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姓陈的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1收藏

谁有姓陈的家谱?,第1张

陈 GENG 陈姓修订:介绍|族谱 修订史:介绍|族谱 在线族谱 纪念馆

--------------------------------------------------------------------------------

陈姓留言 | 网上宗祠 | 宗祠联络 | 功德薄 | 发展规划 | 宗祠排行

陈姓在我国众多的姓氏中,若按人口来说,是中国的第五大姓。陈姓最早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胡公满,封他在陈这个地方,建立陈国。到了陈闵公的时候,陈国被楚灭掉了,亡国后的陈国子孙便以原国名为姓氏,于是有了陈姓。

陈姓除了源于国名,还有从其他姓氏改名而来的,其中有一支是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成的。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时期鲜卑贵族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侯莫陈改为单姓陈。

一、陈姓迁变

经过数千年的繁衍生息,陈姓人已遍及中华大地,形成了以颍川、汝南、下邳、广陵、东海等地为中心的陈氏家族。陈姓由发源地向南迁移,始于西晋太尉陈伯,他举家南迁到今江苏丹阳县。后来,他的孙子陈世达做了长城(今浙江长兴)县令,于是陈姓人又迁居到了浙江。陈霸先建立南朝陈,使陈氏家族显赫一时,遍布长江和粤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唐高宗时候,陈姓人进入福建和广东等地。五代十国以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又有大批陈姓人南迁,甚至向海外发展,从而进一步壮大了江南陈姓人的队伍。今日,陈姓已成为中国大陆第五大姓,台湾第一大姓。

二、陈姓辉煌耀乾坤

纵览古今,陈姓人在其家族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春秋时有孔子弟子之一陈元。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先河。汉朝初年的陈平曾辅佐刘邦,汉末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大文学家陈琳。西汉后期的陈汤曾多次出击匈奴。王莽统治时期的陈遵,权重一时,被封为嘉威侯。三国时有陈登,曾与父合谋离间吕布与袁术。晋朝陈寿的《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最受欢迎的史书之一。南北朝时期则有名将陈庆之、陈伯之等,而这一时期最著名的陈姓人就是南朝陈的建立者陈霸先了。

唐宋时期,陈姓人也是名家荟萃、人才辈出。在政治上,唐朝时期有宰相陈叔达、陈希烈、陈夷行;宋代有与宦官斗争的陈禾、刚正不阿的陈俊卿。在文学、诗歌上,唐代有陈子昂、陈鸿、陈陶;宋代有陈彭年、陈师道、陈与义。此外,还有思想家、文学家陈亮,画家陈居中。唐宋时期还涌现出一批农民起义领袖,如唐末农民起义军的女首领陈硕真,南宋时期的陈、陈峒、陈三枪等。除此以外,唐宋时期的陈姓名人还有本姓陈的唐代高僧玄奘、名将陈玄礼等。元有红巾军将领陈友谅;明有散曲家陈铎,爱国诗人陈子龙,文学家陈继儒,旅行家陈诚、陈忱;清代有旅行家陈恭尹、陈文述、陈维崧、陈沆、陈端生、陈澧,思想家陈建、陈献章、陈确,画家陈洪绶等。出将入相的则有明末抗清名将陈子龙,清乾隆年间的东阁大学士陈宏谋,鸦片战争中壮烈牺牲的陈化成。领导农民起义的则有清末天地会的首领陈开,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青年将领陈玉成、陈得才。清代还有经学家陈奂、陈立、陈乔枞,文学家陈澧。近现代有民主革命家陈作新、陈天华,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潭秋、陈延年、陈毅、陈赓、陈云以及早期***的***陈独秀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叔通,国民党高级将领陈立夫、陈果夫、陈诚等。还有近代史学家陈寅恪、陈垣,著名学者陈望道,数学家陈景润,文学家陈衍,著名诗人陈三立、陈去病,画家陈衡恪,戏曲音乐家陈彦衡,剧作家陈墨香,**艺术家陈波儿。此外还有许多著名的华侨人物,如造福桑梓的陈宜禧、爱国实业家陈嘉庚、孙中山的密友陈友仁等。

三、陈姓名人

1农民起义领袖陈胜

陈胜,字涉,阳城人。陈胜年轻时靠给别人当长工为生,一次跟伙伴们在田间休息,他对伙伴们说:“如果我们之中有的人将来富贵了,可不要忘了老朋友啊!”大伙听了好笑,说:“你给人家卖力气种地,哪里来的富贵呢”陈胜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唉,燕雀怎么能懂得鸿雁的志向!”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人被征去屯戍渔阳。当他们走到大泽乡的时候,连降暴雨使他们耽误了行程,按照秦朝的法律应该处斩。陈胜、吴广决定起义。他们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在一块白绸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把它塞在别人家捉的鱼的肚子里。兵士们买了鱼回来,发现了这块白绸上面的字,十分惊奇。到了半夜,吴广又悄悄跑到营房附近的一座破庙里,点起篝火,先装作狐狸叫,接着喊道:“大楚兴,陈胜王。”全营的兵士听了,更加又惊又怕。

陈胜、吴广见起义时机成熟了,于是杀掉带领他们的两个军官,在大泽乡发动了起义。起义队伍发展迅速,并在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自立为王。接着陈胜派兵攻打赵、魏等地,并派主力进攻关中地区,但由于秦军优势兵力的反扑,陈胜兵败后被叛徒庄贾杀害。

2《三国志》的作者陈寿

陈寿,字承祚,巴西郡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他自幼师从著名学者谯周,成年后在蜀汉任卫将军的属官主簿,后来成为皇帝身边管理奏章的重要官员。蜀汉后期,他被刘禅降为无级别的文书小吏——书佐。西晋建立以后,晋武帝又举他为孝廉,让他负责编修国史。他所著《三国志》被视为史学名著“四史”之一。

传说陈寿将要编纂《三国志》的时候,一天偶然遇到一位姓丁的梁州刺史,此人是丁仪、丁兄弟的后人。陈寿非常傲慢地对他说:“如果你给我一千斛米,那么我就给你的父辈们写一个非常好的传记。”那位刺史对他未加理睬,于是陈寿竟真的没有给丁氏兄弟立传。因此,当时的人们都以此事鄙薄其为人。不过陈寿所著《三国志》,文笔简洁,记事详实,是研究三国鼎立时期的重要史料,也成为后世《三国演义》的蓝本。

3醉眼丹青陈洪绶

陈洪绶,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老迟、悔迟、悔僧等,浙江诸暨枫桥人,明末著名画家。

陈洪绶幼年即喜爱画画,传说他五岁时,母亲叫他到舅舅家借竹筛,他见舅舅家新粉刷的墙案,忍不住登案画起了关羽像。画中关羽一手捋须,一手执《春秋》,长八九尺,神采奕奕,吓得舅舅直叩头。陈洪绶10岁时,拜著名画家孙伙、蓝瑛为师。据周亮工《读画录》上说,陈洪绶少年时曾把杭州府学李公麟所书的七十二贤石刻拿回家来反复进行临摹,并拿摹本向蓝瑛征求意见。蓝瑛说很像了,他很高兴;再进行临摹后又问,蓝瑛说,不像了,他反而更高兴了。由此可见,陈洪绶自幼就领悟出摹古不能拟古,而要从学习前人成就中创造自己的风格来。

陈洪绶的习画兴趣主要集中在人物画。14岁那年,他的作品只要一上集市,就有人出钱购买。15岁时他就应邀为人作寿图、寿文。他的代表作有《水浒叶子》、《博古叶子》、《九歌》、《西厢记》等绣像插图,均被名工木刻,被当代国际学者推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之中的第一人”,著有《宝纶堂集》、《避乱草》等。

陈洪绶虽然是明末杰出的画家,但一生境遇坎坷。他年轻时曾数次赴京应试而不中,不得已卖画积钱进入国子监,后看透了朝政上的黑暗、腐败,就拂袖而去。清朝政权建立后,有位王姓朋友劝陈洪绶去应试,他在诗中写道:“二王莫劝我为官……一双醉眼看青山。”他对明王朝既留恋又绝望,终于落发为僧,死时55岁。

陈姓网同第一馆 陈继儒 (陈继儒) 建馆于2000-3-21 9:36:39

陈姓网同最新馆 华侨实业家陈嘉庚纪念馆 (陈嘉庚) 建馆于2005-12-19 19:52:26

陈姓网同人气馆 电力公司-陈云生纪念馆 (陈云生) 当前访问量为241319人次

陈姓网同第一谱 陈氏家谱集 (110728) 园区

陈姓网同最新谱 宁波陈氏山东博山分支 (16904) 园区

陈姓网同人气谱 陈氏家谱集 (110728) 园区

山东东海陈氏字行:

希兴从正(希),淑建永同(淑),常立宗谱(常),统绪为贞(为),吉祥延祚(祥)。

丰修咸亨(修),孝敬成训(成),自古友生(永),乃现祖泽(见),光发舜英(光)。

云楚嘉绩(嘉),和曲令名(名),传来东海(传),五百年赢(百),朝代虽更(代)。

万户悠清(万),奕世载德(世),予兆颂声(兆),其保昭穆(其),庶昌祖荣(昌)。

扩展资料

陈姓是全球华人、韩国人、越南人的姓氏,在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海南省、 江苏省、香港、澳门以及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都是第一大姓。中国姓氏密度图册中,陈姓分布与闽海民系的分布范围极一致,在浙南、福建以及广东沿海皆极高密度,呈极深红色,人口密度在78%以上。

在珠三角、长三角呈次深红色,人口密度在65%-78%之间,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地区极少分布。南方地区陈姓位居第一大姓,则在北方地区位居第七大姓,超过很多北方典型姓氏。

陈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一位;人口七千一百三十八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大约51左右。全球约达9800多万之众。

陈氏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尤以广东、福建、四川、浙江、江苏、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多此姓,在台湾省和广东两省,陈氏约占当地人口的10%以上。

——陈姓家谱

——陈氏

在周口市淮阳县城 1400 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100 多个自然村落里聚居着无数陈姓人家,他们约占这些村里人口的 80% 以上,从衣着容貌上你看不出他们与别人有何不同,但走上前一问,他们都姓“陈”,说是陈胡公的后人。“陈氏七千万,始祖皆胡公。”他们说的胡公是谁呢?

这位就是陈胡公,一位创造了 5000 年陈姓起源、繁衍历史的总导演,是他拉开陈氏家族波澜壮阔历史戏剧的第一幕,演尽了人间的生灭盛衰,聚散悲欢。

关于陈胡公封国得姓,《史记陈杞世家》这样记载,陈胡公妫满者,虞帝舜之后也……,武王伐而封之。

从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一个舜帝的英武后代,正在指挥着千军万马,驰骋战场,为国立功,受封于陈国。他不但建陈国,开陈姓香火,还广教人民耕种,使陈国很快富裕起来 ------ 。 千百年过去了,陈家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他们的传统和信仰都亘古不变的保留着先祖的烙印,他们的血脉、他们的历史就写在世代延续的族谱里。

在淮阳县北陈楼村的 500 多户人家中, 2000 多口人全都姓陈,是陈胡公 20 世孙陈亢的后裔,传到今天已是 95 世孙了,自陈胡公在这里建陈国开府,就没有离开过,是这里的老陈户。

陈姓族谱共有3卷。

3710 陈氏宗谱 清嘉庆十一年(1806)钞本一册 河北阜平

3711 陈氏宗谱 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河北阜平

3712 陈氏家乘萆遗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陈氏铅印本 河北清苑

3713 甘陵陈氏族谱 民国二十一年(1932)石印本 河北故城

3714 陈氏家乘 清同治十二年(1873)木刻本四册 河北冀县

3715 陈氏族谱 民国七年(1918)文蔚阁排印本三册 山西忻州

3716 陈氏家谱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刻本四册 山西灵石

3717 陈氏谱书序 辽宁凤城县图 辽宁凤城

3718 南翔陈氏宗谱 民国十三年(1924)永誉堂铅印本 上海嘉定

3719 金陵陈氏谱略 民国间稿本十四册 江苏南京

3720 珲山陈氏宗谱 清光绪二十年(1894)聚星堂木活字本 江苏溧水

3721 环步陈氏宗谱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聚星堂木活字本 江苏溧水

3722 陈氏宗谱 民国十一年(1922)刻本 江苏溧水

3723 陈氏家谱 不详 江苏赣榆

3724 淮山陈氏族谱 民国钞本 江苏淮安

3726 陈氏宗谱 民国二十二年(1933)扬州犁头街浦聚成斋刊本 江苏阜宁

3727 滩邑陈氏族谱 清道光十一年(1831)祠堂刻本十二册 江苏扬州

3728 维扬安阜洲陈氏重修族谱 民国六年(1917)活字本 江苏扬州

3729 维扬陈氏重修族谱 民国八年(1919)活字本 江苏扬州

3730 陈氏家谱 民国十六年(1927)北京和济印刷局铅印本一册 江苏扬州

3731 维扬江都陈氏重修族谱 民国十六年(1927)德星堂活字本 江苏扬州

3732 陈氏家乘 清嘉庆十一年(1806)刻本二册 江苏泰州

3733 延令陈氏族谱 民国十二年(1923)刻本四册 江苏泰州

3734 陈氏族谱 清道光十一年(1831)活字本 江苏靖江

3735 五洲陈氏宗谱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刻本四册 江苏江都

3736 高邮奉西陈氏家谱 明天启七年(1627)写本二册 江苏

3737 平江继禹堂陈氏宗谱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木刻本 江苏高邮

3738 陈氏族谱 民国十二年(1923)尚义堂刻本 江苏泰兴

3739 如皋县东石家旬增辑宗谱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活字本 江苏

谁有姓陈的家谱?

陈 GENG 陈姓修订:介绍|族谱 修订史:介绍|族谱 在线族谱 纪念馆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