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臣,被誉为威武不屈的史可法,他的陵墓究竟在哪里?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3收藏

一代名臣,被誉为威武不屈的史可法,他的陵墓究竟在哪里?,第1张

史可法在死后因为无法辨认尸首,所以人们并没有找到他的尸体到底在什么地方。现在在梅岭,有人们为了纪念史可法修建的衣冠冢。

根据《明史》的记载,史可法出生在河南开封,史可法的母亲母亲在怀孕时梦见文天祥走进屋里,故在他出生之后将其取名为史可法。他的祖父曾做过知州。从小,史可法就被周围的人冠以"神童"之称,崇祯元年,史可法进士及第,出任西安府推官,后迁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八年的是偶,迁右参议,镇守池州、太平两地。是年又奉命跟随卢象升讨贼,封副使,巡行安庆、池州等地,监江北军队。

李自成率兵进攻北京的时候,史可法第一时间率兵前往支援。结果还没等他到达北京,北京就被城陷了。史可法听闻崇祯帝自缢身亡的消息为朱由检发丧,与张慎言等人商议拥立朱常淓为新军。可是阮大铖等人却坚持拥立福王朱由崧登基,因为阮大铖势大,尽管史可法知道朱由崧不适合当皇帝,却也不得不认命,率军前去迎接福王。

史可法在弘光小朝廷建立之后带领明君坚持斗争。,李自成的起义军被清军打败之后,没有多久清军就入关征战。多次南下,一力灭除明朝残余势力。史可法因此又坚持带兵抗击清军。清军骑兵不是农民起义军能相比的,最后的结局是扬州被清军围攻。 在扬州城即将被攻破之时,史可法准备以身殉国,留下遗言将自己诗歌葬身梅岭。扬州城破后,想要自刎的史可被众将拦住。后来被清军俘虏后拒绝投降而被杀。

 清军在攻破扬州城之后,为了报复史可法的坚决抵抗大肆屠杀城内百姓。屠杀延续了十天,死亡逾八十万人,史称“扬州十日”。当时的扬州,血流千里,尸骨堆积如山,史可法的遗体难辨。最终在梅岭的史可法墓,只是史可法的衣冠冢。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精忠报国之人,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字鹏举,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一。汉族。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後,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後再改字宋瑞,後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南宋后期杰出的民族英雄[1]军事家,爱国诗人和政治家。著作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名(状元),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他晚年的诗词,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1283年1月9日(农历十二月九日)在北京菜市口慷慨就义,年仅四十七岁。文天祥在狱中写作大量诗词,《过零丁洋》、《正气歌》等作品已成为千古绝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军事家。字宪之,又字道邻,汉族,祥符人(今河南开封祖籍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东汉溧阳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孙,其师为左光斗。明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南明朝廷諡之忠靖。清高宗追諡忠正。其後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

> 史可法 从政有为史可法(16011645)是河南祥符(今开封市)人,元年(1628),考中了进士。就在这一年,他被任命陕西西安府(治所在今西安市)推官,掌管刑狱案件的审理工作,从此他踏入仕途。> >史可法在西安任职期间,当地发生灾荒,他赈荒恤民,办事干练,名声很快就传到了京城。崇祯五年(1632),朝廷调他到京师,任户部主事,以后升为郎 中。在户部,他管理过当时称为太仓的国库和称为辽饷的东北军费,经手大量钱财,但史可法做到了一尘不染。崇祯十年(1637),史可法升为左佥 (qiān)都御史,巡抚安庆、庐州、池州、太平四府和邻接的河南、湖北和江西的一部分州县,成为独当一面的地方大员,但他在生活上还是很节俭。> >史可法管辖的地方连年灾荒,人民生活十分困苦,他曾上书皇帝请求免除当地百姓的田赋。当时,史可法作为巡抚,兼管军事,他率领军队驻防在六安。原来明朝 中叶以后,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便利 收税,从九年(1581)开始,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主要是简化税制,并将扰民最重的劳役并入赋内,六安这 个地方,却长期以来按照过去的老办法干,一直让人民担负着很重的徭役。其中使老百姓最不能忍受的是每年要替官府养一批马匹。每当国家用兵的时候,官府便派 出许多骑兵,去向百姓要马。马差一到,威逼勒索,就是中等人家,也经不起他们的盘剥。史可法知道这个情况后,便下了一道命令,把原来由民间担负的马差取 消,改由官府雇人来养,解除了当地人民长期遭受的一桩祸害。> > 史可法对于贪污勒索扰害百姓的官吏总是严惩不贷,毫不留情的。有一次,他 的部下一个姓苏的兵士,为了一件小事,射死了六安县的一个老婆婆,史可法立即把这个犯罪的兵弁(biàn,旧时称低级官员)判处死刑。苏某的一帮同伙秘密 勾结了一百多人,在军中鼓噪闹事。当夜三更时分,有一批乱兵在城中好几个地方放起火来,想要造成混乱,乘机刺死史可法。史可法当时正在批阅公文,听到起火 的报告,一点儿也不慌张。过了一会儿,一群乱兵向史可法的住所蜂拥而来。他们来到门外的时候,在烛光下面,只见史可法手握宝剑,端坐在堂上,乱兵被史可法 那正气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镇住了,谁也不敢动手,最后一哄而散了。> > 天亮以后,史可法迅速调集军队,镇压了乱兵,扑灭了火,并且惩办了发动兵变的首要分子。事情过后,史可法派人调查因起火而被害的人户,每烧毁一问房屋,发给五两银子,以赔偿百姓的损失。他这种爱民如子的行为,感动了许多人。> > 明朝末年,政治腐朽、赋税繁多,人民不堪受压,纷纷起义,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占了北京,崇祯皇帝在景山上吊自尽了,满清的军队招降了明朝大将吴三桂,共同进攻李自成的部队,并把李自成赶出了北京,从此清军一路南下,准备统一全国。> > 神宗的孙子福王朱由崧(sōng)在一些明朝大臣的拥护下在南京建立了小朝廷,历史上称为南明。福王派史可法组织军队抵抗清军。> > 史可法来到扬州以后,一面设法稳定江北地区的社会秩序,一面派部下设立“礼贤馆”,专门接待从四面八方前来报效的人士。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有一技之长,就量材任用。因此,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有许多人才从各地来到扬州。> > 在军事上,史可法在离南京前就提请朝廷讨论决定,作出了如下的安排:在江北地区设立四个据点,叫做四镇,命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四个总兵分别担任四镇的镇将。担任督师的史可法驻在扬州,统率四镇。> >当时大江南北的老百姓看到史可法领导抗敌工作,在他们沉重的心情上,又重新滋生出一线希望。他们都热烈拥护史可法领导抗敌斗争。有些农民起义队伍也愿意 协力抗清。沛县的举人净尔梅写信给史可法,请他进兵徐州,收复失地,并且表示自己愿意担当起联络山东榆园农民军的责任。贵池的刘城也写信给史可法,提出收 复失土的计划。可见当时的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反抗清军都是怀着极其热烈的心情的。如果南京 能够抓住时机,作出符合人民愿望的决定,大局还是很有希望的。 但是福王和南明朝廷中马士英等掌握实权的人,只知贪图眼前享乐,沉湎于犬马声色之中。朝中掌握大权的人这样昏庸卑劣,前线虽然有像史可法等那样决心抗清的 人,但是事事受到朝中的牵制,无法开展有力的战斗,福王朝廷最后终不免于覆亡!> > 史可法任督师的期间,自己在生活方面十分节俭,一点排 场也不讲究。他每餐只限一菜一饭。后来因为前方军饷供应不足,便免去荤菜,经常素食。当军事紧急的时候,他昼夜警惕,连躺下睡觉也穿着铠甲,防备敌人的突 然袭击。他和士兵。士兵没有吃饭,他决不先吃饭;士兵没有添衣,他也决不先多加一件衣服。甚至在酷热的夏天,他手里也不拿扇子;严寒的冬天也 皮衣服。他就是这样严格地要求自己,鼓励大家。> > 这一年的除夕,士兵们都轮流休息去了,史可法仍然和往日一样,一个人紧张地批阅从各方 面送来的公文。夜深了,不免有些困乏,他想喝点酒来提提精神,然后再继续工作下去。当他举起酒杯时,忽然想到“礼贤馆”的秀才们。他本想请他们一道来喝 酒,可是时间已是夜半,又恐怕惊扰了他们睡觉,于是嘱咐值勤的军官说:“不要惊吵他们了,每人发给一份酒资吧!”值勤的军官答应着去了。于是史可法拿起酒 杯斟上了酒。他想向厨房要些下酒的东西,厨人回报:“白天犒劳将士,已经把所有的菜和肉都分光了。”史可法便叫人取些豆豉(chǐ)来下酒。> > 史可法平日很能喝酒,喝上几大碗也不醉。自从来到前线,恐怕耽误军情,他戒了酒。这天是大除夕,才破例喝了酒。当时他想到当前的抗敌形势和前途,引起了无限的感慨,不禁掉下泪来。连日疲劳加上一点醉意,他不觉伏在办公桌上睡熟了。> > 东方微明的时候,文武官员都先后来到营门,听候升帐议事,可是营门还没开放。大家正在纷纷议论的时候,扬州知府任民育一边向大家解释说:“相公很难得像今夜这样休息一下,就让他再休息一会儿吧!”一边命打更人再打一次四更的鼓。这时候,东方已经泛出了鱼肚色的白光。

一代名臣,被誉为威武不屈的史可法,他的陵墓究竟在哪里?

史可法在死后因为无法辨认尸首,所以人们并没有找到他的尸体到底在什么地方。现在在梅岭,有人们为了纪念史可法修建的衣冠冢。根据《明史》...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