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王家屏为后代提写了二十字的家谱?
运宪家初泰,遵彝祚必昌。善基培祉厚,与国永传芳。王家屏 王阁爷后人,祖籍山西朔州山阴后所附近(听爷爷说的)。二十个字,作为族人族谱排序用,前两字为阁爷的爷 父两辈。本人父辈是与字辈,本人是国字辈的。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按照历代规制,也编制了皇家家谱,称为玉牒,朝廷设有专官管理,称宗人府,记录皇族成员的世系。由于战乱,明代的玉牒没有存世。
家谱的编修是每族的大事,朱氏家族:的家谱一般20年或30年编修一次,称为做谱。编修家谱时,全宗室或整个家族设立总局,总管家谱编修的人叫谱东,掌管财务的会计称银东,以下各支族设立分局,分局也设有谱东和银东。各房还要派人担任分录、汇抄、校对。分局负责填写各户人丁口数目,出生、婚配情况,收取一定的手续费。总局将分局的材料进行汇编,请人执笔编纂,刻板印刷。领谱时,全族要摆宴庆贺,附近的家族和官府也会派人来祝贺。家谱每户一册,必须妥善保管。为了保证家谱的准确无误,每隔若干年还要进行验谱,验谱由族长主持,对每户族谱的收藏情况进行调查,凡把族谱损坏的,都要受到重。
修谱
历史上的朱姓,也与中国其他族姓一样,非常重视本族姓历史的编修。最早的朱氏族谱兴修于何时何代,资料不足征;但作为汉魏六朝东南最古老和庞大的门阀世族,朱姓已有家乘、谱牒。
隋唐之世,谱牒之学大兴。当此之时,朱姓谱牒不仅藏于私家,且为国家收藏,甚至公开流传于世。所以宋人欧阳修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时,才可能将宰相朱敬则的沛国朱氏世系理清。唐人林宝的《元和姓纂》,也应是参考了朱氏谱牒而撰成其“朱姓”条的。
理学大师朱熹也非常重视族史的研究。他成名后,曾率领福建族人到安徽婺源寻根访祖,又亲自编修了《婺源茶院朱氏族谱》,并撰写谱序。他的这种重视家族历史的态度,为后世朱氏树立了榜样。
明清之世,朱姓修谱之风更盛,并产生了如南海九江朱氏的朱次琦这样的谱学名家。朱次琦在继承前人谱学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编纂体例,强调重实证的修谱方法,编成了一部清代谱牒的典范之作《南海九江朱氏家谱》,被誉为“清代谱牒学发展中的一个大家”(见《谱牒学研究》第三辑所载冯尔康文《清代谱牒学家朱次琦》)。
解放以后,祖国大陆朱姓修谱一度中断,但港、台地区则仍有公刻或私印朱氏族谱问世。时至今日,修谱之风在祖国大陆又悄然兴起,就笔者所知就有多处朱姓在新修族谱。如湖南平江岑川 堂1991年九修《朱氏宗谱》,1993年湖北应城 堂《朱氏宗族》,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新修族谱。
族谱的内容
各家朱氏谱牒,其体例分类多少不一,内容详略也各有不同,但基本上是大同小异。一般的朱氏族谱,大都有这几项内容:(1)谱名,(2)谱序,(3)目录,(4)凡例,(5)恩荣录,(6)遗像、像赞,(7)五服图,(8)家规家法,(9)宗支世系,(10)谱系本纪,(11)任宦记,(12)家传,(13)祠宇,(14)坟茔,(15)艺文,(16)族产,(17)派语,(18)后跋,(19)领谱字号,(20)杂录等等,共约20类。可见,族谱相当一部志书,其内容极为丰富,它记述了本族姓的来源、世系、迁徙、婚姻、族人事迹、经济状况、丧葬、祀典、家规家法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可以说,族谱是中国传统宗族主义文化的百科全书。
谱名,朱姓族谱名称有称“朱氏族谱”的,也有叫“朱氏家谱”的。此外,有的称“支谱”,也有的称“统宗谱”或“通谱”。有的族谱还在名称上详细注明地域或宗支,如朱次琦所编《南海九江朱氏家谱》,又如《 朱氏建安谱》、《 朱氏武林派宗谱》。
谱序
谱序,是族谱中极有价值的文章。一部族谱往往有多篇序文,它们大都由本族名流与本族有渊源关系(如亲朋好友)的著名学者、政界人士所写。谱序文章,其内容多为论述族谱的重要意义、本族修谱的历史、本族姓的源流。历史上保存下来见载于各朱氏族谱或各朝文集中的朱氏族谱序,数量极多。其中,最著名、流传最广的首推朱熹所作《婺源茶院朵氏世谱序》。该谱序又叫《新安朱氏世谱序》,见载于大多数朱姓族谱上。
族谱的保存
中国人对待族谱的态度是极神圣的,各族姓往往把本族家谱作为圣物收藏,朱姓也不例外。朱姓对族谱的爱惜程度可从同治壬申年湖南 堂《朱氏族谱》上所载的《领谱家规》一文反映出来。
《领谱家规》
谱乃通族法物也。祖宗之名号攸存,埋葬之山方攸寄。编号分给,须当视同至宝。凡有事看谱,务宜洗手焚香,拂拭几席,然后开箱启谱,眼同观看。看毕即数清部数,随贮谱箱。毋得剜补添墨污由秽,并不得传至异姓与异姓人抄媵。每年冬至,各捧家谱,齐赴宗祠;祭祖行礼毕,宣讲家政,即将谱册验明。倘领谱者精谱不到,即系卖宗鬻祖之人。除家法惩治外,另择贤明者收管。其剜补污秽者,均罚银五两入祠。然验谱牒,须举素行公正者同验,亦毋得作奸贻害,违者公同议罚。今编立“祖泽绵长隆祀典,孙技繁衍振家声”字号,订为十四册。草谱文册,编立“孝友睦姻任恤”字号,各房照字号具领收存。谨将字号另列于后,毋得彼此互易,致有重收偏废,以干罚责。慎之、慎之。
也因此大批朱姓族谱从“文革”之火和“扫四旧”余烬中被抢救出来,为我们今天的寻根和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和依据。
今天,国内外公私收藏和新修的朱姓族谱极多,其中,仅北京图书馆所藏朱姓族谱就72部之多,其族谱数在各姓中排第九位,而见载于《美国犹他家谱学会中国族谱目录》中的朱姓族谱更多,达88部,在各姓中名列第六。又据山西人民出版社所出《中国家谱目录》记载,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所藏朱姓族谱也有60部计771册71652页之多。
秦鸣雷,(1518—1593年)明代状元。字子豫,号华峰。临海市城关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殿试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参修《国史》、《会典》。二十九年,升左春坊谕德。后历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太常卿、礼部右侍郎等职。四十四年,主会试,取陈有年、王一鹗、王锡爵等,以后皆成名公卿。四十五年,改任南京吏部左侍郎,总校《永乐大典》,教习庶吉士。隆庆五年(1571)起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后任尚书。后上疏乞休归家。家居二十余年与应大猷、何宽、金立敬、王宗沐等为诗酒交,并遍游吴越名胜山水。万历二十一年(1593)卒,年七十六岁。墓在临海东乡两头门(现代的临海市汇溪镇牌前村辽园)。著有《倚云楼稿》、《谈资》,及传奇《清风亭》等。
据柳红周宗亲提供照片,重修谱序有秦鸣雷。时年万历三十一年,但是问题在于万历二十一年秦状元已经亡故。不知道为何会出现这种记载。而该村宗谱,始修时间明确指定为清朝,故而疑为谱匠伪作。
据横渡《柳氏宗谱》记载:宋南渡时,有柳景星,讳宗晓,护驾至台州,遂迁居横渡,为横渡柳氏始祖。几乎相同。但在清初临海人洪若皋所作《横渡柳氏宗谱序》记载:“考西晋时,有将军讳成德,号今庵,居宁邑之海游名柳家园。至五代,海游之公署半为百户子孙之业,至宋入瑞云输差,及宗文延僧季堂耽其术,罄其业产造殿阁,改普济院为广润寺,后景星喜潢渡山水之胜,迁其地。”这个记载不知来源,但是却被民间故事所认可。成为当地柳氏来源说法之二。又据《广润重兴记略》记载:“后之五代,海游之公署故址,墟为田野,半为故百户子孙柳氏之业。宋兴,柳氏田地均入瑞云输差。”成为这种说法的力证。
当地有柳氏祠堂,可惜的是在WG时被村征用当粮库。后村粮库不用了被上街片柳氏和各小队用土地换回。也叫上衔柳氏宗祠。后于2020年两边厢房和戏台重建。柳氏每人六百凑份。外姓也参于份钱六百一人。不够柳氏承包商承担全部费用,份子钱和村上街片山林赔偿钱全部放祠堂重建用,三间祖宗地没建。故而而现今祠堂叫上街祠堂。成为遗憾。
第一代太祖朱元璋
第二代惠帝朱允炆,乃朱元璋长孙
第三代太宗(成祖)朱棣,乃朱元璋四子(庶出),朱允炆之叔
第四代仁宗朱高炽,乃朱棣长子
第五代宣宗朱瞻基,乃朱高炽长子
第六代英宗朱祁镇,乃朱瞻基长子
第七代代宗朱祁钰,乃朱瞻基次子(庶出),朱祁镇之弟(后英宗复位,代宗被废)
第八代宪宗朱见深,乃朱祁镇长子(庶出),朱祁钰从子
第九代孝宗朱祐樘,乃朱见深三子(庶出)
第十代武宗朱厚照,乃朱祐樘长子(武宗无嗣,乃由旁支皇室选择朱厚熜入继大统)
第十一代世宗朱厚熜,乃朱见深四子兴献王朱祐杬(庶出)之嫡长子,朱祐樘从子,朱厚照从弟
第十二代穆宗朱载垕,乃朱厚熜三子(庶出)
第十三代神宗朱翊钧,乃朱载垕三子(庶出)
第十四代光宗朱常洛,乃朱翊钧长子
第十五代熹宗朱由校,乃朱常洛长子(庶出)(熹宗死后无嗣,乃诏令五弟信王朱由检入继大统)
第十六代毅宗(思宗)朱由检,乃朱常洛五子(庶出)(毅宗死后,明朝覆灭,宗室乃于南方割据)
第十七代安宗(质宗)朱由崧,乃朱翊钧三子福恭王朱常洵(庶出)嫡子,朱由校从弟,朱由检从兄(安宗被清军所俘,群臣乃先后拥立鲁王朱以海,韩王朱本铉监国,郑芝龙在福建拥立唐王朱聿键)
第十八代绍宗朱聿键,乃朱元璋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庶出)八世孙,唐端王朱硕熿之长孙,朱由检族叔(绍宗死后,福建群臣拥立朱聿鐭,然而一月就被清军灭亡,乃拥立桂王朱由榔)
第十九代昭宗朱由榔,乃朱翊钧七子桂端王朱常瀛(庶出)四子(昭宗死后,明朝再无皇帝,1684年康熙攻占台湾后,最后一个监国投海自尽,明朝遂彻底灭亡)
绪论
一、什么是家谱
二、家谱的种类
三、家谱的沿革
四、家谱的价值
经编
一、中国家谱的起源
(一)中国家谱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
(二)口传家谱
(三)父系口传家谱从母系口传家谱发展而来
(四)结绳家谱
(五)甲骨家谱
(六)青铜家谱
二、中国家谱的诞生
(一)周代完整系谱的出现
(二)史官修谱制度
(三)《帝系篇》、《世本》的问世
(四)汉代谱学的发展
三、中国家谱的兴盛(上)
(一)魏晋南北朝家谱兴盛的原因
(二)谱学著作和谱学世家
(三)家谱内容和特点
四、中国家谱的兴盛(下)
(一)唐代官修谱牒发展的原因
(二)三次规模巨大的官修谱牒
(三)私修家谱迅猛发展
(四)家谱内容
(五)家谱种类
(六)谱学名家
(七)唐代皇族谱牒
五、中国家谱的转型
(一)宋代官修公谱废绝、私修家谱兴盛
(二)欧阳修、苏洵创立五世图式谱法
(三)宋代谱学变革
(四)朱熹的谱学思想
(五)简介《古今姓氏书辨证》、《通志氏族略》
(六)宋代皇族谱牒
(七)呈过渡形态特征的元代家谱
六、中国家谱的完善
(一)明代家谱数量大幅上升
(二)朱元璋的“圣谕六言”
(三)明代家谱以朱熹“三纲五常”伦理思想为宗旨
(四)家谱体例、内容的完善
(五)祠堂、祠产
(六)规模宏大的会通谱、统宗谱
(七)程敏政的谱法与谱辨
七、中国家谱的普及
(一)清代、民国时期家谱体例与明代比较
(二)清代、民国时期家谱数量激增
(三)家谱续修
(四)领谱、藏谱和验谱
(五)章学诚的谱学理论
(六)少数民族编修家谱
(七)清代玉牒
(八)孙中山的三篇谱序
(九)20世纪谱学名家
八、中国家谱的新修
(一)台湾地区编修家谱简况
(二)大陆地区编修家谱简况
(三)海峡两岸、海内外宗亲共同编修新谱
(四)新谱对旧谱的继承与创新
(五)特大型会通谱、统宗谱
(六)传承中华历史文化促进海内外文化交流
纬编
一、中国家谱的体例、内容(上)
(一)谱名
(二)祖先像赞
(三)目录
(四)修谱名目
(五)谱序
(六)凡例
(七)恩荣录
(八)谱论
(九)姓氏源流
(十)世系
二、中国家谱的体例、内容(下)
(一)传记
(二)家法
(三)风俗礼仪
(四)祠堂
(五)坟茔
(六)族产
(七)契约
(八)艺文
(九)字辈、排行
(十)领谱字号
三、中国家谱的数量
(一)中国家谱知多少
(二)中国主要藏谱单位
(三)国外主要藏谱单位
四、中国家谱的姓氏
(一)存世中国家谱的姓氏
(二)中华姓氏的起源
(三)中华姓氏发展轨迹
(四)中华姓氏的特点
五、中国家谱的体与魂——以徽州家谱为例
(一)中国家谱以欧、苏五世图式为躯体
(二)中国家谱以朱熹理学思想为灵魂
六、中国家谱的图像
(一)祖先像
(二)住宅图
(三)祠堂图
(四)坟墓图
(五)其他图
七、中国家谱功能的嬗变
(一)萌芽阶段:优生功能
(二)兴盛阶段:政治功能
(三)普及阶段:伦理功能
(四)新修家谱:文化功能
八、《中国家谱总目》的编纂
(一)著录家谱文献书目历史回顾
(二)《中国家谱总目》的立项
(三)《中国家谱总目》的编纂经过
(四)《中国家谱总目》的特点
(五)编纂《中国家谱总目》的意义
附录一 上海图书馆整理、开发家谱资料工作大事记(1996-2001)
附录二 中国家谱论文索引(1874-2008)
附录三 主要家谱网站名录
后记:迟到的研究工作的春天
……
问题一:族谱是怎样写的 家谱的七大主要内容。
一 姓氏源流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为古老,假若没有古书或旧谱 的记载,后人就很难考究得清楚。从一姓到一国一家,不能不知晓自己根源来自何处,认清自己 的姓氏来源,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家谱》中有详细记载。
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却不知道,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和确实性,后人不可不慎。
《家谱》中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它的目的也在于“明世次、别亲疏”以及考订姓氏源流。 《家谱》均有记载姓氏的一章,以叙述家族得姓的来源,或是家族因某种原因改姓的历史。所以《家谱》中的姓氏源流就变得很重要,它是明辨您家族血统的证明文献。
二 堂号
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 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 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 地方府、州、县名。随着姓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以各姓氏名门望族发祥地的郡名作为郡号的由来。
大家族日久人众,或是遇至天灾连年之时,族人就会因迁徙流离,而散布各地。于是就有了在“总堂号”之下, 再加入“分堂号”名称的方法。 “总堂号”代表家族(姓氏)的发祥地,寓后人以不忘本源,“分堂号”则是族人迁徙至新地,成为当地有名望家族后,以该地的郡号作为堂号,“总堂号”和“分堂号”统称为“郡望”。
因为各族姓基本上都是以郡名作为自己家族的郡号,所以就有了若干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现象。例如:王,胡 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堂号名称的另一出处:自创堂号,乃家族中人自立的堂号,该堂号名称一为有别于各姓氏的分支别派,二为铭记祖先或名人的公德事迹或教诲。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
三 世系表
如果发现一本关于您身世的家谱,您最想看的是什么哪?是不是想知道自家的祖先是谁?家族中曾有过哪 些名人、功绩?家族中人现在哪里?等等,所有的答案就在家谱的世系表中。
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 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 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 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 配偶、藏地、功绩等。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 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 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 很多不便。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
问题二:如何编写族谱? 没必要一定用纸质的家谱慢慢修,尝试下电子家谱哦。可以边修家谱边寻根,实用,我们村都是用个这个同心圆家谱,百姓通谱网的、
问题三:家谱怎样填写 大体上家谱中简历填写如下:世次(如坤十三)-名-排行(某公第几子)-字号别名-履历(职务)――生卒(时辰年岁)-婚配(川明家世、生卒时辰年岁)
问题四:家谱的格式怎样写啊,需要些什么内容。说简单一点 古代的家谱在选官、袭爵、婚姻、社交、财产继承、睦族等方面都有着重要
的作用。因而,在编修家谱时,都应把这些方面的内容收录进去,以传示时人和
后人。从家谱产生之时起,三千多年来,由于时代的不同,家谱内容的侧重也有
所不同。上古时期的家谱,仅为君王诸侯和贵族所独有,家谱的作用仅为证明血
统,是为袭爵和财产继承服务的,关于这点,可从甲骨实物和《史记》中的有关
部分得到证实。先秦时期的家谱特别重世系,家谱的内容也比较单一,仅为世
系。魏晋以后,选官、婚姻以至社会交往均看门第,这样一来,家谱在政治生
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就大大增强,家谱的内容也相应比以往有所增
加。魏晋以至唐代的家谱现在已基本无存,从现存的其他一些著作所引的零星文
字和后人再整理的资料来看,仍可了解到一些基本情况。魏晋至唐代家谱的内容
大致包括:郡望、源流、家族世系。当然,首先书写的还是姓名,姓名包括字、
号,还包括小名、异名、别名,然后记载生平,官爵(即使没有做过官,是处士
也记录上谱),生卒年及特殊死亡原因(如何时、何故遇害等等),婚姻状况
(妻妾姓名、排行,岳家门第,离、退婚等等),兄弟姐妹及子女的做官、婚配
情况,以及著述、居住、迁徙、家族支系、坟墓等等,其中尤以地望,家世,官
爵,自己及兄弟姐妹、子女的婚配等情况,记录得比较详细。
宋代以后,家谱在政治生活中不再发挥作用,家谱的作用转移到尊祖、敬
宗、睦族上,因而,家谱的内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宋元时代的家谱流传极少,
明代的家谱现在保存较多,分析一下,宋代以后家谱基本上去掉了关于岳家的内
容,而把记录的重点移到有关祖先、世系、恩荣、祠堂、居住、田产、坟墓等方
面,尤以子嗣和与血统有关的内容记载特详,但如岳家家世显赫,也可写上。宋
代以后家谱的内容通常包括:1、族姓源流,一般总要上溯到家族的始祖,大多
上托帝王、名人,以表谱形式,列出家族流传世系。2、恩荣,记录本家族列祖
列宗的诸如科举、仕宦以及受到 褒奖等情况,即使没有做过官,也要写上处
士,实在没有可写的,年纪活得大,则写上耆寿、寿妇等字样,努力使自己的家
族门楣生光。3、对每一个入谱之人,尤其是家族的重要人物,一般都写有传
记,详细记录他的名字、号谥、婚姻、生死经历、登谱之年、妻妾、节孝,其中
对子嗣记录得特别认真,严格掌握入谱标准,对诸如养子、私生子、女儿、11岁
以下死亡的幼殇以及人赘等情况,特别慎重,以防出现“冒宗”、“乱宗”之
事,保证血统的纯净。4、祖宅是先人们居住、生活过的地方,祠堂是祭祀祖先
的场所,祖茔是列祖列宗长眠之地,尊崇祖先对于团结族人有着极大的意义,故
对祠规、祠记、祠产、义庄、义田、家礼、家训及祖茔、祖屋的地形图等也记载
较详。5、最后是家传,一般收录有声望的先人的墓志铭、行状、寿序、年谱、
像赞等传记资料。有些家谱后面还专列著述或艺文一节,收载家族先人的著述、
诗文等。
中国古代的家谱,因为时代不同,作用不同,因而,记录的内容也不完全相
同,大致看来,越到后期内容越多,越到后来记录越详,与之相适应的是,家谱
的格式在不同时代也不尽相同。
商周甲骨、青铜家谱仅录世系,格式上是每人一行,说明关系,较为简单。
汉代的家谱格式大致有三种:一为横格表制,分代分格,按时代顺序排列,《史
记》中有关各表是其代表;二是以姓名为单位,先叙得姓起源,再述世系和官
位;三是一贯连写,汉代流传至今的两块碑文《孙叔敖碑》和《三老赵宽碑》是
其代表。魏晋南北朝是分行写,或连行写,每代与前代空一格,这从现存北魏薛
孝通贻后券>>
问题五:如何撰写家谱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宗谱、公谱、祖谱、谱书、家牒、族牒。它是记录家族组织活动的档案材料。福建的族谱兴于宋代,盛于明清之后。修谱的动机是“溯渊源,分疏戚,序尊卑。”(安溪《谢氏总谱》卷首《联谱序》)族谱的形式有装订成册的(古为线装,今与一般印刷物相同),也有图表式的。许多家族把编纂族谱作为后代子孙的一项义务写进族规,重修族谱年限不等。闽北浦城的季氏和李氏家族,均规定族谱30年一修。房氏则规定“宗谱有贤子孙或十年、三十年一修,则存没葬地,时日不爽。先儒云,一世不修谱为不孝,宜知之。”(清・光绪《闽浦房氏族谱》)类似的族规,使修谱用家族法的形式永久化了。
族谱所载内容详略不一,通常除记载全族的户口、婚配和血缘关系外,还有全族的坟墓、族田族产、祠庙等的方位、数量及管理使用办法、家族的规约训诫、修谱凡例义则、各类合同契约文书等。一些较详的族谱,还记载有家族历代的重大事件、与外界的纠纷、可嘉奖的人物传记、科举出仕、名人传记以及义行节烈等。
族谱的核心内容是记载家族的世系源流、血缘系统。以防血缘关系紊乱而导致家族瓦解。连城《新泉张氏族谱》卷首说得明白:“亲疏派别得谱则溯其源,上下分支得谱则穷其本,即荡析代变,而皆有所考焉。”为达到显示血统的目的,各地族谱均有认中国先朝名人为远祖的习俗,这种附会的谱风,虽能使其家系倍增光彩,但往往导致家史失真和对后代误导。安溪湖头的李氏宗谱,认先祖为道教创始人李耳,直系则“出陇西,为唐高祖李渊公之苗裔。”南靖庙兜郭姓,认始祖为周文王之弟“虢叔”(“虢”与“郭”音近),并由虢叔是黄帝的二十七世裔孙,郭子仪是虢叔的第六十世孙、黄帝的八十七世裔孙,而推论自己的宗族嫡出于中唐名将郭子仪。(《南靖文史资料》第二期89页《庙兜郭姓的历史渊源》何柳枝)这些记载,易使族人深信不疑。其他的如刘姓必溯祖为刘邦,肖姓多探源为萧何,都是这种攀强名流、附会望族的修谱心态之反映。
族谱中,家族迁居(开基)始祖之下的代系排列严格分明,不容混淆。这往往是族谱中最具史实价值的部分。福建的许多家族,都实行名字排行制(古称“昭穆”),俗称“排辈份”。即在同一辈份的族人中名或字须用某个统一规定的单字起头,再与其他单字结合成名或字,以示区别。如某一父辈生三子,儿辈名按“永”字排列,分别称“永志”、“永仁”、“永贵”。如此,在族谱中一看“永”字排行便可知其为兄弟或堂兄弟辈份。已去世者,则在其名上写上谥称并加上“公”字,以示区别,沙县一带习俗,收养子若无族长和六亲认可,不可上谱排字辈,否则会被骂为“出透的人”而遭岐视。排辈份除少数由祖、父辈临时决定外,大多是按先祖早已选定的排行用字。南靖县双峰村《丘氏族谱》载:从其二十一世始,标定的昭穆用字是:“文章 ,诗礼传家。创垂显奕,继述藏嘉。光前荣耀,世德作裘。仁亲义祖,燕翼贻谋。桂芳兰茂,日新月盛。思皇多佑,福禄来成。庆余善积,谱泽绵延。宗风丕振,亿万斯年。”(《南靖文史资料》第二期86页《双峰丘氏的历史渊源》林明波)目前已传至“垂”、“显”字辈,即第三十至三十一世。这种按族谱排辈份的方法,使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俗象,由于世系分支发展速度不一,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为了区别同辈中的年龄次序,“排辈份”之外还要“排号”。永泰县同安乡张氏族谱规定,族人添丁按先后次序排号,日常称呼常舍其名而直呼其号,如同辈中是第20个出生的,就直呼“二十”以代名字。这一习俗在当地一>>
问题六:我想写家谱,怎样写 嗯嗯, 这位仁兄,你说的自己想编撰自己姓氏的家谱吗?
jiaz 这网站有各个姓氏家谱,供你参考
问题七:如何编写家谱世系图 世系图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又称为世系考、世系记等。这部分内
容为所有中国家谱共有,因而成为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
标志。世系表有两种格式比较常见:(1)宝塔式图谱:这一图谱形式何
人所创、创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不过最迟已在南宋时出现了,因此很
可能也是北宋人的产品。
现在在宝塔式图谱的基础上发展了很多种类如
1、树系图谱:(典型的宝塔式)
2、线形图谱(平行谱)
一世 二世 三世 四世 五世
(2)牒记式图谱:这一图谱的特点是分别按世代以文字叙述先人的事迹,
既不用线条,也不用图表。
当然还有很多谱系图如龙凤家谱(其结构是中间是世代,左右两侧
分别是祖妣、祖考,也就是父母亲。因此,称此种家谱为龙凤家谱)、
欧阳修、苏洵所发明的欧式图谱和苏式图谱等等,但基本上都是在以上
两种谱系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区别不是很大。常用的谱系图以树系
图谱和线索图谱最为常见。
明万历王家屏为后代提写了二十字的家谱?
本文2023-10-06 22:18:3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92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