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鼎的曹操家族
曹鼎是确定曹操真正身世及后人血脉的关键人物。在20世纪70年代安徽亳州发现的元宝坑一号墓中发现的两颗牙齿,经过现场挖掘人的口述和墓内中央位置的铭文等确定属于曹鼎。复旦大学经过研究发现,持有家谱及一定历史可信性自称是曹操后人的家族中存在一种极为罕见的染色体类型,而对比曹鼎的古DNA测试,发现与其相符。证明了曹操来自家族内部过继,而非曹参及夏侯氏的后人。
曹操的亲祖父不详,干祖父曹腾
曹操的父亲曹嵩原是姓夏侯的,过房与曹家的,
夏侯嵩(父亲)、夏侯婴(亲叔父)、曹炽(干叔父,曹腾的儿子) ,
曹嵩生曹操,
夏侯婴生夏侯惇(堂弟),
曹炽生曹仁(干堂弟)、曹纯(干堂弟)。
夏侯渊是夏侯惇伯叔的儿子,
即夏侯惇的堂弟,曹操的堂弟
夏侯尚是夏侯惇兄弟的儿子,
是夏侯惇的亲侄,曹操的族子(堂侄子)。
曹洪是曹仁伯叔的儿子,
即曹操的干堂弟。
曹真、曹休都是曹腾的重孙子,
曹仁曹洪堂兄弟的儿子,
即曹仁曹洪的堂侄子,
曹操的干堂侄子,
他们的父亲不详。
曹丕、曹彰、曹植、曹熊等都是曹操的儿子,
夏侯惇、夏侯渊是他们的堂叔,
夏侯尚是他们的堂兄弟,
曹仁曹洪曹纯是他们干堂叔,
曹真曹休是他们的干堂兄弟。
2009年岁末,河南安阳对外宣称发现曹操墓,在引发轰动的同时,有关曹墓真伪的辩论也是甚嚣尘上,热闹一时。几乎在同一时间,千里之外的上海,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实验室一项关于曹操的科研项目也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2013年11月11日,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发布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的最新成果:通过现代基因反推和古DNA检测的双重验证,曹操既非一些史学家认为的夏侯氏后人,也非汉代丞相曹参的后代。除此外,通过对基因检测反推和家谱源流分析等多方研究比对,课题组确认了6支曹氏族群是最有可能的曹操后人。由此,曹操的身世谜团在相当程度上获得破解。
不是夏侯
曹操无疑是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人物,但说起他的身世,却一直是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目前流传最广的,莫过于《三国演义》中的说法: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中,当说到起义军“张梁、张宝引败残军士,夺路而走”时,“忽见一彪军马,尽打红旗,当头来到,截住去路。”来者何人曹操是也。
接着,作者罗贯中对曹操做如下介绍:“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姓曹。曹嵩生操,小字阿瞒,一名吉利。”
照这说法,曹操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后来不知何故,被大宦官曹腾收为养子,所以改姓了曹。既如此,父亲改姓,儿子曹操自然也姓曹了。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成书于明初,其流传不可谓不广,但关于曹操本姓夏侯的说法,并非始于《三国演义》。早在南北朝时期,时人裴松之在为史书《三国志》作注时就曾记了这样一笔:“吴人作《曹瞒传》及郭颁《世语》并云:‘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叔父。太祖(曹操)与惇为从父兄弟’”。
《曹瞒传》是三国争霸时的吴国人所写,《世语》的作者则是晋朝人。如此说来,曹操本姓夏侯的说法极可能源于三国时期的《曹瞒传》,后来的《世语》、《三国演义》等都是沿袭这一说法。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当时的吴国与曹魏系敌国关系,《曹瞒传》的书名即带有明显的歧视含义,这一说法似不宜轻信。
据历史记载,夏侯姓源于夏禹。周初,周武王将夏禹后人分封至杞国。春秋时期,诸雄争霸,杞国为楚国所灭,杞简公之弟夏佗逃到鲁国,鲁国国君因其为夏禹之后而封以侯爵,其后代遂取氏族和官职为姓,复姓夏侯。抛开基因验证不说,曹操姓夏侯的说法至少有两个漏洞。其一,曹操的名义祖父曹腾共兄弟四人,其中曹腾最小,字季兴。他的三个哥哥因为不出名,其姓名已不可考,只知道他们的字分别为伯兴、仲兴、叔兴。曹腾入宫为宦官,不能生育,按古代血亲相承的传统,曹腾如要过继子嗣的话,理应过继自家兄弟的孩子而非异姓孩子;其二,曹操曾将女儿清河公主许配给夏侯惇之子夏侯楙,曹操之弟也将女儿许配给夏侯渊之子夏侯兴。如曹操本姓夏侯,曹家和夏侯家结亲就违背了当时“同姓不婚”的习俗,而这一习俗,从周朝就已经开始了。
无关曹参
被认为是三国时期最可信的正史《三国志》,其中对曹操身世又是如何说法呢从书中措辞来看,似乎要谨慎得多:“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西晋人,离三国时期不远,他说曹操是汉相国曹参的后代,曹操之父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但是,曹嵩是什么来历,陈寿却也说不上来,只是支支吾吾的说了一句“莫能审其生出本末”,把谜团留给了后人。
著书立传者通常有个陋习,那就是喜欢给名人找个显要的祖先,以佐证“老子英雄儿好汉”的遗传合理性,似乎非此不足以成名人。陈寿在《三国志》中说曹操是“汉相国参之后”,似乎就遵循了这一不良传统。
曹参,江苏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当年与汉高祖刘邦一起举义反秦,后被封为平阳侯。历史上“萧规曹随”的典故,说的就是曹参接任萧何为相国后,没有把前任的规章制度全部推翻,而另搞一套以显示自己比前任强。由此可见,曹参不单是员猛将,而且还是个明是非、知大体的政治家。不过,这些和曹操都没什么关系,因为即使牵强附会地把曹腾算成是曹参之后——可宦官也不会有自己的亲骨肉呀。
后来袁绍和曹操大打出手的时候,其手下谋士陈琳在讨曹檄文里骂曹操是“赘阉遗丑”,又骂曹操父亲曹嵩是“乞匄携养”。“乞匄”又作“乞丐”,也就是说曹嵩是路边捡来的乞丐,来路不正。文人无行,自古有之,一骂就骂人家祖宗八代,不过袁绍和曹操少年时交往甚密,以他对曹操的了解,似乎也有一定的可信度。
作为一个名声显赫、源远流长的宰相大家族,曹参后人何以会出一个大宦官,这也引起了史学家的怀疑。据报道,这次的课题组调查了自称是曹参后人的家族,根据所保存的族谱溯源及DNA查验,发现有5个家族确为曹参后人。但是,这些曹参家族的后人无一与曹操后代有相同的Y染色体。由此可见,极可能是权倾一时的大宦官曹腾利用权势改写了自己的身世,把自己攀附到曹参家族,而陈寿亦未作考证,即将此写入《三国志》。
族谱专家、历史学者李吉也认为,曹参一脉出自邾姓曹氏,源出陆终第六子曹安后裔曹挟,因封邾邑,以邾为氏;曹操这支,则是周武王灭商之后,把弟弟振铎封到曹邑,称曹伯,其后代以曹为姓,为姬姓曹氏。这两支“曹”姓,虽然都出自山东,但并无血缘传承关系。
曹操后人
也有人说,操姓是曹操后裔,司马炎建立晋政权后疯狂杀害曹魏皇族,曹操谪孙改曹姓操。对此,学者李吉表示,操姓属少见姓氏,在我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很小。这个姓氏至少在汉代就已出现,文献中就记载有操乘其人。但操姓来源说法不一,难以确定,古代有取祖先名做姓的习惯,复旦检测到的这支操姓非曹操后人,但其他操姓仍有曹操后人的可能。
不过,从历史记载来看,曹操后人因被司马氏迫害而改姓的说法似乎不能成立。据《三国志》记载,曹操有25个儿子,在当时多妻制下的条件下,这些人应有大量的子嗣,如建立曹魏政权的曹丕即有9个儿子,其兄弟辈的子嗣亦可想而知。
公元249年,司马懿通过高平陵政变把持朝政,曹操曾孙曹芳被废,曹操之孙曹奂被立为新帝。之后,司马懿将反对自己的曹爽兄弟及其党羽诛杀并夷其三族。这一事例,通常被认为是司马氏屠杀曹魏皇族的证据,但认真追究起来,曹爽虽然名义上是曹操侄孙,而实际上他的父亲原本姓秦,和曹魏皇族并无血缘关系。
公元265年,司马炎篡权,建立西晋。对曹操后人来说,这段时光无疑是黑暗的,传说他们遭到了司马氏的驱逐,很多族人被迫隐姓埋名,踏上逃亡之路。不过,传说只是传说,曹魏皇族并没有遭受灭门之祸,其宗族到西晋仍然绵延不绝,如最后一任魏王曹奂被司马炎封为陈留王,放逐于曹操下葬之地邺城。西晋末年,曹氏家族南迁,仍维持着陈留王地位。此后,一直到唐代,曹氏家族也一直是历朝官府选拔的对象。
五代以后,曹魏宗族逐步南迁,多数族人定居于长江流域,繁衍生息。至此,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曹氏家族在历史记载中日渐消失,其后人的踪影似已无迹可寻。尽管如此,虽然没有名人名事见诸文献,但曹操家族的血脉仍在历史长河中无声无息地延续。千年的岁月与时光磨砺,在现代基因技术与历史研究的映照下,那些散布四方的曹操后裔终于拨去云雾,得见远祖,这大概就是历史的魅力吧。
三国魏国夏侯氏的家谱
人名字最终官职所在地备注
夏侯敦元让大将军沛夏侯家长老,知勇兼备猛将
夏侯廉列侯许昌夏侯敦弟、夏侯敦死后,封侯
夏侯恩许昌夏侯敦弟(?)
夏侯渊妙才征西将军沛善于急袭的名将、夏侯敦族弟
--------------------------------------------------------------------------------------------------------------------
子
夏侯充高安乡公许昌夏侯敦长男
夏侯茂子林安西将军许昌夏侯敦次男(演义中是夏侯渊的的儿子)
夏侯?子江许昌夏侯敦三男
夏侯?子臧许昌夏侯敦四男
夏侯衡安宁亭侯许昌夏侯渊长男
夏侯仲权车骑将军凉州夏侯渊次男、曹爽被诛后逃往蜀国
夏侯称叔权许昌夏侯渊三男、夭折
夏侯威季权兖州刺史许昌夏侯渊四男、勇猛有名气
夏侯幼权许昌夏侯渊五男、很年轻就死了
夏侯惠稚权散骑侍郎许昌夏侯渊六男、有才能,早死
夏侯和义权太常许昌夏侯渊七男、钟会反乱时候,意志坚定
夏侯冀州夏侯尚兄、记载不详,战死
夏侯尚伯仁征南将军冀州夏侯渊的侄子、曹魏第二代南方军务长官
夏侯儒俊林征南将军许昌夏侯尚族弟(弟弟?)、曾经抵挡吴国的进攻
---------------------------------------------------------------------------------------------------------------------
孙
夏侯高安乡侯洛阳夏侯充长男
夏侯佐高安乡侯洛阳夏侯充次男
夏侯绩虎贲中郎将洛阳夏侯衡长男
夏侯骏并州刺史洛阳夏侯威长男
夏侯淮南太守洛阳夏侯威次男
夏侯玄太初太常洛阳夏侯尚子、曹爽之乱时候受到株连
夏侯奉关内侯洛阳夏侯儒子
---------------------------------------------------------------------------------------------------------------------
曾孙
夏侯邵高安乡侯洛阳夏侯长男
夏侯褒安宁亭侯洛阳夏侯绩子
夏侯湛孝若散骑常侍洛阳夏侯长男、有文采、才名
夏侯淳孝冲洛阳夏侯次男
夏侯本昌陵亭侯洛阳夏侯尚从孙、继承夏侯尚的爵位
曹氏、夏侯氏都是沛国谯县(安徽省亳州市)的大族。但是曹氏自曹腾以来,门第兴盛,多在朝廷和郡县做大官。由于曹腾深受大将军梁冀汉桓帝信任,养子曹嵩做过太尉;弟弟曹褒官至颍川太守,曹褒儿子曹炽官至侍中、长水校尉;另一个堂侄曹鼎官至尚书令。
反观夏侯氏,虽然家大业大,但毕竟祖上没人做过官,只算得一方土著地主,不列宦籍(官员单独列在其他户口册上)。
为了求得势力的发展,夏侯氏逐渐向曹氏靠拢。曹氏虽然是依靠曹腾当宦官发迹,但是在士大夫中口碑不错,在家乡也不骄横。因此夏侯氏开始向曹氏靠拢,夏侯和夏侯渊这两个同族兄弟(夏侯渊为夏侯族弟,则他们至少不是同一个祖父)都看中了在士大夫口中颇有声誉的曹操。
当时曹操辞职在家,夏侯、夏侯渊与曹操相交。曹操曾违法,夏侯渊代替曹操入狱,曹操积极营救,救出了夏侯渊。从此,两家的关系越发亲密了,夏侯渊还娶了曹操的小姨子为妻,二人成了连襟。
曹操在陈留起兵,夏侯、夏侯渊率先来投。曹操当时行(即临时代理)奋武将军,以夏侯为司马,夏侯渊为别部司马。而两个堂弟曹仁和曹洪(曹操、曹仁和曹洪互为堂兄弟)也只是别部司马而已。
曹操在汴水战败,又是夏侯陪着他一起到扬州募兵。后曹操为兖州牧,立即任命已经升为折冲校尉的夏侯兼任自己先前担任的东郡太守,征徐州时又以夏侯为负责兖州的留守军事,倚任之重可见一斑。吕布袭击鄄城,因为曹操的家属在鄄城,夏侯立即轻军前往救援,击退吕布,以至于吕布乘机袭取了濮阳的夏侯辎重。
夏侯不擅长军事,刘备被吕布攻击,曹操派他去救援,他不但没有打赢,还被射瞎了一只眼睛。因此曹操在迎汉献帝都许以后,以夏侯为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阳乡侯。夏侯对于这个工作倒很拿手,兴修水利,率军屯田,度过了大旱和蝗虫肆虐的自然灾害。曹操对此很满意,又让他以建武将军兼任河南尹。曹操平定河北,夏侯负责后勤保障。北方平定后,迁夏侯为伏波将军,并且授予便宜行事不拘科制的权力。曹操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夏侯的次子夏侯,这样曹操与夏侯成了儿女亲家,地位更有保障了。由于夏侯在后勤工作中干得非常出色,曹操不断增加他的封邑户数,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达二千五百户。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东征孙权。还师,以夏侯董督二十六军(即总管随从东征的二十六位将军的部队)。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救援荆州,驻军摩陂,与夏侯出则同车,卧则同席,诸将无人可比。曹丕继魏王之位,拜夏侯为大将军。由于夏侯和大舅子曹丕关系很好,所以夏侯一族兴盛了一段时间,才逐渐衰落下去。
相对于族兄夏侯而言,夏侯渊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军事将领,擅长打运动战,所以当时军中流传着一句话,“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夏侯渊参加过曹操指挥的历次战役,并且经常受委派到各地平定叛乱。最出色的一次战役是攻打韩遂的兴固之战,韩遂的部下多为氐族和羌族,十分精锐。夏侯渊长途奔袭,袭击了韩遂的后方,韩遂来救,又当机立断,以疲劳而且不占质量、数量优势的军队一举击败了韩遂,韩遂从此一败涂地,坐待夷灭。又消灭了割据河西长大三十多年的宋建。凉州各族的族长酋长看到夏侯渊,都心惊胆战。曹操平定汉中以后,又以夏侯渊镇守汉中,在与刘备的汉中争夺战中战死。夏侯渊的长子夏侯衡娶曹操堂侄女为妻,也和曹氏有姻亲关系。
综上所述,夏侯和夏侯渊之所以受到曹操的重任,不仅仅是因为姻亲关系和同乡关系(在古代,同乡关系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很被人们看重),还在于他们自身有相当的政治或军事才能。
曲:曹操
歌手:林俊杰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
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
独自走下长板坡,月光太温柔
曹操不罗嗦,一心要那荆州
用阴谋 阳谋 明说 暗夺,淡薄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儿女情长没法执着,有谁来煮酒
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
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独自走下长板坡,月光太温柔
曹操不罗嗦,一心要那荆州
用阴谋 阳谋 明说 暗夺,淡薄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有谁来煮酒
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
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哦~~~~~~~~~~~~~~~~~~~~~~~~~~
独自走下长板坡,月光太温柔
曹操不罗嗦,一心要那荆州
用阴谋 阳谋 明说 暗夺,淡薄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有谁来煮酒
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
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哦~~~~~~~~~~~~~~~~~~~~~~~~~~
呐~~~~~~~~~~~~~~~~~~~~~~~~~886
曹鼎的曹操家族
本文2023-10-07 07:24:0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95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