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姓在总姓氏中排名多少?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1收藏

蒯姓在总姓氏中排名多少?,第1张

蒯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九十五位。蒯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商代有诸侯国蒯国(今河南省洛阳市西的蒯乡),居于此的国人多以国名为姓,称为蒯氏。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得,被封地于蒯(同上),他的子孙就一封邑名为姓,也称为蒯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同样,卫国卫庄公名为蒯聩,他的子孙就取其名的一字为姓氏,称为蒯氏。汉时,河南出现了名为蒯乡的地方(今河南省洛阳市西郊涧水东岸),当时的居民都以蒯为姓氏。

蒯姓人口分布

今湖北省的襄阳市襄城区、宜城县、安陆县、武汉市,上海市,天津市,北京市,重庆市,安徽省的巢湖市、合肥市、寿县、六安市、芜湖市、安庆市,江苏省的徐州市、丹阳市、苏州市、盐城市滨海县、淮安市、宜兴市、沭阳县、扬州市江都区,河南省的郑州市。

虞城县、洛阳市、商丘市、濮阳市、永城市,山东省的潍坊市、济宁市、枣庄市、菏泽市成武县,湖南省的常德市桃源县、衡阳市、益阳市,山西省的朔州,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江西省的彭泽县,贵州省的贵定县,云南省镇雄县,广东省的怀集县、潮洲市,美国,德国等地,均有蒯氏族人分布。

以上内容参考 -蒯姓

诸葛谨

诸葛谨,诸葛亮之兄,经鲁肃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孙权的深深信赖,努力缓和蜀汉与东吴的关系。吕蒙去世后,诸葛谨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孙权称帝后,诸葛谨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

[200年] 诸葛瑾汉末避乱江东。孙权的姊婿在曲阿向诸葛瑾请教问题,大惊其才,向孙权推荐,与鲁肃等一起为宾待,后为孙权长史,转中司马。

[215年] 孙权遣诸葛瑾使蜀通好刘备,与其弟诸葛亮在公馆见面,没谈私事。

[219年] 跟从吕蒙讨关羽,封宣城侯,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

[222年] 刘备东伐吴,吴王求和,诸葛瑾给刘备做书曰:“陛下老远来至白帝,就是因为吴王侵取荆州,危害关羽,怨深祸大。不肯讲和,此小人之心。试为陛下论其轻重,及其大小。陛下若抑威损忿,计可立决,不复咨之于诸将也。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於反掌。”时或言瑾别遣亲人与备相闻,权曰:“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

同年 升左将军,督公安,假节,封宛陵侯。曹真、夏侯尚等围朱然于江陵,诸葛瑾以大兵为之救援。瑾性缓,推道理,无破敌之术,兵久不解。转年春天,河水化开,潘璋等作水城于上流,瑾进攻浮桥,真等退走。虽无大功,也用保全师顺利入境为功。

同年 孙权称帝,封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241年] 诸葛瑾去世 死前嘱咐买棺服,办丧事要简约。

http://baikebaiducom/view/420701html

-----------------------------

诸葛均 - 个人档案

东汉末年(公元181——192年)

个人资料 性别 男

籍贯 [徐州]琅邪阳都 [今山东临沂]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长水校尉

家族资料 诸葛谨、诸葛亮的弟弟

母亲 未知

配偶 未知

兄弟姐妹 兄弟三 排第三 诸葛谨、诸葛亮的弟弟

子女 暂无相关记载

相关人物 诸葛谨 诸葛亮

曾效力过的势力 蜀

诸葛均传记

▓诸葛均出生,并在徐州成长。

[汉初平四年]公元193年 曹操攻打陶谦,徐州陷入战乱,诸葛均跟随叔父诸葛玄、兄长诸葛亮背井离乡躲避战乱到达扬州。

▓[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 袁术委任诸葛玄为豫章太守(今江西南县),诸葛亮于是带同诸葛亮、诸葛均前往上任。适逢李傕控制的东汉朝廷改派朱皓代替诸葛玄,诸葛亮等人于是投奔曾有交情的荆州牧刘表,在荆州安顿下来。

▓[汉建安二年]公元197年 诸葛玄去世,诸葛亮、诸葛均等人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隐居。

▓[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 刘备三顾隆中请出诸葛亮,而诸葛均仍留守隆中。

▓[蜀汉年间]公元216——263年诸葛均为官,官至长水校尉。

诸葛均,诸葛亮的弟弟.自幼和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来到荆州,叔父死后,与诸葛亮隐居隆中。公元207年,诸葛亮出山后,诸葛均仍在隆中。后为蜀国长水校尉。

(《三国志·诸葛亮传))

http://baikebaiducom/view/237917html

-----------------------

诸葛诞 - 个人档案

个人资料 性别 男

籍贯 [豫州]琅邪阳都 [今山东临沂]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大司徒 骠骑将军 青州牧 寿春侯

家族资料 父亲 诸葛丰

母亲 未知

配偶 未知

兄弟姐妹 暂无相关资料

子女 诸葛靓

相关人物 司马昭 文鸯 文钦 毋丘俭 王凌 夏侯玄 唐咨

曾效力过的势力 魏 吴

诸葛诞 - 简明历史传记

诸葛诞字公休,琅邪阳都人(今山东临沂),诸葛丰之后。初以尚书郎为荥阳令,累迁御史中丞尚书,魏明帝恶其沽名钓誉,免其官。诞以与夏侯玄、邓飏等相善,举而复职,任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王凌叛,诞为镇东、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讨之。诞军讨诸葛恪于东关,不利。毋丘俭、文钦反,遣使诱之。诞斩使,率军讨之。进封高平侯,转征东大将军。甘露二年,徵司空。诞被诏书,愈恐,举兵反。攻扬州刺史乐綝,杀之。谴子为质降吴,结以外援。吴以诞为左都护、大司徒、骠骑将军、青州牧、寿春侯。司马昭分兵围讨,诞兵败被杀,并夷三族。诞麾下数百人,坐不降见斩。

诸葛诞 - 简明演义传记

司马昭阴谋代魏,谴贾充试探诸葛诞态度。诸葛诞厉绝反对。贾充回京告变。司马昭暗通扬州刺史乐綝准备讨伐。诸葛诞夺扬州、杀乐綝,谴子为质降吴,结外援。发檄文举兵讨伐司马昭。司马昭分重兵围困寿春城。诸葛诞城内粮绝,军心散变。突围逃走时,被胡奋所杀。诸葛诞麾下数百人,决意不降赴死。

诸葛诞的历史评价

▓世语:是时,当世俊士散骑常侍夏侯玄、尚书诸葛诞、邓飏之徒,共相题表,以玄、畴四人为四聪,诞、备八人为八达,中书监刘放子熙、孙资子密、吏部尚书卫臻子烈三人,咸不及比,以父居势位,容之为三豫,凡十五人。帝以构长浮华,皆免官废锢。 《世语》

▓魏书:诞赏赐过度。有犯死者,亏制以活之。 《魏书》

▓干宝:数百人拱手为列,每斩一人,辄降之,竟不变,至尽,时人比之田横。吴将于诠曰:“大丈夫受命其主,以兵救人,既不能克,又束手於敌,吾弗取也。”乃免胄冒陈而死。 《晋纪》

▓习凿齿:自是天下畏威怀德矣。君子谓司马大将军於是役也,可谓能以德攻矣。夫建业者异矣,各有所尚,而不能兼并也。故穷武之雄毙于不仁,存义之国丧于懦退,今一征而禽三叛,大虏吴众,席卷淮浦,俘馘十万,可谓壮矣。而未及安坐,丧王基之功,种惠吴人,结异类之情,�鸯葬钦,忘畴昔之隙,不咎诞众,使扬士怀愧,功高而人乐其成,业广而敌怀其德,武昭既敷,文算又洽,推此道也,天下其孰能当之哉? 《晋阳春秋》

▓陈寿:诸葛诞严毅威重,锺会精练策数,咸以显名,致兹荣任,而皆心大志迂,不虑祸难,变如发机,宗族涂地,岂不谬惑邪! 《三国志·魏书二十六》

侯,后被司马昭杀死。

诸葛均出生,并在徐州成长。

[汉初平四年]公元193年

曹操攻打陶谦,徐州陷入战乱,诸葛均跟随叔父诸葛玄、兄长诸葛亮背井离乡躲避战乱到达扬州。

[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

袁术委任诸葛玄为豫章太守(今江西南县),诸葛亮于是带同诸葛亮、诸葛均前往上任。适逢李傕控制的东汉朝廷改派朱皓代替诸葛玄,诸葛亮等人于是投奔曾有交情的荆州牧刘表,在荆州安顿下来。

[汉建安二年]公元197年

诸葛玄去世,诸葛亮、诸葛均等人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隐居。

[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

刘备三顾隆中请出诸葛亮,而诸葛均仍留守隆中。

[蜀汉年间]公元216——263年

诸葛均在蜀汉为官,官至长水校尉。

父亲 诸葛圭 对于他是怎么去世的到现在还不清楚。

叔叔 诸葛玄

诸葛瑾 大诸葛亮7岁

诸葛均

还有2个姐姐,大姐嫁于蒯祺,二姐嫁于庞山民

他老婆很丑,黄月英,老丈人是黄承彦。诸葛亮很大一部分知识都是从他们那里学的。

蒯(Kuǎi)姓源出有三:

1、出自以国名为氏。据《古今姓氏辩证》载,商代时有蒯国(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的蒯乡)。蒯国的人后来有的以国名为姓,称为蒯姓。

2、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据《风俗通》是记载,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得的后代。春秋时,蒯地成为晋国大夫得的封邑,世称蒯得。他的子孙即以邑名“蒯”为姓,而称蒯氏。

3、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春秋时期的卫国,是卫灵公之子卫庄公的后代。卫庄公名叫蒯聩,他当太子的时候,曾经想刺杀灵公的夫人南子,失败后出奔晋国,后回卫国,被良夫、孔悝立为卫君。后为晋军所破,被杀。蒯聩的后代子孙以祖上的名字命姓,称蒯姓。

得姓始祖:蒯得。据《风俗通》是记载,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蒯得的后代。春秋时,蒯地成为晋国大夫蒯得的封邑,他的子孙即以蒯为姓,而称蒯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望族居于襄阳郡,即现在的湖北省襄阳县。故蒯氏后人奉蒯得为蒯姓的得姓始祖。 (缺)蒯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商代有诸侯国蒯国(今河南省洛阳市西的蒯乡),居于此的国人多以国名为姓,称为蒯氏。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得,被封地于蒯(同上),他的子孙就一封邑名为姓,也称为蒯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同样,卫国卫庄公名为蒯聩,他的子孙就取其名的一字为姓氏,称为蒯氏。汉时,河南出现了名为蒯乡的地方(今河南省洛阳市西郊涧水东岸),当时的居民都以蒯为姓氏。蒯姓主要分布在湖北省襄阳一带。

蒯氏或是一个典型的汉族姓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九十五位门阀。

今湖北省的襄樊襄城区、宜城县、安陆县、武汉市,上海市,天津市,北京市,重庆市,安徽省的巢湖市、合肥市、寿县、六安市、芜湖市、安庆市,江苏省的徐州市、丹阳市、苏州市、扬州市、盐城市滨海县、淮安市、宜兴市、沭阳县、江都市,河南省的郑州市、虞城县、洛阳市、商丘市、濮阳市、永城市,山东省的潍坊市、济宁市、枣庄市、菏泽市成武县,湖南省的常德市桃源县、衡阳市、益阳市,山西省的朔州,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江西省的彭泽县,贵州省的贵定县,广东省的怀集市、潮洲市,美国,德国等地,均有蒯氏族人分布。 郡望

襄阳郡:东汉建安十三年置郡。相当于现在湖北省襄樊一带。

堂号

辅国堂:南宋时蒯恩官拜龙骧将军。他胆力过人,伐广固,斩徐道复,袭金陵、伐蜀、讨司马休之,战功累累,封新宁县男。武帝北伐时,留他在京保卫太子,命朝士与他相交。他更加谦虚谨慎,对待部下官兵宽厚仁爱。历官辅国将军,淮陵太守。

============================================================

蒯姓宗祠通用对联

〖蒯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姓启蒯国;

望出襄阳。

——佚名撰蒯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蒯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摹⒖ね拧方樯埽

横江设馆;

庐阜穷经。

——佚名撰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朝宋承人蒯恩,字道恩,武帝时,因功封新宁县男。武帝北伐时,把他留在京城侍卫世子。后历官辅国将军、淮陵太守,曾在黄州建横江馆。下联典指北宋宣城人蒯鳌,少年时为孤儿,家中又贫穷,后立志读书,善于写文章,以廉直自励。太宗时进士及第,历官茶陵令、殿中丞,晚年隐居庐山(庐阜),以读书自娱。

淮阴必侠;

庐岳归休。

——佚名撰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蒯通,楚汉时游说之士,淮阴侯韩信用其计而定齐地。下联典指宋·蒯鳌,太宗进士,以殿中丞致仕,隐庐山卒。

-----------------------------------------------------------------

〖蒯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食俸一品名朝野;

画合双龙誉古今。

——佚名撰蒯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代营缮蒯祥,吴县人。官至工部侍郎,食俸一品,自永乐至天顺,凡内殿灵寝,皆其营缮,以两手握笔画双龙,合之如一。帝每以“蒯鲁班”之称。

恩感风雷皆变化;

诗裁绵绣借光辉。

——唐·蒯希逸撰蒯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蒯希逸《和主司王起》诗联句。蒯希逸,字大隐,会昌三年进士。

-----------------------------------------------------------------

〖蒯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慷慨为怀,不惜龙池送友;

忠贞事主,敢言跖犬吠尧。

——佚名撰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进士蒯甜事典。下联典指汉代官吏蒯撤事典

关系刘备屡败于北方,慕投刘表,称为兄弟;论血缘,他属于汉家皇室一族。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刘表是正经的皇亲。

关羽妻子:正史没有记载

刘表

刘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汉鲁恭王刘余之后,东汉末年名士,汉末群雄之一。他身长八尺余,姿貌温厚伟壮,少时知名于世,与七位贤士同号为“八俊”。为大将军何进辟为掾,出任北军中候。后代王睿为荆州刺史,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为辅。李傕等入长安,刘表遣使奉贡。李傕任命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以为己援。

在荆州期间,刘表恩威并著,招诱有方,使得万里肃清、群民悦服。又开经立学,爱民养士,从容自保。远交袁绍,近结张绣,内纳刘备,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称雄荆江,先杀孙坚,后又常抗曹操。然而刘表为人性多疑忌,好于坐谈,立意自守,而无四方之志,后更宠溺后妻蔡氏,使妻族蔡瑁等得权。刘表死后,蔡瑁等人废长立幼,奉表次子刘琮为主;曹操南征,刘琮举州投降,荆州遂没。

刘备

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一说太宗) ,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关羽

关羽(?-220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封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蒯姓一般是湖北省襄阳人。蒯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商代有诸侯国蒯国,居于此的国人多以国名为姓,称为蒯氏。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得,被封地于蒯,他的子孙就一封邑名为姓,也称为蒯氏。同样,卫国卫庄公名为蒯聩,他的子孙就取其名的一字为姓氏,称为蒯氏。汉时,河南出现了名为蒯乡的地方,当时的居民都以蒯为姓氏。

姓氏分布:今湖北省的襄阳市襄城区、宜城县、安陆县、武汉市,上海市,天津市,北京市,重庆市,安徽省的巢湖市、合肥市、寿县、六安市、芜湖市、安庆市,江苏省的徐州市、丹阳市、苏州市、盐城市滨海县、淮安市、宜兴市、沭阳县、扬州市江都区,河南省的郑州市、虞城县、洛阳市、商丘市、濮阳市、永城市,山东省的潍坊市、济宁市、枣庄市、菏泽市成武县,湖南省的常德市桃源县、衡阳市、益阳市,山西省的朔州,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江西省的彭泽县,贵州省的贵定县,云南省镇雄县,广东省的怀集市、潮洲市,美国,德国等地,均有蒯氏族人分布。

安徽合肥蒯氏字辈:“德光先世文振家声崇尚道义化育群伦彝常有序祖训同遵”。

安徽寿县蒯氏字辈:“应相东多盛学贤正光明智慧永远久道德传家声”。

湖北襄樊蒯氏字辈:“得承中善盛启均天甫生惟景步以介永寿大本乃立长发其祥必从先进克绍咸章全耀知习行守恭训恒信”。

江苏滨海蒯氏字辈:“寿大本乃立长春发”。

蒯[蒯,读音作kuǎi(ㄎㄨㄞˇ)]

蒯,姓氏,起源有三种说法,其一为出自以国名为氏;其二为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其三为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历史名人有蒯光典、蒯通、蒯祥等。

蒯得。据《风俗通》是记载,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蒯得的后代。春秋时,蒯地成为晋国大夫蒯得的封邑,他的子孙即以蒯为姓,而称蒯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望族居于襄阳郡,即现在的湖北省襄阳市。故蒯氏后人奉蒯得为蒯姓的得姓始祖。

扩展资料:

蒯氏或是一个典型的汉族姓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九十五位门阀。蒯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商代有诸侯国蒯国(今河南省洛阳市西的蒯乡),居于此的国人多以国名为姓,称为蒯氏。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得,被封地于蒯(同上),他的子孙就一封邑名为姓,也称为蒯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同样,卫国卫庄公名为蒯聩,他的子孙就取其名的一字为姓氏,称为蒯氏。汉时,河南出现了名为蒯乡的地方(今河南省洛阳市西郊涧水东岸),当时的居民都以蒯为姓氏。蒯姓主要分布在湖北省襄阳一带。

今湖北省的襄阳市襄城区、宜城县、安陆县、武汉市,上海市,天津市,北京市,重庆市,安徽省的巢湖市、合肥市、寿县、六安市、芜湖市、安庆市,江苏省的徐州市、丹阳市、苏州市、盐城市滨海县、淮安市、宜兴市、沭阳县、扬州市江都区,

河南省的郑州市、虞城县、洛阳市、商丘市、濮阳市、永城市,山东省的潍坊市、济宁市、枣庄市、菏泽市成武县,湖南省的常德市桃源县、衡阳市、益阳市,山西省的朔州,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江西省的彭泽县,贵州省的贵定县,云南省镇雄县,广东省的怀集市、潮洲市,美国,德国等地,均有蒯氏族人分布。

参考资料:

蒯姓-

葛亮家谱

诸葛丰

诸葛丰字少季,诸葛亮远祖。西汉元帝时人,刚直之著称于世。汉元帝升他为司隶校慰。他执法公允,不畏权贵,百姓很尊重他。元帝嘉奖他的节操,授予他符节,加封为光禄大夫,给予很高的荣耀。当诸葛丰在执法中触及元帝的宠臣时,被元帝下令收回符节,降为城门校尉。从诸葛丰开始,历史上的司隶校尉不再掌握符节了。

诸葛丰降为城门校尉后,继续上书检举官员们的不法行为,反被元帝说他诬陷好人,于以治罪。本要服刑,见他年老,故罢官为庶人。后病死。 (班固《汉书诸葛丰传》)

诸葛硅

诸葛硅(?--约187年)字君贡,诸葛亮之父东汉末年任泰山郡丞。共有三个儿子。长子诸葛谨,次子亮和幼子均。另有两女。

章氏

章氏,诸葛亮之母。

诸葛谨

诸葛谨(174-241)字子瑜,诸葛亮胞兄。因避战乱到江东,与鲁萧等共为吴国重要人物。诸葛谨为人雍容大度,直方敢谏,不仅众人敬重他,而且孙权也十分器重他。诸葛谨公而忘私,与诸葛亮阔别多年,在出使蜀国时,兄弟只是商议国事时相会,私下皆不交往。关羽败亡后,诸葛谨任吴国绥南将军兼职南郡太守。

公元241年,诸葛谨病死,时任大将军,左都护等职。他位极人臣,临终留下遗言要求丧事要从省、从俭。 (《三国志诸葛谨传》)

诸葛谨妾(203-253)。诸葛谨传中有:“妻死不改娶,有所爱妾,生子不举”的记载。

诸葛格

诸葛格(203--253年)字元逊,诸葛瑾长于。少年时就以随机应变、善于郑州辩论而出名.年轻时就开始担任官职。

公元234年,诸葛恪自荐为丹阳太守,吴将陆逊死后, 接替荆州要职。孙权死前,升为大将军兼大子太傅,并嘱托辅佐幼子孙亮。

吴、魏交战,诸葛格因屡胜而骄,终导致大败,大失人心,被诬以谋反罪而诛.尸体扔于乱坟冈.孙休即皇帝位后, 才下诏为之昭雪。

诸葛绰

诸葛恪长于,任吴国骑都尉。因参与孙权儿子 :孙霸的阴谋活动,被孙权得知,后交给诸葛恪严加管 诸葛恪用药酒将他毒死。

诸葛竦

诸葛恪次子,任吴国长水校尉。他对父亲刚愎自用的作法,多次劝谏,均被拒绝,常忧心祸至。诸葛恪被诛后,他带着母亲和弟弟外逃时,被吴将追斩于白都。

诸葛建

诸葛建(?-253年)诸葛恪幼子。任吴国步兵校尉。其父被诛后 与母,兄逃亡。兄被杀,诸葛建准备投魏,末达,被吴兵捕杀。

诸葛乔

诸葛乔(204——228年)字伯松,诸葛瑾的次子。他与胞兄诸葛惦在吴国的名声颇大。渚葛亮因婚后无于,诸葛乔就过继给诸葛亮为嗣。到蜀国后,任驸马部尉。

诸葛亮视他如亲生儿子,探恐其成为庸人,管教甚严。 诸葛亮北伐屯驻汉中,特意让诸葛乔同土兵们—起,亲自参 加与督运军粮的艰苦工作。

诸葛攀

诸葛攀,渚葛乔之子.在蜀国宵至行护军朔武将军.诸葛恪在吴国被杀后,其家族也被杀尽。面诸葛亮在蜀已有后代.当诸葛恪昭雪后,诸葛攀得以复还吴国,成为诺葛瑾酌后嗣.

诸葛显,诸葛攀之子。在蜀国亡后,于公元264年迁移到河东定居。

诸葛融

诸葛融(--253年)字叔长.诸葛瑾幼子。瑾死后,承袭父亲的爵位。诸葛融宽待部属.辣受部属爱戴,在吴国官至奋威将军。兄诸葛恪被诛,追兵围城.诸葛融吞金自杀, 他的三个儿子也被杀死。

诸葛亮大姊

诸葛亮大姊,在诸葛亮居住襄阳期间。嫁给中庐县蒯氏 大族的蒯棋为妻。

诸葛亮小姊

诸葛亮小姊,嫁给庞山民为妻(庞山民是沔南名士庞德公的儿子,庞统的堂兄)。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县)人,父母早亡,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叔父病故,与弟诸葛均隐居隆中。诸葛亮博学广记,胸怀大志,结交荆州名士, 被誉为“卧龙”。三国艺苑

公元207午.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提出了有名的《隆中对》,并出山辅佐刘备。赤壁之战后,诸葛亮任军师中郎将。建立蜀国后,诸葛亮为丞相。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多侯,公元225年,亮亲自率军平定南中。以后,给刘禅上《出师表》,多次进行北伐.终因积劳成疾,病死于五丈原军中,遗命葬定军山.谥号忠武侯. 诸葛亮善用人,治理蜀国.他重视农业生产,增强国力。他严于法制,长于军.他写下了十余万字的信、教、书、奏. 迫于蜀国军民的呼声,公元263年,刘禅下诏,在沔阳为诸葛亮立庙.

黄氏,诸葛亮之妻,黄承彦的女儿.其貌不杨,黄头发, 黑皮肤.但聪明能干.才华出众.婚后,黄氏成了诸葛亮的贤内助.

诸葛瞻

诸葛瞻(227--263年)字思远,诸葛亮的儿子.十七岁时,被后主刘掸招为驸马.历任骑都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等职.公元261年后,与董殿共同执掌蜀汉军政。公元263年,魏将邓艾入蜀,诸葛瞻率军至涪迎战。邓艾在阵前写信诱他投降,诸葛瞻怒斩来使。在绵竹与魏军决战时,由于寡不敌众,壮烈战死.

(《三国志�6�1诸葛亮传》)

诸葛尚

诸葛尚(247—263年),诸葛瞻之长子。公元263年,与父诸葛瞻同战死于四川绵竹。

(《三国志�6�1诸葛亮传》)

诸葛京三国艺苑 诸葛京字行宗,诸葛瞻的次子。蜀国亡后,迁移到河东。 在晋为官,初为眉县令,后为江州刺史. (《三国志�6�1诸葛亮传》裴松之注)

诸葛质三国艺苑

诸葛质,诸葛瞻之于.蜀亡后,刘禅之子、洮阳王刘恂不愿降魏,派诸葛质为使,与夷帅孟虬通好,刘恂得在南中水昌定居.

(张澍《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卷一。杂记》)

诸葛怀三国艺苑

诸葛怀,诸葛亮幼子。晋太傅王览建议朝廷,召录汉代名臣之后裔到京城任职,惟诸葛怀未至。经查访得知,原打算给诸葛怀封爵,他推辞说生活可以自给,无才干补闰,愿终老于家。晋帝同意了他的请求。 (张澍《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卷一�6�1朝真观记》)

诸葛果三国艺苑

诸葛果,诸葛亮的女儿。成都西南有朝真观,即乘烟观, 古老相传,诸葛果在这里修行和成仙升天,(张澍《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卷一,朝真观记》)

诸葛均

诸葛均,诸葛亮的弟弟.自幼和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来到荆州,叔父死后,与诸葛亮隐居隆中。公元207年,诸葛亮出山后,诸葛均仍在隆中。后为蜀国长水校尉。

(《三国志�6�1诸葛亮传))

林氏三国艺苑

林氏,诸葛均的妻子、南阳人.林氏是诸葛亮亲自为弟选择的配偶. 三国艺苑

(张澍(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卷一�6�1诸葛氏谱》)

诸葛玄三国艺苑

诸葛玄(——197年),诸葛亮的叔父。豫章太守周术病死后,袁术推荐诸葛玄继任,恰逢汉朝廷振朱皓为豫章太守。诸葛玄只得带着诸葛亮冗弟到荆洲,投靠旧交刘表。不久病死。 三国艺苑

蒯姓在总姓氏中排名多少?

蒯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九十五位。蒯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商代有诸侯国蒯国(今河南省洛阳市西的蒯乡),...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