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有什么魔力,被称为乐器之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3收藏

唢呐有什么魔力,被称为乐器之王?,第1张

唢呐是乐器之王的说法确实存在,但只能说这种说法在中国比较常见,世界上大多数人都认为钢琴是乐器之王。当然,唢呐凭借其高亢的嗓音,很容易在各种乐器中脱颖而出,也正是因为其独特的嗓音,才被称为乐器之王。

有句话说唢呐能吹一辈子

唢呐可以在我们出生时演奏,这让我们感到快乐和喜庆。人死了,唢呐还能弹,带出一种悲凉的感觉。唢呐可以控制各种感情,但其他乐器很难做到这一点。同时演奏唢呐,可以演奏不同的曲调,当它的声音响起时,可以阻挡其他乐器的声音,从而体现唢呐的力量和魅力。唢呐的演奏可以在你生活中的任何时候完美地控制,无论你是快乐还是悲伤,它都符合当时的情况。

唢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

我国有许多传统乐器,包括笛子、萧、二胡、唢呐等等。它们代表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唢呐。它可以代表这片黄土地上的每一个劳动人民,代表每一个为自己美好生活付出的人。唢呐是为我国普通百姓而生的。很接地气,能更好地理解普通人的感受。唢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也是以中华民族为代表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它发挥了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

民间乐器演变而来

唢呐是从民间乐器演变而来的一种演奏乐器。因为它明亮而苍凉的声音,它被赋予了额外的特质。唢呐的声音非常明亮,穿透力很强,演奏时可以和整个乐队抗衡。一般乐队都是用麦克风演奏,所以唢呐只要吹起来就不需要掩盖其他乐器的声音。因此,它被称为乐器之王。

有人评论唢呐:它不仅能把自己吹走,还能把别人送走。这真的很合理。在我们生活中的婚丧嫁娶中,从出生到死亡,甚至是初一初七甚至是十周年,唢呐总是在场。今天你把别人吹走了,明天他们会把你送走。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人们称唢呐为流氓乐器。说他是流氓乐器,其实并没有贬义,只是一种戏虐唢呐。

只要唢呐一出声,其他所有的乐器都会黯然失色,是所有的!因为论嗓门,谁都比不过它。据说,唢呐的声音频率是钢琴的两倍,音响是钢琴的四倍。

在**《闪光少女》中,一开始,音乐系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的同学们互不服气,堵在门口就开始PK,两边是斗得旗鼓相当。直到唢呐的出现。

唢呐一出声,整个调子都被它带偏了

到最后,就连乐器之王的钢琴,也败下阵来。

唢呐“抢戏”不仅仅是因为声音大,还因为它的音色很突出,画面感和穿透力都超强,而且,唢呐的吹奏方式变化多端。

分分钟抢占焦点,根本没法做配角,这成就了唢呐独一无二“流氓大亨”的气质。所以不仅在民间的婚丧嫁娶、礼乐典祭等仪式上抢占C位,而且,正常的演奏也是秒杀其他乐器。通常,轮到唢呐了,一般都是这样的。

唢呐的内心独白是:对不起,你们都是伴奏?这也太骄傲了。

因为这些特点,唢呐广泛存在于大家耳熟能详的影视作品中。

在《红高粱》中,高亢嘹亮的唢呐一出,男主角开朗豪放的气质就扑面而来,不仅如此,早在1986年,唢呐就和中国的摇滚和流行音乐,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

至今仍然有很多民间艺人用唢呐吹奏流行音乐,别有风味。

其实,唢呐虽然“土”,虽然“吵”,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有的时候在某些场合还是能让人耳朵一亮的。

《百鸟朝凤》是唢呐名曲。以《百鸟朝凤》为名,还有一部**,豆瓣评分80,超过了很多大制作**。这部**借用传统乐器唢呐的兴衰过程,反应了民俗文化该如何传承的社会问题。

有人说,这是唢呐的挽歌,其实,应该把它看成是一种转型。在保留传统的同时,更要融会贯通,就像影片的结尾,唢呐和西洋音乐结合的背景音乐,依然延续。

唢呐也要与时俱进,与西洋乐器互相包容,结合,故步自封,迟早就会被淘汰。

现在,唢呐其实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的音乐,也把这种魅力转播到了国外。

纽约新世贸中心这只“大鸟”就迎来百鸟朝凤!美国亚文交响乐团的庆新春音乐会在这里闪亮登场,这是新世贸中心首个交响音乐会,也是首个华人艺术团在此献艺!乐团演绎的经典中外名曲吸引数万路人驻足。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说唢呐是“乐器界的流氓”,是因为它声音大、调门高、独一无二,在我们的民乐中扮演着无可或缺的角色,而这份宝贵的传统,也值得我们传承下去。

唢呐的历史和发展

唢呐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之一,早在唐朝就已经出现了。唢呐的音色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国民间音乐中。唢呐的演奏技巧丰富多样,可以演奏出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如京剧、豫剧、川剧等。唢呐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被誉为“民族管弦乐队之王”。

唢呐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在唐朝时期,唢呐被称为“角音”,主要用于军事乐队和宫廷音乐。到了宋朝时期,唢呐逐渐成为民间音乐的主要乐器之一。明清时期,唢呐的演奏技巧和曲目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表演艺术形式。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唢呐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唢呐的结构和演奏方法

唢呐的结构比较简单,由笛身、嘴管、吹孔、指孔、尾管等部分组成。唢呐的演奏方法也比较特殊,需要用嘴吹奏,并通过手指控制音高和音色。唢呐的演奏技巧包括吹气、吐音、颤音、滑音、和声等多种技巧,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掌握才能演奏出高水平的音乐。

唢呐的演奏步骤

下面是唢呐的演奏步骤:

1准备唢呐:将唢呐笛身取出,检查各部位是否完好无损。

2吹奏前的准备:将唢呐笛身握在左手,右手拿起嘴管,将嘴唇紧贴嘴管,吹气,听声音是否清晰。

3吹奏练习:先练习单音,再练习单调式,最后练习各种曲调。

4手指控制:通过手指控制音高和音色,需要反复练习,掌握技巧。

5调音:唢呐演奏前需要进行调音,保证音准正确。

6演奏表演:在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后,可以进行唢呐的演奏表演。

唢呐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唢呐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被广泛应用于京剧、豫剧、川剧等各种戏曲中。同时,唢呐也被应用于民间音乐、舞蹈音乐、交响音乐等各种场合。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唢呐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认可,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结语

天下乐器,唢呐为王。唢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乐器,具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唢呐的演奏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掌握,但是掌握了技巧后,可以演奏出高水平的音乐。唢呐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首先声明,自小生长在农村而今大半辈子已过的笔者是个不折不扣的音乐盲,除了知道数码子1、2、3、4、5、6、7在音乐里读到来秘法骚拉稀外,其他皆茫然。不过,就像已过即便本性凶残,十恶不赦的恶人也希望得到爱的抚慰和滋润一样,笔者对音乐的陌生严格说只是对音乐的皮毛不解而已,譬如曲调、节奏、力度、速度、调式、曲式、音色等名词及含义迷迷瞪瞪,至于音乐作为一种美的载体,触及现实生活情感的艺术,使听者进入到一种由心灵幻化而致精神乐园里而陶醉愉悦,而振奋激动,而热血沸腾。旋律优美悠扬的乐曲,则能使人情绪安静和轻松爽快快,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嗯,笔者还是能够融入其中的。

之所以敢如此大言不惭,是因为对一种土得掉渣的乐器——敝乡人习惯称之为喇叭,古代亦习惯称喇叭——纯粹由气的聚散强弱所产生的乐音自信还是蛮能心领神会的。笔者的小学同学里便有这么一位,自幼受其父的熏陶,操起喇叭便能呜呜哇哇来个满堂喝彩。其人后来年轻时干脆自拉起一个草台吹奏班子,几十年光耀乡里,很是风光。当然,这些年是有点江河日下了,因为年轻人的婚礼大多不在自家庭院而在县城的豪华酒店,婚礼过程愈来愈多了西式婚礼的元素从而与传统的高亢入云的喇叭声愈加格格不入,寿礼也跟上爱到那些热闹且张扬的场所而拒绝喇叭的助阵。手里的吃饭家什儿便有些歇菜了。好在丧礼不行,挪它地来办乡人尚不习惯——毕竟丧气之事——如此一来,乡里的那些吹奏班子尚不至于彻底散掉。

乡间的吹奏班子基本由下列成员组成:吹锁呐的,吹笙的,敲鼓的,击镲的,击铙钹的,敲梆子的,要是带上唱戏,还得有胡琴——随着时代发展有的还带上了电子琴,或是架子鼓等西洋乐器——不管怎样组合变换,主奏还是锁呐,家有千口主事一人,群龙云里雾里也不能无首呀,这个龙首便是乐队里腮帮子鼓得最圆的那一位。吹喇叭的一般是两位,是否分主次及由谁为主——哈哈,见笑了,不知道。

在乡村,丧事大多七天——死者大多其实开外,谓之天丧事,前后共七天(死者若不到天年,则五六天,若横死者,则一两天打发掉。确是“打发”,字眼一点没错,意思是能早结束就尽早结束)。办丧事的几天里,悲伤的气氛随着凄婉哀伤的喇叭曲子笼罩了整个村庄。这么说吧,白事时的吹奏班子是必须有的,无论谁家办白事一般都请来,呜哩哇啦一响,喇叭特有的悲调音质一吹,整个丧事该有的悲伤气氛马上呈现。

农村老话道:喇叭一响,耳朵吱愣,“曲儿小腔儿大”嘛。不论何种场景,只要喇叭一出,所有的乐器就会立刻黯然失声。农村丧事的吹奏班子有一项特别的压轴节目,叫《借女儿吊孝》,就是由班子里的女成员临时扮演死者的女儿,披麻带孝,跪在灵前边哭边唱、边唱边哭,哭唱的词语大多是说逝去的老人生前对儿女如何仁爱慈善、如何辛苦节俭一生,现如今怎么这么心狠撇下儿女子孙等等,此时主家的儿子媳妇男男女女跪倒一片,看着借来的"女儿"的恸哭,此时的吹打伴奏也是最精彩的,也是最显示喇叭手吹奏工夫的时刻,集中点在于眼睛,腮帮子,夸张的十指与仿佛武术套路般的上半身,时直时弯,时探时昂,时而如火焰燃烧,时而又似溪水环绕。眼神那就更多了,一会儿猛张飞的豹眼圆睁,一会儿恰似诸葛军师的闭目养神。整个曲子流露出寂寞忧伤的苍凉,即寄托了对逝者的缅怀与思念,又酣畅淋漓地演绎出来乡村的久远沧桑和淳朴乡风。

喇叭没问题是一个标志性的民间乐器,不过,笔者一直固执地以为,只有唢呐才能表达出黄土高原人心底那种感情,热烈、激昂、豪迈、悠扬、悲壮、哀怨。这是地地道道的黄土高原的泥土发出来的天籁之音,那种感觉,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只能用心去感受,感受那一种发自心底的声音,感受那一种淳淳的感情,像饮一杯清醇甘冽的烧酒,火烧火燎,回味悠长。怎么说呢“高山流水”知音难觅,“伯埙仲篪”曲高和寡,最接地气,还数喇叭,一曲曲震天撼地的喇叭,吹奏着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在酣畅淋漓,如泣如诉的曲调中,收割着一茬儿又一茬儿的粉丝,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没完没了,无止无休。不信你就去听听传统的唢呐名曲《抬花轿》,《六字开门》,《百鸟朝凤》等等。

最后,借一首来自民间的“小令”来结束本文吧:

“百般乐器,唢呐为王,不是升天,就是拜堂。千年琵琶,万年筝,一把二胡拉一生。唢呐一响全剧终,曲一响,布一盖,全村老小等上菜。走的走,抬的抬,后面跟着一片白。棺一抬,土一埋,亲朋好友哭起来。鞭炮响,唢呐吹,前面抬,后面追。初闻不知唢呐意,再闻以是棺中人。两耳不闻棺外事,一心只蹦黄泉迪,一路嗨到阎王殿。”

怎么样?堪比明代散曲名家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得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吧。

一把二胡拉一生,唢呐一响全剧终。

百般乐器,唢呐为王,不是升天,就是拜堂,千年琵琶,万年筝,一把二胡拉一生,唢呐一响全剧终。曲一响,布一盖,全村老小等上菜,走的走,抬的抬,后面跟着一片白。

棺一抬,土一埋,亲朋好友哭起来,鞭炮响,唢呐吹,前面抬,后面追,初闻不知唢呐意,再闻以是棺中人。两耳不闻棺外事,一心只蹦黄泉迪,一路嗨到阎王殿,从此不恋人世间。

初闻不识唢呐音,再听已是棺中人。黄泉路上人消沉,望乡台上忆前尘。孟婆一汤忘今生,奈何桥上渡残魂。世间烦恼已尝尽,来生再也不做人。

乐器的文化与起源

乐器,泛指可以用各种方法奏出一定音律或节奏的工具,在中国一般分为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乐器的生产不同于一般工业产品的生产,它不仅要求产品有合理的精美外观造型,还必须有良好的声学品质,其中包括音色、音乐和规定的音准高度,因而在材质的选择上非常严格。

中国的乐器史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远古时期的乐器,虽然不精致,但是更具有实用性,以敲打和简单的弹奏为主,为后代的乐器奠定基础。

先秦时期,击奏乐器进一步发展,吹奏和古琴类乐器发展迅速,乐器的分类和曲调演奏形式都有了最初的形式;秦汉隋唐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乐器种类多样,乐器与舞蹈等多种形式融合,是乐器发展的繁荣时期。

到了宋元明清时期,弓弦类乐器不断发展,而且出现了乐器的各种流派,乐器更普及,反映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因此,我们从中国古代乐器发展史可以看出,乐器的发展背后是历史的发展、文学的发展等,乐器的演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值得我们继续探索。

首先想说一件令我惊讶的事情。《百鸟朝凤》刚上映那几天,我在首页几乎没有看见关于这部**的影评文章。自从这两天票房上去之后,各媒体影评都呈铺天盖地袭来之势……这真的让我感到很惊讶。

社会的浮躁总不免为人弊病,但吐槽的人多了,大家又会对此渐感麻木。 在这个商业化浓郁的社会,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沾上功利的影子,哪一个圈子都躲不开商业化带来的乌烟瘴气。 这和这部影片所阐述的内核一样使人感到悲哀。

但《百鸟朝凤》真的是一部好片子。讽刺的是,如果没有制片人方励为排片那一跪的新闻出来,我都不知道这部**的名字,就不会在好奇心驱使下搜索它的评分,最终不会心甘情愿地买了票走进影院。

是的,往常我总是被铺天盖地的宣传忽悠进的**院,这次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是因为这样一个尴尬的理由才去看了《百鸟朝凤》。但我想,当大家再从影院走出来的时候,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一种值得的感觉—— 好的唢呐匠能把唢呐吹进骨头缝里,而好的**导演能把**拍进人的心坎里。

焦三做到了,吴天明导演也做到了。

**《百鸟朝凤》讲述了两代唢呐匠人为传承唢呐匠艺付出毕生努力,最终抵挡不住现实洪流而走向衰落的故事。 主线清晰,脉络明确,主要体现匠人精神和技艺的传承,没有令人分神的旁支末节出现。看过**后很容易给它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游天鸣幼时拜师学唢呐,历经磨砺最终成为焦三亲定的接班人,得以学习传说中最高难度的曲子:百鸟朝凤。

第二部分讲述了游天鸣长大后接替焦三揽活,然而时过境迁,师徒二人见证了唢呐行业的衰微,唢呐匠人地位的没落。游天鸣坚守誓言把唢呐传承下去,焦三身患重疾悲惨离世。

第一部分由于是孩提时代,剧情显得亲切详实,大篇幅都在讲述游天鸣如何刻苦学艺,与师弟蓝玉一同学习进步。蓝玉天资聪颖,悟性极高,给了天鸣不少压力,天鸣甚至因为师离家出走,差点放弃学徒生涯。

没错,焦师傅很喜欢蓝玉是真的,最终没有把接班人的位置给蓝玉也是真的。所有人都以为蓝玉会成为最终有资格吹奏百鸟朝凤的高徒, 但焦师傅内心是清醒的,在他的择徒标准里,排在首位的不是技艺,而是德与品。 “唢呐离口不离手”是焦三强调最多的训诫,唢呐的继承人,需要拥有坚定信念和责任感。

在**的第二部分,游天鸣接了焦三的担子,焦家班正式更名游家班,游天鸣兢兢业业地同师兄们揽每一份活。可是时代变了,唢呐匠们的钱越赚越少,西洋乐器成为新宠,师兄们竞相离去。最后剩下的几人为火村村长吹的百鸟朝凤听上去都是那么孤寂悲凉。

焦三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天鸣带他去医院检查,查出了肺癌晚期。即使生命还剩须臾,焦三还一心挂念着唢呐, “无双镇不能没有唢呐!” 他卖了家里的牛给天鸣置办新唢呐,鼓励他重振游家班。然而瓦解分散的唢呐班再难重组。焦三去世,游天鸣独自一人在坟前吹奏百鸟朝凤,故事收场。

领衔主演陶泽如在**里饰演的便是唢呐王 焦三 。焦三是远近闻名,受人尊敬的唢呐匠,不仅技艺高超,对待徒弟更是苛刻严格。大家都以为焦三为人严肃不喜玩笑,但其实在他严厉的外表下也藏着一颗柔软的心。他对唢呐的热爱近乎狂热。焦三性格孤傲倔强,做事却讲规矩,认死理,恪守职业原则,只为德高望重的已逝之人吹奏百鸟朝凤。

游天鸣 ,从小被送入焦三家学艺,虽无天份,但肯下功夫苦练。勤奋认真,踏实淳朴且有责任感。很多人都劝他放弃唢呐另谋生计,他用一句话噎住他们:“我同师傅发过誓了。”为人极重情义,焦三于他而言便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懂得孝顺和感恩。

在焦三的口中我们得知,以前的唢呐匠是极受人尊重的,“坐在太师爷椅子上……”他们是红白喜事,婚丧嫁娶上重金相邀的座上客。后来,唢呐匠的地位逐渐下降。这个变化并不是从游天鸣接班后才开始,之前便已初现端倪。应该能肯定,在焦三之前唢呐匠的地位还是更高的,否则焦三不会在每每提及自己的祖师爷时都显得万分自豪。而 游天鸣接任之后,正值经济大潮与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双重冲击,结果便是匠人地位的迅速下滑。 后来他去西安重组游家班,不经意见街头上一位唢呐人靠吹唢呐乞讨为生,百感交集却无以言说。

传统乐器落寞几人知

相信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听过唢呐表演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很多人不喜欢唢呐,觉得它的声音大且刺耳, 殊不知唢呐作为传统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在中国有着长达十七个世纪的历史。 唢呐音色明亮高亢,既有悲调也有喜调,看过**的人们应该能体会得到唢呐那富有张力的表现力。

“百鸟朝凤”是唢呐的经典曲目之一,北方各地均有不同版本,主要以百鸟和鸣之声表现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除了这首曲子,经典的唢呐曲还有“抬花轿”、“一枝花”等等。

非遗文化传承迫在眉睫

**里最后一位“姓傅的正局长”的出现似乎让我们对传统文化传承又多出了一丝希望。这位傅正局长在剧中表示希望能通过录音方式将游家班的《百鸟朝凤》保存下来,焦三在病中闻之支持不已。与之相对应的事实是:2006年5月20日,唢呐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中国列入联合国的相关非遗文化也有很多,如:昆曲,皮影戏,针灸,粤剧,京剧,剪纸,篆刻等。 非遗文化的传承如今正面临“人走技失”的尴尬处境,因此加大对非遗文化保护力度迫在眉睫。

我想以自己的一点感想作为结尾。

虽然去影院之前已知道《百鸟朝凤》的大致剧情,看的时候却仍然不可避免哭得很惨。看了一些影评,有人认为**前半部分节奏恰好如小火慢炖,后半部分剧情有些赶。但我认为这种“赶”与前面的对比之后更印证着导演的某种意味——唢呐艺人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之中传承了那么久,却在近几十年时代变革之下狼狈离场。**的最后,坟旁的焦三听完游天鸣独奏的百鸟朝凤,面含不甘转身离去,这样仓促的结尾却给了我最大的震撼,本来还能勉强保持镇定的,瞬间被击溃……

那一刻,真是觉得自己失去了什么最宝贵的东西,并且再也无法挽回了。

唢呐有什么魔力,被称为乐器之王?

唢呐是乐器之王的说法确实存在,但只能说这种说法在中国比较常见,世界上大多数人都认为钢琴是乐器之王。当然,唢呐凭借其高亢的嗓音,很容...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