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家建筑师家族“样式雷” 两代掌门人安葬于南京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2收藏

清朝皇家建筑师家族“样式雷” 两代掌门人安葬于南京,第1张

“样式雷”,是对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建造的雷氏世家的美称,熟悉中国古建筑史的人对“样式雷”这个名号并不陌生,但很多南京人并不知道的是,“样式雷”家族和南京有极为深厚的渊源。

最近,“样式雷”的后人从江西来到南京,寻找“样式雷”定居在南京的另一支后人。

“样式雷”有着怎样的传奇

据史料记载,清代初年,一个南京匠人雷发达应征去北京参加营造皇宫的建造工作。因为技术精湛高超,受到康熙皇帝赏识,很快被提升担任设计工作。从他开始算起,接下来一共八代,主要的皇室建筑如宫殿、皇陵、中央官署等都是由雷氏建筑师负责。雷家几代人都是清廷“样式房”的掌案头目人,用今天话说,就是“首席建筑设计师”,这个建筑师家族被民间形象地称为“样式雷”。

雨花台区文化旅游局的文史专家告诉记者,“样式雷”的祖籍是江西永修,但第一代“样式雷”雷发达却是从江宁(南京在清代被称为江宁)被征调到北京的。

到第八代雷献彩为止,“样式雷”一共涌现出雷发达、雷金玉、雷家玺、雷家玮、雷家瑞、雷思起、雷廷昌、雷献彩等著名建筑师,其参与建造或者重修的主要工程有故宫、圆明园、颐和园、北海、天坛、清东陵、清西陵等,北京以外的承德避暑山庄、杭州行宫也出自这个家族的手笔。有学者统计过,中国1/5世界文化遗产的建筑设计,与“样式雷”家族有关。

“样式雷”家族中,声誉最好、名气最大、最受朝廷赏识的应是第二代的雷金玉。他因修建圆明园而开始执掌“样式房”的工作,是雷家第一位任此职务的人。康熙皇帝在《畅春园记》里曾经提到他非常牵挂一位杰出的匠师,就是指雷金玉。

明代末年搬到南京居住

近日,雨花台区文化旅游局接待了五位来自江西永修县的雷氏族人。据介绍,永修县正在组织专家收集完善“样式雷”家谱,发掘“样式雷”家族更多的历史。这五位雷氏族人受当地 委派,前往南京、北京等地,寻找“样式雷”分布在外的后裔。

据初步了解,目前,居住在南京市的雷姓至少在5000人以上,因无法联系,尚无法确认这其中哪些人和“样式雷”有渊源。

雷氏后人向记者介绍,他们这个家族最早生活在江西南康府建昌县,也就是现在的江西永修县。明朝末年,社会动荡,江西到处是土匪和盗贼,国家的赋税一天比一天加重,民不聊生。雷氏家族中的雷振宙、雷振声兄弟放弃读书,外出经商,后来定居在“金陵之石城”(江西雷氏家谱中的记载),也就是南京。

此后,雷氏家族的很多成员陆续搬到南京居住。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雷发达和堂弟雷发宣应募来到北京,参加皇宫的修建工程,但这个家族的很多家眷依然生活在南京。

“样式雷”两代传人安葬在南京

雷氏家族不但可能还有后人生活在南京,“样式雷”的第一代、第二代杰出的建筑师雷发达、雷金玉死后也安葬于南京雨花台区境内。

据《雷氏族谱》记载:雷发达是雷振声的长子,是雷家搬到南京来的第二代。他生于1619年,卒于1693年。在北京被委以重任后,雷发达于70岁左右退休,回到南京居住。74岁时,雷发达去世,安葬在“江宁府江宁县安德门外项宝石”。由于雷家当时已经在南京住了几十年,当地已经形成了一个雷家祖茔丛葬地。

雨花台区文史专家考证,雷发达埋葬的地点,就是现在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油坊村贾东一带。

雷发达的儿子雷金玉是“样式雷”第二代传人,生于1659年,卒于1729年,也是这个家族最为杰出的建筑师,曾经担任圆明园楠木作“样式房”掌案,圆明园工程从设计图纸、烫样到营造,都有他杰出的贡献。雷金玉71岁去世后,同样归葬原籍“江宁府江宁县安德门外”的家族墓地。

希望找到南京的雷氏后人

“可惜的是,这两代‘样式雷’掌门人的墓地目前也难以找到了!”雨花台区文化旅游局的文史专家介绍,他们也在寻找“样式雷”在南京的家族墓地,挖掘这个传奇皇家建筑师世家留在南京更多的历史。

东郡雷氏族谱二卷,(明)雷金声纂修,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图书馆。

上海青浦雷氏统宗谱,(清)雷补南续修,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松江区博物馆。

上海青浦雷氏统宗谱,(清)雷国光纂,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松江区博物馆。

江苏苏州雷氏支谱一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苏州市图书馆。

雷氏宗谱十卷,(清)雷显文修,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冯翊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北山雷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福建晋江关山雷氏族谱,雷殿邦、雷信国纂修,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雷氏四修族谱十三卷,另三卷,首一卷、末一卷,著者待考,民国甲戌年(公元1922年)满易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一册,今缺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武陵、桃源雷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冯翊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一~四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雷氏三修家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丰城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鼻祖 雷公 黄帝坐明堂,召雷公问之。(既炎帝神农氏八代孙帝榆罔之长子“雷”,公为敬辞称谓,后人尊称其为雷公)

二世 异

三世 畅

四世 堙 公生六月能言,十六继重为南正

五世 渠援

六世 熏

七世 颉

八世 鹿(鹿下有四点)

九世 凫

十世 禹(王旁禹字)

十一世 公弁 为车正 没於王事

十二世孟华

十三世 禄夫

十四世 梦珍

十五世 台光

十六世 太得

十七世 泷骏

十八世 长庚 官太守

十九世 蓓

二十世 翠

二十一世 昂

二十二世 门(门中一合字)

二十三世 倡

二十四世 元奇

二十五世 驺

二十六世 建可

二十七世 铠定

二十八世 君求

二十九世 仲纥

三十世 休

三十一世申豪

三十二世 昌

三十三世 振

三十四世 谅 仕周

三十五世 瑕

三十六世 偃

三十七世 纘 仕周

三十八世 贶

三十九世 谷

四十世 麾

四十一世 奄(上面加台字上部)

四十二世 瓿

四十三世 禹(右加佳字) 仕魏

四十四世 侠

四十五世 (走字加瞿)

四十六世 嗥

四十七世 俏

四十八世 轨

四十九世 (大字下焉右耳)

五十世 锯 字於乐始居鄱邑雷岗

五十一世元嘉字国瑞

五十二世 泄 字远文

五十三世 通

五十四世 博文 字潜天 仕汉

五十五世 捷 字一举

五十六世 安民 字子泽

五十七世 遇 字兆巷官江陵令

五十八世 中德 继伯嗣徙越

五十九世 义 仕东汉官御史 与陈仲交如膝胶世称雷陈之谊

六十世 乾阳 字七德弟仓州太守

六十一世景民

六十二世 甄

六十三世 杰文 字入瑞

六十四世 焕 丰城令 通纬象得龙 泉太阿二剑

以下为南方江西、湖南、四川一带雷姓世系,皆以雷焕为始祖

始祖 讳焕 字孔章鄱阳小雷岗人也晋平吴乱武帝时 半牛二星间常有紫气 时张华与公同登楼望 密问公曰 此何气也 公曰宝剑之精 上彻于天 当在豫章丰城 华即举公为丰城令 公至掘狱果得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以一送张华 以一自佩曰灵物终当化去华得剑曰乃干将也莫即可复至乎然神物终当合耳后果验公由鄱阳合丰城因仕遂家焉后名其乡曰剑池邑曰剑邑江曰剑江盖物以人显故民怀其德剑池立庙名宦有祠享祀悠久 镡舍孙礼曰作谱必归其宗崇本也而详其所可徵不强述其所难考重祖也吾雷氏谱断自焕者盖镡肇居会昌之原而焕则其所自出之祖溯流穷源义宜尊之也以上不详者不敢附也此断为始祖云

妣陶氏,生子二:长华、次叶(字文灿开派别处)

第二世 讳华 字文英,有逸才郡举为建州从事晋平吴后朝政多失郡以国命使华适闽过延平津剑忽腰间跃出隋水使人入水取之但见两面三刀龙蟠潆波沸浪腾汉曰先先君化去之言张公终合之论此其验欤公以建州从事陛南昌太守而卒

妣王氏,生子二:长继元、次继新(讳鼎开派别处,生子二长象功字锦行次象初无嗣,后裔多从陕西)

第三世 讳承 (295年——366年) 字继元。复任丰城令有政声生于西晋惠帝元康五年乙卯殁于东晋兴宁四年乙丑享七十一岁。

妣万氏,生子二:长纫卒、次镡

第四世 讳镡 镡乃剑之鼻名公名镡者应剑瑞也官上舍龄东晋建元间卜居邑南会昌乡之原山水清秀后人名其里日镡舍故有镡蔓所咏镡阳家山图古诗一首最著也卒葬上山屋傍丁山癸向

妣余氏 生殁失考葬与夫同山 生子三 长升 次昱 三杲

第五世 讳升 (342年——395年)字东明生于东晋咸康八年壬寅时堂五湖扰乱中原不宁退遁隐居东晋太元二十年乙未亨寿五十四岁葬本都地名松原坑山丙壬

妣黄氏 生殁失考与夫同葬 生子二 长祥 次节(开派别处)

第六世 讳祥 (375年——433年)字瑞乡生东晋甯康三年乙亥十一月卒南宁元嘉十年癸酉葬麻丘丑山未向

妣孙氏 生殁失考与夫合葬麻丘坪丑山向 生子一 令

第七世 讳令 (426年——?)字秉威号耕读生于东晋安帝二十二年戊午殁失考葬三十四都铙房巽山乾向

妣张氏 生殁失考与夫同葬三十四都铙坊巽山乾向 生子二 长益德 次明德(开派九江府)

第八世 讳修 (?——504年)字益德生南宋元嘉年殁天监三年甲申葬神岭亥山已向

妣王氏 生殁葬失考 生子二 长宪文 次宪武 生女一适

第九世 宪文 (480年——?)字昌周生建元庚申七月殁南梁天监戊午葬沿溪

妣陈氏 葬松源山 生子二 长永泰次惟泰(徙居南昌松安)

第十世 永泰 (519年——582年)讳世亨生南梁天监已亥殁南陈大建丑享寿六十三岁葬龙溪中午山子向

妣张氏 与夫合葬龙溪中午山子向 生子三 长朝安 次朝畅 三朝中

第十一世 朝畅 讳乾生随文代之际幼孤以工役而殁官舍幸得蹄葬本里

妣徐氏 生殁失考葬与夫同在聚源头 生子一 万硕

第十二世 万硕 讳才生南梁天监十五年丙申二月初一日幼有大志唐贞观年间补授南昌尉邵武太守事治暇录传家谱刻引于石碑殁南陈天嘉四年甲申葬油坑尾田螺丑山未向

妣孙氏 生南梁天监十五年丙申现夫同葬 生子三 长泽 次润 三浍

第十三世 天庇 (672年——?)讳浍生唐咸亨三年壬申八月十五日甫九龄赘城陂李婆塘李宅子孙遂家其地殁夫妇同葬麻丘坪

妣李氏 生子一 震

第十四世 震 (704年——775年)字鸣空生唐长安四年已酉五月殁大历十年乙卯十月葬麻丘坪

妣李氏 生长安二年丁未殁大历已未葬与夫同形 生子二 长霆发 次霆进

第十五世 霆进 (755年——827年)生天保乙未五月殁太和元年丁未十二月葬本里叶家窝飞凤形地冠穴 公居心忠厚处事端祥事亲以孝著交友以信闻与人不乘与世无忤故乡里扬诩实非虚声也

妣聂氏 生殁葬失考 生子一 梦霖

第十六世 梦霖 (795年——859年)讳正生唐贞元年乙亥十月殁大中乙卯葬瑾坑

妣李氏 生殁失考葬高塘生子一 庆远

第十七世 庆远 (814年——904年)生元和九年乙卯二月初三日殁昭宣帝二年丙寅八月葬释褐阪

妣胡氏 生唐开成二年丁已八月殁后梁贞明龙德六年戊寅十月葬失考 生子二 长日笃 次日诚

第十八世 日诚 (887年——951年)生唐光启三年丁未六月初三日殁后周广顺年辛亥葬敝形墓

妣徐氏 生唐光启二年葬麻丘坪 生子一景文

第十九世 景文 (937年——?)生后唐长兴八年癸已八月十四日葬叶家窝

妣甘氏 生后唐清泰二年乙未二月葬与夫同形 生子二 长肇基 次烨

第二十世 肇基 (976年——1060年)八郎字日新号扩充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丙子十一月初八日辰时寿八十五岁于嘉祐五年庚子九月十八日戌时终原葬炉冲枫树下后改葬老虎冲壁上挂灯形癸山丁向立坟。 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太和县鹅颈丘五十二都 ,与族孙德酿同仕于朝,官内阁主事,因内侍雷允恭骄横专权,公预知败即弃职归里。于祥符元年(1008年)戊申正月初四日举家来楚南桂北之衡阳乡,地名南园背(今湖南省桂阳县东成乡春养塘村)继居,石洞雷氏开派之祖,桂永郴衡临蓝嘉等处雷氏。有赞云:德性贞固创业乘裕,後裔繁盛乡国共慕。又云:英英雷氏系出吴西内阁主事刚直自持不附内侍临下仁慈,自吴来桂石洞开基创业乘统百世本支肇基之谥谁曰不宜 。石洞雷氏第一代。

妣李氏 生殁失考葬桐源枧独卢村

续妣周氏 生宋太平兴国三年戊寅十一月初四日酉时享寿八十岁殁宋嘉祐二年丁酉十二月初三日已时葬春养塘上首马架冲枫树下 生子一 小七郎文亨

附:石洞雷氏字辈排列表

肇基生文亨,十四幼相承,念少百千万,富贵尽郎称,福寿康雷仲,正孟应孔廷,

尚礼光先祖,敦仁裕嗣英,本隆枝益茂,源远泽长清,盛世钟灵秀,高贤待召徵,

书香开甲弟,道学启支仍。 四言

学精易理;

忠播睢阳。

——佚名撰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代学者雷德润,建安人,精通《周易》。雷德润及其三个儿子雷机、雷栱、雷杭俱精于研究《周易》而知名,著有《周易注解》,当时人称“雷门易”。下联典指唐张巡偏将雷万春,安史之乱时,任张巡部将。安禄山的部将令孤潮围攻雍丘时,他站在城头与令狐潮对话,被对方埋伏的弓弩手射中,面部中六箭,仍岿然不动。万春强毅用命,敌大惊。后在睢阳战死。

情逾胶漆;

光烛斗牛。

——佚名撰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鄱阳人雷义,字仲公,举茂才时,要让给好友陈重,但刺史不允许,他便披散头发装疯,远走他乡。当时人说:“胶漆可算是坚固了,但不如雷义与陈重的友情。”后历官侍御史、南顿令。下联典指西晋豫章人雷焕,通天文星象。武帝时,斗、牛二星宿间常有紫气,大臣张华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是宝剑的精气冲到天上所致。张华又问他宝剑在那里,他说在豫章丰城里。于是,他被任为丰城令,到县里后,在监狱的地基下挖掘出了龙泉、太阿二宝剑。

冯翊世泽;

双剑家声。

——佚名撰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雷姓的郡望冯翊,今陕西省大荔。下联典指晋·雷焕,见斗、牛间有异气,知丰城有宝剑,乃求为丰城令,果得龙泉、太阿二剑。

钟山招隐;

雍丘著名。

——佚名撰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朝·雷次宗,筑室于钟山西岩,谓之“招隐馆”。下联典指唐·雷万春,为张巡偏将。令狐潮围雍丘,雷万春立城上与令狐潮对话。伏弩手箭发,六矢着面,雷万春岿然不动。

帝妃后裔;

石室奇缘。

——佚名撰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方雷氏女为黄帝妃,生玄得,因以雷为氏。下联典出《徐铉稽神录》载,番禺中有一女饷田,忽失踪,月余,女着盛服归,自言为雷公所娶,成婚于石室中。

七言

雨露滋润禾稼壮;

田畴沃腴稻菽香。

——佚名撰雷姓宗祠通用联

本联为雷姓“雷”字的析字联。上联嵌“雨”字,下联“田”字,合而“雷”字。

一门父子皆英烈;

半千贪官尽服诛。

——佚名撰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勇士雷三益,清流人。景炎初,文天祥入汀,开府集兵,三益同丙、戊、庚三子应召,父子英烈,皆没于军。下联典指金代翰林修撰雷渊,浑源人。字希颜,一字季默。至于进士。为东不录事。兴定末拜监察御史。弹劾不避权贵,出巡都邑,所至有威誉。至蔡州杖杀贪官污吏五百人,时号“雷半千”。

乐器掷池惊天地;

风雪采松胜桐琴。

——佚名撰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宫廷乐师雷海青,精通琵。安禄山攻入长安,被掠至洛阳。在凝碧池宴上,安禄山命众乐师奏乐,雷掷乐器于池,以示抗拒,被杀。王维有诗咏之。下联典指宋代琴师雷威,晓音律,遇大风雪,独往峨眉山酣饮,披蓑戴笠入松林中,听其声连廷悠扬者,伐以为琴,妙过于桐。

包拯雄风千年颂;

雷锋精神万代传。

——佚名撰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现代著名的“包公”雷经天,广西区南宁人。任最高人民法院中南分院院长。下联典指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湖南长沙人。荣立地二、三等功各一次。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毛泽东主席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

通用

胶漆坚牢,何如友谊切实;

斗牛光彩,遥知剑气冲霄。

——佚名撰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郡功曹雷义,字仲公,顺帝时,以让友陈重,刺史不听。义遂佯狂披发,走不应命。时语曰:“胶漆自得坚,不如雷与陈。” 下联典指晋代丰城令雷焕,豫章人。通纬象。武帝时斗牛(星名)间常有紫气。张华问焕:“是何祥?”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耳。”

冯翊灵钟歌松竹,而文夸肇建;

新庭瑞霭培亭壮,以德大诒谋。

——佚名撰雷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霞浦县溪南镇白露坑村雷氏宗祠联。雷氏宗祠,清雍正八年由雷家四个兄弟合资兴建,传说在未建祠时,雷志茂选其埕基则费了一番心机,久选无法定局,偶然间发现自家放养的一群牛,归牛栏后总是跑到一处空埕憩息,而此埕冬暖夏凉甚至天上下起雪花此埕也沾不到边,精通风水学的雷志茂,认为此地背靠状元顶(形状如帽),前为笔架山围玉兔,是嫦娥奔月地,因此,最后确定此地建祠,该祠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369平方米,不包括外祠埕,为硬山顶砖木结构,大门为牌楼式,规模不大,但古雅可观。祠内梁架错彩描金,祭台前九幅工笔上彩画,线条清晰神形毕现。“冯翊”,(汉代郡名)今陕西省大荔县,雷姓祖居地。充分反映了雷氏后裔怀祖、念祖的心理(下同)。

宝婺灿瑶,阶星近五云,冯翊风各翻彩蠲;

高辛荣凤,诏堂开三代,香庭膝绕舞斑衣。

——佚名撰雷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霞浦县溪南镇白露坑村雷氏宗祠联。

作为三爪仑省级风景名胜区8大景区之一的雷家古村,位于江西靖安县仁首镇的南端,东南与奉新干洲接壤,该村始建于南宋初期,迄今已有800余年的 历史 ,为雷姓人家聚居之地。整个村落呈长方形,古建筑淡雅朴素,错落有致。从靖安县城驱车大约15公里车程。

雷家古村最引人瞩目的当属村中的保家楼,该楼为明末清初年间雷氏先民所建,距今近400年 历史 。主要用于嘹望敌情,御寇保家。至今保存完好的此类建筑全国仅存两处,另一处在四川省。

雷家古村由现存明、清12幢古民居群,1幢接官厅,雷志昂公祠、保家楼、古井、古樟树等组成。民居由青砖砌成,结构大致相同,长方体,每栋房子高10余米,深40余米,宽20余米,属典型徽派建筑风格。民居之间的小巷,铺青石板,雨后天霁,湿不沾鞋。该村居民500余户,大部分至今还居住在明清古建筑群中。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国生部队侵占古村作营部,常驻百余人。解放战争时期遗留在古村东面通衢外墙上的《告江西人民群众书》,至今保留完好,字迹清晰可见。

村中东北角的保家楼,又名“保驾楼”、“保甲楼”,横切面近似正方形,单间建造,砖术结构,高125米,占地64平方米。共4层,1层实体,2层以上内空,宽6米,深645米。整幢楼外墙开瞭望窗共14个,窗户一律外窄内宽呈“八”字形,既利光线、空气入内又可防盗。保家楼墙体建筑工艺十分精湛,坚固无比。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怀疑保家楼内藏宝,用挖战壕用的羊角铁锄头在楼背面挖有一个065米 07米 128米的墙洞,挖到一楼土层,见楼厚实坚固而放弃。

保家楼为全村最高建筑,设计合理,建筑精良,一直是雷氏家族的骄傲,具有远眺观察匪情,警报、躲避、攻击等功能,易守难攻,古时村民用来抵御外来宗族、强盗、土匪侵袭而建。

据传,保家楼为雷氏先民雷起鳌所建。据《雷氏家谱》记载,雷起鳌号称雷八公,行伍出身,明崇祯年间曾做芦溪县令,官居七品。古时,雷家地处古驿道上,是靖安通往奉新、南昌等地的交通枢纽,雷八公建此楼目的,一是为保护族群不受外界侵略,可作嘹望台用;二是可用此楼接待过往达官贵人住宿,客官住在三楼、二楼,四楼有人放哨,地面有人把守,安全无比。据说此楼曾人住过兵部尚书等三品以上官员。又传说是为皇帝保驾,因而“保家楼”又称“保驾楼”。

雷家古村也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雷祚文的故乡。雷祚文( 1907 —1946年)曾留洋美国攻读地质学,日军侵华后毅然回国,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2年带队发现四川渡口、攀枝花一带丰富的铁矿和煤矿。曾写过一份调查报告给国家能源委员会,该会置若罔闻。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攀枝花丰富的铁矿、煤矿才得以开采。1946年9月20日,雷祚文因飞机失事遇难。

如今,随着靖安县生态 旅游 的迅速升温,该县成为江西省网红的打卡地。雷家古村也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眼球,成为靖安 旅游 重要景点之一。时值靖安县启动国家5A级 旅游 景区暨国家生态 旅游 示范区创建之际,古村将再次迎来 旅游 的春天。保家楼则像一座坚固的碉堡,屹立于古村之中,为古村 旅游 增添一份神秘与赞叹;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对研究江西省古代建筑史建筑演变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百家姓之一,排名第88位。

  雷源出

  (一)出自方雷氏,为方雷之后,以国名为氏。据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载:雷氏“出自古诸侯方雷氏之后,以国为氏,后单姓雷。相传方雷氏是神农氏的九世孙,因战功被黄帝封于方山(在河南中北部的嵩山一带),建立诸侯国。其子孙以国为氏,就是复姓方雷氏,后又分为两支,一支姓方,一支姓雷。黄帝娶方雷氏之女为次妃。据《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司马贞索隐引晋皇甫谧曰:“元妃西陵氏女,曰累祖,生昌意。次妃方雷氏女,曰女节,生青阳。”榆罔二十六年(公元前4513年),轩辕氏大酋长姬邦卉平定四方,迫榆罔让位,正式称帝,以涿鹿为都,国号黄帝,史称黄帝轩辕氏。方雷氏因协助黄帝平定四方有功,受封于方山(在河南省中北部嵩山一带),建立诸侯国。方雷氏是黄帝时代的重要方国,其子孙以国名为氏,为复姓方雷氏;后又分为两支,一支姓方氏,一支姓雷氏。 (二)为雷公之后,以祖名为氏。相传黄帝有大臣雷公,精通医术,是个名医,曾与黄帝讨论医学理论。《素问·着至教论》说"黄帝坐明堂,召雷公问之。据《姓苑》所载,雷姓是个古老的姓氏。相传黄帝有大臣雷公,是个名医,精通医术,曾与黄帝讨论医学理论。"殷纣王有宠臣雷开。黄帝的基地主要是在河南。 (三)出自他族改姓。据《姓氏考略》载:东汉末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潳山蛮”和“南安羌”改姓为雷。居住在青海、甘肃一带的雷氏,许多是羌族人;如十六国时前秦大司马雷弱儿既是南安(今甘肃陇西)羌族人。迁徙至原楚国境内的雷氏,多为南郡“潳山蛮”;如东汉时的雷迁既是南郡“潳山蛮”。 (四)少数民族中有雷姓。 1金时女真人阿典氏,汉姓为雷。 2满洲阿克占氏,汉姓为雷。 3景颇族春雷氏,汉姓为雷。 4基诺族布柯氏,汉姓为雷。 5壮、苗、彝、瑶、水、阿昌、畲、羌、土家、蒙古、回等民族均有雷姓

  迁徙分布

  雷姓是一个典型的古老多民族姓氏,除汉族外在少数民族中也有雷姓,如苗、瑶、彝、侗、畲、壮、黎、布依等族。但以畲族雷姓为众。传说畲祖“龙麒”卫国有功,高辛帝赐配三公主。三公主生三男一女:长子“盘装”就姓盘,名自能,受封南阳郡“立国侯”;次子“篮装”就姓蓝,名光辉,受封汝南郡“护国侯”;三子“雷公云头生得好,拿笔取姓就姓雷”,名巨佑,受封冯翌郡“武骑侯”;女名淑玉,招婿钟志深,受封颍川郡“国勇侯”。宁化县博物馆收藏一幅《神像祖图》,画卷长达10米左右,宽36公分,纸质,工笔重彩,画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秋,雷法贵置。原为宁化县治平乡连里坪畲民雷姓珍藏,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左坑畲民上交政府,画卷以连环画形式,反映畲族先民传说:由龙犬出世,御敌立功,娶高辛帝女为妻,繁衍畲民后代的传奇故事。但是,也有一些畲族《雷氏族谱》对此有异说,如青皎《冯翊雷氏宗谱》指出:“哪有盘瓠狂谬之说……致令无识之徒借资口实,群相诟骂……弗惮与尔等与见缕言之,励力览史,何作无知?”专家们考证史籍,也得出不同的结论:畲族雷姓出自黄帝臣雷公之后(《姓苑辨证》、《帝王世纪》、《名言氏族言行类稿》)。在青海、甘肃一带的雷氏,有许多是羌族人。瑶族雷氏在广西、湖南、广东一带分布相当广泛,例如广西的临桂、灵川、湖南的城步、广东的博罗、海丰、云浮等县都有瑶族雷氏居民。 汉族雷姓最早繁衍地在河南。周宣王时,方雷氏的后裔方叔任卿大夫。他作战英勇,卓智多谋,曾奉命北征淮夷,南讨荆蛮,战功卓著,被追封为豫章伯。方叔有2个儿子:长子启原姓方,次子檠姓雷。周平王,雷檠因战功,官拜郎中丞,后弃职隐居洛阳雷州;子孙奉雷檠为得姓始祖。 两汉时,姓氏族人逐渐向楚汉一带(即今天的江西、湖北、安徽、四川等地)迁徙。尤其是江南的豫章(今江西南昌),成了雷姓族人主要的聚居地,史有“雷姓豫章望”之称。后汉时,有豫章雷氏人--雷义。《后汉书.独行列传》载:“雷义,字仲公,豫章鄱阳人。初为郡功曹,皆尝擢举善人,不伐其功。义尝济人死罪,罪者后以金二斤谢之,义不受,金主伺义不在,默投金于承尘上。后葺理屋宇,乃得之,金主已死,无所复还,义乃以付县曹。”这个雷义不仅清廉,而且有“让贤”的美德。雷义和同郡陈重是好友。太守举陈重孝廉,陈重要让给雷义,太守不允。刺史举雷义茂才,雷义又要让给陈重,刺史不听,义遂阳狂被发走,不应命。乡里为之语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雷义的后裔为了传扬先祖的美德,以“谦让”作为自己的堂号。 三国时,刘璋麾下有雷同。他与吴懿等人一起防卫刘备军,但是被包围后投降。守备巴西时,与魏将张郃奋勇战斗,但由于被伏兵切断退路,战败身亡。 东汉时,豫章雷氏的雷舸迁居福建宁化。据福建《上杭才溪雷氏族谱》载:东汉时,雷舸为校尉,由豫章南昌县西河坡迁到宁化石壁中市。唐时,雷师从为筠州尉,率侄儿雷徽之一同迁居来宁化。五代十国时,雷师从的第九世孙雷存裔(名富,号拾万)由宁化移迁清流县,为清流雷氏开基始祖。后来,雷存裔的次子雷宣征、第三子雷宣猷、第四子雷宣清三兄弟又回迁回宁化。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雷存裔的第二十一世孙雷久征由宁化石壁迁上杭崇厦村开基,为始祖。雷久征,字绍基,号八十郎,生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雷久征有6个儿子,其中长子雷开宪,号四七郎,生于明永乐元年(1403年)。雷开宪的8个儿子中,长子移居溪口大洋坝;其后裔福建的连城,四川的壁山以及浙江的衢州、遂昌、龙游等地。第三子迁居福建的古田苏家坡;其后裔福建龙岩、武平、长汀,江西的瑞金、万安、安远,福宁,浙江的龙游,兰溪、开化以及四川的壁山和台湾省。第四子留居上杭的崇厦,其后裔移居江西的云都、万安、上饶、龙泉、万泉、万城、会昌、宁都,浙江的平洋、泰顺、遂昌、黄岩、温州以及湖南的衡山,四川的壁山。第六子迁居上杭才溪大贵陈坑,再迁曾坑、溪北;其后裔先后迁徙至江西的万安、瑞金、龙泉,和浙江龙游大竹坞。次子、第五子、第七子、第八子迁居广东。 西晋时,豫章雷氏的雷焕通晓天象。《晋书.张华传》载:司空张华见天空斗、牛两宿之间常有紫气,于是问雷焕是什么回事。雷焕说:“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地点在豫章丰城。于是,张华命雷焕为丰城令,寻找宝剑。雷焕到丰城上任后,在丰城监狱屋基挖得一个石函,里面有双剑,并有刻题,一曰龙泉,二曰泰阿,精芒炫目。当晚,再看斗牛,紫气都消逝了。雷焕将龙泉送与张华,自己持有泰阿。后来,雷焕之子雷子华持剑过延平府延平津时,剑忽然跃出堕水,失落,见二龙各长数丈而去。雷子华说:“先公化支之言,张公终合之说,莫信乎。”雷焕的后裔分衍于江西丰城、南昌、吉安、赣州等地,后来有一支迁至冯翊(今陕西大荔),在当地繁衍为名门望族。所以,冯翊也成了雷氏的重要郡望地;此支雷氏,尊雷焕为开基始祖。 西晋“永嘉之乱”之后,北方雷姓族人也纷纷南徙,成为客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唐安史之乱时,雷万春(?-757年)为张巡的部将,与南霁云等领兵北上抗击叛军,并在宁陵北击败杨朝宗,斩叛将20人,杀敌一万余人,投敌尸于睢阳渠中,渠水为之不流。雷万春从张巡守雍丘(属今河南杞县),抵抗安禄山军,在城上面中六箭,坚守不动。后来,他随张巡守睢阳(属今河南商丘),坚守不屈。叛贼令狐潮久围睢阳,城中食尽,将士病,不能战,城陷后,与张巡同遇害,唐肃宗上元间追赠他为卫烈将军。雷万春英勇抗敌的事迹,为人称赞。南宋诗人范成大曾写出一首《雷万春墓》诗:“九陨元身不陨名,言言千载气如生。欲知忠信行蛮貊,过墓胡儿下马行。”唐代,几次的战乱,更加剧中原百姓南徙的速度。这纷纷南下的雷姓族人,不仅有汉族雷姓,也有少数民族雷姓。据江西石城小姑秋树《冯翊雷氏家谱》载:雷氏得姓予以古诸侯之国为氏,始祖宪公为陕西同州刺史而世居陕西冯翊郡。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浮州刺史阎公因避朱泚乱徙迁豫章。孙甫公任洪州刺史,移居抚州白水障,再迁宁化。裔孙显吾讳承朝于清康熙丙子岁(1696年)迁石邑礼上里之溪子口。这一支便是畲族雷姓。唐光启元年(885年),王绪率河南光州、固始二州数千人渡江。景福元年(892年),王潮所部从泉州“将兵攻福州,民自请输米饷军,平湖洞及滨海蛮夷者,皆兵船助之。”(《资治通鉴》)这平湖洞及滨海蛮夷就包括畲族先民。福建福安甘棠镇田螺园畲族村的《冯翊雷氏宗谱》载:“唐光启二年,盘、蓝、雷、钟、李共361口,从王审知为乡导官入闽,至连江马鼻登岸,时徙罗源大坝头居焉。 至宋代,雷姓族人的分布已遍及内蒙、广东、陕西、四川、江西、湖南、广西、山西等地。其中,有一部份迁徙至江南、岭南的雷姓族人融入苗、瑶、彝、侗、畲、壮、黎、布依等少数民族中。雷姓成为瑶族、畲族中的大姓。尤其是在广西临桂、灵川、湖南城步等地瑶族雷姓非常多,他们大多尊雷元祥为开基祖。 元代,福建、山西等地都是雷氏最为兴旺发达的地方。山西浑源以雷渊的大公无私,一身正气,美名传扬。雷渊(1184-1231年),字希颜,别字季默,应州浑源(今山西省浑源)人,至宁元年,(1213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弹劾不避权贵,曾在蔡州杖杀贪官污吏五百人,被人称为“雷半千”,后官翰林修撰。同期,祖居山西平阳府的雷梓福(1277-1374年),号钦五,因避元兵乱,偕兄弟入闽,分别在清流、宁化留居。梓福爱上杭山水之胜,迁到上杭附城水西渡、黄砂口、南岗,后在城内定居。其后裔裔播迁至福建的武平、长汀、永安、邵武、平潭、宁化泉上、厦门、台湾等地。福建建安(今建瓯市)雷氏也名噪一时,雷机(1294-1351年),字子枢,官至翰林待制、朝散大夫,为著名易学家。他的父亲雷德润,弟弟雷拱、雷杭都精研易学著称,被学者们誉为“雷门易”。 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大槐树的大迁徙中,雷姓作为迁民之一,被分迁往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甘肃、湖北、湖南等地。至今,雷姓迁民始祖牌位奉供于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祭祖堂十号供橱,供雷姓迁民后裔祭拜。 清代,江西建昌雷氏以建筑闻名于世。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雷发达与堂弟雷发宣以南方匠人的身份,到朝廷供役。雷发达,祖籍江西南康府建昌县(今永修县)人。据说祖上原也是书香门第,也曾出了大官,后来后裔子孙中有一人爱上了建设这一行,改行搞建筑。明代,从事建筑的这支雷氏的后裔迁居到皇都江宁(今南京),为明朝修建宫殿庙宇。朱启钤《样式雷考》中载:“康熙中叶营建三殿大工(即重修紫禁城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工程),发达以南匠供役其间。故老传闻云:时太和殿缺大木,仓猝拆取明陵楠木梁充用。上梁之日,圣祖(即康熙)亲临行礼。金梁举起,卯榫悬而不下,工部从官相顾愕然,惶恐失措。所司私畀发达冠服,袖斧猱升,斧落榫合。礼成,上大悦,面敕授工部营造所长班。时人为之语曰:‘上有鲁班,下有长班:紫薇照命,金殿封官。’”但也有人认为“斧落榫合”的不是雷发达,而是他的长子雷金玉。同治四年(1865年)初,雷金玉玄孙雷景修重修北京海淀雷氏祖茔,为纪念“样式雷”世家迁北京之支祖雷金玉,曾立碑为记。雷景修在撰文《雷金玉碑记》中,载:“我曾祖考讳金玉,字良生,行大,享年七十一寿,生顺治己亥年(1659年),卒雍正己酉年(1729年)。恭遇康熙年间修建海淀园庭工程,我曾祖考领楠木作工程,因正殿上梁,得蒙皇恩,召见奏对,蒙钦赐内务府总理钦工处掌□(原字残,此注),赏七品官,食七品俸。”不管是雷发达也好,雷金玉也好,雷家7代为工匠造皇家建筑,长期执掌“样式房”,设计修建了大量皇家建筑,被人美称为“样式雷”。雷发达一族也因此格外显荣。 清代始,也有许多雷姓族人迁徙台湾以及海外各地。 如今,雷姓在全国分布广泛,人口也较多,列中国姓氏排行第88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2%。其主要郡望地有“豫章”、“冯翊”等;主要堂号有“谦让堂”“冯翊堂”、“懿谷堂”等。雷姓分布又以四川、湖北、陕西3省最为集中;三省雷姓约占全国汉族雷姓人口的53%。

  名人

  雷义:鄱阳(今江西省波阳)人,东汉时名臣,官至侍御史。与同郡人陈重情笃,被誉为交友的典范,人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雷敩:南朝宋时著名药物学家,以着《雷公炮炙论》三卷著称。其中有的制药法,至今仍被沿用。着有《论合药分剂料理法则》等。 雷焕:晋代天文学家。武帝时,斗牛(星名)间常有紫气。雷焕观气知丰城有宝剑。司空张华任其为丰城令,果于牢狱地基下掘得龙泉、太阿二剑。 雷震:(1897-1979)浙江省和兴人,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京就帝国大学。回国后投身政治,历任国民参政会副秘书长、“政治协商会议”秘书长、制宪国民大会代表兼副秘书长、行政院政务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要职,与胡适等人创办并主持《自由中国》半月刊,因其政治理念与国民党威权体制南辕北辙、迥不相侔,成为统治当局的政治上最大的敌手,而遭致政治构陷,成为蒋介石的“阶下囚”。雷震一生怀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写下战后台湾民主宪政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本书作者以第一手资料,透过雷震的风雨一生,叙述一代知识分子与民主政治的互动关系,并以其个人政治生命的沉浮及历史背景为考量,着力表述这位骨鲠之士从坚守理念到付诸实践的精神风貌,从而显现出那个时代的变局及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真实的艰难处境…… 雷渊:山西省浑源人,金代翰林院编修、监察御史。弹劾不避权贵,曾在蔡州杖杀贪官污吏五百人,时号“雷半千”。 雷锋:湖南省长沙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在辽宁抚顺服役时,荣立过二、三等功各一次,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万春:唐张巡偏将,安禄山部将围攻雍丘,与张巡并力死守睢阳,他站在城上督战,雷万春面部中六箭,仍屹立城头巍然不动,面不改色,使敌军怀疑他是一个木刻的人,后来探知原来是一个真的人,令孤潮禁不住赞美张巡说:“向见雷将军已知足下军令矣!”最后,这位连敌人都赞美的勇将,终于与张巡同时死难,英名传流千古,备受后人的尊敬。 雷海青:唐代明皇时著名宫廷乐师,善弹琵琶,常入宫随侍于唐明皇和江梅妃之侧。安禄山攻入长安(今洛阳),数百名梨园弟子皆为俘虏,雷海青掷乐器于池,以示抗拒,被杀。 雷万兴:潮州(今广东省潮安)人,唐代山越首领,与同族蓝奉高等先后领导闽南、粤东山越人民反抗唐朝的残暴统治,持续了四十余年。雷德骧:北宋同州郃阳(今陕西省合阳)人,历任屯田员外郎、判大理寺,曾被赵普罢职,后赵普出镇河阳,骧复户部侍郎,旋赵普又入相,骧复遭降黜。雷三益:清流(今属福建省)人,南宋勇士。与三子雷丙、雷戊、雷庚一同入文天祥部,父子四人英勇刚烈,全部战死沙场。 雷润德:建安(今福建省建瓯)人,元代学者,与其子雷机、雷洪、雷杭俱精于易理,有《周易》注解,世人称为“雷门易” 雷发达:字明所(1619-1693),江西省建昌(今永修)人,明末清初建筑工匠。曾参与过北京故宫太和殿等工程的重建,其代也继承其业,在工部样房主持宫廷的营造工作达二百余年,圆明园和颐和园中大部分建筑均为雷氏设计,有“样式雷”之称。 雷以针:湖北省咸宁人,清道光进士,太平军起,奉办江北大营军务,在扬州创办厘金,以后各省效尤,致使政府财政收入大增。如不是他推行钱江创设的“厘金制”,清廷粮饷无着,恐早被太平天国倾覆了。雷以针因而声名大噪,后又授陕西省按察使等职,显达一时。着有《大学解读》、《经传杂记》等。 雷学淇:顺天通州(今北京市通县)人,清代学者。曾整理《竹书经年》,着有《夏小正经传考》、《夏小正本义》、《校辑世本》、《古今天象考》等。 雷补同:江苏省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清代大臣,1907年擢升右丞,旋任出使奥地利国大臣。与奥地利外交部蹉商,同意中国选派通晓德法文的学生前往学习。 雷大升:字允上,清朝长洲人,从小就很聪明,见书就读,弹得一手好琴,又能吟诗作词。后来研究医学,凡是年久不愈的疑难杂症,经他治疗,药到病除,成为当代名医。着有《金匮辩正》、《经病方论》、《要症论略》、《丹丸方论》等书。 雷铁崖(1873___1920):四川省自贡人,著名的革命鼓动家和南社诗人。原名昭性,字泽皆,后改詟皆,入同盟会后署名铁崖,曾介绍王云五、杨杏佛、胡适之入同盟会,并任孙中山临时大总统秘书。另还创办《鹃声》、《四川》等革命刊物,在海外主持《光华日报》宣传革命。 雷经天:广西省南宁市人,著名中共党员,参加过南昌、广州起义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后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建国后,任最高人民法院中南分院院长等职。 雷洁琼:广东省台山人,1945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成为该党派的第一位女发起人,后曾任民进副主席,为当代著名妇女活动家。 雷景三(1904-1951),浙江省景宁北溪乡(今东坑镇)大张坑村人。畲族。自幼勤劳耕作,上山打猎。1942年,中共青(田)、景(宁)、丽(水)中心县委在景宁县东坑区开辟工作时,加入中国***。不久,因叛徒出卖,党组织受破坏,坚持在畲乡开展斗争,发展党组织。1946年,组织武装民兵队,站岗放哨,侦察敌情,破坏电讯设施,切断敌人通讯联络,配合游击队打击敌人。1949年3月,配合游击队攻打景宁、文成两县交界的梅岐炮台,迫使敌军撤离据点。同年5月,带领民兵追击国民党溃退败兵,缴获机枪一挺、步枪12支。 1949年5月12日,配合游击队解放景宁县城。1950年,带领村民兵队,配合部队歼灭刘志昌股匪,丽水军分区奖给“剿匪模范民兵队”锦旗。解放后历任村党支部书记、乡总支书记、乡长等职,当选为县第一、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副主席。1951年8月正准备去参加全国民兵模范代表大会和国庆观礼时,因病逝世。 雷锋(像) 雷锋(1940-1962)同志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读者无不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

由来: 源于古诸候名的姓方雷是炎帝神农姓的九世孙,因为战功被黄帝封在方山(现在的河南是北部的嵩山一带),建立诸侯国。他的子孙用国作为姓,就是复姓方雷姓,后来又分为两支,一支姓方,一支姓雷。并非只在汉族中有雷姓,在许多少数民族中都有雷姓,这是历史上多次民族大融合的结果,其中,居住在青海、甘肃一带的雷姓,有许多是羌族人。唐代,山越首领、潮州人雷万兴,与同族人蓝奉高等先后领导闽南、粤东山越人民反抗唐朝的残暴统治,斗争持续了40多年。唐代还有制琴能手雷威,四川人,世称他所制的琴为雷琴,曾参与北京太和殿等工程的重建,他的后代继承他的事业,主持宫廷的营造工作达两百余年,北京圆明园和颐和园中大部分建筑均为雷氏设计。清代咸丰时刑部侍郎雷以咸,曾创办厘金(一种商业税),后来成为清军费开支的重要来源。近现代,雷姓更是人才济济,既有科学家、文人、学者,又有军政界的高级官员和英模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11559湖南雷氏家谱□□卷, (清)雷惠霖等纂修。 清咸丰十年(1860)敦睦堂活字本。 南京博。 注:书口作《雷氏续修宗谱》。该族散居祁阳、常 宁等地

湖南常德雷姓字辈:成心正大 立志光明 施全道德 守忠言行 文西周礼 学达天云 安邦定国 召祖显清 泽权生紫 人敬高尊 业本如修 功在朝庭 中和务广 信义可登 卓绪永远 家发常新

郴州永兴雷氏字辈:“肇基生文亨十四幼相承念少百千万富贵尽郎称福寿康雷仲正孟应孔廷尚礼光先祖敦仁裕嗣英本隆枝益茂源远泽长清盛世钟灵秀高贤待召徵书香开甲弟道学启支仍”。

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太和镇石堘村字辈排列:孟 礼 光 先 祖 敦 仁 裕 嗣 英 本 龙 之 逸 茂 源 远 泽 长 青

湖南郴州雷氏字辈:“三春震动翔云凤四季青天必化龙”。

湖南天锡公五十代字辈:天道太香均,之文义才鸣,宁熙震吉清,仲君子启孔,从应彦仕以,朝祖宗世大,晋裕渊源衍,纯丰统建勋,衣冠绵亿祀,运会振群

湖南常宁雷氏字辈:“义焕千云钟鸣浩棠扬万正添”。

湖南道佑公位下仕仁房由高坡迁土地冲支系:天道仕贞士 雷雷雷享桂 子文开启发 大必汝永明 廷显祖宗添 存思以立世 晋裕才(渊)法(源)衍 纯丰统建勋

湖南道佑公位下潭岭系连角派支系:天道仕贞士 子文廷启才 英开宇润富 贵鸿吉昌家 法嵩德广大 永镇荣华政 晋裕渊源衍 纯丰统建勋

湖南道佑公位下文彬子廷周由寺冲迁广东连洲市云岭支系:天道仕贞士 子文廷启才 英开宇润富 贵鸿吉昌家 法年德广大 永镇荣华政 晋裕渊源衍

湖南道佑公位下由高坡迁寺冲支系:天道仕贞士 子文廷启汝 大必定昌添 存思以立世 代(则)永才良 晋裕渊源衍

湖南道禧公位下处岩支系:天道武处嫩 千万百卿仁 义礼智信聪 明大一能隆 廷兴德政孔(世) 代重贤雷雷 晋裕渊源衍

湖南道禧公位下处豪下乡官由夏陶坪迁高良头棉花仁支系:天道武处乡 子均仲德如 叔伯叟永义 春(开)先祥致周 盛继(正)和发本 兆吉应昌隆 晋裕渊源衍 纯丰统建勋

湖南道禧公位下敬叟公由夏陶坪迁洋楼下井水脚文贤支系:天道武处乡 子均仲大如 汝起叟贤钦 克思荣宗祖 元良世绍孔 光时逢鸿泰 晋裕渊源衍 纯丰统建勋 湖南道禧公位下质钦支系:天道武处乡 子均仲大如 汝起叟贤钦 克思荣伯本 世大积富贵 德隆(时)逢鸿泰 晋裕渊源衍 纯丰统建勋

湖南道禧公位下从钦公由夏陶坪迁小江洞再迁麻池塘支系:天道武处乡 子均仲大如 仁伯叟永钦 克思鸣应远 文才震国邦 荣时逢鸿太 晋裕渊源衍 纯丰统建勋

湖南道禧公位下由锦里迁蓝山县西门外夏陶坪支系:天道武处乡 子均仲大如 仁伯叟永钦 克思鸣应远 文才震国邦 荣时逢鸿(祥)太 晋裕渊源衍 纯丰统建勋

湖南生泰公位下享伯公由塘里分居何家渡支系:开志良伯国 震宗显邦廷 仲永兴远通 祖彦汝朝京(应)文智光明礼 晋裕渊源衍

湖南生泰公位下彦廷三子文潮公支系:开志良伯朝 才仲邦国彦 文章宗圣祖 尚阳孟正应 光明显荣昌 晋裕渊源衍 纯丰统建勋

湖南生泰公位下义伯支系:开志良伯朝 才仲邦国彦 文焕(章)添宗祖 日时应光明 礼义智信兴 晋裕渊源衍 纯丰统建勋

湖南生荣公位下都七十一郎文倩公下字辈:都 文仁启孔永 凤祖宗大(应)云 春景万世嘉 晋裕渊源衍 纯丰统建勋

湖南生泰公位下由锦里分塘里支系:开志良伯朝 夫子思宗阳 文昌学贤孟 仁正大光明 礼义智信兴 晋裕渊源衍 纯丰统建勋

湖南浏阳的一支字派:荣华富贵启 光庆贤才登(雷红升提供)

湖南郴州桂阳东成雷家字辈:丁仁欲祠英,本龙枝叶茂

湖南某支字辈记载,我族辈份:震显忠时昌,世运家学光,裕亿方向达

湖南临武县赛塘村雷氏字辈:天道大香生,德惟允才,孝神佑享,祖宗自良启,朝廷世代光,思念荣华至,晋裕渊源衍,绳丰统建勋,衣冠锦亿祀,运会振群英

四川

四川达州雷氏字辈:国正云三四,令元林洪兴,春发进万世 ,天高定光明,卓起德成义,太应永昌银(雷洪提供)

四川射洪一部分字辈:银(音)、坤(音)、自、弟、显、用、善、良、珍(音)、从(音)、仁(音)、义(音)

四川省安岳县天林镇雷氏家族的字辈:

旧班20辈:“万文春仲永,奇祖廷承兴,世正应光明,秀大显安荣”;

新班20辈:“崇本嗣先泽,敦伦启祚昌,英贤华国 典,良士著家邦”。

四川达州宣汉雷氏字辈:“春云山泽远文开龙飞川”。

四川古蔺河口应明公分支字辈:明世崇春天(声),云安文先(朝)开(庭),正(国)德(大)启(清)洪(登)定,良宗玉宪光,魁元顺庆显,成发太美昌,耀凤连舞位,有朋自远方。

四川内江冯翊堂雷氏字辈:

上六房:汉扬有先。天(国)清(章)道远。家绍吉祥。永世和正。德厚源长

下六房:汉扬洪山三。仁义礼智信。培德家声远。忠孝能国定。昌杰辉富绍。章毅永振邦

四川古蔺雷家沟尚明公分支字辈:明然凤大春,单泽永天学,崇庆起辉光,宏声振云博,祥运昭世仁,茂德昌远硕,水火土木金,长锡汝高爵,为人重缉熙,言志思可盍各,本立道乃生,定能希有若,克己在谦恭,成家安俭约,友朋慎结交,耕读勤工作,既欲固元良,须知行善乐,富贵必万年,俊秀登台阁

四川零陵、广安雷氏字辈:“生有仁光隆扬宗万世昌登朝科百代热远启贤良”。

四川泸州雷氏字辈:“四先在宽文正绍儒元如洪德昭昌永光宗自世兴”。

四川巴中雷氏字辈:“百千万辛景志以国煊燔龙春有福继钟显鸣登朝盛沛柝榏沛”。

四川渠县雷氏字辈:“中春玉石齐文元大光启先映天绵德茂洪锡作运久道各福寿永万年”。

四川阆中、湖北麻城雷氏字辈:“月芝攀聪国应永泽德开文明仕绍天真大其祥云”。

四川省渠县族谱字辈是:仲春玉石齐,治长鸣登约,朝廷升贵仙,永乐得太平。

四川乐至、湖北武昌、江西丰城雷氏字辈:“先贤绍承子霖声成仕大道至于斯祖德开祥瑞耀宗裕从昆文光应必远万祚永隆兴”。

四川宜宾某支雷氏字辈:恒国正字光,德大家生昌,登科培精厚,万代应远扬

雷氏来源:

出自方雷氏,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方雷之后,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载,相传方雷氏是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因战功被黄帝封于方山(在河南省中北部嵩山一带),建立诸侯国。其子孙以国名为氏,为复姓方雷氏,后又分为两支,一支姓方氏,一支姓雷氏。 

出自黄帝有臣子名雷公,其后以祖名为氏。据《姓苑》所载,雷姓是个古老的姓氏。相传黄帝有大臣雷公,是个名医,精通医术,曾与黄帝讨论医学理论。据《素问·著至教书论》说:"黄帝坐明堂,召雷公问之。"殷纣王有宠臣雷开。其后子孙以雷为氏。 

出自他族改姓和小数民族。

名人:

雷 义:鄱阳(今江西省波阳)人,东汉时名臣,官至侍御史。与同郡人陈重情笃,被誉为交友的典范,人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雷 敩:南朝·宋时著名药物学家,以著《雷公炮炙论》三卷著称。其中有的制药法,至今仍被沿用。著有《论合药分剂料理法则》等。

雷 焕:晋代天文学家。武帝时,斗牛(星名)间常有紫气。雷焕观气知丰城有宝剑。司空张华任其为丰城令,果于牢狱地基下掘得龙泉、太阿二剑。

参考资料

中国百科网:http://schinabaikecom/cse/searchq=%E9%9B%B7%E6%B0%8F&s=16365771702607097119

朱启钤先生撰《样式雷考》言雷金玉“投充内务府包衣旗”。此说未见于雷氏所遗家谱、笔记,可能是雷献瑞、雷献华兄弟向朱氏口述的。包衣是旗籍的名称,原是满洲话“家”的意思。清未入关前,凡所获各部落俘虏,都编为“包衣”,分属八旗。属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的,隶内务府;属其余下五旗的,隶各王府。朱氏所说的“投充”即投靠,是包衣的又一来源。投充人既有贫困无依或被勒索逼迫者,也有带地投充者。前者为谋生,后者则为得到政治上的庇护,但法定身份都是奴婢。按此说,雷氏既然隶内务府包衣旗,显然是上三旗之一。至于是哪一旗,《样式雷考》也没有明确。雷氏家族自康熙朝至咸丰十年(1860年),主要聚居在宛平县海淀村槐树街。咸丰十一年(1861年)迁居城内。雷景修一支住西直门内迤南东观音寺路北;另有一支住新街口以东水车胡同,始自雷家瑞子懿修于道光廿一年分居;雷思起笔记云雷氏族祠在东直门北新仓。而雷克修撰《雷氏支谱》,跋亦云其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自海甸(淀)槐树街祖宅迁出,别居东直门北新仓。查东观音寺属正红旗地,水车胡同属正黄旗地,北新仓属正白旗地,各不相同。后二者倒是属于上三旗,但不知何故样式雷的正宗传人却择地于下五旗之正红旗地居住。作者认为,虽然雷氏长期居住在海淀,但从族祠所在地分析,应属正白旗人。

雷氏《城内外各处雷宅置房产图五十处》显示雷景修置办的50处房产位于北京西城地区和西直门、阜成门内外,其中有30处集中在宣武门至新街口这条南北大街的两侧,地跨均为下五旗的正红、镶红、镶蓝三旗,足见到清末,旗民管理涣散,住地的划分不再像清初那样严格了。

但雷氏为包衣旗人之说也有可疑之处。众所周知,八旗制度规定,旗人按期领取“钱粮”,包括“月饷”和“季米”,并禁止旗人做工、务农、经商以及从事其他职业。就现存雷氏账目来看,尚未发现其以旗人身份定期领取钱粮的记载;同时至迟从雷景修开始,雷氏在样式房工作之余,还兼作多种经营,也与八旗制度相悖。这或许从侧面说明,此时雷氏家族已经不在旗籍了。查乾隆七年(1742年),高宗旨在缓和“八旗生计”的压力,曾谕令在京八旗汉军出旗为民。随后,内务府和下五旗王公所属的汉族血统包衣人,也多被出旗为民。倘若朱启钤云雷金玉“投充内务府包衣旗”事不假,雷氏也肯定是在乾隆年间已脱离旗籍了。有鉴于此,因为无法考证雷氏北新仓族祠的创建年代,所以由此来推断雷氏所在旗籍的依据也就有可能不够充分了。

同治十三年(1874年)七月初一日的《堂谕司谕档》记载了内务府向样子匠放给津贴和添给饭食银两的特谕。其中写到发放的三条原则:一是“开工放,止工停”;二是“著掌案头目人雷思起自行秉公酌量添给当差勤奋之人”;三是“经此次定准后,尔等如有差使迟误,或另有私事滑懒之人,一经查出即行撤去工食”。可见,内务府与样子匠之间是纯粹的雇佣关系,而不是包衣的人身依附关系。因此作者认为,从职业角度来看,样子匠在宫廷中既无编制又无名份,都是临时被派当差,由熟悉设计业务的工匠充任。样子匠的身份与普通匠役无二,是凭特殊技艺谋生的手工业者,在相关档案中亦被称为“烫画样人”。在《翁同龢日记》中是连名字都没有被提及的“画工”。 光绪十九年(1893年)雷廷昌在一张纸片上写过这样一段话:“样式房之差,五行八作之首,案(按)规矩、例制之法绘图、烫样,上奉旨议(意),下遵堂司谕,其拟活计,自案(按)法办以成,更改由上意。而今办法,上意传出,官役并无定准办法,下忍(任)意拟办,三心八意,以至用有办法之人,又忍(“任”?原字被删去)听回禀,例制直言,不顺耳也。”尽管这段牢骚话的后半段读起来不够通顺,但还是表述了很多关于样子匠在清代皇家建筑设计中的作用等极富研究价值的宝贵信息。

首先,“样式房之差,五行八作之首”,说明样式房及其匠人在建筑设计、施工中处于主导专业地位,与现代建筑专业及建筑师的作用基本无异。

其次,设计方法是“案(按)规矩、例制之法绘图、烫样”,即根据清代建筑工程模数化、标准化的生产与设计特点进行建筑设计,完成图纸和模型。

再次,“上奉旨议(意),下遵堂司谕……更改由上意”,说明业主(皇帝、太后、董工王大臣)的意见在建筑设计、施工中占统治地位。《园冶》论造园有 “三分匠人、七分主人”之说。但计成所说的“主人”,“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即所谓“主人”不是建筑物的“主人”,而是主持建筑计划的人(即今日之建筑师)。建筑师必须善于秉承园主人的意图,并把它转化为规划的主导思想,从而具体地贯彻于造园的全部实践之中,能否做到这一点往往是一座园林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在清代皇家建筑的设计与营造中,皇帝往往对建筑工程直接发出指令,甚至一竿子插到底。所以,此时的“主人”就是真正的建筑物的主人;而应该作为“能主之人”的建筑师的作用则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除了雷廷昌的笔录外,各种文献、档案中记载的皇帝、太后直接干预皇家建筑设计、施工的实例不胜枚举。对于 “主人”的意图,样子匠只有和盘接受,即便是朝令夕改,也只能在所不辞。所以,清代皇家建筑设计的优劣成败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于皇帝、太后或董工官员的修养和学识的,不是样子匠能够左右的。加之工程进行过程中,了无专业背景的中下级官吏的阿谀奉承和中饱私囊,制造了重重困难,无怪乎雷廷昌会发出那样无奈的感叹了。 样式雷与帝、后之间的对话,就目前材料看仅有两次。第一次是前述《雷金玉墓碑》中记载的“恭遇康熙年间修建海淀园庭工程,我曾祖考(雷金玉)领楠木作工程。因正殿上梁,得蒙皇恩召见奏对。”第二次是“(雷)思起自记,同治十三年因园庭工程进呈图样与子廷昌蒙召见五次”。实际上,这两次召见都是特例,第一次是在上梁仪式上,第二次则是因为圆明园重修工程不便完全公开。

结合前文关于雷氏家族通过捐输取得散阶职衔的论述可知,所谓样式雷世家“时常得到皇上和太后的肯定和奖赏,有时皇帝要亲自召见奖赏,还要加官进爵”的说法明显有臆断的成分。 样式房不仅专职从事建筑设计事务,还要与算房合作编制相关《工程做法》,并和各承包厂商及工头联系,指导施工。雷廷昌幼子雷献华与高氏联姻,其后人自云高氏即为“算房高”(高芸)家。雷氏家族与其他木厂也素有业务往来,如朱启钤辑《雷氏年谱》记载:咸丰元年,雷思起上天合局看活后赴昌西陵三义局作柜三年。但转年思起辞退三义局,奉吉堂谕随赴昌西陵工去。咸丰九年,思起赴陵工,其弟思振随赴广源厂写账。

上述记载说明样式雷世家除了自己对后人进行业务训练外,还要派他们到木厂实习,以增加实践机会。在雷氏账目中经常记载从某某木厂领回银钱数十两乃至上百两,却从未说明这些款项的名目。作者认为可能是接受木厂的“指导费”或“回扣”。

以上所述足见样子匠与算手和木厂之间也保持着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的联系。

清朝皇家建筑师家族“样式雷” 两代掌门人安葬于南京

“样式雷”,是对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建造的雷氏世家的美称,熟悉中国古建筑史的人对“样式雷”这个名号并不陌生,但很多南京...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