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彦超文言文阅读
1 高崇文文言文阅读翻译
《旧唐书·高崇文传》原文及翻译原文高崇文,其先渤海人。
崇文生幽州,朴厚寡言,少从平卢军。贞元中,随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
五年夏,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甲士三千救之,战于佛堂原,大破之,死者过半。韩全义入觐,崇文掌行营节度留务,迁兼御史中丞。
十四年,为长武城使,积粟练兵,军声大振。永贞元年冬,刘辟阻兵,朝议讨伐,宰臣杜黄裳以为独任崇文,可以成功。
元和元年春,拜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充左神策行营节度使,兼统左右神策、奉天麟游诸镇兵以讨辟。时宿将专征者甚众,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大惊。
崇文在长武城,练卒五千,常若寇至。及是,中使至长武,卯时宣命,而辰时出师五千,器用无阙者。
军至兴元,军中有折逆旅之匕箸,斩之以徇。西从阆中入,遂却剑门之师,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遁归。
屯军梓州,因拜崇文为东川节度使。先是,刘辟攻陷东川,擒节度使李康;及崇文克梓州,乃归康求雪己罪,崇文以康败军失守,遂斩之。
城以成都北一百五十里有鹿头山,扼两川之要,辟筑城以守,又连八栅,张掎角之势以拒王师。是日,破贼二万于鹿头城下,大雨如注,不克登,乃止。
明日,又破于万胜堆。堆在鹿头之东,使骁将高霞寓亲鼓,士扳缘而上,矢石如雨;又命敢死士连登,夺其堆,烧其栅,栅中之贼歼焉。
遂据堆下瞰鹿头城,城中人物可数。凡八大战皆大捷,贼摇心矣。
八月,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到行营愆一日。惧诛,乃深入以自赎,故军于鹿头西大河之口,以断贼粮道,贼大骇。
是日,贼绵江栅将李文悦以三千人归顺,寻而鹿头将仇良辅举城降者众二万。辟之男方叔、子婿苏强,先监良辅军,是日械系送京师,降卒投戈面缚者弥十数里,遂长驱而直指成都。
德阳等县城皆镇以重兵,莫不望旗率服,师无留行。辟大惧,以亲兵及逆党卢文若赍重宝西走吐蕃。
吐蕃素受其赂,且将启之。崇文遣高霞寓、郦定进倍道追之,至羊灌田及焉。
辟自投岷江,擒于涌湍之中。西蜀平,乃槛辟送京师伏法。
文若赴水死。王师入成都,介士屯于大逵,军令严肃,珍宝山积,市井不移,无秋毫之犯。
衣冠先是,贼将邢泚以兵二万为鹿头之援,既降又贰,斩之以徇。衣冠陷逆者,皆匍匐衙门请命,崇文条奏全活之。
制授崇文检校司空,兼成都尹,充剑南西川节度、管内度支营田观察处置、统押近界诸蛮,西山八国云南安抚等使。改封南平郡王,食实封三百户,诏刻石纪功于鹿头山下。
崇文不通文字,厌大府案牍谘禀之繁,且以优富之地,无所陈力,乞居塞上以扞边戍,恳疏累上。二年冬,制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州刺史、邠宁庆三州节度观察等使,仍充京西都统。
恃其功而侈心大作,帑藏之富,百工之巧,举而自随,蜀都一罄。以不习朝仪,惮于入觐,优诏令便道之镇。
居三年,大修戎备。元和四年卒,年六十四,废朝三日,赠司徒,谥曰威武,配享宪宗庙庭。
译文高崇文,他的祖先是渤海人。高崇文生于幽州,他淳朴宽厚少话语,年轻时参加过平卢军。
贞元中,跟随韩全义安定长武城,治军很有声望。贞元五年的夏天,三万吐蕃军侵犯宁州,高崇文率领三千披甲的士兵救援宁州,与吐蕃军在佛堂原大战,大败了吐蕃军,使敌方死者超过一半。
韩全义到朝廷去朝见皇帝,崇文便主管行营节度的政务,而后又被任命兼任御史中丞。贞元十四年,崇文担任长武城的使者,囤积粮食勤加练兵,使得军队的名声大大地提高。
永贞元年的冬天,刘辟仗恃着军队造反,朝堂讨论去讨伐他,宰相杜黄裳认为只需任命高崇文去做这件事,便能够办好。元和元年的春天,授给高崇文检校工部尚书的官职,兼任御使大夫,又担任左神策行营节度使,兼任主管左右神策,遵奉天子的命令去游说各镇的军队来讨伐刘辟。
当时经验丰富的专门征讨叛军的将领很多,他们人人都说自己应当被选上,等到皇帝的文稿出来都大大地惊讶了。高崇文在长武城时,训练了五千士兵,平常便严阵以待好像敌人要到了一般。
等到这时,宦官使臣到了长武,卯时宣布命令,高崇文辰时就能率五千军队出发,兵器用品都不缺少。军队到了兴元,军中有损失旅舍食物的行为,高崇文把这些人杀了来巡行示众。
高崇文率军走西边从阆中进入,成功击退剑门的敌军,解了对梓潼的包围,犯上作乱的贼人将领邢泚逃了回去。高崇文把军队驻扎在梓州,朝廷于是授予他官职东川节度使。
在此以前,刘辟攻陷东川,捉住了节度使李康;等到崇文攻克了梓州,于是李辟让李康返回请求能够洗刷自己已犯下的罪过,崇文因为李康使军队打了败仗让东川失守,于是斩杀了他。成都北面一百五十里处有一座鹿头山,据守着两川重要的地方,刘辟修筑城墙来防守,又连接了八座营寨,陈列出互相支援的形势来抵御朝廷的军队。
这一天,高崇文在鹿头城下打败了两万犯上作乱的贼人,雨下得很大,像往下灌一样,没能够成功进入鹿头城,于是中止了进攻。第二天,又在堆打败了千万的敌军取得胜利。
堆在鹿头城的东面,高崇文派遣骁勇的将领高霞寓亲自击鼓,士兵们攀援而上,箭石如雨一般落下;崇文又命令敢死之士连续攀登,终于夺下了堆,烧毁了他们的营寨,营寨中。
2 王拱辰文言文阅读答案译文供参考:王拱辰,字君贶,开封咸平人。
原名拱寿,十九岁时考取进士第一名,仁宗赐名“拱辰”。任怀州通判,直集贤院,历任盐铁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
庆历元年(1041)为翰林学士。 契丹使者刘六符曾对贾昌朝说“:一条界河有什么险要可言?乘一叶小舟就可以渡过来,将士们投下马鞭就可以填平。
或者,挖掉河堤,做十万个装满沙土的袋子放在上游,随时都可以打通道路。”仁宗将这一问题同拱辰讨论,拱辰说“:打仗总是要搞阴谋的。
对方果然能这么办,不应该告诉我们,这必然是在说大话。设置险阻保卫国家,先王就是这样干的,祖宗也是利用险要地形抵御敌人的。”
不久,契丹又派刘六符来,要求宋割让关南十县,并指责当年太宗伐燕是无理取闹,师出无名。全朝廷上下都不知该怎样对答才好。
拱辰说“:当年王师征河东,契丹既已同我们互通往来,却又袭击石岭关以支援河东反贼。太宗生气,于是回师伐契丹,怎能说没有道理?”于是写回书说:“先有石岭关的交锋,后来才有蓟门之役。”
契丹得到答复后,恢复了和好。仁宗高兴地对大臣们说“:若不是拱辰熟悉历史,还真难答复啊。”
拱辰又代理开封知府,任御史中丞。夏竦当上了枢密使,拱辰说:“夏竦主持西部边务时,没有什么建树,无功而还。
现在让他主持国家的两大最高军、政机构之一,怎样表率天下?”因而同皇帝当面争执,言辞激烈。皇帝没有想通,陡然起身,拱辰上前牵住他的衣角。
皇上最后听了他的话,夏竦离职。又说:“滕宗谅在庆州所作所为违背了法度,而仅仅降级调任虢守,恐怕以后边臣都会像他一样了。
应该施以重罚。”皇上没有听从,他就请假回家,请求降职降级。
于是皇上将滕宗谅调到岳州,命令拱辰继续负责原先的工作。拱辰拜见皇帝时,皇帝说“:你们这些参谋官,各陈己见就可以了,不要以为朝廷没有采纳你们的某一建议就是压制你们,而轻易地离职,沽名钓誉。
从今以后你们觉得应该说的,就尽量说出来,不要有所回避。” 僧绍宗以铸佛像为名欺骗老百姓,京城居民争相将金子投入炼炉中,后宫也出钱帮助他。
拱辰说“:西部连年派兵驻守,我们却将财费用于不该用的地方,这会导致军心动摇,引起民怨。”皇上就下令禁止了僧绍宗的这一活动。
苏舜钦在进奏院时宴请宾客,王益柔醉作《傲歌》,拱辰劝苏的下属鱼周询、刘元瑜举报这件事。结果苏、王被贬谪到远方,一起宴会的人都被驱逐到地方上去了。
当时执政大臣是杜衍、范仲淹,他们对传统规章制度多有改革,拱辰的朋友感到不安。舜钦、益柔都是范仲淹推荐提拔上来的,舜钦又是杜衍的女婿,因此,拱辰借这个机会搞翻了这批人,当时舆论很是瞧不起拱辰的为人。
后又以翰林学士身份代理三司使。因为推举富民郑旭不当,出任郑州知州,又先后迁任澶、瀛、并三州。
几年后归来,任学士承旨兼侍读。皇上在迩英阁存放《太玄经》和占卦用的蓍草,对拱辰说“:我常研读这些。
你也了解这些吗?”拱辰作了回答,并说:“希望陛下注意儒家的经典《六经》,再以记录历代兴衰盛亡的史书为辅助就够了,这些杂书不足以为学。” 至和三年(1056),重新任三司使。
出使契丹,与契丹主在混同江会面,一块儿饮宴钓鱼。契丹主每次钓到鱼,必定替拱辰斟酒,亲自弹奏琵琶助酒兴。
又对其丞相说:“这位是南朝的少年状元,考取翰林十五年了,因此我要特别厚待他。”回来后,御史赵扌卞认为他的行为不合礼制“:他日契丹使者如果以此为例来要求我们,我们又怎样拒绝呢?”湖南转运判官李章、潭州知州任颛贱价强买死商人的珠宝,罪行败露后被抓,拱辰将全部珠宝都贿赂给了后宫,赵扌卞也一并弹劾这件事。
改任宣徽北院使,赵扌卞说:“宣徽之职位,本来是给有功勋的人的,只有前任执政大臣和节度使才能获得此职位,拱辰怎么能污辱这一职务呢?”于是让他以端明殿学士身份知永兴军,先后主管泰、定二州、河南大名府,累官至吏部尚书。 神宗即位后,照资格拱辰应转任仆射,欧阳修以为仆射是宰相级别,不应按资排辈,只任命他为太子少保。
熙宁元年(1068),又召他回来任北院使。王安石任参知政事,讨厌他老同自己作对,趁两位宰相有事之机,赶他去管应天府。
八年(1075),入朝见皇帝,任中太一宫使。 元丰初年(1078),转任南院使,赐给他金方团带。
再次判大名,改任武安军节度使。三路长官编制老百姓的户籍建立保甲制度,天天招集百姓训导,禁令苛刻急躁,老百姓往往被逼去做盗匪。
郡县官隐瞒这些情况,不敢上报。拱辰毅然上书指责其弊端“:不仅仅老百姓的物质利益大受损害,而且耽误他们的务农时间,这是在用法律来迫使他们犯罪。
他们逐渐演化为大盗的征兆已经可以看出来了。纵然不能全部废除这些办法,也应该让那些最穷苦、承受能力最差的百姓免于受害,缓和一下形势。”
当权者指责拱辰抗拒新法,拱辰回答说:“这是老臣在尽忠报国啊。”接连上奏不停。
皇帝醒悟了,于是第五等户得以免受其害。 哲宗即位,迁任彰德节度,加封检校太师。
这年死去,终年七十四岁。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懿恪”。
3 高怀德传文言文阅读答案高怀德字藏用,真定常山人,周天平节度齐王行周之子。怀德忠厚倜傥,有武 勇。行周历延、潞二镇及留守洛都,节制宋、亳,皆署以牙职。晋开运初,辽人侵 边,以行周为北面前军都部署。怀德始冠,白行周愿从北征。行周壮之,许其行, 至戚城遇辽军,被围数重,援兵不至,危甚。怀德左右射,纵横驰突,众皆披靡, 挟父而出。以功领罗州刺史,赐珍裘、宝带、名马以宠异之。及行周移镇郓州,改 信州刺史,仍领牙校。又迁信州刺史,从行周再镇宋州。 晋末,契丹南侵,以行周为邢赵路都部署御之,留怀德宁睢阳。会杜重威降契 丹,京东诸州群盗大起,怀德坚壁清野,敌不能入。行周率兵归镇,敌遂解去。汉 初,行周移镇魏博,及再领天平,以怀德为忠州刺史领职如故。周祖征慕容彦超, 还过汶上,宏赐行周甚厚,并赐怀德衣带、彩缯、鞍勒马。 行周卒,召怀德为东西班都指挥使、领吉州刺史,改铁骑都指挥使。太原刘崇 入寇,世宗讨之,以怀德为先锋虞候。高平克捷,以功迁铁骑右厢都指挥使、领果 州团练使。 从征淮南,知庐州行府事,充招安使。战庐州城下,斩首七百余级。寻迁能捷 左厢都指挥使、领兵州防御使,赐骏马七匹。南唐将刘仁赡据寿春,舒元据紫金山, 置连珠砦为援,以抗周师。世宗命怀德率帐下亲信数十骑觇其营垒。怀德夜涉淮, 迟明,贼始觉来战,怀德以少击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知其形势强弱,以白世宗。 世宗大喜,赐袭衣、金带、器币、银鞍勒马。世宗一日因按辔准
说实话,你给的分儿有点少,不可能有人花大力气给您逐字逐句翻译的(又没资料可以让我复制)。不过幸好我比较喜欢助人为乐,不辞辛苦,所以就把大概意思说给你听好了。 第一段:高怀德字藏用,是真定常山(高俅是宋初高怀德的后代吗?高俅是水浒传的人物,他和高怀德有关系吗?不是,因为高俅的资料实在太少,他的出生日期都不详。 最近有的专家这么认为: 高俅的祖先是大唐高丽属将高仙芝,是高仙芝与高丽妓 女的私生子的后代,随高仙芝来到中原,但因出生不好,并且一直被骂为“高丽奴”
---------------------------------------------------
谢谢采纳哦
4 夏元吉 文言文阅读原文翻译夏原吉,字维哲,他的祖先是德兴人。
他的父亲夏时敏在湘阴做教谕官,于是在这里安家。夏原吉很早就成了孤儿,他努力学习,奉养母亲。
因州县地方官荐举进入太学,后被选入宫中书写皇帝的诏令。诸生中有的人大声说笑,夏原吉端正地坐着很严肃。
明太祖暗中观察认为他与众不同,提拔他做户部主事。明成祖即位,调任他任左侍郎。
浙西发大水,主管官员治水不见成效,永乐元年,命令夏原吉去治水。夏原吉穿着布衣徒步行走,日夜治理谋划,最热的天气不张伞盖,他说:“百姓劳苦,我怎么忍心独自舒适呢。”
治水完毕,他回到京城。永乐七年,皇帝北巡,命令夏原吉兼代理皇帝所至之地的礼部、兵部、都察院政事。
有两个禁卫军官冒领月俸,皇帝要斩他们。夏原吉说:“这个不合法律,假如他们确实是盗窃,将施加什么刑罚呢?”皇帝于是停止了斩他们的诏令。
明宣宗三年,随从皇帝北巡,皇帝拿夏原吉袋子里的干粮尝了尝,笑着说:“怎么这么难吃啊?”夏原吉回答说:“军队中还有挨饿的人呢。”皇帝命令把高官的饭食赐给他,而且犒劳了将士。
夏原吉有宏大的气量,人们不能测量它的边际。同在朝班的官员有优点,他就采纳接受;有的人有小过失,他一定为他们掩盖不张扬。
有一次一个官吏弄脏了他所穿的皇帝赐给的金织衣服,夏原吉说:“别害怕,脏污可以洗掉。”又有一次一个官吏弄脏了精微的文书,磕头请求死罪。
夏原吉不追问,自己入朝把过失归在自己身上,皇帝命令换了文书。吕震曾排挤夏原吉。
吕震为他的儿子请求官职,夏原吉认为吕震在“靖难”时守城有功,为他向朝廷请求。平江伯陈 起初也厌恶夏原吉,夏原吉反而时常称赞陈 有才能。
有的人问夏原吉:“气量可以学吗?”他说:“我年幼时,有人触犯了我,我不曾发怒。开始在脸色忍耐,中间一段时间在内心忍耐,时间长了就没有什么可忍耐的了。”
他曾经夜晚审阅记录罪犯口供的文书,拍着桌子叹息,笔要下落总是停止。妻子问他,他说:“这是年终执行死刑的奏章啊。”
有一次他与同朝班里的官员到别的地方饮酒,晚上回来时赶上下雪,经过宫门,有人想要不下马。夏原吉说:“君子不能因要昏暗中使品行堕落。”
他谨慎如此。
5 绳技文言文阅读答案原文
唐开元年中,数敕赐州县大酺①。嘉兴县以百戏②,与监司③竞胜精技。监官属意尤切。所由直狱者语与狱中云:“党有诸戏劣于县司,我辈必当厚责。然我等但能一事稍可观者,即获财利,叹无能耳。”乃各相问,至于弄瓦缘木之技,皆推求招引。狱中有一囚笑谓所由曰:“某有拙技,限在拘系,不得略呈其事。”吏惊曰:“汝何所能?”囚曰:“吾解绳技。”吏曰:“必然,吾当为尔言之。”乃具以囚所能白于监主。主召问罪轻重,吏云:“此囚人所累,逋缗未纳,余无别事。”官曰:“绳技人常也,又何足异乎?”囚曰:“某所为者,与人稍殊。”官又问曰:“如何?”囚曰:“众人绳技,各系两头,然后于其上行立周旋。某只需一条绳,粗细如指,五十尺,不用系著,抛向空中,腾掷翻覆,则无所不为。”官大惊悦,且令收录。明日,吏领戏场。诸戏既作,次唤此人,令效绳技。遂捧一团绳,计百余尺,置诸地,将一头,手掷于空中,劲如笔。初抛三二丈,次四五丈,仰直如人牵之,众大惊异。后乃抛高二十余丈,仰空不见端绪。此人随绳手寻,身足离地,抛绳虚空,其势如鸟,旁飞远飏,望空而去。脱身行狴④,在此日焉。
注释
①酺:指聚饮。古代国有喜庆,特赐臣民聚会饮酒。
②百戏:古代杂技、乐舞表演的总称。秦汉时已盛行。
③监司:有监察州县之权的地方长官的简称。
④狴:传说中的兽名,因常画狴于狱门上,故用作牢狱的代称。
译文
唐玄宗开元年间,皇上多次下诏赐令各州县兴办大宴。嘉兴县令准备了杂耍,想和监司比赛谁的技艺更精湛。监狱官参加比赛的心情特别急切,当时监狱值班的告诉狱卒说:“倘若我们的杂耍比不过县里的,我们就要受到很重的责罚,如果能有一项比较好的,就能得到奖励。很遗憾,我们没有能行的。”他们互相询问,开始在狱中寻求能人。一些会弄点小玩意儿的人纷纷自荐。这时,狱中有一囚犯笑着说:“我有点拙技,可我现在拘押之中,不能略微施展来看。”狱吏惊奇地问:“你会什么技艺呢?”囚犯回答:“我会绳技。”狱吏说:“好吧,我去给你说说。”于是,狱吏就把这个囚犯的才能告诉了监司。监司问这个人的罪轻重如何,狱吏回答:“这人是受了别人的连累,是偷了点税,别的没什么。”狱官说:“绳技很多人会,有什么特别奇异的吗?”囚犯说:“我的绳技,和别人不一样。”狱官又问:“有什么不一样的?”囚犯说:“别人的绳技,都是系住绳的两头,然后站在绳子上面行走或是转圈。我只需用一条绳,像手指粗,五十尺长,不用系,扔向空中,腾跃翻飞,没有不能表演的动作。”狱官非常惊喜,叫把这人记下来。第二天,狱吏领囚犯到了戏场,别的节目已经开始表演了,后来才叫这人表演。只见这人拿着一百多尺长的绳团,放在地上,将一根绳头抛向空中,绳子笔直。开始时抛了两三丈,然后到四五丈。绳子很直,就像有人牵着似的,大家感到很惊奇。后来,竟抛到二十多丈,抬头看不到绳头,这人便手握绳子,身子离地。最后,他扔掉了绳子,在空中像鸟一样,越飞越高越远,向远处飞去。他就在那天借机逃出了监狱。
6 王彦章文言文阅读翻译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
他勇猛很有力气,能光着脚踩在荆棘上走一百步。梁、晋争夺天下,彼此成为劲敌。
晋人俘获彦章的妻子儿女带回太原,赐给他们居住的宅第,供给的物资非常周全,(然后晋人)暗中派遣使者招降彦章。彦章将使者斩首而断绝了自己的退路。
但是晋人惧怕彦章在梁国,决心招他归顺,(因此)更加厚待他的妻子儿女。这时,晋国已经全部占有黄河以北的地区,而梁末帝昏庸无能,奸邪的小人赵岩、张汉杰等当权,有名望的大臣老将多被他们的谗言所害。
龙德三年夏,晋攻取郓州,梁人十分恐惧。宰相敬翔入朝见末帝,哭泣说:“如今强敌还没有消灭,陛下忽视我的意见,我不受重用,不如去死!”末帝问他想说什么话,敬翔说:“事情很紧急了,非用彦章不可!”末帝于是征召彦章担任招讨使,让段凝担任副将。
当时庄宗在魏地,命朱守殷驻守夹寨,庄宗听说彦章担任招讨使,惊慌地说:“彦章骁勇善战,我常避开他的锋芒,不是守殷所能抵挡得了的。”立即率军前去救援守殷。
等庄宗赶到时,南城已被彦章攻破。这时段凝已对梁早有二心,与赵岩、张汉杰等人勾结窜通。
彦章为梁的国力一天天地衰微感到愤怒,并痛恨赵岩等奸臣的所作所为,曾经对人说:“等我破贼之后返回,一定诛杀奸臣来向天下百姓谢罪。” 赵岩等人听到后非常害怕,于是与段凝互相配合极力排挤、陷害彦章,(梁末帝)于是罢免了彦章的官职。
唐兵攻打兖州,末帝征召彦章命他率少量人马驻守注东路,彦章因兵少而战败,被晋人活捉。彦章是个武人没有读过书,经常用民间俗话对人说:“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庄宗敬爱他骁勇善战,想保全他的性命,彦章推辞说:“我与陛下血战了十多年,如今兵败被俘走投无路,不处死我还等什么?况且我深受梁国的恩惠,不死就无法报答,哪有早上为梁效力而晚上又为晋效力的道理,这样我活着有何面目见天下人呢?”于是彦章被杀,享年六十一岁。
7 杨奂字文言文阅读答案元史 杨奂传 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人,十一岁时母亲就去世了。
金代末年考进士未中,愤然做书万言。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守御汴京的元帅崔立投降蒙古军,奂改装平民北渡黄河避难冠氏家中,冠氏待如师友。
东平人严实闻奂之名,多次打听他的行踪,但奂始终不去严家。 蒙古太宗十年(1238),诏令税课使刘用之招考各道进士,杨奂在东平两次因文章优秀而名列第一,于是随考官至燕京拜见耶律楚材。
楚材奏请授奂为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奂临行时对楚材说:“在下不才,错蒙重用。
书生理财本非所长,况河南兵荒马乱之后,遗民不多,今日宜休养生息,否则会引起民怨。希望给我抚恤百姓的时间,得以稳定民心。”
楚材以为此言极是,表示同意。到任后,杨奂召集当地名士讨论如何简政裕民。
他自己巡视境内各地,调查盐课实行情况。有报告说盐课增加,奂责令地方当局减四分之一。
不到一月,政治清明,舆论称赞。奂居官十年后请求告老至燕之行台安度晚年。
宪宗二年(1253),太子忽必烈曾屡召奂出任参议京兆宣抚司事,奂多次谢绝,宪宗五年寿终,享年七十岁,赐谥文宪。 奂天资聪明,记忆力强,文章简练,朝廷老臣也愿与他交往。
关中虽多名士,但名声均不如奂。奂不好财,家虽不富却竭力资助别人,看到别人有长处则大加宣传,若有小过则极力劝改。
所著《还山集》六十卷、《天兴近鉴》三卷、《正统书》六十卷,均流传于世。
1 裴垍传 文言文的翻译
翻译
裴光德在中书省(指宰相府)任职时,有个官职也不小的老朋友从远方来拜访他。裴公招待他相当优厚,举止行动相当亲切。朋友在他的府第内毫无拘束之感。乘机请求他在京城官府谋个判司做做。裴光德对他说: “您确实是个有能力的读书人,但是这官给您做不合适。我不敢因为老朋友的私情而败坏了朝廷的制度。要是往后有瞎了眼的宰相同情你,可能会获得这个官职。至于我,万万不会这样做。” 从文中看出裴光德是个怎样的人? 裴光德是一个大公无私,不徇私情,不轻易给故人谋一官半职,任人唯贤的人。
2 伶官传文言文译文译文:
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探究唐庄宗取得天下及其之所以失去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世间传说晋王将要去世的时候,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且嘱咐他说:“梁朝是我的仇家。而燕王是我扶植起来的,契丹也曾和我相约拜为兄弟,却都背叛了我们而归顺了梁朝。这三者,是我遗留下来的恨事!现在给你三枝箭,你千万不要忘记你父亲未了的心愿!”庄宗接受了这三枝箭并把它们供奉在宗庙里。以后出兵作战,就派部下用一副少牢去宗庙向晋王祷告,并请出那些箭,放在锦囊里,让人肩背着它,走在队伍的前面。等到凯旋归来后,再把它放还宗庙。
当他用绳子捆绑起燕王父子,用匣子盛着梁朝君臣的头颅,送进宗庙,把箭还给先王,并把成功的消息报告亡灵的时候,那强盛的意气,可谓壮观了。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然而一个人在夜间一声呼喊,叛乱者就四下响应,只好苍皇向东逃出,还没碰见乱贼,军队却已离散了。君臣们互相呆看着,不知该向何处去,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艰难而失去容易吗?还是探究他的成败过程都出自人为的原因呢?
《尚书》上说:“满足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补益。”警惕与勤劳可以振兴国家,安逸和舒适可以丧失性命,这是自然的道理啊。因此当他强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一个能与他争雄,到他衰败时,几十个优伶来困扰他,却使他丧命亡国而被天下所讥笑。
可见,祸患常常是在细微的小事上积聚起来的,而聪明勇敢又往往在沉湎嗜好中受到困厄,难道仅是优伶就能造成祸患吗?
3 古文《徐稚传》的翻译徐稚,字孺子,豫章郡南昌县人。
家里很穷,常常亲自耕种,不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就不吃。做人谦恭节俭仁义谦让,周围的人都佩服他的品德。
屡次被公府征召,他都不肯就任。 当时陈蕃任豫章郡太守,按照礼节请求徐稚暂时代理功曹一职,徐稚无法推辞,拜见陈蕃之后就退回去了,陈蕃在郡府不接待宾客,只有徐稚来,才特意摆设一副坐榻,徐稚离开后就把它悬挂起来。
后来徐稚因有德而被举荐,在家里被授予太原太守的职务,但他都没有就任。 徐稚曾经被太尉黄琼征召,但没有就职,等到黄琼去世,归葬家乡,徐稚却背着干粮徒步赶到江夏,在黄琼的墓旁摆设了鸡酒祭奠,痛哭完了,就离开了,也不告诉自己的姓名。
当时参加葬礼的四方知名之士有郭林宗等几十人,听说这件事,怀疑这个人就是徐稚,就选派了一位善于辞令名叫茅容的生员骑上快马去追他。 在路上赶上了徐稚,茅容为他摆上了饭菜,二人谈些农业劳动之事。
临别,徐稚对茅容说:“请替我向郭林宗致谢,大树要倒了,不是一根绳子所能维系,为什么要忙碌不停、四处奔波呢?”到后来,郭林宗的母亲去世了,徐稚又前往吊唁,将一把野草放到墓前就走了。众人奇怪,不知这是什么意思。
林宗说:“这一定是南州高士徐孺子了。《诗经》不是说‘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吗?只是我没有这样的品德来胜任啊!” 灵帝初年,朝廷想要用蒲轮车礼聘徐稚,适值徐稚去世,时年七十二。
徐稚的儿子徐胤,字季登,行为敦厚,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也隐居不出来做官。豫章太守华歆以礼请求他相见,他一再称病不去。
东汉末年盗贼纵横,但他们都敬佩徐胤的礼让品行,互相约束,不去侵犯他的住所。徐胤在建安年间去世。
扩展资料:
又北历南塘其东有孺子宅,际湖南小洲上。 现结合所有历史文献,均确定徐孺子故里在南昌东湖一带,所有资料均证实孺子亭公园一带即孺子宅、孺子故里,南朝宋时期毁于战火。
徐孺子宅《水经注》称在南塘东,南唐徐廙续《豫章志》称在南塘东百步,则应在今孺子亭公园东百步范围之内,而此为陈蕃后迁之宅,最原始的孺子宅依南唐徐廙续《豫章志》及《洞仙传》则在洪州东北三里,梅福宅之东。 杨守敬考:《寰宇记》:“梅福宅在洪州东北三里,西接开元观东西池,书堂遗址犹存,在今南昌县东北”。
参考资料:
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象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捞一把,用来填满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虽然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的名字是人,可是见识却和蝜蝂一样,也太可悲了!
5 蝜蝂传的文言翻译蝜蝂是一种擅长背东西的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困难也不停止。它的背很粗糙,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人们有时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像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导致跌倒(最后)摔死在地上。
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不避开,用来填满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即使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被名为"人",可是见识却和小虫一样,也太可悲了!
6 蝜蝂传文言文1 行 爬行 辄 就 卯 抬起
卒 最后,最终 或 有时 已 停止
2 A
3 1 背东西 2负担,指小虫身上背的东西。注 没加点实在不知道哪个词
4 蝜蝂是一种擅长背东西的小虫 句式 判断句
5
这是一篇寓言小品,借小虫蝜蝂事,讽刺“今世之嗜取者”聚敛资财、贪得无厌、至死不悟的丑恶面目和心态,它的寓意为要懂得知足常乐,不要太贪心。本文虽然短小,却像是一面明镜,映射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作者善于观察生活,写小虫持物负重的本性如可目睹;更善于思考社会人生问题,写贪官污吏的贪婪成性入木三分。文章类比恰切,过渡自然,语言犀利,叙事生动,议论精警,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批判精神。千载至今,仍能警戒世人。
7 陈循传文言文和译文文言文:(景泰)二年十二月进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陈)循及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鎡半之。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加兼太子太傅。寻以太子令旨赐百官银帛。逾月,帝复赐循等六人黄金五十两,进华盖殿大学士,兼文渊阁如故。循子英及王文子伦应顺天乡试被黜,相与构考官刘俨、黄谏,为给事中张宁等所劾。帝亦不罪。
译文:景泰)二年十二月,晋升为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皇帝想更换太子,内畏惧各位内阁大臣,事先赐予(陈)沿等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铁的。等到下诏议,陈循等人于是不敢劝谏,加官兼任太子太傅。不久任命太子令旨赐给百官银两布帛。过了一个月,上帝又赐陈循等六人黄金五十两,进华盖殿大学士,兼文渊阁照旧。沿子英和王文的儿子王伦参加顺天乡试落榜,相互构陷考官刘俨、黄谏,为给事中张宁等人弹劾。皇帝也不罪。
8 鲜于诜传文言文翻译鲜于侁字子骏,阆州人。
是唐剑南节度使鲜于叔明的后代。性庄重,刻苦学习。
考中进士,任江陵右司理参军。庆历年间,天下大旱,皇上下诏征求直言,鲜于优推究灾变形成的原因,又分条陈述当世的失误有四个方面,他的话切合事理。
唐介和他是同乡,在上级官吏前称赞他,接连上书推荐他。鲜于优极力陈述左参军李景阳、枝江县令高汝士的美德,请求转为推荐他们,唐介更加认为他贤德。
调任黟县令,兼管婺源。奸民汪氏富有而狠毒,横行乡里,因事犯法,官吏来拜见说:“汪氏家族败坏了不少前任的县令,现在不放了他,会给以后留下祸患。”
鲜于侁发怒,立刻杖打他,恶人都隐没了踪迹。通判绵州。
绵州在蜀州的左边,官吏贪污成风,甚至要士卒供给他们木炭、草豆,卖水果蔬菜多收取余利。鲜于侁一切都不拿取,知州以下的官吏都效法。
赵扑出使蜀,向朝廷举荐他,没有来得及任用。听从何郯之召,签书永兴军判官。
万年县令不称职,抓丁上百囚犯,官府让他前去审理,几天之后,使监狱一空。神宗下诏征求直言,鲜于侁为蔡河拨发,应诏陈述十六件事,神宗喜爱他的奏文。
下诏大臣举荐人,范镇推荐鲜于侁应选,任利州路转运判官。当初,王安石住在金陵,名声很大,士大夫期望他任宰相。
鲜于侁讨厌他以激烈的言辞取得君主的信任和重用,对人说:“此人如果被重用,必定把天下搞坏搞乱。”现在,上书议论时政,说:“值得忧患的事有一,值得叹息时事有二,其它背逆治理国家大体而人民抱怨的,不能一一列举。”
他的意思是专指王安石。王安石大怒,诋毁陷害他。
神宗说:“鲜于侁有文学才能,可以任用。”王安石说:“陛下如何知道?”神宗说:“有他的奏章在。”
王安石才不敢说话。起初,助役法实行,下诏各路分别定出助役缗钱数额。
利州转运使李瑜定了四十万,鲜于侁争论说:“利州百姓贫困土地贫瘠,有这一半就行了。”李瑜不听,分别把想法报上去。
当时各路的役书都没有完成,神宗肯定鲜于侁的意见,告诉司农曾布让他颁布下去作为规定口因此贬黜李瑜,提升鲜于侁任副使,并兼提举常平。所属百姓不要青苗钱,王安石派官吏查访处理,并且追问鲜于侁不发青苗钱的缘故。
鲜于侁说:“青苗法规定,愿意借的就借,百姓不愿借,怎能强迫!” 左藏库使周永懿守利州,贪婪暴虐不守法纪,前任使臣害怕他的凶恶,不敢询问。鲜于侁把他捉到狱中,流放到衡湘,于是请求更换文臣作为守臣,同时更换班列统领县事。
总共居部九年,治所离阗中很近,姻戚纷繁,不以私情对待他们,使他们都很高兴。苏轼称赞鲜于侁上不危害法令,中不废弃亲戚,下不伤害百姓,认为是“三难”。
二税要交纳绢和丝绵,鲜于侁奏请听任百姓可以将零星绢绵交纳。后来有一叫李元辅的人,总是变着法多收取,父老们流泪说:“老运使立下的规矩,怎么能改变呢?”鲜于侁的侄子鲜于师中也任这个职务,所以称他“老”作区别。
调到东西耍路。黄河在澶渊决口,议论想不堵塞,鲜于侥说:‘;东部州汇聚水的仅有两水滩,夏秋季雨水过多,尚且溢出造成危害,如果放纵大河水入,百姓就成为鱼了。”
作《议河窘》呈上,神宗高兴地接受。后来两路合成一路,鲜于侥任转运使。
当时王安石、吕惠卿当政,正直的人大多不被容纳。鲜于侥上奏:“我有荐举的权力,但当朝者不是贤才,我感到羞耻。”
所以凡是他所荐举的如刘挚、李常、苏轼、苏辙、刘攽、范祖禹等人,都是正直不合时宜的人。元丰二年召他入对,任命他知扬州。
神来说:“广陵是重镇,很久没得到合适的人,现在我选你前去,要好好地治理。”苏轼从湖州入狱,亲戚朋友都和他断绝交往。
路过扬州,鲜于侁前去见他,台吏不让他见。有人说:“你和苏轼相知很久,那些往来的书信,应该烧掉不要留下,否则,将会获罪。”
鲜于侁说:“欺骗君主辜负朋友,我不忍心这样做,因为忠义分担谴责,是我所愿。”被举吏所牵累,罢为主管西京御史台。
哲宗即位,想到东部地区被役法所困,吴居厚聚敛残害百姓,放逐了他,又让鲜于侁出使京塞。司马光在朝廷上蜕:“以鲜于侁的贤才,不该让他居于外任。
在蛮鲁地区,已经非常凋敝,需要鲜于侥前去救助,怎样才能得到一百个像鲜于侁这样的人,分布在天下呢?”士人百姓听说他又来了,像见到了慈父慈母一样。召他任太常少卿。
侍从讨论神宗配享的事,有想以王安石、吴充配享的,鲜于侁说:“前朝宰相中贤能的,谁能在富弼之上?”于是用富弼配享。任左谏议大夫。
鲜于侁看到哲宗年幼,首先讲君子和小人消长的道理很全面。又说:“制举,是选取人才的要害,国朝尤其因此而得到人才。
王安石掌权,忌讳人诋毁非议新政,于是废除了制举。现在厅搜罗俊杰贤才,开通畜路,应恢复六科的原貌。”
又请求罢去大理狱,允许两省、谏官互相往来,减少特奏名举人,严格出官的法令,京东的盐能够通商,恢复三路义勇军以缓保甲,罢去戎、泸的保甲以宽民力,事情大多加以施行。在职三个月,因病请求离朝。
除集贤殿修撰、知陈州。下诏满一年进升待制。
不久,去世,年六十九岁。鲜于侁刻意经术,著有《诗传》、
9 高怀德传文言文阅读答案高怀德字藏用,真定常山人,周天平节度齐王行周之子。怀德忠厚倜傥,有武 勇。行周历延、潞二镇及留守洛都,节制宋、亳,皆署以牙职。晋开运初,辽人侵 边,以行周为北面前军都部署。怀德始冠,白行周愿从北征。行周壮之,许其行, 至戚城遇辽军,被围数重,援兵不至,危甚。怀德左右射,纵横驰突,众皆披靡, 挟父而出。以功领罗州刺史,赐珍裘、宝带、名马以宠异之。及行周移镇郓州,改 信州刺史,仍领牙校。又迁信州刺史,从行周再镇宋州。 晋末,契丹南侵,以行周为邢赵路都部署御之,留怀德宁睢阳。会杜重威降契 丹,京东诸州群盗大起,怀德坚壁清野,敌不能入。行周率兵归镇,敌遂解去。汉 初,行周移镇魏博,及再领天平,以怀德为忠州刺史领职如故。周祖征慕容彦超, 还过汶上,宏赐行周甚厚,并赐怀德衣带、彩缯、鞍勒马。 行周卒,召怀德为东西班都指挥使、领吉州刺史,改铁骑都指挥使。太原刘崇 入寇,世宗讨之,以怀德为先锋虞候。高平克捷,以功迁铁骑右厢都指挥使、领果 州团练使。 从征淮南,知庐州行府事,充招安使。战庐州城下,斩首七百余级。寻迁能捷 左厢都指挥使、领兵州防御使,赐骏马七匹。南唐将刘仁赡据寿春,舒元据紫金山, 置连珠砦为援,以抗周师。世宗命怀德率帐下亲信数十骑觇其营垒。怀德夜涉淮, 迟明,贼始觉来战,怀德以少击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知其形势强弱,以白世宗。 世宗大喜,赐袭衣、金带、器币、银鞍勒马。世宗一日因按辔准
说实话,你给的分儿有点少,不可能有人花大力气给您逐字逐句翻译的(又没资料可以让我复制)。不过幸好我比较喜欢助人为乐,不辞辛苦,所以就把大概意思说给你听好了。 第一段:高怀德字藏用,是真定常山(高俅是宋初高怀德的后代吗?高俅是水浒传的人物,他和高怀德有关系吗?不是,因为高俅的资料实在太少,他的出生日期都不详。 最近有的专家这么认为: 高俅的祖先是大唐高丽属将高仙芝,是高仙芝与高丽妓 女的私生子的后代,随高仙芝来到中原,但因出生不好,并且一直被骂为“高丽奴”
---------------------------------------------------
谢谢采纳哦
10 朱常洵传 文言文翻译福恭王朱常洵,神宗第三子。开始,王皇后无子,王妃生下长子,即为光宗。朱常洵在其后出生,母亲郑贵妃最受神宗宠幸。神宗久久不立太子,朝中内外大臣怀疑郑贵妃谋立自己的儿子,便纷纷就此事上奏,尽管许多人相继被贬官放逐,但仍不断有上奏反对者。神宗为此十分苦恼。万历二十九年(1601)才立光宗为太子,而封朱常洵为福王,福王的结婚费用达三十万,营造洛阳的宫邸达二十八万,是平常规定的十倍。廷臣请求福王前往藩地,为此上奏数十上百次,均未获答复。直到四十二年,神宗才命他启程去藩地。
在此之前,海内兴盛,皇帝所派税使、矿使遍布天下,每月都有进奉,明珠异宝、文毳锦绮堆积如山,其他搜括盈余数以亿万计。现在这些财宝大多用来资助朱常洵了。朱常洵临行出宫门时,神宗四次将他召回,嘱咐他三年入朝一次。并下诏赐其庄田四万顷。经有关官员力争,朱常洵也上奏推辞,才减去一半庄田。中州肥土不足,便选取山东、湖广之田加以补充。朱常洵又上奏请求得到已故大学士张居正被抄没的家产,及江都至太平沿江荻洲杂税,四川盐井专卖和茶税。伴读、承奉诸官,借管理庄田为名,乘车出入黄河南北、齐楚之间,所到之处都被他们扰得不得安宁。朱常洵又请求得到淮盐一千三百引,在洛阳设店与百姓进行交易。宦官到淮、扬供盐,他们从中侵吞,动辄就要求数倍之盐。而中州以前食用的是河东盐,因改食淮盐的缘故,凡非福王店铺所出食盐则禁止出售,河东盐引被阻止通行,边饷因此不足。廷臣请求改由河东供盐给福王,并且不再与百姓进行交易。这个建议未被采纳。神宗久居深宫,对群臣的奏章一律不予察看。唯独福王的使者记名于门籍,由中左门进出宫中,一日之内数次提出要求,早晨上奏,晚上即可得到满意的答复。四方奸人纷纷改名换姓,逃亡在外,探听风声,趋利若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万历年终之时。
到崇祯帝时,朱常洵地近位尊,朝廷尊之以礼。朱常洵终日闭阁酌饮醇酒,所爱唯有妇女、歌舞。秦中流贼四起,河南也遭大旱、蝗灾,人们互相残食,民间一片杂乱,都说先帝耗天下之财以肥福王,洛阳富于皇宫。经过洛阳的援兵喧嚷道“:王府有金钱百万,却让我们饿着肚子死于贼手。”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正住在家中,听说之后很害怕,便将其中利害关系告知朱常洵,而朱常洵并未放在心上。十三年冬(1640),李自成接连攻陷永宁、宜阳。第二年正月,参政王胤昌率军警戒防备,总兵官王绍禹,副将刘见义、罗泰也各自引兵而至。朱常洵把三将召入宫中,摆酒设宴,倍加礼待。数日之后,贼军大至,攻城。朱常洵拿出千金招募勇士,缒城而出,手持长矛冲入贼营,贼军才稍微退却。夜半时分,王绍禹的亲军从城上招呼贼军,互相谈笑,挥刀杀死防守城墙的士兵,焚烧城楼,打开北门引贼入城。朱常洵缒城而出,藏匿于迎恩寺。第二天,贼军跟踪而至将其捉拿,朱常洵就这样遇害。两名承奉伏尸而哭,贼军揪住他们,让他们离开。承奉挣扎着喊道:“福王已死,我们也不愿再活,只求一付棺木收容福王尸骨,我们就是粉身碎骨也无怨言。”贼军见他们这么有义气,便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一付桐棺,载于断车,两人就在旁边自缢而死。王妃邹氏及世子朱由崧逃往怀庆。贼军火烧王宫,大火持续三日,仍然不绝。此事传至朝廷,崇祯帝震动悲悼,辍朝三日,命河南官府为福王改殡。
不是,因为高俅的资料实在太少,他的出生日期都不详。
最近有的专家这么认为:
高俅的祖先是大唐高丽属将高仙芝,是高仙芝与高丽妓
女的私生子的后代,随高仙芝来到中原,但因出生不好,并且一直被骂为“高丽奴”,因此家境一直落魄,到高俅这一代,已经是三代流氓混混了,后来当了苏轼的小史,但一直惹事生非,苏轼颇为头痛,元佑八年(1093年)苏轼从翰林侍读学士外调到中山府,将高俅送给曾布,虽然苏与曾布分属新旧两派,二人在元佑年间是有所交往的,而且还有着一定的交情。据一些学者考证,《挥麈录》作者王明清的外祖父乃是曾纡,而曾纡就是曾布的儿子,他所记载的曾家发生的事情应该是可以信赖的。但是曾布婉拒了苏轼的“好”意。于是苏轼又把高俅推荐给了他的朋友小王都太尉王诜(即王晋卿),于是高俅又回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
慕容彦超文言文阅读
本文2023-10-07 06:06:0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95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