面对茫茫债海,已经无法弥补,也没有能力挽回局面。康熙五十一年(1712)七月,一病不起,死在扬州。李煦奏折上说:弥留之际,核算出亏空库银23万两,而且曹寅已经没有资产可以补上。

曹寅死后,康熙为保全曹家的家产免遭搬迁的损毁,特命曹寅之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两年后曹颙病故,康熙又亲自主持将曹寅的四侄曹过继过来,接任了江宁织造的职务。同时康熙又让曹寅的大舅子苏州织造李煦代管两淮盐差一年,用所得的银子补齐曹寅生前的亏空。

康熙五十四年(1715),又查出曹寅生前亏空织造库银三十七万三千两。

康熙只好再次做安排,让两淮盐政李陈常和李煦代为补还。到了康熙五十六年,才总算把这笔账补上。

康熙照顾曹家,是看在曹玺和曹寅的情分,到了曹这一辈,就疏远、淡漠了许多。康熙曾经明确地对曹说:“念尔父出力年久,故特恩至此。”康熙六十一年,因李煦、曹拖欠卖人参的银两,内务府奏请康熙,严令李煦、曹将拖欠的银两必须在年底之前交清,否则就严加惩处,康熙当即就批准了。显然,这与康熙以前对曹寅的态度,已是截然不同了。

雍正上台以后,接连颁布谕旨,开始在全国上下大张旗鼓地清查钱粮,追补亏空。他一再表示,我不能再像父皇那样宽容了,凡亏空钱粮的官员,一经揭发,立刻革职。

仅雍正元年,被革职抄家的各级官吏就达数十人,与曹家既是亲戚又患难与共的苏州织造李煦,也因亏空获罪,被革职抄家。

但一开始雍正并没有把曹家与李煦一起治罪,而是允许他将亏空分三年还完。曹自身的亏空尚未补完,又增加了曹寅遗留的亏空,只好多方求人托人。雍正为防止有人吓唬敲诈曹,特地在曹的请安折上写了严词批语:乱跑门路,交结他人,只能拖累自己,瞎费心思力气买祸受;主意要拿定,安分守己,不要乱来,否则坏朕名声,就要重重处分,怡亲王也救不了你!

雍正皇帝的这个朱批特谕表明,虽然他对曹“乱跑门路”是十分不满的,但是雍正对曹的好意体恤、亲密关怀还是读得出来的。

雍正四年(1726),曹负责操办的缎匹衣料质量“粗糙轻薄”,受到赔偿并罚掉一年俸禄的处分。不久,雍正穿的石青缎褂褪色,经查又是江宁织造的产品,结果又罚掉曹一年的俸禄。曹一次又一次地失职,导致了雍正对他越来越不满和失望。

雍正并没有就此将曹问罪,决定将他召回北京当面考察和训诫。雍正五年五月传旨,命苏州织造高斌不必回京,他所督运的缎匹由曹送来。不料曹在督运织造缎匹的途中,又在山东长清县等处勒索费用,骚扰驿站,终于招致雍正“龙颜大怒”。十二月初四,雍正下令将曹等交由内务府和吏部严审。

在曹被撤职受审的时候,雍正又得知曹转移财物,企图隐蔽,于是新罪旧账一齐算,雍正五年《内务府满文上传档》记载:十二月二十四日传旨查封曹家产。他命令江南总督范时绎,将曹家中财物封存看守,并将重要家人立即捉拿。

范时绎接到谕旨,立即将曹的管家数人拿下,关押审讯,所有房产财物一并查清,造册封存。第二年二月,新上任的江宁织造隋赫德将曹江南家产人口查明接收,曹在京城的家产人口,也由内务府全部查封。六月,骚扰山东驿站案审结,判曹赔银四百四十三两二钱,由内务府负责催讨,并将曹戴上木枷示众。

雍正六年初夏,曹雪芹随同祖母、母亲等全家老少,由南京回到北京,住在崇文门外曹家旧宅,开始了穷困潦倒的悲凉生活。这一年,曹雪芹刚18岁。

说他色黑,大概我们想,裕瑞的那个长亲看到曹雪芹的时候,曹雪芹已经又贫又困,无衣无食,受风霜饥饿大概就黑了。善谈,能讲故事,讲起来是娓娓然终日。 增订本自序

自序

凡例

第一章 概论

——关于《五庆堂重修辽东曹氏宗谱》的真伪问题

一、抄本用纸的情况

二、封面题签的情况

三、关于“五庆堂”

四、关于世系断缺的情况

五、产于避讳问题

六、关于此谱收藏的情况

第二章 世系表

一、对世系表的说明

二、世系表

第三章 人物考——苗氏宗谱之上两世

一、曹良臣

二、曹泰

三、曹义

四、曹俊

第四章 人物考二——三房诸人

一、第九世

二、第十世

三、第十一世

四、第十二世

五、第十三世

六、第十四世

第五章 人物考三——四房诸人

一、第九世

二、第十世

三、第十一世

四 第十二世

五、第十三世

六、第十四世

第六章 人物考四——五房诸人

一、第三世

二、第十世

三、第十一世

四、第十二世

五、第十三世

第七章 人物考五——关于曹邦

第八章《曹氏宗谱》“另谱”世系表

一、“另谱”世系表

二、“另谱”世系表所附文字

三、关于《曹氏宗谱》“另谱”世系表的几点看法

第九章 关于《浭阳曹氏族谱》

一、《浭阳曹氏族谱》源流表

二、《阳曹氏族谱》历次修谱叙文概述

三、《浭阳曹氏族谱》叙文选读

四、《迁徙志》及其他

五、丰润曹氏宗谱世系表

第十章 关于《丰润县志》

一、明隆庆《丰润县志》

二、清康熙三十一年罗景泐、曹鼎望等修《丰润县志》

三、康熙曹鼎望等修《丰润县志》所说明的问题

第十一章 关于曹雪芹

一、曹雪芹与《辽东曹氏宗谱》的关系

二、关于曹雪芹其人

三、驳《红楼梦》是曹頫所作说

四、曹雪芹对《红楼梦》的著作权不容否认

第十二章 关于李煦

一、李煦的家世

二、李煦与曹寅的关系

三、李煦抄家透视

四、李煦抄家的史料

第十三章 家世六论

一、曹雪芹家世史料的新发现

二、《大金喇嘛法师宝记》碑题名考

三、再论曹雪芹的家世、祖籍和《红楼梦》的著作权

四、《五庆堂重修辽东曹氏宗谱》考略

五、《五庆堂曹氏宗谱》的重见和曹氏祖墓的发现

六、曹雪芹墓石目见记

第十四章 附论:画像辨伪

一、文物专家谈陆厚信绘雪芹像刘东瑞、马志卿整理

二、关于陆厚信绘“雪芹先生”画像的调查报告河南省博物馆“曹雪芹画像调查组”

三、揭开“曹雪芹画像”之谜的经过

四、揭开“曹雪芹画像”之谜

附录 校本《五庆堂重修曹氏宗谱》

后记

又记

后序

增订本后记 在这个调检报告中,已记述了郝心佛对原来那部册页的说明,已完全可以说明画像购进省馆时确实只是一个单页。为了进一步证明这个问题,我们这次特将收购画像的原始存根以及郭沫若同志写给河南省博物馆的信件一并发表,以资佐证。

有同志说,1963年有人在河南省博物馆看到的是一部册页,同年域寄到北京时,有人看到的也是一部册页,怎么后来变成了孤零零的单页了呢?对这一点我们只能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和推测来作回答。

这幅画像购进时是由一位保管人员经手人存的(该同志已调到其他单位工作,经询问,已回忆不起来存放的具体情况),估计他是把它夹在某一部人物像的页册之中了。1963年来人看画时,保管人员未讲明此页画像原来不在该部册页之中,致使对方产生误会。这一误传传出后,别的同志由于不了解情况,也误以为原来就是一部册页了。至于在北京看到这幅画像的同志,并非都认为是一部册页,也有说是一幅册页的,如陈毓罴同志和刘世德同志看到的就是“一幅册页”④。

为了探讨这幅画像的像主究竟是谁?必须弄明白原来是不是一部册页。因此,同志们反复提出和讨论这个问题是有道理的,这种认真的精神也是完全正确的,我们不也在寻找井氏和郝心佛所说的那部册页的其余部分吗?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我们寄到北京去的是一部多开的册页,而且有些同志都见过,那么为什么这些年来在对此画像的讨论中,没有任何人把这部册页中其他各页的内容作为自己立论的依据呢?由此是否也可以证明寄到北京去的那部册页是不存在的呢?另外,新发现的张鹏诗页,过去无人知晓,现在出现了,这一事实也证明在郝心佛出售画像之前,那部册页已被拆散。寄给省馆的只能是一幅单页了。 (2)关于此像收购的价格问题。 近来在报纸上看到一些文章,同时还收到一些来信,对这幅画像购进河南省博物馆时,只付给五元、十元的代价,表示不可理解,进而怀疑题记是否后人编造。因为编造题记,伪托是曹雪芹画像的目的是为了牟取高价,如果只售得五元、十元钱,何必如此作伪呢?对于这一问题有必要作一说明。 本书三版,承老友张书才兄和任晓辉学弟代为校核,至为感谢。

我的助手高海英又为我找到原始资料,一一查核,又纠正了不少错误。古人说校书如扫落叶,此话一点也不假。

此书卷帙浩繁,引用文献极多,估计还会有错误,吾当见错必改,以谢滨者!

原“家世六论”,现扩增为“家世十二论”。因近年又增写了有关家世的论文,故一并收入。

新得雍正五年范时绎的贡墨一锭,范时绎是江南总督,奉命于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查封曹頫家产,这锭墨,也可算是有关曹家败落的一件实物,弥足珍贵,况雍正朝存墨不多,尤为难得。

去年秋末,我又重访了涞水张坊镇沈家庵村的五庆堂曹氏墓地,墓地依然如故。我又重拍了照片。特别是意外地得知怡亲王墓也离此不远。汽车行程不过半小时多一点,我们决定去寻访,终于找到了怡亲王墓。蓦的大致规模还在,墓的石牌楼还巍然屹立,巨大的神道碑和雕刻精致的华表也完整无损,墓前的金水桥也在;但墓已被发掘,只剩下一个深坑,其他片瓦无存。据说是抗战时期被盗的。因为怡亲王与曹家的关系非比一般,何况他还留下来一部最早的《石头记》抄本(己卯本),所以我将拍摄的照片:牌楼、神道碑、华表也载入本书,以资读者想像。这些新增的,是海风为我制作的,并此道谢。

谢谢文化艺术出版社的领导和责编的支持,使此书得以三版。

曹雪芹是哪个朝代的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是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后因家庭的衰败使曹雪芹饱尝了人生的辛酸。他在人生的最后几十年里,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十年创作了《红楼梦》并专心致志地做着修订工作,死后遗留下《红楼梦》前八十回的稿子。

曹雪芹最伟大的贡献在于文学创作。他创作的《红楼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也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红楼梦》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二十世纪以来,学术界因《红楼梦》异常出色的艺术成就和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而产生了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

曹雪芹是哪个皇帝在位

曹雪芹是哪个朝代的

曹雪芹是我国清代著名的小说家,因著作《红楼梦》而被我们熟知。曹雪芹其人在正史中并无传记,其事迹主要见于其友人的诗篇及书信往来中,而且《红楼梦》一书一向有“曹贾互证”一说,很多学者循着这条线发现了很多关于曹雪芹其人的线索,目前,我们对于曹雪芹这个人的资料基本完整,但依然有很多疑点没有得到证实。

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说到曹雪芹,是清代人,毫无疑问,从目前其公认的生卒年表中可以看出,其生于1715年,死于1763年,生活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死的时候大约48岁左右。曹雪芹祖籍辽阳,生于南京,13岁时迁居北京,晚年生活在北京西郊,直至终老。

曹雪芹生活的年代是清朝的鼎盛时期,康雍乾三位皇帝也是清朝历史上最能干,最有作为的三位皇帝,那时候,国力雄厚,经济发达,市民文学大兴,这也为曹雪芹创作传播《红楼梦》奠定了基础。曹雪芹的家族虽然世受皇恩,但最终还是没有逃脱被抄家的命运,曹雪芹的童年生活还算衣食无忧,但自从被抄家,随家人迁居北京后,他的整个家族从此一蹶不振,自己于仕途也没了前途,虽然才能过人,但终无用武之地。中国自古就有“文章憎命达”一说,我们现在可以这么说,正是曹雪芹整个一生遭受了那么多的坎坷,才使他能身处其中,更清楚地了解那个时代下的社会病态,写出反映当时社会的作品。

曹雪芹身世

要说曹雪芹的身世,我们可以从曹家入满说起,因为曹家这段家谱是最明晰的,曹雪芹老来丧子,之后便死于贫病交加中,有无后人存世,至今众说纷纭,也没有确切定论。

曹雪芹画像

明朝末年,努尔哈赤出兵占领辽阳,当时曹雪芹的太高祖曹世选、高祖曹振彦被俘,被编属于正白旗包衣中,变成了多尔衮的王府包衣,后因曹振彦战功卓著,入关后,曹振彦转型当了文官,当了山西吉州的“市长”,大同市“市长”等官职。

顺治皇帝时,曹家被编为了内务府包衣的编制,负责打理宫廷杂事,变成了皇帝的身边人,这个时候,曹雪芹爷爷的爸爸曹玺还当了皇帝内廷二等侍卫。后来,更因为曹玺的老婆当了康熙皇帝的奶妈,曹家更是受到皇帝的信任,康熙主政后,曹玺被派作江宁织造的要职,并允许其世袭。曹玺死后,其子曹寅继任江宁织造,但曹寅也早死,其子曹后来也当了江宁织造,但命运仿佛是捉弄了曹家,曹也活的不长,他死后,因曹寅无其他儿子,康熙皇帝体恤曹家,就从曹寅的侄子中过继了一个当儿子,他就是曹。我们现在文学史的定论是曹雪芹是曹之子,但也有说是曹遗腹子一说,尚无确切定论。曹当家的时候,曹家已经是一个空壳,时刻都有倾塌的危险,雍正时期,曹家还是没有逃过被抄家的命运,此时,曹雪芹正直少年十三四岁,不得不岁家族离开南京,搬往北京居住,直到晚年因病去世,给我们留下了一部写了80回的《红楼梦》,也正是因为这部巨著,让我们今天都在一直研究他。

曹雪芹与高鹗

曹雪芹与高鹗并无直接关系,曹雪芹据考证死于1763年左右,48岁左右,而此时的高鹗是一个25岁左右的年轻小伙。据史实记载,高鹗年少多才,能写善画,但却一直和功名无缘,直到56岁时,才中进士,入朝为官,整个人生和曹雪芹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二人本无牵连,但最后却因为《红楼梦》而一直被后人在一起说起,更是当今文学史上不可缺少的一个知识点。公认《红楼梦》前80回为曹雪芹所著,相传因当时传抄风气盛,导致小说全本遗失,高鹗后来从程伟元处得知其收集的《石头记》抄本,便抄来看,可能是深有感触,便起了续写的想法。这有一说,是乾隆和和让高鹗来续写的,因为曹雪芹死后,《红楼梦》在社会上名气非常大,一时洛阳纸贵,但每个人都不知道结局,乾隆皇帝也很喜欢这部小说,看高鹗高才,便让其续写,当然这可能只是后人附会之说。

反正现在,不管是中学课本还是大学文学史教材,全是一个口径,《红楼梦》作者为曹雪芹,但只写了前80回,后四十回则是由高鹗和程伟元合写而成,很多学者也对此作了很多解读和考证,也是见仁见智。有人对后四十回大加批判,认为高鹗完全背离了曹雪芹的本意,原原本本的一个悲剧因为高鹗的结尾使小说的批判性减弱;但也有人觉得,高鹗还是基本遵循了曹书的基本旨意的,最终的结局也在接受范围之内。

人们都讲残缺之美,如断臂的维纳斯,正因为残缺才留给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才会有更多的解读可能性,曹雪芹无疑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这部巨著,一直会传下去,一直会解读下去,这才是其价值所在。

曹雪芹与红楼梦

说起中国文学史,怎么都绕不开曹雪芹,当然说起曹雪芹,我们都会想到《红楼梦》,曹雪芹流传至今只有这么一部作品,而且还没写完,但正是这样一部未写完的作品,却成了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并有“百科全书”之称。

大观园插画

说曹雪芹与红楼梦,我们首先会想到曹雪芹到底是不是《红楼梦》的作者,仔细考究,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因为曹雪芹其人到底存在不存在,还没有确切的证据,况且根据书中所写内容,很多人认为是曹雪芹父亲曹假借曹雪芹的名字所写,目的就是为了避免问罪。还有人说《红楼梦》是清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所写,证据同样是书中所写内容与纳兰的经历颇为相似,不管怎样,这是个学术问题,目前,我们还是供认曹雪芹就是《红楼梦》的作者。

其次,说到曹雪芹与《红楼梦》,我们会问《红楼梦》

求红楼梦里贾家兴衰全过程

红楼梦是通过各种人物的活动,宫廷贵族的勾结与矛盾,各种男女恋爱的葛藤以及家庭中的日常生活和平凡琐事,生动而又真实地描绘出一幅贵族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