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宋氏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1收藏

肥城宋氏家谱,第1张

肥城市西尚庄沟北村:自19世鸣刚(18世希业之子、希成嗣子,由汶上县彩山迁徙)-20光-21遵-22阴-23连。

肥城市水坡涯:自12世敬贤(11世崇英之子,由河南省洛宁县马村迁徙)-13(单字)-14(偏旁木、单字)-15(单字)-16廷-17德-18朝-19万、瑞-20□修-21麟-22阴-23连-24恩-25培-26久-27毓。

肥城市齐岗前孙庄:自12世树勲(11世崇杰之子,由河南省洛宁县马村迁徙)-13成-14(单字)-15兆-16夫-17(偏旁金、单字)-18玉-19有-20在-21桂、兰-22阴-23连-24恩。

肥城市北宋庄:自12世缓身(11世崇正之子,由河南省洛宁县马村迁徙)-13愈-14抒-15世至20世为单字-21则-22阴-23连-24恩-25培-26久。

肥城市李家村:自12世兴邦(11世思训之子,由汶上县宋家胡衕迁徙):-13毓-14传-15秀-16美-17泳-18光-19文-20庆-21云-22绍-23乐-24恩。

3943河北清苑宋氏家谱四卷首一卷

   (民国)宋彬纂修

   民国十二年(1923)石印本 五册

   北图

3944上海崇明宋氏世谱不分卷

   (清)宋浦修

   清同治元年(1862)修 光绪二十三年(1907)木

   刻本 四十册

   河北大学

3945江苏丰县古丰宋氏族谱六卷

   (民国)宋圣经十一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刊本

   江苏丰县档

3946江苏晋陵沿溪宋氏家乘十九卷

   (清)宋传兴主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广平堂活字本

   历史所 美国

   注:明宋洪川始修。该族散居武进、金坛、常熟

   等地。

3947江苏镇江京江宋氏宗谱二卷

   (清)宋鸣昌等修

   清光绪六年(1880)木活字排印本 二册

   上海图 南京博 美国

3948江苏苏州长洲宋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宋廷玑纂修

   清道光四年(1824)刻本

   中山大学(存卷1-4、9、11、12)

3949江苏苏州长洲宋氏族谱□□卷

   清末刻本

   江苏苏州市图(存卷3、7、9)

3950浙江馀姚上林宋氏族谱二十四卷

   (清)宋元英续纂

   清光绪十九年(1893)统宗堂重镌本

   浙江慈溪县文管(残存七册)

3951浙江馀姚宋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宋麟瑞 宋墀等修

   民国七年(1918)善继堂活字本 二十六册

   北图 历史所(二部) 南开大学 河北

   大学 浙江图

3952浙江鄞县四明槎湖宋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民国)宋荣豪 宋贵芬等纂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3953浙江慈溪宋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宋錞重修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修 道光初年钞并补

   道光末年又补本

   辽宁图

   注:宋纶首修於宋庆元元年。首钞记事止道光

   六年,补写记事至道光二十六年。

3954浙江嘉兴嘉禾宋氏支谱不分卷

   (清)宋诗源 宗榛辑

   清光绪三年(1877)刻本

   浙江嘉兴市图 日本 美国

3955浙江绍兴山阴头宋氏世谱二十四卷

   (清)宋汝楫修

   清咸丰十一年(1861)木活字本

   北图 历史所 人民大学 辽宁图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3956浙江绍兴 会稽日铸宋氏宗谱六卷首一卷

   (清)宋楚玉等修

   清同治八年(1869)忠孝堂木活字刊本 六册

   美国

3957浙江绍兴会稽日铸宋氏宗谱七卷

   (清)宋天赞 宋尊山等重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铅印本

   浙江绍兴县档

3958浙江绍兴会稽宋氏宗谱四卷世系十卷

   (清)宋家璨纂修

   清宣统元年(1909)忠孝堂石印本 四册

   北图 浙江图

3959浙江上虞古虞宋氏宗谱七卷首一卷

   (清)宋璇等纂修

   清咸丰二年(1852)赋梅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往:清康熙七年首修,此为四修。

3960浙江上虞古虞宋氏宗谱九卷首一卷

   清光绪十九年(1893)赋梅堂刊本 八册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注:是为五修本。

3961浙江上虞古虞宋氏宗谱八卷首一卷

   (民国)宋光简纂修

   民国十三年(1924)赋梅堂活字本 八册

   历史所

   注:此为六修本。

3962浙江上虞古虞宋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民国)宋树化续修 宋崇德纂

   民国三十七年(1948)赋梅堂木活字本 十册

   浙江图

   注:此为七修本。

3963浙江金华上目宋氏宗谱□□卷

   民国十六年(1927)重修木刻本

   浙江金华市文管(存卷1-7,又一部存卷7)

3964浙江武义潜溪宋氏宗谱四卷

   (清)宋有喜 宋廷公等纂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重修木刻本

   浙江金华市文管(存卷1、3、4)

3965浙江武义潜溪宋氏宗谱四卷

   (清)陈明经 宋元定等纂修

   清光绪八年(1882)重修 光绪二十七年

   (1901)续修木刻本 四册

   浙江金华市文管

3966浙江武义潜溪宋氏宗谱□□卷

   木刻本

   浙江金华市文管(存二册)

3967浙江临海宋氏宗谱三卷

   清道光十年(1830)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

3968安徽徽州新安宋氏宗谱十八卷

   (明)方信纂修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刻本

   北图(存卷1-8、10-14、16、17;另一部存

   卷2、3、5-7)

3969安徽徽州新安宋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宋祚寰等修辑

   民国六年(1917)敬德堂活字本 十四册

   北图

3970安徽歙县歙西金山宋村宋氏族谱十二卷

   (清)宋德泽纂修

   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秉德堂刻本

   北京大学 北京师大 河北大学

3971安徽歙县古歙上丰宋氏高德幺房祀谱不分卷

   朱墨本

   安徽徽州地区博(二册)

3872安徽桐城宋氏宗谱二十八卷末一卷

   (民国)宋昌载主修 宋昌模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世德堂刻本 三十册

   湖北图

3973福建长乐宋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宋细苟 宋廷华编

   民国二十二年(1933)刊本 一册

   台湾

3974江西铜鼓宋氏族谱□□卷

   民国三十五年(1946)纂修本

   江西铜鼓县地名办(存卷12)

3975江西万载司背宋氏族谱□□卷

   木活字本

   江西图(存卷2,又一部存卷2)

3976山东乐陵宋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宋哲元嘱察哈尔通志馆杨兆庚等续修

   民国间稿本 一册

   华东师大

   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辽宁图(缺一册) 辽宁大连市图 日本

   美国

   注:康熙二十三年宋廷简修谱。此为七修本。

3977山东蓬莱宋庆家宗谱□□卷

   山东蓬莱县南五乡泊子宋家村

3978河南商邱宋氏家乘十四卷

   (清)宋*纂修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家刻本郯 六册

   北图 科图 经济所 日本 美国

3979河南商邱宋氏家乘二十卷

   (清)宋筠续编

   清乾隆四年(1739)序刻本

   北图 科图 人民大学 上海图 日本

   美国

3980河南商邱宋氏家乘十二卷

   (清)宋齐唐 宋齐瑛等续修

   清嘉庆十年(1805)序 刻本

   曲阜师院 日本 美国

   注:一名《商邱宋氏续乘》。

3981河南商邱宋氏家乘二十卷

   (清)宋筠撰

   稿本 一册

   上海图

3982河南开封大梁宋氏族谱不分卷

   (清)宋芷堂等修

   清嘉庆十四年(1809)承启堂刊本 二册

   注:一名《宋氏家乘》。

3983湖北武汉宋家宗乘□□卷

   (清)宋用潜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钞本 六册

   科图

3984湖北黄冈鄂东黄冈宋氏宗谱七十九卷首五卷

   (民国)宋从先 宋自兆六修

   民国三十四年(1945)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新胜乡施杨村 湖北新洲县和

   平乡富兴村

   注:创修於清嘉庆十六年。

3985湖南宋氏应车各支谱八卷

   (民国)宋言锡纂

   民国二十八年(1939)重妙堂木活字本

   湖南图(存在1)

3986湖南宁乡宋氏五修族谱二十一卷首一卷

   (清)宋朝章修 宋宗度 宋宗庠纂

   清咸丰八年(1858)敦本堂木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1、2,又一部存卷l)

3987湖南宁乡宋氏六修族谱三十二卷

   (清)宋朝鸿修

   清光绪十四年(1888)活字印本

   湖南图(存卷1)

3988湖南湘潭昭山宋氏续六修族谱二十卷

   (清)宋声选 宋声霖纂修

   清宣统三年(1911)五凤堂刻本 二十册

   广东中山图

   注:明嘉靖三十二年宋承文 宋正忠等首修。

3989湖南湘潭昭山宋氏六修家谱十卷

   (民国)宋汪王等修 宋德瀚等纂

   民国元年(1911)铅印本

   湖南图(存卷1-3、4、5-10) 广东中山

   图(附墓表一册)

3990湖南湘潭昭山宋氏石潭房七修谱十六卷

   (民国)宋声选等纂修

   民国三十年(1941)王凤堂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

3991湖南衡阳毛岗宋氏五修族谱十七卷

   (民国)宋真吾 宋岳湘纂

   民国三十六年(1947)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1-3、6-8、12、14-16)

3992湖南郴县永江宋氏族谱□□卷

   (清)宋孟正续修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活字本 三册

   吉林大学

3993广东花县宋润章 宋韬才合修

   民国十年(1921)广州艺苑铅印本 二册

   广东中山图

3994广东鹤山宋氏族谱二十卷

   (清)宋章郁修

   清光绪三年(1877)羊城学院刊本 二十册

   科图 广东中山图 日本 美国

3995广东鹤山宋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二十五年(1936)钞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3996广东鹤山平冈谷岭宋氏绿後祖房家谱不分卷

   (民国)宋森编

   民国三十二年(1943)油印本

   广东中山图

3997广东梅县宋氏家谱一卷

   (清)宋思缵撰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刊本 一册

   台湾

3998 宋氏宗谱不分卷

   (明)詹济纂修

   明钞本

   北京大学

3999 宋氏家谱不分卷

   清道光间钞本 二册

   安徽徽州地区博

4000 波洋里宋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宋品朝等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五逊堂活字本 六册

   人民大学

4001 宋氏族谱三十四卷一卷末一卷

   (清)宋声教纂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刻本

   湖南桃源县档

4002 丰川宋氏传流祭祀家谱一卷

   清钞本 一册

   安徽徽州地区博

4003 宋氏族谱□□卷

   (清)宋元成重修

   清钞本

   福建图(存卷14-16)

4004 宋氏族谱

   (民国)宋氏族人修

   民国七年(1918)石印本 一册

   北图

4005 上门宋氏族簿不分卷

   (民国)宋光照钞订

   民国间钞本 二册

   安徽徽州地区博

潍坊市:子(学)-元-永-焕-宗(与泰安市金冢子镇近似)。

潍城区

寒亭区

坊子区

奎文区

青州市:宪-允-治-玉-若(乐)-林(临)-喜(似潍坊市)。

青州市:化-庭-治-玉-乐。

诸城市莲池(自第93世至102世):镇(金)-治(桂)-相(洪)-焕(焕)-城(增)-锦(锡)-江(相)-柱(治)-煜(炳)-基(坤)。

寿光市

安丘市

高密市周戈庄镇史家庄子(先祖宋连芳):友-林-希。

高密市:思-振-连。

高密市:及-永-同-华-振。

高密市:大-景-殿-法-敏-慎。

昌邑市

临朐县九山镇:万-训-成-传-吉-光-立-代。

昌乐县阿陀镇宋家河村:培-伟-其-曰-之。

姓氏源流第一支源出子姓。商朝后期,商王武丁封其子子宋于宋,封地在今河北赵县北,伯爵侯国。周武王灭商,也灭了与商王同姓的宋国。周成王时,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把古宋国之地封与微子启之孙稽,为宋公,以奉商祀。微子启为帝乙的庶长子,商纣王之兄,在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中立有大功。宋公稽之子丁公申继位后,宋国南迁到商汤故地商丘,即令河南商丘。宋襄公时,宋国已成为天下诸侯之盟主,春秋五霸之一。至宋悼公时,宋国衰落而东迁于彭城,即今江苏徐州。到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子孙遂以国为氏。从商王武丁封宋算起,子姓宋氏起源的历史至少有3200年,国灭后普遍使用宋氏的时间也有近2300年

第二支源出外族的改姓。宋姓的血系一直比较单纯,直到五代时才始有外族基因的流入,即五代时湖南西部沅陵地区的辰州蛮酋的宋氏,北宋时西北的西夏国的党项族的宋姓,清朝时满洲八旗姓嵩佳氏族后来的全部改姓宋,组成宋姓的这三支均出自少数民族。唐宋以来,外来民族的不断加入并同化,宋氏家族变得庞大起来;

微子墓:在微山岛

西部的凤凰台上,高10米、宽约8米。墓前有石碑四块,虽经风雨剥蚀,斑苔苍苍,碑文仍依稀可辨。当中主碑为汉丞相匡衡所立“殷微子墓”四大字属南昌尉梅福篆书。碑额上的“仁参箕比”四字系侍中般伯所题;

二迁徙分布 在商、周、春秋、战国一千多年中,宋氏一直活跃在河北、河南和山东等北方地区。汉晋南北朝时,宋姓已经播散于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唐宋时期,宋氏已扩展到四川、广西、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尤其盛兴于陕西地区。清初进入台湾省。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宋姓大约有88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1,排在第十六位。陕西为宋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宋姓总人口的19.4,占陕西总人口的4。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陕西、河北、四川、河南,这四省宋姓占宋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山西、浙江、山东,这三省的宋姓又集中了16。全国形成了秦川、冀豫两个中心的宋姓人口聚集区,宋姓主要生活在北方地区。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宋姓大约有5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7,为明朝第三十七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宋姓人口增长是负值,600年中宋姓人口净减少了33万,是中国常见姓氏中减少人口最多的姓氏。面对战乱和屠杀,受害群体首先应是主力在北方的人群,宋姓是北方地区姓氏,自然受到最惨重的损失。山东为宋姓第一大省,约占总宋姓人口的17.1。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江西(15.3)、浙江(13.5),这三省的宋姓大约占宋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山西、江苏、河北,这三省的宋姓又集中了25。宋、元、明600余年,宋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东南、南方迁移。南方宋姓在这600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国重新形成了鲁冀、赣浙苏北南两大块宋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宋姓的人口已达972万,为全国第二十二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81。从明朝至今近600年中宋姓人口由54万激增到近972万,近18倍之多。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宋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近1000年宋姓人口增加率是呈"V"形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四川、河南、河北四省,大约占宋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黑龙江、安徽、江苏、湖北,这四省又集中了24。山东居住了宋姓总人口的15,为宋姓第一大省,占省总人口的1.6。全国形成了鲁冀豫、四川、黑龙江三块高比率的宋姓区域。在这近600年间,宋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南和东的迁移,同时,向西南、东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 当代宋姓的分布频率 宋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山东东部、江苏北部、黑龙江、辽宁大连地区、四川成都地区,每平方公里的宋姓人口达到3.3人以上,有的地区高达7人以上。宋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见彩图5.2.4A)表明:密度最高的(3.3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9,宋姓人口大约214万;2.2-3.3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9.8,宋姓人口大约249万;1.1-2.2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4.3,宋姓人口大约356万;0.1一1.1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0,宋姓人口大约146万;不足0.1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1,宋姓人口大约7万。宋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宋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彩图5.2.4B)表明:宋姓在华北、四川和东北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宋姓在山东东部、黑龙江、吉林东北部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最高,在1.4以上,有的达到2.5以上,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5.6;山东西部、晋冀豫、陕甘宁大部、苏皖鄂川大部、辽宁、吉林西部、内蒙古中和东部,宋姓频率在0.7一1.4,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8;云南、贵州北部、四川东部、湖南北部、湖北南部、江西、福建西北部、浙江大部、台湾东南部、青海东部,宋姓频率在0.35一0.7,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9.4;宋姓在其他地区的频率不足0.35,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7,其中频率不足0.1的地区占了28。 血型分布特征 宋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305万,占31.3;A型276万,占28.4;B型297万,占30.6;AB型94万,占9.7。宋姓总人口972万。 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北东南、四川成都地区、黑龙江、辽宁大部、吉林是宋姓常见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4.7,宋姓463万,约占全国宋姓人口的47.6。O型142万,A型130万,B型144万,AB型47万。 华北大部、四川其他地区、浙江北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陕甘宁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24.3,宋姓356万,约占总宋姓人口的36.6。O型112万,A型102万,B型109万,AB型33万。其他地区为宋姓分布较少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61,宋姓153万,约占宋姓总人口的15.8。O型51万,A型44万,B型44万,AB型14万。三、郡望堂号堂号 宋氏的堂号主要有"玉德堂"。宋朝时期,宋祁和胞弟宋痒一同中了进士。宋祁礼部考试第一,官至兵部尚书,著《玉楼春词》,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名句,人们叫他"红杏尚书"。人称"二宋"或"大宋"、"小宋"。

郡望宋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西河郡、广平郡、敦煌郡、河南郡、弘农郡、扶风郡、乐陵郡、江夏郡等。其中,西河、广平、敦煌、河南、扶风为古代宋氏五大郡望。

京兆郡:汉武帝太初元年设京兆郡,下辖十二县。三国时魏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大约在今天的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此支宋氏,为后汉侍中宋弘之族所在。

四、家乘谱牒

五、历史名人战国时,楚国有辞赋家、《九辩》的作者宋玉。秦代有燕人宋无忌,曾经为秦始皇作仙方,其后有宋义,为楚怀王上将军。 西汉时,宋义之子宋昌,任中尉。 东汉有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宋弘,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宋度,南阳章陵(今河北北枣阳县南)人宋衷。晋代有青州(今山东淄博东北临淄镇北)人宋益,敦煌(今属甘肃)人宋矩,沛国人宋处宗。南北朝时期,宋昌的13世孙宋恭,任前燕河南太守,徙居广平(今河北鸡泽县东南);另有南齐钱唐(今浙江杭州)人宋广之。宋姓名人除上述者外,还有很多。北魏有敦煌人宋云,曾和惠生同赴西域。唐代,有诗人宋之问;政治家宋憬,曾在睿宗、玄宗朝两次任宰相,能革除前弊,选拔人才,使百官称职;还有唐文宗时宰相宋申锡。北宋有文学家、史学家宋祁,其兄宋庠亦为文学家,二人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还有文学家、史地学家宋敏求。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宋江。南宋有宋慈,曾任广东、湖南等提点刑狱官,为案着重实地检验,他所编的《洗冤集录》,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专著,对法医学的发展起了重大贡献。明代有文史学家宋濂,书法家宋克,科学家宋应星,文学家、藏书家宋懋澄,李自成的军师宋献策。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一书,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名著。清代有诗人宋琬、宋湘,经学家宋翔风。近现代有民主革命家宋教仁、宋任穷,戏剧家宋春舫,国民党财阀宋子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

日照宋氏家谱的排字如下:

继、麟、书、振、家、孚、山、庆、瑞、殿、广、全、兴、开、祥、五、佰、余、年、代、远、克、昌、明、初、迁、来、光、绪、久、长、原、籍、河、南、东、海、旧、乡、我、本、商、裔、周、封、堂(唐)、皇、祖、泽、绵、延、燕、贻、乐、康、族、宜、和、睦。

需要注意的是,家谱的排字并不绝对,可能因家族内部约定或个人选择而有所改变。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家族长辈或相关人员。

肥城宋氏家谱

肥城市西尚庄沟北村:自19世鸣刚(18世希业之子、希成嗣子,由汶上县彩山迁徙)-20光-21遵-22阴-23连。肥城市水坡涯:自12世敬贤(11世崇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