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和宋代的皇室宗族制度是怎样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1收藏

唐代和宋代的皇室宗族制度是怎样的,第1张

宋朝只有皇子、皇兄弟(其实也是皇子,只不过是先皇的儿子)封王者才是亲王,后代只能称嗣王或降为郡王、国公等。

相关介绍如下:

宋代爵制分十二等。

一、王。皇子、兄弟封亲王。

二、嗣王。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

三、郡王。宗室近亲继承亲王者,特旨封郡王。

四、国公。宗室近亲多封此爵。

五、郡公宗室近亲多封此爵。

六、开国公。

七、开国郡公。现任或前任宰相食邑万户

八、开国县公。食邑二千户以上,封公

九、开国侯。食邑一千户以上,封侯

十、开国伯。食邑七百户以上,封伯

十一、开国子。食邑五百户以上,封子

十二、开国男。食邑三百户以上,封男

宋代对宗室的封爵不如前代优厚。主要表现有以几点:

第一、皇子一般不直接封王。虽然皇子最终必然封王,但并不直接封,而是初封以较低爵位或职位,再迁转。宋神宗时,诸皇子初除皆节度例,封国公,稍迁郡王,加平章事,至出阁封王时始兼两镇,加司空。后成定制。

第二、亲王之后通常不封嗣王。虽然北宋设置了嗣王这一爵位,而且规定亲王之子承嫡者封嗣王。而事实上,如同虚设。这是宋代封爵制度又不同于前代之处。前代亲王之子有一人承袭亲王,除非国除,否则世世相承。宋代的情况则是,皇子封王者,王爵仅止其身,而子孙无问嫡庶,以其中最长一人,封公,其余子孙不过是承荫入仕,为环卫官,然后以序迁转,与异姓贵官荫子入仕一般,必须历任年深,排资历,方特封以王爵(郡王),而其祖、父所受之爵则不予承袭。亲王子不封王而只有一人继承公爵,因而在北宋中期一度出现了“宗姓几无一王”的局面。因此,宋仁宗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在庆历四年(1044年)七月,第一次下诏封十王之后,十王指的是宋太祖弟赵廷美、宋太祖子赵德昭、赵德芳以及宋太宗的7个儿子。当时,按照十王子封郡王、孙封国公的原则,封了郡王6人、国公3人、郡公1人,仍无嗣王。直到宋神宗时,有感于其父宋英宗以外藩入继仁宗,将其本生叔父赵宗晖封为嗣濮王并规定世袭。立嗣王例一开,之后以宗室子入继的宋孝宗、宋理宗沿袭此例,相继设立了嗣秀王、嗣荣王两个爵位,加上后来的嗣沂王,整个宋代只有四个嗣王,而且他们又并非普通亲王之苗裔,而是皇帝生父或养父的后代。

第三、亲王长期序位宰相之下。只有宋太祖在开宝六年(973年),曾下诏规定晋王(即后来的宋太宗)位居宰相之上。仅仅十年之后,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又改为亲王序位宰相之下,从此成为有宋一代始终不曾改动的定制。

第四、宗室不再领兵,不出任宰相(赵汝愚是个例外,但也只是短暂任相就下台了,而出身宗室是其下台的很重要因素)。就亲王府官属的数量来看,宋代与前代及后代各朝代的差距极大。宋代的亲王府通常是:傅有其官而未尝除授,长史、司马、咨议参军不常设,设翊善1人、王友2人、记室参军1人。其他国公以下几乎没有自己的属官。

总的来说,宋代的封爵制度虽然不是很完善,但有其先进性。对封爵的严格控制,从而限制产生庞大寄生阶层(不像明朝那样亲王子都封郡王,以致国家有数十位亲王、数百郡王),减轻的国家的负担。

唐代的王分为亲王和郡王两级。皇帝的儿子封亲王,皇帝的孙子和重臣封郡王。亲王,郡王,公候本身没什么权利,正如《新唐书》所言“虽以国王之,实与匹区夫不异”但如果担任官职,权利就大了。像吴王李恪,单纯一个吴王没什么权利,但他还有“安州都督,司空、”等官职。这两个官职权利不小。安州都督就掌握了安州的军政大权。唐朝后期,各州都督都有节度使担任,亲王只能多在京师,没有任何权利。唐朝亲王实封只有八百户到一千二百左右,是汉朝万户候的十分之一。而汉朝的王实封户三万户到十万户,而刘邦长子刘肥实封户竞是五十万户,包括今天整个山东。

赞曰:唐自中叶,宗室子孙多在京师,幼者或不出合,虽以国王之,实与匹

区夫不异,故无赫赫过恶,亦不能为王室轩轾,运极不还,与唐俱殚。然则历数

短长,自有底止。彼汉七国、晋八王,不得其效,愈速祸云。

<新唐书 卷八十二 列传第七>

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李渊于6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首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也称大周。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唐朝在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四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唐历经2位皇帝,共289年。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唐朝二十二位皇帝,统治唐朝29O年。

唐高祖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68年~626年

李渊的父亲李虎是西魏的太尉,死後被追封为唐国公。李渊七岁时他父亲逝世,他世袭为唐国公。李渊是隋炀帝的姨表兄弟,他的母亲和隋炀帝的母亲是鲜卑贵族独孤氏的亲姐妹,他曾深受隋炀帝的重用。

65年李渊被调任到太原,太原也是他起家的大本营。在太原李渊成功地解决了北方突厥的威胁,同时他成功地战败了多支反隋军队,并通过受纳败军而不断地扩大了自己的力量。67年7月,李渊正式开始起兵反隋。名义上他并不直接反隋,而只反隋炀帝。他从太原出发进攻长安并很快就占领了长安。他拥代王杨侑做皇帝,自封为大丞相和唐王。6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後,李渊命令杨侑将帝位传给他,建立唐朝。

唐朝建立,隋朝灭亡後李渊开始著手消灭其他反隋力量,在他的儿子李世民的帮助下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先後消灭了薛举、薛仁杲、李轨、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萧铣和梁师都等割据势力。最後一个梁师都是在628年被平定的,这时他已经将皇帝位让给李世民了。同时他又利用东突厥和西突厥之间的分裂稳固北部的边界,这是他有力量能够夺取中原的主要条件。

在官僚制度上李渊基本上使用了隋朝的制度。在农业方面他颁布均田制,将田地平等地分配给农民。对绢税他也做了调节,减轻了受田农民的负担。在法律上他废弃了隋炀帝的许多苛政,修订了唐律。李渊对中国的管理和政策为李世民「贞观之治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由於李渊对他的继承人的问题一再反覆,这导致了他的儿子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之间的冲突。玄武门之变後李渊受软禁,被迫将皇帝位让给李世民,自己退位为太上皇。

李渊死後谥号太武皇帝,葬在献陵

年号:武德68年~626年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627年~649年

唐太宗,名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太宗是他死後的庙号。他还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年号:贞观627年~649年

唐太宗生於开皇十八年在京兆武功出生,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公元65年娶妻长孙氏,。公元67年,李世民随父亲、刘文静起兵反隋,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被封为秦王。

此後,李世民经常出征,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破李轨,杀薛仁杲,败宋金刚、刘武周。在虎牢之战中,一举翦灭中原两大割据势力:王世充和窦建德。李世民自此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後进入长安时,受到部分军民以皇帝的礼仪招待。被李渊封为「天策上将。

此後,李世民与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的猜忌日益加深。大臣间互相倾轧,分为两派。宰相裴直、谋士王、魏徵、东宫卫士将领薛万彻等跟随李建成、李元吉为一派,谋士杜如晦、房玄龄,将领秦叔宝、尉迟敬德、段志玄、王君廓等跟随李世民为一派。大臣长孙无忌等暗中支持李世民。将领李靖、徐世绩、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公元626年,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玄武门发动政变,杀了李建成、李元吉和侄子,强迫高祖让位,自己即位为帝,次年改年号为贞观。在李世民统治其间,唐朝国力强盛,被称为贞观之治。晚年著帝范一书以教戒太子,其中总结了他一生的政治经验,也对自己的功过进行了评述。

他在位期间,推行府兵制、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并积极推行科举制。

630年,击败东突厥,被尊为「天可汗。64年嫁文成公主给吐蕃的松赞干布。

公元649年,唐太宗得了痢疾,医治最终无效,命太子李治到金液门代理国事。李世民于649年5月病死於长安含风殿。葬於今中国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的昭陵。谥号为「文皇帝。

唐太宗善於听从大臣的批评和见解,魏徵直谏200多次直陈他的过失。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650年~683年

唐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贞观五年封晋王。十七年立为太子。二十三年即位。高宗即位,贬房遗爱为房州刺史。永徽四年,房遗爱、荆王李元景及吴王李恪等谋反。事发,房遗爱被杀,李元景、李恪及高阳公主等均赐死,高宗帝位由此得到巩固。朝鲜半岛高句丽和百济攻新罗,应新罗之请,高宗曾先后派兵出击高句丽和百济。并派兵大败援助百济的倭国军,破百济。高宗即位不久,西突厥阿史那贺鲁自号沙钵罗可汗。永徽六年,唐西击沙钵罗可汗,从此连年用兵西域。显庆二年,唐大将苏定方等大破西突厥,西突厥亡。次年,徙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高宗即位后纳武则天入宫为昭仪,不久欲废王皇后,改立武氏为后。对此,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元老重臣表示反对。高宗在李义府等人的支持下,终于在永徽六年立武氏为皇后。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均遭贬斥。显庆末年,高宗患风眩头重,目不能视,难于操持政务,皇后武则天得以逐渐掌握朝政。从此武则天成为掌握实权的统治者,高宗处于大权旁落的地位。高宗去世后,葬于乾陵。

李治在位年号

永徽650年~655年

显庆656年~66年

龙朔66年~663年

麟德664年~665年

乾封666年~668年

总章668年~670年

咸亨670年~674年

上元674年~676年

仪凤676年~679年

调露679年~680年

永隆680年~68年

开耀68年~682年

永淳682年~683年

弘道683年

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

严母悍妻并蛮童唐中宗李显

唐中宗李显,汉族,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七年,公元70年猝死,终年55岁,葬于定陵。年号:嗣圣684年。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

唐睿宗李旦,又名旭轮

唐睿宗李旦,唐朝第五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0年-72年。其父为唐高宗李治,母为武则天,唐中宗是其兄长。

684年,武则天废中宗帝位,立其为帝,改元文明。不过由于是武则天操纵朝政,睿宗毫无实权。690年,武则天自己登皇帝位,于是废除睿宗。705年,武则天去世,唐中宗复位,70年,中宗被毒杀。于是睿宗再次即位。与其子李隆基一起铲除了杀害唐中宗的势力。72年,让位于唐玄宗,自称太上皇,76年病逝,享年55岁。其并无特别的治国才能,晚年也受其子李隆基的左右。年号:文明684年

李世民为赵郡隆庆李氏之后,属于关陇集团之一,与北周皇室和隋朝皇室的关系密切。其先祖为南北朝时期的李虎,他因功被封为西魏北周的八柱国之一,封陇西郡公。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封李虎之子李昞为唐国公,后由李昞之子李渊继承爵位。在建国之后,以唐为国号。

唐朝皇室有浓厚的鲜卑色彩,他们也与其他鲜卑贵族通婚,如李昺之妻为独孤信之女;李渊之妻出身河南窦氏,为宇文泰外孙女;李世民之妻长孙皇后,出身河南长孙氏,她们都是拓跋鲜卑贵族。

--诏安《李氏族谱》称李火德是李伯瑶的四代孙(如此每代人都是一百岁左右才生儿子); --平和侯山《李氏族谱》直接废了李伯瑶将谱系接入汀州李火德(如此李火德到第十代生于一三二四的李仁甫只用了五十余年,平均五六岁就生儿子。 --泉州李氏始祖李君怀唐末随王审知入闽,部分李氏族谱旧谱已追溯到李渊子李元祥,但与历代天子之后相比还是差了,于是泉州各地的李氏的新修族谱入流李火德。唐末李君怀成为南宋李火德十代孙,泉州的同安地山《李氏族谱》又记录了李君怀四世孙李子祥墓碑文,他在十四世祖李火德前六十年去世。 --福州《福建李氏支谱》将新谱世系接入李火德下十三世,李火德出生于十三代孙李逸轩之后。 --广东五华《李氏族谱》将自己始祖李敏转给李火德做七世孙,可李敏子李潘是南宋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进士。 造假祖宗,没文化的有文化的都做,安溪县湖头李光地是康熙朝名臣,理学大家,康熙四十三年却主导与汀州李氏的合流,由于部分先人又有史可据,给十几位列祖列宗出了要平均十一岁前生出儿子的难题。 ——文摘 其实,李火德是从江西迁居福建汀州宁化县的,他的祖籍在江西。这在宋代明代的西平李氏的老宗谱上记载得很完备。从火德公上溯十代的世系都有,是李晟之子李宪(唐岭南节度史)之子游公之后裔。李晟之后在江西繁衍生息,虽然不是帝王之家,但其后人历代诗书传家,非常重视家谱。北宋欧阳修苏东坡南宋周必大宋末丞相文天祥都有题序,高度赞誉李宪后人能世守可信之家史。做假的成分很小,是一本非常真实的难得的家族史料。因此,明清两代,火德公的后裔有迁回江西的,因同一祖宗,世系清晰了然,都与西平李氏合谱了。现青甫李氏就是的。 =================================================== 郁闷吧。。。。

唐代和宋代的皇室宗族制度是怎样的

宋朝只有皇子、皇兄弟(其实也是皇子,只不过是先皇的儿子)封王者才是亲王,后代只能称嗣王或降为郡王、国公等。相关介绍如下:宋代爵制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