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西县城为何叫“河婆”
河婆,原是揭阳县西北重镇,是霖田都的行政中心。1965年,拆揭阳县置揭西县才划为揭西县属,现为揭西县城。这里是陆丰、五华、普宁边陲的交通要道,它开始形成镇集是在明朝中期,起始只是山区的一个小村落,由于是三县交通要冲,故于清顺治年间,才在此设千总防守。嘉庆十二年(1807),棉湖巡检司移来于此,才成为霖田都的行政中心。 河婆,听似对一个老妇人的尊称,其实却是个地名。河婆的得名,据1994年出版的《揭阳县志》的介绍,有两种传说。 一说这里原是陆丰县的南关城,曾驻扎有军队防守,由于北宋时刘三花在此作战,使南关城荡为废墟。明朝洪武年间,有一位姓何的老妇人在此搭起一座茶寮,摆卖擂茶。她性情慈和,关心过客,热诚待人。这里本是数县交通要道,过往行人不少,远道疲累,到此不但可以歇足,还能吃到一碗喷香擂茶,故何婆的茶寮很受过客的欢迎。不管过客是否饥渴,到此都要歇息一下,谈天说地。人们要茶要水,何婆总是笑脸相迎,有求必应。人们便尊称她为“何婆”。由于南关废墟上有人卖茶,过客也越来越多,渐渐便也有些人在此摆摊设点,卖些过客所需要的用品,又有人把山中特产也拿来卖给过客,渐聚渐多,便成了临时小墟场。后来,也有些外地人挑来日常用品杂货、竹木器皿、菜蔬糖果、针织农具、水产鱼虾前来交易。茶寮周围成了闹市,有人看到别人买到满意的商品,便问:“是从哪买的?”回答总是:“何婆那买的。”不知不觉中,对人的称呼就沿变成了地名。后来又有人见此处有一条大河,从良田山区奔流至此,便认为江河的“河”总比姓氏的“何”更有地方特色,又是同音字,故而改为“河婆”,改字不改音,留下个“婆”字,以表示对老妇人的纪念。 另一传说是:此地原为陆丰河与横江河的汇合处,由于年长月久,两河的泥沙淤积而成为浦,揭阳、普宁、陆丰、五华边境地方的土特产多集散于此地,渐渐成为墟市。当地人土语称“浮起”为“婆”。这墟市是由两条河中浮起(婆)来的,故而称“河婆”。 两种传说各有道理,地名既成,也就没必要去追究谁是谁非。总之,河婆地处四县要冲,地理位置重要,古时已曾是个重镇,今为揭西县城。河婆地处山区,独山、明山、巾山三山环抱,横江河、陆丰河在此汇流,形成一个小盆地。名动海内外的“三山国王”祖庙,就在距县城两公里之处。三山国王庙香火旺盛,建筑壮观,游客与香客络绎不绝。 三山国王庙,原名“明贶庙”,也称“霖田祖庙”。是潮汕地区最古老的庙宇。潮汕地区的“地头老爷”(保佑一村之神)多请三山国王,所以其庙宇到处可见。台湾人十分信仰三山国王,全台湾约有130多座大型三山国王庙宇。海外华侨为保在外平安,也请三山国王到侨居地奉祀,所以三山国王香火遍及东南亚各国。
首先,我必须强调一个观点,揭西人是潮汕人,没有在风俗上属于哪里人这样一个概念。
从地理上说是潮汕的,隶属揭阳管辖,但是他又同传统潮汕人有一定的区别,他们普遍说客家话,不过在潮汕一些地方(普宁一些、饶平一些、潮阳青山埔美一带),也保留有说客家话的人群。而且所谓的客家之都梅州也有讲潮州话的(丰顺一带),所以单从语言上来说,是不能通过语言来确定所属地区的。
揭阳及周围的客家称为“半山客”,自古和潮民混居,习俗渐近潮汕,大多能讲两种语言,在民俗上有客俗和潮俗,揭西和汤坑的客家与梅州的客家基本上不能直接交谈,听说要讲两三遍才听得懂。
不过揭西地区保留的一些风俗习惯可能比较接近客家文化,而且又是说客家话,与传统潮汕人观念可能有异,这也是一直以来关于揭西归属的争论所在。所以可以理解为潮汕客俗文化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异应该会慢慢同化。
河婆镇旧属揭阳霖田都。清顺治年间,设千总驻防。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棉湖巡检司移至河婆,河婆成为霖田都的行政中心。民国时属揭阳第五区。 1949年10月属揭阳县河婆区,1950年属河江区,1951年分为横江区和河婆区,称第一区、第二区。1957年,河婆区拆分为河婆乡、龙潭乡、员埔 乡。1958年,河婆、龙潭、坪上、横江、良田分别单独建立人民公社。1965年10月,河婆公社拆出河婆镇,建立河婆镇人民公社,河婆镇为揭西县人民政 府驻地。1973年,河婆人民公社并入河婆镇人民公社。1983年,河镇人民公社改称为河婆镇,河婆人民公社改为河婆区。1986年,河婆区、河婆镇又合 并为河婆镇。
河婆镇革命旧址和文物古迹甚多,有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5年,蒋中正、廖仲恺、周恩来等率领东征军,先后两次到河婆镇,大光学校、中华医院、大同医院是他们活动旧址。三山祖庙、天竺岩、广德庵、河婆古塔、过路塘风景区远近闻名,参观游览者与日俱增。
河婆塔为揭西县文物保护单位。
河婆塔,位于揭阳市揭西县河婆镇西北郊横江河畔。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塔建于清嘉庆年间(1805)。塔八角七层,(残)高二十八米,全由青砖砌成。每层之间边缘,由砖块砌成花边,精美脱俗。塔门北向上游,上石刻“清河砥柱”四大字。旁附刻“清嘉庆乙丑春月建。各层有门洞,洞顶分别嵌石刻书“千秋监”、“云路”、“天衢”、“东海”等。最高层有塔廊。塔顶原有一灰葫芦,直刺青天。清末为雷击毁,失去尖顶,上积尘土,生满鸟榕,枝叶交错,苍翠茂密,现塔刹已修复。
河婆古塔,是进入河婆盆地最先可见的古建筑物,与西南边玉峰(又名大庙山)两相辉映,同为河婆山城之标志。此塔乃镇水塔,原建于河弯之东,三面环水。兴建此塔,意图紧水口,镇水妖,以为“清河砥柱”。然因江流蜿蜒,如迥肠九曲,偶逢暴雨,古塔终淹于浊流之中。1970年,河婆将弯河改直。宝塔由河东划到河西,似觉塔飞过河,古塔变为灵物,世称“宝塔飞渡”。由于水移山改,河道如箭笔直,一泻而下,河水清澈,与塔影相映,宝塔成名符其实“清河砥柱”。
此塔原来各层铺有石板,每层置石桌一张,石椅四张。後被拆毁,成为空心塔。但仍存双层壁,中有石级,可通各层塔门。最高一层有迥廊,可以远眺。时人有诗:斜阳古塔影迷朦,落日余晖倒映间。万道霞光云海染,几丛修竹水涯生。又有诗云:长堤翠竹画屏开,一片平畴锦绣堆。清河砥柱凌霄汉,最奇宝塔过河来。
塔于1984年被揭西县人民政府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位置
广东揭阳市揭西县西堤路河婆塔
宝塔社区:宝塔社区位于揭西县县城中心。宝塔社区有4313户,8674人,无耕地面积。该社区大部分劳动力从事第三产业。社区居委会共有3名干部,社区党支部共有党员33名。著名的风景点河婆古塔位于本辖区内。
1、揭阳乒乓果,乒乓果为“槟醅果”之误,因其易叫易记,也就沿袭下来,为揭阳传统名小食;
2、凤湖橄榄,产于揭西县凤江镇凤南后角村,为广东省六种优良橄榄之一;
3、河婆擂茶,河婆擂茶河婆擂茶是具有客家特色的传统食品;
4、潮汕金木雕,潮汕地区特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品。潮汕金漆木雕与浙江东阳木雕为中国两大木雕体系。多用樟木为料,素以多层镂空、金碧辉煌;
5、棉湖瓜丁揭,西棉湖名产,选用优质冬瓜和白砂糖为原料,精制而成,已有数百年生产历史。棉湖瓜丁吸糖饱满,外干内润,洁白晶莹,酥甜无渣,遐迩闻名。
揭西县城为何叫“河婆”
本文2023-10-06 19:00:5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91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