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史是哪24史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3收藏

24史是哪24史,第1张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

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 、《南史》、《北史》。

《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

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

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二十四史总共3229卷,约有4700万字。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用统一的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

《二十四史》的完整解读,即《二十四史》的完整翻译,是“十五”国家出版计划和《二十四史》国家译介的重点《二十四史》是中华民族近两千年来谱写的民族历史演变史,以“开国之初,总理东丽”。前史的编撰和整理,古代史的注释、翻译、评价和编撰,供阅读和传播。以历史为镜,研究历史,阅读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传统。但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差异阻碍了人们阅读历史书籍的努力。现在能直接阅读中国古代史书的人越来越少了。如果我们不注意翻译,二十四史很可能成为只有少数人才能理解的古文,就像梵文一样。

在世界上所有古代语言中,梵文文献数量仅次于汉语,其内容极为丰富。但是,由于中国古代的语言,今天有四部经文,即《梨俱吠陀》、《萨姆吠陀》、《耶律吠陀》和《阿达瓦吠陀》,还有两部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这两部史诗只有少数数学家才能研究它是有用的。为了避免“二十四史”重蹈四大名著和两部史诗的覆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其翻译成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白话文。

然而,《二十四史》的翻译难度却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也超出了主编徐嘉璐的预期。能够承担这项任务的,必须是既熟悉中国历史,又精通古今汉语的专家学者。特别是对于天文学等专业的翻译,除了文字基础知识外,还必须具备相关的古今专业知识。只有少数学者具备上述能力。“救援”一词被用来形容当时(1991年)的紧迫感。《史记》是一部集《史记》到《明史》共24部史料的集锦。

清朝乾隆皇帝制定了“二十四史”,其中“官史”一词特指“二十四史”。根据《四库全书》的规定,官史类“未经陈水扁评议者,不得滥发”。未经皇帝批准,不得列入史册。其中:清乾隆皇帝指定的“二十四史”和“官史”是指“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24部史书的总称。根据历代记载的历代顺序,有:《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金书》、《宋书》、《南齐书》、《两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随书》、《南史》、《北史》等《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晋史》、《元史》、《明史》。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的史籍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24部历史,以原始记录、传记、表格和记录的形式,纵横交错,前后连贯,记录着每一个王朝的通史。

《二十四史》是中华民族近两千年来谱写的民族历史演变史,到《建国之初,总理东丽》。《史记》的编撰整理和《古史》的注释、翻译、评价、编撰等两个命题,是我国各个时代政治***维护民族历史连续性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一定时期内,国家组织了民族史的整理。官方版画发行这一制度,体现在宋代版画印刷技术成熟时,并委托教育机构主持,使之成为国家版。自宋代以来,已有17部宋代书院史和21部明代书院史。1739年,清乾隆皇帝定名为《二十四史》,并全面刊刻。20世纪50年代,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指示动员全国各地的人才,对历时20年的“二十四史”进行标点整理。这是第一次符合时代要求的民族历史现代化。20世纪以来,汉语书面语的主体完全转变为现代汉语。1991年,徐嘉璐先生按照训诂学的原则主持翻译了《二十四史》原文,历时13年。这不仅是民族史的进一步现代化,而且继承了自治史以来的传统,体现了当下的历史精神,也是对古代汉语书写的民族史的全面抢救性解读,为后人留下了一部通俗易懂的民族史。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六艺,含义有二:

1、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2、指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

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春秋时期孔子开私学也授六艺,但此六艺即儒学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六艺现代解释,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

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指出,中国传统史学“囿于习俗,不知冥通宇内群知构成之体,渐积成势,而人群以立。微著几微,见其崖略,固已甚难。及夫造新声势以激厉其灵机,结以经纬,继以瞻顾,则笔削之匠斯其人矣”。此语略有几分自矜,但大体不差。

中国旧史虽然也有“二十六史”之称,但其中所包括的主要是王朝史和皇家“忠烈传”而已,除了极少数如《史记》等之外,为一般官僚所修的史书是不够资格称之为“史”的。因此,中国旧史实际上是“帝王家谱”,中国旧史学家实际上都是给帝王作“忠实录”。由此就带来了旧史学的四大弊病:一是“知朝廷而不知有国家”,即只有朝廷而无国家;二是“知后者而不知有前者”,即只知道有过去而不关心未来;三是“知有我用而不知有民立”,即只有统治者的意识而没有民众的自觉;四是“知有文字而不知有事实”,即只有史书的记载而没有历史的真实。

这四大弊病也基本上涵盖了中国旧史学的主要特征。

24史是哪24史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