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程的由来
姓氏程的由来历史:
相传5000年之前黄帝时代,黄帝族为华夏部落联盟之主,统治着中原地区。我国东南方活跃着一支以东夷、华夏、南蛮混合的九黎部落,后为黄帝部落击败,黄帝之孙颛顼氏之裔祝融氏黎统治了九黎,仍称黎。
祝融氏是古代管掌火种的部落首领。当时辅佐祝融氏黎统治九黎族的有仆、程二部落,相传程部落出自伏羲氏之后的东夷族的风氏族,故姓风。在夏朝之前已经建立了程国,故地在今河南洛阳东的古上程聚,是夏朝的坚强盟国。
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灭夏,亲夏的程人退出中原,西撤到泾渭地带的毕郢,今陕西咸阳东。公元前1109年,商王文丁时期被周国吞并,成为周的臣属,子孙遂以国为姓。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周武王封程人后代程伯符于广平,今河北泽鸡。
到周成王周康王之际,又徙封到程,成立了程国,伯爵,古城在今河南洛阳东与偃师、孟津交界地的上程聚。
到周宣王时,程伯符的后裔程伯休父担任西周的大司马,部族由河南西移到西周都城镐京附近的程邑,古城在今陕西成阳东北。这是程姓群体中最重要的一支,风姓程氏的历史至少有4000多年。
扩展资料:
历史上程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发源于河南的程姓首先向西和北迁移,很快散布于黄河南北、渭河流域地区,随后向西南进入贵州。春秋时在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得到发展,进而向东挺进。到了秦汉时,山东地区已有程姓大族。
由山东向南进入了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四川的程姓也是由山东迁移而来。东汉末,河北程姓追随东吴孙氏政权,进入江南,进而越南岭而入广东。经历两晋南北朝之后,程姓的分布已南抵南海,北到内蒙古,西北驻河西走廊,西南达蜀黔,东临东海,其主体积聚在以河南为中心的豫、皖、鲁、冀交界地区。
唐宋之际,由于中原发生几次南下大迁移,中原程姓人群也向长江下游多次移民,为今后在长江下游形成程姓中心区而奠定了基础。清初,程姓已经出现在台湾。
—程姓
民国七年所修的江南徐州府宿迁县“四箴堂”《程氏宗谱》第八——第十页载,宋嘉定甲申二月既望宗歙州学正明撰写的序:“吾颐祖派也颐祖作四箴以自警吾先人因以四箴为堂号恐后人不知入于他派也以此为堂号支派千古无讹”
在程礼文编的“显承堂”程氏宗谱的第三页,有一段关于“四箴堂”堂号的叙述:“……据多部程氏族谱所载,我支与二程夫子程颢、程颐支的支祖,同是元谭公十六世响公之子诩、育二兄弟各分支而下,二夫子程颢、程颐是育公近二十世孙,颐公为其子孙订定堂号为四箴堂。”
辈分,是指在家族、亲友的长幼先后中所居的地位。也指家族、亲友之间的世系次第。主要分为长辈(高祖辈、曾祖辈、祖辈、父母辈等)、平辈和晚辈。亦作“ 辈份 ”。
区分辈分的方式便就是字辈了,字辈也叫做字派,是指名字中用于表示家族辈份的字(多为名字中间的字),俗称派。
最正式的字辈,起源于唐朝。
用字的主要来源有三方面:反映时势、 诗词立字、易学用字。
而诗词用字又分为四言类诗体和五言类诗体。
四言类诗体譬如山东日照丁氏,他们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六修丁氏家乘时,从第十三代开始将字辈定为:
惟我家谱,履历备详,
原籍海州,肇始武昌,
明初来照,相宅河北,
天启开科,崇祯任职,
乡贤名宦,德言事功,
显扬令绪,繁育兴隆,
聿愿同心,孝敬和睦,
世代绵长,丕承祖泽。
这套字辈以四言的形式,叙述了日照丁氏的来历、迁徙、发展以及对子孙后世的祝福与期望。
五言类诗体如程氏四箴堂自始祖元谭四十世开始为:
伯伟尚嘉芳,浩天大发祥,
闻知尊典训,正直集材梁,
礼义为贤度,谦恭有道光,
齐家先孝友,之国尚文章,
学问通经济,功名奏天堂,
祖训欣永振,百世受其昌。
相比四言,五言类诗体应用要更广一些,而且五言读起来更通畅,更容易记忆。
除了类诗体以外,还有以对联形式出现的字辈,但是这种形式的不是太常见。最早的就是赵匡胤为其后代拟定的字辈加上自己的匡字组成一副对联“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还有山东蓬莱井湾周家周氏辈分、科普作家高士其家族也是用对联的形式定字辈。
字辈是一部完整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个家族的印记。通过字辈可以把两个不认识的人团结到一块儿,可以使陌生人之间产生突如其来的亲切感,更能够增强各群体间的凝聚力。字辈作为姓氏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将它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下去。
姓氏程的由来
本文2023-09-22 02:56:1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9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