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富乡什么地方最穷?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4收藏

糯富乡什么地方最穷?,第1张

一、糯福概况及调查理由

糯福乡位于澜沧县境内南部,辖区面积有88767平方公里,共9个行政村(其中与缅甸接壤的有5个边境村)、90个自然寨、17569人。糯福最远的寨子洛勐村洛三勐距乡政府约93公里,糯福乡境外与缅甸佤邦勐平区、掸邦色勒区相邻,有境外临时居留人员79人。糯福乡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4%,主要是拉祜族、爱伲族(哈尼族的一支)、布朗族、彝族、白族、傣族、佤族等为主的少数民族,信仰基督教、民族宗教和小乘佛教,辖区内有信教人数约3000人。

拉祜族是个古老的民族,澜沧县是全国唯一的一个拉祜族自治县,糯福是全县面积最大的乡,是典型的边境自然乡村,改革开放30周年和共和国建国60周年之际,好好看看边境贫困村寨的发展,深入了解边疆少数民族农民的生产生活,肯定有其特殊的意义。

二、农民生存现状

1、经济背景

2006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819元,农林牧业是糯福乡的三大支柱产业。全乡绝大多数为农民,拉祜族等少数民族解放前从原始公社时期直接过渡到所谓的社会主义社会,人少地多,大部分是山地林地,目前还保留着刀耕火种的习俗。在山谷低洼的地段有部分水田,新近开垦出了部分梯田。水田种水稻收成相对较好,山地种旱谷靠天吃饭,2008年由于雨水过多,大部分田地减产,导致部分村寨粮食供应紧张。另外,山上最近种有少量咖啡,可能是气候或技术的因素,没有形成产业化;部分山地种植用来生产蔗糖的甘蔗,糖厂目前是保护价收购甘蔗,效益好时能部分增加村民收入;茶叶曾经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2007年茶叶价格卖到30到100多元一公斤,2008年茶叶价格低迷,每公斤跌至2至4元,销路还很差;糯福作为澜沧的主要林区除国有林外,除5个边境村外的四个内沿村拥有集体林木,林地生长思茅松,采集松油生产松香,部分弥补了茶价剧跌的损失。

2、教育

学前教育。全乡目前只有两地办有学前班,一处在乡完小内,另一处设在阿里村完小内,各有一个班级,每班20来人。学前教育依托小学设施办理,处于萌芽状态,尚未推广或普及。

义务教育。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近几年实施“两免一补”以后,一般情况下,村寨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能够普及,学习用品有免费发放,不够的自己购买。课堂教育实行民族语言和汉语普通话双语教学,阿里村完小一名55岁的高级教师王文清,除普通话外,还会佤族、拉祜、哈尼等6种民族语言。全乡以前办学力量分散,大一点的村民小组,几十户人家,几乎都设有小学班级, 1997年全乡实行集中办学改革,至2004年9月,办学点由原来的47所减少到9所。目前义务教育趋向集中,在糯福乡政府所在地设乡完小,在各村委会设立村完小,改变了过去分散零乱的状态,有效缓解了校点分散,教师缺乏现象,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优化配置了教育资源。有的山寨离村小学较远,学校实行寄宿制,学生从6、7岁开始在村小学大院内集中住宿,学校老师不光负责课堂教学,还负责寄宿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和管理,如在阿里村小学,学生宿舍按年级管理,每名教师专门管理1到2个学生宿舍,从学生起床、洗漱到洗衣,从叠被、熄灯、睡觉到财物保管都有专门的制度,每个宿舍大门张贴有学生名单和负责老师的姓名。住校生有条件的每周能回家一次,低年级小一点的学生由父母于星期天下午送来学校,6、7岁的孩子还小了,最小的儿童来校时甚至有哭闹着要回家,父母不停哄小孩留在学校,实在不行就硬下心肠、果断走开。值得欣慰的是,几年前常发生的因学生逃学回家,家长送子女入学积极性不高,甚至以做家务为借口不想送子女读书、不予配合学校而造成学龄儿童就学率低的问题,这几年较少出现,但时有发生。2000年全乡基本完成小学六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学生吃的粮食由父母从家中背来学校换成粮票,学校专门有负责的教师管理,有职工家属负责学生的伙食。国家补贴的日用生活费发到家长手中,有的也由学校统一管理。阿里村委会2008年有学生232人,其中有197名学生寄宿,其中有毗邻阿里村边境线的来自缅甸佤邦和掸邦的境外小学生共有18人。据老教师王文清介绍说,境外学生年龄相对较大,但学习成绩普遍较本地学生优秀,境外没有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学生入学读书较晚,但光从外表无法判断谁是中国学生谁是外国“留学生”。

高等教育。这几年,全乡每年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能考上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据调查所知,本乡学生考上的有普洱市师范专科学校、云南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云南师范大学等。乡政府总的趋势是比较重视高等教育,能出台有针对性的鼓励政策,例如,乡政府对初中年级每个考上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一次性给予3000元人民币资助,对考上高等院校的开学时资助一次性5000元。

脱盲教育。以前办扫盲夜校的频率较多,现在由于义务教育的逐渐重视,每个村寨每户人家有能识汉字说汉语的人。村寨的社长或队长(村民小组组长)基本上能够和村上乡上沟通,能够听懂普通话并使用汉语表达。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扫盲教育作为一种常规的教育形式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职业教育。由于本乡主体人口为农民,职业教育基本为空白,农业生产靠传统的家庭传帮教,只有在需要专门指导的新兴产业,如甘蔗、咖啡等新兴起的经济作物的种植过程中会有专业的技术员对农民加以指导,如阿里村委会从前几年开始推广种植甘蔗,每到需要的时候,相邻的孟连糖厂会专门培训或指派技术员上门查看,进行技术服务,我所认识的便有阿里村老寨一名本地青年成为孟连县糖厂的甘蔗种植专业技术员。

3、人口控制

因属于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本地实行有区别的计划生育政策,拉祜族、哈尼族等民族村民可生育三胎,但每胎间隔至少应为五年以上,不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处以严厉的罚款,农民最高可罚到两、三千元,而对于有国家编制的事业单位或乡政府公务人员只可生育一胎。村民可在村公所(村民委会员)领取免费的计生用品,村里定期发放避孕套,村里每年开展不定期的计生保健教育。本乡人口总数稳中有增,五年前全乡为16000多人,现在总人数为17569人,全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4、婚姻与繁衍

婚姻方面农民家庭比较民主,父母包办的少,就算由父母操办的也须征求本人意见,少数民族传统多倡导恋爱自由,青年人恋爱大多数比较自主,很少发生内地常见的家长因为某种利益关系而粗暴干涉子女婚姻自由的行为,偶尔可能出现父母家庭和青年人个人意见不统一现象,但不至于发生严重的社会问题,家庭内部能够妥协解决。而在拉祜族内流传有一种异常现象,据说拉祜族男女青年因恋爱问题同家庭发生矛盾而受阻,男女青年想不开就会上山找到一种有毒的草吞食,相约自杀殉情,5年前糯福村曾发生过一起这样的案例。民族地区宗社“香火”意识没有内地严重,思想观念相对朴实,男方可以“嫁”到女方。

5、妇女外流。近几年来,群众反映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本地妇女的大量外流,男女青年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如阿里村委会小新队有26人家,目前有达到结婚年龄未找到配偶的男青年有11个,而本队的未婚女青年只有一个,这种现象在边境村寨普遍存在。一部分本地青年妇女出境到境外缅甸、泰国、马来西亚长期务工不归,阿里村一名老迈寨妇女出境后经泰国进入马来西亚,后进入印度尼西亚,嫁给印尼华人,勐宋村东漂寨有多名妇女到泰国务工;另有部分妇女到外地打工时或经熟人介绍远嫁到湖南、河南、浙江、山东、江西等内地农村。经常有外省男子来辖区村寨找“媳妇”,阿里村小新寨便有一户人家,大女儿李娜在13年前的20岁时跟熟人外出务工,受骗后被带到山东青州,后嫁给山东农民,2008年12月时隔13年后携夫第一次回糯福探望父母,目前已完全忘记民族语言,改说汉语,据她家人说当年李娜可能是被拐卖到山东青州,但如今已为人母的李娜不愿提及13年前的事实真相。2008年发生拐卖妇女案一起。仅有20多户人家的小新寨,发现竟有两名已婚青年妇女因为嫌弃贫穷弃家逃离,其中一名妇女留下不满1岁的儿子由公婆抚养,自己不知去向,据老人说现在小孩完全靠喂养牛奶养活,无疑昂贵的奶粉加剧了家庭的困窘;另一名妇女留下丈夫在家务农,去邻县县城打工却连续多年未回过家,虽然目前政府正在实施“安居工程”,本人也要出一定费用,目前全寨唯一一户住茅草房的就是她家。由于村寨青年男女比例失调,早婚、近亲结婚现象有所抬头,影响优生优育。大龄男青年在附近找不到结婚对象,他们不得不从附近的缅甸边境村寨找配偶,导致这部分外国妇女不能落户、村里不给分给田地的问题。其余一部分适龄未婚男青年或部分配偶离家出走的男性多有酗酒滋事、打架斗殴乃至发生性犯罪等倾向。如2007年12月10日上午,糯福三社发生李小明(34岁)强奸恶性案件一起;2008年7月30日,芒信镇红卫一社3名青年到糯福村戈的村糯切社找女青年玩耍,引起本地糯切社男青年不满,双方发生口角后,芒信青年邀约本社青年乘拖拉机运来7人在村外空地上示威,争执中芒信镇青年岩尚持一木棍将糯福青年李二头上砸了两棒,致李二当场昏迷;2008年坝卡乃村发生一起多名男青年酒后猥亵妇女事件。勐宋村委会东漂寨是辖区唯一的一个傣族寨,共有101户,其中,年龄16到45周岁的男性有200人左右,其中18至35周岁的单身男青年大概有40名,而该寨有多名妇女到泰国务工,现有在家的单身女性人数为零,适婚女青年严重“供不应求”,以致这个村民小组有青年女学生初中刚一毕业回家就成亲。另据2006年12月普洱市关于西盟、孟连、澜沧边三县妇女外流的统计资料显示,出国的本地少数民族妇女多从事保姆、家政或在歌舞厅、赌场等娱乐场所务工,不排除从事色情服务行业可能,个别妇女返回后发现染上了艾滋病,传染给丈夫或其他人,个别妇女染上毒瘾。

6、道路交通

糯福的道路正在进一步发展中,乡政府到县城澜沧的公路基本修通,到澜沧县城只要2个小时左右,比以前坑坑洼洼漫天灰尘的土路,时间上缩短了一半。2003年改造了糯福至勐宋村公路30公里,改善了2个村20个自然寨,840余户的交通条件;2004年改造了南段至坝卡乃公路113公里,为公路沿线的4个自然村寨347户的生产物资和农产品的运输提供了便利。几条正在施工的出入辖区的乡村公路雨季经常发生滑坡,导致通行困难。阿里村方向的甘蔗种植直接供应孟连糖厂,但至孟连县城的道路亟待修缮。村寨山路崎岖,自行车不实用,农民交通运输主要靠拖拉机和二轮摩托。

7、用水用电

村民用水是接引山上的泉水。以前,村民要到山上背水饮用,现在大部分村寨饮用水和日常生活用水由政府接水管到村寨,但据掌握,阿里村还有4个自然村干季严重缺水。

糯福乡一直以来都是靠本乡马岭的小水电站提供生产生活用电,但由于小电站发电量小,加之输电线路老化,干季河水枯竭后无法发电,不能满足全乡农民生活用电。2003年乡政府投资架设了东回至糯福的输电线路,部分缓解了糯农民电力匮乏的状况。全乡用电存在发展不平衡状态,因地理位置原因,部分村委会如勐宋、阿木嘎等长期以来没有通电,照明用发电机或点松枝、煤油。还有部分村民由政府投资建设沼气发电设备,如南段新、老寨建沼气池100口,部分解决了照明用电。2008年全乡实行电网改造工程,预计到今年年底,除极个别偏远村小组外全部能实现通电,如洛勐村的洛三勐寨子因山高路远,离乡政府近93公里,还要过一段无电的日子。电网改造后农民生活照明用电价格在每度05元左右。

8、住房、医疗卫生

政府2003年开始实施扶贫安居工程,对农民茅草房实施改造,至2006年对部分特困户扶持建设木制房屋,人畜居住分离。实施“安居工程”的试点村寨,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如阿里村班角老寨新搬迁至平地,住房统一规划,厕所和猪圈统一集中在村寨周边,改变了牲畜与人紧靠在一起居住的做法。“安居工程”目前还在试点阶段,全面推广革新需要更多的财力支持,全乡进行试点建设的村寨不到十分之一,多数村寨仍保留过去的不良卫生习惯。

2006年糯福乡争取到国家专项扶贫款用于改良村寨卫生,部分村寨下拨1到2万元用于修建公共厕所。如南段老寨、新寨由上级财政拨款修建公共厕所6个,部分改变了少数民族大小便都在房前屋后树林地里的陋习,但目前还有部分村民未养成到到卫生间如厕的生活习惯。

乡政府所在地有一所中心卫生院,4个村有村卫生室,共有医务人员10人,病床18张。实施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后,农民医疗条件有所改善,医疗费用按规定核销。以前少数民族妇女在家中生产,发生生小孩难产事件时无法及时救治,如2004年阿里小新寨有一名妇女难产,事前没有准备住院,在送乡卫生院路途中本人死亡,后留下4岁的儿子由外祖母抚养。目前,政府要求孕妇必须到卫生院进行生产。

剑[剑、劒、剣、剱、劎、劔、釰、釼、鐱,读音作jiàn(ㄐㄧㄢˋ)]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炎帝后裔蚩尤一族,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

据史籍《管子·地数篇》中记载:“昔葛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史传,是蚩尤在今山东胶县葛卢山发现了铁,冶炼成为剑、铠、矛、戟等兵器,用来与黄帝作战。

剑,冷兵器时代的一种武器,直面,两侧有刃,宽一寸半,厚两分,无槽。以刺、撩、削、旋、点、挑等为主要运作要领。春秋战国时期,从护手起算,前一尺七寸为“剑”,后三寸为“握”,后来在汉朝时期,前端又加了一尺,总长三尺,后笼统称作剑。所以,剑后来又被称作“三尺青锋”、“百兵之祖”。

过去的剑实际上只有前七寸开刃锋,其余部分有刃形而不开锋。后来,长度不足一尺七寸者称作短剑,宽于两寸半且厚四分者称作巨剑。古代战场实用作战的剑,都是属于巨剑一类。

在古代,专职制作剑、短剑、巨剑等的工匠,称作“剑使”,如春秋时期的制剑能手欧冶子,又称欧冶剑使,“子”是尊称。制剑者的后人中,有以其职业为姓氏者,称铸剑氏、冶剑氏、小剑氏、巨剑氏、青剑氏、冷剑氏等,后皆省文简化称剑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职业,出自古代执掌极刑者,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

古代,操剑杀人曰剑。据史籍《潘岳·汧督马敦诔序》记载:“汉明帝时有司马叔持者,白日于市,手剑父雠。”

用剑执行杀人的工作,就称之为“剑”,受剑者为有身份地位的王公、大臣、贵族。其后人有以其职为姓氏者,称剑氏。

与剑不同的是,用刀执行杀人的工作,南称“刑”,北称“斩”,受刽者多为身份地位低下的小官吏和犯罪的平民百姓,以及造反、谋叛者。其后人有以其职为姓氏者,称刑氏、斩氏。

刀,冷兵器时代的一种武器,弧面,一侧有刃,宽两寸半,有槽。以捅、劈、砍、挂、抹、奈等为主要运作要领。汉朝时期,从护手起算,前二尺二寸为“刀”,后三寸为“把”,后来在唐朝时期,汲取匈奴、大月、吐蕃等各民族兵器的特点,前端又加了六寸,总长三尺一寸,后笼统称作刀。

剑氏、刑氏、斩氏,在古代称为“刽”,后来通称其为“刽子”,“子”是尊称。平民百姓则称其为“刽子手”。

二 历史名人:

剑 东:(公元1963~今),本名张博维;黑龙江虎林人。著名现代作家。

医学院校毕业,做过急诊科、传染科等科大夫,发表医学论文数十篇,获科技进步奖一项,业余时间坚持写作,其作品散发于广州、厦门、北京、上海、武汉、长沙、香港、海南、澳门、杭州等地,并在海内外各种大赛上数十次获奖。

其创作的微型诗《核战争》1993年在有六万余稿参赛的全国大赛上获一等奖,并创造一项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同时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其创造的世界纪录迄今无人能打破。以其创造吉尼斯纪录为素材的电视新闻片《核战争》,在全省第二届建功立业大赛电视新闻类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其创作事迹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多次报导。

剑东尤其关心世界和平、环境保护,为此他进行了数月的绿色长征,从黑龙江省的乌苏里江边出发,通过骑单车、步行、水上考察等方式,对中国的大气、河流、海洋等做了一番综合性考察,行程数万公里,于千禧年新年之际成功抵达中国最南端的城市天涯海角所在地三亚,被人誉为绿色使者。

剑 南:(公元1943~今),黑龙江人。著名现代画家。

先后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及四川美术学院油画进修班。现为云南画院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曾十次入选第六、七、八届美展等全办性美术展览,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北京民族文化宫、澳大利亚皇家昆士兰美术馆、斯坦索普美术馆等收藏。

油画《晨牧》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并获云南省美展金奖,油画《圣殿之门》获中国油画首届精品大赛彭励奖,油画《澜沧江畔》获“全国科普美术展览”银奖,另有十余件作品分别获云南省美展金、银、铜奖。

1988年应邀赴澳门访问、展出。1991年应邀赴澳大利亚在皇家昆士兰美术馆、墨尔本国际艺术节美展等举办画展,受到广泛好评。

传略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大辞典》、《中国美术年鉴》等辞书,一些作品被选入《中国当代油画选》、《中国油画精品展》等大型画册。

姓氏:字(zì)

拼音:zì

人口:约4万〔罕见姓氏〕

排名:第539位。

位于令狐姓之后,户姓之前。

浙江省定海区有姓字的人,他是北方内蒙人,现从事音乐职业

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鄙人“字尊”字氏家族

一、字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蔚县,山西之雁北地区,云南之河口、陇川、泸水等地有分布。汉族、白族、满族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称:“天竺国有字氏。今甘肃庆阳有此姓。”疑此为古印度人字氏留居中国者之后裔。

2、又,《奇姓通》据《印薮》称:“汉(有)字长孺。”此字氏当与出自天竺者不同源。宋代有字谔,廉州推官。

二、字姓分布

字姓分布:上海嘉定、江苏高淳、武进、台湾、云南镇雄、东川、巍山等地均有此姓。

三、字姓起源

1、天竺国有字氏,见《康泰扶南传》。

2、明时大理府邓川州浪穹县箭杆场巡检司土巡检、大理蒙化州备溪江(今名碧江)巡检司土巡检、大理蒙化州浪沧江(今名澜沧江)巡检司土巡检等均为彝族,姓字。今彝族姓。

四、字姓名人

字长孺,汉时人,见《印薮》。字谔,宋时廉州推官。

郡望:河南。

糯富乡什么地方最穷?

一、糯福概况及调查理由糯福乡位于澜沧县境内南部,辖区面积有88767平方公里,共9个行政村(其中与缅甸接壤的有5个边境村)、90个自然寨、1...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