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先播出的霍元甲还是先播出的精武门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2收藏

是先播出的霍元甲还是先播出的精武门,第1张

  霍元甲纪念馆坐落在西青区南河镇小南河村,包括故居和陵园两部分,是为了纪念闻名中外的中国近代爱国武术家霍元甲而建。于1986年和1997年进行了两次整修和扩建。现为“天津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霍元甲故居,为小三合院式清代民宅建筑,座北朝南,青砖青瓦,系统陈列着霍元甲生前习武、务农、生活的大量珍贵实物展品及“霍氏家谱”及部分珍贵照片和资料。东屋两间为居室,复原当时居室的原貌,陈列有当年霍元甲及其家人使用过的被阁子、炕桌、连三桌子等生活用品。西屋两间为书房,陈列着当年霍元甲习武之余读书用的桌椅、百宝橱、笔墨纸砚等物品,墙上悬挂的“尚武精神”为孙中山先生所亲题。西配房为兵器和农具屋,东配房为厨房及餐厅。

  霍元甲陵园占地规模六十多亩,分为陵墓区、展览区、习武区和休息区。陵园内有孙中山先生提写的“尚武精神”牌坊,其抱柱石上雕有梅、兰、竹、荷四种图案,代表了爱国英雄霍元甲永不泯灭的人格魅力与精神力量。西侧的纪念碑镌刻着孙中山先生为《精武本纪》撰写的序文,东侧的纪事碑镌刻着修建霍元甲陵墓的始末。整个陵墓以精武会的会徽形状为底座,呈盾形。其后有红、黄、蓝三颗星,分别代表着仁、义、勇。陵墓由三层须弥座和宝顶组成,黑墨玉的墓碑和汉白玉石桌形成了霍公陵墓的独有风格。

  纪念馆内的陈列分从幽燕之雄初露锋芒、奋其勇智誓雪国耻、创建精武强国强种三部分介绍了霍元甲自7岁至42岁历经读书习武立报国之志;威震俄英力士、日本武魁,雪“东亚病夫”之耻;创建精武会健民体、树国威、遭毒害、存浩气的传奇人生轨迹,成为遍布世界40多万精武门人和炎黄子孙崇仰和朝拜的圣地。

1、静园

静园初名乾园,是一座有折中主义砖木结构楼房,融西班牙式和日式风格于一体,是天津租界时期庭院式私人宅邸的典型代表。曾为北洋政府驻日公使陆宗舆宅邸,后末代皇帝溥仪携皇后婉容、淑妃文绣于此居住,更名“静园”,寓意“静以养吾浩然之气”。走进静园,仿佛时空交错,城市中心的喧闹被阻隔在外,只有阵阵鸟鸣,非常悠闲,适合喜欢历史和建筑的游客静心慢游。一座宅院,收藏着几代主人的细枝末节,他们中有北洋政府高级官员,有晚清末代帝后,有当代著名文学家,也有很多不曾留名的普通人。每年深秋(10-12月芦花盛开,是观赏芦苇的绝佳时节。

2、张学良旧宅

张学良故居博物馆又名少帅府,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张氏在此居住。这所西洋集仿式洋楼建筑造型豪华、美观、大方,以西洋巴洛克风格为主,房间布置考究,楼梯、地板、门窗等均为菲律宾木料制作而成。经两年多整修的张学良故居于今旧景重现,这里的音乐、装修、服装、家具、人物全景重现了当年张家在天津法租界的生活原貌。

3、梁启超旧居

梁启超故居为一幢风格独特的岭南民居,青砖土瓦,古香古色,是梁启超先生出生和少年时期生活、学习的地方。故居目前主要分为两部分,纪念馆与旧居。纪念大院中央树立着一尊梁启超先生的铜像,内部展示了梁启超先生的生平成就与贡献,及其对子女的教导事迹。怡堂书室是梁启超曾祖父所建,是梁启超少年时期读书和接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地方。故居正厅的左右两侧各有一耳房,是梁启超父母和少年梁启超的卧室,别具晚清岭南侨乡建筑的艺术风格。

4、李叔同故居

李叔同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也是名扬中外的佛学大师,因此故居的四壁上还嵌有大师及名人题词。李叔同故居于2012年正式开馆,为一座呈田字形的清代建筑,距今已有150年历史。精致清幽的四合院里,有桐达钱庄、佛堂、起居室、洋书房、中书房、意园等。故居内的青瓦灰墙,朱红色的门框镂窗,处处散发着浓郁的传统人文气息。

5、霍元甲故居

霍元甲故居为小三合院式清代民宅建筑,系统陈列着霍元甲生前习武、务农、生活的大量珍贵实物展品及“霍氏家谱”及部分珍贵照片和资料。霍元甲陵园占地规模六十多亩,分为陵墓区、展览区、习武区和休息区。仰望屹立的霍元甲雕塑,游走故居,视线掠过其当年生活用具、其次子霍东阁所写的唁联“一生侠义,盖世英雄”,还有孙中山在汉白玉牌坊上题写的“尚武精神”,一切皆令人肃然起敬。

6、曹禺故居

曹禺故居位于海河左岸,为意式建筑风格,始建于民国初年。该所故居前后两楼均为砖木结构,上下两层均带阳台,青少年时代的曹禺居住于此,这里也是他艺术生涯的起点,著名话剧《雷雨》就是在民主道25号完成的。该所故居目前为市民住用。随着岁月的剥蚀,小楼已显苍老,有关部门正积极宣传,争取对其进行修复并建立纪念馆。

山西太原,四川成都。

「霍」源出

1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广韵》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朝初年,文王第六子叔处,受封于霍国(在今山西省霍县)。其时霍叔与管叔蔡叔共同监管殷商遗民,称为"三监"。周成王时,武庚伙同霍叔等叛乱,平息以后,霍叔降为庶人。霍国后裔,以国名"霍"为氏。2出自先姓,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灭霍,将霍地封给先且居,称霍伯。

迁徙分布

霍(Huò)姓源于山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就是距现在3100多年前,周武王把他的弟弟叔处封在霍地,就是现在山西省临汾地区的霍州市,称为霍国,后来霍叔和蔡叔、管叔一起奉命监管殷商遗民,当时称他们为三监。霍国的后人以国为氏而姓了霍。在临汾市郊区的高堆村居住的霍氏人家,就是汉代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的后裔,他们在这里世代繁衍,已经生活了2000多年了。霍姓人氏由其发源地山西向外迁徙的历史始于秦汉之际,他们最初向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迁徙。到了1000多年前的宋朝时期,就有霍姓人氏迁徙到广东、海南、江苏和福建等地。晋太公灭霍后,晋国的政治和社会陷入混乱之中,汉献帝时,天下大乱,军阀混乱,外来入侵,世事艰难,灾祸绵绵,王朝更迭,不绝于史书的天灾人祸。据有关资料表明,霍姓人氏由其发源地向外迁移的历史,始于秦汉之际,最初向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迁徙,到宋朝时期,便开始向广东、诲南、江苏、福建等地迁移,广东佛山市石湾区澜石镇石头村,就建有明清时期霍氏祠堂,明末清初,居住广东、福建沿海一带霍姓族人,经彭湖列岛,开始向台湾迁移,形成了台湾今天的霍姓族氏。霍姓人氏向外迁徙不是孤立的,与中原的移民有着同样的`社会背景,朱元璋下令山西向外移民,从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乐十年(1416年)明朝先后八次移民。洪武年间洪洞大槐村移民,霍氏子孙部分迁往异地他乡,也有外出居官,或甘肃或广东,逐居外地。据霍兴成撰文,明朝洪武二十四年,临汾霍裔向下为官,让其子弟某隋肃王朱瑛到甘肃、兰州练兵.官至参将或副将,其子孙散居于靖远、会宁、海源一带。霍姓人氏是明末清初从福建迁到台湾的。时至今日,霍氏后代播迁于全国,描迁于海外,乃至全球。霍姓的英雄人物和故事有很多,所以一提起霍姓,就不禁使人感受到一种威武雄壮的英雄气概。霍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霍姓的起源地山西省,按姓氏人口统计,霍姓居全省第71位。

霍去病:山西省平阳(今临汾)人,西汉大将,18岁时就以善于骑射而为人知晓,20多岁就开始带兵打仗,由于战功显赫,被汉武帝刘彻封为骠骑大将军。

霍元甲:字俊卿,祖籍河北省东光安乐屯(属沧州地区),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为精武体育会创始人,近代著名爱国武术家。

是先播出的霍元甲还是先播出的精武门

  霍元甲纪念馆坐落在西青区南河镇小南河村,包括故居和陵园两部分,是为了纪念闻名中外的中国近代爱国武术家霍元甲而建。于1986年和1997...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