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德川家谱!?
清和天皇——贞纯亲王——源经基——满仲——赖信——赖义——义家——义国——新田义重——得川义季——世良田赖氏——教氏——家时——满义——政义——亲季——有亲——松平亲氏——泰亲——信光=一色宗义之女——亲忠=铃木重胜之女——长亲=松平近宗之女——信忠=大河内满成之女——清康=青木贞景之女——广忠=水野忠政之女传通院——德川家康
初代征夷大将军安国院东照大权现德川家康
生卒:1542-1616,1603-1605在位
正室夫人:筑山殿源氏(今川义元之妹)1579赐死
继室:旭姬(丰臣秀吉之妹)
次代台德院秀忠
血统:德川家康=户冢忠春之女宝台院西乡——秀忠
1579-1632,1605-1623在位
正室:崇源院阿江与藤原达子(浅井长政与织田阿市之女)
三代大猷院家光
血统:德川秀忠=正室阿江与——家光
1604-1651,1623-1651在位
正室:本理院藤原孝子(关白鹰司信房之女)
四代严有院家纲
血统:德川家光=青木利长之女宝树院阿乐——家纲
1641-1680,1651-1680在位
正室:高严院浅宫显子(伏见宫贞清亲王之女)
五代常宪院纲吉
血统:德川家光=本庄宗利之女桂昌院阿玉——纲吉
1646-1709,1680-1709在位
正室:净光院藤原信子(关白鹰司房辅之女)
六代文昭院家宣
血统:德川家光=冈部重家之女顺性院阿夏——甲府藩主纲重=长昌院阿保良田中氏——家宣
1662-1712,1709-1712在位
正室:天英院藤原熙子(关白近卫基熙之女)
七代有章院家继
血统:德川家宣=胜田著邑之女月光院阿喜世——家继
1709-1716,1712-1716在位
正室:净琳院八十宫吉子(灵元天皇之女)
八代有德院吉宗
血统:德川家康=正木赖忠之女养珠院阿万——纪伊藩主赖宣=中川氏——光贞=净圆院阿由利巨势氏——吉宗
1684-1751,1716-1751在位
正室:宽德院真宫理子(伏见宫贞致亲王之女)
九代淳信院家重
血统:德川吉宗=大久保忠直之女深德院阿须磨——家重
1711-1761,1745-1760在位
正室:证明院比宫培子(伏见宫邦永亲王之女)
十代浚明院家治
血统:德川家重=梅溪通条之女至心院阿幸——家治
1737-1786,1760-1786在位
正室:心观院五十宫伦子(闲院宫直仁亲王之女)
十一代文恭院家齐
血统:德川吉宗=谷口正次之女深心院阿梅——一桥德川宗尹=细田氏——治济=岩本氏——家齐
1773-1841,1786-1837在位
正室:广大院藤原寔子(右大臣近卫经熙养女,萨摩藩岛津重豪之女)
十二代慎德院家庆
血统:德川家齐=押田胜敏之女香琳院阿乐
1793-1853,1837-1853在位
正室:乐宫乔子(有栖川宫织仁亲王之女)
十三代温恭院家定
血统:德川家庆=迹部正贤之女本寿院阿美津——家定
1824-1858,1853-1858在位
正室:天亲院藤原任子(关白鹰司政熙之女)
继室:澄心院藤原秀子(关白一条忠良之女)
再继室:天璋院源敬子(萨摩藩岛津齐彬之养女,岛津忠刚之女)
十四代昭德院家茂
血统:德川家齐=梶胜俊之女妙操院阿登势——纪伊德川齐顺=实成院阿美佐松平氏——家茂
1846-1866,1858-1866在位
正室:和宫亲子(仁孝天皇之女)
十五代庆喜
血统:德川家康=正木赖忠之女养珠院阿万——水户德川赖房=谷氏——高松藩主松平赖重=土井氏——松平赖侯=樋口氏——赖丰=汤浅氏——水户德川宗尧=德川吉孚之女美代姬——宗翰=榊原氏——治保=一条道香之女八代姬——治纪=外山氏——齐昭=有栖川宫织仁亲王之女登美宫吉子——庆喜
1837-1913,1866-1867在位,大将军取消,改称公爵
正室:贞肃院藤原美贺子(左大臣一条忠香之养女,今出川公久之女)
十六代家达
血统:德川吉宗=谷口正次之女深心院阿梅——一桥德川宗尹=细田氏——治济=丸山氏——田安德川齐匡=篠崎氏——庆赖=高井氏——家达
1863-1940,1868-1940出任德川家宗家当主,1929-1940日本红十字会会长,1903-1933贵族院议长
正室:藤原泰子(左大臣近卫忠房之女)
十七代家正
血统:德川家达=泰子夫人——家正1884-1963,1940-1963在位,悉尼总领事,加拿大公使,土耳其大使,1946-1947贵族院议长
正室:源正子(岛津忠义公爵之女)
嫡子十八代继承人家英,早卒
十八代恒孝
血统:见德川庆喜血统。水户德川治保=前田氏——高须藩主松平义和=平松氏——松平义建=古森氏——陆奥会津藩主松平容保(新选组的支持者)=会津松平容敬之女——松平恒雄(驻美国英国大使,参议院议长)=锅岛直大侯爵之女信子——松平一郎(东京银行行长)=徳川家正公爵之女丰子——恒孝
1940-今,1963-今在位,日本邮船社长
正室:寺岛幸子(萨摩藩士寺岛宗从伯爵之女,母亲为细川护熙首相的亲姑姑)
嫡子德川家广
复制而来 希望对你有用!
德川家宗家家谱
清和天皇——贞纯亲王——源经基——满仲——赖信——赖义——义家——义国——新田义重——得川义季——世良田赖氏——教氏——家时——满义——政义——亲季——有亲——松平亲氏——泰亲——信光=一色宗义之女——亲忠=铃木重胜之女——长亲=松平近宗之女——信忠=大河内满成之女——清康=青木贞景之女——广忠=水野忠政之女传通院——德川家康
初代征夷大将军安国院东照大权现德川家康
生卒:1542-1616,1603-1605在位
正室夫人:筑山殿源氏(今川义元之妹)1579赐死
继室:旭姬(丰臣秀吉之妹)
次代台德院秀忠
血统:德川家康=户冢忠春之女宝台院西乡——秀忠
1579-1632,1605-1623在位
正室:崇源院阿江与藤原达子(浅井长政与织田阿市之女)
三代大猷院家光
血统:德川秀忠=正室阿江与——家光
1604-1651,1623-1651在位
正室:本理院藤原孝子(关白鹰司信房之女)
四代严有院家纲
血统:德川家光=青木利长之女宝树院阿乐——家纲
1641-1680,1651-1680在位
正室:高严院浅宫显子(伏见宫贞清亲王之女)
五代常宪院纲吉
血统:德川家光=本庄宗利之女桂昌院阿玉——纲吉
1646-1709,1680-1709在位
正室:净光院藤原信子(关白鹰司房辅之女)
六代文昭院家宣
血统:德川家光=冈部重家之女顺性院阿夏——甲府藩主纲重=长昌院阿保良田中氏——家宣
1662-1712,1709-1712在位
正室:天英院藤原熙子(关白近卫基熙之女)
七代有章院家继
血统:德川家宣=胜田著邑之女月光院阿喜世——家继
1709-1716,1712-1716在位
正室:净琳院八十宫吉子(灵元天皇之女)
八代有德院吉宗
血统:德川家康=正木赖忠之女养珠院阿万——纪伊藩主赖宣=中川氏——光贞=净圆院阿由利巨势氏——吉宗
1684-1751,1716-1751在位
正室:宽德院真宫理子(伏见宫贞致亲王之女)
九代淳信院家重
血统:德川吉宗=大久保忠直之女深德院阿须磨——家重
1711-1761,1745-1760在位
正室:证明院比宫培子(伏见宫邦永亲王之女)
十代浚明院家治
血统:德川家重=梅溪通条之女至心院阿幸——家治
1737-1786,1760-1786在位
正室:心观院五十宫伦子(闲院宫直仁亲王之女)
十一代文恭院家齐
血统:德川吉宗=谷口正次之女深心院阿梅——一桥德川宗尹=细田氏——治济=岩本氏——家齐
1773-1841,1786-1837在位
正室:广大院藤原寔子(右大臣近卫经熙养女,萨摩藩岛津重豪之女)
十二代慎德院家庆
血统:德川家齐=押田胜敏之女香琳院阿乐
1793-1853,1837-1853在位
正室:乐宫乔子(有栖川宫织仁亲王之女)
十三代温恭院家定
血统:德川家庆=迹部正贤之女本寿院阿美津——家定
1824-1858,1853-1858在位
正室:天亲院藤原任子(关白鹰司政熙之女)
继室:澄心院藤原秀子(关白一条忠良之女)
再继室:天璋院源敬子(萨摩藩岛津齐彬之养女,岛津忠刚之女)
十四代昭德院家茂
血统:德川家齐=梶胜俊之女妙操院阿登势——纪伊德川齐顺=实成院阿美佐松平氏——家茂
1846-1866,1858-1866在位
正室:和宫亲子(仁孝天皇之女)
十五代庆喜
血统:德川家康=正木赖忠之女养珠院阿万——水户德川赖房=谷氏——高松藩主松平赖重=土井氏——松平赖侯=樋口氏——赖丰=汤浅氏——水户德川宗尧=德川吉孚之女美代姬——宗翰=榊原氏——治保=一条道香之女八代姬——治纪=外山氏——齐昭=有栖川宫织仁亲王之女登美宫吉子——庆喜
1837-1913,1866-1867在位,大将军取消,改称公爵
正室:贞肃院藤原美贺子(左大臣一条忠香之养女,今出川公久之女)
十六代家达
血统:德川吉宗=谷口正次之女深心院阿梅——一桥德川宗尹=细田氏——治济=丸山氏——田安德川齐匡=篠崎氏——庆赖=高井氏——家达
1863-1940,1868-1940出任德川家宗家当主,1929-1940日本红十字会会长,1903-1933贵族院议长
正室:藤原泰子(左大臣近卫忠房之女)
十七代家正
血统:德川家达=泰子夫人——家正1884-1963,1940-1963在位,悉尼总领事,加拿大公使,土耳其大使,1946-1947贵族院议长
正室:源正子(岛津忠义公爵之女)
嫡子十八代继承人家英,早卒
十八代恒孝
血统:见德川庆喜血统。水户德川治保=前田氏——高须藩主松平义和=平松氏——松平义建=古森氏——陆奥会津藩主松平容保(新选组的支持者)=会津松平容敬之女——松平恒雄(驻美国英国大使,参议院议长)=锅岛直大侯爵之女信子——松平一郎(东京银行行长)=徳川家正公爵之女丰子——恒孝
1940-今,1963-今在位,日本邮船社长
正室:寺岛幸子(萨摩藩士寺岛宗从伯爵之女,母亲为细川护熙首相的亲姑姑)
嫡子德川家广
原氏家族番字,《文、林、振、宗、盛。治、国、秉、良、能。立、家、泽、永、作。隆、凤、伟、成、祥、宏、兴、继、祖、业。裕、修、嘉、景、广。德、兆、茂、忠、贵。锦、绣、延、续、长。
大连这边番文字的最大年龄是87岁。你们可根据这个年龄统一番子。姓这个原都是一家,有认识姓咱们原的通知一下。我的@@是627001203谢谢!有时间到大连来,这个番字是找风水先生给找的。希望原姓发扬光大。
留言人:原宽 Email:nalan7855@163com 时间:2006-9-24 22:06:24
主题:终于找到组织了
我祖籍山东掖县原家村``父亲是观字辈地``
留言人:原韬 Email:sdasyt@gmailcom 时间:2006-9-16 11:31:11
主题:谁有原氏宗谱发出来看看呀!
原氏宗谱发出来,考证一下,好好发扬原氏光大,为我们原氏流芳后世,建立完整的原氏宗谱,相信原氏宗亲也是非常壮大的,各位原氏后辈,加油呀!
留言人:原野 Email:yuanye1@msncom 时间:2006-9-7 16:29:36
主题:我在美国(Yelena Yuan Beermann)
我祖籍是河南新乡洪门原堤的,现定居在美国,天下原氏是一家!
留言人:原龙 Email: 时间:2006-9-5 0:16:27
主题:各位同宗兄弟大家好
各位同宗兄弟大家好,我来自重庆,祖籍河南温县北平皋村,那里全村大多数人都姓原,有千把人。村里建有祠堂和族谱,但我无缘得见。听我父辈讲,北平皋的原姓是明朝年间从山西洪桐县槐荫树下迁至河南的。我父辈兄弟3人是解放大西南时来到四川的,现已在重庆、成都、泸州三地生根繁衍。关于原姓的起源还有一说,据说“原”姓源于“元”姓,系鲜卑人入主中原建立“北魏”后,孝文帝改革要求贵族姓汉姓着汉服,遂改姓“元”,后演变为“原”。原姓并非汉姓,老姓应为“拓跋”氏,系鲜卑皇族。
留言人:原博 Email: 时间:2006-8-22 7:26:47
主题:族谱。。。对哦怎么把这个给忘了??
哈哈有哪位元老级人物能把原氏族谱发出来啊????
疑??我自己是那一辈的啊??哈哈 不懂哦~~~~
回家问爸爸,得赶紧问 要不然过几天要去上大学了 哈哈~~~~~
留言人:原博 Email: 时间:2006-8-22 6:53:22
主题:山西运城原家堡
哈哈终于知道原姓的由来了
还是一个好古老的姓哦~~~~
哈哈 高兴~~~
留言人:原震 Email:yuanzh@hotmailcom 时间:2006-8-19 2:08:58
主题:向各位本家问好!我老家是山东莱州(掖县),家人都在青岛
我父亲说我们的祖先是住在蜀国(四川),洪武二年(AD1369) 因自然灾害,原中原华迁居鲁国,原华定居莱州。原林,你在青岛啊,能不能联系一下,yuanzh@hotmailcom
留言人:原土闰 Email: 时间:2006-8-19 0:34:01
主题:颂祖
源自西周,以国为姓博爱温县沁河两岸 大江南北 世界各地 列祖列宗 德配天地 祖宗恩泽润及子孙
留言人:原土闰 Email: 时间:2006-8-19 0:14:44
主题:河南省博爱原土闰
追根溯源 光宗耀祖
留言人:原土闰 Email: 时间:2006-8-19 0:01:18
主题:河南省博爱县原庄村
多年寻找终于清楚
留言人:原建军 Email: 时间:2006-8-1 18:43:38
主题:原氏起源
原氏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
夏代,“少康迁原(国)”。周武王灭商朝,西周立。封周文王第十六子为原伯 (爵)。史称原伯贯, 受封于原国。原,伯是他的氏。官职初始是卿大夫。西周初期,平民百姓是没有"氏"的。春秋时原国被晋国灭。其后人以姬为姓,以原为氏。诸侯国之间不断战争,兼并到天下只有100多个诸侯的时候,原国还存在。由于原国很小,打败一次就举国迁徙一次。迁徙三次之后,原氏后人从此流散各地。
原国朝代夏代~>商朝~>西周~>东周~>春秋。山西长治有一个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名为原起寺,大概在潞城。《沁水县志》称:原国故址在今沁水县西北里许。原国初始在今山西沁水县,后迁河南济源市(古称轵邑)。古城济源南临黄河与古都洛阳相望,北依太行与晋国毗邻。是愚公的故乡。《水经注》曰:"济水有二源,东源出原城东北。"杨守敬《水经注疏》曰:"在今县西北四里,俗呼为原村,遗迹犹存。"现济源市西北2公里的庙街有原城故址。20世纪40年代尚存城垣,其文化内涵以龙山文化为主,也有周代遗存。史传夏帝宁都于原,周初的原国可能就建在夏都原城的故墟上。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载,晋文公重耳于公元前635年冬,率兵围攻原国,预定三天攻下,但届期未克,晋文公即下令退兵。这时,侦察人员报告说:“原人准备投降了。”军吏也建议不要撤兵。晋文公说:“信义是国家之宝,百姓靠它来保护。如果得到原国而失掉信义,用什么来保护百姓?这样做是因小而失大。”于是,退兵三十里,原国人听到晋文公的话,于是就投降了。因为讲诚信,不战而屈人之兵,亡人之国,这本已是一件值得惊诧的事情。然而,重耳讲诚信的收获,并不止于此次战役。随着他诚信美名的传播,国内百姓信服,诸侯纷纷依附,晋国迅速崛起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原国亡国后,晋文公将原伯贯迁往冀(山西省河津市)。此时,原国人大批逃往各地,一支逃到温县的邢丘处(今北平皋村),落户于邢丘古地(邢丘到西汉初改名平皋)。原氏后裔主要居住于太行,王屋山中以及纷河,漳河两岸,在别的地区及世界各大地区也有他们的身影。无论在那里,他们都在象愚公移山一样刻苦耐劳,奋斗不息。原字可能还有其他不同的写法。在英语国家,原字可能被写成YUAN。不管写法如何,一笔写不出两个原字,都是原。周有原庄公,以邑为氏。春秋时,陈有原仲,晋有原轸,鲁有孔子弟子原宪。唐有原复。原庄公,世为王室卿大夫。原仲, <<公羊传>>说,公子友如陈,葬原仲。原仲者何?陈大夫也。前680年没。原轸,因封地在原,所以名原轸。实际姓先。晋献公二十一年,公子重耳为避难流亡国外,漂泊达十九年之久,先轸与狐偃等一批近臣随行,为五贤之一。重耳就是后来的晋文公,春秋时代五霸之一。原轸为春秋时期晋国上卿。晋文公的得力干将。原国择晋以后,他被封地到昔日的原国。生年不详,卒于晋襄公元年(前627年)。《水经注》中说“辽县西南黄崖山,先轸所出也”。辽县即今山西省左权县。可见当时的黄崖山是先轸的出生地。原宪,字子思,鲁国人, 孔子的弟子。有一副对联写到: 泗水圣徒,虽贫非病冀州贤吏,有政皆兴上联说原宪生活贫困而洁身自好。戴帽子时带子断了,穿上衣时胳膊肘露在外面,穿鞋时脚后跟出来了。子贡见了问他:"你病了吗"他答道:"无财叫做贫,学道而不能实行叫作病。像我,只是贫,而不是病。"子贡大为惭愧。原宪是孔子学生中,所谓“七十二贤”里很有名的人物。他曾替孔子管过总务方面的事情,用现代观念随便来比,可能在孔子当司寇的时候,他担任过总务长一类的职务,孔子死了以后,他退隐于山泽布衣之间,走半隐侠的路线,等于在过去的社会中,领袖清流。所以司马迁著《史记》,在《游侠列传》中,曾提到他和季次。下联说唐代人原复,开元年间官冀州刺史,政令严明,境内太平。
周朝原氏 原庄公 --- 原伯贯 --- 原襄公 --- ? --- 原伯绞
宗法制度按照周的宗法制度,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称为天下的大宗,是同姓贵族的最高族长,又是天下政治上的共主,掌有统治天下的权力。天子的其他众子或者封为诸侯或者封为卿大夫。诸侯君位也由嫡长继承,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是国内同宗贵族的大族长,又是本国政治上的共主,掌有统治封国的权力。诸侯的其他众子分封为卿大夫,也由嫡长子继承,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世袭官职,并掌有统治封邑的权力。卿大夫也还有分出「侧室」或「贰宗」。在各级贵族中,这些世袭的嫡长子,称为「宗子」或「宗主」,以贵族族长身份,代表本族,掌握政权,成为各级政权的首长。西周封建诸侯,爵位分为五等,即:公、侯、伯、子、男五等,不同的等级就有不同的封地和军力。天子的直辖地区叫做王畿,封地比诸侯们大得多,军队也比诸侯多得多,又拥有高级官吏的任命权,所以可以监视诸侯。以军力来说,天子有六军,公和侯各有三军,伯有二军,子和男各有一军。以土地来说,公和侯有各百里,伯有七十里,子和男有五十里。
留言人:原建军 Email: 时间:2006-8-1 18:40:12
主题:原氏起源
原氏起源于姬姓。后来先轸,赵盾的一个弟弟也都改姓过原。河西的秃发氏改姓为源。
周武王灭商朝,西周立。封周文王第十六子为原伯(爵)。史称原伯贯, 受封于原国。原,伯是他的氏。官职初始是卿大夫。西周初期,平民百姓是没有"氏"的。春秋时原国被晋国灭。其后人以姬为姓,以原为氏。诸侯国之间不断战争,兼并到天下只有100多个诸侯的时候,原国还存在。由于原国很小,打败一次就举国迁徙一次。迁徙三次之后,原氏后人从此流散各地。
山西长治有一个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名为原起寺,大概在潞城。《沁水县志》称:原国故址在今沁水县西北里许。原国初始在今山西沁水县,后迁河南济源市(古称轵邑)。古城济源南临黄河与古都洛阳相望,北依太行与晋国毗邻。是愚公的故乡。《水经注》曰:"济水有二源,东源出原城东北。"杨守敬《水经注疏》曰:"在今县西北四里,俗呼为原村,遗迹犹存。"现济源市西北2公里的庙街有原城故址。20世纪40年代尚存城垣,其文化内涵以龙山文化为主,也有周代遗存。史传夏帝宁都于原,周初的原国可能就建在夏都原城的故墟上。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载,晋文公重耳于公元前635年冬,率兵围攻原国,预定三天攻下,但届期未克,晋文公即下令退兵。这时,侦察人员报告说:“原人准备投降了。”军吏也建议不要撤兵。晋文公说:“信义是国家之宝,百姓靠它来保护。如果得到原国而失掉信义,用什么来保护百姓?这样做是因小而失大。”于是,退兵三十里,原国人听到晋文公的话,于是就投降了。因为讲诚信,不战而屈人之兵,亡人之国,这本已是一件值得惊诧的事情。然而,重耳讲诚信的收获,并不止于此次战役。随着他诚信美名的传播,国内百姓信服,诸侯纷纷依附,晋国迅速崛起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原国亡国后,晋文公将原伯贯迁往冀(山西省河津市)。此时,原国人大批逃往各地,一支逃到温县的邢丘处(今北平皋村),落户于邢丘古地(邢丘到西汉初改名平皋)。原氏后裔主要居住于太行,王屋山中以及纷河,漳河两岸,在别的地区及世界各大地区也有他们的身影。无论在那里,他们都在象愚公移山一样刻苦耐劳,奋斗不息。原字可能还有其他不同的写法。在英语国家,原字可能被写成YUAN。不管写法如何,一笔写不出两个原字,都是原。周有原庄公,以邑为氏。春秋时,陈有原仲,晋有原轸,鲁有孔子弟子原宪。唐有原复。原庄公,世为王室卿大夫。原仲, <<公羊传>>说,公子友如陈,葬原仲。原仲者何?陈大夫也。前680年没。原轸,因封地在原,所以名原轸。实际姓先。晋献公二十一年,公子重耳为避难流亡国外,漂泊达十九年之久,先轸与狐偃等一批近臣随行,为五贤之一。重耳就是后来的晋文公,春秋时代五霸之一。原轸为春秋时期晋国上卿。晋文公的得力干将。原国择晋以后,他被封地到昔日的原国。生年不详,卒于晋襄公元年(前627年)。《水经注》中说“辽县西南黄崖山,先轸所出也”。辽县即今山西省左权县。可见当时的黄崖山是先轸的出生地。原宪,字子思,鲁国人, 孔子的弟子。有一副对联写到: 泗水圣徒,虽贫非病冀州贤吏,有政皆兴上联说原宪生活贫困而洁身自好。戴帽子时带子断了,穿上衣时胳膊肘露在外面,穿鞋时脚后跟出来了。子贡见了问他:"你病了吗"他答道:"无财叫做贫,学道而不能实行叫作病。像我,只是贫,而不是病。"子贡大为惭愧。原宪是孔子学生中,所谓“七十二贤”里很有名的人物。他曾替孔子管过总务方面的事情,用现代观念随便来比,可能在孔子当司寇的时候,他担任过总务长一类的职务,孔子死了以后,他退隐于山泽布衣之间,走半隐侠的路线,等于在过去的社会中,领袖清流。所以司马迁著《史记》,在《游侠列传》中,曾提到他和季次。下联说唐代人原复,开元年间官冀州刺史,政令严明,境内太平。
留言人:原建军 Email: 时间:2006-7-30 23:12:59
主题:原性的来历
原姓的来历--终于弄清楚了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夏代,"少康迁原(国)"。周武王灭商朝,西周立。封周文王第十六子为原伯 (伯爵)。史称原伯贯, 受封于原国(古称轵邑,今为河南济源市)。原,伯是他的氏。官职先是卿大夫。春秋时原国被晋国灭。其后人以原为氏,以姬为姓。古城济源南临黄河与古都洛阳相望,北依太行与晋国毗邻。是愚公的故乡。《水经注》曰:"济水有二源,东源出原城东北。"杨守敬《水经注疏》曰:"在今县西北四里,俗呼为原村,遗迹犹存。"现济源市西北2公里的庙街有原城故址。20世纪40年代尚存城垣,其文化内涵以龙山文化为主,也有周代遗存。史传夏帝宁都于原,周初的原国可能就建在夏都原城的故墟上。《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载,晋文公于前635年围攻原国。原国人跟愚公一样坚韧不屈,说:"晋(山西)人想霸占我们,咱不干"。晋文公只好屯兵攻打,跟士兵约定三天为期。过了三天还没打下来,晋文公就命令撤退。军官们请求等一下,说:"原国就要投降了"。晋文公说:"信用是国家的珍宝。得到原国失掉珍宝,我不这样做"。终于离开了。没走多远,原国人听到消息,文公守信,主动撤军,哪儿找这么好的守信用的国君啊。原人感动得赶紧下城,把晋文公接进城里。原国亡国后,晋文公将原伯贯迁往冀(山西省河津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载,晋文公于前635年围攻原国。原国人跟愚公一样坚韧不屈,说:"晋(山西)人想霸占我们,咱不干"。晋文公只好屯兵攻打,跟士兵约定三天为期。过了三天还没打下来,晋文公就命令撤退。军官们请求等一下,说:"原国就要投降了"。晋文公说:"信用是国家的珍宝。得到原国失掉珍宝,我不这样做"。终于离开了。没走多远,原国人听到消息,文公守信,主动撤军,哪儿找这么好的守信用的国君啊。原人感动得赶紧下城,把晋文公接进城里。原国亡国后,晋文公将原伯贯迁往冀(山西省河津市)。原氏后裔主要居住于太行,王屋山中以及纷河,漳河两岸,在别的地区及世界各大地区也有他们的身影。无论在那里,他们都在象愚公移山一样刻苦耐劳,奋斗不息。原字可能还有其它不同的写法。在英语国家,原字可能被写成YUAN。不管写法如何,一笔写不出两个原字,都是原。周有原庄公,以邑为氏。春秋时,陈有原仲,晋有原轸,鲁有孔子弟子原宪。唐有原复。原庄公,世为王室卿大夫。原仲, <<公羊传>>说,公子友如陈,葬原仲。原仲者何?陈大夫也。前680年没。原轸,因封地在原,所以名原轸。实际姓先。晋献公二十一年,公子重耳为避难流亡国外,漂泊达十九年之久,先轸与狐偃等一批近臣随行,为五贤之一。重耳就是后来的晋文公,春秋时代五霸之一。原轸为春秋时期晋国上卿。晋文公的得力干将。原国择晋以后,他被封地到昔日的原国。生年不详,卒于晋襄公元年(前627年)。《水经注》中说"辽河县西南黄崖山,先轸所出也"。辽河县即今山西省左权县。可见当时的黄崖山也是原国后裔的聚居地。另,《沁水县志》称:原国故址在今沁水县西北里许。原宪,字子思,鲁国人, 孔子的弟子。有一副对联写到: 泗水圣徒,虽贫非病冀州贤吏,有政皆兴上联说原宪生活贫困而洁身自好。戴帽子时带子断了,穿上衣时胳膊肘露在外面,穿鞋时脚后跟出来了。子贡见了问他:"你病了吗"他答道:"无财叫做贫,学道而不能实行叫作病。像我,只是贫,而不是病。"子贡大为惭愧。原宪是孔子学生中,所谓"七十二贤"里很有名的人物。他曾替孔子管过总务方面的事情,用现代观念随便来比,可能在孔子当司寇的时候,他担任过总务长一类的职务,孔子死了以后,他退隐于山泽布衣之间,走半隐侠的路线,等于在过去的社会中,领袖清流。所以司马迁着《史记》,在《游侠列传》中,曾提到他和季次。下联说唐代人原复,开元年间官冀州刺史,政令严明,境内太平。周朝原氏原荘公 --- 原伯贯 --- 原襄公 --- ? --- 原伯绞周朝原氏 原荘公 --- 原伯贯 --- 原襄公 --- ? --- 原伯绞宗法制度按照周的宗法制度,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称为天下的大宗,是同姓贵族的最高族长,又是天下政治上的共主,掌有统治天下的权力。天子的其它众子或者封为诸侯或者封为卿大夫。诸侯君位也由嫡长继承,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是国内同宗贵族的大族长,又是本国政治上的共主,掌有统治封国的权力。诸侯的其它众子分封为卿大夫,也由嫡长子继承,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世袭官职,并掌有统治封邑的权力。卿大夫也还有分出「侧室」或「贰宗」。在各级贵族中,这些世袭的嫡长子,称为「宗子」或「宗主」,以贵族族长身份,代表本族,掌握政权,成为各级政权的首长。西周封建诸侯,爵位分为五等,即:公、侯、伯、子、男五等,不同的等级就有不同的封地和军力。天子的直辖地区叫做王畿,封地比诸侯们大得多,军队也比诸侯多得多,又拥有高级官吏的任命权,所以可以监视诸侯。以军力来说,天子有六军,公和侯各有三军,伯有二军,子和男各有一军。以土地来说,公和侯有各百里,伯有七十里,子和男有五十里。
留言人:原效凯 Email: 时间:2006-7-15 14:59:52
主题:家住山西龙门
老家在山西龙门(现名河津市)北方平村,现河津龙门村、固镇村、北方平村有大量原姓后人,约2000人。听说老人说有一支迁到陕西,临行带走了家谱,因此从何处来就成谜了。
留言人:原汉 Email: 时间:2006-6-27 16:24:50
主题:祖籍山东威海
听我父亲说,胶东原氏是由云南而来,祖先为兄弟两个,原中原华。
按族谱宜所永宗来排列,我是永字辈的。
德川家宗家家谱
清和天皇——贞纯亲王——源经基——满仲——赖信——赖义——义家——义国——新田义重——得川义季——世良田赖氏——教氏——家时——满义——政义——亲季——有亲——松平亲氏——泰亲——信光=一色宗义之女——亲忠=铃木重胜之女——长亲=松平近宗之女——信忠=大河内满成之女——清康=青木贞景之女——广忠=水野忠政之女传通院——德川家康
初代征夷大将军安国院东照大权现德川家康
生卒:1542-1616,1603-1605在位
正室夫人:筑山殿源氏(今川义元之妹)1579赐死
继室:旭姬(丰臣秀吉之妹)
次代台德院秀忠
血统:德川家康=户冢忠春之女宝台院西乡——秀忠
1579-1632,1605-1623在位
正室:崇源院阿江与藤原达子(浅井长政与织田阿市之女)
三代大猷院家光
血统:德川秀忠=正室阿江与——家光
1604-1651,1623-1651在位
正室:本理院藤原孝子(关白鹰司信房之女)
四代严有院家纲
血统:德川家光=青木利长之女宝树院阿乐——家纲
1641-1680,1651-1680在位
正室:高严院浅宫显子(伏见宫贞清亲王之女)
五代常宪院纲吉
血统:德川家光=本庄宗利之女桂昌院阿玉——纲吉
1646-1709,1680-1709在位
正室:净光院藤原信子(关白鹰司房辅之女)
六代文昭院家宣
血统:德川家光=冈部重家之女顺性院阿夏——甲府藩主纲重=长昌院阿保良田中氏——家宣
1662-1712,1709-1712在位
正室:天英院藤原熙子(关白近卫基熙之女)
七代有章院家继
血统:德川家宣=胜田著邑之女月光院阿喜世——家继
1709-1716,1712-1716在位
正室:净琳院八十宫吉子(灵元天皇之女)
八代有德院吉宗
血统:德川家康=正木赖忠之女养珠院阿万——纪伊藩主赖宣=中川氏——光贞=净圆院阿由利巨势氏——吉宗
1684-1751,1716-1751在位
正室:宽德院真宫理子(伏见宫贞致亲王之女)
九代淳信院家重
血统:德川吉宗=大久保忠直之女深德院阿须磨——家重
1711-1761,1745-1760在位
正室:证明院比宫培子(伏见宫邦永亲王之女)
十代浚明院家治
血统:德川家重=梅溪通条之女至心院阿幸——家治
1737-1786,1760-1786在位
正室:心观院五十宫伦子(闲院宫直仁亲王之女)
十一代文恭院家齐
血统:德川吉宗=谷口正次之女深心院阿梅——一桥德川宗尹=细田氏——治济=岩本氏——家齐
1773-1841,1786-1837在位
正室:广大院藤原寔子(右大臣近卫经熙养女,萨摩藩岛津重豪之女)
十二代慎德院家庆
血统:德川家齐=押田胜敏之女香琳院阿乐
1793-1853,1837-1853在位
正室:乐宫乔子(有栖川宫织仁亲王之女)
十三代温恭院家定
血统:德川家庆=迹部正贤之女本寿院阿美津——家定
1824-1858,1853-1858在位
正室:天亲院藤原任子(关白鹰司政熙之女)
继室:澄心院藤原秀子(关白一条忠良之女)
再继室:天璋院源敬子(萨摩藩岛津齐彬之养女,岛津忠刚之女)
十四代昭德院家茂
血统:德川家齐=梶胜俊之女妙操院阿登势——纪伊德川齐顺=实成院阿美佐松平氏——家茂
1846-1866,1858-1866在位
正室:和宫亲子(仁孝天皇之女)
十五代庆喜
血统:德川家康=正木赖忠之女养珠院阿万——水户德川赖房=谷氏——高松藩主松平赖重=土井氏——松平赖侯=樋口氏——赖丰=汤浅氏——水户德川宗尧=德川吉孚之女美代姬——宗翰=榊原氏——治保=一条道香之女八代姬——治纪=外山氏——齐昭=有栖川宫织仁亲王之女登美宫吉子——庆喜
1837-1913,1866-1867在位,大将军取消,改称公爵
正室:贞肃院藤原美贺子(左大臣一条忠香之养女,今出川公久之女)
十六代家达
血统:德川吉宗=谷口正次之女深心院阿梅——一桥德川宗尹=细田氏——治济=丸山氏——田安德川齐匡=篠崎氏——庆赖=高井氏——家达
1863-1940,1868-1940出任德川家宗家当主,1929-1940日本红十字会会长,1903-1933贵族院议长
正室:藤原泰子(左大臣近卫忠房之女)
十七代家正
血统:德川家达=泰子夫人——家正1884-1963,1940-1963在位,悉尼总领事,加拿大公使,土耳其大使,1946-1947贵族院议长
正室:源正子(岛津忠义公爵之女)
嫡子十八代继承人家英,早卒
十八代恒孝
血统:见德川庆喜血统。水户德川治保=前田氏——高须藩主松平义和=平松氏——松平义建=古森氏——陆奥会津藩主松平容保(新选组的支持者)=会津松平容敬之女——松平恒雄(驻美国英国大使,参议院议长)=锅岛直大侯爵之女信子——松平一郎(东京银行行长)=徳川家正公爵之女丰子——恒孝
1940-今,1963-今在位,日本邮船社长
正室:寺岛幸子(萨摩藩士寺岛宗从伯爵之女,母亲为细川护熙首相的亲姑姑)
嫡子德川家广
织田家家谱
平重盛——织田亲实——亲基——亲行——行广——末广——基实——广村——真昌——常昌——常胜——教广——常任——胜久——久长——敏定——信定——信秀
织田信秀
生没年:1510-1551
父:织田信定
弾正忠
1527-1538 胜幡城主
1538-1539 那古野城主
1539- 古渡城主
正室:土田御前(父:土田下総守政久)
1534-1582 信长
?-1558 信胜(信行)
1543-1614 信包
?-1555 喜六郎秀孝
庶出:
?-1574 信広
?-1556 守山城主 安房守信时
1545-1570 野夫城主 信治
?-1570 小江木城主 彦七郎信兴
?-1574 半左卫门秀成
1547-1621 长益(有楽斎)
?-1582 又五郎长利
女子(神保氏张夫人)
犬山殿(犬山城主 织田信清夫人)
女子(小岛城主 斎藤秀龙室夫人)
女子(大桥重长夫人)
1547-1583 阿市(浅井长政与柴田胜家夫人)
?-1582 阿犬(尾张大野城主 佐治八郎为兴夫人)
女子(苗木城主 苗木勘太郎夫人)
小幡殿(小幡城主 织田信成夫人)
乃夫殿(津田元秀夫人)
女子(津田出云守夫人)
信徳院殿(小林城主 牧长清夫人)
女子(饭尾尚清夫人)
沓挂城主 中根信照
1552-1573 栄轮院殿(小田井城主 织田又六郎信直夫人)
织田信长
生没年:1534-1582
父:织田信秀
幼名:吉法师
1578 正二位
1917 赠正一位
正室:浓姫、帰蝶1535-?(父:斎藤道三)
侧室:原田直子(兄:原田直政)
1554-1647 信正
侧室:吉乃-1566(父:生驹家宗)
1557-1582 信忠
1558-1630 信雄
1559-1636 徳姫 冈崎殿(冈崎信康夫人)
侧室:坂氏
1558-1583 信孝
侧室:某
1571- 信秀
侧室:兴云院殿 阿锅-1612(父:高畑源十郎)
1573-1615 信吉
1576-1602 信高
?-1643 康清院殿 振(小川城主 水野忠胤和佐治一成夫人)
侧室:土方雄久之女
1574-1624 信贞
?-1609 信好
?-1600 长次
1558-1641 相応院殿 冬姫(蒲生氏郷夫人)
1567-1616 秀子 上野御方(筒井定次夫人)
1574-1623 玉泉院殿 永(加贺金沢藩二代藩主 前田利长夫人)
1574-1653 报恩院殿(丹羽长重夫人)
侧室:慈徳院殿(信忠乳母)
?-1603 三之丸殿(豊臣秀吉侧室和関白 二条昭実北政所)
1567-? 阿鹤(中川秀政夫人)
女子(万里小路充房夫人)
?-1608 月明院殿(従三位権中纳言 徳大寺実久夫人)
?-1571 养女龙胜寺殿(武田胜頼夫人、生父:美浓苗木城主 远山友忠)
养女某(大纳言 二条昭実侧室)
养女某(滝川一益夫人)
养女某(畠山昭高夫人)
养女某(筒井顺庆夫人)
不详所出:
1568-1585 羽柴秀胜
?-1582 犬山城主 源三郎胜长
织田信忠
生没年:1557-1582
父:织田信长
幼名:奇妙丸
初名:信重
1577 正三位
1577 左近卫中将
婚约者:松姫(父:武田信玄)
正室:塩川长満之女
1580-1605 秀信
1581-1625 秀则
女子
织田秀信
生没年:1580-1605
父:织田信忠
幼名:三法师
1596 従三位
1596 中纳言
正室:豊臣秀胜之女
织田信孝
生没年:1558-1583
父:织田信长
幼名:三七
--------------------------------------------------------------------------------
2 织田家家谱 ——转贴
1568-1582 神戸信孝
岐阜城主
正室:神戸具盛之女
羽柴秀胜
生没年:1568-1585
父:织田信长
义父:羽柴秀吉
幼名:次
丹波亀山城主
権中纳言
正三位
妻:毛利辉元之养女
织田信雄
生没年:1558-1630
父:织田信长
义父:北畠具教
幼名:茶筅丸
初名:具豊、信意、信胜
1571-1582 北畠具豊
1585 正二位
1585 内大臣
大和松山藩初代藩主
正室:千代御前 雪姫(父:伊势国司 北畠具教)
1583-1610 秀雄
-1574 但马守 高雄
1586-? 阿小姫
女子(义父:豊臣秀吉)
?-1641 女子(加贺守 佐佐一义室)
继室:木造具政之女
1584-1626 信良
侧室:某
1590-1674 高长
长雄
女子(丹后守 土方雄氏夫人)
女子(生驹直胜夫人)
女子(佐佐木政胜夫人)
侧室:津田氏
?-1666 伊予守 信为
?-1651 侍従正五位上 良雄
织田信良
生没年:1584-1626
父:织田信雄
上野小幡藩初代藩主
1623 従四位上
1623 左少将
正室:大纳言 久我通兴之孙女
1625-1650 信昌
侧室:某
猿千代
女子(骏河府中藩主 徳川忠长夫人)
女子(能登守 稲叶信通夫人)
织田信昌
生没年:1625-1650
父:织田信良
幼名:百介
1626-1650 上野小幡藩二代藩主
1648 従四位下
1648 兵部大辅
正室:某
1643-1714 养子信久
女子(高家 织田长迢夫人)
织田信久
生没年:1643-1714
父:大和松山藩二代藩主 织田高长(信长之子信雄之子)
义父:织田信昌
幼名:左门
1650-1714 上野小幡藩三代藩主
1657 従四位下
1692 越前守
正室:能登守 稲叶信通之女
1661-1685 信盛
1663-1693 信知
侧室:某
1661-1731 信就
信允
女子(筑后守 木村纯尹夫人)
织田信就
生没年:1661-1731
父:织田信久
幼名:八、伊织、帯刀
1714-1731 上野小幡藩四代藩主
1714 従四位下
1722 侍従
正室:某
1703-1733 信房
信常
信乗
1713-1762 信右
长顕
女子(津田正春夫人)
1723-1764 信富
长季
织田信右
生没年:1713-1762
父:织田信就
1731-1759 上野小幡藩五代藩主
1736 従四位下
1736 兵部大辅
正室:常陆府中藩三代藩主 松平頼明之女
侧室:某
1741-1757 従五位下越前守 信贲
女子(九鬼隆贞夫人)
信尹
1723-1764 养子信富
织田信富
生没年:1723-1764
父:上野小幡藩四代藩主 织田信就
义父:织田信右
1758 従五位下
1758 和泉守
1759-1764 上野小幡藩六代藩主
正室:某
1745-1783 养子信邦
养女某(上野小幡藩七代藩主 织田信邦夫人、生父:织田信乗)
织田信邦
生没年:1745-1783
父:高家 织田信栄(信长——信雄——高长——长政——信清——信荣)
义父: 织田信富
幼名:五百八
1764-1767 上野小幡藩七代藩主
1764 従五位下
1764 美浓守
1767 因明和事件取消当主之位
正室:织田信乗之女、织田信富养女
信易
1751-1818 养子信浮
织田信浮
生没年:1751-1818
父:高家 织田信栄
义父:织田信邦
1767- 出羽高畠藩初代藩主
1772 従五位下
1775 左近将监
正室:土佐守 一柳末栄之女
女子(淡路守 田沼意明夫人)
继室:长门守 相马恕胤之女
继室:能登守 小笠原长恭之女
信美
侧室:某
民松
长义
长郷
织田信美
生没年:
父:织田信浮
幼名:百太郎
1818-1831 出羽高畠藩二代藩主
1831- 出羽天童藩初代藩主
正室:某
信学
织田信学
生没年:1819—?
父:织田信美
-1868 出羽天童藩三代藩主
1868 奥羽镇抚史先导
正室:系子
信敏
寿恵丸
织田信敏
生没年:1853—1870
父:织田信学
1868 出羽天童藩四代藩主
养子信恒
织田信恒
生没年:
父:相马诚胤(源氏佐竹义重——岩城贞隆——佐竹义隆——义処——相马叙胤——徳胤——恕胤——祥胤——益胤——充胤——诚胤)
义父:织田信敏
农林政务次官
日本放送协会理事
子:信正
织田信正
神奈川五十铃动力机械课长
只找到这2个 今川不好找啊
1世,造父擅长驾马车,帮助周穆王平息徐偃王叛乱有功,于公元前950年左右,赐封邑赵城(今山西洪洞县赵城镇)。从此,造父及子孙,以封邑为赵氏。
2世 叔观(宜父)
3世 赵璋(仲父)
4世 赵登(季父)
5世 尔成(公仲)
6世 赵高
7世,奄父名公仲,是造父下传六世孙,周宣王时伐戎为卿。生叔带。
8世,叔带,周幽王失败后,于公元前770年左右,投奔晋国,为晋文侯卿。
9世 赵麟 叔带生赵麟(守仁)
10世 子丰(知义)
11世 赵射(慧明)
12世 赵壮(公明),公明是叔带下传四世孙。生二子,有共孟,赵夙。战国末年,史官编著《世本》记载:“公明生共孟和赵夙,赵夙生赵衰。”
13世,赵夙是叔带下传五世孙。在晋献公时为将,赐采邑于耿(今山西河津县汾水南岸)。生赵衰。
14世,赵衰(——公元前622年)即赵成子,字子余,亦称赵成季,孟子余。随从公子重耳(即晋文公)流亡在外19年,并助重耳回国即位,成为春秋时晋国的卿。由于拥立晋文公有功,赐封地原(今河南济原县北)。后任新上军之将和中军之佐。曾推荐先轸、栾枝等人,帮助文公创建霸业。生赵盾。
15世,赵盾,即赵宣子,字宣孟,春秋时晋国执政正卿。晋襄公七年(公元前621年)任中军元帅,独揽朝政十多年。晋灵公十四年(公元前607年)避灵公杀害出走,未出境,其族人赵穿杀死灵公。他回来拥立晋成公继续执政。生赵朔。
16世,赵朔为下军元帅,娶妻庄姬。因晋权臣屠贾之谋,赵盾全家被杀。得韩厥庇护,门客孙杵臼舍死,程婴舍子相救,将赵朔遗腹子,隐匿在山西忻州孟山,又名程侯山抚养成人,名叫赵武,报仇诛屠族。这就是历史上“赵氏孤儿”的悲惨故事。
17世,赵武(?——公元前541年),即赵文子。春秋时晋国大夫,历任新军,上军之将。晋平公十二年(公元前546年)任晋国卿,代屠岸贾职,拜为司寇。生赵成。
18世,赵成,名景叔,即赵景子,生赵鞅。
19世,赵鞅,即赵简子,又名志父,赵孟,春秋末年,晋国的卿。在晋卿内讧中,打败范氏、中行氏。晋定公十九年(公元前493年),袭击护送粮饷给范氏的郑兵,扩大封地,奠定了此后建立赵国的基础。生赵毋恤。
20世,赵毋恤,又称赵无恤,即赵襄子,春秋末年晋国大夫。赵襄子死后,其弟赵嘉即赵桓子自立为君前424年――前424年在位。兄赵伯鲁,弟赵桓子。赵襄子兄赵伯鲁生赵周(代成君)。赵简子选继承人,选择了个人能力各方面都很优秀的赵襄子为继承人,而资质平庸的嫡长子赵伯鲁就没能当上继承人。
21世 赵周(代成君)生赵浣。嫡长子赵伯鲁就没能当上继承人,赵襄子一直耿耿于坏,所以他在选择自己的继承时,并不考虑自己的儿子,而选伯鲁的儿子赵周为自己的继承人,并有意栽培赵周。赵襄子在灭掉代国以后,立即任命赵周为代君。
22世,赵浣,即赵献子。生烈侯赵籍。
23世,赵籍(前408年――前400年,赵烈侯,正式建赵国),是战国七雄赵国的开国君主,建都晋阳(今太原),后迁邯郸,与韩、魏三分晋地即周安王三十六年(前376年)赵、韩、魏“三家分晋”。生武侯 赵□。
24世 赵武侯 赵□ 在位13年 (前399年――前387年)武侯生赵章
25世,赵章,生成侯赵种。
26世,赵种,生肃侯,赵语。
27世,赵语,生武灵王赵雍。
28世,赵雍,是赵国第五位国君,改革军制,实行胡服骑射,建立了强大的骑兵队伍,扩大疆界,国力大增。生惠文王赵河。
29世,赵河,公元前288年联合齐、燕、韩、魏五国攻秦,迫使秦国“完璧归赵”生赵孝成王赵丹。
30世,赵丹,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赵国为秦所大败。公元前245年赵丹卒。由子赵偃继位。
31世,赵偃是为悼襄王。生赵嘉、赵迁。
32世,赵嘉、赵迁。悼襄王在位九年(公元前236年)卒。由子赵迁继位,是为幽缪王。公元前228年,秦军长躯直入,破邯郸俘虏了赵幽缪王。流放到河南房县。赵国大臣又拥立赵嘉为代王,都于代城(今河北蔚县西南)。公元前222年,秦军继续大举攻赵国亡。赵嘉生成志。
33世,赵成志,生安上。
34世,赵安上,生成宁。
35世,赵成宁,生庆余。
36世,赵庆余,生乾德王赵歇。
37世 赵歇,生承先。
38世 赵承先,生圣寿
39世 赵圣寿,生赵过
40世 赵过在汉武帝末,任搜粟都尉,改进耕耘工具,创造三脚楼,提倡代田法,促进了农业发展。生臣达。
41世,赵臣达为司马,生广汉。
42世,赵广汉(?——前65年)字子都,汉宣帝时,任颖川太守,曾诛杀豪强原氏,褚氏等。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被任命为京都行政最高长官—京兆尹,执法不避权贵,后被杀,生赵充国。
43世,赵充国(前137年——52年),字翁孙,甘肃天水人。西汉大将,宣帝封营平侯。自天水迁长安,后迁襄阳,樊城,再迁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甘露二年(前52年),以86岁高龄谢世,谥号壮侯。墓存甘肃清水县城外西北隅李家村。生赵景。
44世,赵景,生国忠。
45世,赵国忠,生赵朋。
46世,赵朋与霍洪称三辅豪杰,生赵熹。
47世,赵熹,字伯阳,光武时任平原太守,生,赵纲。
48世,赵纲,生赵春。
49世,赵春,生明德。
50世,赵明德,生景禄。
51世,赵景禄,生可仕。
52世,赵可仕,生四子,有赵典,赵同,赵荀,赵昱(yu育)。
53世,赵典,生良辅。
54世,赵良辅,生赵云,
55世,赵云(?——229年)今河北省正定县人,字子龙,东汉大将军,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备败长坂,云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威震四方。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将军.并从取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誉为“一身是胆”。公元229年逝世,墓存四川大邑县城东银屏山,生赵统,赵广。
56世,赵统,虎贲将军,生国威。赵广,虎牙将军。嗣裔落籍四川顺庆,保宁(今南充、西充、南部、广元等地)各地均有祠,子孙繁衍甚多。
57世,赵国威,生成之。
58世,赵成之,生赵正。
59世,赵正,任武略将军,生赵崇。
60世,赵崇为营卫司马,生赵整。
61世,赵整,生一扬。
62世,赵一扬,生相贤。
63世,赵相贤,生百福。
64世,赵百福,生赵华。
65世,赵华,生洪恩。
66世,赵洪恩,为唐参将,生明伦。
67世。赵明伦,生国弼。
68世,赵国弼,生大德。
69世,赵大德,为司户。生维翰。
70世,赵维翰封卫国候,生坤方。
71世,赵坤方,生存幼。
72世,赵存幼,长庆元年进士,太和中为兴元节度使,兵乱被害澶州,生家庆。
73世,赵家庆,生腾蛟。
74世,赵腾蛟,生桂才。
75世,赵桂才,生赵明。
76世,赵明,生宏通。
77世,赵宏通,生世守。
78世,赵世守,生有德。
79世,赵有德,为太原守。生天锦。
80世,赵天锦居解梁。生赵风。
81世,赵风为唐大臣,生赵眺。
82世,赵眺,幽州都县令。生天德、天禄。
83世,赵天德,又名赵挺,唐封御史中丞相,生启圣,
84世,赵启圣,又名赵敬,历营、蓟、涿三州刺史,生弘殷。
85世,赵弘殷,少骁勇,善骑射,后唐禁军统领、汉护圣都指挥使(乾佑中),周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广顺末),右厢都指挥,龙捷左厢都指挥使,岳州防御使,检校司徒,天水县男。赠武清军节度使、太尉。生匡胤,匡义,匡美。
86世,赵匡胤,建立宋朝,为太祖。
1世,造父擅长驾马车,帮助周穆王平息徐偃王叛乱有功,于公元前950年左右,赐封邑赵城(今山西洪洞县赵城镇)。从此,造父及子孙,以封邑为赵氏。
2世 叔观(宜父)
3世 赵璋(仲父)
4世 赵登(季父)
5世 尔成(公仲)
6世 赵高
7世,奄父名公仲,是造父下传六世孙,周宣王时伐戎为卿。生叔带。
8世,叔带,周幽王失败后,于公元前770年左右,投奔晋国,为晋文侯卿。
9世 赵麟 叔带生赵麟(守仁)
10世 子丰(知义)
11世 赵射(慧明)
12世 赵壮(公明),公明是叔带下传四世孙。生二子,有共孟,赵夙。战国末年,史官编著《世本》记载:“公明生共孟和赵夙,赵夙生赵衰。”
13世,赵夙是叔带下传五世孙。在晋献公时为将,赐采邑于耿(今山西河津县汾水南岸)。生赵衰。
14世,赵衰(——公元前622年)即赵成子,字子余,亦称赵成季,孟子余。随从公子重耳(即晋文公)流亡在外19年,并助重耳回国即位,成为春秋时晋国的卿。由于拥立晋文公有功,赐封地原(今河南济原县北)。后任新上军之将和中军之佐。曾推荐先轸、栾枝等人,帮助文公创建霸业。生赵盾。
15世,赵盾,即赵宣子,字宣孟,春秋时晋国执政正卿。晋襄公七年(公元前621年)任中军元帅,独揽朝政十多年。晋灵公十四年(公元前607年)避灵公杀害出走,未出境,其族人赵穿杀死灵公。他回来拥立晋成公继续执政。生赵朔。
16世,赵朔为下军元帅,娶妻庄姬。因晋权臣屠贾之谋,赵盾全家被杀。得韩厥庇护,门客孙杵臼舍死,程婴舍子相救,将赵朔遗腹子,隐匿在山西忻州孟山,又名程侯山抚养成人,名叫赵武,报仇诛屠族。这就是历史上“赵氏孤儿”的悲惨故事。
17世,赵武(?——公元前541年),即赵文子。春秋时晋国大夫,历任新军,上军之将。晋平公十二年(公元前546年)任晋国卿,代屠岸贾职,拜为司寇。生赵成。
18世,赵成,名景叔,即赵景子,生赵鞅。
19世,赵鞅,即赵简子,又名志父,赵孟,春秋末年,晋国的卿。在晋卿内讧中,打败范氏、中行氏。晋定公十九年(公元前493年),袭击护送粮饷给范氏的郑兵,扩大封地,奠定了此后建立赵国的基础。生赵毋恤。
20世,赵毋恤,又称赵无恤,即赵襄子,春秋末年晋国大夫。赵襄子死后,其弟赵嘉即赵桓子自立为君前424年――前424年在位。兄赵伯鲁,弟赵桓子。赵襄子兄赵伯鲁生赵周(代成君)。赵简子选继承人,选择了个人能力各方面都很优秀的赵襄子为继承人,而资质平庸的嫡长子赵伯鲁就没能当上继承人。
21世 赵周(代成君)生赵浣。嫡长子赵伯鲁就没能当上继承人,赵襄子一直耿耿于坏,所以他在选择自己的继承时,并不考虑自己的儿子,而选伯鲁的儿子赵周为自己的继承人,并有意栽培赵周。赵襄子在灭掉代国以后,立即任命赵周为代君。
22世,赵浣,即赵献子。生烈侯赵籍。
23世,赵籍(前408年――前400年,赵烈侯,正式建赵国),是战国七雄赵国的开国君主,建都晋阳(今太原),后迁邯郸,与韩、魏三分晋地即周安王三十六年(前376年)赵、韩、魏“三家分晋”。生武侯 赵□。
24世 赵武侯 赵□ 在位13年 (前399年――前387年)武侯生赵章
25世,赵章,生成侯赵种。
26世,赵种,生肃侯,赵语。
27世,赵语,生武灵王赵雍。
28世,赵雍,是赵国第五位国君,改革军制,实行胡服骑射,建立了强大的骑兵队伍,扩大疆界,国力大增。生惠文王赵河。
29世,赵河,公元前288年联合齐、燕、韩、魏五国攻秦,迫使秦国“完璧归赵”生赵孝成王赵丹。
30世,赵丹,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赵国为秦所大败。公元前245年赵丹卒。由子赵偃继位。
31世,赵偃是为悼襄王。生赵嘉、赵迁。
32世,赵嘉、赵迁。悼襄王在位九年(公元前236年)卒。由子赵迁继位,是为幽缪王。公元前228年,秦军长躯直入,破邯郸俘虏了赵幽缪王。流放到河南房县。赵国大臣又拥立赵嘉为代王,都于代城(今河北蔚县西南)。公元前222年,秦军继续大举攻赵国亡。赵嘉生成志。
33世,赵成志,生安上。
34世,赵安上,生成宁。
35世,赵成宁,生庆余。
36世,赵庆余,生乾德王赵歇。
37世 赵歇,生承先。
38世 赵承先,生圣寿
39世 赵圣寿,生赵过
40世 赵过在汉武帝末,任搜粟都尉,改进耕耘工具,创造三脚楼,提倡代田法,促进了农业发展。生臣达。
41世,赵臣达为司马,生广汉。
42世,赵广汉(?——前65年)字子都,汉宣帝时,任颖川太守,曾诛杀豪强原氏,褚氏等。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被任命为京都行政最高长官—京兆尹,执法不避权贵,后被杀,生赵充国。
43世,赵充国(前137年——52年),字翁孙,甘肃天水人。西汉大将,宣帝封营平侯。自天水迁长安,后迁襄阳,樊城,再迁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甘露二年(前52年),以86岁高龄谢世,谥号壮侯。墓存甘肃清水县城外西北隅李家村。生赵景。
44世,赵景,生国忠。
45世,赵国忠,生赵朋。
46世,赵朋与霍洪称三辅豪杰,生赵熹。
47世,赵熹,字伯阳,光武时任平原太守,生,赵纲。
48世,赵纲,生赵春。
49世,赵春,生明德。
50世,赵明德,生景禄。
51世,赵景禄,生可仕。
52世,赵可仕,生四子,有赵典,赵同,赵荀,赵昱(yu育)。
53世,赵典,生良辅。
54世,赵良辅,生赵云,
55世,赵云(?——229年)今河北省正定县人,字子龙,东汉大
求德川家谱!?
本文2023-10-07 00:52:4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93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