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姓 浮氏家谱 浮姓起源 浮姓名人 浮姓的来源 浮姓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2收藏

浮姓 浮氏家谱 浮姓起源 浮姓名人 浮姓的来源 浮姓简介,第1张

浮[浮,读音作fú(ㄈㄨˊ)]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神农氏后裔共工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典籍《古文琐语》记载:“浮氏出自共工氏,其臣有浮游”。

据史籍《左传》记载,在炎帝神农氏时代,姓只有一个,就是炎帝神农氏的“姜”姓。共工、申、吕、齐、许、纪、向、州皆姓姜。后在周朝初期,因被周武王所封居地名称而各得了“氏”,形成了著名的姜姓八氏即共工氏、申氏、吕氏、齐氏、许氏、纪氏、向氏、州氏。

典籍《国语·鲁语上》记载:“共工氏之伯九有。伯九有亦霸九州。”这实际上就是说,共工氏曾下辖有九个伯爵,也就是九州的伯(霸)主,即中原姜姓部落联盟的一个首领。反映了九个氏族住在相互连接的地方,共工氏在其中居于首要地位。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一级研究员徐旭生说:共工氏居住和活动地在今河南省辉县一带。而著名国学大师郭沫若则说:共工氏长期活动的地方是今河南西部的伊水和洛水流域,那个地方古代称为九州,可能来源于共工氏的九个氏族部落。从二水流域往西的山区中还有九州之戎,大概是共工氏的余部延续下来的。

共工氏属下有一个能干的臣子浮游,传说他能截风断雨、召唤各种异兽灵怪,曾协助共工氏治理水患和与颛顼征战,但最后都失败了。共工氏头触不周山后,浮游避祸隐匿起来,他的后裔以先祖为傲,遂以他的名字为姓氏,称浮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朝莱朱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莱朱,即莱朱,是商朝初期非常著名的重臣——左相。

莱朱,亦名仲虺,又名中垒,是奚仲的第十二世孙,是继奚仲之后又一位杰出的薛国国君,他在二十四岁继薛国国君之位。后辅佐成汤征灭夏王朝,建立商王朝,成为一代名相。莱朱的后裔中分衍有浮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周朝时期的古莱国,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路史》记载:“春秋时有姜姓莱国,莱共工浮柔出奔棠国,其后有浮莱氏,简为浮氏。”

这里的“莱国”是春秋时期周朝诸侯国名,姜姓,子爵。战国初期,齐灵公率军灭东莱国。失国后,原莱国的共工(管理水利的大臣)浮柔出奔棠国,其后裔怀念先祖,以“浮莱”为姓氏,称浮莱氏。后省文简化分衍为浮氏、莱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高阳氏,出自颛顼裔孙陆终之子彭祖支孙孚,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钱氏,颛顼曾孙陆终生彭祖,裔孙孚,周钱府上士,因官命氏焉。”

孚,做过西周掌管国库的上大夫,官职称钱,许多子孙以“钱”为姓氏,称钱氏。也有子孙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孚氏。孚氏后代子孙因避仇难,口含菏叶杆躲入池塘,逃过一场劫难,此后在“孚”字一边添上了“水(氵)”偏旁,成为浮氏,后另有一支衍派则以藕氏为念。

该支浮氏的世系为:太昊伏羲氏→黄帝轩辕氏→颛顼高阳氏→称→卷章→重黎→吴回→陆终→彭祖→孚→钱、孚……浮氏。

二迁徙分布:

今江苏南京凤凰西街有浮冰女士,该支浮氏出自河南省获嘉县的徐营镇,祖上浮秀是从湖南长沙迁入,后分衍出浮氏、夏氏两支姓氏。

浮冰的父亲是个老红军,长期在部队工作。浮冰说,为了找到一个本家,父亲当年曾经常翻看士兵的花名册,有一次,终于发现一个姓“浮”的战士,父亲高兴极了,还请那个浮姓小战士来吃饭,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个士兵和自己是同宗。

由于“浮”这个姓氏冷僻,浮冰每认识一个新朋友,总会被问:“你这个名字是笔名吧,你是文艺工作者吧,要不就是一个作家?”遇到这种情况,浮冰总要不厌其烦地解释:“我姓‘浮’,是‘谁主沉浮’的‘浮’,‘浮冰’是我的真名,不是化名!”

三郡望堂号:

1郡望:

莱 国:又称东莱国。莱国是古老的诸侯国,始封于商朝以前,其时统治中心在今山东昌乐、临朐等县一带,东部边界直到黄县的沿海地区。西周初年,姜太公被封齐国,他建都在营丘(今山东昌乐),离另一个莱国的都城十分近。莱国候十分不满,曾多次率兵众争夺营丘地区。直到春秋时期,随着齐国的逐渐强大,最终打败了莱国,占有了今平度县以西的大部分领士,莱国当时已为公爵,但莱公已无力与强大的齐国抗衡,被迫迁都到黄(今山东黄县莱子城),史称其为东莱国。到了战国初期的鲁襄公六年(公元前567年),东莱国最终被齐国所吞并,其地成为齐国的黄县。

长沙郡:周朝时期即有该地,战国时期楚国始建郡,秦国灭楚国后承之,治所在临湘(今湖南长沙),其时辖地在今湖南省东部、南部一带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省全州市、广东省连县、阳山县、英德和江西一部分地区。西汉改郡为长沙国,并筑城。东汉仍改回为郡。隋朝初期废黜,隋大业年间及唐天宝、至德年间曾改潭州为长沙郡,治所在临湘(今湖南长沙)。明、清两朝为长沙府治。直到民国时期,长沙历经了国、郡、州、府、厅治。

八历史名人:

浮 游:(生卒年待考),传说为共工氏大臣,浮氏鼻祖之一。

浮 莱:(生卒年待考),亦名莱朱、仲虺,又名中垒,奚仲第十二世孙,著名商朝初期薛国国君,浮氏鼻祖之一。

浮 柔:(生卒年待考),亦称浮莱;东莱国人(今山东黄县)。著名战国初期东莱国大夫,浮氏鼻祖之一。

据史籍《路史》记载:“春秋时有姜姓莱国,莱共工浮柔出奔棠国,其后有浮莱氏,简为浮氏。”这里的“莱国”是诸侯国名,姜姓,子爵。

西周初年,姜太公被封齐国,他建都在营丘(今山东昌乐),离莱国的都城十分近。莱国候十分不满,曾多次与姜太公争夺营丘地区。

直到春秋时期,随着齐国的逐渐强大,最终打败了莱国,齐国占有了今山东省平度县以西的大部分领士,莱国衰败,君主莱公已无力与强大的齐国抗衡,被迫迁都到黄(今山东黄县莱子城),史称其为东莱国。

到了战国初期的东周灵王五年(鲁襄公六年,公元前567年),齐灵公姜环在位,在位期间由名相晏弱、晏婴父子相继辅政,使齐国又强盛起来。齐灵公亲率大军攻伐东莱国,东莱国终被齐国所灭,其地被吞并成为齐国的黄县,齐国的领土扩大到今整个山东半岛。

失国后,原莱国的共工(管理水利的大臣)浮柔逃亡到棠国,其后裔怀念先祖,以“浮莱”为姓氏,称浮莱氏。后省文简化分衍为浮氏、莱氏。

浮光宁:(生卒年待考),

浮庆云:(生卒年待考),

浮秀英:(公元1947~今),女,河南新乡张巨乡蒋村人。著名乡村基督教神职人员。

现任蒋村基督教堂的保管员,为教堂的核心领导成员之一。浮秀英说,她信教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受洗也有十八年了。

在信仰基督教之前信,浮秀英信仰佛教。后来得了食道癌,久治不愈,只待等死。后听别人介绍说,信仰主耶稣能治病,就抱着试试看的目的参加了基督教的聚会,“在第一次聚会主就抓住了我:能死后永生,不下地狱!所以,从第一次我就坚定了信主的信念,没想到,食道癌真的被治好了!”所以,浮秀英便积极主动要求受洗,皈依基督教,并与其他宗教彻底诀别。

浮秀芳:(生卒年待考),上海银都艺校第二十六期影视初一班小学员。

申氏家 训

勤 奋 谨 律

忠 勇 孝 悌

向 美 向 善

光 宗 耀 祖

字辈表

一、现存(用)字辈:

鸣 振 金(银) 志

玉 凤 宝 成(桂)现 永

传 来 忠 厚

传 才 建 德

二、统一字辈:

玉 凤 鸣 振 金

志 立 继 世 常

祥 龙 兆 家 昌

光 宗 安 荣 强

注:

1,经家谱编纂委员会议定,字辈的使用统一为上表中所列的二十个字辈,

自玉至强循环使用。

2,玉以上两代祖先的字辈已失忆,有待考证,本表暂无法列入。排世以从滕县迁出的第一代祖先为一世,第二代为二世,玉为三世,凤为四世,鸣、宝、传为五世,振、成、桂、来、才为六世,金、银、现、忠、建为七世,志、永、厚、德为八世,此后用字一律采用统一字辈表中所列字辈。

陈留郡:秦代置郡,在今开封东南陈留城。历代均置。1957年并入开封县。又西汉陈留郡,治陈留县。北魏时治浚仪,隋唐为汴州陈留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县东南陈留镇)。陈郡:秦置陈郡,西汉淮阳国,东汉陈国,献帝时改陈郡,均治陈县(今河南省淮阳)。隋唐为陈州淮阳郡。下邳郡:①古县名。秦在今江苏省睢宁西北。金移睢宁西北古邳镇。明废。②古郡名。东汉置国,南朝宋改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苏省睢宁西北)。治下邳,辖苏、皖北部各一部分。会稽郡:秦置会稽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辖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汉更包有浙、闽全部。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分吴、会稽为二郡,会稽移治山阴(今浙江省绍兴),有浙闽之地(今杭嘉湖均属吴郡)。三国吴分设临海(台州)等郡后,辖境缩小。隋为越州。又隋分山阴县置会稽县。民国合二县为绍兴县。冯翊郡:汉时置左冯翊,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冯翊郡,治所在临晋,相当于现在陕西省大荔县一带地区。

「谢」源出

谢姓起源:一、是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申伯之后。据《姓谱》、《元和姓纂》等所载,相传上古部落首领炎帝,传至商未有后裔孤竹君,其长子伯夷与弟叔齐一齐投奔到周。到周后,反对周武王进军讨伐商王朝,武王灭商后,他们又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但其后裔仍留在周朝,到成王继位后,便封伯夷的后裔为申侯,称申伯,是为申氏之始祖。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新都之邑名为氏,称谢氏,史称谢姓正宗。是为河南谢氏。二、是出自任姓,为黄帝之后。据《左传》、《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所载,相传黄帝有子二十五人,得十二姓,其中第七为任姓。黄帝赐子为姓,谢氏出于黄帝子族任姓。三、他姓。该姓两唐书《谢偃传》记载,隋末唐初有个人叫谢偃,卫州(治所在今河南淇县,唐贞观元年移治汲县,即今河南卫辉市)人,于唐太宗贞观初年应诏对策高第(即考试成绩优秀),被太宗李世民任为弘文馆直学士,又调任魏王府功曹,受诏献赋(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文体),以能得规讽之意,受到太宗的称赞。谢偃的祖辈本姓直勒,《旧唐书·文苑传》说,他的祖父叫孝政,在北齐任散骑常侍,改姓谢。

迁徙分布

中国的谢姓,发源于河南,申被楚灭后,楚把谢姓人一部迁到淮河上、中游一带,后又把其中部分再迁到今湖北武当山东南的荆山,楚国亡后,谢姓一部南迁潇水流域,一部入重庆涪陵。汉魏时期,原潇水谢姓的谢夷吾发迹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一带,后裔谢嫁女于孙权,使自己的家族变为皇亲国戚;而中原的谢缵与其子孙均显贵于曹魏。两晋南北朝时期,以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谢衡为代表的谢姓人(谢缵后裔)从北方渡江南下,东山会稽派始祖谢衡迁会稽始宁,其子谢鲲迁豫章(今江西省南昌),谢鲲弟谢褒,因担任会稽郯县令而迁居郯县(今浙江省嵊县),这支谢姓显贵于东晋南朝,侨居于江浙三吴,以谢安、谢石、谢玄、谢琰为代表,并且使得原分为南北的谢姓获得了新的交流,同时阳夏还有一支谢姓迁康乐(今江西省万载县东),又有谢姓北上西迁至陕西冯翊郡,南迁居四川成都、彭水、云南永昌一带。隋唐五代时期的谢姓在以前的基础上又有了较大发展,其中谢夷吾和谢缵的后代都在东南沿海地区或中原一带进一步繁衍播迁,唐僖宗时,谢衡后人中还有一支迁江西宁都。宋时,有会稽山阴谢夷吾之后迁居福建长乐,以及嵊县、上虞等地。至元明清时,南方各省的谢姓人,发展势头远远超过北方,并诞生了许多知名人物和著名家庭,江西宁都的谢新(谢衡后裔)随文天祥收复梅州后,任梅州令,谢新之子谢天佑,定居梅州福乡,成为谢姓在闽、粤之地的开基始祖。谢姓入台,始于明末,同时也有谢姓人迁吕宋(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地,清同治年间,有广东南海丹山的`谢姓迁美国旧金山,至此,谢姓人广布全国各地。如今,谢姓人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广东、江西、四川、湖南等省多此姓,四省谢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谢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五。谢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四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七二。

堂号

陈留堂:是谢姓最早发祥地,也就是现在河南省陈留县。会稽堂:是谢姓在东晋时期的根所地,也是秦朝的郡名,包括江苏省东部和浙江省西部。东山堂:东山位于浙江省上虞县之西南,在晋室谢安末出任征讨大都督前隐居所在地,山上尚有蔷薇洞、池屐池等遗迹。另在浙江临安之西,及江苏省江宁之北各有一座东山,当谢安征讨玁狁建功后,曾在江宁之东山修建别邸,迄今江宁东山山顶仍有一寺庙古迹,寺中祀奉为谢安遗像。宝树堂:相传晋朝孝武帝驾临谢安官邸,见其庭园中有一株雄传大树,长得青翠茂盛,当时孝武帝指着大树对谢安言道:“此乃谢家之宝树。”谢氏以“宝树”为堂号,由来在此。另有一说,出自《晋书·谢玄传》:“与从兄朗俱为叔父安所器重,安尝戒约子侄,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玄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后来唐代文人王勃撰《膝之阁序》,文中就有“非谢家之宝树”之句。此外,谢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哲经堂”、“哲经堂”、“存著堂”、“敬业堂”、“阁老堂”、“起风堂”、“乌衣堂”、“宣城堂”、“威怀堂”、“安晋堂”、“永思堂”、“承仁堂”、“葆光堂”、“世德堂”、“承德堂”、“聚德堂”、“同德堂”、“新燕堂”、“奕要堂”、“陈留堂”、“式南堂”等。

谢姓宗祠通用对联

〖谢姓宗祠门楣题辞〗

〖谢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系承申伯;源出洛邑。——佚名撰谢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周宣王时,为申伯作邑于谢,后为氏。

庭生玉树;世济凤毛。——佚名撰谢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东晋名将谢玄,下联典指南朝齐阳夏人谢超宗,。

乌衣望族;凤羽名流。——佚名撰谢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出乌衣在江苏省江宁东南,南朝宋谢弦微等望族居乌衣巷。下联典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之孙谢超宗,陈郡夏阳人。好学有文辞,帝大嗟赏,曰“超宗殊有凤毛,灵运复出矣”。

程门道学;江左风流。——佚名撰谢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北宋谢良佐,为理学家程颐四大弟子之一。下联典指晋谢安,风流洒脱,人称风流宰相。

托佣复仇;蔽障解围。——佚名撰谢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谢小娥,改男装托佣仇家,手刃仇人,报杀父杀夫之仇。下联典指东晋谢安侄女谢道韫聪慧有才名,曾以青绫步障自蔽,为小叔解围。

忠义两尽;节孝双全。——佚名撰谢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南宋谢枋得,拒仕元,绝食而死。下联典指清谢万程,家贫不能葬父,妻卖身葬翁,郡丞感其孝,县旌“节孝双全”。

南邦世泽;东晋家乡。——佚名撰谢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广东省龙川县龙母镇洋田村谢氏祠堂联。

东山世第;西晋家风。——佚名撰谢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谢氏宗祠东山堂通用堂联。

〖谢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淝水震北寇;宣城惊南文。——佚名撰谢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河南省南阳市东谢营村谢氏宗祠联。

决心扶世运;翘首望神州。——谢觉哉撰谢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谢觉哉诗句联。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谢晋元撰谢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英雄谢晋元自题联。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谢琬莹撰谢姓宗祠通用联,当代女作家谢琬莹(冰心)自题厅堂联。

〖谢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治法轻能退谷;文章美若叠山。——佚名撰谢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清代教谕谢金銮。下联典指宋代进士谢枋得。

〖谢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西堂自夸夫奇梦;东山系望于苍生。——佚名撰谢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东晋政治家谢安,下联典指南朝宋·谢灵运。

东山丝竹陶情早;春草池塘得句新。——佚名撰谢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东晋大臣谢安。下联典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

龙烟缥缈乌衣室;凤烛辉煌宝树堂。——佚名撰谢姓宗祠通用联,安徽省怀宁县受泉村谢氏祠堂联。

江左称风流宰相;程门重道学先生。——佚名撰谢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晋代宰相谢安,下联典指北宋学者谢良佐。

相业古今三太傅;家声吴越一东山。——佚名撰谢姓宗祠通用联,河南省南阳市谢营谢氏家祠联。

曹子有才称八斗;仓师无字不千斤。——江绶珊撰谢姓宗祠通用联,广东省肇庆市茅坡谢氏宗祠联。联首嵌房名“曹仓”。

明代工官居首府;元朝鼎甲及第家。——佚名撰谢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福建省永春县坑仔口镇魁斗村谢氏祠堂联。

凤毛仪世风流远;玉树生庭物色佳。——佚名撰谢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福建省永春县坑仔口镇魁斗村谢氏祠堂联。

〖谢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施障解围,曾传才女;托佣诛盗,群仰勇娥。——佚名撰谢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晋谢道韫。下联典指唐谢小娥。

绝粒元都,忠义两尽;悬旌唐县,节孝双奇。——佚名撰谢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南宋谢枋得。下联典指清谢万程。

诗思神奇,忽梦西塘青草;志趣高尚,醉卧东山白云。——佚名撰谢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晋·谢灵运(385-433)。下联典指晋宰相谢安。

诔拟芙蓉,藻思挹凤毛之彩;赋志鹦鹉,风华袅蓝王之烟。——佚名撰谢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谢超宗。下联典指谢弘微子谢。

近傍碧溪潭,光照临风玉树;远怀乌衣巷,派分当日金陵。——佚名撰谢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安徽省青阳县谢家村谢氏宗祠联。

姜水源长,伯祖启航,陈留始发;东山地沃,安石兴苗,宝树成荫。——佚名撰谢姓宗祠通用联,此联典出谢姓郡望之“陈留堂”、“东山堂”、“宝树堂”堂号典故(参见上《谢姓宗祠门楣题辞·注释》)。

黄蕉丹荔岭西多,祀祖敬宗,应念我同姓;文德武功江左盛,承先启后,毋忝尔所生。——谢康撰谢姓宗祠通用联,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东泉圩谢氏宗祠联。

胥宇兆鹿眠,纪当年斩棘,丕基肇启创垂志事;斯堂恢鸿绪,诒奕世告虔,入庙永昭尊敬仪容。——佚名撰谢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福建省永春县坑仔口镇魁斗村谢氏祖厝联。

谢安:(320~385)字安石,东晋阳夏人。少有重名,征辟皆不就,隐居东山,年四十余,始出为桓州司马。淝水之战任征讨大都督,克敌有功,累官至太保,卒赠太傅,故世称谢太傅。

谢玄:(343~388)东晋名将,谢安侄子,阳夏人,字幼度,具经国才略,以精锐八千,破前秦苻坚百万大军于淝水,拜前将军,封康乐县公,卒谥献武。

谢缵:魏朝时典农中郎将。陈国阳夏人(今河南省太康)迁居会稽山阴,生子衡,官为国子监祭酒,寓居于始宁之东山(会稽在隋朝有建郡治),谢缵实为会稽东山一脉之始祖,其后人遂有会稽郡之称。

谢尚:字仁祖,豫章太守谢鲲子,东晋太傅谢安从兄,陈郡阳夏人,东晋名臣,曾从后赵国夺得玉玺,政绩卓著。

谢赫:南齐著名画家,著有《古画品录》,提出了中国绘画史上“六法”,成为后世画家、评论家、鉴赏家所遵循的法则。

谢翱:字皋羽,一字皋父,长溪(今属福建省福安)人,后徙居浦城(今属福建)。南宋爱国主义诗人和散文家。著有《唏发集》、《天地间集》等。

谢迁:浙江省余姚人,明朝贤相,三朝元老。成化十一年中状元,授修撰职。明孝宗时,以少詹事入内阁,参预机务,随即加任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辅政时天下皆称之为贤相。武宗嗣位,加少傅,后以年老而辞归。卒谥文正,著有《归田稿》。

谢丕:字以中,号汝湖。是明代著名大学士谢迁(谢阁老)的仲子。于明代弘治十七年甲子(1504年)举顺天乡试第一名(解元),第二年三月,即弘治十八年(1505年)三月考取乙丑科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探花)授编修。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卒赠礼部尚书。

谢榛:字茂秦,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山东省临清人,明代文学家、诗人、诗论家,为“后七子”的初期代表人物,著有《四溟集》和《四溟诗话》等。

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弋阳(今属江西省)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易、书、诗三传行于世,并著诗文六十四卷,但大多失传,明代辑有《叠山集》五集,现存于弋阳县图书馆。著有《文章轨范》、《叠山集》等。

谢婉莹:笔名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作家,福建省长乐人,冰心的父亲谢葆璋是一位参加过甲午战争的爱国海军军官。在海浪、舰甲、军营中冰心度过了着男装、骑马、射击的少年生活。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更激发了她的爱国之情。1911年冰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学习。1914年就读于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五四”时期,在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就读,后转文学系学习,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投身学生爱国运动。1921年参加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等。1923年赴美留学,专事文学研究。曾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举世为之瞩目,至今仍然声誉不衰。1926年回国后,冰心相继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1929年至1933年写有《分》、《南归》等。还翻译了叙利亚作家凯罗·纪伯伦的《先知》。抗战期间,在重庆用“男士”笔名写了《关于女人》。抗战胜利后到日本,1949-1951年曾在东京大学新中国文学系执教。1951年回国后,除继续致力于创作外,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大锅申”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申氏门上遭了大难,于是把一口锅摔成了十八块,兄弟十八人每人持一块,四处逃生,日后相见时凭锅碴相认。这就是所谓“大锅申”说法的来历。

“打响场”的传说:早年,申氏家族乃一望族,家业可观。当时有的族人便骄傲起来,收庄稼时在地上挖个坑,铺上木板,挂上铃铛,在木板上打场,牛拉着碌碌在上面一走,铃铛就响起来,号称“打响场”。

“大锅申”的传说好象久远一些,可参考的:

……申氏家族元朝末期在南京做官,明初朱元璋清洗京都,将申氏家族发配青海做苦役,途中申氏从山西逃离。全族几百口人砸掉大铁锅,一户分一块锅铁,各奔东西,但愿来年拼回原锅,全族团圆,故称“大锅申”。当年一小部分申族人进入河南,躲进太行山中隐居于郭亮村。……

……数千年来,我申氏播迁全国各地。我一支何代辗转迁来定居邳邑,年代久远,无法考证。仅据先人传说,在金元时期,我邳州申氏堪称旺族,申庄因打响场而被抄家。因此我族人外逃到山东苍山县兴明、神山、台(儿)庄、皖淮北市、灵壁县渔沟镇申寨村、新沂市庄场、筛子、草寺、王集、八集、张宋、柳元、土山等地,均是我申庄一支之后裔。…

查家谱其实是有很多办法的,可以参考以下几种办法来查询自己的家谱。

可以选择去宗族的祠堂查看相关信息

任何一个姓氏在每个不同的地方都会有自己的宗祠,这些宗祠都有着一些相通的地方,这些相通的点就连成了一条线,线的延伸也就展现了这个姓氏乃至家族的起源和发展。所以在不知道自己家谱的情况下,可以去宗祠看一下有没有自己祖辈的名字。

在很多家族的宗祠当中,都会记载这些家族的姓氏和起源,一些祖先的名字或者对宗祠有过贡献的名字都会刻制在宗祠的墙壁之上。这些镌刻的文字,就是寻找家谱的线索,这些线索能直接把家谱串联起来,形成整体。一旦在宗祠中找到了熟悉的祖辈的名字,那么就可以发现各种有用的讯息了。

查看家谱无疑是为了了解家族中的起源和发展,还有就是看家族中的一些后辈分支是否繁盛了。当然了查到了家谱,也能发现一些平时没注意到的血脉相连的亲人。

查家谱也可以通过查族谱来衍生

在同一片地区的姓氏,他们的起源大多都有相同的地方。比如我姑爹姓胡,我老公也姓胡,他们一个老家在乡下,一个老家在县城,明明是生活在不同的区域,但他们的族谱中却有着共同的先人。换句话说,我老公和我姑爹还算是远房的族亲呢!所以说想要知道自己的家谱,也可以通过自己姓氏的族谱来进行分析和搜集相关的讯息。

族谱的记载往往比宗祠上名字的记载更具体和广泛。所以通过族谱,也是可以有效查询到每个人的家谱,包括每个人所属家族中的旁支、分支、远亲、近亲都是可以系统的在族谱中查询到的。

找到家谱也可以询问长辈追根溯源

有些人因为环境和时代的原因背井离乡,来到了外地求生,久而久之在他乡打拼的他们把他乡变成了故乡,这时候想要找到家谱就不那么容易了。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时间和物力,才可能去找到自己真正的家谱。

比如我爷爷,我爷爷在很年轻的时候因为家里发大水,流离失所来到了江西。但其实他是安徽人,如果我爷爷想找到家谱,首先就需要找到家乡的族亲,通过族亲的关系再去咨询家乡里的长辈,找到自己曾经所在的一脉,然后再去查询自己的家谱。只有这样做了以后,才能把自己的子孙后代都写进家乡的族谱当中。

所以一般来说,在完全没有任何记载的情况下,想找到家谱必须进行信息采集。采集的办法只能是通过家里的长辈和老人,然后再找到自己的老家,向宗族里的一些德高望重的长辈进行咨询,这样才能够进入原有的宗祠或者拿到相关的族谱,那么家谱也就可以基于此,进行记录了。

其实只要有心去寻找家谱,想找到有用的线索和记录还是比较容易的。毕竟族谱和宗祠代表的是一个姓氏和家族的兴盛,大部分地区都保留着这文化传承的建筑。

一部经典的女宅奋斗剧,以赵丽颖冯绍峰朱一龙等优秀演员的演绎,获得了极佳的口碑。这部剧的剧情也很精彩,历史还原程度很高,但是你真的了解剧情中的所有细节吗?

在知否 知否、齐衡,孩子的名字都有清楚的字。真的是因为明兰?原著中“知否 知否宜青宜胖宜红宜瘦”,萧齐衡的妻子申氏生了一对双胞胎,萧给一对孩子起的名字都有“明”字。我相信大家应该误以为是因为明兰,而不是明兰和顾去参加了孩子们的满月酒。他们走的时候,申氏不得不送明兰出去,在门口问她,“你知道,我那对孩子叫什么名字?”明兰仔细回忆,记得它叫玉洁和汉格尔。

申氏 tell 明兰,这是昵称,大的名字是小叶公起的,他们是和汉斯,清清楚楚。明兰停顿了一会儿,我明白了是什么意思,说了些好听的,演了马戏。小红叶其实对申氏很好。他年轻帅气,气度不凡,勤奋上进,人生阅历那么好。除了她,没有别的女人了,她也没接过房。只不过她心不在身,没地方挑剔,已经很幸福了。但是,如果明兰不知道这个,她会憋着。在拐角处遇到齐衡了。齐衡明显有点醉了,习惯性地叫明兰“六姐妹”。

相信所有看过电视剧的人都有和一样的想法,认为齐衡孩子的名字是因为他得不到明兰,所以在孩子的名字上加了“明”字来纪念他们刻骨铭心的初恋,但事实并非如此,齐衡也改不了孩子的名字。因为齐衡传给下一代,也就是传给他子孙的那一代,名字要标上“明”,这是为了符合家谱,而不是齐衡为了纪念明兰。而且申氏肯定知道原因,就是为了吓唬明兰陷害她。

1 世:黄帝 嫘祖氏      2 世:玄嚣

3 世:乔极          4 世:帝喾 庆都氏

5 世:唐尧 散宜氏      6 世:监明 凤巫氏

7 世:永河 密氏       8 世:济乐 姚氏

9 世:岁纪 陆、黎氏     10 世:正坤 鸠氏

11世:长历 熊、翟氏     12世:德尧 佶、薛氏

13世:仁宏 高阳氏      14世:廷光 姒、雍氏

15世:爵南 尚氏       16世:行矩 慕容氏

17世:复旺 蒙易氏      18世:茂清 史、丁氏

19世:孔阳 巢氏       20世:日永 梁氏

21世:德荣 逢氏       22世:聚议 姜、吉氏

①金紫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知青州军安抚使

23世:刘累 佶、姒氏     24世:昌益 张、黄氏

25世:信盛 徐、张氏     26世:咏八 高阳氏

27世:相承 秦、农氏      28世:全福 巢氏

29世:美勋 景、姬氏      30世:钊宁 如、苏氏

31世:炳宽 昌氏        32世:文盛 妫氏

33世:锦遥 席、米脂氏     34世:升吉 芋氏

35氏:瑞明 任氏        36世:先柱 吉氏

37世:源传 姒氏        38世:维琮 西果氏

39世:新兴 休屠氏       40世:建吕 妫氏

41世:宝招 吕氏        42世:晨禄 詹、张氏

43世:任玉 姒氏        44世:添桢 甘、魏氏

45世:树鸿 卞、任氏      46世:登贵 吕氏

47世:俊通 田、曹氏      48世:彦武 巢氏

49氏:标林 费氏        50世:德朋 任、曾氏

51世:朝良 张氏        52世:廷声 张、毛、董氏

53世:元振 古风氏       54世:胜海 陶氏

55氏:试集 姒、孙、姚氏    56世:长远 张氏

57世:华封 古氏        58世:禄源 公孙氏

59世:星亮 任氏        60世:拱炤 杨氏

61世:报联 吕氏        62世:杜伯

63世:隰叔 逢辛氏       64世:士云 孔、张氏

65世:仑模 由、邹氏      66世:士为

67世:士谷           68世:士会 (范武子) 先何氏

69世:士燮(范文子) 赵、柳氏    70世:士匄 (范宣子) 赵氏

71世:士鞅(范献子) 郑、蔡氏    72世:士射(范昭子) 赵、申氏

73世:范弥牟 钟氏      74世:范蠡 黄、官氏

75世:范灵澄 姜氏      76世:范维孔 吕氏

77世:范金龙 陈氏      78世:范依信 周氏

79世:范雎  欧阳氏     80世:范楷 高、蓝氏

81世:范灿 司、马氏     82世:范比 苏氏

83世:范正和 邓氏      84世:范增 马、葛氏

85世:范馥 程氏       86世:范政 李氏

87世:范光忠 吴氏      88世:范今兴 夏氏

89世:范鹗 李氏       90世:范礼 彭氏

91世:范旺 马氏       92世:范竞 李氏

93世:范逢海 黄氏      94世:范正 高氏

95世:范袭 林氏       96世:范达 古氏

97世:范衍 顾氏       98世:范巨卿 罗、钟氏

99世:范丹          100世:范显 马氏

101世:范滂 申、田氏    102世:范粲

103世:范乔         104世:范晷

105世:范广         106世:范汪 袁氏

107世:范宁 袁氏      108世:范弘之 孙氏

109世:范晔 周氏      110世:范暑 张氏

111世:范缜         112世:范胥

113世:范迪        114世:范伟勋 成氏

115世:范让 冯氏     116世:范衡  梁氏

117世:范焕 谢氏     118世:范懋勋 包氏

119世:范履冰 赵氏    120世:范冬倩 朱氏

121世:范昆光 朱氏    122世:范正始 陈氏

123世:范远 周氏     124世:范隋 俞、王氏

125世:范梦龄 陈氏    126世:范赞谟 陈氏

127世:范墉 陈、谢氏   128世:范仲淹 李、曹氏

浮姓 浮氏家谱 浮姓起源 浮姓名人 浮姓的来源 浮姓简介

浮[浮,读音作fú(ㄈㄨˊ)]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神农氏后裔共工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典籍《古...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