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小观镇都有什么村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5收藏

文登小观镇都有什么村,第1张

小观镇共有47个村

524小观 明嘉靖时,李姓来黄垒河古道之北建村,名小河北。明末,以村近

小观庙而更名。450户。

525万家口 明末,于姓由斥山来山口隘道居住,取兴旺意称万家口。辖黄岛、

凤疃、刘家庵 、分水岭夼等自然村。810户。

526鱼池 清道光时,于姓由万家口来居,西有养鱼池。1961年春自治。79户。

527郐家 明末,郐姓由云南迁庄子河畔建村称庄子河。清初,再迁此为富户

看管山林。430户。

528于家庄 明末,于姓由今福山区磨山来居。150户。

529隋家庄 清康熙时,隋姓由莱阳来居。103户。

530庙东 元初,孙姓由今乳山县汤上来松林之南建村,名松岚前。清代,村

西五龙山建天神庙,遂称庙东。450户。

531北黄 唐朝,当地土著旧族孙氏,临黄垒河建黄垒村。后有南黄,遂称北

黄。850户。

532大芦头 明初,王姓由云南来大路终端居住,称大路头。后以村北河畔芦

苇繁茂,改作今称。208户。

533小芦头 清乾隆时,小英富户孙又书在此设山庄以人名称庄。后随北村大

芦头改今名。110户。

534徐家庄 清乾隆三十四年,徐士林后裔由徐家迁此居住。198户。

535 吴家庄 此处原系瓦砌埠丁姓富户山林草场,明末,吴姓受雇于此。450

户。

536西店子 明天启时,张姓由崖头来居,称张家庄。清初,东建店子村,遂

称西店子。245户。

537东店子 清初,杨姓由今荣成杨家夼来爬山之阳开店,称爬山店子。后邻

村张家庄改称西店子,本村遂易今名。352户。

538朱家庄 此处原有刘姓、迟姓的田庄。明末,朱姓来居。450户。

539坦埠 孙姓系当地土著旧族,约于隋唐时建村,以位处黄垒河东平坦地,

四周多山丘土阜而得名。850户。

540北七口 清乾隆时,姜姓由今乳山县河崖来七口村北建村。210户。

541南七口 明中期,谭姓由谭家口来爬山口,即泰礴顶南第七处山口立村,

称七口。乾隆时,北建北七口,遂易今名。798户。

542金花 明末,孙姓由坦埠来小军营遗址立村,称小营,演作小英。1981年

以北濒金花河改名。227户。

543徐埠头 明万历时,徐姓于金花湾畔安村,南有港汊渡口。360户。

砌埠2村 元朝,丁姓由诸城丁家洼来居。地势低洼,但有7个土阜,故名洼七

埠,演作瓦砌埠。1948年,分为544西砌埠(485户)与545东砌埠(238户)。

546 才院 明万历时,许姓于寺庙才家院后建村,称才家院,简称才院。310

户。

547万家庄 明末,苗姓来居,取兴旺发达意名村。451户。

548紫草泊 明朝,南方采药者迁此多生紫草的平泊建村。260户。

549七甲 清初,殷姓建村,旧属宁海州胜泉都第七甲。201户。

550东炉 清初,孙姓由庙东来居,设红炉,称炉上。1981年更今名。59户。

551生家埠 清初,高姓建村,东西均有土丘,三面有巨石,拴牛,称生犍子

埠。清初,舍俗求雅,易今名。270户。

552裴家岛 明中期,裴姓建村。当时此处系陆连岛。480户。

553凤口集 清康熙初年,周姓由小观来居。东南产石多孔,状似蜂窝,演作

凤窝村。1940年,村印鉴讹刻凤口集,沿用至今。405户。

554榆树底 明洪武时,于姓由今荣成斥山来大观庙旁建村,称大观。后黄垒

河泛滥,大榆树下数户幸免,遂称今名。104户。

555百寿庄 清初,东浪暖蔡姓于村北设田庄,称北庄子。后蔡氏一妾来居,

庆百岁生日时更今名。187户。

556出林庄 清康熙时,蔡姓从东浪暖过西南树林立村。250户。

557垒子北 (正文第47页) 明嘉靖时,王姓因水灾由今乳山县石疃王家逃

难来居。地势高,南有3个土垒。145户。

558垒子 明末,王姓兄弟5人由今乳山县汤上来居,南有3个土垒。228户。

559港北崖 1919年,杨姓由西里岛来港汊北岸居住,称港北崖。居西北者称

其为东南嘴子。1960年春自治。58户。

560西里岛 清顺治时,杨姓由今荣成金家庄来小里岛之西立村。204户。

561东里岛 明嘉靖时,王姓由莱阳来小里岛安村,称小里岛。清初,称东里

岛。251户。

562东浪暖 明嘉靖时,蔡姓在黄垒河东岸建村。以水流不止貌,取名东浪浪,

后写作东浪暖。478户。

563二王家 清初,王氏兄弟3人由今乳山县海阳所东迁,老二于此建村。142

户。

564吴家 清初,吴姓建村。450户。

稻地湾2村 明末, 王姓由今小埠来居。周多水湾宜种稻,称稻地湾。清初,

王氏兄弟3人由海阳所东迁, 老大来稻地湾之南立村,初称大王庄,后分别称北、

南稻地湾。简称565北湾(220户),566南湾(165户)。

567波罗岛 明中期,王姓由今乳山县 (正文第48页)头来半岛建村,岛上

多生 (同上)萝,演作今名。540户。

568万家寨 清初,蔡姓自东浪暖来万家寨旧址安村。343户。

569孙家寨 清乾隆时,孙姓由东浪暖来土寨之东建村。260户。

570许家 明初,许姓由凤阳府临淮县西沟村来黄垒河西岸落户。河畔芦苇繁

茂, 县近烽火台,称苇埠台。嘉靖元年,洪水毁村,迁东岸重建,改称许家。327

户。

1951年设南黄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3月撤社设镇。1995年,面积889平方千米,人口31960人,辖南黄、河崖、冷家庄、凤西庄、母鸡屯、南黄北塂 、南黄庄、冯斜山、高家屯、西洋水、东洋水、院后、靠山、东姜家庄、朱家屯、陈家屯、孙家埠、上庄、西珠塂、东珠塂、李家疃、岭上、柯家庄、西浪暖、汤南山、湾头、南台子、庄子园、仙人脚、宫家疃、归仁、崮山寺、南斜山33个行政村。

南黄明洪武七年,辛姓由湖北襄阳县迁海阳县大辛家,又迁此建村十里大辛家。宣德五年,李姓由大崮头李家迁入。万历八年,林姓由栖霞县京子埠迁入,因位于黄垒河南,更名南黄。清康熙三十九年,鲁、乔姓分别由海疃、文登县狗皮桥迁入。乾隆十五年,宋姓由南泓迁入。现850户。

河崖明嘉靖七年,姜姓由峒岭迁黄垒河南崖定居立村,故名。现150户。

冷家庄明正德十六年,冷学孟、冷学宦由平度县迁此立村冷家。明天启年间,钱姓由荣成县迁入。清康熙年间,冯姓由万家迁入。1980年更今名。现330户。

湾头明洪武年间,高姓由海阳县徽村迁黄垒河拐弯处定居立村,故名。清乾隆年间,矫姓由牟平县垂柳迁入。清嘉庆年间,贾、孙姓由贾家庄、汤上迁入。现645户。

凤西庄清乾隆年间,姜、蔡、陈姓由河崖迁此立村,因位于凤凰口西,故名。现118户。

母鸡屯清康熙年间, 张姓由巫山来居,王姓由山前庄迁入。因附近山林多野鸡,故称野母鸡屯,后更今名。乾隆年间,姜、陈、刘、高姓由邻村河崖、小陈家、归仁、湾头迁入,李姓由文登县泽头迁入。现215户。

汤南山清乾隆四十五年,孙姓从汤后疃迁汤上南山定居,故名。咸丰年间,王姓由荣成县赤山迁入。后又有张姓迁入。现210户。

南台子清光绪年间,孙姓由汤东疃迁南台子定居,故名。现62户。

庄子园清乾隆五年,孙姓由汤东疃迁居,因此处为归仁的种地庄子,故名。现60户。

仙人脚清乾隆四年,高姓从湾头迁此立村。相传因村北河中巨石有一仙人留下的脚印,故名。现60户。

宫家疃明崇祯十六年,宫姓由文登县柳林庄迁此立村宫家庄。清末,王姓由南黄北塂迁入。1980年更今名。现135户。

归仁金代前有村庄龟阴(因村南有岩石形似龟,故名),金末战乱被剿。明末,孙、刘姓由汤上和文登县鸭儿湾迁此立村,以原村名谐音取名。清代, 先后有张、高、于姓从南黄、湾头、王家口迁入。现900户。

南黄北塂元末,丁姓居此,明初迁北高格庄。清顺治元年,王姓从店子头迁南黄村北山塂处立村,故名。现335户。

南黄庄清乾隆年间,李光先、李先培由南黄迁此定居。因此地是南黄村种地庄子,故名。现230户。

北斜山明洪武末年,高姓由西浪暖迁斜山之北立村,故名。万历年间,宋姓由史家疃迁入。清末,陈姓由母鸡屯迁入。现510户。

南斜山明嘉靖年间,黄姓由黄疃来此立村(后迁走),因位居斜山之南,故名。清初,王、刘、姜姓先后由南黄北塂、黄格庄、峒岭迁入。现152户。

高家屯明万历年间,康姓居此建村康家屯,后迁走。清康熙年间,高姓从湾头迁此以姓立村,后汪、曲姓由牟平县迁入,李、肖姓由大崮头、肖家迁入。现340户。

崮山寺清康熙三十一年,李柏从文登县吴家庄迁此立村,以附近古庙崮山寺为村名。乾隆年间,孙、姜姓先后由东珠塂、西珠塂迁入。现105户。

靠山明万历年间,孙姓由汤上迁此靠山而居,故名。清咸丰年间,于姓由辛庄、院前迁入。后有姜、王、谭姓迁入。现210户。

东姜家庄明万历年间,姜姓由峒岭迁此建姜家庄村。清顺治年间,孙姓由东珠塂迁入。康熙年间,王姓由牟平迁入。清末,于姓由王家口、陈姓由牟平县陈家疃迁入。1980年更今名。现204户。

李家疃明万历年间,李姓由李家迁此建村(后迁走)。崇祯年间,于姓由乳山寨迁此。清末,孙姓由东珠塂、张姓由文登县张家埠迁入。现135户。

上庄元至正年间,姜姓由万户迁珠塂村边小河上游立村,故名。明成化年间,高姓由湾头迁入。清时,有吴、刘、孙、万姓先后迁入。现420户。

西珠塂元大德年间,姜子茂由万户迁此立村,因村西北两小河中间有一圆形土塂,人称“二龙戏珠”,以此取名珠塂。明万历年间更今名。民国末年,姚姓从唐家洼迁入。现260户。

东珠塂明万历二十七年,孙姓由汤后疃迁珠塂村东立村,故名。现390户。

朱家屯金元时期,朱姓在此以姓建村,元末战乱迁走。明永乐年间,王、周姓先后从黄县迁此定居,后迁走。清康熙年间,孙、李、于、邵四姓先后由刁家、青山、小浩口、邵家迁入,沿用旧名。现204户。

西洋水明永乐年间,于姓由平度县古岘迁小河东岸立村,取名小河东。隆庆元年,因洪水淹村,更此名。明末,李、王姓由泽头、朱家屯迁入。清初,鞠姓由海阳所迁入。现173户。

东洋水明嘉靖年间,王姓由朱家屯迁此,取名王家屋后。隆庆元年更此名。万历年间,孙姓由孙家埠迁此。清顺治年间,迟姓由莱阳县迟家庄迁入。乾隆年间, 于姓由狮子于家迁入。后刁姓由刁家迁入。现280户。

院后明泰昌元年,肖姓由河南省昌阳县章村迁此立村,因位于古寺院后,故名。清初,臧姓由海阳县臧家迁入。现185户。

孙家埠明洪武年间,孙姓由云南迁黄垒河下游西岸立村。清康熙年间,陈姓由卧龙迁入。乾隆年间,邹姓由文登县店子迁入。现445户。

陈家屯明成化五年,陈姓兄弟四人由牟平县纸坊迁此立村。清乾隆年间,林姓由西浪暖迁入。现119户。

柯家庄清雍正八年,柯姓从荣成县柯家屯迁此以姓立村。清末,孙姓由文登县南桥迁入。现30户。

岭上元末,姜、曹姓由西浪暖迁高岭之上立村,故名。明永乐十八年,孙姓由孙家埠迁入。明末,高姓由西浪暖迁入,蔡姓由榆树底迁入。清初,林姓由西浪暖、王姓由杨家屯迁入。现602户。

西浪暖元初,姜、曹姓居此,元末迁走,郭姓由荣成县上郭家迁此立村。因位于黄垒河入海口西,河水海水交汇,水浪一片,取名西浪浪。后更此名。明洪武年间,高姓由海阳县徽村迁入。明末,蔡姓由东浪暖迁入。清初,邹、王、林等姓由文登县店子、杨家屯、南黄迁入。现1200户。

迟任

商代贤人,在《尚书》中有关他的记载很简单,只是《盘庚·上》篇里被“王”顺便提起过:“迟任有言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这是迟姓的最早记录。

迟昭

南朝时人,官淮东太守,锐意维新,颇有善政。以后史书于迟姓,尽于绝笔。

迟大成

(生卒年待考),号之莱;山东莱阳人。著名明朝官吏。明天启五年进士,中第三甲二百零九名。授江都知县,迁监察御史,有铁面之称。

迟凤翔

(生卒年待考),字德征,号朐岗;山东临朐东门外迟家庄人。著名明朝大臣。 迟凤翔约生于明嘉靖初年,卒于明万历后期。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中举人,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进士,中第二甲二十六名。初授户部主事,后任兵部职方武选司郎中、陕西洮岷兵备副使、都察院右佥都御使、户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为官清正,不阿权贵,“以廉能著称”。修武备,兴学校,注重人才,常以计略平定边患,因而屡受朝廷赏赐。迟凤翔在京城为官多年,深知宦海浮沉,晚年引退,以母病告归故里。居乡不持前功,并能廉静自处,见者皆不知其曾显居高位。晚年嗜经书,勤著述,七十岁时犹与诸生讲艺不辍。著有《四书说》、《易经说》、《朐冈集》等。与县内冯惟敏、傅应兆、张邦彦齐名,时称“临朐四杰”。 迟 煌:(生卒年待考),清满洲正白旗人。著名清朝官吏。 清顺治九年进士,中第二甲十一位。

迟之金

(生卒年待考),奉天府人(今辽宁沈阳)。著名清朝官吏。清康熙五年进士,中第三甲八十五名。

迟维坤

(生卒年待考),字简堂;满洲汉军正白旗人。著名清朝官吏。清康熙年间,任山东聊城知县,每月三、八日召诸生课文,问政事得失,又每年三、七月巡视农田。重治盗贼,杜绝胥吏盘剥,颇有善政。

迟逢元

(生卒年待考),山东莱阳人。著名清朝官吏。清乾隆四年进士,中第三甲六十五名。

迟云鹏

(生卒年待考),东北人。著名民国时期大军阀。

山东蓬莱迟氏家谱,著者待考,蓬莱市刘家沟镇迟家村迟福林支阖修,现收藏在山东省蓬莱市刘家沟镇迟家村迟耀顺处。

山东莱阳迟氏家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年毛笔正楷手写本。注:为明末山东蓬莱大迟家迁移至莱阳的一支。现被收藏在秦鑫手中。

山东日照迟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末年木刻活字印本,2008年阖族重修。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日照市迟明柏处。

山东胶州迟家续谱,(民国)阖族继修,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1954年续修。现被收藏在山东省。

山东茌平迟氏续谱,2000年续修。现被收藏于茌平县迟桥村。

山东莱州驿道镇迟家村(墩上迟家)家谱,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公元1898年4月)十四世祖迟芳春始记,民国十九年二月(公元1931年3月)十五世祖迟同善续谱,手写本。孤本收藏于山东省莱州市迟泽远处。

安徽横阳尉迟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博望镇横山村。

迟姓来源(1)据《风俗通义》,为商代殷人之后。(2)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尉迟氏,一部分后人简为迟氏。迟姓在宋朝《百家姓》中没有收入其内,在近代多次统计中均没有见到排名数据。在文登为第45姓,2007年底统计2453人。

文登小观镇都有什么村

小观镇共有47个村 524小观 明嘉靖时,李姓来黄垒河古道之北建村,名小河北。明末,以村近小观庙而更名。450户。 525万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