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姓的人口分布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9收藏

况姓的人口分布,第1张

今四川省的南充市嘉陵区安平镇、资阳市安岳县、泸州市阳江区、泸县,遂宁市大英县、简阳市、宜宾市翠屏区,德阳市中江县,南溪县,广安市岳池县,自贡市、三台市,内江市咸远县,阆中市,绵阳市盐亭县、北川县,阿坝州,贵州省的贵阳市开阳县、贵阳市清镇市、遵义市桐梓县、龙里县,毕节地区赫章县、黔西县、金沙县,六盘水市水城县,铜仁地区思南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寨县,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翁安县,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皆有况氏人的分布。

云南省的曲靖市罗平县昭通市镇雄县、巧家县,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文山州广南县。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冷水江市,邵阳市的新邵县、新宁县、绥宁县,重庆市的涪陵区、九龙坡区、永川区、垫江县、江津区、璧山县、开县,湖北省的武汉市江夏区、随州市、孝感市孝昌县,国营朱湖农场,十堰市的房县、郧县,咸宁市通城县、嘉鱼县,黄冈市红安县,仙桃市,恩施州利川市,荆州市。江西省南昌市的湾里区、安义县、新建县,宜春市的上高县、高安县、靖安县、宜丰县,奉新县,吉安市的吉安县,新余市,九江市的星子县、永修县、修水县,萍乡市莲花县,山东省的青岛市胶州市、济南市章丘县、济宁市,河南省直固始县,信阳市的罗山县、光山县、潢川县,新乡市获嘉县,商丘市永成县、夏邑县、南阳市桐柏县。 陕西省的汉中市城固县,安康市汉滨区、汉阴县,周口市,江苏省的淮安市,泰州市兴化县,河北省的邯郸市魏县、大名县,沧州市的黄骅市、沧县,广东省的梅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市,南宁市兴宁区,浙江省的丽水市遂昌县,安徽省的淮北市烈山区和相山区,合肥市、宿州市萧县、灵璧县,滁州市来安县、六安市霍邱县、巢湖市的无为县,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以及新疆、山西、甘肃、香港、黑龙江、辽宁、吉林、台湾、上海等地,均有况氏族人分布。

况作姓氏读音为:kuàng

况拼音:kuàng,注音:ㄎㄨㄤˋ,部首:冫部,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7画

笔顺:丶一丨フ一ノフ

释义:

1、情形:情况。状况。近况。况味(境况和情味,如“他的处境不好,况况难言”)。

2、比方:比况。每况愈下。

3、文言连词,表示更进一层:况且。何况。

4、姓。

5、古同“贶”,赐予。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窘况[jiǒng kuàng] 

非常困难又无法摆脱的境况。

2、情况[qíng kuàng] 

情形。

3、况味[kuàng wèi] 

境况和情味。

4、自况[zì kuàng] 

拿别的人或事物来比自己。

5、景况[jǐng kuàng] 

情况;境况。

高安况氏主要在龙潭镇,石脑镇,相城镇,灰埠镇,杨圩镇,荷岭镇等。其他各乡镇亦不少。只统计了60余个况氏聚居村庄,散居混居统计难度大,以后时间充裕再补充资料。

高安市最大的三个况氏村庄依次是:相城镇华阳行政村的况坊村;石脑镇高沙行政村的后况村; 龙潭镇万善行政村的老屋况家。 通讯地址:江西省高安市龙潭镇梅口村药湖自然村

药湖的名称来源。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瑞州府西南二十五里有药湖,相传以吕仙弃药于湖中而得名。其下流入蜀江(今高安市的锦江)。”

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蜀江在瑞州府治北。源出袁州府万载县境龙河渡,流至上高县凌江口,合新昌县盐溪,历郡城中而东出,汇于南昌之象牙潭而入章江。亦曰锦江,亦曰锦水。

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水经注》记载“蜀江亦谓之浊水。自府西南来,折而东注,界为两崖。”

北宋初年,况政迁自新建西山况坊(今南昌市安义县石鼻镇向坊村)。是高安况氏入迁祖地,发祥地。药湖村本身不大,人数也很少。但是高安及周边的上高、宜丰、新余、袁州区、萍乡、奉新等况氏人口皆发源于此村。高安境内所有况氏聚居村庄都直接或间接发源于药湖村。其中高安境内的第一大况氏村庄华阳况坊及第二大况氏村庄高沙后况都直接发源于药湖村。 该村原本土质、水利条件都很好的地方;后来由于锦江多次泛滥导致人口大量外迁,药湖村已从一个人口上千的大庄变为人口百余的小村庄。 通讯地址:江西省高安市龙潭镇万善村老屋况家自然村

宋徽宗赵佶政和年间(1111~1118年),况景迁迁自今上高县锦江镇大塘村,是周边最大的自然村,是高安境内近半况氏村庄的直接发源地。明代出过4名进士,多名举人及秀才;该村大部分家庭经营古董字画,比较富裕;高安况氏第三大村庄(1982年);龙潭镇第二大村庄(1982年),仅次于龙潭镇高湖行政村的彭家自然村。该村在元代由于况普天的牵连被灭村,活人枭首、死人掘墓、房舍皆毁。能逃的全都外逃,一时族人四散。元代迁居泸州的况氏,也是这一时期逃难至四川泸州的。现在这个村庄是外逃南京的况均实和况均仁两位先人在明朝建立后的洪武年间返回故土重建而成。 通讯地址:江西省高安市相城镇华阳村况坊自然村

宋代的元丰年间,况海天于迁自龙潭镇药湖村,是周边最大的自然村。况坊村为高安况氏第一大村庄;为高安市相城镇第一大村庄(1982年)。处于高安与上高边界处。该村人多势众,且姓氏单一,又处于高安与上高的交界处,政府权威相对较弱。因此,该村行事比较强势。 通讯地址:江西省高安市石脑镇高沙村高沙况家自然村

宋绍兴年间,况顺大和况生大分别迁自药湖村的前房和后房,形成高沙前况和高沙后况。开村伊始,为防水患,建村于土堆上,古称堆上况家。后来由于受高沙村管辖,因此称高沙况家。其中后况村为高安况氏第二大村庄(1982年);石脑镇第二大村庄(1982年),仅次于石脑镇石脑行政村的牌楼村。但由于牌楼村是4个挨在一起的村组成(中房村、茶园村、七间村、下边村),因此后况村实为石脑镇第一大村庄,或者说高沙况家为第一大村庄。

分类:  草堂话谱

晚清十帅家谱(二)

励双杰

第二部,勉帅李兴锐《浏东六碓李氏家谱》

湖南浏阳《浏东六碓李氏家谱》十二卷首一卷,光绪二十七年部香堂木活字本,李兴灿等纂修,十二册。

勉帅李兴锐,有资料这样介绍:李兴锐(1827-1904),字勉林。湖南浏阳人。早年随曾国藩镇压太平军,1870年任直隶大名府知府,旋调江苏,与彭玉麟规划长江水师,修筑沿江炮台。1875年总办上海机器制造局,1885年参加查勘中越边界,后历任津梅关道、长芦盐运使、广西布政使。1900年擢江西巡抚,浚治鄱阳湖,导水人江,整顿厘捐,创设农工商局等。1902年诏行“新政”,他奏请开特科,设银行,修农政,讲武备等。1903年署闽浙总督,次年任两江总督,旋病卒,谥勤恪。

从这里看,“勉林”是他的字,再查,连《清史稿·卷四百四十七·列传二百三十四》都说他“字勉林”,但家谱世系记载:“兴锐,字晋初,号勉林”,应是号而并非字。修这部《浏东六碓李氏家谱》时,李兴锐尚在世,他在首序中说:“道光甲午始叙次宗谱,勒为成书,爰议嗣后每阅三十年重一修定,今又其时也。兴锐方驰驱王命,未获躬与其役”,是没有参与这次修谱,但他又说:“昨庚子冬,兴锐奉巡抚江西之命,取道里门,展修祀事”,说明在修谱的前一年,他回过一次家,参与了家族的祭祀,家族中总不至于连他的字、号都会搞错,象这样一个光祖耀宗的人物,家族是没有理由不慎重的。所以说,仅这一点,也可显示这部家谱的那么一点重要来,现正在重修《清史》,《浏阳六碓李氏家谱》略可补前人所误。

李兴锐元配萧氏,继配马氏、姚氏,但只有元配萧氏生了一儿一女,儿子昌濬的第三个女儿嫁给了同乡、任湖南督军兼省长刘人熙的儿子刘瑞浺。

说到李兴锐,顺便还可以再说一下同族的李鸿球。李鸿球虽与李兴锐同族,却已在五服之外,从辈份上排,李鸿球是李兴锐的孙辈,生于光绪二十五年,修谱之时,虚岁三岁。

李鸿球,字韵清,室名海棠书屋,剑花楼。早年习经济,好收藏。去台湾前曾在北平、汉口、郑州、上海等地供职于银行及信托公司,任经理等职。后任世界书局总经理,创办大中书局,任董事长。曾居欧洲数年。著有《天涯浪迹记》、海棠书屋力学杂录/诗存》《董其昌书画年谱》、《古钱今话》、《古印综述》、《剑花楼书画录/古钱币/古印鉥/古铜镜》、《中国古兵器》、《吴佩孚年谱》等。

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在介绍该馆藏品时说:“本馆藏有中国历代钱币甚丰,计自上古原贝、骨贝、铜贝、刀币、布币、圜钱、纸钞、银锭、元宝、银洋、铜币共三万余件。其来源有各界人士捐赠者,有向收藏家价购者,政府拨交拨赠者,而民国八十三年本馆价购李鸿球先生遗藏古钱一七八三件,使本馆钱币收藏更趋完整,成为中国钱币收藏之重镇,而侪名于世界搜藏中国钱币最富的博物馆之一。本馆所藏古代钱币之中,有周代耸肩空首尖足无文大布,即为原李鸿球先生收藏中之精品。其形制为耸肩、尖足、圆档;此布币的首部有銎,是为空首。此件耸肩空首尖足无文大布是典型的春秋时代布币,属于大型布钱,形制完美,造型古朴,极具苍浑之美。”可见李鸿球藏品不但丰富,而且质量极高!

李鸿球去台湾后曾在“民国六十年”编印《旅台六碓李氏承先启后册》平装一册,台湾家谱收藏家廖庆六先生的“万万斋”有藏。这册名为《承先启后册》的家谱我没有见过,不知道是不是根据旧家谱续编的。以我的猜想,当年李鸿球匆匆忙忙离开大陆来到台湾,带上家谱的可能性比较小,待大局已定,至1971年以前,再要想得到一部家族的老家谱,几乎蜀道难,难以上青天。这个迷,以后有机会得请廖庆六先生来破了。

相比之下,咱们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大陆人那可是太幸福啦。别跟我抬杠啊,我也知道1971年前后上下左右大陆人民提起家谱是谈虎色变的。可我在2003年的1月25日还是得到了这部《浏东六碓李氏家谱》,这一年的大年三十是1月31日,也就说,再过六天就要过年,给我送谱来的湖南浏阳老黄,雄纠纠气昂昂的背来五部家谱共一百零几册,结好账我要送他走,却发现火车票、汽车票啥的都是爆满,买不到了,飞到长沙的飞机票倒还有,可老黄不干,说我这次的利润也就够一张机票钱,总不能白干吧?既然到了你的地盘,你得给我想办法,可不能不管我。讹上我了。我没办法,只好四处打听,恰好有一个搞运输的朋友手下还有一个司机要到湖南醴陵送一趟货,醴陵跟浏阳不远,最后老黄是跟着那货车走的。老黄回到家,打来电话千恩万谢,说你那朋友不但白让我坐车,路上的伙食都是他招呼的,没要我钱,你得代我谢谢他。敢尽这次是净收入净利润,瞧把老黄乐的。

《近现代名人小传》上册 210 页: 李兴锐,字勉林,浏阳人,素治湘军军需,廉勤为曾国藩所赏,洊授知府,奏调直隶差遗。勉之为循吏,后赞日本使事,擢道台,历桂、赣等省藩皋。庚子擢赣,擢移粤、晋、闽督,卒于两江任。兴锐当官无赫赫名,而直实,每奉命按事,未尝代同官复掩。能饮,日尽百觞,予尝问以变法利弊,兴锐曰,此官此人变,犹不变也。至今尚思其言。

第三部,颂帅卞宝第《江都卞氏族谱》

江苏扬州、仪征《江都卞氏族谱》二十四卷首四卷,清道光十年庚寅木活字本,春田、泰徵等重修,今缺卷首一、卷四,存二十八册。

“卞”姓的家谱比较少见,2007年孔网曾出现过一部三十八册的近年新修江阴《卞氏》,原四函,因为少了二个函套,被我以较廉的价格买到。这事被江苏江阴的一位家谱收藏家知道,以为我是经过我的江苏朋友阿风才搞到手的,打电话责备阿风“人家卖国你卖省”,几乎把阿风气得吐血。这话说得极有杀伤力,基本达到了柔道红带、围棋七段的功力,但他没想过孔网是天下人的孔网,人人都可以参与,用不着别人帮忙。何况出省又非出国,既然流到了市场,只要还在中华大地上,谁藏都一样。

一般情况下,我是不收藏近几年新修的家谱的,但也有例外,其中之一是稀见姓的家谱,如果碰上也偶尔笑纳一、二部。因为在此之前我还没有《卞氏谱》入藏,得这一部江阴《卞氏》,也是聊胜于无罢了。后来才意识到江阴《卞氏》只是个先声,没多少日子,就在南京文庙得到了这部缺了二册的道光十年《江都卞氏族谱》。

上海图书馆有此本递修的同治十三年、光绪元年、光绪二十五年三部,其中光绪二十五年本有四十二册,其目录如下:“卷首一、二载忠贞世纂、卷首三初辑谱牒、卷首四徵述录,卷一荣赠录(诰命、旌奖、题赠),卷二规范录(条约、宗规、格言、宗法、宗训、家训等),卷三源流录,卷四祠墓录,卷五继美录(修谱旧序、旧例、义例、凡例、历修总目、杂记、书札、书後、後跋),卷六显著录,卷七世德录(列祖传赞铭状),卷八清芬录(贞孝节烈),卷九里居录(迁徙侨寄),卷十世守录(发祥录、衍庆录、归化录等),卷十一同宗纪略,卷十二高淳、丹徒、阳湖三族纪略,卷十三至二十七世系表。”

我所藏谱因缺卷首一,已无目录。此本所存卷首二为“忠贞世纂续编”,可知卷首一即为“忠贞世纂”;卷一与卷三合装一册,而卷二有二册,我所藏本卷三为“规范录”,卷二才为“源流录”,可知光绪本与此道光本的卷二、卷三内容对调;卷四“祠墓录”缺。余除卷数不同,内容基本相同,只不过略有增删而已。

颂帅卞宝第,字颂臣,号娱园,咸丰辛亥举人。曾先后任刑部主事,郎中、御史、府尹、直至闽浙巡抚、湖广、闽浙总督等职。《清史稿》说卞宝第“有威重,不为小谨,驺从甚盛,所至诛锄奸滑,扶植良愿,民尤感之”。有“公敬历内外,管领封疆,关于国计民生,先后政迹,昭垂国史”之名。在官廉俸外一无所受,人莫敢干以私。为地方兴学兴利。著有《方岳采风录》、《闽浙猷轩录》各一卷,《抚湘公牍》四卷,《疏稿》十二卷。今卞宝第故居犹存。

卞宝第生于道光四年,道光十年本谱纂修之时,他还不过七岁,详卷二十三中关于他的世系记载极简:“宝第,行尊,光河次子,字 ,生道光甲申十一月初九日午时。聘高氏”,唯一有价格的信息是已经给他定下了娃娃亲。而他父亲卞士云的世系记载就较详:“士云,行贤,原名荣贤,新盘公子,仪封公孙,时敏公曾孙(此亦为本家谱特色之一,从曾祖、祖、父记起,其它族人亦如此),字光河,号季青,生乾隆戊申五月十三日未时,道光癸未科进士,诰授奉直大夫,山东道监察御史,前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戊子科四川典试副使,前翰林院庶吉士。配吴氏,生乾隆辛亥九月廿四日申时,诰封宜人,例晋封恭人。生二子:宝书、宝第”。卞士云虽没有参与修谱,但谱中关于他的文篇收录了不少,仅在卷五《继美录》,就有《松泉寄光河书》及《光河覆松泉书》。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古典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卞孝萱先生也是这于这个卞氏家族,他在邵文实《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卞孝萱教授访谈录》中说:“我出生于一个破落的书香之家,家世渊源对我的成长有很大影响。卞氏于东晋时避乱南迁,传承过程中,代有名人。远的不说,清末扬州卞氏就有‘两世开府’之称。两世指我的族祖卞士云、卞宝第两代。”只是修谱之时,他远未出世,谱中自是没有记载他的名字。不过,他曾利用光绪二十五年修本《江都卞氏族谱》做过一些研究,他说:“我还写过一篇《利用〈卞氏族谱〉解读〈黄侃日记〉——家族文化个案研究之一》……我据光绪二十五年己亥重修《江都卞氏族谱》,先编制仪征卞氏四世主要成员简表,继据族谱考出静仪之夫、卞宝第第三子卞绥昌生平,知其与静仪同年,二十二岁卒;静仪乃四川永宁道黄云鹄女。研究黄侃及读其《日记》者,多为文史后辈,对于《日记》中频繁出现而不治国学的卞昌、卞缙昌(女)、卞斌孙、卞孙、卞寿孙等人,感到茫然,我利用《卞氏族谱》,解答了人们心存已久的疑惑。”

现在想来,还有一桩极巧合的事,那天我刚到南京文庙,就接到了江苏常州家谱收藏家朱炳国先生的电话,他说已跟卞(孝萱)老通过电话,卞老同意给他主编的《家谱与地方文化》再写篇文章,言下极为开心。我才挂了电话,就看到摆在地摊上的这部《江都卞氏族谱》,因为缺了二册,摊主底气不足,并没有开出高价,稍一还价即就成交。文庙我去过也就三、四次,没买到过一部家谱,只有这一次,才把颂帅、卞教授家族的家谱捧了来,有时候想想,凡事皆有定数,不是你的,强求都是无用;是你的,她就会在那个地方等着你,别人想带都带不走。

《近现代名人小传》上册 217 页: 卞宝第,字颂臣,扬州人,以翰林御史外任监司,擢疆圻,终于闽浙总督任。宝第强毅,官台谏日,强击不避贵要。及为疆吏,颇偏听执拗,有谮建宁令者,谓其衰颓,属藩司易人,藩司谓令方壮,人言弗足信,不纳,以履历陈览曰,是必捏书者,竟撤之。及至省投谒,则一翩翩一少年。宝第大慙沮,而卒假他事劾罢之,其横若此。故人称之曰“卡(当为‘卞’字误)牛”。颇嫉李鸿章,遇海防事,辄云,此合肥老儿言,何足道。

分享:

贶(kuang去声)姓,较少见姓氏。主要分布在河南安阳市区,其他天南地北各有其家族成员。其姓不过百人,据言均出一系,考据来自河南安阳市的贶祖述的父亲辈(金字辈)。

中文名

贶姓

读 音

kuang去声

属 于

较少见姓氏

主要分布

在河南安阳市区

目录

1 姓氏渊源

2 迁徙分布

3 先代世系

4 家谱文献

5 况氏人物

历史名人

历代进士

近代名人

现代人物

6 祠庙牌坊

1,宗庙

2,宗祠

3,专祠

4,名坊第

7 书院学校

8 名人故居

高安本地况氏占高安总人口的2%以内,总人数15000人(2011年)。共有况氏聚居村庄68个,发祥村距今千年。其中现存的村庄中,宋代建村的有6个,元代建村只有1个,主要是明清两代建村,解放后1个。

高安况氏迁居高安伊始即人丁兴旺,在整个宋代建村十几个。经过元代的残暴统治,到明代建立时高安况氏村庄仅剩8个(7个宋代所建,1个是元代时建立的港下村)。7个宋代所建村中有1个是由于人丁不旺在明末清初时消亡了。因此硕果至今还有6个宋代时建立的村庄。

高安历史上共有89名可以考证的进士(宋代2名,明代47名,清代40名),而高安历史上可以考证的况氏进士共有6名(宋1名,明代5名)。占674%,远超过人口比重。 下表是根据1982年的数据统计表共计50村。但收集的数据并不完全,在该表制好后,发现遗漏18个村庄,由于没有1982年的数据,因此不予修改此表。仅当提示。

未收入统计表的村庄如下:

①高安龙潭镇梅口行政村的岗上况家现有族人260多人(2013)。

②高安荷岭镇琴岭行政村的上况村。

③高安荷岭镇琴岭行政村的下况村。

④高安荷岭镇琴岭行政村的梓南况家。

⑤高安黄沙岗镇枧溪行政村的牛毛岭况家。

⑥高安市龙潭镇万善行政村的梅岭况家,2015春节期间,共有23户,92人。

⑦高安市石脑镇左家行政村的十甲罗村。该村况姓村民是解放后扩社并对时期,人民政府将邻村的况家村的一部分村民迁来与原罗姓村民组成一个生产队。

⑧高安市瑞州街道办南门行政村的庙下况家,明代建村,原为大村庄,民国初期社会动乱,死亡以及外逃后仅剩一户人家,现在(2015)全村20余人。

⑨高安市龙潭镇龙潭桥街道居民委员会稠溪村。

10)高安市汪家圩乡官田行政村的七里桥况家。

11)高安市龙潭镇小王行政村小城况家;

12)黄沙岗镇狮子行政村的况家村。

13)上湖乡上湖行政村的况家自然村。

14)杨圩镇爱国行政村的况家村。

15)杨圩镇鲁家行政村的圩上况家。

16)华林山镇苏家行政村的况家自然村。

17)建山镇新桥行政村的况家自然村。

18)龙潭镇梅口行政村梅况自然村。 ①龙潭镇(1982年人口普查) 况氏数量及占比(1982年人口普查) 备注 村庄总数(个) 154 24 1558% 2村宋代开基;  22村明代开基。 家庭总数(户) 6375 1112 1744% 人口总数(人) 30709 4572 1489% ②石脑镇(1982年人口普查) 况氏数量及占比(1982年人口普查) 备注 村庄总数(个) 185 4 216% 3村宋代开基;  1村清末开基。 家庭总数(户) 7845 479 611% 人口总数(人) 36148 1975 546% ③相城镇(1982年人口普查) 况氏数量及占比(1982年人口普查) 备注 村庄总数(个) 135 3 222% 1村宋代开基;  1村元代开基;  1村明代开基。 家庭总数(户) 4086 267 653% 人口总数(人) 20212 1451 718% ④杨圩镇(1982年人口普查) 况氏数量及占比(1982年人口普查) 备注 村庄总数(个) 207 5 242% 5村均为明代开基 家庭总数(户) 6744 153 227% 人口总数(人) 33084 795 240% ⑤灰埠镇(1982年人口普查) 况氏数量及占比(1982年人口普查) 备注 村庄总数(个) 187 2 107% 2村均为明代开基 家庭总数(户) 8339 100 120% 人口总数(人) 40017 467 117% ⑥汪家圩乡(1982年人口普查) 况氏数量及占比(1982年人口普查) 备注 村庄总数(个) 98 3 306% 1村明代开基;  2村清代开基。 家庭总数(户) 2661 103 387% 人口总数(人) 12907 465 360% ⑦荷岭镇(1982年人口普查) 况氏数量及占比(1982年人口普查) 备注 村庄总数(个) 104 2 192% 2村都为明代开基 家庭总数(户) 4989 96 192% 人口总数(人) 23258 456 196% ⑧筠阳镇(1982年人口普查) 况氏数量及占比(1982年人口普查) 备注 村庄总数(个) 223 3 135% 1村明代开基;  2村清代开基。 家庭总数(户) 9888 51 052% 人口总数(人) 44019 292 066% ⑨黄沙岗镇(1982年人口普查) 况氏数量及占比(1982年人口普查) 备注 村庄总数(个) 137 2 146% 2村均为明代开基 家庭总数(户) 6107 52 085% 人口总数(人) 30445 246 081% ⑩蓝坊镇(1982年人口普查) 况氏数量及占比(1982年人口普查) 备注 村庄总数(个) 143 1 070% 1村清代开基。 家庭总数(户) 8304 23 028% 人口总数(人) 36370 97 027% (11)上湖乡(1982年人口普查) 况氏数量及占比(1982年人口普查) 备注 村庄总数(个) 100 1 100% 1村明代开基。 家庭总数(户) 5677 7 012% 人口总数(人) 25603 63 025% 综述 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年人口普查),通过分析统计:江西省高安市共有50个况氏聚居村庄;高安况氏农业家庭数为2443户;高安况氏拥有农业户籍人口为10879人(1982年)。

况姓的人口分布

今四川省的南充市嘉陵区安平镇、资阳市安岳县、泸州市阳江区、泸县,遂宁市大英县、简阳市、宜宾市翠屏区,德阳市中江县,南溪县,广安市岳...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