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颜氏家谱,字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4收藏

关于颜氏家谱,字辈,第1张

73-锡 74-振 75-承 76-景

77-世 78-廷 79-秉 80-培、

81-克、82-建、83-永、84-沛、

85-昭、86-启、87-裕、88-显、

89-兆、(90-守 90-肇)91-庆、92-宏、93-祚、

94-应、95-毓、96-国、97-良

98-惟、99-思、100-一、101-本、

102-继、103-起、104-有、105-常

连平颜氏家族的来源,应当追溯到三百五十多年前的明季崇祯年间。那时连平尚未建城,是“滑冠盘据,久梗王化,崇祯间削平建州辟莱的地方”(《连平州志》卷一序一)。统治者为了“拓疆、任土、作贡”(《连平州志》卷一),便在这凤山下、鹤水滨的荆棘地首创起“连平新州”(即现今的连平县城)。因为“新”,便吸引了四方有识之士纷纷聚拢到这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来,大振宏图,成家立业。  原住福建漳州府龙岩州缘岭河口村的颜氏振耀公,也和其他开拓者一样,不远千里而来,1634年携两个子正式在连平定居,从此便为连平人,颜振耀便是连平颜氏的开基始祖(连平颜氏除颜振耀一支外,还有别系的兄弟来连平定居,但人数极少。)。

颜氏振耀父子三人经过艰苦奋斗、克勤克俭,到第三代生活上已达到了小康之家的水平,人口也开始繁衍了。俗语说:“衣食足,礼义兴,”于是他们便以“荆树开花兄弟乐,书田无税子孙耕”这两句格言来要求后辈们发奋读书,以求上进。不久,第三代的颜子仁、颜子纯就开始进入了封建官场,颜子纯连续十四科考举未中,六十四岁才以贡生资历首任长宁县训导(长宁县训导:长宁县,即现在的新丰县。训导,官名,相当于现在的县教育局副职。)。训导的官职虽然微小,但也使当时“州人士滥以为荣”。颜子纯的出仕,标志着颜氏这个新发户在连平新区渐露头角了。到第五代,颜希圣于1723年一举考中了雍正朝的翰林(未任职),颜希深又由贡生做到贵州巡抚、侍郎等职。后来颜希深之子检,孙伯焘、以燠先后出仕,均官至总督。这就把颜氏从“州人士滥以为荣”进一步推向几乎是全国闻名的“一门三世四督抚,五部十省八花翎”的鼎盛时期,成为清代二十八世家之一的官僚家族。

颜氏从清代康熙朝起至光绪末年止的二百多年中,在人口不满一千(男性)的小小家族里,却有二甲进士(即翰林)三人,三甲进士一人,举人二十一人,拔贡近五十人(不含秀才和监生)。其中有揭露封建科场舞弊案而誉满全国的颜希圣(雍正时期与金圣叹同案);有兄弟同榜考中举人的颜模、颜樾(书法家,与练庭璜同时齐名);有在鸦片战争中积极抗英的爱国志士颜伯焘;有忠于职守、护理黄河十几年不出事故的颜以燠;也有著作家颜尔轼(著有《四书典考》和《思复堂文集》)、颜筱园(著《眼科约编》);还有名噪一时的文人豪士颜培瑚、颜钟徕、颜大花等。此外,还有七品以上的官员六十多人。当时确是兴旺发达,人杰地灵。

可是,咸丰朝以后,连平颜氏虽仍有人做布政使、道、府县官儿,但对照雍、乾、嘉、道时期,其显赫趋势开始逊色,乃至随着清王朝的衰落而逐渐衰落了。清王朝覆灭后至解放前(即民国时期)的三十多年中,连平颜氏家族已开始分化;一部分人因为破产,早已转向从事其他职业了;一部分人仍坐享祖辈余荫,吸烟(鸦片)赌博,拈花斗草,直至把家产花光,仍不悔悟,一直穿空心袍,拖燕尾屐,苦苦支撑着“书香世家”的空架子;另一部分人如颜恭叔、颜菊泉、颜仲华、颜重光、颜甘棠、颜泽滋、颜建华、颜伟青和颜保华等虽然先后做过简、荐任的官员,但比起上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解放后,颜氏家族大部分成员又起了质的变化:大部分人接受了***的政策,经过改造,变“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特别是粉碎“四人帮”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方针、政策得以贯彻,颜氏家族绝大多数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已达到了小康之家的水平。不乏劳动致富的万元户,读大学的人数,逐年也有所增加。难怪有人说:连平颜氏在清一代是做官的人多,民国时期是吸烟赌博的人多,解放初期是地主多,粉碎“四人帮”以后是建筑工人多,一九九零年后大学生多,连平颜氏子孙又开始走上了“以诗书为兴业资本”的道路,这种说法与历史事实基本吻合。

有人认为:连平颜氏之发迹,在于有二十四个山头的好风水(即葬有好坟墓),颜氏之衰落,也是由于龙气过峡,牛形、幢幡形(牛形、幢幡形,均是颜氏祖坟,按照封建迷信的说法,一是主富,二是主贵。)等不管事成了所谓“风水尾”了。这实在是无稽之谈。因为每一个家族有兴盛也必有衰落,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曹雪芹笔下的贾氏家族的成员们不就因养尊处优,昏昏沉沉,导致一败涂地么!由此看来,一个家族的兴盛和衰落,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离不开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同时也离不开人为的因素,而“风水”是不足信的。

对于颜回,很多人只知道他是孔子的弟子,在论语多个章节中出现。对于颜真卿,很多人只是从“颜筋柳骨”这个书法组合中知道他是古代一位了不起的书法家。很少有人知道,颜真卿是颜回的后人。颜氏家族不仅仅有颜回和颜真卿这样的历史名人,孔门七十二圣中的颜路、东晋时的光禄大夫颜含、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唐代的颜师古等等都是对历史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

那么颜氏家族是如何保持人才辈出的呢?从颜回拜师到颜之推立下《颜氏家训》,从颜真卿的毅然赴死到颜杲卿的慷慨就义,我们通过历史的痕迹可以发现颜氏族人在历史的洪流中,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的。

颜回

1颜回受父亲颜路的影响,早早拜入孔子门下

孔子的弟子颜回被后人称为复生颜子,是孔门七十二贤之首。难能可贵的是,颜回竟然是在他的父亲颜路的引领下拜入孔子门下的。颜回的父亲颜路,仅仅比孔子小六岁,因家境贫困,立志通过读书求学改变家庭和后人的命运。

因此在孔子刚开始办学的时候便跟随孔子学习了,颜回便是在孔子办学的这一年出生的。在父亲的影响下,颜回从小就被孔子深深地影响着。到了颜回十三岁的时候,便拜入了孔子门下。虽然颜路在七十二贤的中的影响力远远不及自己的儿子颜回,但他的眼光是非常独到的,他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也是极有远见的。

孔子讲学

在古时候能够识字已经难能可贵了,如果可以拜在一代大家的门下更是所有人求之不得的事情。孔子收徒并不看出身,三千弟子中仅有七十二贤得以名垂千古,说明颜路和颜回父子二人在学问是出类拔萃的。但比学问更重要的是对后人的教育,颜路把颜回带上了儒学之路,颜回则逐渐在孔子的儒家思想框架内,发展出了独属于自己的宗派——颜氏之儒。

《韩非子》指出,颜氏之儒是儒家的八大学派之一,重在立德。颜回之德不但给后世留下了不朽的文化遗产,而且给自己的后代树立了做人的准则。

2颜之推:创作《颜氏家训》,开后世“家训”之先河

颜之推是颜回的三十四世孙,如果说颜回创立的颜氏之儒为颜氏后人立下了榜样,那么颜之推所作的《颜氏家训》则从修身、立学、治家、处世等做人的各方面为颜氏族人起到了很好的训诫作用。这部典籍对于古代的家庭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明代藏书家陈振孙把这部著作称作“古今家训之祖”,宋代朱熹的《小学》,清代陈宏谋之《养正遗规》,都曾引用过《颜氏家训》中的记载。唐代以后出现的数十种家训,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该著作的影响。

颜氏家训

颜之推在文学和政治上并没有太大的建树,但却凭借一本《颜氏家训》名垂千古,不得不说在教育上的成就比在文学上的成就更有意义。《颜氏家训》认为教育子女时应该教给他们如何做人,既不能有妇人之仁,也不能溺爱,要教会他们坚守气节和尊严。

在读书求学方面,颜之推认为读书的根本目的在于打开心智、可以明辨是非,从而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在选择倾慕的对象时,不应该选择畸形的、无意义的偶像,而是应该把古代的大贤、大德之人作为自己的偶像,效仿他们的行为和做事方法才能够提高自己。

《颜氏家训》中的道理在今天看来仍旧没有过时,一味地溺爱或者训斥都不是最合适的教育方式,只有奔着“治国有方,营家有道”的目的培养子女,才会让他们成为于国于己,于家于社会都有用的人才。

3从颜真卿到颜杲卿,颜氏后人气节令人钦佩

颜之推是颜真卿的五世祖,颜氏家训显然已经在颜家起到了教育作用。颜之推之孙颜师古在文学方面参与编纂了《隋书》、《汉书注》等史书,在教育方面创作了训诂名著《匡谬正俗》,在历史、经学、训诂学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很多人倍加推崇颜真卿的书法,正所谓字如其人,颜真卿的字方正端庄、稳健厚重,正如其人一样,刚正不屈。当代学者认为学习楷书者大多尊崇“颜筋柳骨”,二人的书法筋骨刚正,象征着君臣之间的气节。

颜真卿雕塑

颜真卿也用生命诠释了自己刚正不屈的气节,《资治通鉴》记载,颜真卿临死前面对叛军李希烈的威胁,毫不畏惧地毅然赴死。半年后叛乱被平定,颜真卿尸骨被护送回京,唐德宗悲痛之下废朝五日,以示哀悼。

颜杲卿是颜真卿的从兄,虽然他在历史上的名气不如颜真卿,但在气节上两人却非常相似。颜杲卿也是中唐时期的名臣,安史之乱时,颜真卿镇守平原,颜杲卿与儿子共同镇守常山。在常山被叛军攻破后,颜杲卿被押到洛阳,他毫不畏惧安禄山并怒骂之,结果被安禄山残忍杀害。

颜真卿和颜杲卿二人同为颜氏族人,他们谨守《颜氏家训》的“气节尊严不可失”,在生死关头视死如归,以身殉国彰显自己的气节,令后世钦羡不已。文天祥在《正气歌》中用:“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称颂他即便被钩断舌头也丝毫不妥协的不屈忠节。

4总结:颜氏家族以操守和才学震烁千古、长盛不衰

颜回凭借自己的学问成为孔子最为得意的学生,他用自己的个人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德”。颜回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影响后世,为后代的修身立学起到了模范作用。

傅雷故居

颜之推在颜回思想的基础上,依靠在南北朝乱世中的所见、所得、所感创作了对颜氏后人影响深远的《颜氏家训》,他重视“实学”,在教育上主张父母的言传身教,用自身的行动影响子女的品行。

颜氏家族用事实证明了他们对家训的恪守,即便到了宋元时期,颜氏族人也入仕不断。汉末诸葛亮的《诫子书》、清代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近代的《傅雷家书》,这些家训都表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份能够子子孙孙、世代相传的家训,才是一个家族长盛不衰的根本所在。

宗主班序: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公 重 从 嗣 胤 伯 光 绍 懋 崇 怀 士 锡 振 承 景 世 廷 秉 培 克 建 永 沛 昭 启 裕 显 兆 守

御赐班序: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105

崇 怀 宗 邦 其 泽 允 昌 家 学 克 复 道 德 昭 扬 肇 庆 宏 祚 应 毓 国 良 惟 思 一 本 继 起 有 常

山东曲阜,公重从嗣胤伯光绍懋崇怀士锡振承景世廷秉培克建永沛昭启裕显兆守

山东潍坊,廷字辈

江苏东海,颜世江,廷字辈

江苏海安,爷爷是景字辈

江苏苏州阊门,颜万泉,万字辈,大如自炳荣华万世克明俊德

江西吉安,颜劲松,行字辈,中德行传

江西吉安,颜斋隆,斋字辈,振刚义斋兴,真卿公后裔

江西吉安,行字辈中、德、行、传

江西南昌,颜仁繁,人字辈,

湖南新化,颜尧秋,尧字辈,世代本鸿深;朝廷永大兴;文武宗正顺;万国保尧成。

湖南宜章,颜胜春,家字辈,崇怀宗邦其泽永昌家学克覆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颜常青,常字辈,如是可腾 德宗常建芳世贵金

湖南宜章,颜喜林,家字辈

湖南湘潭,永字辈

湖南株洲,颜永贵,永字辈,

湖南,学字辈

湖南,颜尧平,登献承熙永绍宏学遥裕佳兆万世朝端荣

湖北,颜一,崇怀宗邦其泽永昌家学克服道德昭扬肇庆宏祥应毓国良唯思一本继启有常

湖北,颜锐,昌字辈,上辈永

湖北,颜锐,昌字辈

湖北荆州,颜复文,复字辈,学克复道

湖北宜昌,颜道凯,道字辈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新城铺镇,颜景朝

广东南海,颜炳旗,

广东化州,颜仁繁,仁字辈,金木水火土,仁义礼智信

广东连平,颜朝晖,真卿公五世(回公45世)祖洎公由赣入闽,三十三世(回公73世)祖振耀公再由闽入粤,开基广东连平,尊二十九世(回公六十九世)祖文厚公(福建龙岩缘岭)为连平一世祖。

广西钦州颜锋,廷字辈

江苏盐城,颜辉,爸开字辈,爷爷道字辈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通洋镇新塘新锅村,颜伟伟,志明宜廷丙培克

浙江慈溪庆林渡,颜加林,万字辈,国庭礼朝继贤仁庆万祥世德瑞芳远旻盛永茂长

浙江温州瑞安上颜村,颜礼银,礼(利)字辈,协义余利

浙江瑞安,颜露,余字辈,协义余利

浙江,颜慧庆,庆字辈,伟正臻熙洽庆

吉林省延吉市,颜翔伟 祥字辈,后来改了这个翔字,出生1984年2月24日

黑龙江绥化,颜金梁 金字辈,下一辈应该是承

家族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颜回,历史祖父颜之推为南北朝时的著名学者,先后仕于梁、北齐、北周,终于隋,于是家居关中,遂为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颜之推学识渊博,尤善《周官》、《左传》,著有文集30 卷、《颜氏家训》20 篇,并行于世。颜之推从山东辗转跋涉到关中,跨越了南北阻隔,在读书治学的实践中,发现了不少典籍在流传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语言因古今、地域的不同而出现的差异,他对这些问题作了开创性的探讨,把这些心得与其他内容一并写入《家训》以备子孙遵循。

颜师古的父亲颜思鲁,以儒学显名,撰有《汉书决疑》。武德初年他为秦王府记室参军事。师古受家学熏陶,博览群书,精训诂之学,善作文章。隋仁寿年间,经人举荐,授安养尉之职。后因失职罢归长安,此后长达十年未能调任新职,迫于生计,以授徒为生。

颜师古兄弟四人。二弟颜相时,三弟颜勤礼,字敬之,颜真卿曾祖,幼而朗悟,识量宏远,工于篆籀,尤精训诂,与两兄师古、颜相时同为弘文、崇贤两馆学士,校定经史。四弟颜育德,任太子通事舍人,于司经校定经史。

关于颜氏家谱,字辈

73-锡 74-振 75-承 76-景77-世 78-廷 79-秉 80-培、81-克、82-建、83-永、84-沛、85-昭、86-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