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哪些伟大的人物他们的老师是谁?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2收藏

你们知道哪些伟大的人物他们的老师是谁?,第1张

伟大人物的老师有:

1、杨昌济:

杨昌济是毛泽东的老师,1913年后回国任教于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支持新文化运动,宣传《新青年》的主张。先后在《新青年》、《东方杂志》发表论文,介绍西方哲学、伦理学、教育学思想,提倡民主与科学,宣传新道德。关心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一批进步青年,促成新民学会的成立。

2、高亦吾:

高亦吾是周恩来的老师,1909年末,高亦吾辗转来到东北奉天,在族兄的帮助下,被聘为正在筹建中的“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的历史教员。转年秋天,年仅12岁的周恩来,由当时任铁岭税捐局主任的三伯父周贻谦从家乡淮安带到铁岭,在银冈书院读书,后转入东关模范学校。

3、文正莹:

文正莹是毛泽东的老师,毛泽东从两岁多至八岁都是在唐家坨外婆家度过的。外祖母家务繁忙,就让他的表哥文运昌、文南松带他到舅父的私塾玩耍。不料小小年纪的毛泽东不哭不闹,有时还能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听课、背书,就这样接受了数年的“学前教育”。

文正莹对聪慧的毛泽东特别喜欢,除了在课堂上教他读书识字外,还抽空教他一些古诗,如骆宾王的《咏鹅》、李绅的《悯农》等。毛泽东领会得很快。舅父还手把手地教毛泽东写字,不久毛泽东居然能写得一手颇为像样的毛笔字,文正莹高兴得到处向乡亲们夸耀。

4、毛宇居:

1906年秋,毛泽东到井湾里私塾毛宇居门下读书。他仍然是那样聪颖好学,深得老师喜爱。但他仍是那样顽皮淘气,使老师深感头痛。一次毛宇居外出,临行前规定学生要在屋里背书。

后来毛宇居对毛泽东因材施教。针对毛泽东基础好、领悟力高,他就布置高深一些的教材让他学;鉴于毛泽东求知欲强,他就将自己的一些藏书借给他看,扩大他的视野。

5、章太炎:

章太炎是鲁迅的老师,光绪二十三年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光绪二十九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光绪三十年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

光绪三十二年出狱后,孙中山迎其至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宣统三年上海光复后回国,主编《大共和日报》,并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

—杨昌济

—高亦吾

—文正莹

—毛宇居

—章太炎

向姓历史名人

向 宠:襄阳宜城人,三国时蜀国将领

向 秀:西晋玄学名士。司马昭时授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为竹林七贤之一。

向 拱:怀州河内人,宋代大臣。

向 宝:江西省进贤人,明朝大臣

向 侃:字希颜,明朝巢县人,永乐年间中举,宣德中任靖宁州判官,后升任监察御史,一度又出为知府。他洁己爱民,不避艰苦,办事公正,清约如寒士,名节很好。

向 荣:四川省大宁(今巫溪)人,清代将领

向海明:扶风(今陕西凤翔)人,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

向敏中:开封(今属河南省)人,北宋大臣。

向子諲:临江军清江人,字伯恭,号芗林居士,宋代大臣、词人。

向子韶:宋朝开封人,字和卿,元符年间进士。子韶不屈而死,谥号忠毅。

向士璧:常州(今属江苏省)人,南宋将领。

向腾蛟:浙江慈溪人,清代将领、画家。

向警予:湖南溆浦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运动先驱1928年在汉口英勇就义。

向忠发:湖北省汉川人,中共第一位工人出身的总书记。

向秀丽:广东广州人,当代女英雄。

向仲华中将

向仲华(1911-1981),原名向崇如,又名向镇华,湖南省溆浦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八军军部秘书,第四师政治部秘书长,第11团政治处主任,红色中华报社社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中华报社社长,解放日报社编辑,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第13旅副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六纵队政治委员,第20兵团68军政治委员,兵团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军事科学院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广州军区政治委员。是第二、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第十、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1年5月21日因病在广州逝世,终年70岁。

向守志少将

向守志(1917-——),原名向守芝,四川省宜汉县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由团转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9军第76团副排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副连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太行军区第10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第1支队副支队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18旅副旅长,太行军区独立第2旅旅长,晋冀鲁豫、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26旅旅长,第二野战军15军4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第15军44师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15军军参谋长、第一副军长、军长。回国后,任炮兵技术学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第二炮兵司令员,1977年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82年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是中国***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同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

向守志上将

向孝书中将

向孝书(1925-2004),山东省荣成县(今市)和镇南卧龙村人。1940年参加八路军,1941年加入中国***。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胶东军区连政治指导员。参加抗日反“扫荡”、坚守石家庄、胶东保卫战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营长。参加了莱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战役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团参谋长,参加了第二、五次战役、金城防御战等战役、战斗。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团长、副师长。1961年军事学院毕业,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师长、副军长,沈阳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1985年任旅大警备区司令员。1990年4月退役。是中国***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校官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2004年8月16日因病在大连逝世,终年79岁

毛泽东:“给我印象最深的教员是杨昌济,他是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后来我同他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他教授伦理学,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对自己的伦理学有强烈信仰,鼓励学生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正大光明的人。我在他的影响之下,读了蔡元培翻译的一本伦理学的书。我受到这本书的启发,写了一篇题为《心之力》的文章。那时我是一个唯心主义者,杨昌济老师从他的唯心主义观点出发,高度赞扬我的那篇文章。他给了我一百分。”

曹典球在《杨昌济先生传》评价杨昌济说:“湖南之师范教育,前清末年虽有中、西、南三路师范学堂及优级师范学堂之设,大辂椎轮,不为无功。但至高师成立,始有西洋伦理学、教育学及哲学等课程,其规划皆先生所首创”。“先生自精研中国经史、性理诸学数十年之后,又继续在日、英二国苦学九年之久,对于中西学术源流,政治风俗,了如指掌,加以本身之存养省察,事事物物,无不加以详密之分析,而后出之为语言,发之为文章,经师人师,备诸一身。以故来学之士,一受其薰陶,无不顿改旧时之宇宙观,如饮醇醪,受其影响。是以湖南之师范教育,至先生讲学高师时,乃与普通各科诸教育有所区别。虽先生所采之英、德哲学诸书以作教材,多唯心派家言,然在湖南教育史中实别开一新纪元,不可忽视!”

黎锦熙:杨君怀中,留学英伦及苏格兰有年,研究伦理教育,去年归自德,主湖南第一师范修身科讲席,是书即其所编讲义也。语语自道心得,故说理精,自述经验,故比事切;旁征泰西教理学说,析其同异,无所牵附,故博而下凿;即《论语》之内容而析为类,自成系统,亦无碎义,故约而不拘。盖非仅学校讲授之善本而已,世有笃志自修者,得是书以为研习经训之途径,其于修己、接人、观世、知化之道,思过半矣。

蔡元培在杨昌济逝世后的挽联中写到:“学不厌,教不倦,本校失此良师”。字虽不多,却高度概括了杨昌济的一代师风。

李肖聃在《杨怀中先生逝世再志》中评价:“君,寒士也,诚乐乎道,而不以穷饿动其心,此其学之所以口进不已也。”

不是。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在菜市口就义,黄兴1893年入长沙城南书院时年19岁,22岁时考中秀才,1898年调长沙湘水校经堂后调武昌两湖书院深造,留在湖南。1903年黄兴留学日本两年,得知沙俄占我东北,投笔从戎,同年回国。但是黄兴应该从谭嗣同的思想和行为受过启发。

生平事迹

1、考取功名:

光绪十五年(1889年),应长沙县学试,补邑庠生,为学政张亨嘉赏识。张亨嘉取士不重八股,重通经史,留心经世之学,很欣赏杨昌济的才识。

2、私塾教学

应试举人不中,为生活计,在家设馆授n徒,常与密友杨守仁讨论国事,认为“非改革不足以图存”。

在家乡教私塾,同时继续准备举业,潜心研究宋明理学。《达化斋日记》从这年记起,其内容大多记述其排除各种杂念专心读书的心得及个人思想修养、待人接物等方面的经验体会。

杨昌济进入岳麓书院读书,积极参加谭嗣同、唐才常等在湖南组织的维新改良活动,加入了他们组织的“南学会”,成为通讯会友,借此机会向谭嗣同等求教学问,交流思想。同年,儿子杨开智出生。

3、赴日留学:

继续隐居乡间授徒、自学,参加赴日留学考试 ,获官费留日资格,回乡作出国前的准备。

东渡日本留学,主攻教育学。启程前,改名“怀中”,表示身在异邦,心怀中土。

杨昌济从弘文学院顺利毕业,升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专修教育学。

在东京高等师范学校肄业。是年,在杨毓麟、章士钊等好友的极力推荐下,清政府派往欧洲的留学生总督蒯光典,调杨昌济去英国继续深造。

4、留学英伦:

清宣统元年(1909年)春,杨昌济留学英国,进入苏格兰的阿伯丁大学哲学系,学习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

5、归湘任教:

1912年夏,杨昌济结束了在阿伯丁大学3年的学习生活,获得文学士学位。随后,他前往德国进行了为期九个月的考察,还去瑞士游览了一番。

在德国,杨昌济重点考察教育制度,但也很留意政治、法律等各项制度。考察完毕,随即启程返回阔别十年的祖国,回到了故乡长沙。

十月,袁世凯派汤芗铭为湖南查办使,汤一到任,即将杨德麟等逮捕枪决。杨昌济曾为营救杨德麟四处奔走,对袁、汤屠杀革命党人无比愤慨。

1914年在湖南高师讲学,上半年兼任第一师范修身、教育学两科教员,下半年只教修身课。夏天,所著《论语类钞》由宏文图书社出版。

6、任教北大:

任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他为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筹措经费,推荐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工作,促成了爱女杨开慧与毛泽东的婚恋关系。

五四运动时,发表《告学生》一文,表达对青年的热切期望,并参与发起北大哲学研究会,著文号召青年敢说敢做。

杨昌济关心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陈昌等一批进步青年,鼓励他们并告诫他们自己平身“欲栽大木拄长天”的志愿。支持成立新民学会,筹备创立湖南大学。

扩展资料:

后世影响

在杨昌济的教育、培养下,以毛泽东、蔡和森等为代表的湖南早期党史人物群体在成长道路上深受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知与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杨昌济强调“博学、深思、力行”三者不可偏废,毛泽东等则认为“知也,信也,行也,为吾人精神活动之三步骤”。

在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上,毛泽东等人接受了杨昌济的思想观点,认为: “世界文明分东西两流,东方文明在世界文明内,要占半壁的地位。

在经世方法与手段上,早期湖南党史人物群体也曾一度致力于教育经世。蔡和森认为:“胡林冀之所以不及曾涤生者,只缘胡夙不讲学,士不归心,影响只能及于一时。”

因此,他不仅自己想当一名教师,而且提议新民学会会员中 “多出几个小学教师”,“造幼龄之小学生”,他认为这是“远大之举”,不可等闲视之。

总之,在湖南早期党史人物群体成长的道路上,杨昌济无疑是起了一个启蒙先师的作用。毛泽东等湖南早期党史人物群体的早期言行,无一不受深杨昌济的影响。

如果说,毛泽东等人在早期实践活动中,致力于教育经世的探求是失败了,但是,杨昌济以“欲栽大树柱长天”为核心的教育经世的目的和宏愿却是成功了,他成功地培养了一批“柱长天”的“大树”。

-杨昌济

这位老师能去清华大学当教授是因为他是我国固体物理学的重要学者之一。

杨昌济老师在中专时期,仍然坚持自己的专业研究,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所以清华大学物理系的著名教授孙家栋向杨昌济老师发出了邀请,希望他能加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在1978年中央颁布的《关于恢复高等教育工作的决定》之后,清华大学开始重新招收学生和教师,同时也开始了对复员人员的招聘,这位老师就是这时被招聘的。

你们知道哪些伟大的人物他们的老师是谁?

伟大人物的老师有:1、杨昌济:杨昌济是毛泽东的老师,1913年后回国任教于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支持新文化运动,宣传《新青年》的主张。...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