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鼻祖老子的一生是怎样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3收藏

道家鼻祖老子的一生是怎样的?,第1张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老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是中国哲学道家学派的鼻祖,也是全世界最早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的哲学家之一。

公元前571年,老子出生于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他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从少年时起,老子就立志发奋读书。老子生活的时代正是春秋末期,天下几百个诸侯国相互征伐,人民生活非常痛苦。老子为找到一种能解除百姓疾苦的学问而苦苦思索。30多岁了,他还在家乡苦心作学,无心婚娶。偶然的机缘,使他结识了邻村的一个姑娘蹇氏。原来他和蹇氏早就由父辈指腹为婚,只是后来双方家长都病故了,此事就不了了之。蹇氏的叔叔把她许给了村里的大户百里家的一个白痴儿子,蹇氏坚决拒婚,至死抵抗。

蹇氏再三表明要嫁给老子,在友人的撮合下,他们喜结连理,非常恩爱。一年后,老子的儿子李宗出生了。但没过多久,百里家派人把蹇氏抢了过去,蹇氏拼命反抗,半路上投井而死。

老子悲痛欲绝,心如死灰,站在家乡的山冈上,凝望着蹇氏死的方向,暗暗发誓,爱情既然如此痛苦,自己将永不再爱,终身不再娶,立志作学,也算给亡妻一个安慰。

此后老子隐居修学,熟读经学、礼制,掌握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逐渐成为了一个大智者。

在老子的哲学中,他最推崇的是以柔克刚,认为柔弱的事物比刚强的事物更具生命力。《庄子》中记载了这样一则轶闻:

老子高寿,惹得了许多人的羡慕。一天,有个人去见他,向他请教长寿的秘方。老子张开嘴,指着自己没有牙齿的口腔,问道:“你看我的牙还在吗?”那人说道:“不在了。”老子又指着自己的舌头问:“你看我的舌头在吗?”那人迷惑的答道:“在呀。”

老子于是笑道:“牙齿比舌头坚固得多,可是坚固的牙齿没有了,柔软的舌头依然存在!你懂了吗?”

那人恍然而悟。

约公元前521年,老子成为了东周王室的守藏书的史官。他的名声当时已传遍了天下。有一天,年轻的孔子登门拜访。孔子毕恭毕敬,向他求教:“请问先生对礼的看法。”老子缓缓说:“你所说的那讲礼的人早已死去,连骨头都腐烂了,留下的不过是他们活着时的空话而已。况且讲礼的君子遇到贤明的君主还可以享受富贵,如果生不逢时,那就会像飘飞的柳絮一样,身不由己,流离失所!”

老子目光转向了窗外,望着远山,悠悠道:“我听说,高明的商人,深藏珍宝而不外露;德高望重的人,容貌长得和愚人一样。你应该去掉身上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不要故作姿态和踌躇满志,这些对人没有好处。我只能给你说这么多了。”

孔子回去后,十分感慨地说了这样一番话:“我知道鸟儿善于飞翔,鱼儿善于游泳,野兽善于奔跑,但是我却不知龙是怎样乘长风而直上青天的。我所见到的老子,就像龙一样啊!”

大约在公元前499年,老子预感到周王室将乱,已经无心呆在首都洛阳,便辞官归乡。

面对着纷乱而争斗的世界,老子决心写一部大书,阐述自然天道之学,为人处世之道,让统治者读了能够警醒,世人看了能够解脱。他就隐居曲仁里村西的隐阳山中,不顾老病,发奋著书,点点滴滴,年年岁岁,自发人写成了秃发人,并且染上了一身的病痛,终于在公元前478年,将要大功告成。不料楚陈文兵,苦县也成了战场,他的手稿被一群窜入山中的匪兵给焚烧了。

老子欲哭无泪,大病一场后,高歌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骑着毛驴,决心西出函谷关,入秦传道。在那里他遇到了关令尹喜,写下了《老子》一书。大约在公元前471年,老子死于扶风。

老子是我国思想史上影响甚为深远的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的开山著作,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这部著作中已经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和唯物主义色彩,它以“道”为思想体系的核心,反对天道有知,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两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人多以为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大将、“人屠”白起是秦穆公时期白乙丙的后代。这似乎很好理解:两人都姓“白”,都是秦国赫赫有名的战将。

但事实并非如此。这只是一些人的想当然。

首先,《史记》等史书没有任何记载白起是白乙丙的后代,我们不能凭臆想去“创造”历史,最起码说白起是白乙丙的后代没有证据可持。

其次,白乙丙不姓“白”。《史记》很明确记载,白乙丙是蹇叔的儿子,“蹇叔”就是“姓蹇的大叔”。那么,白乙丙也应该姓蹇了?是的,白乙丙姓蹇,名丙,字白乙。字和名加起来的叫法是春秋时期对有一定地位的人士的尊称,所以“蹇丙”的尊称就是“白乙丙”了。

再次,两人籍贯不同。关于蹇叔的籍贯,史书也没有记载,只记载他在宋国(现今的河南商丘一带)务农为生。百里奚被秦穆公用五张黑公羊皮从楚国赎回并得到重用后,向穆公推荐了蹇叔。于是,秦穆公“迎蹇叔于宋”(李斯《谏逐客书》原话)。而在春秋前期,各国老百姓迁移不多,因此蹇叔原为秦人、后迁往宋国的可能性不大。如果蹇叔原为秦人,历史学家就不会把秦穆公用蹇叔算成他善用其他诸侯国的能人的证据之一了。再观白起,《史记》的“白起王翦列传”明确记载,“白起者,郿人也。”,“郿”即为今天的陕西眉县,也就是说,白起是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秦国人,和宋国相距甚远,根本不可能有血缘关系。

所以说,白起不会是白乙丙的后代。

根据我国2020《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关于姓氏部分尚未找到相关“蹇”姓任何信息。

蹇姓源出

源于风姓,出自远古第一帝伏羲氏之臣蹇修,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蹇修,是传说中远古第一帝伏羲氏属下的臣子,他在典籍《屈原·离骚》中由记载:“解佩飨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注:蹇修,伏羲之臣也。伏羲氏与其妹妹女娲对人类发展最大的贡献,就是制定了合理的婚姻制度,“同姓不婚”,就是那个时代智者的贤识。

由此,诞生了为男女之间传语联系、促成婚姻的人物,即媒人。而伏羲氏令蹇修为媒,以通辞理,说明蹇修是个很会做媒的人,故而后世的人们皆称媒人为“蹇修”。例如,在蒲松龄编著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中就有:“生不忘蹇修,翼日,往祭其墓。”即指蹇修的功德作用。

在蹇修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蹇氏,大多操持媒业,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蹇氏族人大多尊奉蹇修为得姓始祖。

姓氏名望

1、蹇叔:春秋时秦国大夫,有贤名,为百里奚所推荐,秦穆公任为上大夫。

2、蹇硕:东汉时期的宦官。

3、蹇义:明代大臣。字宜之,初名瑢,巴县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授官中书舍人。

4、蹇贤:字希坚,明重庆府巴邑大宁人氏。累官至荣禄大夫、少师兼吏部尚书、特进光禄大夫,赠太师,谥忠定,明代巴邑蹇义之侄亲。宗祖祠重庆江北之凤居沱。湖南安乡,湖北利川蹇氏之始祖。

5、蹇达:巴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右都御史兼兵部尚书。

6、蹇先任:女,排行老二,人称蹇二姐,曾化名黄代芳,湖南省慈利县城关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贺龙元帅的第二任夫人。

7、蹇先佛:女,湖南省慈利县城关镇人,蹇先任之胞妹,中国人民解放军萧克上将夫人。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

8、蹇先艾:现代作家。1906年生于贵州遵义。学生时期即开始写作,1926年参加文学研究会,与李健吾等组织曦社,出版《爝火》杂志。1931年至1937年任北京松坡图书馆编纂主任。此时著有短篇集《朝雾》、《一位英雄》、《乡间的悲剧》等。

1951年至1965年相继担任贵州省文联主席、贵州省文化局局长等职。此间作品有短篇集《山城》、《倔强的女人》和散文集《新芽》等。

9、蹇先超:湖南省慈利县城关镇人。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住县城东街。排行老五,即为蹇先为烈士、蹇先任副秘书长、蹇先佛副部长的小弟。

10、蹇先为:湖南省慈利县城关镇人。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排行老三,为蹇先任的大弟。1925年高小毕业后,考入长沙兑泽中学。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由团转入中国***。

蹇作为姓氏读作jiǎn,声母为ji,韵母为an,第二声。

蹇姓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秦国大夫蹇叔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蹇,通“謇”,又与“褰”通。蹇叔,子姓,原先是春秋时期的宋国名士,与百里奚是至交好友,曾多次救助过百里奚。后百里奚在秦国为相,向秦穆公推荐了蹇叔,蹇叔后来在秦国成为一代名相。

他和百里奚一起,辅佐秦穆公教化民众,安施变革,兴利除害,使秦国一天天地强大起来了,秦穆公最终也成就了春秋霸业。蹇叔的子孙后代以先祖为荣,以其名字为姓氏,称蹇氏,并世代相传。

相关介绍:

蹇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位,以襄阳为郡望。蹇氏族人早期居住于陕西一带,后逐渐向南、向东扩展。

汉、唐之际,蹇氏族人在湖北襄樊一带形成郡姓望族,以襄阳郡为郡望。唐、宋以后,蹇氏族人分布渐广。如今湖北、湖南、四川、安徽、云南、陕西、重庆、贵州、山东、福建、台湾等地均有蹇氏族人分布。

道家鼻祖老子的一生是怎样的?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老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是中国哲学道家学派的鼻祖,也是全世界最早具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