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神物么?现实生活中有么?
一传说中的龙
龙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螭龙,无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神话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龙王),在民间是祥瑞象征,在古时则是帝王统治的化身。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唐玄宗时,诎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诎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由此,龙王之职就是兴云布雨,为人消灭炎热和烦恼,龙王治水成了民间普遍的信仰。道教《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龙王品」就称,「国土炎旱,五榖不收,三三两两莫知何计时」,元始天尊乘五色云来临国土,与诸天龙王等宣扬正法,普救众生,大雨洪流,应时甘润。
龙王神诞之日,各种文献记载和各地民间传说均有差异。旧时专门供奉龙王之庙宇几乎与城隍、土地之庙宇同样普遍。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
考古专家认为,早期的龙就是一种头上带角的蛇,是一种纯粹的爬行动物;而有些人则认为,龙最初形成地,龙头很像猪,龙身则与蛇身相同;还有人指出,龙是由鳄鱼蜕变而成的;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对龙有独到的见解,闻先生认为:龙是由蛇与其它多种动物综合形成的,它以蛇身为基础,融入了马的鬃毛,牛的尾巴,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众多的专家学者对龙的起源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从许多出土的带有有关龙的图形的文物中分析,龙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久远的历史。这其中河南濮阳出土的蚌龙,距现在已有六千年的历史,它一方面体现着仰韶文化的脉胳,另一方面又证明了龙的最初形成。
关于龙的起源,在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和考证,人们终于取得了一个较为一致的共识: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
龙是伟大的,因为它得到了所有炎黄子孙的尊敬;龙又是虚无的,因为它只是一种精神,而不是一种物质。
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蛇身、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口角有须、额下有珠的形象。《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另有书记“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前人分龙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虬龙,无角者称螭龙。有人认为这是古代炎黄统一中原各部落后,揉合各氏族的图腾形成的形象。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龙被中国先民作为祖神敬奉,普遍尊尚“龙”,中国人经常自称“龙的传人”。
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龙与凤凰、麒麟、龟一起并称“四瑞兽”。(也有许多典籍和史书著作中提到“四瑞兽”分别为:猰貐、居、貔、狻猊。)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天文的四象。
佛教中的龙是天人中八个部落中的一支,即天龙八部八部众第二的龙部。佛教中天龙八部是佛教的护法神,尤其龙部众生均以誓卫佛法金刚为己任,保证佛法在三界中不被祸乱。当有人真正修行佛教时也有龙部众生被派遣下来保护修佛的人,是为护法。
“龙”虽然在英文中一般翻译为“dragon”,但西方文化中的“dragon”与中国传统的龙除了形象有一些相似外,背景和象征意义都分别甚大。西方的“dragon”一般带有邪恶的意味,与东方的瑞兽完全不一样。
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
二起源四问——龙起源于何时
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离今天的时间不会少于八千年。这个时期,原始先民已不单纯地、被动地依靠上天的赏赐了,他们把猎获的野马野牛野猪等等畜养起来;也不单单吃那些是采拾得来的野果了,而是有选择地种植谷物以求收获。他们能够熟练地取火用火,学会了用木头搭简单的房子,开始磨制石器、骨器,手工制作陶器,逐渐定居下来,从事生产活动了。生产活动使人们同大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宽泛,自然界作为人之外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撞击也越来越大。
为什么鱼类穿游不居,湾鳄声形俱厉,蛇类阴森恐怖,蜥蜴形色怪异?为什么云团滚滚,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大雨倾盆?为什么海浪翻卷,虹贯长空,泥石流咆哮而下,吞吃人畜,所向披靡?……这些动物的行为和变化不已的自然天象对古人来说,是无法科学解释的。
他们模糊地猜测到,应当有那么一个力大无穷的,与“水”相关的“神物”主宰着指挥着操纵着管理着这些动物和天象,像一个氏族必有一个头领那样;或者说,这些动物和自然天象是这个“神物”的品性体现,像人要说话,要呼叫,要吃喝拉撒睡,要嘻笑怒骂一样。
龙,作为一种崇拜现象,一种对不可思议的自然力的一种“理解”,也就从这个时候起,开始了它的“模糊集合”。
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出土的“龙形堆塑”,为我们的“时间定位”提供着证据。查海遗址属“前红山文化”遗存,距今约8000年。“龙形堆塑”位于这个原始村落遗址的中心广场内,由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石块堆塑而成。龙全长近20米,宽近两米,扬首张口,弯腰弓背,尾部若隐若现。这条石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有文章称,山西省吉县柿子滩石崖上有一幅距今达一万年的鱼尾鹿龙岩画,当是龙的最早的雏形。这幅岩画未见发表,其面目如何,还不得而知。)接下来还有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出土的距今达七八千年的陶器龙纹,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的距今达七千年的彩陶细颈瓶龙纹,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距今六千四百多年蚌塑龙纹等。
龙的模糊集合过程的起点在新石器时代,经过商、周至战国时期的长足发展,到秦汉时便基本成形了。这个“基本”有两个意思,一是说构成龙的框架、要素、样式,秦汉时都基本具备了;二是说龙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纳新的系统,它并不满足秦汉时的基本成形,之后的历朝历代,直到今天,还都在不断地加减、变衍和发展。
三生九子表
“龙生九子”的一个说法是来自明朝-李东阳的《怀麓堂集》,龙的九个儿子分别为:
老大囚牛(qiúniú)
老二睚眦(yázì)
老三嘲风(cháofēng)
老四蒲牢(púláo)
老五狻猊(suānní)
老六赑屃(bìxì)
老七狴犴(bì’àn)
老八负屃(fùxì)
老九螭吻/鸱尾(chīwěn/chīwěi)
另有说法为:
老大赑屃(bìxì)
老二螭吻/鸱尾(chīwěn/chīwěi)
老三蒲牢(púláo)
老四狴犴(bì’àn)
老五饕餮(tāotiè)
老六蚣蝮(应为趴蝮)(bāxià)
老七睚眦(yázì)
老八狻猊(suānní)
老九椒图(jiāotú)
有的说法还把螭首、麒麟、朝天吼(犼)、貔貅也列入龙子之一。
赑屃(拼音:Bìxì):
又名龟趺、霸下、填下,龙生九子之长,貌似龟,有齿,力大,好负重。其背亦负以重物,在石碑下的石龟为其形象。在拆除北京旧城墙时,在东便门和西便门的城墙下各发现半个赑屃,因此有赑屃驮着北京城之说。
囚牛:
龙生九子之一,形状为有鳞角的**小龙,喜音乐,蹲立於琴头。这位有音乐细胞的龙子,不光立在汉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其扬头张口的形象。
睚眦(拼音:Yázì):
龙生九子之一,龙身豺首,性刚烈,最是好杀嗜杀好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嘲风:
龙生九子之一,平生好险,如今殿角走兽是其形象。
蒲牢:
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狻猊(拼音:Suānní):
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
狴犴(拼音:Bì'àn):
龙生九子之一,形象老虎,传说其好诉讼,故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立其形象。
负屃(拼音:Fùxì):
龙生九子之一,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螭吻,又叫鸱尾、鸱吻(拼音,Chīwěn、Chīwěi、Chīwěn):
龙生九子之一,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鸱尾到底是一种鸟还是传说中海上的鲸鱼没有确定的说法。
饕餮(拼音:Tāotiè):
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青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叫做饕餮纹。传说是龙生九子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上有这么一段:“缙云氏有不才之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
蚣蝮,应为趴蝮:
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性喜水,被雕成桥柱、建筑上滴水的兽形。
椒图:
龙生九子之一,形状像螺蚌,性好闭,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铺首衔环为其形象。
螭(拼音:chī),或螭首:
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在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称为螭首散水。
麒麟: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据说能活两千年。雄的名麒,雌的名麟,合称麒麟。性情温和,不伤人畜,不践踏花草,故称为仁兽。麒麟的形状像鹿,尾似牛尾,麒有独角,麟无角,口能吐火,声音如雷。中国古代用麒麟象征祥瑞。相传只在太平盛世,或世有圣人时此兽才会出现,亦作骐驎。民间传说麒麟会给人们带来儿子,使家族兴旺,因此有麒麟送子之说。传说中孔子的母亲生孔子前曾有麒麟现身。明朝时郑和的船队航行到东非,曾带两只长颈鹿回到北京,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是麒麟。明成祖以此祥瑞之兆来表明自己施政的伟大。
犼,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
传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习惯。华表柱顶之蹬龙(即朝天吼)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又有文献记载,观音菩萨的坐骑即为“朝天吼”。
貔貅(拼音:pí xiū)又名天禄:
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状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貔貅凶猛威武,喜吸食魔怪的精血,并转化为财富,它在天上负责的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也有一种说法它是龙的第九个儿子。古时候人们常也用貔貅来作为军队的称呼。传说貔貅触犯天条,玉皇大帝罚他只以四面八方之财为食,吞万物而不泻,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现在很多中国人配戴貔貅的玉制品正因如此。
五龙字
龙字用在古生物学上指早以灭绝的巨大爬行动物
七龙:姓的一种
一、 姓氏源流
龙(Lóng 龙)姓的来源因多涉及神话,故不可详考,源出有七:
1、出自黄帝之臣龙行。据《姓氏录源》及《竹书纪年》所载,黄帝臣有龙行,黄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郑)。是为河南龙氏。
2、出自舜时纳言龙之后,以官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龙氏,舜臣也,龙也纳言(所谓纳言,是当时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子孙以官职名龙为氏。因舜的活动地域在晋南地区,故此支龙氏出自今山西省境。是为山西龙氏。传两千多年至汉代,有龙勉,因仕从河北钜鹿诏迁扶风京兆,传四代有龙述,字伯高,龙伯高初任山都县令,汉光武帝时升零陵太守,官于楚,家武陵为武陵始祖
3、出自古代神话传说,御龙氏之后。据《姓氏考略》所载,龙姓出自御龙氏,望出天水。如夏朝御龙氏刘累(尧之后,因有驯化龙的本领,深得夏帝孔甲的赏识,被封赐为“御龙氏”)的后裔中,就有以龙为氏的。刘累的故城在今河南偃师县南,是为河南龙氏。
4、出自古代神话传说,豢龙氏之后。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资料所载,相传董父,已姓,精于饲龙,以畜养龙而被舜赐姓“豢龙氏”。其后代有以龙为氏的,是为湖北龙氏。
5、出自西汉牂牁地区有龙姓。据《华阳国志》所载,西汉时的牂牁大姓中有龙氏。牂牁郡,治今贵州省-凯里县西北。
6、出自地名,以采食地为氏。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龙(今山东省泰安西南之龙乡),其子孙有以龙为氏者。
7、出自其他源流和少数民族有龙姓:
① 据《北史》所载,焉耆国(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西南)、西域且弥(今新疆昌吉、玛纳斯二县),其君王皆为龙氏。
② 少数民族中有龙姓。在我国苗、普米、哈尼、彝、侗、瑶、水等民族均有龙姓。
二、迁徙分布
传说时代的龙姓发源地为河南、山西、湖北。由于龙姓支派较多,故而分布较广,这一特点使得龙姓迅速地向四周地域扩展繁衍开来。约在汉代,甘肃和湖北、湖南省境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间地已是龙姓繁衍的三大中心。此期,蜀中(今属四川)有龙姓迁入者,后又南迁至贵州,形成四大姓氏(龙、傅、尹、董)之一。魏晋南北朝时,中原龙姓为避战乱而南迁,促使了南方龙姓人口数量的增长,这次迁徙也为后来江南龙姓发展势头盛于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北史》所载:“且弥王、焉耆国王皆龙姓。”焉耆国为西域小国,龙会当政时,曾击败龟兹王,一时葱岭以东,皆率服,其子龙熙在位时,投降后凉,遣子入侍,渐与汉族相融。唐宋时期,八番中的龙番,酋长皆龙姓,后分为大龙番、小龙番安抚司,养龙坑、谷龙、上龙长官司,安龙土千户。宋元时期,龙姓出现了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南迁,促使南方龙姓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明清时期,上述“龙番”各分支发展成为“龙家”,渐与汉、布依、水、苗各族相融。从龙姓历史演进过程来看,这一过程,即体现着北方龙姓与南方各族相融,又体现着少数民族龙姓与汉及其他各族相融。就在这一步步的相融中,龙姓完成了遍布华夏的历史旅程。今日龙姓尤以湖南、四川、广东、江西等省为多,最近调查表明,四省龙姓均属武陵郡江西龙庚支派,约占全国汉族龙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他们迁徙原因是宦游,与五胡乱华无关,龙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五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四。
堂号
世师堂、八德堂、敦厚堂:三堂号皆源自后汉龙述,字伯高,为山都长官。马援给他侄子一封信,劝他侄子学习龙述的两句话:“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谨约节俭,廉公有威。”马援称这是龙述的“八德”。皇帝知道了,提拔龙述为太守,说他“堪为世人师”。
经德堂:清朝-url]龙起端著《经德堂文集》,他的书房叫“经德堂”。
遗安堂: 广东粤中地区支派,包括广州地区,佛山地区,肇庆地区,清远地区等,最新调查,村庄二百多条,人口10万余,旅居海外的占二成多,始祖龙近天, 遗安堂来由;刘表向庞公曰;不享官禄,无以遗子孙,公曰;世人遗之以危,我独遗之以安,未尝无所遗也故曰遗安遗安堂字派;(见粤中龙氏族谱)
此外,龙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武陵堂”、“天水堂”、“纳言堂”、“敦本堂”、“忠勤堂”等。
五、家乘谱牒
全国:福建泉州龙氏族谱不分卷
广东:;粤中龙氏族谱二卷, 顺德大良龙氏族谱十七卷, 花县大坳龙氏族谱不分卷, 花县南溪龙氏族谱, 东莞龙屋基龙氏族, 德庆大宁龙氏族谱, 高要金山龙氏族谱, 广州白云区大田庙边龙氏族谱
浙江:兰溪龙舒宗谱六卷
江西:万载龙氏族谱(1782,卷数不清)、万载江塘龙氏族谱(卷数不清)、万载龙氏族谱(1812,卷数不清)、万载龙氏族谱不分卷(1839)、万载龙氏族谱不分卷(1876)、万载康乐坊龙氏族谱、万载龙氏族谱三十九卷首二卷末四卷、万载龙氏族谱二十卷、万载龙氏族谱十二卷首二卷末四卷、万载义井龙氏族谱
湖南:配西高桥龙氏五修族谱三十七卷、长沙龙氏族谱十六卷、茶陵云杨龙氏族谱不分卷、湘乡上湘城南龙氏续修族谱十八卷、湘乡城南龙氏族谱八卷首一卷、湘乡龙氏族谱四卷首一卷、湘乡城南龙氏四修族谱五十二卷首四卷
重庆:大足县<龙氏宗谱>不分卷(2002) 。大足县高升镇<龙氏家谱>全一册(1980)。
六、宗族特征
1、龙是中国人推崇倍至的神物,以龙为姓氏,亦是这一心理底蕴的表现。
2、在龙姓的发展史中,更多地体现着民族相融的历史大趋势。
3、龙姓字行辈份井然有序。
八十种不同的龙
巨大的会吐火的飞行爬虫类的龙是所有神奇野兽中最令人敬畏也最危险的。今天,世界上仍有十种不同的龙。
澳洲蛋白眼Antipodean Opaleye(新西兰)
中国火球(也叫狮龙)Chinese Fireball(中国)
普通威尔士绿龙Common Welsh Green(威尔士)
赫希底里群岛黑龙Hebridean Black(赫希底里群岛)
匈牙利树蜂Hungarian Horntail(匈牙利)
挪威脊背龙Norwegian Ridgeback(挪威)
秘鲁毒牙龙Peruvian Vipertooth(秘鲁)
罗马尼亚长角龙Romanian Longhorn(罗马尼亚)
瑞典短鼻龙Swedish Short-Snout(瑞典)
乌克兰铁肚皮Ukrainian Ironbelly(乌克兰)
九 西方世界的龙(DRAGON)
(以下释义出自D&D规则)
龙是一种体温恒定的爬行动物。也就是说,它是热血动物,体温由机体内的器官控制。这个特性使它能适应它所处广泛的生存环境,而且在一年之中不论日夜都可以活动,而不像其他的爬行动物,因为需要日光保持体温而只能在夜间活动。龙通常有翼,而且为了减轻体重,骨骼中空。有一些龙,通常是幸存下来的古老种类,没有翼且有着粗短的腿。这些上古的幸存者通常非常聪明而且好斗,它们被归类为“深渊之虫”,而且面临这绝种。龙可以生存很长的时间,有记录记载着生活了500年甚至1000年的龙。但是,没有任何关于龙因为年龄过大而死亡的情况的记载。另一方面,它们的死因是意外事件,疾病或者由于和它们最残酷的敌人-人类间的战斗。
骨骼
龙是目前已知的飞行生物中体型最大的。为了使这个庞大的躯体能在空中飞翔,它的身体结构必定和一般的爬行动物不同。所以,不要过多的把龙和一般常见的爬行动物联系起来。龙的翼骨和宽阔的肩骨相连,支撑着强有力的翼部肌肉群。这需要一个非常特殊的未知的骨骼连接系统,它比混凝土都要坚固而却比混凝土轻的多。
需要注意的是,龙和鸟一样骨骼中空来减轻体重。按科学的说法来说,任何有着像龙一样的身体结构的生物都能很好很快的飞行
肌肉系统
龙的肌肉系统是龙身上最迷人也是最复杂的地方之一。 我们估计,龙咬下一口时平均每立方厘米的空间内要受两吨力(这么大的力可以轻而易举的咬断钢铁)。
事实上,龙的力量非常之大。它的腿和“手臂”可以毫不费力的支撑起很重的负荷。但是,这仅仅是在陆地,在空中龙无法长时间的背负重过他体重一半的东西。
你可以试着仔细观察那些描绘龙的骨骼和肌肉的我在看了很多描绘龙的前爪和后爪的后认为,龙是无法奔跑的,它们的肌肉并未朝这方面发展。这不是说它们不能行走,只是说龙在地面上不能达到一个很高的速度。(当然,龙有许多种类,可能有一些能够奔跑)
鳞片
龙的身体几乎完全被坚硬而有光泽的鳞片覆盖,不过,龙的颈部和腹部通常没有鳞片。一般认为那是由于它有在地下挖洞的习惯,虽然并不是每个龙类研究者都同意这种看法。为了保护自己“柔软”的腹部(至少没有龙身上其他部位坚硬),龙通常“穿上”宝石做的“胸甲”。用它那有着强烈粘性的唾液和胃部分泌物,龙常把宝石粘在颈部和腹部,这样即起到保护作用又很美观。
龙的鳞片有五个角,有点像泪珠形,有两个长边和两个短边和一个与皮肤相连的非常短的边。龙可以使鳞片立起来或成其他状态来以打扮自己。要记住,龙是一种非常爱干净的生物,极其注意保持自己的皮肤和鳞片干净完美。
一般的情况下,龙的鳞片巧妙的交叠在一起,这要归功于鳞片表面凸起的空腔,它使鳞片能很好的交叠而不影响行动。
如果靠近观察一片龙鳞,你会发现鳞片的最内层有着浓密的毛,像根一样牢牢地扎入表皮。在毛囊中则有分泌腺分泌一种使鳞片和表皮紧紧贴在一起的粘合物质。这种物质主要来自于矿物,而这也决定了龙鳞的颜色和硬度。鳞片的最外层则是一层半透明的角状肌理,使鳞片有光泽。
龙不用像多数爬行动物那样脱皮。龙鳞的成长是一个自动重建的过程,就像人的指甲和毛发一样。除了生病的时候,鳞片不会从龙的身体上脱落。
翼
原则上说龙的双翼和其它动物的前臂没有根本的区别。龙翼中有一根较短和四根较长的指骨,骨上连接附着和蝙蝠差不多的翼膜。组成龙翼的肩部,臂部和指部在翼膜结构上非常相似(参见左图)。需要注意的是,某些图像把龙的翼膜根部连接附着于肩部,从生物学上讲,这是不正确的。龙的翼膜根部应该附着在后背的中部接近腿的地方。 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龙的翼膜根部是连接在背部偏上的地方,那么龙虽然能飞但是只能控制数值方向的运动(仰头或者尾部下压),显然这对于飞行速度和机动能力非常不利。如果龙的翼膜根部是连接在背部中部,那么龙可以控制水平方向的运动,把头和尾部当作舵来控制方向,这使其有着很高的机动性。这也使得翼的表面大了很多。
翼膜根部离腿部很近
这里翼的表面要大的多。而且翼处于身体的中部,这样就可以方便的通过脖子和尾巴来维持平衡,调整高度。龙的翼应该就是这个样子。
龙的生命周期
根据他们的适应性,一条龙可以健康的活1200年,或者更久
除了一些不幸
无论如何, 所有的龙,
从一个卑微的蛋开始进化到最后要通过12个清晰的阶段
每个新的进化阶段都体现在龙的 身体 头脑 或者行为上
蛋
蛋大小变化决定于龙的种类。
他们一般和生下他们的龙同样颜色
并且和这种龙免疫同样的元素伤害。
(例如, 黑龙蛋是黑或深灰色的
并且不受酸伤害) 。
龙蛋有一个瘦长的卵状外形
和一个坚硬的石壳。
一条雌龙可以从她的青年期开始产蛋
即使在她的极老年期也能保持繁殖能力。
雄性从青年期开始有能力使卵受精
并且保持繁殖能力直到太古期。
蛋在雌性体内受精,
准备生产所需时间大约是四分之一的孵化期
,如下表所示。
大概数字在表上提供了;
实际周期可能会有10天的偏差。
规则: 龙蛋
虽然它包含一个活的胚胎,还是将龙蛋看作一个无生命体
龙蛋的生产
龙每年生产一次 一窝有2-5个。
排卵从交配开始,一条雌龙生蛋数量通常较少,
如果她愿意, 可以不交配。
交配和生产可以发生在一年中的任何季节。
多数龙蛋下在雌性窝内的巢里,
在那里母亲或父母能守护和照料它们。
典型的巢由坑或土堆组成,
蛋被完全地埋没在松散的材料里譬如沙子或叶子。
龙蛋的卵形结构给予它强大的抗挤压性,
雌性能够在巢上走动,战斗,或者睡觉
而不用担心打破她的蛋。
龙有时会留下它们的蛋远离保护。
在这些情况下,
雌性会非常重视巢的隐蔽。
她或她的配偶(或它们两个) 也许会定期造访包含
巢的区域,但他们会当心不太接近巢
除非蛋受到某种危险的威胁。
孵化龙蛋
当龙蛋完成孵化, 里面的雏龙必须挣脱蛋的束缚。
如果父母是附近,它们通常会帮助雏龙柔和的在蛋壳上轻轻拍打。
否则, 雏龙必须自己突破蛋壳,
当雏龙开始设法逃脱直到挣脱束缚的这个过程通常要花费不到一至二分钟。
一窝里所有的蛋差不多同时开始出壳。
适当地照看和被孵化的龙蛋几乎有100% 孵化率。
被干扰了的蛋,尤其是那些远离巢穴进行人工孵化的蛋,
会比较不可能产下活的雏龙 。
一旦生产, 龙蛋要在适应于孵化的环境下孵化。
基本的必须条件取决于那一种龙, 如下所述。
雏龙胚胎在龙蛋里面可以生存在不充分的孵化环境下但不会太久。
在没有达到孵化条件的环境下,雏龙每小时必须做体质检定
(DC 15+1 每前一次检定;一个雏龙胚胎拥有和被孵出的雏龙同样体质数值)
决定是否生存。
在孵化期的最后1/4时间
雏龙胚胎在龙蛋里的将变得有意识。
龙蛋孵化环境如下:
黑色: 蛋必需被浸没在强到造成每轮1d4伤害地酸里, 或埋入各种沼泽湿地
蓝色:每天的前一半,蛋必须被处于温度保持在
华氏90度 到华氏120的环境下, 随后的半天在华氏40度到华氏60度环境下 。
黄铜色:蛋必须被放置在明火或至少华式140度的环境下。
青铜色:蛋必须被浸没在大海或大洋或至少每日2次有潮水淹没的地方。
赤铜色:蛋必需被浸入在强到可以造成每轮1d4伤害的酸里,或裹在凉快的沙子或泥土里(华氏40度到华氏60度) 。
金色:蛋必须被放置在明火或至少华式140度的环
中国古老家族一共有十个
1--文曲家族
2--紫金家族
3--司文家族
4--追风家族
5--福临家族
6--盈禄家族
7--驿马家族
8--孤傲家族
9--尊贵家族
10--精灵家族
中国古老家族--龙氏(神话)
龙姓总体概述 龙-百家姓排列256,约312万,占全国024%。
龙(Lóng 龙)姓的来源因多涉及神话,故不可详考,源出有七:
1、出自黄帝之臣龙行。据《姓氏录源》及《竹书纪年》所载,黄帝臣有龙行,黄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郑)。是为河南龙氏。
2、出自舜时纳言龙之后,以官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龙氏,舜臣也,龙也纳言(所谓纳言,是当时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子孙以官职名龙为氏。因舜的活动地域在晋南地区,故此支龙氏出自今山西省境。是为山西龙氏。至汉代,龙勉因仕从河北钜鹿诏迁扶风京兆,传四代有龙述,字伯高,龙伯高初任山都县令,汉光武帝时升零陵太守,官于楚,家武陵为武陵始祖
3、出自古代神话传说,御龙氏之后。据《姓氏考略》所载,龙姓出自御龙氏,望出天水。如夏朝御龙氏刘累(尧之后,因有驯化龙的本领,深得夏帝孔甲的赏识,被封赐为“御龙氏”)的后裔中,就有以龙为氏的。刘累的故城在今河南偃师县南,是为河南龙氏。
4、出自古代神话传说,豢龙氏之后。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资料所载,相传董父,已姓,精于饲龙,以畜养龙而被舜赐姓“豢龙氏”。其后代有以龙为氏的,是为湖北龙氏。
5、出自西汉牂牁地区有龙姓。据《华阳国志》所载,西汉时的牂牁大姓中有龙氏。牂牁郡,治今贵州省凯里县西北。
6、出自地名,以采食地为氏。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龙(今山东省泰安西南之龙乡),其子孙有以龙为氏者。
7、出自其他源流和小数民族有龙姓:
①《北史》所载,焉耆国(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西南),西域且弥(今新疆昌吉、玛纳斯二县),其君王皆为龙氏。
②小数民族中有龙姓。在我国苗、普米、哈尼、彝、侗、瑶、水等民族均有龙姓。
郡望堂号
龙姓郡望主要有五个:
1、武陵郡,治所在义陵(今湖南溆浦南);
2、天水郡,西汉时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西晋时治所在上圭阝(今天水市);
3、武阳郡,治所在贵乡(今河北大名东北);
4、太原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
5、武昌郡,治所在今武昌。
堂号:“世师”、“八德”、“经德”、“纳言”、“敦本”、“敦厚”、“武陵”、“天水”等。
宗族特征
1、龙是中国人推崇备至的神物,以龙为姓氏,亦是这一心理底蕴的表现。
2、在龙姓的发展史中,更多地体现着民族相融的历史大趋势。
3、龙姓字行辈份井然有序。如民国抄本《龙氏家谱》中有江苏龙姓一支字行为:“兆升元吉,宗业克昌,富大希廷,厚诚守方。”
名人精粹
龙子:又称“龙叔”,最早见于史籍的龙姓名人,主张“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此句被孟子引用以告滕文公。
龙述:东汉京兆郡(今属陕西)人,为人敦厚,曾任山都长,武帝时官至零陵(今广西全州西南)太守。
龙太初:宋代人,曾以诗人名义拜见王安石,并作《沙诗》一首,赢得王安石赞许。
龙镯:宋代人,乾德年间州太守,有惠政,深得民心,当地百姓绘《来鹤图》颂其德。
龙仁夫:吉安(今属江西)人,元代浙江儒学副提举,著有《周易传》一书。
龙许保:明代贵州人,苗族,率众起义与官军对抗十余年之久,攻破印江、思州、石阡等城,后遭镇压,被俘遇害。
龙燮:望江(今属安徽)人,清代著名戏曲家,著有《琼华梦》、《芙蓉城》等。
龙文彬:清江西永新人,同治年间进士,《周易绎说》、《永怀堂诗文钞》、《明会要》等为其所著。
龙启瑞:清代广西临桂(今桂林)人,道光年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江西学政、江西布政使,著有《小学高注补正》、《经德堂诗文集》等。
龙汝元:清代直隶宛平(一作大兴,今属北京)人,曾任职游击、参将、大沽协副将,在与英法联军挑起的第二次大沽之战中阵亡。
龙泽厚:清末广西桂林人,早年从康有为学,参加桂林圣学会、上海强学会等进步组织,后主持旧金山《文兴报》,作上海天游学院教务长。著有《南海先生上书记》。
龙鸣剑:四川荣县人。早年赴日留学,参加同盟会,后组织同志军,开展武装斗争,在去往叙州(今宜宾东北)的行军途中因病去世。
龙云:云南昭通人,原在军阀唐继尧部下任军长,后归附国民党,一九四九年发表声明,表示拥护中国***领导。
龙氏古老家族 表现出类拔萃
关于龙氏的来源,许多姓氏专书都有明确的记载,包括《广韵》上所说的:“舜纳言龙之后,或曰出于御龙氏”;《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所说的:“《姓纂》曰,尚书,舜臣龙为纳言,子孙以王父字为氏,又,董父,己姓,赐姓豢龙氏,龙且,楚人,为项羽将,急就章,龙未央,亦楚人也”;以及《姓氏考略》所说的:“出于御龙氏,望出武陵、天水”等等。
由此可见,龙氏的确是一个古老家族,他们的始祖,是虞舜的纳言之臣龙。所谓纳言,是当时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书经》的《舜典》上有一段文字说:“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指的正是此事。
龙、刘二氏 当初是一家人
另外,依照《姓氏考略》的记载,则夏朝御龙氏刘累的后裔之中,也有以龙为氏的。刘累,是后世刘时家族的始祖。这么说来,龙、刘二氏,当初根本就是一家人呢!
在早期历史上,龙氏一 直表现得出类拔萃。这种情形,曾经出现于《孟子滕文公》一文中的龙子,最足以说明。
根据《孟子滕文公》篇中的注解,龙子是一位古代的贤人,由于主张“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而被孟子引用以告滕文公,因而青史垂名。据说,这位贤人又被称为龙叔。《列子》的《仲尼篇》上对他的事迹也有记述,是这样的——龙叔谓文挚曰:“吾乡誉不以为荣,国毁不以为辱,得而不喜,失而弗忧,观生如死,视富如贫,视人如豕,视吾如人。处吾之家,如逆旅之舍,观吾之乡,如戎蛮之国。”
五胡乱华时期 加入许多新血轮
几千年前便出了这样一位备受后世敬仰的贤人,龙氏家族的久享盛名,实在不难想见。
跟其他著名姓氏一样,到了南北朝的五胡乱华时期,龙氏家族也加入了许多新的血轮,正如《北史》所记载的:“且弥王、焉耆国王均龙姓。”
焉耆,是当时称霸西胡的一个王国,尤其在龙会当国王的时候,曾经击灭龟兹王白山,一时葱岭以东,莫不率服,声威远播。后来,其子龙熙嗣立,投降后凉之主吕光,并且遣子入侍,结果,就逐渐与汉人混然一体,不再分得出彼此。
姓龙,在北京,但祖先一定不在北京,但是祖先在哪儿,没有人知道,好遗憾龙姓总体概述 龙-百家姓排列256,约312万,占全国024%。
龙(Lóng 龙)姓的来源因多涉及神话,故不可详考,源出有七:
1、出自黄帝之臣龙行。据《姓氏录源》及《竹书纪年》所载,黄帝臣有龙行,黄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郑)。是为河南龙氏。
2、出自舜时纳言龙之后,以官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龙氏,舜臣也,龙也纳言(所谓纳言,是当时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子孙以官职名龙为氏。因舜的活动地域在晋南地区,故此支龙氏出自今山西省境。是为山西龙氏。至汉代,龙勉因仕从河北钜鹿诏迁扶风京兆,传四代有龙述,字伯高,龙伯高初任山都县令,汉光武帝时升零陵太守,官于楚,家武陵为武陵始祖
3、出自古代神话传说,御龙氏之后。据《姓氏考略》所载,龙姓出自御龙氏,望出天水。如夏朝御龙氏刘累(尧之后,因有驯化龙的本领,深得夏帝孔甲的赏识,被封赐为“御龙氏”)的后裔中,就有以龙为氏的。刘累的故城在今河南偃师县南,是为河南龙氏。
4、出自古代神话传说,豢龙氏之后。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资料所载,相传董父,已姓,精于饲龙,以畜养龙而被舜赐姓“豢龙氏”。其后代有以龙为氏的,是为湖北龙氏。
5、出自西汉牂牁地区有龙姓。据《华阳国志》所载,西汉时的牂牁大姓中有龙氏。牂牁郡,治今贵州省凯里县西北。
6、出自地名,以采食地为氏。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龙(今山东省泰安西南之龙乡),其子孙有以龙为氏者。
7、出自其他源流和小数民族有龙姓:
①《北史》所载,焉耆国(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西南),西域且弥(今新疆昌吉、玛纳斯二县),其君王皆为龙氏。
②小数民族中有龙姓。在我国苗、普米、哈尼、彝、侗、瑶、水等民族均有龙姓。
郡望堂号
龙姓郡望主要有五个:
1、武陵郡,治所在义陵(今湖南溆浦南);
2、天水郡,西汉时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西晋时治所在上圭阝(今天水市);
3、武阳郡,治所在贵乡(今河北大名东北);
4、太原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
5、武昌郡,治所在今武昌。
堂号:“世师”、“八德”、“经德”、“纳言”、“敦本”、“敦厚”、“武陵”、“天水”等。
宗族特征
1、龙是中国人推崇备至的神物,以龙为姓氏,亦是这一心理底蕴的表现。
2、在龙姓的发展史中,更多地体现着民族相融的历史大趋势。
3、龙姓字行辈份井然有序。如民国抄本《龙氏家谱》中有江苏龙姓一支字行为:“兆升元吉,宗业克昌,富大希廷,厚诚守方。”
名人精粹
龙子:又称“龙叔”,最早见于史籍的龙姓名人,主张“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此句被孟子引用以告滕文公。
龙述:东汉京兆郡(今属陕西)人,为人敦厚,曾任山都长,武帝时官至零陵(今广西全州西南)太守。
龙太初:宋代人,曾以诗人名义拜见王安石,并作《沙诗》一首,赢得王安石赞许。
龙镯:宋代人,乾德年间州太守,有惠政,深得民心,当地百姓绘《来鹤图》颂其德。
龙仁夫:吉安(今属江西)人,元代浙江儒学副提举,著有《周易传》一书。
龙许保:明代贵州人,苗族,率众起义与官军对抗十余年之久,攻破印江、思州、石阡等城,后遭镇压,被俘遇害。
龙燮:望江(今属安徽)人,清代著名戏曲家,著有《琼华梦》、《芙蓉城》等。
龙文彬:清江西永新人,同治年间进士,《周易绎说》、《永怀堂诗文钞》、《明会要》等为其所著。
龙启瑞:清代广西临桂(今桂林)人,道光年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江西学政、江西布政使,著有《小学高注补正》、《经德堂诗文集》等。
龙汝元:清代直隶宛平(一作大兴,今属北京)人,曾任职游击、参将、大沽协副将,在与英法联军挑起的第二次大沽之战中阵亡。
龙泽厚:清末广西桂林人,早年从康有为学,参加桂林圣学会、上海强学会等进步组织,后主持旧金山《文兴报》,作上海天游学院教务长。著有《南海先生上书记》。
龙鸣剑:四川荣县人。早年赴日留学,参加同盟会,后组织同志军,开展武装斗争,在去往叙州(今宜宾东北)的行军途中因病去世。
龙云:云南昭通人,原在军阀唐继尧部下任军长,后归附国民党,一九四九年发表声明,表示拥护中国***领导。
龙氏古老家族 表现出类拔萃
关于龙氏的来源,许多姓氏专书都有明确的记载,包括《广韵》上所说的:“舜纳言龙之后,或曰出于御龙氏”;《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所说的:“《姓纂》曰,尚书,舜臣龙为纳言,子孙以王父字为氏,又,董父,己姓,赐姓豢龙氏,龙且,楚人,为项羽将,急就章,龙未央,亦楚人也”;以及《姓氏考略》所说的:“出于御龙氏,望出武陵、天水”等等。
由此可见,龙氏的确是一个古老家族,他们的始祖,是虞舜的纳言之臣龙。所谓纳言,是当时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书经》的《舜典》上有一段文字说:“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指的正是此事。
龙、刘二氏 当初是一家人
另外,依照《姓氏考略》的记载,则夏朝御龙氏刘累的后裔之中,也有以龙为氏的。刘累,是后世刘时家族的始祖。这么说来,龙、刘二氏,当初根本就是一家人呢!
在早期历史上,龙氏一 直表现得出类拔萃。这种情形,曾经出现于《孟子滕文公》一文中的龙子,最足以说明。
根据《孟子滕文公》篇中的注解,龙子是一位古代的贤人,由于主张“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而被孟子引用以告滕文公,因而青史垂名。据说,这位贤人又被称为龙叔。《列子》的《仲尼篇》上对他的事迹也有记述,是这样的——龙叔谓文挚曰:“吾乡誉不以为荣,国毁不以为辱,得而不喜,失而弗忧,观生如死,视富如贫,视人如豕,视吾如人。处吾之家,如逆旅之舍,观吾之乡,如戎蛮之国。”
五胡乱华时期 加入许多新血轮
几千年前便出了这样一位备受后世敬仰的贤人,龙氏家族的久享盛名,实在不难想见。
跟其他著名姓氏一样,到了南北朝的五胡乱华时期,龙氏家族也加入了许多新的血轮,正如《北史》所记载的:“且弥王、焉耆国王均龙姓。”
焉耆,是当时称霸西胡的一个王国,尤其在龙会当国王的时候,曾经击灭龟兹王白山,一时葱岭以东,莫不率服,声威远播。后来,其子龙熙嗣立,投降后凉之主吕光,并且遣子入侍,结果,就逐渐与汉人混然一体,不再分得出彼此。
姓龙,在北京,但祖先一定不在北京,但是祖先在哪儿,没有人知道,好遗憾
你好!
如果找不到族谱,试试下面的方法。
附寻祖步骤
一、寻根问祖第一步,必须搜集到相关资料
1、先祖迁居前居住地的确切记载(家谱记载或口头流传,如果是做官迁来的可以查看当地地方志史书记载)
2、始迁祖的名、字、号、排行字号,始迁祖生卒年月及相关生平事迹,典故。(始迁祖的兄弟、父、祖父的名号和有无同族、同支);
3、字派、排行字辈;
4、始祖的相关资料(始祖其他旁证资料,如哪个郡望,和谁是本族);
5、家族的迁徙史(如迁徙年月,还有迁徙的故事传闻)。
6、始祖和所修现有家谱的年代。
二、寻根问祖第二步:怎么搜集寻根资料?
1、有家谱的查看家谱,一般家谱的记载最清楚。
2、没有族谱的,查看祖坟墓碑文字 ,特别是始迁祖的墓碑,大都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3、没有族谱也没有碑记的,只能多问问族中老人,认真记录他们口述的祖居地名、村名、祖先名、字辈、故乡风物人情、故事传说等;尽可能的和老人交谈了解,并把这些珍贵的资料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来保存。
4、查看家里有没有保存以前的土地、房产契约,可以大致考查出始迁祖的名字,和所处的时代。
三、寻根问祖第三步:寻根信息的对接和确认
寻根信物并不是特指某件物品,而是指宗谱记载的、口头流传的祖先名号、祖坟祖墓这些寻根信息,通过网络交流,你可以和同宗相认对接的这些信息,没有相似点的,是同宗的可能性就很小,而寻根信息越详尽,寻根可能性也就越大。对于始迁祖的来源地名,因为在不同年代记载的方式不一样,比如多少都、什么府、郡之类的,可以根据大致地名所在地的地方县志,寻找到详细的精确位置,再对照如今的地图进行确认,也可以根据当地的人加好友咨询。
四、寻根问祖第四步:寻根的方式和实地考查
把以上这些东西收集得越丰富越好,然后在网上寻找宗亲网、姓氏网,发布寻亲信息。也可以在当地论坛发帖,再或者搜索加入当地QQ群,进入祖地群、同支派群等和宗亲交流,也可以在一些族谱数据库平台网站搜索。在网上联系上祖居地宗亲后,要向他了解祖居地相关情况;当大量资料能够确认对接上以后,可以到祖居地实地走访。在根据祖籍族谱记载,找出是否有外迁人员,与始祖资料是否一致来进行确认。
希望对你有帮助~
龙姓位列我国百家姓第256位,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五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三。
第一个姓龙的人也就是龙姓的得姓始祖叫刘累。夏朝时,刘国有一家生有一子,小孩刚生下来时手上就有纹样,便取名刘累。刘累长大后,跟随董父学习养龙的本领,被夏帝孔甲封为“御龙氏”,驯养孔甲的四条龙。有一次,一条龙死了,刘累就把龙肉做成肉羹,充当野味献给了孔甲。孔甲感到味道特别鲜美,非常高兴,于是就赐给刘累许多财物。过了几天,孔甲又想吃这种“野味”,便派人向他索取。刘累感到难于蒙混,又怕孔甲怪罪,就带着家眷逃到了鲁阳。因他被孔甲封为“御龙氏”,后人有以龙为氏者,刘累则被尊为龙姓始祖。
附:龙姓其他资料:
一、姓氏源流
龙(Lóng 龙)姓的来源因多涉及神话,故不可详考,源出有七:
1、出自黄帝之臣龙行。据《姓氏录源》及《竹书纪年》所载,黄帝臣有龙行,黄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郑)。是为河南龙氏。
2、出自舜时纳言龙之后,以官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龙氏,舜臣也,龙也纳言(所谓纳言,是当时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子孙以官职名龙为氏。因舜的活动地域在晋南地区,故此支龙氏出自今山西省境。是为山西龙氏。
3、出自古代神话传说,御龙氏之后。据《姓氏考略》所载,龙姓出自御龙氏,望出武陵、天水。如夏朝御龙氏刘累(尧之后,因有驯化龙的本领,深得夏帝孔甲的赏识,被封赐为“御龙氏”)的后裔中,就有以龙为氏的。刘累的故城在今河南偃师县南,是为河南龙氏。
4、出自古代神话传说,豢龙氏之后。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资料所载,相传董父,已姓,精于饲龙,以畜养龙而被舜赐姓“豢龙氏”。其后代有以龙为氏的,是为湖北龙氏。
5、出自西汉牂牁地区有龙姓。据《华阳国志》所载,西汉时的牂牁大姓中有龙氏。牂牁郡,治今贵州省凯里县西北。
6、出自地名,以采食地为氏。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龙(今山东省泰安西南之龙乡),其子孙有以龙为氏者。
7、出自其他源流和小数民族有龙姓:
① 据《北史》所载,焉耆国(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西南)、西域且弥(今新疆昌吉、玛纳斯二县),其君王皆为龙氏。
② 小数民族中有龙姓。在我国苗、普米、哈尼、彝、侗、瑶、水等民族均有龙姓。
二、迁徙分布
传说时代的龙姓发源地为河南、山西、湖北。由于龙姓支派较多,故而分布较广,这一特点使得龙姓迅速地向四周地域扩展繁衍开来。约在汉代,甘肃和湖北、湖南省境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间地已是龙姓繁衍的三大中心。此期,蜀中(今属四川)有龙姓迁入者,后又南迁至贵州,形成四大姓氏(龙、傅、尹、董)之一。魏晋南北朝时,中原龙姓为避战乱而南迁,促使了南方龙姓人口数量的增长,这次迁徙也为后来江南龙姓发展势头盛于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北史》所载:“且弥王、焉耆国王皆龙姓。”焉耆国为西域小国,龙会当政时,曾击败龟兹王,一时葱岭以东,皆率服,其子龙熙在位时,投降后凉,遣子入侍,渐与汉族相融。唐宋时期,八番中的龙番,酋长皆龙姓,后分为大龙番、小龙番安抚司,养龙坑、谷龙、上龙长官司,安龙土千户。宋元时期,龙姓出现了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南迁,促使南方龙姓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明清时期,上述“龙番”各分支发展成为“龙家”,渐与汉、布依、水、苗各族相融。从龙姓历史演进过程来看,这一过程,即体现着北方龙姓与南方各族相融,又体现着少数民族龙姓与汉及其他各族相融。就在这一步步的相融中,龙姓完成了遍布华夏的历史旅程。今日龙姓尤以湖南、四川、广东、江西等省为多,四省龙姓约占全国汉族龙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龙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五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三。
三、历史名人
龙 子:最早见于史籍的龙姓名人,据说,这位贤人又被称为龙叔,由于主张“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而被孟子引用以告滕文公,因而青史垂名。
龙 且:秦末名将,官拜先锋,后封大司马。
龙 勉:生于西汉元光元年(公元前130年),祖藉河北钜鹿,汉时官于秦,子孙定居扶风京兆。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任程邑学长。
龙 述:字伯高,扶风京兆人,生西 汉元寿(公元前1年)2月15日 ,东汉时,初任山 都长,建武(公元49年)为零陵太守,家武陵,龙氏因以武陵郡名。
龙 庚:字西仲,生唐元和(807年),开成(838年)举人,自道州出任江西庐陵吉水丞,时芝巢义举,道梗难归,父子孙曾避居永新莲塘,为永新肇基一世祖。
龙 况:字景荀,生咸通(860年),龙纪元年(889年)任大理事十五评事。卒天佑13年(916年),葬盐堆岭,有诗云:“富贵千百世,居分亿万家,子孙流出外,永远有声华”。生5子,皆显贵。
龙 琰:字太初,北宋元符(1099年)举人,任安远尉。宋代诗人。
龙 镯:宋代人,乾德年间州太守,有惠政,深得民心,当地百姓绘《来鹤图》颂其德。
龙 燮:清代著名戏剧家,望江(今属安徽省)人。著有《琼华梦》、《芙蓉城》等,颇称于时。
龙 云:云南昭通人,原在军阀唐继尧部下任军长,后归附国民党,1949年发表声明,表示拥护中国***领导。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二届、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副主席等职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中国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会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龙太初:宋代人,曾以诗人名义拜见王安石,并作《沙诗》一首,赢得王安石赞许。
龙禹官:字相丞,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被封为南昌节度使。又封为湖南安抚招讨使,平定楚苗之乱。病故营中,追封为南平侯,谥忠武,并赐“湖湘世家”称号。
龙仁夫:吉安(今属江西省)人,元代浙江儒学副提举,著有《周易传》一书。
龙汝言:字锦珊,安徽桐城人。嘉庆年间中一甲一名(状元),历官修撰,继任内阁中书。著有《赐砚斋集》。
龙许保:明代贵州人,苗族,率众起义与官军对抗十余年之久,攻破印江、思州、石阡等城,后遭镇压,被俘遇害。
龙文彬:清江西永新人,同治年间进士,《周易绎说》、《永怀堂诗文钞》、《明会要》等为其所著。
龙汝元:字春舫(-1859):清直隶宛平(一作大兴,今均属北京市)人。行伍出身,曾从河南巡抚英桂镇压太平军,历任游击、参将。咸丰八年(1858年)升大沽协副将,助僧格林沁加强天津海防。次年英法联军挑起第二次大沽之战,他坚守北岸前炮台,手燃巨炮,重创敌舰,卒中炮阵亡。
龙启瑞:字辑五,号翰臣(1814-1858):清广西临桂(今桂林市)人。道光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在籍开办团练。后历任江西学政、江西布政使。著有《经德堂诗文集》、《小学高注补正》等。
龙泽厚:清末广西临桂人,字积之,光绪优贡。以知县引见,在广州从康有为学,为万木草堂学长。曾参加桂林圣学会、上海强学会、上海不缠足会、上海中国国会和自立军起义。光绪二十九年(1903),因为参加 《苏报》工作,被清政府勾结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逮捕。曾主持旧金山《文兴报》。后为上海天游学院教务长。编有《南海先生上书记》。
龙鸣剑:四川省荣县人。早年赴日留学,参加同盟会,后组织同志军,开展武装斗争,在去往叙州(今宜宾东北)的行军途中因病去世。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武陵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义陵(今湖南省溆浦南)。相当于今湖北长阳、五峰、鹤峰、来凤等县,湖南省沅江流域以西,贵州东部及广西三江、龙胜等地。东汉移治临元(今湖南省常德市西)。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西北),西晋时移窒上邽(今天水市),北魏时相当于今天水、秦安、甘谷等市县地。
武阳郡:隋代将魏州改为武阳郡,治所在贵乡(今河北省大名东北),唐代又改为魏州。相当今河北大名、磁县、涉县、武安、临漳、肥乡、魏县、丘县、成安、广平、馆陶、河南滑县、浚县、内黄及山东冠县一带等县地。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太原市西南),北魏时相当于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武昌郡:公元221年孙权分江夏、豫章、庐陵三郡置郡,治所在武昌。西晋时有今湖北省长江以南,嘉鱼、咸宁、通山等县以东和江西九江、瑞县等市县地。
南阳郡:战国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置。治所在今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汉辖境相当今河南省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间地。其后渐小,隋初度。龙述为山都长,山都是南阳郡的一个县。
2、堂号
世师堂、八德堂、敦厚堂:三堂号皆源自后汉龙述,字伯高,为山都长官。马援给他侄子一封信,劝他侄子学习龙述的两句话:“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谨约节俭,廉公有威。”马援称这是龙述的“八德”。皇帝知道了,提拔龙述为太守,说他“堪为世人师”。
经德堂:清朝龙起端著《经德堂文集》,他的书房叫“经德堂”。
此外,龙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武陵堂”、“天水堂”、“纳言堂”、“敦本堂”、“武陵堂”、“天水堂”、“忠勤堂”等。
五、宗族特征
1、龙是中国人推崇倍至的神物,以龙为姓氏,亦是这一心理底蕴的表现。
2、在龙姓的发展史中,更多地体现着民族相融的历史大趋势。
3、龙姓字行辈份井然有序。如民国抄本《龙氏家谱》中有江苏龙姓一支字行为:“兆升元吉,宗业克昌,富大希廷,厚诚守方。”
============================================================
龙姓宗祠通用对联
〖龙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上古;
望出武陵。
——佚名撰龙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龙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伯高敦厚;
经德文章。
——佚名撰龙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京兆人龙述,字伯高,光武帝时任山都长,大将马援在《戒兄子书》中说:“龙伯高敦厚而周密谨慎,不妄加议论,生活节俭,廉洁公正而有威信。我很喜欢他、看重他,希望你们都向他学习。”光武帝看了马援的这封信,提拔龙述任零陵太守。下联典指清代临桂人龙启瑞,字辑五,号翰臣,道光年间进士,官至江西布政使,著有《经德堂文集》。
图传来鹤;
梦应成龙。
——佚名撰龙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龙镯,字琢成,乾德年间官邠州太守,有惠政,百姓们视他如父母。一天,一群白鹤飞来,从早到晚不离开,州人绘《来鹤图》称颂其德政。下联典指唐代人龙起,相传曾在梦中乘龙腾空而起,回头见有络驼在身后。后来登第,排在他后面的人叫驼起。
-----------------------------------------------------------------
〖龙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日射风平第;
星交龙宇长。
——佚名撰龙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人龙太初,曾以诗人名义拜见王安石。当时在座的郭功父叱责他:“相公(指王安石)面前,你怎敢自称诗人!”又令他写《沙诗》。龙太初写道:“茫茫黄出塞,漠漠白铺汀。鸟去风平篆,潮回日射星。”郭功父看了很是佩服。下联典指宋代人龙澄,相传他在瀼水游玩,在水中发现一个石盒,得到玉印五牧,印上文字如星霞,旁边人个形貌怪异的人。只听那人说:“我是九天使者,这石盒、玉印是上帝的宝物,请放回原处。”龙澄大惊,照他的话做了,再看,石盒已经不见了。
兄弟两诗伯;
父子三画家。
——佚名撰龙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龙襄,龙膺兄弟二人,均善诗赋,有《九芝集选》。龙襄、龙膺,武陵人。龙膺官太常侍卿。下联典指宋代龙章及其子龙显、龙渊,父子三人均善画虎。是当时有名的画家。龙章栎阳人。画虎“命笔成于一挥,识者惊赏之”。相传,他平生所画,止有六虎。其二子皆有父风。
反帝反封建;
新年新国家。
——龙生撰龙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龙生撰书春联。见《中国对联大辞典》。
-----------------------------------------------------------------
〖龙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龙女得柳生偕老;
贤人以孟氏始传。
——佚名撰龙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李朝威传奇小说《柳毅传》中人物洞庭龙女,遭夫家虐待,书生柳毅帮她脱离苦难,几经波折,终成夫妇。下联典指古代传说中的贤人龙子,据说孟子曾见过他,并向滕文公说起过。
在昔曾绵科甲第;
中兴复振博师家。
——佚名撰江西省永新县在中乡在中村龙氏宗祠联
在江西省永新县在中乡在中村有一栋古祠堂:“在中龙氏宗祠”,号“忠勤堂”。祠堂长297米,宽116米,高20米。祠堂由前、中、后三栋相连,相接之处有两个天井,前天井长2米、宽15米,后天井长17米,宽12米。正面回廊、洞开三扇双合大门,后栋的左右两侧各开一扇双合拱门。砖瓦木质结构、造型古雅,建筑美观,工艺精致。堂内宽敞明亮,四季阳光普照,清凉气爽。大门正中柱梁,楷字体悬挂着这副楹联。据乾隆二年,龙氏族谱载:“忠勤翁,讳升之,字子崇、号禹山(1162-1226),出身儒林,宋嘉定三年始,先任潮洲监仓,转福州帅干,再升任浙漕赋魁。理宗年间著有《中兴政要帝学增释》200卷,授通直郎、史馆校勘等职。理宗未登位前,翁授学于理宗潜邸,理宗登位后,念甘盘旧学之臣,特追赠太师,赐谥号“忠勤”,并诏命在学立碑,在家乡立祠,以劳其勋。尽菅如此赐封,然理宗认为褒宗先生,犹以为未足,后又下诏宫其子孙。可子孙宁可清守祠墓,不愿做官。在中故有“欧隐”之名
龙是神物么?现实生活中有么?
本文2023-10-07 01:31:4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93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