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界里乱了辈分的“跳门”故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1收藏

相声界里乱了辈分的“跳门”故事,第1张

以前咱们说过,旧 社会 相声圈里的艺人因为生计问题是极讲究师承和门户的。随着 社会 的发展,这一现象曾经有一段时间被淡化。但随着 娱乐 业的“草根”化,“体制外”化,相声江湖又死灰复燃,“师父”又重出江湖,而且“辈分”这事愈演愈烈。

既然如今又把“师承”当成大事拿出来说,那咱就说说相声江湖里的一个有关“师承”的忌讳“跳门”。

所谓“跳门”就是说一个艺人放弃了原来的师父,重新投到另一个师父的门下。这种极为不尊重原来师父的做法是相声圈里的一个忌讳!因为“师父”是大于等于亲爹的,这么做,就好像不认亲爹自己再找个爹一样。所以相声圈里对跳门这事非常忌讳,对跳门的人一般是非常鄙视的。

当然,江湖规矩是江湖规矩,有时候规矩还得让位于“人情”。在某些情况下,有些跳门是可以被接受的。

比如自己师父去世了,你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再找个师傅。

王世臣先生十几岁父母亡故,拜了陈雨亭先生为师说相声。但不幸的是两三年后陈先生也因病故去。十四五岁的王世臣先生身穿重孝手持哭丧棒,沿街磕头乞讨埋葬了师父。之后年幼的王世臣先生拜在了张杰尧先生的门下。这种“跳门”谁也说不出个不行来。

还有一位大家熟知的老前辈,师胜杰先生。师先生早年间在关外拜朱相臣先生为师。师先生的父亲是张寿臣的徒弟师世元先生,家学渊源再加上朱相臣的悉心栽培,相声技艺自然是相当不错。后来在某界相声大赛中,师胜杰脱颖而出获得头名。与此同时,他也得到了侯宝林先生的青睐,想要收他为徒。此时,朱相臣先生已经作古。侯宝林大师开始也对跳门这事心有顾忌,于是请了很多人去打听情况,并用一只烧鸡贿赂了高英培去当说客。最终,师胜杰又拜入了侯门。但是,自此以后,师胜杰每提及师父一事,必然要说自己有两位恩师,一位是朱相臣先生,一位是侯宝林大师。对于此事,相声界一致认同师先生有情有义。

还有一种情况下的跳门也能得到大家的认可,那就是经过原来师父同意了的。原来的师父如果觉得教不了你这样的高人,或者非常理解你改换门庭可以换来荣华富贵的心情而同意了你再拜新师,那圈里其他人也是没话说的。

除了这些常见的情况外,再有的跳门就不地道了,就会引起圈内的非议了。比如当今最红的大蔓就曾深陷跳门风波。但是这事我不好议论,因为大蔓迷弟迷妹众多,皆把大蔓的文字当圣旨读。 历史 已经由大蔓书写了,我也不想拿脑袋往墙上撞。

跳门的故事在相声圈里有很多,我们今天单挑点乱了辈分的跳门给大家看看。但是,也就是看看,您乐呵乐呵得了,可千万别上头。

1、班德贵本来师从张杰尧。张杰尧本身师承不清,但奈何他老人家能耐太大,后来在张寿臣的调和下算是坐定了“德”字辈。那他的徒弟班德贵该是“寿”字辈。但解放后班德贵改拜在马三立门下,自降一辈成为“宝”字辈。据说是为了学更大的能耐。这就有点意思了。张杰尧能说四百多段,而且给相声界创造了很多家业,当时被排挤辈分不清的时候一气之下改名“张稽祖”(滑稽行业的祖宗!哈哈哈哈哈哈),这本事还小吗?

班德贵后来收徒弟范振钰,后来范振钰收了德云社的高老板。

2、插播一个小段。赵小林和马桂荣。这两位创作了不少的相声段子,很多知名演员都演过他们的作品。比如王谦祥、李增瑞两位当年合作的《换包装》、李金斗等多个版本的《省略语》等。

这对夫妇在三十余年的相声创作生涯中已累计创作了超过两百段新节目。单从数量上看,在行业中绝对算是高产的相声作家。后来马桂荣开班办学教学生说相声,收了一些学生。但当时马桂荣没有师承,没法收徒,而她老公赵小林有师承。他的师父是张喜林,赵小林是“文”字辈。所以当初马桂荣相声班里的应宁、孙越等就拜在了赵小林名下。后来,赵小林跟马桂荣离婚了。

3、熟悉相声的朋友应该知道应宁吧。

他原来算是赵小林的徒弟,算是“明”字辈。但后来应宁跳门拜在了王谦祥的门下,王谦祥也是“明”字辈,所以应宁降了一辈跳门。当然据说这次跳门是经过赵小林允许的,目的是为了进入体制内的煤炭文工团。要进团就得拜在这个团的台柱子门下,这已经有点“潜规则”的意思了。除了煤炭文工团,其他比如铁路文工团,北京曲艺团等都有这规矩。提起铁路文工团的侯耀文,北京曲艺团的李金斗,你能想起点什么吗?另外,孙越也跳门了。他弃了赵小林拜在了石富宽门下。据说这个跳门,赵小林并不知道。

4、这不,紧跟着铁路文工团就出场了。这次男主角是奇志。

奇志当年是常宝华的徒弟,是“文”字辈的。但后来他拜在了同是“文”字辈的侯耀文门下。原因是什么呢?跟应宁一样,要进入铁路文工团就得拜个新老师啊。所以奇志跳门自降一辈的目的就是进入体制内。他只比侯耀文小5岁。

5、曾几何时,进入体制内的文艺团体是很多草根艺人的梦想。比如郭德纲就公开说过当年低三下四地讨好就是为了能混进“主流”,但他始终没如愿。后来,相声园子在以德云社为首的各路团体的努力下又火了起来,于是体制内的院团好像又不那么香了。于是一些相声艺人为了前途又出现跳门现象。德云社有两个孩子,一个叫李云天,一个叫李云杰,想必有些人知道这二位。他们原来都是李立山的徒弟。李立山是“文”字辈,而且号称第一个相声“将军”。他的徒弟都是“明”字辈。但李根(李云天)李伟(李云杰)降辈跳门到郭德纲门下,并被德云社写进了“家谱”。对此,李立山也没有反对,估计毕竟要为徒弟的前途着想。而且相声行业内也没引起什么非议。

另外,李将军可能真的军务太忙,顾不上自己的徒弟。他手下的弟子跳门的还真不少,除了上面那两位还有一位现在德云社的杨进明,他跳门到了侯耀文门下,至于原因大家肯定清楚吧。

6、周炜,妥妥的根正苗红的主流相声演员。

他从一个北方曲校的小毕业生一路到文工团团长,可以说也是位传奇人物。他刚到北京拜的师父是唐杰忠,他也就是“明”字辈了。没想到后来突然改拜姜昆了,从姜昆师弟变成了徒弟。据说这是他们单位要求的,姜昆一开始不同意,毕竟是自己搭档的徒弟。但是耐不住周炜单位的请求最后在唐杰忠同意的情况下收了周炜。从此,周炜就成了春晚常客。不得不说,这一跳海阔天空!

7、说来说去,又得说回德云社,因为德云社如今大火啊。德云社不但相声出名,师徒恩怨也是精彩异常。郭龙飞,在德云社叫郭鹤鸣,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曲艺天才,当年郭德纲在台上唱曲的时候,伴奏的往往是郭鹤鸣。

郭德纲曾经夸他什么都会,一个人顶一个乐队,而且是德云社御用的乐队领班,擅长三弦、笙管、四胡、琵琶、笛箫各种伴奏。郭鹤鸣不光在乐器方面很擅长,在表演方面也擅长很多,比如相声、快板、太平歌词就不用说了,还擅长竹板书、山东快书、评书、莲花落、单弦、发四喜等多种曲艺,曾经郭鹤鸣在德云社的时候,每次上台一个开场板加上太平歌词,气场十分强大,观众甚是喜欢。

8、既然提到了何伟,那就再说说这位“何大能耐”。他曾经是郭德纲的大徒弟,而且从当年和后期的很多记载可以看出,郭德纲对这位大弟子是很偏爱的。有时候这种偏爱到了溺爱的程度,连曹云金这个跟郭德纲沾亲带故的徒弟都很嫉妒的。而且真的论及相声本身来说,何伟的艺术还是不错的,很有点老艺人的“范”,真的显老。从他身上可以看出郭德纲的影子,这一点,现在德云社众弟子都还做不到。

但尽管郭德纲百般溺爱,依然挡不住何伟那颗“驿动的心”。在眼见德云社“小楼将倾”的时候,何伟果断抽身离开,背后给了郭老板一刀。我们不去评价当时谁对谁错,但就这种做法本身的确是不地道。被自己最疼爱的人,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捅了一刀!郭老板内心的悲伤我们多少也能体会的到。

离开德云社,何伟一度跟刘洪沂走得很近,肯定也提出了跳门的想法。但刘洪沂很聪明,他没有趟这道浑水,但还是收了何伟做干儿子。何伟并不甘心,继续为自己寻找靠山,终于他碰上了跟郭德纲有血海深仇的侯耀华。于是二人一拍即合,侯耀华收何伟为徒!何伟一跃成为郭德纲的同辈师兄弟。

9、说到最后说位洋人:大山。此君真得是聪颖异于常人。因为单从语言方面来讲,能把不是母语的语言运用到母语的程度这本身就是非同寻常的。更何况大山并不是从小就学习中文,而是上了大学才学的,所以能把世界上最难的语言掌握到母语程度,除了个人努力,一定还有极高的语言天分。相声是语言的艺术,关于相声里面的一些方法、技巧等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作为中国人来讲可能都得琢磨好半天,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讲难度可想而知。

但尽管如此,大山还是很好的体会到了相声的内涵,这说明此人太聪明了。近期看过大山在加拿大华人晚会上表演的单口,不得不说真有点老艺人的感觉了。

大山说相声是跟丁广泉先生学的,丁先生独辟蹊径,对相声的传播是有功劳的。对于洋学生来讲虽然不好拿中国相声圈的规矩去套,但说大山开始算丁先生徒弟是不为过的。但后来大山也降辈 “跳门”拜在了姜昆的门下以求更大发展。据说这个跳门丁先生也没说什么,因为先生初心就是传播相声。

大山自然也知道中国相声圈的师徒文化,但作为外国人他并没有给自己设定什么束缚。既然师父们都不在乎,他也乐得“跳出三界外”,并自我调侃。据说他后来还写信给丁广泉先生的弟子们,勉励他的“师叔、师婶”们跟丁老师好好学习。

  北方:“相声大师”侯宝林、“相声泰斗”马三立、“单口大王”刘宝瑞、马季、侯耀文、牛群、冯巩、郭德纲等。

  南方:大兵,邓小林等。

  侯宝林(1917年11月29日-1993年2月4日),中国第六代相声演员,相声大师,先学演京剧,后改说相声。1940年起,与相声老前辈郭启儒搭档,合说对口相声。相声代表作有《戏剧杂谈》、《醉酒》等。

  马三立 (1914农历86~2003211)著名相声表演大师,马德禄之子,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擅使“贯口”和文哏段子。马三立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潜心探索,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马氏相声”,是当时相声界年龄最长、辈分最高、资历最老、造诣最深的“相声泰斗”,深受社会各界及广大观众的热爱与尊敬。马氏相声雅俗共赏,在天津更是形成了“无派不宗马”的说法。

  刘宝瑞(1915年-1968年10月6日),北京人,中国相声第六代演员,师从张寿臣。刘宝瑞的相声作品借鉴吸收了独角戏、评话、**、戏剧等姐妹艺术的优点,大胆革新创造,形成了声、容、情、神兼备的独特艺术风格。尤以单口相声见长,被誉为“单口大王”。

  马季,原名马树槐,80年代,马季把相声搬上以春晚为标志的晚会舞台,1983年被委认为第一届春晚总策划,1984年创作《宇宙牌香烟》进入春晚。2006年9月,中国曲艺界的牡丹奖将终身成就奖颁给马季。

  侯耀文,(1948年-2007年),中国著名相声作家、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自幼受其父侯宝林的熏陶,1960年登台,有四十七年的艺龄。侯耀文的表演幽默、生动,其相声作品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

  牛群,中国第七代相声演员,国家一级演员。1988年,开始与冯巩搭档,奉献了大量的相声作品。

  冯巩,相声表演艺术家,师承于相声泰斗马季,1994年春晚作品《点子公司》 、2004年春晚作品《马路情歌》 、2011年春晚作品《还钱》等16部作品均获春晚一等奖。2015年2月18日,冯巩再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与高晓攀、尤宪超、张小斐一起表演小品《小棉袄》。

  郭德纲,1979年投身艺坛,先拜评书前辈高庆海学习评书,后跟随相声名家常宝丰学相声,又师从相声大师侯耀文。其间又学习了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辗转梨园多年。

  邓小林,1961年生于重庆,相声演员。1978年开始学相声,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南方唯一由重庆闯进北京中国广播说唱团的相声演员。代表作品有相声《学唱》,《双人报菜名》等。

  大兵,本名任军。1999年,首登春晚表演相声《白吃》,并获最佳节目二等奖。2000年,相声《喜丧》获中国首届相声“牡丹奖”大赛一等奖。2001年,凭借相声《治感冒》获最佳捧哏奖。

 

  

  大山是加拿大人马克·罗斯韦尔(Mark Rowswell)的中文名字。他1965年渥太华出生,身高185公分,体重75公斤。1984年考上多伦多大学东亚系开始攻读中国研究并起中文名字陆士伟。1988年毕业后他入选中加两国互换学者交流项目,被派往北京大学中文系。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元旦晚会,在小品中出演一名叫大山的中国青年。他出色的表演使‘大山’这个的名字一夜间家喻户晓,此后他取中文名为大山。后来他拜了著名相声演员姜昆为师,开始学习相声,并不断在全国各地的舞台上和电视屏幕上献艺。他流纯正的汉语以及对中国文化的深切了解令许多中国人折服。《曲艺》杂志如此评价大山:“经过刻苦的学习和多年艺术实践,大山的语言水平和艺术表演技巧日臻成熟,获得曲艺节内行和广大观众的好评。”

  一开始,中国的观众对大山的角色定位很简单:大山是一个中国话说得非常好的 “洋笑星”。但是大山的事业并不仅限于在舞台上逗乐,他所从事的工作涉足文化、教育、商贸、公益等许多领域。在中国工作生活的20年里大山逐渐发展成一位全方位的中外友好使者。

  中国的媒体曾评价大山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外国人之一”。2002年大山又应邀被正式列入“加拿大名人录”。2004年大山被评为“北京十大杰出青年”,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个外国人。2006年大山又荣获加拿大的最高终身成就奖——加拿大勋章——以表彰他为中外友好交流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2 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他出任加拿大奥委会特使。

  因为“凭借其杰出的语言和喜剧天才在中加之间搭起了理解的桥梁”,2008年12月12日荣获加拿大勋章。颁奖仪式在渥太华总督府举行。加拿大女总督米夏埃尔·让亲自把勋章戴在大山等46名获奖者的胸前。

  《人民日报海外版》曾评价:“大山虽然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

  大山所从事的工作可以分成两大类:文化艺术和宣传教育。

  从喜剧小品到相声,再到电视剧和话剧,大山一直在拓宽自己的艺术道路。1989年他拜姜昆为师,正式成为“相声家谱”里的第一个外国人。多年来大山不断在多种艺术领域中探索尝试,讲相声、演小品、说评述、练快板,后来他又在长篇电视连续剧《宫廷画师郎世宁》中出任主角。近几年大山主演的话剧《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和《超级笨蛋》也广受好评。

  大山同时还是一位经验丰富,风格独特的主持人,尤其在主持双语以及国际性大型活动方面更是备受欢迎。二十年来他主持的节目和活动丰富多样,有庄重严肃的国事晚宴也有喜气洋洋的联欢庆典。无论是在露天广场面向数以万计的现场观众还是在演播室里只面对摄像机镜头,大山都能够驾驭娴熟,挥洒自如。

  大山尤其对教育领域情有独钟。首先,作为一个学习外语的成功者,大山开始帮助中国人学习英语。除了《随大山商访加拿大》、《随大山万里行》、《捷径英语》等英语教学节目在中央台热播以外,大山还精心设计了一套双语儿童读物《大山叔叔讲故事》。后来,大山又投入到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中,为中央台国际频道编写和主持了《交际汉语》、《旅游汉语》以及《体育汉语》系列节目。

  大山所从事的宣传工作包括商业广告、志愿性的公益宣传以及促进中西之间相互了解的宣传项目和文化咨询。无论是担任企业的形象代言人还是公益组织的“爱心大使”,大山一向口碑良好。几年前大山编写了第一本专门面向中国大陆读者的加拿大旅游指南,近几年大山又为加拿大奥委会做中国文化顾问,出任“北京2008年奥运会加拿大队特使”。

  有人很难理解大山的这种自由职业身份,总是要问:“你属于哪个单位,主业是什么?”大山笑着说:“我没有单位也没有主业。”的确“文化使者”不是一个很具体的工作头衔。但是,无论是在做什么样的工作项目,大山总是从“文化使者”的角度出发,希望通过他的介入和努力能减少差距,架起中西之间的桥梁,促进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他说:“中国广大的老百姓把我当了朋友甚至‘自己人’,我就应该尽量发挥自己的特殊身份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我不想把自己的工作范围规定得过于狭窄,反而希望我的工作能保持高度的灵活性。无论是文化、教育、商贸还是公益,只要自己能够发挥一点作用就都应该全力投入。”

  大山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读书期间迷恋上了中国语言与文化。大学一年级的时候他出于好奇心选择了一门“现代汉语”的选修课,不久后便下决心主修“中国研究”,最后成为东亚系里有名的高材生。1988年本科毕业后他获得全额奖学金被派到我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进修中国语言文学。

  才到北大之后不久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初次接触了中国传统的曲艺艺术。特别是相声这门幽默的语言艺术深深吸引住了他。大山很快他就认定学习相声是一个掌握中国语言、了解中国文化的最佳途径。经北大的老师引荐,大山拜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为师,在课余时间开始学习和表演相声,并正式成为相声门里的第九代传人。

  大山不断在全国各地的舞台上和电视屏幕上献艺。他流利纯正的汉语以及对中国文化的深切了解令许多中国人折服。大山很快成了一位家喻户晓的“洋笑星”。

  《曲艺》杂志如此评价大山:“经过刻苦的学习和多年艺术实践,大山的语言水平和艺术表演技巧日臻成熟,获得曲艺界内行和广大观众的好评。”

  大山所表演的相声节目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观众产生了一种误会。大山说:“大家接受了我的表演,认同我是真正的相声演员,我感到很荣幸。我热爱相声艺术,但我不是一个全职相声演员。”看到大山从事那么多种不同的文化交流工作,很多人总是要问:“你怎么不说相声了?”

  大山称自己为“相声票友”,强调他从来没有放弃相声。他还在继续钻研,通过很多不同的方式充实自己的经验。他也仍然希望将来为相声艺术作出一些贡献,以报答相声艺术所带给他的一切。

  如果说“相声演员”是中国老百姓认识大山的开始,那么1991年大山从北大毕业后到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去工作则是他成为真正的“文化使者”的开始。

  当时加拿大驻华大使碧福先生也是从电视屏幕上认识了这位在中国深受欢迎的加拿大老乡。他说:“如果有一个人能帮助我们在中国宣传加拿大,帮助中国人更好地了解加拿大,那就是大山。”于是他专门为大山在使馆开设了一格崭新的工作职位,叫做“大使公共事务助理”。

  在大使馆工作期间大山主要从事文化和学术交流项目。他创办了《枫窗》特刊以反映中加关系各方面的新动态。他还编写了第一本专门针对中国大陆读者的《加拿大旅游指南》。1994年首次访华以后克雷蒂安总理亲自给大山写信,称道:“加拿大在中国的友好大使莫过于大山。”

  在大使馆工作的三年多时间使大山受益匪浅,但他还是有些不满足。首先,他更希望成为一名双向交流的使者。其次,大山认为中国和西方的交流渠道已经发展得非常多元化,不像建交早期那样主要依靠少数官方交流项目。大山意识到自己在民间交流领域中更能发挥优势。1995年,大山离开了加拿大驻华大使馆,注册了“加拿大大山有限公司,从此开始了“自由职业”的生活。

  建立公司只是为了给自己建造一个更加灵活的工作平台。协调安排大山所参加的各种项目是“大山公司”的职责,说白了就算是给自己做经纪人。这样不单能够保持高度的灵活性,无论参加什么样的工作项目都是自己做主,而且还提供了一个专业的管理平台。后来大山公司与世界权威管理公司——国际管理集团(IMG)签约,进一步扩展大山所参加的业务范围。

  “自由职业”的生活一始,大山就首先投入到教育领域中。中加合拍的英语教学系列节目《随大山商访加拿大》以及续集《随大山万里行》不单获得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还成为全国最畅销的英语教学电视节目之一。

  仅仅是教中国人学英语当然谈不上什么“双向交流”,因此大山又开始做对外汉语教学。他和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合作编写和主持了《交际汉语》和《旅游汉语》,通过卫星传送播放到世界各地。从此后,五大洲的电视观众开始认识大山,他相继收到来自冰岛、埃及、俄罗斯、墨西哥等各国的观众来信。

  《大山叔叔讲故事》这套配有光盘的儿童书也是一个双向教育的好教材,其中的英汉双语童话故事都是由大山亲自改编讲述的。中国的孩子可以用这套书提高自己的英语听力和阅读能力,西方的孩子则可以用它来学些中文。《大山叔叔讲故事》在2005年全国少儿图书质量专项检查中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也被娱乐媒体评为“十大明星佳作”之一。

  大山对公益事业情有独钟,尤其是关于癌症和环境保护的公益宣传他更是视为己任,因为他深信这些问题是不分国界的。基于他在公益事业方面的突出贡献,加拿大癌症协会授予他“杰出贡献奖”。大山还是个“环保爱心大使”,并因此应邀担任中华环境联合会理事。大山义务出演了中加两国环保部门合作在中国推出的六个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

  鉴于大山对公益事业的积极投入和杰出贡献,2004年大山被评为“北京十大杰出青年”,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外国人。次年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市向大山颁发了本市最高荣誉“城市钥匙”,以表彰大山在促进加中友谊和交流方面做出的努力。2006年,大山又获得了加拿大国家级的最高终身成就奖“加拿大勋章”。

  从英语老师到汉语老师,从“大山叔叔讲故事”到抗癌和环保的爱心大使,从宣传工作者到文化顾问,大山一直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尽管如此,大山始终没有放弃“老本行”——电视主持人和演员。

  大山依然是全国最抢手的特约双语主持人,尤其擅长主持国际性大型活动方,如文化节、体育赛事、论坛活动、英语比赛以及各种才艺大赛。自1994年以来,无论中国***访问加拿大还是加拿大总理访华,几乎每次隆重的中加国事晚宴也都是由大山担任主持的。

  在表演艺术方面,大山一直在努力拓宽自己的发展道路。

  除了相声表演大山还曾研究其它曲种,如评书和快板书艺术。他不仅拜姜昆为师也与曲艺界和文艺界的许多艺术家同台合作表演节目。

  大山经常应文艺界的朋友之约在电视剧里客串各种角色。后来,他终于找到了一次合适他主演电视剧的机会。这就是在长篇电视连续剧《宫廷画师郎世宁》中出任18世纪初著名画家郎世宁。电视剧播出后在网上刊登的一周热剧排行榜上《宫廷画师郎世宁》排在第二位,而大山本人居然排在一周演员排行榜的首位。

  大山进军话剧舞台,接连出任话剧《红星照耀中国》和《超级笨蛋》两部话剧的男主角,其游刃有余的演技不仅让观众大加赞赏,也令专业话剧演员不敢小觑。

  当然,许多企业十分看重大山的名人效益,但对于商业宣传大山十分谨慎。他说:“名人做广告本身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但一定要认真负责,给自己把好关。担任形象代言人做宣传不像演戏,所说的话一定要代表自己的真实观点,这样才能对得起观众对我们的信任。”

  2008年北京奥运会来临之际大山更加忙碌。一方面是投入到北京奥运会的宣传工作中,而另一方面则是被加拿大奥委会任命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加拿大国家队特使,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给加拿大奥委会做中国文化顾问。

  大山在接受采访时总会被记者要求讲一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冲突和差异,但他不喜将差异。在中国工作生活了近20年,他感受到东西方的确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风俗习惯,但从更深的层次上看,中西文化也有很强的互补性。两种文化碰到一起的时候并不全是差异和冲突,是完全可以在“大同”中取得有机的结合。中西方的差距有时表面上看起来很大,实际上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只是表现方式不同。有时外国人把中国人想象得特别神秘,而中国人也常把外国人想得离奇古怪,其实这是主观意识上的区别,从本质上看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别。

  近一百多年以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保留自己文化的同时中国人的确吸收了许多国际上的文化因素,并不断地在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中国正在走向世界,同时世界各国都在不同形式上接受崛起的中国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包括在文化上。如何寻找中西文化之间的结合点和平衡点,如何建立和谐世界,是这一时代的大话题。从更高的视角来看,生活和工作在两种文化之间的大山所从事的正是这方面的工作。语言教学、文艺表演、咨询和宣传工作只不过都是具体的途径而已。

  大山说,“在中国,人们希望向我学习英文和解国外的情况,但到了国外,我反而成了中国的一名代表,外国人希望通过我了解更深层的中国。” “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的大山就这样以他特有的身份和优势在中西之间架起一座真正的文化桥梁。

  电视栏目:《通向2008》、《佳片有约》、《对外汉语教学节目》、《英语教学》

  电视大赛:中华才艺大赛、英语口语大赛

  法国经典喜剧《超级笨蛋》

  电视剧《八旗子弟》

  由郭冬临和大山联合主演的法国经典喜剧《超级笨蛋》2007年7月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剧院进行首场演出,之后又到全国各地巡演了近50场。这部中西结合的喜剧广受好评,已经成为2007-08年全国最受欢迎的话剧之一。

  2008年4月,郭冬临和大山分别获得了上海白玉兰戏剧艺术奖的最佳主角和最佳配角奖。大山也因而成为获得中国三大戏剧表演艺术奖的第一位外籍获奖者。

  《曲艺杂志》封面人物简介 (2002年1月号)

  大山(Mark Rowswell),加拿大人。虽然他不是职业的相声演员,但大山多年来表演相声、小品等曲艺节目深受电视观众欢迎。

  大山1984年至1988年就读于多伦多大学,期间他开始迷恋上了古老的中国语言文化。毕业后,他来到我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进修中国语言文学。在北大期间,他初次接触曲艺艺术,逐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快他就认定学习中国的民间说唱艺术是一个掌握中国语言、了解中国文化的最佳途径。

  1989年底,大山拜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为师,成为相声艺术“家谱”里的第一个外国人。多年来,他还向相声表演艺术家丁广泉学习相声等曲艺表演艺术,并与老师共同创作、表演了多个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等全国许多省市电视台播出,颇有影响。如代表作《错位》就是大山和丁广泉根据多年的亲密合作而共同创作的一段中外相声。

  经过刻苦的学习和多年艺术实践,大山的语言水平和艺术表演技巧日臻成熟,获得曲艺界内行和广大观众的好评。

  电视剧《宫廷画师郎世宁》

  大型话剧《红星照耀中国》

  2006年6月,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将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经典作品《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搬上了话剧舞台。大山在剧中饰演斯诺一角,获得了观众和业内人士强烈的认可,被认为是饰演斯诺的不二人选。

  2007年春天,来自全国各地的32台优秀剧目聚集北京,参加:“纪念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暨第五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纪念走过百年风风雨雨的中国话剧。为此,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携大型话剧《红星照耀中国》进京参演,代表上海话剧人为中国话剧百年诞辰献上厚礼。

  专家认为话剧版的《红星照耀中国》大气凝重却不乏浪漫诗情,客观叙事却不乏煽情手笔。《红星照耀中国》在上海和北京演出时打动了所有的观众。

  中国人学外语,外国人学汉语,这是解决语言障碍促进中外交流最有效的方式。真正的交流理所当然应该是双向的。

  本着这样的理念,大山不仅参与制作了《随大山万里行》等著名的英语教育节目,同时他还积极投入到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致力于帮助外国人学习中文。多年以来大山为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编写和主持的200多集电视教学节目通过卫星传送已在世界各地播出。

  来自五大洲的观众纷纷来信表示这些教育节目最大的优点是大山——作为学汉语的过来人——非常了解外国学习者的角度。外国人学汉语所碰到的问题与困惑,通过大山的解释一点就通。

  有意思的是这些节目在中国国内也很受欢迎。观众群中不仅有长住中国的外国人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想学英语的中国观众。他们想学的当然不是课文本身,而是想听听大山如何用流利的英文来解释课文,从而提高自己的英语翻译水平。有中国观众高兴地称赞“大山的英语教学节目真好。”具体问他们指的是哪一套节目,答案竟是“交际汉语”。

  目前,《交际汉语》以及《旅游汉语》在中央电视台已反复播出多轮。为了迎接北京2008奥运会,大山今年再次和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合作。一套崭新的54集教学节目《体育汉语》正在制作中,预计2008年年初将在CCTV-9与观众见面。

  2009年9月6日 主持 《中国会理首届国际石榴节》CCTV台会剪辑播出,四川台、会理台将全程直播。

  2011年2月2日,在中央1套举办的春晚上演出《四海之内皆兄弟》。

  相声小品

  《送春联》

  《错位》

  《五官新说》

  《五官评说》

  《名师出高徒》

  《金刚腿》

  《我爱北大》

  《新编孔乙己》

  《如此交流》

  《黄鹤楼》

  《夜归》

  《一样不一样》

  《绕口令》

  《新编女起解》

  《漫话北京》

  《胡不字》

  《蛤蟆鼓》

  电视剧

  《地下交通站》饰美国飞行员罗伯特(客串)

  《八旗子弟》

  《宫廷画师郎世宁》

  《功夫宝贝》

相声界里乱了辈分的“跳门”故事

以前咱们说过,旧 社会 相声圈里的艺人因为生计问题是极讲究师承和门户的。随着 社会 的发展,这一现象曾经有一段时间被淡化。但随着 ...
点击下载
上一篇:郭罗姓的家谱文献下一篇:黎氏族谱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