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姓是由卫姓改过来的吗
不是,一说:
郑姓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它的来源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周宣王把他的弟弟友封于槿林(今陕西华县东),建郑国,友即郑桓公。周幽王时,桓公任司徒,见幽王无道,便向当时的智者太史伯询问自保之计。太史伯说,在洛水以东,黄河、济水以南的虢、郐两诸侯之间有一大片土地,交通便利,物产富饶,可以在那里安置家室和财产。桓公依计而行,可惜还没来得及安顿好,就在“犬戎之难“中被杀害了。此后,桓公的儿子郑武公帮助周平王巩固了东周,因功被赏了虢、郐之间的土地,在那里建立了新的郑国。由此,郑氏子孙便在这里发展繁衍起来,世袭郑公称号。公元前375年,郑被韩所灭。郑国遗族从此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制(今荥阳西)、祭(今河南郑州东)和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之间,为纪念故国,便纷纷改为郑姓。郑国的最后一位国王郑幽公生公子鲁,鲁7世孙郑当时在汉代任大司农。郑当时之5 世孙郑稚汉末自陈迁至河南开封,从此定居在那里。晋时置荥阳郡,逐成为荥阳开封人。
又说:
根据《姓纂》的记载,郑之得姓,是开始于周厉王最小的儿子友。 周宣王即位以后,把幼弟友封在郑地即郑桓公。后来,郑桓公的子孙以 国为姓,从此就开始有了“郑”姓。 当时的郑地,就在现在河南郑县一带,也就是河南省中部黄河以南 的一片土地。 现在河南还有一个新郑县,根据考据,这也是一个因郑姓而得名的地方。
唐书《宰相世系表》说,郑桓公的儿子武公,曾经跟晋文侯辅佐周平王东迁到洛阳,建立了东周,郑武公自己也跟着搬了家,新郑由此而诞生,郑姓更继续繁荣滋长。 这个由周朝王室所分支出来的郑国,虽然在战国时被韩所灭,子孙流离分散于河南境内各地。但是,到了汉唐之后,却大放光芒,为中华文化平添不少光彩。
大家都知道,历史上专治经学的学者中,有十分著名的“二郑”,指的是郑众和郑玄,而以郑玄所享的名气为盛。 郑玄是东汉人,一生沉浸诸经,所注之经书有易、诗、书、礼、礼 仪、论语、孝经、尚书大传等,是一位名实相符的大学者,不但在兵荒 马乱的东汉末年享有盛名,就是在现在,也备受后人的敬仰。
郑姓始祖世系如下: 黄帝→玄嚣→峤极→高辛→后稷→不窟→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俞→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父→公季→西伯姬昌(周文王)→姬发(周武王)→姬诵(周成王)→康王钊→昭王瑕→穆王满→共王医扈→懿王燮→夷王燮→厉王胡→共和行政→宣王静→封姬友(郑桓公)於郑。
一、源于周代诸侯国
卫(Wèi 衞)出自姬姓,来源于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之后,以周国封地国名为氏。
上古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被封于卫(今河南省淇县),接管旧殷都朝歌七族的遗民,建立了卫国。
到春秋战国时,卫国被秦国兼并。卫国公族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卫。
二、少数民族改汉姓
源于鲜卑族,出自十六国时期鲜卑昌黎卫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昌黎卫部随之进入中原,在北魏孝文帝进行的汉化改革政策实施过程中,昌黎卫氏、渴烛浑氏皆汉化为单姓卫氏,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三、卫氏朝鲜迁居中国
据史籍《史记》的记载,汉朝初期,有一个名叫卫满的故燕国人,原来是燕王卢绾的属下。后燕王卢绾背叛汉朝,汉高祖刘邦率军镇压,卢绾亡命匈奴,卫满亦一同前往。后卫满带同千余名党徒进入朝鲜半岛地区。
卫满朝鲜灭亡之后,有其王族后裔子孙内迁中原,以故国名称为姓氏,称卫氏,主要分布在河南与山西交界处的焦作地区,逐渐生息繁衍,世代相传至今。
扩展资料
“卫”的字源演变
“韦”是“围”和“卫”的本字。韦,甲骨文=(囗,城邑)+(城邑“囗”东西两侧的“止”),表示在城邑东西两侧出警巡逻。有的甲骨文用三“止”代替两“止”,表示警哨围绕城邑南、北、东三面巡逻、把守。有的甲骨文“韦”把东西两面巡逻的字形调整成南北两端巡逻的字形。
当“韦”的“巡逻护卫”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在“韦”字基础上再加“行”(行进)另造“卫”代替,表示守卒围绕城邑行进巡逻,警戒护城。有的甲骨文用“方”(发配边疆的罪犯)代替“囗”(城邑),表示发配边疆的士卒守护边境。
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书、楷书承续金文字形。
《汉字简化方案》另造简化字“卫”:删去正体楷书字形中“行”、“囗”、“夂”等大部分字件,将正体楷书字形中“韦”字上部表示脚趾的“夂”(行走)变形成“卩”,并加一横指事符号写成“卫”,表示走动巡逻。
古人称绕城巡逻为“韦(韦、围)”;称警戒护城为“卫(卫)”;称警戒河界为“巡”;称有目标的巡视为“逻”。
造字本义:动词,围绕城邑巡逻守护。
-卫姓
虽然说似乎卫姓的人在我们身边见到的并不多,但是对于这个姓氏大家却是耳熟能详,毕竟卫姓的名人也是不在少数,如果说卫姓的父母想要给宝宝取出优质的名字应该从何下手嫩?姓卫叫什么名字好听?这里有卫姓男孩名字大全供大家参考,有取名障碍的人也许能有所启发。
卫姓的起源和分布
首先卫姓在宋代百家姓中位列第171名,目前为止人口数量只有67万占据全国总数的0042%,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四川、河南四个省份。而卫姓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据说 卫国 被秦所灭后,卫国贵族子孙便以国名“卫”或以“康”为氏。
姓卫叫什么名字好听?
1、避免使用寓意不好的字给卫姓取名
在以前的时候人们的生存条件恶劣,所以在取名的时候就认为贱名可能更加有优势,这样孩子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但是这种名字往往却用字不雅寓意不好,现如今的生活条件大可不必如此,所以我们在给卫姓宝宝取名的时候尽量避免,否则的话会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活动。
2避免使用生僻字给卫姓取名
有的父母为了追求特立独行和与众不同,所以认为生僻字能够给宝宝的名字带来不一样的效果,但是实际上使用生僻字的优点和缺点相比较的话,明显利小于弊,虽然说生僻字的确是很难重名也独树一帜,但是很多计算机都难以识别,这对于孩子的日常生活容易带来不便。
3避免音律不齐给卫姓取名
其实一个优质的名字最基本的标准就是字形优美且音律和谐,这不仅仅是在搭配名字的时候,而且我们也应该把姓氏和名字结合在一起分析考虑,最好的效果就是读起来朗朗上口响亮动听,关键是错落有致、抑扬顿挫的感觉才是汉字的美感。所以在取名的时候一定要更加注意。
卫姓男孩名字大全
1)、卫浩慨、卫俊迈、卫鸿雪、卫开济、卫立轩、卫坚白
2)、卫阳朔、卫欣荣、卫成业、卫锐意、卫昌茂、卫奇致
3)、卫季萌、卫和平、卫鸿云、卫弘方、卫文翰、卫睿聪
4)、卫建弼、卫鹏涛、卫浩言、卫浩壤、卫开霁、卫腾逸
5)、卫晗日、卫烨煜、卫运晟、卫欣然、卫和风、卫德曜
6)、卫曜坤、卫锐道、卫康复、卫浩邈、卫自明、卫永年
7)、卫和惬、卫英飙、卫安康、卫博艺、卫宇道、卫鸿祯
8)、卫翰墨、卫文柏、卫博道、卫涵煦、卫华晖、卫明珠
9)、卫茂彦、卫鸿羽、卫良奥、卫骏桀、卫伟博、卫澄邈
10)、卫乐池、卫御成、卫永新、卫锐锋、卫海逸、卫星泽
11)、卫振翱、卫安宜、卫英勋、卫运乾、卫宏伟、卫宏义
12)、卫茂德、卫鸿晖、卫德元、卫星鹏、卫起运、卫咏思
13)、卫高翰、卫承志、卫鸿运、卫兴贤、卫伟彦、卫锐智
14)、卫旭彬、卫驰皓、卫奇迈、卫丰茂、卫建元、卫元化
15)、卫文彦、卫天瑞、卫弘雅、卫飞英、卫煜祺、卫旭炎
关于卫氏宗祠对联
知道卫氏宗祠对联有哪些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卫氏宗祠对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卫家祠堂
始建于乾隆九年(1745年),道光十七年(1838年)对祠堂上房卷棚 门楼进行重修,装饰一新,气势雄伟,名声大震。
乾隆九年(1745年)在无恨创建了卫家祠堂,卷棚和大门楼,嘉庆二十四年(1820年)春在无恨创建了舞台戏楼;道光十七年(1838年)对祠堂上房卷棚 门楼进行重修,装饰一新,气势雄伟,名声大震。在革命战争年代,我族奋起报国为民,烈军属有三百余户,功勋显赫;新中国建立以来,我族之人紧跟中国***,忠于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廉政勤政,奋战在各条战线上,属科级以上有百余人,成绩卓著
1995年初,我族组建了重修家谱理事会,由人大常委会主任,二十世孙绍德任会长。他们到河南轵城 淹池 山西临汾 洪洞 运城 陇西 西安等地寻根考察,翻阅了大量家谱资料,发出了数百封调查联系信,历时一年多认真考证,认定:富荣 富生祖,明之成化时(1465年)人,以前查不可考,故为一世祖。分为东西两门,东门生三子曰:真 本 聪 。西门生三子曰:玘 能 善,后分六门,为二世祖。自二世以后迁于诸地,有定祖之居于堰头,绍康祖之居于垣曲王茅,天才祖之居于河南淹池,喜秋祖之居于河南介庄,起台祖之居于峪里``````````。使子孙知水源木本,先祖们多次修读家谱,乾隆九年 乾隆二十九年 乾隆四十六年 道光二十年 同治十八年各修一次至今。人丁日日繁衍,户口年年增添,现已延续至二十二世。
重修家谱,溯源流芳,百代子孙,群知水源,我族灿烂,叩拜报恩。前世已明,后辈岂紊为此从二十一世起,特定十二字排辈:英泽兴华,强国富民,风沛召焕,祥瑞永传。
卫氏宗祠四言对联
源自姬姓;
望出陈留。
——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商·周文王第九子受封后建立卫国,其后人以国为姓。下联典指其郡望陈留,汉置,在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
长平列爵;
沫土分封。
——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卫青,抗击匈奴有功,封长平侯。下联典出“沫”为春秋时卫国地名,周初封卫国,后以国为姓。
礼宗名世;
易学传家。
——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东汉·卫宏,初从九江谢曼卿习《毛诗》,作《毛诗序》;后随大司空杜林受《古文尚书》,作《训旨》。曾集西汉杂事为《汉旧仪》四篇。
河东世泽;
威烈家声。
——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汉·卫青,封长平侯,拜大将军,卒谥烈。
贞妇全义;
夫人笔图。
——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卫宏,作《毛诗序》,折《柏舟》篇为卫世子共伯妻所作。下联典指晋·卫夫人,工书法,师钟繇,作《笔阵图》。
宣威西域;
传绩京兆。
——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汉·卫青七出击匈奴事,威震绝域。
望隆易圣;
誉重璧人。
——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卫大经,专攻《周易》,世称“易圣”。下联典指晋·卫玠,风神秀异,有璧人之目。
霜凝珠彩;
玉映冰姿。
——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晋·卫玠,风神秀异。其舅尝言:“珠玉在侧,觉我形秽。”下联典出卫玠之岳父名乐广,有重名,时人称妇翁冰清,女婿玉润。”
卫氏宗祠五言对联
两青御外侮;
七出立大功。
——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卫青七击匈奴事。下联典指明·卫青防倭十余年有功,立祠以祀。
卫氏宗祠七言对联
绾侯望重拜太傅;
将军功高封长平。
——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代建陵侯卫绾,以廉忠被景帝拜为河间王太傅。后官至丞相。下联典指西汉名将卫青(公元前-前106年),字仲青,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西南)人。武帝时,官至大将军,封长平侯。元朔二年(前127年),率军大败匈奴,收复秦时河南地(今内蒙古自治区古河套一带)。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又与霍去病深入漠北,再次击败匈奴主力。他前后七次带兵出击匈奴,制止了匈奴贵族的掠夺,安定了北边诸郡,解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
正节尝从履祥学;
茂漪早作羲之师。
——佚名撰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学者卫富益,崇德人。尝学于金履祥、许谦。有《四书考证》、《性理集义》、《易说》、《读史篡要》、《耕读怡情录》等书传世。卒后门有谥正节先生。下联典指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名铄,字茂漪,河东安邑人。王羲之少时曾从她学书。
卫氏宗祠八言及以上对联
诗咏柏舟,义全贞妇;
图成笔阵,传自夫人。
——佚名撰卫姓宗祠对联
上联典指东汉·卫宏。下联典指东晋·卫夫人。
壮岁从军,奇功至七出;
髫龄操守,清节历三朝。
——佚名撰卫姓宗祠对联
上联典指西汉名将卫青。下联典自宋代参知政事卫泾的事典。卫泾,字清叔。淳熙中进士第一。开禧中封秦国公。
;郑姓是由卫姓改过来的吗
本文2023-10-07 03:32:2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94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