鄫国的曾姓源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2收藏

鄫国的曾姓源由,第1张

少康,丙辰年,公元前1565年,封长子伯传(鄫曲烈)于荥河(河南郑州夏城),仲原(窦龙)于陕(陕县),丁巳年,公元前1564年,封无余于会稽(浙江绍兴)。

竹南曾氏世次源流:鄫国初国在河南荥阳圣水峪潧水(溱水)流域之鄫水城,因水名国。鄫同潧,同曾。

夏氏家谱记载:少康季子杼的兄弟有,曲烈、无余。无余:又名榆

窦氏家谱记载:少康次子窦龙。

少康:曲烈(伯传)-窦龙(仲原)-榆(无余)-季杼

潧水、鄫水城:河南(省,黄河以南)荥阳(荥波、黄河以南)(市)圣水峪潧水流域之鄫水城。(今贾鲁河上游袁河),源出新密市白寨镇北部杨树岗村圣水峪,黑龙庙附近。

郑州市区:位于贾鲁河东南方,贾鲁河流域。

河南省郑州夏(商)城,夏城遗址位于郑州市区内。位于城东路和城南中路交界的地方,面积25平方公里。C14测年为公元前1570年前后。树轮校正年代为距今3570年±135年。

曲烈 建立的东方诸侯国----鄫国。被莒国所灭,曲烈之后太子巫为了纪念故国,代用原国名“鄫”为氏,后去“邑”旁,称曾氏。为曾氏先祖。 (详细可查看曾姓百科)

李世民为赵郡隆庆李氏之后,属于关陇集团之一,与北周皇室和隋朝皇室的关系密切。其先祖为南北朝时期的李虎,他因功被封为西魏北周的八柱国之一,封陇西郡公。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封李虎之子李昞为唐国公,后由李昞之子李渊继承爵位。在建国之后,以唐为国号。

唐朝皇室有浓厚的鲜卑色彩,他们也与其他鲜卑贵族通婚,如李昺之妻为独孤信之女;李渊之妻出身河南窦氏,为宇文泰外孙女;李世民之妻长孙皇后,出身河南长孙氏,她们都是拓跋鲜卑贵族。

《协三公饮宾看语》译文(“乡饮宾”的审批过程)(限于篇幅,只将该文言文断句,以后面“注释”来弥补)浙江杭州府昌化县儒学教谕薛茂育、浙江杭州府昌化县儒学训导郑烺

采访详看语

看得:大宾监生梅协三,褆躬冰玉,锐意诗书。效曾门孝养之风,椿萱慰志;循窦氏义方之教,兰桂遗芳。朴诚堪范于乡隅,推解时周乎族党。国课早输,素知公义;年届花甲,允协宾筵。

特授浙江杭州府昌化县正堂加三级、随带军功加一级、记录五次,宋如林如详申报看语

查看得:大宾监生梅协三,赋性淳良,饬躬端谨。敦诗执礼,曾蒙国学之休光;砥行修身,更著一乡之善誉。既输将而恐后,化及闾阎;亦任恤以争先,德薰宗族。舆论既孚于平日,盛典宜锡于今朝。齿德兼优 宾筵堪与。

钦命浙江杭州府正堂卓冀侯升李 如详申送

居乡良善 孝友可风

钦命浙江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田批准

在乡敦厚 中正可奖

钦命内阁学士礼部侍郎提督浙江全省学政李 允详

齿德遐龄 松筠并茂

钦命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巡抚浙江部院吉 允详

居乡德厚 中正端方

李世民有鲜卑血统,但他是汉族人。另,长孙皇后是鲜卑贵族。

依二十四史中记载,李世民的父系是汉民族,是西凉武昭王李暠的直系后裔,他的曾祖李虎是西魏北周开国功臣,李虎的儿子李昺被封唐国公娶了鲜卑人独孤信的女儿(就是李世民的奶奶),李昺的儿子就是李渊了,娶的老婆(李世民的妈)是鲜卑贵族窦氏,窦氏生了李世民。

所以若单说父系李世民是汉民族,若以遗传学比例上来说,他的鲜卑比例更大(奶奶,妈妈都是鲜卑人,故李世民3/4是鲜卑血统,1/4是汉血统)。

据民族史学家王桐龄先生在《中国民族史》一书中考证,隋唐时期的汉民族主要是以汉族为父系,鲜卑为母系的新汉族。

如隋炀帝杨广和唐高祖李渊的母亲都出自拓跋鲜卑的独孤氏(唐太宗的母亲是汉族) 唐太宗长孙皇后是胡汉混血,有一半汉族血统和一半鲜卑血统,唐高宗李治身上拥有四分之一的鲜卑血统,四分之三是汉族血统,唐高宗身上流的大部分都是汉族血脉。

: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参考资料: 李世民 鲜卑族

李世民后代:

1、太子李承乾:母长孙皇后,贞观十七年谋反按律应赐死,因太宗不舍,最后只废为了庶人,后卒于黔州。

2、楚王李宽:母不详,出继给叔父楚哀王李智云,早薨,无后。

3、吴王李恪:母隋炀帝女杨妃。

4、魏王李泰:母长孙皇后,争夺皇位被贬后,又重新进封为濮王。永徽三年,逝于郧乡县。

5、王李佑:母阴妃,贞观十七年发动叛乱。事败,赐死于内省,贬为庶人,国除。

6、蜀王李愔:母隋炀帝女杨妃,后被废为庶人,死于流配巴州。

7、蒋王李恽:母王氏,妃元氏。诬告谋反,惶惧自杀。

8、越王李贞:母燕德妃。参与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反武则天失败,服毒自尽。

9、唐高宗李治:母长孙皇后。

10、纪王李慎:母韦贵妃,妃陆氏江殇王李嚣:母燕德妃,贞观六年薨。

11、代王李简:母不详,贞观五年薨,无后,国除。

12、赵王李福:母杨贵妃,贵妃之位是否为追封待考,妃宇文氏。

13、曹王李明:母巢刺王妃,妃元氏。永淳年间,因为和废太子李贤通谋,降封零陵王,贬至黔州。都督谢佑逼李明自杀。

贞观之治

隋朝杨广造成隋末严重大乱,导致人口锐减,使得武德年间、贞观初只有200万户 [11]  ,李世民经常以亡隋为戒,注意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亦致力复兴文教,令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李世民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廷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励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

在军事上,李世民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由是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

经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对外武功显赫,至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人口达到三百八十万户,奠下了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年间大唐盛世的基础,史称贞观之治。

杨坚和李世民都是具有少数民族血统,据民族史学家王桐龄先生在《中国民族史》一书中考证,隋唐时期的汉民族主要是以汉族为父系,鲜卑为母系的新汉族,唐高祖李渊的母亲都出自拓跋鲜卑的独孤氏唐太宗长孙皇后是胡汉混血,有一半汉族血统和一半鲜卑血统。

而杨坚的鲜卑小字为那罗延,鲜卑姓氏为普六茹,后杨坚掌权后恢复汉姓“杨”。

扩展资料:

北周灭亡后,以鲜卑族作为主体建立的鲜卑国家不复存在。隋唐以后,鲜卑已不在作为政治实体和民族实体存在。如今,鲜卑族已经融在其他民族之中,成为民族融合道路上又一消失的古代民族。但当年鲜卑族的汉化政策总体而言并不是特别成功,一些鲜卑族先是汉化后来又胡化。

隋唐时期的汉人或号为“唐人”的汉人,已不是魏晋以前汉人血统的简单延续,而是胡汉血统混合的民族共同体。这个民族共同体构成的隋唐社会,冲破了僵硬的一元化格局,呈现出生动的多元化局面。

参考资料:

-鲜卑族

  袁氏姓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妫姓,即为虞舜之后。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东北)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永济南),所以后代又有妫姓。以妫为姓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建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的陈胡满,陈胡公妫满的11世孙有个叫诸的,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由于当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6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

  家乘谱牒:

  浙江:东安袁氏宗谱十二卷、钱塘袁氏族谱二卷、石门袁氏宗谱一卷、慈溪竹江袁氏宗谱

  湖南:袁家桥袁氏续修家谱四卷首一卷、袁氏七修族谱七卷首二卷、中湘百井袁氏七修族谱、百井袁氏九修族谱十七卷、新窑袁氏四修族谱六卷首二卷末二卷

  四川:监邑袁氏麟亭宗谱、袁氏族谱一卷、袁氏家谱一卷

  湖南:袁氏三修族谱九卷首二卷、汝城上流袁氏族谱不分卷

迁徙分布:

  袁氏早期主要是在其发祥地河南发展繁衍,其发展中心为陈郡,尤其是汝南。秦汉时期袁氏以向外地播迁。由于战乱、官职调迁等原因,陈郡袁氏与汝南袁氏又派生出许多支脉,如袁干的后裔有一支徙居彭城(今江苏徐州),还有一支徙居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袁绍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东陵东光(今属河北);袁术的子孙分散于江、淮间,有一支居住在襄阳;袁涣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京兆(今陕西西安),又有一支徙居华阴。

南宋有史学家袁枢为建安人(今福建建瓯),说明南宋以前,已有袁氏徙居福建。据《袁氏族谱》记载,袁安第38世孙袁志君因任广东布政使,自江西信丰迁至广东东莞温塘茶园定居,为广东袁氏开基始祖,其后裔分居兴宁、梅县、惠阳等地。

台湾的袁姓,多居在嘉南地区,是台湾的第九十四个大姓。近两百年来,台湾也有袁氏后代繁衍。他们主要聚居于台北、新竹、南投、嘉义、台南等地。不过,多以嘉南地区为盛。其先祖多是在前清时期渡海东来的。

  堂号

  "卧雪堂":东汉袁安没作官的时候,客居洛阳,很有贤名。一年冬天,洛阳令冒雪去访他。他院子里的雪很深,洛阳令叫随从扫出一条路才进到袁安屋里。袁安正冻得蜷缩在床上发抖。洛阳令问:"你为什么不求亲戚帮助一下?"袁安说:"大家都没好日子过,大雪天我怎么好去打扰人家?"洛阳令佩服他的贤德,举他为孝廉。这就是"卧雪堂"的由来。

  "守正堂":袁安为人严谨,后来作了楚郡太守。当时楚王谋反,株连了数千人。袁安处理这个案子时,审清问明,释放了4000多人。后来外戚窦氏擅权,袁安守正不屈,所以又叫"守正堂"。

  袁氏又以"陈郡"、"汝南"、"彭城"、"陈留"等为其堂号。

历史名人:

袁 枚:清代著名文学家,是当时著名诗歌理论家,论诗主张性灵,反对形式主义和拟古。著有《随园诗话》。与薛士铨、赵翼并称"江右三大家"。

  袁崇焕:明末大将,著名军事家。屡次取得对后金作战的胜利,宁远一役使努尔哈赤受伤而死;宁锦大捷,又逼皇太极大败而归。

(这个我比较了解,东莞石碣水南人,有纪念他以他命名的小学、中学、道路,当地政府还拍了他事迹的**,电视剧上也有出现过。袁崇焕与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有渊源。)

  袁山松:西晋吴郡太守。他性情秀远,擅长音乐,其歌《行路难》,听者无不落泪,与羊昙之唱乐、桓伊之挽歌,并称"三绝"。

  袁 盎:楚人,是历史上第一个扬名于史籍的袁姓著名人物。他在汉景帝"七国之乱"时,曾奏请斩晁错以平众怒,结果"七国之乱"平定后,他就被封为太常,显赫异常。

  袁 枢:南宋史学家。著有《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记239事,各自独立成篇,为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著作。

鄫国的曾姓源由

少康,丙辰年,公元前1565年,封长子伯传(鄫曲烈)于荥河(河南郑州夏城),仲原(窦龙)于陕(陕县),丁巳年,公元前1564年,封无余于会...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