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地区有那些伟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1收藏

上饶地区有那些伟人,第1张

吴芮、张潜、洪迈、朱熹、辛弃疾、姜夔、江永、蒋仕铨、詹天佑、方志敏(十大历史名人) 还有这些:陶侃 、王贞白 、陈康伯、 汪藻 、徐谦、 夏尚朴、 吕怀、 费宏、 胡居仁 、江永齐彦槐、 汪鈜、 洪迈等还有 欧阳自远 杨惟义 黄家驷等院士

吴官正 原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陈国栋 原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中顾委委员

陈 红 **演员 郑云福 革命烈士

李小婉 制片人、导演

周 勇 导演

谢维和 清华大学副校长

杨桂仙 赣剧演员

潘凤霞 赣剧演员

方志敏 无产阶级革命家

朱 熹 南宋理学大师

姜 夔 南宋音韵学家

杨时乔 明朝官员

黄 道 无产阶级革命家

陈 桢 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黄家驷 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惟义 昆虫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俞鸿儒 气体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欧阳自远 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文京 用友软件创始人、董事长

张其德 赣东北苏维埃政府***之一

十大历史名人吴芮、张潜、洪迈、朱熹、辛弃疾、姜夔、江永、蒋仕铨、詹天佑、方志敏。

更具体的

上饶为信美之郡,历史悠久。古往今来,人杰名士灿若群星。江山代有名人出,尤以宋朝最为可观。文臣武将、英雄豪杰各有所长,或以德才,或行操守,遗惠后人。史载“江西第一人杰” 吴芮,出生在余干县邓墩乡五彩山。吴芮是吴王夫差的十世孙,秦时为番令(时市境大部分属番邑即鄱阳),大胆革除弊政,轻徭薄赋,兴修水利,鼓励耕种,深得民心,被尊为“番君”。他为上饶的繁荣奠定了最先的基础。今婺源县镇头仍存有其墓葬。东晋开国名臣 陶侃,以孝廉举官,受母训勤政为民,惜时节物,虽位极人臣却始终廉洁奉公,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典范,其事迹家喻户晓,流传甚广。其母因教子有方,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其故乡鄱阳镇今仍存有陶母“截发留宾”的故事遗址。唐朝“茶圣” 陆羽,在上饶客居三年,却在全市各地留下了茶文化遗迹,也因他著述的《茶经》的介绍,使“婺绿”茶为天下所知。由他首创的茶文化,至今对上饶乃至世界仍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

南宋著名理学大师 朱熹,祖籍婺源,在上饶著书讲学、种树扫墓、整修家谱、游览题词,踪迹遍布全市。以他的事迹和名字命名的景点无以计数。因他的大力倡导及亲临讲学,上饶成为书院之乡,几乎取代了官学。江西古代四大书院,上饶就占了三所(包括贵溪),仅朱熹讲过学的书院就有20多所,这在国内其它地方是不多见的。由他主辩的“鹅湖之会”,开学术“会讲”辩论之风,成为中国书院教育的重要教学方式。他对上饶教育事业的贡献,大概仅次于孔子。宋代名将、爱国词人 辛弃疾,是南宋文才武略兼具的民族英雄和词杰,他为官政绩卓著,作词慷慨激昂,是封建官僚文人中不可多得的才子英杰。在客居上饶的20余年间,他以上饶风物为背景,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词作,读来跌宕起伏,荡气回肠,处处闪烁着爱国主义激情和忧国忧民之心。他一生留下词作629首,其中355首作于上饶。辛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也是上饶人的骄傲。南宋音韵学家 姜夔,鄱阳城郊人,一生困顿未仕,但在诗词、音乐、书法、鉴赏、文学理论上均造诣极深,尤其是音乐词曲的卓越成就,使他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集多种艺术于一身的文学大家,受到众多大文豪的特别推崇。国际天文学会以姜夔的名字给水星的环形山命名。爱国名臣 洪皓,与其三子 洪适、洪遵、洪迈被称为南宋“洪门四子”,均有卓越政绩和文名,文学领域内各有建树,尤以 洪迈著述最丰,涉猎最广,最负盛名。其著作内涵极为丰富,涉及到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甚至医卜。代表作《容斋随笔》包罗万象,堪称百科全书,为毛泽东生前最爱。宋孝宗帝、大文豪陆游、鲁迅等都有高度评价。民族英雄、爱国诗人 谢枋得,宋末元初弋阳人,著名的军事家、文学家。与文天祥为同科进士,同是主战派,同样毁家纾难,誓死不降。他在乱世之中所表现出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一直是国人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宋代乱世出名臣,如余干籍丞相 赵汝愚、弋阳籍丞相 陈康伯、广丰籍名臣 施师点、上饶县籍名臣 徐元杰等,均为治国定邦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玉山籍吏部尚书 汪应辰,“肃吏道,革时弊”,才学品德满朝文武无不服。朱熹评其“学贯九流,而不自以为足;才高一世,而不自以为名;道尊德备,而不自以为得;位高声重,而不自以为荣”。被宋徽宗誉为“江左二宝, 胡伸、汪藻”的胡伸,婺源籍。 汪藻德兴籍 ,翰林学士,为官清正,著述甚丰,所著《浮溪集》60余卷,其中36卷和《浮溪文萃》15卷收入《四库全书》。曾撰《靖康要录》16卷,评记宋金和战等重大史事,后人撰史多取材于此,对史学多有贡献。此外,还有贬居玉山的唐代丞相、著名宫廷画家阎立本,贬知饶州太守的北宋名臣、文学家范仲淹等,虽为客籍,但在上饶勤政勉学、政绩颇著,留下许多逸闻趣事,活动遗迹至今尤存。

明清时,上饶出了一些颇有远见的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教育家。明婺源籍吏部尚书 汪鋐,第一个在国内提出“师夷制夷”,引进西方先进武器,整顿海防,第一次击退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清铅山籍著名文学家 蒋仕铨,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专修官,以戏曲、杂剧著称。他用史官的独特眼光,以史为诗,以曲为史,反映社会疾苦,是中国史上屈指可数的戏曲名家,为中国戏曲事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被誉为“清代第一家”。清代名宦、天文学家 齐彦槐,婺源冲田人,官至苏州知府。勤政惠民,人称“齐青天”。工书法、善诗文,通晓天文水利科技。所制天文仪,世所未有,精微之极。还发明了水车,造福农民。还有终身布衣的理学家、教育家 胡居仁(明.余干籍)、 江永(清.婺源籍),及淡出官场、置身教育的 娄谅、娄性父子(明.信州籍),均为著作等身的著名学者。江永著述260余卷,收入《四库全书》170余卷,16种被清廷定为经国治学必读之书。清末铁路工程师 詹天佑,婺源庐坑人,主持修建了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西方惊叹世界奇迹,被誉为“铁路之父”,周恩来称其为“中国人的光荣”。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境内涌现了 方志敏、黄道等一大批杰出的无产革命家,在横峰县葛源创建了闽浙赣省革命根据地,鼎盛时期,苏区范围包括赣东北18县、闽北6县、浙南3县、皖南7县共34县,游击区地跨闽、浙、皖、赣四省边界52县,总人口达数百万,并创建了著名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和第十军团,成为全国六大根据地之一,曾被毛泽东称为“方志敏式根据地”,葛源也一度成为著名的“红色省会”。共和国成立后,上饶籍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的有动物学家 陈桢,著名医学家 黄家驷、昆虫学家 杨惟义、气体动力学家 俞鸿儒,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 欧阳自远等10余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以辉煌业绩书写着上饶的春秋。

江西籍中国科学院院士40位

(01)吴有训(1897-1977)江西高安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科学先驱,中国物理学界“四大名旦”之一,中国物理学会特设“吴有训物理学奖”。195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

(02)余瑞璜(1906-1997)江西宜黄人,物理学家,生前历任西南联大、清华大学教授,吉林大学物理系主任、一级教授和吉林省人大副主任。195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

(03)饶毓泰(1891-1968)江西临川人,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物理学界“四大名旦”之一,中国物理学会特设“饶毓泰物理学奖”。195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

(04)吴学周(1902-1983)江西萍乡人,物理化学家。1948年当选为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

(05)杨惟义(1897-1972)生于江西上饶,昆虫学家,生前历任江西农学院院长、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江西分院副院长。195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

(06)吴征镒 1916年生于江西九江,植物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195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

(07)陈桢(1894-1957)祖籍江西铅山,被誉为“一代宗师”的动物遗传学家。195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

(08)黄家驷(1906-1984)江西玉山人,享誉中外的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中国胸外科学奠基人,生前长期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195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

(09)盛彤笙(1911-1987)江西永新人,兽医学家,生前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一级研究员。195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

(10)程孝刚(1892-1977)江西宜黄人,机械专家,解放前夕曾任上海交大校长、教授,解放后任上海交大副校长、教授。195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

(11)蔡方荫(1901-1963)江西南昌人,建筑工程专家,生前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土木工程系主任、教授。195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

(12)陈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杰出的文史学泰斗和学界大师。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著名的“四大导师”之一。195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

(13)郭大力(1905-1976)江西南康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他和厦门大学原校长王亚南在中国最早翻译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195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

(14)邓稼先(1924-1986)祖居地江西波阳,生于安徽怀宁,著名核武器理论和理论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被赞誉为“两弹元勋”。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5)吴式枢 1923年生,祖籍江西宜黄,理论物理学家,现任吉林物理系名誉系主任、一级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6)陈述彭 1920年生,江西萍乡人,地理、地图和遥感应用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2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5年当选为欧亚国际科学院院士。

(17)刘恢先(1912-1992)江西萍乡市莲花县人,结构工程和地震工程专家,生前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和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8)徐采栋 1919年生,江西奉新人,有色冶金物理化学专家,历任贵州科学院名誉院长、教授,贵州省副省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潘际銮 1927年生,江西瑞昌人,焊接专家,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和南昌大学名誉校长、教授,曾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机械系主任以及南昌大学校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王梓坤 1929年生,祖籍江西吉安,数学家(概率论专家),曾任南开大学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1)胡仁宇 1931年生,祖籍江西玉山,“两弹一星”功臣,实验核物理学家,现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2)熊大闰1938年生于江西吉安,祖籍江西南昌,天体物理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3)江元生1931年生,江西宜春人,物理化学和理论化学家,曾任吉林大学教授,现任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4)阳含熙 1918年生,江西南昌人,森林生态和植物生态学家,现任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5)游效曾 1934年生,江西吉安人,无机化学家,现任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所长、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6)欧阳自远 1935年生于江西吉安,祖籍江西上饶,地球化学与天体化学家,现任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7)杨叔子 1933年生,江西湖口人,机械工程专家,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8)俞鸿儒 1928年生,江西广丰人,气体动力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9)高镇同 1928年生,祖籍江西都昌,疲劳和可靠性设计专家,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固体力学所所长、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0)黄克智 1927年生,江西南昌人,现任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所所长、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1)谢光选 1922年生,江西南昌人,“两弹一星”功臣,液体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专家,“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和地地中近程导弹总体主任设计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2)邓从豪(1920-1998)江西临川人,物理化学家,生前曾任山东大学校长、教授。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3)徐性初 1934年生,江西南昌人,精密机床设计及工艺专家,现任北京机床研究所教授。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4)简水生 1929年生,江西萍乡人,光纤通信技术和电磁学专家,现任北方交通大学光纤技术研究所所长、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5)徐建中 1940年生于江西吉安,工程热物理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6)林皋 1929年生,江西南昌人,水利工程及地震工程专家,现任大连理工大学教授。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7)刘高联 1931年生,江西奉新人,工程热物理专家,现任上海大学,上海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8)朱中梁 1936年生,江西南昌人,电信专家,现任西南电子电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9)温诗铸 1932年生,江西丰城人,机械设计与理论专家,现任清华大学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40)黄春辉 女,1933年生,祖籍江西吉安,无机化学家,现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西籍中国工程院院士10位

(01)刘天泉(1927-2000)江西萍乡人,采矿专家,生前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1994年当选为首届中国工程院院士。

(02)周镜 1925年生于江西南昌,岩土工程专家,现任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1994年当选为首届中国工程院院士。

(03)袁隆平 1930年生,祖籍江西德安,“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作物育种专家,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04)钟掘 女,1936年生于江西南昌,冶金机械专家,现任中南大学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05)朱伯芳 1928年生,江西余江人,水工结构专家,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高级工程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06)艾兴 1924年生,江西东乡人,切削加工和刀具材料专家,现任山东大学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07)刘友梅 1938年生,江西上饶人,电力机车专家,现任湖南株洲电力机车厂高级工程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08)邱定蕃 1941年生,江西广昌人,有色金属冶金专家,现任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副院长、高程工程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09)曾庆元 1925年生,江西泰和人,桥梁工程专家,现任中南大学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0)程书钧 1939年生于江西玉山,肿瘤医学家,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鹰潭市委台办晓凡摘)

  是:吴芮

  吴芮(公元前241~公元前201年),余干人(今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人)。自从吴国开氏始祖泰伯廿三世孙吴王夫差于公元前473年被越国灭亡,勾践毙夫差于余杭山卑犹亭,吴国王子王孙先前己四散避难。据<吴氏宗谱>载;吴王夫差被越国灭亡后,越王勾践命人斩草除根,杀戮吴王夫差后人,于是,太子鸿和王子徽的子女,分别从安徽休宁翻过虎头山和婺源嶂公山隐匿到了浮梁的瑶里、九龙、西湖、江村、兴田、金竹山、南安、寿安、鹅湖、蛟潭、三龙、福港等地驻扎了吴国南溃兵马生存下来。

  吴芮是泰伯的第廿九世孙。吴芮在小时候十分聪颖,很受祖父疼爱,经常对他讲祖上的故事,回忆吴国的辉煌和富饶,讲解历史上的种种教训,从医学角度讲解易学的辩证道理,从棋艺中讲解当年祖先里著名军事家吴起的兵法、阵法。从小教他健身强体,练习拳脚武艺。经常和爷爷为伴爬山采药,听爷爷讲祖公公泰伯爱民如子的开国故事。他打猎捕鱼,饲养家禽,参加农业劳动。

  青年时代的吴芮,经常研究<孙子兵法>和<吴起兵法>,带着吴氏族人子弟和当年跟随一起南下军士的后代,演练阵法。当时正处在战国年代,《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大饥”,有旱灾1392次,水灾1621次。公元前214年,吴芮见到徐福(名议,生于公元前255年),徐福是一个富于冒险精神,涉猎广泛,精通儒墨道兵医各家的人,徐福祖上曾在吴国任御医,随太子友(太子鸿)一起南下到瑶里,其后人也一直以医传世。徐福到瑶里,吴芮的父亲吴申热情接待了他,而吴芮特别喜欢听这位走南闯北的朋友讲天下见闻。徐福特别看重吴芮兄弟俩,尤其是吴芮的弟弟吴莚,吴莚由于长期采药打猎,练就一身好武艺、好箭法,吴莚也想走出去见识一下世面,于是,吴莚从旧部后代中又挑选十几个能医善猎、有武艺、还会制陶、会种植药园的青年作徐福的弟子和侍卫,离开家乡随徐福而去。这一去,吴莚他们再也没有回来,据说,随徐福走遍名山大岳,四处奔波行医,最后随船三千多人东渡入海到日本了(据日本史学界研究资料)。

  公元前278年,位于湖北江陵的楚国都城郢城被秦攻占,楚王室东迁至安徽寿春,秦军追击楚国王室,无暇顾及番越地带。在战国时代末,兵荒马乱,散兵游勇四处抢劫,吴芮不忍看到乡亲受到损害,组织队伍抗击流寇。吴芮为人宽厚,对于散兵游勇,只要不袭扰百姓,一律给予出路。在乡亲们的支持下,队伍不断扩大,他十八岁时就统制兵马一万七千多人,分布在通向浮梁的各处要道,这支部队军纪严明,很受百姓拥戴。他的母亲梅氏为人十分贤慧,要他藏兵于民,兴农兴商。所以,他的部队吃穿不缺。在那时候,浮梁没有地方政权。吴芮派出自己队伍中的得力骨干到四乡发展,其势力范围北到安徽祁门,东到赣浙边界,南到福建,西到都昌鄱阳。公元前二0七年二月,秦国面临各地义军武装割据的局面,采纳左相李斯谏言,稳定南方,阻止百越地区背叛,封吴芮为番君。 “番”字的含义就是土著种田人的意思,“君”不是指君王,意思是指用一个竹子做的束发的帽子“冠”,即给吴芮管理整个番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职权的封号,不给财政支持也不收税。吴芮父亲并不高兴他做什么官,只希望他爱护百姓,但同时也希望彻底解决吴越相争之后吴氏后裔隐蔽生活的局面。吴芮很希望象他的祖辈一样也找一个象太湖一样的地方发展事业,他爷爷给他一张“太衍水”(古代对昌江河的旧称)流域图,希望借朝廷给予的合法身份要他出去打天下,吴芮牢记家中长辈嘱咐,带着自己的队伍,告别乡亲,离开瑶里。从此以后,吴芮开始了新的征途。

  从水路进入鄱阳湖后,吴芮靠岸建城,立为据点,这就是今日的鄱阳县。后来清人蒋士铨有七古咏:其中道“暴虐当时苦秦政,独有番君重民命。抚字能仁杀贼勇,汉家名将秦时令。……丈夫功业立天下,生王死神宁苟且?江湖民心亦易得,在尔鄱阳后来者。”在鄱阳,吴芮首先用强硬手段清除盗匪劣徒势力,积极发展民生大计,开通航运,开发渔产,推广农业。

  由于秦始皇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各地人民投奔吴芮。他听从部下意见,起用刑徒(秦朝对反抗朝廷人面上剌字的犯人)支持项羽,出兵横扫赣,湘,桂一带,史书上载:“番阳令吴芮,甚得江湖民心,号曰番君。布往见之,其众已数千人。番君乃以女妻之,使将其兵击秦。”一年间,吴芮不仅在鄱阳湖流域行仁政发展经济,而且势力范围扩大了数倍。公元前204年,吴芮取下长沙后,在滨临湘水的这块沃土上,建设起了古城长沙。当时北方兵荒马乱,吴芮辖区相对来说平静,吸纳了大量商家南下长沙。距今1500多年前的北魏人郦道元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学著作。《水经注·湘水》中说:“汉高祖五年以封吴芮为长沙王,是城即芮所筑也。”这是现有的历史文献中关于长沙城最早的,也是最权威的记载。之后吴芮被项羽封为衡山王。史载“番君吴芮率百越佐诸侯,又从入关,故立芮为衡山王,都邾。”

  吴芮在洞庭湖一带巡视时结识好友张良(张良,字子房,战国时韩国<今河南颍川>人,为刘邦出谋划策,是屡建功业的开国元勋),在其劝导下,拥戴刘邦。项羽失败后,吴芮以吴国君王之后的身份,和韩信等人拥刘邦为帝。上表书说:“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故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昧死再拜言大王陛下:先时,秦为亡道,天下诛之。大王先得秦王,定关中,于天下功最多。存亡定危,救败继绝,以安万民,功盛德厚。又加惠于诸侯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地分已定,而位号比拟,亡上下之分,大王功德之著,于后世不宣。昧死再拜上皇帝尊号。”这份出自张良手笔的请愿书被列入史记。刘邦也感谢吴芮的帮助,诏曰:“故衡山王吴芮,从百粤之兵,佐诸侯,诛暴秦,有大功;诸侯立以为王,项羽侵夺之地,谓之番君。其以芮为长沙王。”

  吴芮完成父辈之托,本以为可以大展宏图,但是没有想到却面临着政治斗争的旋涡。吴芮公开吴王之后代的身份,埋下隐患。韩信反叛汉王,使刘邦对异姓王不信任。有一次刘邦试探性地对吴芮说:“吴,古之建国也。昔荆王兼有其地,今死亡后。朕欲复立吴王,其议可者。”吴芮说:“沛侯濞重厚,请立为吴王。”叫刘邦的侄子刘濞去做吴王。吴芮按照张良计谋,保存实力。他一方面命其第五子吴元(姬妾生的儿子)带一部份家眷回到瑶里生活,另一方面,将自己的部分精锐亲兵分到刘贾帐下。刘邦一共封了八个异姓王,吴芮对封王并不感兴趣,他不主张汉王分封绪候,他也知道,刘邦封王在战争年代是为了收买人心,根据历史教训,他开始低调行事。把自己大部分地区的领地让刘邦封给他的子女。张良辞官隐居后,在吴芮家中生活了一个多月。他的女婿英布野心勃勃,不听劝导,立意谋反,吴芮闻讯后立即通报荆王刘贾,要刘贾小心,后刘贾在鄱阳被英布鸠杀。

  刘邦帝业定,刘邦和吕后就用种种方法,去消灭异姓功臣。吴芮的一举一动,刘邦了如指掌。但吴芮以德政稳定民心,不是做给刘邦看的,是真心实意从老百姓过日子出发。刘邦死后,吕雉一直想借机除掉吴芮,长沙王交出南越管辖权后,吕后突然削除汉封赵佗的“南越王”爵位,并遣军讨伐。吕氏朝廷派出的军队战争失败,引出很多复杂的民族矛盾,直到公元前191年吕雉要求长沙国派吏抚平,长沙王派出辛追、陆贾去谈判。辛、陆因与赵佗有旧,在南越受到盛大欢迎。佗献白壁、翠鸟、犀角、紫贝、生翠、孔雀等珍物,愿长作汉之藩臣,而实际上仍称王如故。吴芮的队伍向南发展,兵发南越,不战而屈人之兵,史料说是围而不歼,以和求全。占领南越后,派出大量农业技术人才在南越推广“芮”稻,尽一切力量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向所有下属谈吴国灭亡的历史教训,宣传“重民”理念。至今,广东和海南还在种这种稻子。吴芮以示好措施,在广西、南越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和平共处政策,帮助该地区发展,在广西、越南等地区受到尊敬,至今在越南,桂林,柳州还有吴芮庙。

  公元前201年,时年四十岁的吴芮与同甘共苦多年的爱妻毛苹(长沙王妃毛氏是历史上著名的女才子之一)泛舟湘江,庆祝自己四十岁的生日。吴芮望远山,思念家乡瑶里;看湘水,回忆青年时代在瑶里河畔晨鸡起舞的日子。面对明月,其妻吟咏:“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吴芮听罢心潮澎湃,留言:芮归当赴天台,观天门之暝晦(死后请把我送回家乡瑶里五股尖仰天台,要与父辈祖先在一起述说,我尽最大努力做了他们嘱托我的事,可以放心地和他们在一起,朝迎旭日东升,暮送夕阳西下)。是年,夫妇双双无疾而终吴芮的英年早逝,成为历史之谜,在各地史料中说法不一。

  吴芮共有五个儿子,长子吴臣留在长沙,因刘邦有诏书说:“长沙王芮,忠。”要应付朝廷世袭长沙王位,其余四子四散发展。长孙吴回,曾孙吴若,至玄孙吴差无后人,从此以后长沙王王位佚。《汉书》中载:“芮,徙为长沙王,都临湘,一年薨,谥曰文王,子成王臣嗣。薨,子哀王回嗣。薨,子共王右嗣。薨,子靖王差嗣。孝文后七年薨,无子,国除。初,文王芮,高祖贤之,制诏御史:“长沙王忠,其定著令。”至孝惠、高后时,封芮庶子二人为列侯,传国数世绝。”

婺源,最美乡村婺源是划给江西而秀美的,打造出一张最美乡村的名片而出名,如果没有划到江西,我估计早就成了一个荒郊野岭了,

徽派建筑就是照搬了苏南的白墙黑瓦和赣派民居的山墙, 江西的民居叫赣派建筑,现在有部分人分不清主次,赣派建筑是老子,徽派建筑是赣派和苏居的儿子。 徽州闭塞的穷乡僻壤山沟里,几千年来,真能创造出优秀灿烂的文化?就是一些自大狂在煽情,山民心态使然。江西的民居叫赣派建筑,徽派建筑就是照搬了苏南民居的白墙黑瓦和江西赣派民居的山墙,现在部分人主次颠倒了。赣派建筑是老子,徽派建筑是赣派和苏居的儿子。

目前的行政区划问题,大多在清末民初、民末共初政权换代之际以及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胡乱行政造成的,与民主科学行政、尊重传统文化相离太远,调整起来也并非你说的那么难。

看到这些说要回徽州的,其实我是有点无语的,婺源人说话我鄱阳人听得懂,还有就是现在的安徽省的人也有一大半是江西近几百年移民过去的人。还回徽州,那意思就是我们江西也应该发动江西移民出去的人都回到江西的怀里,把湖南湖北安徽四川云南贵州都合成江西省算了。

婺源回归有难度是假命题,婺源划江西,硬将其从徽州切割,让其单立原生文化范围外,与异于原体系的另一个体结合,没有难度吗?当时上层考虑的是政治需要,而未及文化传统考量。

说实在话,文化虽然是徽派,但我心里还是希望在江西,江西对待徽派的态度上真的不是安徽可比的,大家有兴致去景德镇、余干、鄱阳、德兴等赣东北地区看看,几乎都在大兴土木搞徽派建筑,都在脱贫攻坚路上建设马头墙、刷白漆、盖青瓦,徽派文化在赣东北地区重现辉煌。而安徽在皖文化上越来越近,越来越紧密。故此,徽州6县已成历史印记。婺源在目前来看并没有丢掉徽州文化,从自然形态而反而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与壮大,所以,所谓徽派不一定就是徽州六县,而徽州鼻祖自己放弃改名黄山,就更没理由婺源回归了。再说了,婺源从地理位置而言,属于江西更合理。

第一是婺源人自己努力的结果,不要说什么江西大力支持,江西大力支持怎么就只有婺源冒头?第二,徽州和黄山只是一个名字而已。假如说绩溪和婺源与太平比,我们还是觉得绩溪和婺源亲切些。我们很少叫他们宣城佬和江西佬。这是文化传承的基因。回归固然是好事,想回我们欢迎的。不想回我们也尊重。但是局外人就不要搞很多接口这个不可能那个不可能,一点都没意思。

新辈已经产生五十年,而且对江西有感情,江西养母呕心滴血抚养,早已忘记生母。养母对婺源不错,婺源老百姓比婺源在徽州的生活水平提高大多。时代久远,新辈没多少感情!首先今日之婺源得益与徽派、徽文化的影响,没有黄山(徽州)辐射哪有现在的婺源,看看德兴、乐平相连的几个县为什么旅游业搞不上去?独有婺源,再想想当年的庐山,再看看现在庐山,不同样在江西吗?

江南西道,包阔安徽省长江以内所有地区和浙江部分地区!徽北是吃面的淮北文化跟南边吃米的徽南是一个文化?还有江西的文化远在什么徽州文化之上!庐陵文化,临川文化哪个不远在什么徽州文化之上?徽派建筑天天说,徽派建筑都是赣派建筑风格的衍生品!今江西人还本末倒置的推崇什么徽派建筑!这不是文化的丧失吗?江西有个皇家建筑世家,江西永修 雷发达 家族 8代世袭御用,主设计修建有 圆明园 颐和园 故宫 这几座够分量吗?少提什么徽派建筑在赣派建筑面前真不值一提。

说婺源,就是徽州以前都隶属于江南西道也就是说属于江西,徽州已经不存在了,第四婺源从地理上看和周边江西其他地区相处很融洽比黄山要亲近,第五徽州文化婺源保存得好是江西的功劳不是安徽的。

其实婺源在江西很好,婺源话说的和我鄱阳话没什么区别,我们村有个人娶的婺源的老婆,有一个事情是很多人不清楚的,就是说婺源是徽文化,其实徽文化是受赣文化影响而来,这个可以查的,赣派徽派的房子其实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还有一个事是很多人不知道的,就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没有江西省也没有安徽省,但是江西却有一个国家叫着番国,也就是现在的鄱阳,那时候的鄱阳管辖的范围是不小的包含了现在上饶九江南昌很多地方,也包含了安徽一大块地方,其中宣城,还有徽州现在的地域,都是鄱阳管辖的。这个是有记录的。还有就是现在的安徽人有很多人口都是江西以前的移民,不信现在大家听听安庆人和东至人讲话。我鄱阳人几乎听得明白。

安徽有徽州六县的5县,江西只有婺源一县,却能把徽州文化做出名气,以至于现在提到徽州文化让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婺源。这才是安徽应该反思的,而不是去不切实际地去要求江西把婺源还回去。

上饶地区有那些伟人

吴芮、张潜、洪迈、朱熹、辛弃疾、姜夔、江永、蒋仕铨、詹天佑、方志敏(十大历史名人) 还有这些:陶侃 、王贞白 、陈康伯、 汪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