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武士的问题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3收藏

关于日本武士的问题,第1张

何为武士?日文中武士一词其本意是侍者,贴身随从。武士要遵守不畏艰难,忠于职守,精干勇猛。然而这一准则代表的只是理想,武士的忠诚、勇猛是建立在他所效忠的领主能对武士所作出的贡献给予奖赏的主从制度上。

源流

武士的产生是在平安时代,九世纪中期开始,一些地方领主开始建立保卫自己的私人武装,并利用其扩张势力。这种武装逐渐成熟为一种制度化的专业军事组织,其基础是宗族和主从关系。到了十世纪,朝廷无力镇压地方势力的叛乱,不得不借助各地武士的力量,武士更进一步得到了中央的承认,成为日本的特权统治阶级。

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国的朝代衰落原因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文臣和武将之间的长期冲突,双方互相排斥贬低,造成了严重的内耗。而日本则似乎不存在这种情况,作为职业军人的武士也是和平时期的行政管理者。武士因此被要求学习文化,懂得欣赏艺术,在茶道、棋道等方面都要附庸风雅。

直到明治维新,武士都是统治日本社会的支配力量,而他们从体制、职能上看,更类似西方的封建领主和骑士,与一般的亚洲国家存在差异。这种情况在明治维新后改变,1871年是最重要的一年,6月,平民被准许骑马,9月,武士被允许“散发”、“废刀”,10月,准许武士和平民通婚。当时据统计(1972年),日本有士族425872人,加上家属合计1941286人,他们每年领取的俸禄消耗了日本政府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明治政府采取了渐进的手段,以发行债券或赎买等方式逐渐取消俸禄,消灭了武士阶级。一部分高级武士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爵位,成为仅次于皇族的华族,但随着二战的战败,日本被迫接受民主改革,华族阶层也成为了历史。

今天,有些日本人还记着自己祖先的武士身份,但并不具备任何实质意义。在笔者住所附近,一户住宅的门口立着“幕末剑士某某习武之地”的石碑,那只是一个历史的遗迹。然而,武士的思想遗产,比如武士道,仍旧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

武士制度的完备象征是德川幕藩制,整个日本社会的统治阶级由以将军、大名为代表的高级武士到最低级的足轻(步卒)低级武士组成,而从丰臣秀吉的时代起,就实行了兵农分离制度。武士完全脱离了生产。不过,武士之间的生活水准是相差极大的,即便同为藩主大名,在长崎的也和在山形的截然不同。

占武士大多数的是中下级小人物,他们如果不能依靠一位有钱有势的主公,生活往往是在穷困中勉强维持。在江户时代的一个笑话说:“小武士的家里除了被子和锅,还有一块大石头,因为当他感到冷的时候,可以举石头取暖。”倘若依附的主公犯了事被开革,或是主公的财政困难必须削减人手,低级武士们就只能成为浪人,有的便去为黑社会之类的势力作打手,成为“用心棒”。虽然现代日语中的“浪人”指的是未考上合适高校的学生,但在那个时代,浪人是日本社会重要的不安定因素。为了避免国内矛盾的激化,官方就常常默认或怂恿浪人的对外武装侵略。浪人对于对外战争则充满野心,郑成功为反清复明,曾派人到日本借兵,幕府虽然拒绝,但下面浪人纷纷请战。在反映清末民初的影视作品中,日本浪人在中国各地流窜,正是明治维新改革等级制度的结果。

在《黄昏的清兵卫》中,下级武士清兵卫在吃饭时还要用饭团把汤碗擦一遍,显示出了生活的贫困。《最后的武士》导演爱德华·兹维克称他最爱读“维新三杰”之一西乡隆盛的传记,西乡出身倒数第二级的下层武士,年轻时为了贴补家用就要

去做抄写的零工。他的故乡萨摩是日本著名强藩,70万人口中武士家族占了20多万,财政一直紧张。这些底层武士的生活在日本国门被打开之后,穷困潦倒的情况加剧,终于成为维新的主力军。在维新之后,一部分上层武士转化为资产阶级或政府官僚,而下层武士日趋没落,还制造了一系列暴乱,连西乡也卷入其中。因此,日本在近代化进程初见成效后,立即展开了对外扩张。

值得一提的是,生活中的下级武士很多人没钱讨老婆,而他们的军事体制和男权传统文化又使得解决众多武士的性问题成为社会性症结。于是,宣扬儒学的幕府却绕开了一些儒家提倡的家庭伦理,特别是女性的贞操观念。直到山本五十六那一代乃至今天,武士(男人)在色情场所和艺妓(妓女)的鬼混也受到了默认,甚至是妻子的容忍。

 古代人的地位讲究一个“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最末,地位最低。然而,我们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正统女皇帝武则天就是出自一个商人世家。

 武则天的父亲名叫武士,武士青年时期挑过豆腐卖,后来又与同乡许文宝一起做木材生意,这才发家致富,成为了巨富之家。

 隋朝末年,无数百姓在隋炀帝杨广的暴政下揭竿起义,武士的家乡在并州,此地也爆发了起义叛乱。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武士弃商从戎,在鹰扬府做了队正。

 隋炀帝派李渊来并州平叛,李渊初到并州就暂居在武士家中,迅速拉近了武士与他的关系,后来武士便追随李渊。

 在建立唐朝的过程中,武士是最早就跟在李渊身边的追随者,他积极响应李渊的号召,李渊称帝后,将武士列入了“太原元谋功臣”的名单中。

 后来,李渊禅位给李世民,武士受到李世民的重用,立下了安抚利州的大功,李世民封其为应国公,并世代沿袭。

 武士一共有两任妻子,最初他娶相里氏为妻,生下两个儿子武元庆和武元爽。后来,相里氏去世了,李渊见武士一个男人带着两个孩子有点惨兮兮的,就多次劝说他再娶一妻,就算是为了两个孩子考虑啊。武士被李渊说服,然后他就娶了第二任妻子杨氏。

 杨氏出身于隋朝宗室,她嫁给武士的时候已经四十岁了,嫁给武士以后,她接连生下三个女儿,长女是韩国夫人武顺,次女是武则天,三女是郭孝慎之妻武氏。

 在武士的五个孩子中,除了武则天的结局较好,其余的二子二女都过得不如意。

 先说武则天同父异母的两个哥哥武元庆和武元爽吧,可能因为母亲早逝,而父亲又给他们娶了后妈的缘故,这两人非常不喜杨氏,平日里待杨氏也不好。试想一下,兄弟俩对杨氏一个大人都是这样的态度,对待杨氏的女儿只会更差,所以武则天其实一直活在两个哥哥的阴影里。

 等武则天做了皇后,她就借机报复两位兄长,长兄武元庆被贬为龙州刺史,他一到任就病逝了,次兄武元爽被武则天派去濠州做刺史,后来找了个由头将其流放振州,武元爽死于流放之地。

 武元庆和武元爽落得这般下场,是因为他们欺负过武则天,那武则天同父同母的姐妹呢,她是如何对待她们的?

 武则天的长姐武顺嫁给了贺兰越石,她生了一子一女,子为贺兰敏之,女为贺兰氏。因武则天被封为皇后的缘故,武顺被封为韩国夫人,得以自由出入宫中。有史书记载说宫中曾流出了太子李贤乃武顺所生的传言。

 武顺的一子一女都为武则天所杀,贺兰敏之强占太平公主的贴身侍女,武则天见其流放杀害。武顺的女儿贺兰氏被封为魏国夫人,她是被武则天毒杀的,武则天还将她的死嫁祸给她的族兄武惟良和武怀运。

 至于武则天的妹妹武氏,史书上关于她的记录很少,只知道她嫁给了郭孝慎,就算武则天没害她,估计她这一生也过得分外艰难吧。

 可怜啊,好好的一家人,就因为武则天当了皇后又当了皇帝,竟然没一个有好下场的!

1一般来说最高等级的武士头头就是所谓的当主,也就是一个家族的领导我们说的大名。

2大名下就设有宿老,中老,家老等重臣。但就一般而言中老更多的是处理上下级的协调工作,并无太多实权,丰臣政权的三中老就是为协调五大老与五奉行间的分歧而设置的协调机构。并且位兼家中家老以上者则是家庭会议的参加者,参与重大方针的策划与作战决策担任一方主将。

3与家中家老(含宿老中老)一下也就是将校级下设为部将和侍大将,大名家中的家老者都有一定的家臣或是重臣者这些人一般就充当这些职位。负责实际的战场作战指挥各种兵科进行合战。

4再往下分就是低级武士了是为足轻,依次为足轻番头,足轻组头。在应仁之乱之前所谓的足轻根本不属于武士阶层,但随着战国的来临战事的频繁对于足轻这一单位的数量要求也随之升高,但这些足轻其实都是大名领地的农民因为战事就无法耕种自己的田地,所以大名主家为了让农民专心备战因此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嘉奖,随着集团化作战的发展足轻已经逐渐脱离农民阶层形成了各大名手里的常备军!因此演化为了武士阶层。足轻作为最为地下的武士阶层,是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主力,而组头则是通常领导一只十到十五人左右的小队进行作战。而番头则通常领导四到五个组头统摄差不多六十人左右的单位。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大部分的低级武士甚至中级武士都是自己准备作战装备的。大名身为一家之主有能力也有责任为家臣提供一定数量的军备支持但不是全部,因为家臣自己也拥有一定的封地(石高),家中的权臣也养着一部分家臣也会为其属下提供物资。但随着战争的频繁,兵农分离已经成为时代大潮率先实行的诸如武田(赤备),织田(兵农分离制)都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强者。其次大名与其家臣的带兵数都是受其领地的石高限制的,所以具体数字无法提供准数。比如就尾张一国而言差不多有25万石的产量,大名至少可组织起一只5000—6000人左右的部队。但进入战国后期的德川家而言坐拥关东八州上百万石组织一支两万人左右的队伍也是可能的。

答1:日本著名的武家,有源氏家族和平氏家族,至於两者后来瓜分天下为后话。

还有日本古代藩国伊豫国(四国岛上)的海上霸主河野氏,镰仓末期元朝两次来袭,河野氏河野通有立有大功,可谓日本的民族英雄。

答2:这个嘛,国内关於花山天皇的资料并不多,更何况此人留下的和歌集,我看《今昔物语集》和《新今昔物语集》中应该有花山天皇遗留下来的和歌,毕竟此人在文学方面的造诣较高。

蒲生氏乡(1556~1595)伊势松阪城主,会津领主,信长之婿,织田信长家臣;战国时期的名将。别名鹤千代

森兰丸(1565年-1582)家系是清和源氏,即以源义隆为祖先而开创森氏。父亲是织田信长的家臣森可成,兄长有森可隆、森长可,弟弟有森坊丸、森力丸、森忠政(后来的津山藩初代藩主)等人。

两人均为织田家臣,有相同相近家纹很正常,都是由织田系发展的二代家纹,形式上的接近是为了更好的战场区分。

六角承祯(1521年—1598年4月19日),为日本战国时代南近江的大名,六角家的家督。 六角承祯本名六角义贤,1552年父亲六角定赖死后继承六角家家督之位。由于六角承祯本人的勇猛有余但思虑不周,不但与浅井长政为敌,并且于1560年发动两万大军进攻浅井长政,而在野良川被浅井长政奇袭而大败,也因此六角承祯将家督的地位让与儿子六角义治而出家,并改名为六角承祯。 但是六角义治是较其父亲更为愚闇的家督,1563年,六角义治由于杀害六角家重臣后藤贤丰而引发观音寺骚动,导致六角家内部的分裂;1568年,织田信长发兵上京都之时,六角承祯等人明知不敌但仍与织田军进行作战,于是织田信长进攻六角家的居城观音寺城,六角家也因此灭亡。

如果是鹤纹也很常见,日本有成千上万个武士家族,难免出现重纹,分纹和赐纹的情况也有不少,分纹是指分家间各自使用不用家纹,或者略微修改一下本家家纹以示区别,而赐纹是指把自己的家纹赏赐给有功之臣,允许其再一定场合下使用。日本家纹以植物最多。

这三者都与一个名字有关,织田信长!

关于日本武士的问题

何为武士?日文中武士一词其本意是侍者,贴身随从。武士要遵守不畏艰难,忠于职守,精干勇猛。然而这一准则代表的只是理想,武士的忠诚、勇...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