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姓 六氏家谱 六姓起源 六姓名人 六姓的来源 六姓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1收藏

六姓 六氏家谱 六姓起源 六姓名人 六姓的来源 六姓简介,第1张

六[六,读音作lù(ㄌㄨˋ),繁体字仍为六,不可写作陆、陆]

一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后期周宣王时大夫姬方叔之后,属于避祸改姓为氏。

明朝初期,方氏一族因明臣大儒方孝孺拒礼燕王朱棣,而遭受一次空前劫难,燕王诛杀了方孝孺,同时灭其十族(九族加上学生),受株连而死者达八百七十余人,被入狱充军者几达万人。许多后裔族人被迫纷纷改姓,四散奔命。

方孝孺的一支后人改姓“六”,多居今江苏扬州江都一带。有改姓“旋”,逃至钧州(今河南禹州),后发展成大族。

旋氏和六氏均为方孝孺的宗族后人,“旋”字是“方”字的增笔,“六”字则是“方”字的减笔。

得姓始祖:方孝孺。

明朝方孝儒,洪武初年为汉中教授,蜀献王聘他做世子的老师。明建文时期,入京做侍讲学士,名他的书轩叫“正学堂”,人们称他“正学先生”。燕王朱棣夺位,强迫方孝儒写即位诏,他坚决不写,结果被杀殉国。其后裔族人纷纷逃难,改姓氏为六氏、旋氏,皆以方孝孺为得姓始祖。

二郡望堂号:

1郡望: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

新安郡:晋太康元年(公元208年)改新都郡置郡,治所在始新(今浙江淳安),其时辖地在今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等一带地区。隋朝时期的新安郡是由歙州改置,后移治休宁(今安徽休宁),再后移治到歙县(今安徽歙县)。

2堂号:

正学堂:明朝方孝儒,洪武初为汉中教授,蜀献王聘他做世子的老师。建文时候,入京做侍讲学士,名他的书轩叫“正学堂”,人们称他“正学先生”。燕王朱棣夺位,强迫方孝儒写即位诏,他坚决不写,结果被杀殉国。

不同省份《任氏族谱》辈分表不一样:

贵州省任氏字辈:洪文济莲王,光先明景兴,启发正仕有,孟中永乐清;

贵州遵义一部分:清 炳 培 金 玉

湖南省任氏字辈:湖南湘潭县一部分:派、演、治、觉、鼎、思、仁、廷、任、学、开、体、应、先、恒、文、章、永、世、卓。湖南邵阳的一部分:祥、建、忠、凤、朝;印、国、正、学、仕;文、景、良、志、相;家、道、永、光、昌湖南岳;

云南省任氏字辈:云南省威信县:九廷相元荣,茂国兴周,家申云南文山:望国有景,家传世代

北京市任氏字辈:北京房山任家营村、村书记任廷臣,提供、祖父叫任自新,自之后的辈分为:自、弘、天、景、硕、玉、永、国、文、廷、万、振、洪、这是他家排下来的。北京房山的一部分:显。成。全。正。国。和。顺。灯。明。荣

扩展资料:

当代任姓的人口已达420万,是全国第五十八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5%。从明朝600年中任姓人口由31万增到420余万,增长了约13倍多,任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基本相同。

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四省,大约占全国任姓总人口的39%。其次分布于陕西、辽宁、四川、安徽、江苏,这五省的任姓又集中了30%,河南为任姓第一大省,约占了全国任姓总人口的11%。

全国形成了以豫冀晋鲁为中心的北方任姓分布区、长江以南少任姓的布局。在近600年期间,任姓人口流动的特点是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强劲地回迁。

任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豫鲁大部、冀京津、陕晋、辽宁大部、内蒙古东南和江西中部、宁夏大部、甘肃东部、湖北北部,任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063%以上,中心地区可达到15%以上,上述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83%,居住了大约51%的任姓群体。

在河南东南、山东南部、湖北大部、皖苏北部、川渝、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北部、甘肃中部、内蒙古东北部、吉林大部,任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42%一063%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8%,居住了大约26%的任姓群体。

雪姓是一个罕见的姓氏。它的来源不详,总人口亦不详,大多数聚居于华北,包括有陕北、黑龙江省、宝鸡市、河南市、北京市、武汉市、呼和浩特及山东省的平度市,有超过600年的历史。

雪姓姓氏渊源

罕见姓氏,河南偃师等地有分布。

《姓觿·九屑》:“《姓纂》:‘楚熊严次子仲雪之后。’”因为楚国公族源于黄帝之后,所以雪姓是黄帝后裔。

《氏族典·五一九》:“《统谱》:‘雪氏,见《姓苑》。明雪霁:山西人,洪武吴江巡检。’”

雪姓当代人士

雪火

1951年5月出生,本名陈维舟,男,汉族,四川德阳人,现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四川省硬笔书法研究会会员、人民日报社华南分社成都联络处特约记者、中国市场经济报四川记者站特约记者。曾赴北京鲁迅文学院学习,获首都师范大学文凭。主编兼责任编辑的《德阳县天元乡志》,曾参加《四川省新编地方志成果展览会展出》,参与撰写、编辑四川省《德阳县志》,任过德阳日报文学副刊责任编辑两年。已出版、发表各类作品100余万字。其微型小说多次获奖,被转载和收入选集。1998年1期《微型小说选刊》在封二“当代微型小说百家”专栏对其主要业绩作过介绍。长篇小说《晨钟暮鼓》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获德阳市文联首届“刘宗泽文学奖”特别奖。其传略已被10余部大型辞书收入。

雪克

1927年8月生,山东省济南市人。1948~1949年华东大学文学院文艺系学习,后随军南下,参加革命。1952年调浙江师范学院(后改为杭州大学)从事教育工作,历任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助教、讲师、副教授,1983年调整该古籍研究所,整理研究先秦两汉文献,为研究生开设“中国古典文献学”、“先秦两汉存佚典籍略说”等课程和专题。后晋升教授。七八十年代担任《汉语大词典》编委。致力于晚清朴学大师孙诒让遗书和近代著名经学、史学家陈汉章遗著的整理、校勘和研究工作,已出书100余万字,有《十三经注疏校记》、《籀遗著辑存》、《尚书骈枝》、《周书补》、《九旗古谊述》等。整理陈氏遗著,有《老子本证》、《礼书通识语》等十几种,计50万字,其中《周礼孙疏校补》已在上海出版的《学术集林》卷一、卷二、卷三期中连续发表。整理译注古籍有《荀子选译》(合作,巴蜀书社出版)、《公羊传注译》(台北三民书局出版)。另外,个人或与人合作编校了胡朴安、王国维、刘师培学术论著等三书,已于1998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多年来,在省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的有《公羊传诂类录》、《马王堆西汉帛画“非衣”说质疑》、《孙诒让学术要著述略》、《(周礼)四时之田考》、《孙诒让评传》等。作为《汉语大词典》浙江省编委和主要编写人员,参与撰写词条,以及审稿工作。

雪涛男

1942年生,北京人。原名薛飚,字永昌。1966年大学毕业。到部队工作10年。现 内蒙古包头市委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包头市青少年智力开发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出版过5本专著。主编包头党史党情《光照鹿城》、红军回忆录《万山红遍》、《包头钢铁基地建设与内蒙古经济发展》等。

雪梨

女,香港演员,

别名昵称:严慧明(曾用名),Sydney(别名),Sidney Yim(别名)

出生日期:1965年1月16日

出生地点:中国香港

籍贯:广东省东莞

出道年龄:14

身高:168

体重:51公斤

家庭成员:姐姐:米雪前夫:徐少强

曾经跟哥哥(张国荣)拍拖

演出电视剧(亚洲电视)

1988年:《侠女传奇》饰樊秋娘

1988年:《十月风暴》

1989年:《龙凤喜迎喜》

1989年:《城市剑客》

1990年:《还看今朝》

1991年:《剑神》

1991年:《暴雨燃烧》

1991年:《胜者为王》

1992年:《死顶一族》

1992年:《皇城争霸》

1992年:《胜者为王Ⅱ·天下无敌》

1993年:《天蚕变之再与天比高》饰唐宁

1993年:《皇家警察实录》

1994年:《冬日骄阳》

1994年:《凤凰传说》

演出电视剧(无线电视)

1980年:《千王之王》饰洪盈盈

1981年:《英雄出少年》饰平平公主

1995年:《刑事侦缉档案Ⅱ》饰康宝琪

1995年:《神雕侠侣》饰李莫愁

1995年:《五个醒觉的少年》饰彭小红

1997年:《天龙八部》饰康敏

2001年:《寻秦记》饰赵雅

**作品

女警天职、阴阳路、醉拳、养鬼、鬼也有缘、双星闯八关、龙少爷、我在监狱的日子、黑道狂花、黑越玫瑰、钵兰街马王、极度真情、劫杀迷情、剑客与刀客。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天下同姓是一家,故而同姓不婚)。三代之後,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注“贵者有氏”: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 张姓是华夏大姓之一,人口近一亿,遍布全国及世界各地。张姓祖根在哪里有的说河北清河,有的说山西太原,有的说河南濮阳。为了寻清这个问题,本会邀请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举行了两次张姓起源学术研讨会,进行了实地考察,掌握了大量史实,确认中华张姓始祖是挥公。挥公得姓于帝丘(今河南濮阳),帝丘是张姓先民最早的祖居地,张姓源于濮阳,其他地方只能是流,是支脉。

一、史籍及谱牒依据

我们查阅有关张姓始祖挥公的记载见之于书的有17种之多。《世本》日: “挥作弓,牟夷作矢。”这是今见最早的关于挥的记载。《史记·五帝本纪》日: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日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日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日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唐·林宝《元和姓纂》云: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宋·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日: “张氏出姬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清·乾隆朝重修《张氏族谱·受姓渊源考》: “张氏出自黄帝轩辕氏,生少吴金天氏,又号青阳氏,第五子挥始制弓矢,官为弓正,主祀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

从上述文献可知,挥为张氏得姓祖,这一观点,除宋代郑樵所著《通志》认为解张是张姓始祖外,其他史书均无疑义。但是,挥是黄帝之孙,或是黄帝之子;挥是玄嚣青阳氏之子,或是少昊青阳氏之子,却有分歧。我们认为,挥是黄帝之孙、玄嚣青阳氏之子。其根据有二:①《国语·晋语》日: “凡黄帝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嬉、姑、儇、依是也。”(其中有二人同为姬姓,二人同为己姓)。《史记·五帝本纪·注释》、《世本》、《大戴礼记》等文献均有同样记载。黄帝子所得十二姓中没有张姓,这说明张姓非黄帝所赐,挥公非黄帝之子,乃黄帝之孙,和帝颛顼是亲叔伯兄弟,是同时代人。②当代著名民族源流学家何光岳先生考证,少昊金天氏本东夷族,非黄帝后裔青阳氏,亦就排除了少昊为黄帝之子说,挥为玄嚣青阳氏之子是比较可信的。

但是,鉴于“挥为黄帝之子或孙”的问题,在历史上已争论了几千年,且各有重要文献依据;挥生活在上古传说时代,后世史书不一致、有争议,是正常的。所以,我们的态度是:两种观点应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求大同存小异,谁也不能强迫谁改变族谱。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姓氏文化研究的深入,认识会逐步统一的。

二、地望考察

玄嚣因何得号青阳氏这与其封邑有关。我国自古至今,均以“山南水北为阳”。青阳,即清水之阳(青、清古通用),而古清河就流经濮阳。

《读史方舆纪要》日:“淇水过内黄县南为白沟,亦日青河。”又日:“淇水……经内黄、清丰之间,其下流人大河,故渎今湮。”《前汉书·地理志》日:“清河水出内黄县南。”以上引文说明古清河与淇河、白沟为一河的不同名称。《诗经·卫风·氓》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涉淇”即“涉过淇水”,“淇水”即是“古清河”;“顿丘”古邑名,在今濮阳城西、浚县境内。从这首古诗也说明帝丘附近有古清河。今濮阳市区张仪村、班家、店当一带村民,仍称村北为北清河、村南为南清河。张仪村系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故里,至今村内尚有“张仪祠遗址”。该村有张、尹、李等八姓,只有张姓是老住户,其他均是迁入户。据清光绪二十五年续修的《李氏族谱》载:“李氏出陇西蔓延天下,明洪武年间,自洪洞迁于开州北王家庄后,自王家庄移居清邑张仪村。”清光绪年间续修的《尹氏家谱》载:“尹氏世居山西之洪洞,明成化年间徙居清邑张仪村。”该地为什么称“清邑”定与古清河流经此地有关,很可能就是玄嚣的封地“清阳”。“清邑”明代尚存,今已不在。据著名历史学家朱绍侯先生讲:“帝丘(今濮阳)在上古时期是东夷族势力与黄帝族势力的交接地区。因此,黄帝必须在帝丘设防,所以把其子玄嚣封于青阳。”由此可知,张姓始祖挥公,自幼便生活在古清河上游其父的封邑,年长之后又在帝丘辅佐帝颛顼。由于挥十分聪明英武,他夜观弧星,折枝弯条,始制弓矢,大大提高了颛顼部族的战斗力。弓矢用于狩猎,猎获的鸟兽空前增多,提高了部族的生活水平;用于战争,打败了与颛顼争帝的共工部族,使颛顼统治的疆域“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址,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由于挥公功勋卓著,帝颛顼封其为弓正(亦称弓长),并赐姓张,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有人说,清河在中国境内何止一条河北、山东、山西、安徽等省都有清河,怎么能断定濮阳的古清河就是玄嚣的封邑青阳所在地呢这是因为濮阳古称帝丘,颛项建都于此,至今濮阳城中心四牌楼上仍镌刻着“颛顼遗都”四个大字。帝颛顼、帝喾死后均葬于帝丘,今陵墓尚存,这一点是哪个清河也没有的。所以,只有帝丘附近的古清河才是玄嚣封邑青阳所在地,玄嚣也因封地青阳而号青阳氏。

三、当代族史研究成果

何光岳先生关于挥为玄嚣青阳氏之子的论点,在当今史学界颇具权威性,为研究张姓起源提供了重要依据。著名族史专家谢均祥先生经过多年研究考证,确认张姓源于濮阳。他的这一研究成果,1994年曾在《欧洲时报》、《河南广播电视报》等国内外报刊上发表。

以上论据充分证明了:挥公即是张姓始祖,因发明弓矢而得姓,张姓祖根在濮阳,这便是张姓的渊源。

此外,后世有以字为姓者,也有因种种原因改姓者。如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解张,字张侯,在晋齐鞍之战中作战勇猛,战功卓著,他的后世以他的字为姓,改解姓为张姓。战国时期,魏国人范雎,为躲避仇人迫害,改姓易名,自称张禄,西入秦国,屡次为秦王出谋划策,因功登上相位。三国名将张辽,原姓聂。汉末黑山起义军首领张燕,原姓褚。另有少数民族改姓张的。在当代中国,回、满、藏、苗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中,都有张姓人群存在。但这只是支脉,是流,而不是源。

四、张姓播迁

张姓先民是怎样从得姓地濮阳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这是个大课题,不是一篇短文所能够说清的。现仅就我们的初步考察,谈一下我们的看法。

张姓先民的第一次大播迁应是在大禹治水时期。当时,遍地洪水泛滥,中原濮阳地势低洼,更是一片汪洋。为求生存,先民们只好择高而居,逃往距离近的高丘或山区,并且在那里定居下来,繁衍生息,而后又逐步走向全国各地。这次洪水大致发生在帝颛顼、帝喾之后的尧、舜时期,也正是挥公得姓之后。起初,尧命颛顼之子鲧治水,而且到过濮阳。至今,濮阳境内仍有“鲧堤”遗迹。明·嘉靖《开州志》(明代濮阳称开州)卷二,载宋·司马光《鲧堤》诗日:“东郡(今濮阳)鲧堤古,向来烟火疏。堤封百里远,生齿万家余……”可惜,曾在濮阳筑堤治水的鲧,由于方法不对,九年没有把水治平,被舜杀于羽山。舜又派鲧之子大禹治水。他带领人民,凿山开河,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把水治平。这次大洪水先后治了二十二年,逼使很多人离乡背井逃避水患。但要问,当时的张姓先民究竟逃到了哪省哪县,因没查到确凿依据,笔者不能妄言。但据读史得知,帝颛顼、帝喾均建都于帝丘(今濮阳),到帝尧为什么把都城迁到了平阳(今山西省临汾西南)帝舜为什么把都城迁到了蒲坂(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蒲州)大禹为什么把都城迁到了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恐怕都与这次大洪水有直接关系。中国地势的特点, “西北高,东南低,十里地,洼三尺”。在洪水滔天的时代,难怪帝尧、帝舜、大禹均迁都于山西。试想,部落联盟的首领和都城都迁走了,黎民百姓能不跟着去吗所以,历来饱受洪水灾害的濮阳人,逃避水灾多向西,不去山西就去陕西。那个时期,张姓先民从得姓地老家帝丘(今濮阳)逃往山西等地,再由山西迁往各地,或迁回老家濮阳,是比较符合历史实际的。

张姓先民第二次大播迁,当在公元前132年(汉武帝元光三年),黄河在濮阳瓠子堤决口时期。自古人恋故土。大禹把洪水治平之后,逃往外地的先民回来一部分是肯定的。经过夏、商、周、秦等朝代,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濮阳地区属于卫国,经济文化都有相当发展。但到汉代,濮阳人又碰上了黄河瓠子堤决口,淹没十六郡,濮阳以东尽成泽国,又一次一直淹了二十二年,人们没吃没喝能不外逃吗去哪里为了求生存逃水患,只好走老路逃往高丘或山区。此后,还有新莽时期公元11年,黄河自治亭(今濮阳)决口,是历史上黄河第二次改道,漫流于濮阳以东各郡达59年。北宋熙宁十年,黄河自濮阳曹村决口,是历史上黄河第三次改道,泛郡县四十五,淹民田30万顷。有史记载的黄河在濮阳境内的决口达一百多次,又加上旱灾、虫灾,每次水旱灾害,都迫使先民们离乡背井,逃往各地。

除了水灾之外,战乱是张姓先民多次迁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濮阳地处中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晋楚城濮之战,秦代章邯和项羽濮阳之战,东汉曹操吕布濮阳之战,北宋宋辽澶渊之战等多次大战都发生在这里,每次战乱都迫使先民们多向比较安定的南方迁移。据王大良、孟繁冶先生编著的《中国大姓寻根与取名》一书记载,由于战乱原因, “张姓先民由中原地区向四方迁徙,有过几次大的潮流。第一次是在东汉末年,由于董卓之乱和连年的战乱,中原地区遭受严重破坏,在此居住的张姓先民被迫南迁;第二次是在西晋末年,匈奴和羯、鲜卑、氐、羌等少数民族的军队进入中原,灭亡了汉族地主阶级在洛阳建立的西晋王朝,人民群众蒙受了深重的苦难,中原的张姓先民又一次大规模地南迁,同时也有部分张姓先民迁往东北和西北地区;第三次是在金兵南侵,灭亡了建都开封的北宋政权,占领了黄河南北,这里的张姓先民又一次大规模南迁,到长江以南地区避难。除了这三次迁徙外,还有更多的小规模迁徙,使张姓儿女逐渐遍布于全国各地。”

产[产,读音作sà(ㄙㄚˋ),亦可读作shàn(ㄕㄢˋ),但不可读作chǎn(ㄔㄢˇ)]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诸侯国郑候萨,属于避难减笔改姓为氏。

相传,夏王朝时期郑候姓萨,从小就有忧国忧民的远大抱负,做了郑侯以后,勤政亲民,做了很多好事,很得百姓爱戴。

有一次,郑侯萨随夏王启外出打猎,启因为追逐一只受伤的天鸡而踩坏了很多农民的庄稼,为此,郑侯萨就与夏王启争执了起来,从此,就和夏王启接下了怨恨。

在后来的治理国家大事的过程中,郑侯萨常受到夏王启的阻挠而不被重用,于是郑侯萨心怀不满,纠集了一班臣子密谋造反,谁知谋反之事还没有开始,消息就已经走漏了。但在夏王启责问此事的时候,郑侯萨他们抵死都没有承认。

鉴于这班臣子对国家的贡献以及当时的情况,夏王启没有杀掉他们,只是对刑司大夫说:“去顶割耳!”

在夏王朝,去顶、割耳是一种非常羞辱人的刑法,“去顶”就是削去犯人的头发,“割耳”就是割掉犯人的耳朵,使犯人受刑后再也难以见人。

刑司的大夫原来是郑侯萨一手提拔的,于是,他很圆滑地处理好了这件事——刑司大夫告诉郑侯萨:“老人家,我要执行‘去顶割耳’之刑了,就是把您的萨氏笔画中除掉一个‘艸’(艹)顶,再除掉左边的‘阜’(阝)耳,您就改姓产吧!”如此,便完成了“去顶割耳”的“刑法”。

古人万分崇敬父母所赐之姓名,因此历来都“行不更名”即不管走到哪里也不改变自己的名字、“坐不改姓”即犯事坐牢也不改变自己的姓、“万死不变氏”即世代也不改变自己的氏!

但郑侯萨为了“留得青山在”,只好万分委屈地接受了老部下的意见。之后,郑侯萨携带族人皆改为产氏,远走他乡,从黄河流域迁徙到长江流域繁衍生息,由此启肇了“改氏”的开端。

今“产”字简化为“产”字,产氏亦改为产氏,但读音仍为sà(ㄙㄚˋ),是姓氏字拆减笔画后读音不改的特例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政治改革家公孙侨,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家谱文献《姓苑》记载:“产,姓,彭城人也,郑子产之后。”

公孙侨,公元前?~前522年,字子产,又字子美,郑穆公姬兰的孙子,是春秋时期郑国人(今河南新郑),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郑僖公姬恽五年(公元前566年),郑穆公之子姬騑(子驷)为郑国宰相,子驷谋杀了郑僖公姬恽,立其子姬嘉即位,是为郑简公。当时郑国诸公子皆欲诛杀宰相姬騑,结果姬騑先下手为强,尽除诸公子。郑国由姬騑执政,郑简公成了摆设。后晋国伐郑国,姬騑赶紧与晋国结盟;由此惹恼了楚国,出兵伐之,姬騑又赶紧与楚国结盟。到了郑简公十二年(公元前554年),诛杀了姬騑,任公孙侨为上卿,在公孙侨的政治举措下,郑国赖以存。公孙侨在上卿位三十六年。

郑简公元年(公元前565年),公孙侨的父亲公子姬发率军攻打蔡国,大胜,当时郑国人皆喜。公孙侨却指出此举将导致楚国来攻和晋国反击,反而使夹在中间的郑国饱受战祸。两年后,公子发在贵族内讧导致的政变中被杀,郑简公亦被劫持到北宫。公孙侨沉着机智,部署周密后开始率家兵攻打北宫,并在国人的支援下平息了变乱。

当时姬騑与晋、楚两国签订盟书,强调维护个人特权,结果引起郑国诸多贵族大臣的反对。当时姬騑打算强制推行改革政策,公孙侨力劝他焚毁盟书,平息众怒,以稳定郑国政局。

郑简公十二年(公元前554年),姬騑终因专权而被杀,公孙侨得立为卿,任少正。在与春秋霸主晋国的一系列交涉中,公孙侨据理力争,不卑不亢,维护了郑国的权益。

郑简公十八年(公元前548年),公孙侨随执政公孙舍之攻打陈国时,也能注意军纪,遵守传统礼制。事后在向晋国献捷时,又有理有据地驳回了晋国人的责难,迫使其承认郑国的战绩。为此,郑简公给予公孙侨重赏,他却只接受了与其地位相称的部分。

郑简公十九年(公元前547年),楚康王熊昭为慰抚许国,率军伐郑,公孙侨主张坚守不战,让楚军获取小利后满意而归,以换取较长期的和平。郑简公照此办理,果然促成了“弭兵之盟”。

郑简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43年),郑国大臣内讧,执政姬伯有被杀。公孙侨严守中立,以其卓越的才能受到多数人的尊重,遂在显贵首领姬罕虎的支持下,于公元前543~前522年执掌郑国国政,成为当时最负盛名的政治家。

公孙侨没有著述传世,他的言行事迹,主要载于史籍《左传》、《史记》等书籍中。

公孙侨是一个刚从奴隶主贵族转化而来的封建贵族,为了保持贵族的某些特权,他不但不公开反对周礼,反而赞美它,甚至认为“礼”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但是,在公孙侨执政后,却进行了一系列违反周礼而有利于封建化的改革,甚至带有比较激进的法家色彩。因此,他的法律思想具有折中于礼、法之间的特征。

公孙侨在法律上所做出的贡献主要有:

①铸“刑书”:公元前536年,公孙侨“铸刑书”,把自己所制定的刑书铸在鼎器上,开创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

②主张“以宽服民、以猛服民”:在统治劳动人民的方法上,公孙侨第一个提出了“宽”、“猛”相济的策略。“宽”即强调道德教化和怀柔,“猛”即严刑峻法和暴力镇压。

后来,儒家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公孙侨的“以宽服民”之策,法家责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公孙侨的“以猛服民”之册。

公孙侨治国特别注意策略,他一方面照顾大贵族的利益,团结依靠多数;一方面对个别贪暴过度的贵族断然给以惩处,以维护 威信。他不毁乡校,允许国人议论政事,并愿从中吸取有益建议。而对自认为有利于国家的改革,却不顾舆论反对,强制推行。

对于晋、楚两霸,公孙侨既遵照传统礼制谨慎奉事,不给对方寻衅的借口,又在有条件时大胆抗争,驳斥其无理苛求。

公孙侨宣称“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反对迷信鬼神星象,却又承认贵族横死能为厉鬼,而要将其子孙立为大夫加以安抚。

公孙侨曾指出:“众怒难犯,专欲难成”,“求逞于人不可,与人同欲尽济”。强调治国必须照顾多数人的愿望和要求,一意孤行则不能成功。他又说:“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即遇事应胸有成竹,执行中要坚持既定规划而不轻易越轨。

公孙侨十分注意搜罗人才,用其所长,并能广泛听取建议,择善而从。郑国在公孙侨执政之初,改革措施也曾遭到广泛斥责,但他不为所动,坚决推行。其后改革成效显著,人们又普遍歌颂他的政绩,甚至担心后继乏人。

公孙侨既是守旧的士大夫们景仰的人物,却又“铸刑书”,公布成文法典,执行严格统制人民的“猛政”,创立加重剥削的“田洫”、“丘赋”等新制以“救世”。这说明公孙侨是一位务实的政治家,他虽然力图维护传统的旧制,却不能不适应形势的变化而从事必要的改革。

公孙侨执政二十余年,做到了“谦恭、尽责、惠民、义行”,是做实事的榜样,孔子也予其高度评价,被孔子称为“仁人”、“惠人”。

在公孙侨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子产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产氏,读音作shàn(ㄕㄢˋ)。

二分布

今安徽省的安庆市怀宁县石牌镇产家垄、腊树芝岭村,重庆市的大渡口区、沙坪坝区,天津市,上海市,陕西省,江西省、四川省、江苏省和浙江省等地,均有产氏族人分布。

三郡望:

彭城郡:彭城郡原为西汉时期的楚国所置。汉宣帝地节元年壬子(公元前69年)以楚国改置彭城郡,治所在彭城县(今江苏徐州),西汉朝黄龙元年壬申(公元前49年)复名楚国,东汉朝章和二年戊子(公元88年)又改为彭城国。南朝宋永初二年辛酉(公元421年)复为彭城郡。隋开皇时期(公元581~600年)废郡,隋朝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又改为徐州,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名彭城郡。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复为徐州。历史上的彭城郡,其统辖范围大致包括今山东省微山县、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沛县东南部及邳县西北部,安徽滩溪县东部及山东微山县一带。彭城郡与沛郡在地域范围上有部分重叠。

四字辈排行:

安徽怀宁产氏字辈:“志必宗同原本自立光启斯文世余芳国”。

五历史名人:

产 麟:(生卒年待考),江西瑞昌人。著名明朝大臣。

明朝永乐举人,曾任兵部主事。

产 瓘:(生卒年待考),安徽怀宁人。

明正德中期出任训导。

产 伟:(生卒年待考),安徽怀宁人。

明嘉靖年间贡士。

产炜堂:(生卒年待考),安徽怀宁人。著名中医外科专家。

产炜堂现为安徽怀宁县人民医院主治医师,从医三十八年,曾先后在南京市古楼医院,广西南宁303医院和马鞍山十七冶医院工作和学习。

产炜堂在医疗上擅长自炼丹药调治中医外科杂症,如骨髓炎、骨结核及各种肿毒,内科胸腔积液、妇科 肿块及皮肤科疾病,自研有风湿性关节止痛膏,还按道家养生古方配制了“视仙延寿酒”。

产炜堂当前正在对肝病攻关治疗。推敲病因,病势参究六脉,结合现代仪器说,平衡阴阳道其中,开展同类疗法。以毒攻毒相对于经,必然获胜建奇功。

1977年,产炜堂参加省医疗队。走遍皖南山区各县,拜访老中医,收集了不少民间验方及古方、奇方治怪病。多次在省级以上杂志及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产立清:(生卒年待考),安徽怀宁人。著名地方干警。

产立清是南京市公安局下关分局二板桥派出所的社区民警,在2002年获得了南京市“人民满意警察”的光荣称号。

1、百家姓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

2、有姓随的。

3、随(Suí 随)姓源出有二:

出自姬姓,为周代时有诸侯随国,其后人以国名为氏。周代有随国(今湖北省随县),是周同姓诸侯国。春秋时被楚国所灭,成为楚附庸国,其后裔以国名为姓,称为随氏;

出自祁姓,为春秋时晋国大夫士会之后,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士会,字季,辅佐晋文公、襄公、成公、景公,于景公七年(公元前593年),率师攻灭赤狄,晋升为中军元帅,兼任太傅,执掌国政,修订法规。士会食邑于随(今山西省介休),后又食邑于范(今河南省范县),其子孙以邑名为氏,是为随氏和范氏。随姓,在隋代时,去掉走之字,是为隋姓,从此又分为随姓和隋姓,随、隋两姓源流相同。

扩展资料: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雷贺倪汤。滕殷罗毕,郝邬安常。乐于时傅,皮卞齐康。伍余元卜,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姚邵湛汪。祁毛禹狄,米贝明臧。计伏成戴,谈宋茅庞。熊纪舒屈,项祝董梁。

杜阮蓝闵,席季麻强。贾路娄危,江童颜郭。梅盛林刁,钟徐邱骆。高夏蔡田,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昝管卢莫。经房裘缪,干解应宗。丁宣贲邓,郁单杭洪。包诸左石,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裴陆荣翁。荀羊於惠,甄曲家封。芮羿储靳,汲邴糜松。井段富巫,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车侯宓蓬。全郗班仰,秋仲伊宫。宁仇栾暴,甘钭厉戎。祖武符刘,景詹束龙。

叶幸司韶,郜黎蓟薄。印宿白怀,蒲邰从鄂。索咸籍赖,卓蔺屠蒙。池乔阴郁,胥能苍双。

闻莘党翟,谭贡劳逄。姬申扶堵,冉宰郦雍。却璩桑桂,濮牛寿通。边扈燕冀,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柴瞿阎充。慕连茹习,宦艾鱼容。向古易慎,戈廖庾终。暨居衡步,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广禄阙东。欧殳沃利,蔚越夔隆。师巩厍聂,晁勾敖融。冷訾辛阚,那简饶空。

曾毋沙乜,养鞠须丰。巢关蒯相,查后荆红。游竺权逯,盖益桓公。万俟司马,上官欧阳。

夏侯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澹台公冶,宗政濮阳。淳于单于,太叔申屠。

公孙仲孙,轩辕令狐。钟离宇文,长孙慕容。鲜于闾丘,司徒司空。丌官司寇,仉督子车。

颛孙端木,巫马公西。漆雕乐正,壤驷公良。拓跋夹谷,宰父谷梁。晋楚闫法,汝鄢涂钦。

段干百里,东郭南门。呼延归海,羊舌微生。岳帅缑亢,况郈有琴。梁丘左丘,东门西门。

商牟佘佴,伯赏南宫。墨哈谯笪,年爱阳佟。第五言福,百家姓终。

表[表,读音作biǎo(ㄅㄧㄠˇ)]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炎帝神农氏第十七代姜器的鲜卑族后裔,属于复姓汉化省文简化为氏。

少典氏第十一代、炎帝神农氏第十七代姜器的后代有潞氏、路中氏、露氏、甲氏、榆氏、留吁氏等。

其中的潞氏的支派又有隗氏、狄氏、落氏、落皋氏、戎氏、戎子氏、袁纥氏、斛律氏、解批氏、乌护氏、纥骨氏、壹利吐氏、异其斤氏、回纥九姓等。

其回纥九姓就是回纥氏、仆固氏、浑氏、拔曳固氏、即拔野古氏、同罗氏、思结氏、栔苾氏、阿思布氏、骨仑氏。

之后由回纥氏分衍出高车十二族,即乞伏利氏、咤卢氏、乙旃氏、大连氏、窟贺伏氏、达卢干氏、阿仑氏、莫允氏、俟分氏、副伏罗氏、乞表氏、布收沛氏。

其中的乞表氏后来取汉字谐音单字“表”为姓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西汉朝时期酒泉郡的表是县,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汉书·地理志》:“酒泉郡表是县”,本注曰:“莽日载武”。《后汉书·郡国志》:“改表是曰表氏,魏晋因之。”《后汉书·五行志》:汉灵帝光和“三年(公元180年),自秋至明年春,酒泉表氏地八十余动,涌水出,城中官寺民舍皆顿,县易处,更筑城郭。”汉朝时期的酒泉郡下辖两县,一为乐涫县,一为表氏县。唐朝学者李贤对汉史记录注释道:“表氏故城,在张掖西北”。

今甘肃省高台县骆驼城遗址,为我国现存规模较大、颇有影响的一座古城址。骆驼城为东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因地震水患而由 出面搬迁重筑的酒泉郡表氏(表是)县城,从五胡十六国的前凉国直至五代十国时期的北周时期,该城一直为凉州建康郡郡治及其所辖表氏(表是)县城,唐朝时期为建康军城,公元766年被废弃,该城的建制历史延绵五百八十五年。

实际上在秦朝末年,酒泉郡表是县就已经存在了,当地居民主要来自北方各民族,后有相当一部分居住民以城池名称“表是”为姓氏,后随改为复姓“表氏”,再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表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朝鲜族,出自古百济新昌族,属于汉化取姓为氏。

古百济国新昌族有表氏,源出古新昌县。

据史籍《魏书·地形志》记载,北魏政权(公元386~534年)在中国北部地区设置平州,治所在肥如城(今河北卢龙),领辽西郡和北平郡,辽西郡下辖肥如、阳乐、海阳三县、北平郡下辖新昌、朝鲜二县。

新昌、朝鲜二县当时多为朝鲜族人,在北魏孝文帝元宏(拓跋宏)进行汉化改革的浪潮中,除了将中国北方的鲜卑、羌、匈奴、氐诸民族的原族姓氏强行汉化外,对其所辖地域边缘地区的其他民族,则大多以居地汉名称谓命其姓氏,其中,对所辖东北地区的高丽、百济等民族,按北平郡下辖的新昌、朝鲜二县中的各小地名分别给其命姓,其中即有表氏,为新昌境内一屯子的名称。

二历史名人:

表 祥:(生卒年待考),四川成都人。著名宋朝时期僧人。

宋哲宗时(公元1086~1110年)的著名僧侣,他善于绘人物像, 手法 ,常于妙高台壁间画东坡像。当时苏东坡为其题诗道:“目若新生之犊,心如不系之舟。要板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崖州。”

表肇基:(公元1938~今),云南沪西人。著名基础教育家。

1963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数学系,从事数学教学工作近四十年。在1987评为数学高级讲师,曾任教务主任,教务科长。

他在教学中坚持讲练结合,分散难点、突出重点、新旧联系,以旧出新,联系实际,总结方法,重视能力培养,受到学生的尊重和社会好评。

多次评为先进教师和优秀教师。在中学、中专、大专数学教学中结合数学工作实际和要求,总结教学经验和方法。

撰写的论文和数学研究文章有:《启发式》、《教学法与认识论》、《高中数学与题解》、《数学竞赛辅导》、《数学习题的典型与一般》、电大《高等数学复习提要》、《高等数学习题解》、《经济应用数学》、函大《线性代数学习指导》、《弹性分析》、《和角公式的证明》、《直接积分法》等。

表钟九:(公元1942~今),朝鲜族;吉林省会人。著名儿科医学专家。

珲春市辉春林业局职工医院业务院长。自从大学毕业后临床医疗工作达三十余年,从事中西医结合理论研究和治疗。

擅长儿科临床,肾脏内科,在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部质性肾炎、尿毒症方面较深的研究。所撰写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小儿第三型哮喘——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论文,在1993年9月杭州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会议上国内首次发表,这是纯中药治疗,该文章受到大会好评。

近些年来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二十余篇论文和译文。在其三十余年医疗工作中获得各类省级、省级、局级先进工作者荣誉。

目前专攻用中西医结合研究肾脏内科方面几种疑难病,已取得部分成果。

其人生格言:成功之路——勤奋、坚持。个人医疗生涯的间略真实的记录在由国家人事部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医学专家》中。

表凤鸣:(公元1956~今),河北承德人。著名现代书法家。

幼承家学,受父表福庭先生影响,酷爱诗文书画诸艺术,后拜姚小尧、刘顺、谢超、元渚先生为师,以颜柳入手,上追汉魏,作品多次在全国性大宗中获奖,书法作品曾被翰园碑林,圣泉碑林,墨子碑林,三清山碑林,选入刻碑留迹,并编入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辞典,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大辞典,中国当代书画家名典,中国当代文房四宝与文学艺术家大辞典,中国当代楹联墨迹集,中国诗书画印大观,东方之子一二三部,英国剑桥大学传记中心出版的世界知识界名人大辞典,台湾出版的海同心书画联展专辑,等三十余部辞书。

诗词作品曾编入中华吟萎,华夏诗存,湖海嘤呜集,言志别裁,咏物别裁,揽胜别裁,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会会员,菲律滨学群文艺社名誉理事,北京卿云诗书画社社员,河北书法家协会会员,承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六姓 六氏家谱 六姓起源 六姓名人 六姓的来源 六姓简介

六[六,读音作lù(ㄌㄨˋ),繁体字仍为六,不可写作陆、陆] 一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后期周宣王时大夫姬方叔...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