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知道马仁村历史的吗?
辅顺将军马仁,民间尊称"马公爷"。马仁的原籍和生卒年月均未见史载。《漳州府志》载:唐总章二年(六六九),马仁以营将从归德将军陈政入漳,后来成为陈元光的四大部将之一。他胸有谋略,智勇双全,协助陈元光筹划军务,屡战屡胜,军功显赫;他还率部辟地置屯、营农积粟、通商惠工,颇有建树,深得陈元光喜爱。陈元光把女儿许配舆他。漳州建州时,"陈元光疏荐部曲子弟马仁等有干略,请授为司马等职,诏从之。"
马仁传说史书记载现代文
相传,在岳山战斗中,陈元光身陷重围。马仁飞马冲入敌阵,舆敌厮杀,最后寡不敌众,脑袋被砍,而其身躯仍坐于马上不倒。民间怀其神勇,崇祀为神,其像一般配祀于开漳圣王庙。南宋绍兴年间,宋高宗诏赐敕封马仁辅顺将军"。马仁的地位逐步上升,开始有专庙奉祀。今存的有漳州市区岳口民主里马公庙。庙里除供奉马仁外,还奉祀一匹白马,其前蹄弯曲,神态威武。民间传说,此马乃马仁的坐骑,战斗中屡建军功,最后同马仁一起捐躯沙场。所以,白马舆其主人同祀一庙。漳州市区浦头人和庙也祀辅顺将军。庙中有"威镇南疆"匾额,并有楹联云:"人有祖风铜柱承徽同武勇,和成众志玉铃佑治仰英灵。"漳州市郊天宝镇渡头村威惠庙,前殿专祀辅顺将军及其夫人。村民自古以来习称"将军公"和"金枝夫人"。殿内有联云quot;一心一千心,心心相感;无在无不在,在在相通。"表明军旅中将士万众一心,赞扬马仁善于用兵和队伍上下团结。
现在人对马仁祭祀
辅顺将军据说很灵验。相传,康熙年间从东山出征澎湖,在澎湖海战中立下丰功的"破肚总兵"蓝理,战前曾到岳口马公庙祈求护佑。蓝理在激战中负伤肠流,朦胧之中看见马公爷抚摸其伤口。蓝理将肠子塞入腹中,毫无痛感,继续作战,越战越勇。战后,康熙御书"勇壮简易"、"所向无敌",赐建牌坊于岳日街。 台湾奉祀辅顺将军的信徒,多为漳州人。除配祀于开漳圣王庙外,专祀的庙宇有十余座,分布于台北、台中、宜兰、彰化。台南等地。每年农历九月二十三日为辅顺将军圣诞日,漳台两地同时祭祀。
是不是历史上这位英雄?
校姓,读音“xiào”,方言有“hǎo”音。校姓姓氏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河北栾城,河南中牟、巩义,江苏兴化、大丰、姜堰、泰州,陕西渭南,湖北郧县等地,北京、上海、天津、台湾等地有散居情况。国内总人口约2万人。
校姓姓氏渊源
1、名贤氏族言行类槁:出自周官王校之后,以官为姓,天宝有校杰,河南士曹。
2、路史:周公族之后有校氏。《新编千家姓》读音注为“Xian(县)”3、改姓:本源于校(jiao)姓。清乾隆时,河南中牟有较姓改姓校。在江苏兴化校家庄方言中hao。
4、(读音:xiào)源自蒙古族成吉思汗:2012年,经过专家考证,河南中牟五千姓“校”村民被认定为成吉思汗后裔。
中牟校姓
成吉思汗后裔
祖坟上隐秘、模糊的墓碑铭文及校氏与居住地其他居民不同的奇异风俗,让中牟县约5000名校(xiào)姓居民常为自己的身世困惑,虽然当地有校姓是蒙古人的传言,但一直没得到确认。而《百家姓》有504姓,也没有校姓。
昨日上午,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元史学会、河南省社科院、内蒙古大学等四家机构的专家,在中牟县召开校氏族源鉴定会,共同认定中牟校姓系元太祖成吉思汗裔孙。
中牟有群“皇族后裔”常为身世困惑
在中牟县东漳东村、校庄、大洪、大衡庄、邵岗等30余村,共居住着约5000名校姓居民。虽然他们户口簿上的户籍显示为汉族,但在祖辈相传中,他们却认为自己是来自内蒙古的“皇族后裔”。
中牟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校文学已关注校姓多年,他听上辈老人讲,他们是从蒙古来的。而据1935年的中牟县志记载,中牟校姓来自蒙古,因为他们的迁徙和一个叫“木交王”的蒙古族高官有关。
在中牟校姓人中,大都知道“木交王”的传说。
相传朱元璋推翻元朝后,蒙古人“木交王”带家眷逃到河南。为让后代免遭杀戮,他让老大跑到辉县,老二隐居中牟,老三去了巩义,都姓“校”。
在东漳东村的校全胜,曾在校姓先人聚居的校岗挖出一对石狮,上面的人物形象和 不同。
校文学说,他在爷字辈人家中见过大铁弓,这和蒙古人骑马善射的习俗相符。
校文学说,从他们族人现风俗看,也颇能印证。《元王失江山》是一出讲述蒙古人失去大好江山的事,校姓人觉得是耻辱,从来不让后代看。祖辈的传说和遗存的风俗,让他们常为自己的身世困惑:“如果我们不是蒙古人的后代,为啥会有这么多传说?如果是,又没有更确凿的证据。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寻找专家,想让他们证明,我们究竟是不是蒙古人的后代。”
神秘墓碑助中牟5000校姓居民认祖归宗
河南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校氏族源最早的专家任崇岳说,中牟县东漳东村南15公里处有校姓祖坟,迄今尚有一通清代乾隆时期的墓碑。
墓主校秀书,乾隆时人,《中牟县志》有传,立碑人是校秀书的侄孙校逢庚。因年代久远,风雨剥蚀,字迹已漫漶不清,但多半尚可辨识,石碑上有“□元时其先藩服食邑山西洪洞县浩繁□□□□赸在草莽册牒沦亡各以封号记族遂□校氏厥凌□□□至□□□科校郡庠邑庠校较互见之后□莫不报捷□□□子子孙孙一见之后知校较虽异但□□□本”等残缺不全的文字。
从碑文中我们能捕捉到以下信息:
第一,山西洪洞县的校姓是元代朝廷的藩服。既然藩服的原意是指离王畿最远的番属,这就意味着校姓人乃是元代天潢贵胄,即成吉思汗的子孙。
第二,“食邑山西洪洞县”一句证明校姓系术赤之子拔都之后。
又称“赸在草莽,册牒沦亡”,可知校姓原系勋贵之家,只因朝代更迭沦落为普通百姓。
元太宗丙申年(1236年)赠赐平阳(今山西临汾)为拔都食邑,大德九年(1305年)改为晋宁路,晋宁路辖6县,洪洞即在其中。按照诸王可将封地再分惯例,拔都将平阳之地分给四个儿子,交通最便利、土地最肥沃的洪洞理应分给长子撒里答。已是钦察汗国国王的撒里答于1225年觐见宪宗蒙哥时,病逝于返途中,王位落入其叔父别儿哥手中。撒里答信奉基督教,别儿哥信奉 教,两派积怨甚深。撒里答既死,其遗孀、子女只能前往封地洪洞县繁衍生息。
综上信息可确定,校姓应为撒里答后裔,世系为:成吉思汗—术赤—拔都—撒里答—校姓。
河南省巩义也有校姓,是从河北栾城迁来的。栾城的校姓与中牟的校姓同祖同源。不同的是,中牟这一支未再迁徙,栾城这一支又有人去了河南巩义。
校姓人口不多,除了中牟、巩义及河北栾城外,陕西渭南市临渭区校霍村、陕西渭南市临渭区辛市镇里仁村,江苏兴化市临城乡校家庄也有少量校姓居民,现有校姓,均统一归为汉族。
任崇岳说,过去在中国一直没有找到术赤后裔,这次通过研究考证,终于在中原地区找到,实乃民族文化的一件幸事。
五专家为校姓后人颁发族源认定书
昨日上午,来自湖北、河北、江苏、山东、陕西和河南中牟、巩义等地的校氏后人代表近百人,齐聚中牟县校氏族源鉴定会,当场接受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民族学与人类学原所长杜荣坤教授,中国元史学会会长、南开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治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员白翠琴,内蒙古大学历史系教授薄音湖,河南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任崇岳教授,共同签名的认定书。
通过一年多的考证,五位专家一致认定元末明初由晋宁路迁出的校姓系元太祖成吉思汗裔孙。
杜荣坤教授告诉记者,碑文很有说服力,对于研究成吉思汗子孙史很有价值。
链接
成吉思汗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把自己的基因散播得最广泛的男人
成吉思汗跟他的原配妻子共生有4个儿子,即后来“四大汗国”的大汗。除此之外,成吉思汗一生中还拥有很多妻子,这些妻子来自于他统辖下的不同地区,她们为成吉思汗养育了上百个孩子。
2006年5月31日,世界各大媒体报道了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遗传学教授布赖恩·塞克斯通过基因鉴定发现,48岁的美国人汤姆·罗宾逊和成吉思汗这两个相隔800年的人之间存在血缘关系。塞克斯教授说:“成吉思汗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把自己的基因散播得最广泛的男人。他把自己的Y染色体传给几百个子孙,这些子孙散居在他庞大帝国的各个地方,而且这些子孙都是各地的君主和贵族,他们有条件生养更多子孙。”
校姓姓氏分布
1.陕西渭南。代表人物校纪英,临渭区校霍村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2.河南中牟。代表人物校毅之,1949年生,女,一级演员,在音乐诗剧《洪湖的女儿》中扮演韩英。河南中牟县的东漳村、韩寺大洪、兴隆岗、城关镇的东关、姚家的校庄等乡镇居住5000多名校姓后代,知名人士也很多。河南省中牟县的校姓和河北栾城校姓在清廷乾隆时某一次科举考试期间相认。河南省中牟校姓在此前姓“较”,后改为“校”。
3.河北一集中居住地,即栾城(北长村),此地校姓已有不少人工作在石家庄、天津。
4.江苏兴化市陈堡镇校庄村
5湖北郧县刘洞镇有数千校姓
绍兴潘氏,潘美后裔,支系
据《歙县迁苏潘氏家谱》引《徽州潘氏家谱》载:潘美灵柩葬于江南,潘氏始移家安徽婺源。潘氏家谱以潘美为立谱一世祖。至六世迁于歙县仁爱乡村,改为上下潘村。根据潘氏家谱旧谱——《徽州潘氏家谱》记载,旧谱创修于宋代,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宋度宗咸淳二年(1266)两次重修。
1、广东省普宁市南营村梅坡公田氏字辈:“ 宗、明、永、笃、世、德、传、芳、发、育、贤、豪、家、声、大、振 、美、珍、可、尚、良、玉、为、宜、特、品、名;
远、 献、之、朝、端、宗、明、永、笃、 世、系、传、芳、 登、升、俊、彦、 裕、国、文、章、郷、咨、德、茂、 福、寿、贞、康、 凤、仪、嘉、美、 麟、瑞、发、祥”。
2、安徽无为田氏字辈:“承、家、光、国、志、在、荣、宗、文、明、显、兆、运、际、时、宏、人、和、天、泰、云、喜、从、龙、才、舒、克、展、永、建、奇、功”。
3、湖北蕲春田氏字辈:“赞伯玉文大再有可之仁礼义相传必发光辉星斗极庆云绵远沃贤君”。
4、湖北蕲春马骅山田氏字辈:“本万永于龙种之启义相传必发兴祥曙光辉星斗极庆云绵远乐升平槐高实荫千秋业桂长芳馨百世荣华国文章依孔孟箕裘圭碧大家声”。
5、湖北蕲春久长山田氏字辈:“本金宗再可用仁礼义相传必发兴祥耀光辉星斗极庆云绵远乐升平槐高实荫千秋业桂长芳馨百世荣华国文章尊孔孟箕裘圭碧振家声永怀祖德垂南宋久缅临淄启雁门荆萼广培兄弟睦根源远溯子孙心大成玉牒开新纪伟绩瑶笺证古今砥柱中流人不乏凤毛龙种满地春”。
扩展资料:
田姓-起源一: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田仆,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田仆,是西周初期设置的官位,与田地农耕无关,而是专职负责管理君王所行之道路的官吏。
周王朝,是在灭殷商王朝的基础上建立的奴隶制国家,而殷商是以土德立国,因此在周公以三年之久的时间镇压了纣王之子武庚的反叛以后,周王朝君王所行之路就不再同于士卿大夫和平民百姓所行之路了,而是专用木板铺设的道路,称“田路”,取五行之中的“木克土”之意,防止殷商旧族再造反。
田仆,就是负责建造和管理田路的大夫,下属有上士十二人,史一人,丞相一人,徒若干,是很重要的官职,隶属于夏官府司管辖。在典籍《周礼·夏官》中记载:“田仆,掌驭田路。
田路,木路也。田仆上士十有二人。”在田仆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田仆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田氏,该支田氏古音读作chén(ㄔㄣˊ),今读作tián(ㄊㄧㄢˊ)亦可,是古老的姓氏之一。
有知道马仁村历史的吗?
本文2023-10-06 19:25:0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91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