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关于“湖广填川”这段历史?
“湖广填川”之谜 郭振华 一九九八年八月十五日,笔者在大英县隆盛镇石门办事处采访时,在崇音寺檀木湾一块玉米地里发现了四块古墓碑。远处看是一块玉米地,墓碑被包围在玉米杆中,据农民讲这里原来是一块老坟山。六几年此地方园五、六亩地的范围内有很多雕刻精致、色彩艳丽的墓碑群,学大寨、改田改土的时候,上级强令村民们将一块块墓碑和墓群推掉,用来做土埂。当时推的时候,有一位老者出来阻止说:这是郭家近代的几块祖墓碑,上面刻有郭家的辈分,不要推掉了,将来娃儿取名字也有个依据。于是,就保留下了这四块墓碑。郭振华很是惊奇,拂去上面的蜘蛛网和滕蔓,仔细瞧这四块碑,发现上面刻有很多书法秀丽的楷体字,并雕刻有“龙凤呈祥”、“二龙戏珠”等图案,仔细读上面刻有郭家五大房人郭世俊、郭世美、郭世蓉、郭世茂、郭世伦等的名字。原来据传说这里是唐代爱国名将郭子仪后裔聚居的老祠堂,笔者想这几块墓碑与此有不有关系呢? 经过二个多月的考证,走访了当地村民,发现当地聚居着上千户郭姓村民,崇音村8社(檀木湾)整个社全是郭姓家族;并且在这些村民家中香盒正额上写有“汾阳家风”,村民们说他们的祖宗是唐代名将郭子仪;现居大英县卓筒井镇原檀木湾的退休工人郭清高家中发现了清朝秀才郭庭范书写的郭氏香盒上用渡金额刻有“点颔流徽”四个大字,与史书记载的郭子仪晚年“颔之而已”的典故相同;之后又在当地88岁高龄的郭秉才家中找到了一本“郭氏家谱”,上面明确地记载了郭氏家族从黄帝到郭子仪及其后裔几千年的族姓发展史,郭子仪第四代孙郭端夫在唐庄宗时官至鸿芦卿,谪守江右庐陵,由山西汾阳举家迁往江西,在宋端平元年甲午由江西迁往湖广,大明弘治二年入川落业檀木湾之谜。从“郭氏家谱”中可以看出,郭子仪长房后裔一脉由陕西西安到山西汾阳,由山西汾阳到江西、湖北、四川,相当于在中国版图的中心位置绕了一个大圆圈,这为中华民族大迁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史料。 一代爱国名将郭子仪 郭子仪生于唐中宗十三年(697年)丙申八月十五日,卒于唐德宗二年(781年)辛酉一月十日,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父亲郭敬之,历任五州刺史。郭敬之生五子,郭子仪排行第三。郭子仪身高七尺,体貌秀杰,生八子七女。少年时的郭子仪因武举成绩优秀,补左卫长史。郭子仪一生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渡过了六十多年的军旅生涯,其中以一身而系天下安危达二十余年。肃宗皇帝赞扬郭子仪:“国家再造,卿力也!”德宗皇帝尊称郭子仪为“尚父”,郭子仪被赐封为太尉中书令、汾阳忠武王。“安史之乱”中,郭子仪大战安禄山,名垂青史,其史料收入中学历史课本,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爱国名将。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史称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率十五万叛军从范阳(今北京城西南)大举南下。叛军所到之处,百姓远遁,户舍为墟。玄宗皇帝见形势危急,匆匆忙忙丢下长安,带着杨贵妃逃到四川,长安成了空城。 郭子仪受命危难之际,慌乱逃跑的玄宗任命郭子仪为朔方(今宁夏灵武西南)节度使,率兵东讨叛军。 郭子仪出兵首战告捷,收复云中(今山西大同),马邑(今山西朔县东北)两郡之后,兵出井陉,会合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的部队,一举攻战了史思明坚守四十天的九门(今河北槁城县西北),槁城两县。 郭子仪战边关,内地潼关失守,肃宗至武灵即位,图谋收复两京。肃宗大阅六军,虽有收复河山的决心,但没有驾驭战争的本领。结果趋兵南下,亲征失利。收复失地的重任落在郭子仪的肩上,郭子仪不顾个人安危,率儿子郭旰挥师潼关。在攻战陕郡永丰仓时,郭旰阵亡,郭子仪强忍失子之痛,大战潼关,恢复了潼关与陕州的信道。 在洛阳称大燕皇帝的安禄山如坐针毯,其子安庆绪趁机杀死安禄山,继父位逐派十万兵马赴陕州,负隅顽抗。郭子仪以大军击其前,回纥兵登山乘其背,于陕州城西的新店击败叛军,进而一举收复洛阳。 肃宗闻讯,亲迎灞上(今西安郊外),对凯旋而归的郭子仪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 在“安史之乱”中,郭子仪出身入死,许身报国。肃宗临终前,托咐郭子仪说:“河东之事,一以委卿。”代宗即位加授郭子仪为尚书令,并以第四女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第六子郭暧,拜郭暧为驸马都尉。岁时赏赐珍玩,不可胜纪。代宗驾崩,留下遗诏,嘱咐太子李适在即位之后,仍“以司徒兼中书令、汾阳郡王(郭)子仪摄冢宰(即宰相)。”唐德宗李适即位后,诏(郭子仪)还朝,摄家冢,赐号‘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增实封通计二千户,给一千五百人粮,二百匹马食料。诸子弟、婿拜官者十余人。 郭子仪驰骋疆场,戎马一生,平叛御边,勋高一代。他与唐代宗君臣之间相处二十四年之久,权倾天下而天子不忌,功盖一代而君主不疑,不愧为忠心报国,一代楷模。郭子仪“再造邦家,维新庶政;臣虽陨越,死所无恨”的爱国之心和“寇仇在近,家国未安,臣子之心,不无宁处”忧国忧民意识是华夏民族自强不息的力量源泉。 考证檀木湾是郭子仪后裔聚居地 檀木湾人以前一直据说是郭子仪后裔,但苦于没有史实证实。发现墓碑以后,笔者决心揭开这个历史空白点。 在考证墓碑记载的一些史实走访檀木湾群众时,笔者和当地人郭清学、郭甫成三人首先走访了郭氏家族年龄最长的金元乡89岁的村民郭秉才。郭秉才身体硬琅,红光满面,四世同堂,其2个儿子都70多岁了。在郭秉才家发现了一本郭氏家族手抄本,据郭秉才介绍:“手抄本是他于解放前在蓬溪中河街郭氏祠堂抄写的。当时的郭氏祠堂规模很大,正厅供有郭子仪座相,郭子仪曾被封为汾阳郡王,历代凡过往的朝廷官史都要在郭子仪座相前朝拜,祠堂每年要花费一大笔招待费,民国七年修订郭氏家谱花费了365两白金,白金贵于黄金,就按黄金现价折算,折合人民币250万。郭氏家谱原件有一寸厚,封面有红绸布布衬包裹。当时每年清明节郭氏家族族首都要在蓬溪聚会一次,并分别在金元、蓬莱、大英、红江等地召开清明会,可见人员之广,但遗憾的是保存于蓬溪郭氏祠堂的郭氏家谱原本解放后因祠堂被改建,家谱原件便不知去向了。解放后清明会逐渐消失,郭氏家族逐渐失去了联系,以至于后来没见过家谱的人都不敢承认自己是郭子仪的后裔。” 檀木湾人没见过家谱,但在当地郭氏村民家中,发现有写有“汾阳世家”的香盒,而与家谱中记载的郭子仪曾被封为“汾阳郡王”的史实相一至,这证明了香盒是为了纪念郭子仪而设。之后笔者又从檀木湾移居大英县卓桐井镇居民郭清跃家中香盒两侧楹联上刻有“功封虢叔家声远,威重汾阳世泽长”,这与家谱中记载的周文王封虢叔为虢姓,而“郭”实乃“虢”之转音。后又在卓桐井镇退休工人郭清高家中保存完好的一个清代木质香盒是由清代秀才郭庭焕撰写的,香盒正额雕刻有镀金木刻字“点颔流辉”,楹联书有“祖德问安犹点颔,我裔继烈要留心”,这与旧唐书、新唐书记载的有关郭子仪的史实相一致。这段史实旧唐书记载道:唐德宗时,郭子仪被封为宰相,尊称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册封2千户,给皇粮1500人,马200匹;建宗2年,郭子仪得病,德宗派舒王去探望郭子仪,郭子仪不能起床,只能在床上叩头谢恩。旧唐书还记载,郭子仪8个儿子7个女儿、孙和外孙数十人,每年未向郭子仪拜年问安时,郭子仪认不完这些孙子和外孙,只能点颔作答。这二段历史即谓之为“点颔流辉”。 之后,在石门办事处一郭姓村民中发现了民国七年修订木刻的郭氏家谱,据主人介绍,这本家谱一直被其放于木箱底层保藏,侥幸躲过了文革“破四旧”中的焚古书运动,但从未对外人出示,也被其淡忘了。这本保存完好的家谱清楚地记载了郭子仪后裔迁移至檀木湾的历史。郭氏家谱中“郭氏受姓本源考”中记载,华夏民族族姓始于黄帝,黄帝孙子名叫轩辕,以熊氏为姓,又因熊氏出身姬水,所以以姬为 姓,后以玄嚣、云阳、昌意、舜、尧、稷、公刘、王季,直到西百文王开始封姓, 封虢叔为虢姓,后以郭为姓,到唐朝郭子仪一代“虢”姓一律改为郭,“郭” 是“虢”的转音。郭氏家谱中记载了炎黄子孙五千年姓氏的来龙去脉,其完整性 堪称一绝,是迄今发现最完整的一个姓氏家谱,为考证华夏姓氏提供了不可多得 的重要史料。 3个多月的艰辛考证,所有的史料终于证明了檀木湾人后裔,而檀木湾古墓群是郭子仪后裔古墓群。 古墓群揭开湖广填川之谜 檀木湾郭子仪后裔古墓群之一郭干元墓碑记载郭干元祖籍湖北麻城,墓碑立于嘉庆20年,距今近200年,这块墓碑不同于其它墓碑,墓碑前有一个全封闭的挡风敝雨的花形石隔层,将碑文罩在隔层里,隔层雕刻精细,中间有一朵五瓣形的花朵,透过花孔可以清晰地看到墓碑上的文字。由于有隔层的保护,墓碑上雕刻文字的蓝色油漆虽经近200年日晒雨淋却未剥落。 墓碑是立于嘉庆20年,而郭氏家谱修订于民国七年,墓碑是揭示湖广填川的重要史料。据家谱记载,郭子仪第四代孙郭端夫在唐庄宗时,任鸿芦卿,谪守江西右庐陵。举家从山西汾阳迁往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延福乡,一直到郭子仪第二十六代孙郭弥都世居此地。因当时族繁人广,郭弥都于宋端平元年(1234年)举家迁往湖广(湖北)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落叶沙子场郭家嘴狮子岩几子湾。元末明初,四川盆地战乱不止,蛮匪横行,民不聊生,土地荒芜。老者饿死于沟渠,少者逃往他乡。眼看四川人口越来越少,弘治皇帝下诏移民。郭子仪第三十六代孙郭谟格由保甲推举奉诏于明弘治二年(1490年)弃湖入川,落叶檀木湾。这便是民间流传的“湖广填川”的一段史实。史料虽记载有:“元明之际四川人口显著下降”,“洪武十四年皆自别省流来”,但无详实文字,郭子仪后裔的迁移,正好给“湖广填川”一个具体说法。同时,郭子仪后裔由陕西长安到山西汾阳,由山西汾阳到江西、湖北、四川,相当于在中国版图的中心位置绕了一个大圆圈!这为研究中华民族大迁移提供了一个重要史料。笔者也见过不少墓碑,但能象檀木湾郭子仪后裔古墓群这样追根求源的实为罕见。一般的古墓碑只记有一个大概,没有具体的入川前地名;一般的家谱也只能大概追踪到湖广近十几代郭子仪后裔古墓群不仅记载详实,而且与“郭氏家谱”互相印证,使其具有相当的文物价值。 ,而“郭氏家谱”可追溯到上下数千年。况且
不知道你是哪里人,这里有份表,自己找吧。
最新郭氏家谱字辈汇编
湖北浠水郭氏字辈:“立本习能迪强”。
湖北黄梅郭氏字辈:“惟学承在善新明德”。
湖北襄阳郭氏字辈:“必定长久天开景运”。
湖北孝感满族郭氏字辈:“功崇业广本立德明家安国正世永天平吉祥仁寿忠义礼文继述有志瑞启长春”。
湖北安陆郭氏字辈:“永世文应尚显万中正诒泽定远永治先型敦崇原本子名世守封显万德全隆首高取大士品皇堂正发惟显名扬志有文章书万载庆德贤□儒子益光”。
山东胶州郭氏字辈:“元肇维人方振承绪玉胜佳年”。
山东日照郭氏字辈:“奎绍郭源公建长章和敬其相惟衍仁德家道隆昌”。
山东枣庄郭氏字辈:“明学振万方依允”。
山东东平郭氏字辈:“长荣克延忠”。
福建晋江郭氏字辈:“祖肇汾阳支分自漳奇立主应赓奕文章高齐育庆亶席亨康膏童豪颜交序亭庠雍廉意度玄衮褒唐京赢广庇帝座方襄膺庸庶享言永音商”。
福建南安蓬岛郭氏字辈:
字行:“元世人卿相治朝重正方令公家谱远颍守系声长孝悌伦滋笃诗书业益张祖来基泽厚贻燕万年光”。
名行:“姬箓渊源永云礽钻绪宏先民隆矩矱后世懔遵行植品宜敦本修身在致诚汾阳余庆衍三岛踵簪缨”。
福建南安官桥郭氏字辈:“显成世述一国荣叔元世人卿相治朝钟正方令公家谱远颖守系声长孝悌伦滋笃诗书业益张祖来基泽厚贻燕万年功姬箓渊源永云礽钻绪宏先民明矩矱后世怀遵行植品宜敦本修身在致诚汾阳余庆衍三岛踵簪缨”。
福建安溪回民郭氏字辈:“孟居资允本世仲志一懋尔颜伯克绍贻谋景福介思延及子孙永年保”。
湖南炎陵郭氏字辈:“文学尊孔孟英俊垂名远惠兰延清香世代表忠良”。
湖南嘉禾郭氏字辈:“筠应天生凤新汉柱万君班聂小念四代八九千万愿文思启绍常祖宗富贵显相忠聪明成智慧朝廷有高风国泰永昌良家雅礼仪通贤能先达士福德振祥功”。
湖南上湘郭氏字辈:“启秀端正存真葆良诗书济美孝友聊芳英俊绳立家声代扬祖功宗德上锡恩光”。
江西万载郭氏字辈:
岳公房支派:“大端方桂棠华发定荣昌贤俊儒中瑞文明兆吉祥”;
合族通派:“凤权汝子孟元城山海从长秀绍金台士为师世有恩锡盛朝堂功勋在显扬谦和傅祖德家国统生光”。
江西定南郭氏字辈:“传仁义礼家学召人文立志光先德贤名佰代欣”。
河南开封刘店郭氏字辈:“世田好三云书中先有文道德全家宝万代永乐祥”。
安徽涡阳郭氏字辈:“希文尚允兴传学”。
江苏江宁郭氏字辈:“高才立志良”。
四川成都郭氏字辈:“应永存先德子”。
河北正定郭氏字辈:“旺怀朝廷风立树青”。
东北黑水郭氏字辈:“克大基业嗣炳宏谟贻谋燕翼绳武缉熙昌时名世翊运宣猷家珍兆远奕叶重光”。
郭氏溶公支派字辈:“仕可原崇本廷世德贤良宏龄起昭穆光彩焕文章凤诏宗纶锡鸿勋振羽翔储材培杞梓历运蔚琳琅济用商家楫农明晋国庄图书圶璧映谟烈鼎铉彰”。
新加坡郭氏字辈:“长仕谏怀云雨百里瑞天定朝清廉启国家廷献文明行笃必有克诚用垂式宜尔子孙以介景福”。
郭氏一支字辈:“毓人光祖成士绍宗怀仁恩义道大德鸿实行宪法民心咸悦安乐富强永保华国”。
宝传佑喜宏道之家 安徽省五河县郭家血脉 江西于都(河南南阳)郭氏 湖北十堰四川郭氏家谱 筠连高平槐树九龙江西郭氏家谱 江西南昌栏杆郭氏家谱 宿州市墉桥区栏杆镇栏杆郭氏家谱 宿州市墉桥区栏杆镇江西郭氏家谱 江西于都靖石乡渔翁村江西郭子仪 武汉市洪山区石牌岭东二路1-1号安徽宿州栏杆郭氏族谱 上海市浦东新区辽宁郭氏家谱 辽宁省建平县山东莱阳郭氏家谱 山东济南市百崎郭氏 泉州惠安湖北宜昌郭氏家谱 湖北省宜昌市易棚郭氏家谱 湖北湖北郭氏 湖北郭氏家谱 山东郭氏家谱 河南
分类: 社会民生 >> 其他社会话题
问题描述:
我现在都21岁了还不知自己的姓有什么历史,哪些人能告诉我啊~~~
解析:
一、姓氏源流
郭(Guō)姓源出有六:
1、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资料所载,出自姬姓,为黄帝后裔,以封邑为氏。
2、据《姓氏考略》所载:“夏有郭支,见《抱朴子》。商有郭崇,见《三一经》,此郭氏之始。”此支出自夏代郭支和商代郭崇之后裔。
3、以居住地为姓氏。据《风俗通》所载,姓氏取自“氏于居者,城、郭、园、池是也”居住地。“郭”,字义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为氏。在我国大多数姓氏的起源中,这种现象比较少见。
4、出自姬姓,古代“郭”与“虢”相通,郭氏即为虢氏。按此说法,郭姓为黄帝姬姓后裔。周武五时封文王弟虢叔(一说虢仲)于西虢,虢仲(一说虢叔)于东虢。周平王时,郑武公灭郐和东虢有功,建立郑国,都今河南新郑,平王遂将虢叔之地分封给郑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诸侯的不满,位于南方的楚国从楚庄王时起不断发动对周的战争,兼并了周围许多国家,被分封给郑国的虢叔之地就在其中,周平王不得不将东虢叔的裔孙序封于阳曲作为补救。虢序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后代遂有郭氏。
5、出自冒姓。据《五代史》所载,如后梁有成纳,后冒姓郭氏;后晋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汉姓;后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随母适郭氏、改姓郭。
6、出自他族或他姓改姓。据史料所载,有常姓人及少数民族如拉提氏、戈勒氏、鄂尔根千氏、瓦勒克氏、郭包勒氏、郭尔佳氏、郭罗罗氏、果尔齐氏等众多姓氏改为郭姓者。
得姓始祖:虢叔。周初,周武王封其父之弟虢叔于虢(亦称东虢,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周宣王时,宣王封其弟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东),史称郑桓公。郑桓公见西周日渐衰落,便把财产、部落、家属连同商人迁到东虢和郐之间。郑武公即位时,趁着周平王东迁,先后攻灭了郐和东虢。周平王被迫对已成的事实给予承认,并名正言顺地将虢叔之地分封给郑武公。周平王的做法引起了诸侯的不满,于是楚庄王起兵伐周。在众诸侯的压力下,周平王不得不将虢叔的裔孙序封于阳曲(今山西太原市北部定襄县一带)作为补救。由此,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后代就以郭为姓氏,虢叔为郭姓的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郭姓族人最初的发源地当是今天的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先秦两汉时期,郭姓族人繁衍之地仍以山西、陕西、河南为主,“太原”郡望在这一时期形成,并成为后来郭姓人繁衍播迁的主要支源,逐渐在阳曲、冯翊、华阳、京兆(今陕西省西安附近)、中山(今属河北省)、彭城(今江省苏徐州)、馆陶(今属河北省)、曲沃(今属山西省)、河内、广平、邯郸、河东闻喜、敦煌等地形成望族;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为避战祸的大批南下迁徙者,郭姓人开始在浙江、江苏等地散居,南迁者尤以太原郭姓为多;隋唐时期,山西、山东以郭姓为第一大姓。这一时期,除战乱使得郭姓入居浙江、江苏、湖北等地外,还形成以华阴郭子仪为始祖的汾阳(今山西省静乐一带)望族。后汾阳郭姓后裔嵩入闽成为福建郭姓始祖;从五代到宋元时期,随着金兵的入主中原及蒙古军队南下,迫使郭姓人再度南迁,由此,郭姓人遍布大江南北;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迁居台湾,后散居彰化、嘉义、高雄等县,后发展为台湾十大姓之一;并有部分人远徙欧美及东南亚。明清时期,郭姓人已是散布全国各地。如今,郭姓以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等省最多,上述五省郭姓约占全国汉族郭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六。郭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八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点一。
三、历史名人
郭 隗:战国时代燕国大臣,为燕昭王招贤纳士出计献策,为燕国的兴起作出了贡献。
郭 伋: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人,初为渔阳都尉,王莽时,任上谷太守,官至太中大夫。郭象:河南洛阳人,西晋时的玄学名士。
郭 璞: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人,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博学多才。代表作为《游仙诗》,著有《江赋》等著作。并注释《尔雅》、《穆天子传》、《山海经》、《楚辞》等典籍,为后世注疏家所推重。
郭 威: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隆尧)人,五代时期后周王朝的建立者。在位时的一系列改革为赵宋王朝的建立奠定了良好基础。
郭 象:西晋学者、玄学大师,所撰《庄子注》对后世影响很大。
郭 嘉:三国时魏曹操谋士。多谋善战,屡建谋功,尤以官渡之战显名。
郭 沔:今浙江省温州人,南宋时音乐家、琴家、浙派创始者。作《潇湘水云》、《泛沧浪》、《飞鸣吟》等曲。
郭 标:广东省中山人,近现代史上知名海外人士,澳大利亚华侨领袖。
郭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人,唐代军事家。在平息安史之乱,维护国家统一中功绩卓著。
郭忠恕:洛阳(今属河南省)人,宋著名画家、文字学家。著有《佩 》三卷、《汗简》等。
郭若虚:宋代太原(今属山西省)人,著名书画评论家,所著《图画见闻志》集中体现了他在绘画上的主张及见解。
郭守敬:顺德邢台(今河北省邢台)人,元朝著名文学家、水利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主持编制了《授时历》,施行达360年,为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
郭子兴:元代定远(今属安徽省)人,为元末起义军中江淮地区首领,后被朱元璋追封为滁阳王。
郭亮生:清代常宁(今属湖南省)人。自幼研习岐黄医术,医术精湛,著有《豆麻心经》一书。
郭嵩焘:清代湖南湘阴人,为中国第一位驻英大使,曾任广东巡抚、兵部侍郎等职。
郭沫若:四川省乐山人,现代史上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著有《女神》、《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许多著作。郭永怀:山东省荣城人,著名的空气力学家,我国导弹、核武器的奠基人。
郭化若:又名郭俊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军事学家。曾任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1955年授中将衔,是位集诗人、学者与书法家于一身的将军,是国内外公认的研究 军事思想的权威。郭化若原来文化水平很低,只上过5年学,全靠自学考入黄埔军校,学完中学的数理化知识。他从1938年起便研究精深的孙子兵法及其他古代兵书。解放后,他将大量论文汇集成册,成了我军研究军事辩证法的专家。
郭小川:河北省丰宁人,现代诗人。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秘书长、《人民日报》特约记者。
郭鹤年:祖籍福建省福州,生于柔佛邦新山市,马来西亚华人企业家,有“亚洲糖王”之称。曾被推选为亚洲十大富豪之一。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此支郭氏为汉郭全之族所在。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太原阳曲,生蕴,蕴生准、配、镇。准,魏雍州刺史,生奕。配,城阳太守,其婿有裴秀、贾充。镇,尚书郎、昌平侯。镇七代孙祚,后魏左仆射、东光文贞公。曾孙士谦、士伦。士谦玄孙由为驸马。士伦,唐仓部员外、深州刺史。曾孙珍,桂州都督。
华阴县:汉时置。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隋大将军蒲城公郭荣,太原人,后居华州,生福善,唐兵部侍郎。荣弟宏道,同州刺史,生敬君、广敬。敬君生依仁。广敬左威卫大将军,礼部尚书。广敬生昶,庆州刺史。郭子仪说:荣,父叔进之后。进曾孙通,美原尉,生敬之,天宝中渭、吉、寿三州刺史。生子秀、子仪、子英等11子。
冯翊郡:三国时置郡。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开基始祖为东汉冯翊太守郭孟儒。魏雍州刺史准孙正,因官冯翌,居焉。裔孙彦,周兵部尚书。孙福始,唐绥州刺史。
汾阳县:西汉时置。此支郭氏为华阴郭氏分支,开基始祖为郭子仪。
京兆郡:即为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天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开基祖为西魏右仆射郭嵩,郭准八代孙。嵩生衍,隋左卫大将军,洪州刺史。衍生斌、嗣本、俭。斌为隋武强公,生依宗。宗生袭庆、袭业。业生味丘,申州刺史。丘生液,驸马都尉。液生由峋。袭庆台州刺史,生味先、味贤。味先生景华。味贤生雄、儒华。雄吏部郎中,儒华校书郎。嗣本司农卿,生绍宗、齐宗。绍宗徐州刺史,齐宗司农郎中、怀州刺史。曾孙求商州刺史。俭生敬宗、肃宗。敬宗濮州刺史,曾孙南金,硖州刺史肃宗孙涣,荣州刺史。生佐殷、曙,殷剑州刺史,曙殿中御史。肃宗少子袭承左拾遗。
河内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省武陟西南)。
广平郡:治所在广平(今河北省鸡泽东南)。
敦煌郡:治所在敦煌县(今甘肃省敦煌市西)。
中山郡:治所在卢奴(今河北省定州)。开基祖为唐中书侍郎、平章事、颖川男,郭正一生忠,通事舍人。
馆陶郡:此支开基祖为唐齐州刺史郭庆善,林宗之后。生元振,兵礼刑三尚书、平章事、代国公。生晟,鸿胪卿、左骁卫将军。生箴、膳、兵员外。
昌乐郡:汉时置郡。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东汉郭泰之后。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载:后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阳曲,生蕴,蕴生配、镇。镇封昌平侯。后汉郭泰,世居介休,后世郭有道,裔孙居魏州昌乐。
阳曲郡:治所在今太原北部定襄县。
颖川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开基祖为北齐黄门侍郎平章事郭举,生秦方。兄子秦初,生润、纳。润起居舍人,纳为给事中,陈留采访使,生贲、谟、霸。纳兄孙监察御史、阳翟公。郭孝恪,颖川阳翟人,生待封,左卫将军、宋州刺史。
固始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固始。
此外还有:
曲 沃:郭镇后,唐蒲州刺史,子贱。
河 内:晋郭默。武昌,晋郭纳、郭察。
西 河:(内蒙古自治区东胜县)郭公仆,西 。
云 中:(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郭昌,东 。
洛 阳:后汉郭整,六代孙荷。
邯 郸:郭纵,冶铁富捋王公。
闻 喜:晋郭瑷,建平太守,生璞、骜。
敦 煌:晋郭禹,太傅左长史。
晋 昌:唐左武将军郭知运,生英杰、彦英、协。祖籍太原。协生嘉。彦英剑南节度使。冯翌,光禄少卿郭仁助,生茂玮,玮生崇礼、崇默、崇嗣。礼济州刺史,生震、观、豫。震左司员外郎。观拾遗。豫生图,图生降,降鸿胪卿,生同知、同节。崇默襄州刺史,生恒。崇嗣生损,库部员外。
京 兆:工部郎中郭虚巳,生恕、弼、彦、枢。恕少府少监,彦锦州刺史,枢京兆兵曹、右骁卫将军。齐州历城,北庭都护郭虔。
2、堂号
尊贤堂:战国时燕昭王招贤,郭隗对他说:“你如招贤,先从我开始。你把我当贤人尊重,比我贤的人就会找你来了。”于是昭王给他建了宫室曰金台,并敬郭如老师,后来乐毅、邹衍、剧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纷纷归附燕国,燕国于是强大起来。
此外,郭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太原堂”、“华阴堂”、“冯翊堂”、“汾阳堂”等。
============================================================
郭姓宗祠通用对联
〖郭姓宗祠门楣题辞〗
汾阳世泽
“汾阳世泽”,源出郭姓是春秋周王室的后裔。周武王封叔叔姬仲在东虢;周文王之弟亦封在虢,周平王又封姬仲后裔在此虢,故今陕地有北虢、东虢、西虢。郭、虢古代同音通用,子孙便称为郭氏,其后,郭氏代有封侯袭爵者。分支繁衍极盛。故郭姓的郡望有五处:即太原、河南、颍川、东郡、冯翊。至唐代,郭姓出了个威名盖世的大将军郭子仪,他统帅大军,英勇善战、历时三载,征战无数,终于平定了安史之乱,使唐朝转危为安,国威大振,为其后唐室中兴立下了旷世功勋。唐王加封其为“代国公”、“汾阳郡王”,唐德宗尊其为“尚父”。此时的郭氏可谓名冠一时,声振朝野,郭氏的兴盛亦如日中天。为纪念这位荣耀的显祖,郭氏取堂号为汾阳堂。对郭子仪的功勋,历代名人多有赞誉(如宋代范仲淹欧阳修、寇准、明代解缙等)。今录范仲淹诗一首,曰:“令公名望寇肖何,葛亮储勋汝更多。心服边戎都将相,身扶国祚宰山河。钧衡自秉分轻重,鼎鼐端居本让和。图像凌烟为第一,名镌金石永难磨。”
-----------------------------------------------------------------
〖郭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北宫史表;
东国人伦。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燕国大臣郭隗。下联典指东汉学者郭泰。博通坟典,居家教授,弟子至数千人,名震京师。
道学千士;
纲佐一人。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开封人郭忠孝,字立之,曾跟从程颐学《易经》和《中庸》。进士出身,靖康年间官永兴军路提点刑狱,金人侵永兴,他与唐重分城拒守,城破战死。他曾命名书房为“兼山”,学者称他“兼山先生”,著有《兼山易解》。下联典指唐代大将郭子仪,华州郑县人,以武举历官至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安禄山叛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击败史思明。肃宗即位后,他为关内河东副元帅,配合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因功官中书令,后又晋封汾阳郡王。“纲佐”,指官员中的主管和辅佐。郭子仪以一身系天下安危达二十年,故如此称谓。此联另有不同版本,下联前二言“纲佐”为“纲目”。
汾阳世泽;
虢国家声。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郭子仪,封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虢国为周诸侯国,后裔改虢姓为郭。
金台师事;
竹马欢迎。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郭隗,燕昭王为隗筑黄金台,以招徕人才,乐毅、邹衍等闻风而至。下联典指东汉·郭伋,有德政,民乐年丰,儿童数百,骑竹马,迎拜道次。
光州世胄;
魏阙名家。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郭姓的望族在河南省光州固始县。下联典指唐·郭子仪,祖籍为山西阳曲(当时称汾阳),因而封为“汾阳王”。在阳曲东南是寿阳和乐平,为郭子仪五子、八子的封地;南面是太原、清源、祁,为郭子仪长子、四子、七子的封地。郭子仪的五个儿子也都是受封于祖籍地和得姓处。郭子仪被封汾阳王后,本氏族便以“汾阳”为堂号。其后,郭子仪那些枝叶茂盛的子孙,便以“汾阳”两个字作为家族的表记。一直到今天,只要提起“汾阳郭氏”,谁都知道那便是“郭子仪”的子孙,自然而然崇敬之情谥于言表。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郭沫若,虽然祖居四川省乐山,可其故居门庭上醒目书悬:“汾阳世第”。这无疑是向子孙和外姓表明郭氏之血脉源流。五十年代,郭沫若参观杏花村汾酒厂时就曾说:郭姓始祖在汾阳。
-----------------------------------------------------------------
〖郭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双阙家声大;
汾阳世泽长。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相国家声大;
汾阳世泽长。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汾阳家声远;
鄂渚世泽长。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北省汉口沿长江一带的郭氏宗祠联。
抱玉三朝楚;
怀书十上秦。
——郭向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郭向诗句联。
阁连云一色;
池带月重光。
——郭震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大臣郭震诗句联。
-----------------------------------------------------------------
〖郭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晋水功勋世族;
汾阳将相传芳。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共赏松石间意;
自谓羲皇上人。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诗人郭麟撰书联。
-----------------------------------------------------------------
〖郭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晋水功勋绵祖德;
汾阳将相旧家风。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功封虢叔家声远;
威重汾阳世泽长。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四川省大英县隆盛镇檀木湾村郭氏宗祠联(1)。
祖德问安犹点颔;
我裔继烈要留心。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四川省大英县隆盛镇檀木湾村郭氏宗祠联(2)。上联典出《旧唐书》和《新唐书》记载的有关郭子仪的史实。这段史实《旧唐书》记载道:唐德宗时,郭子仪被封为宰相,尊称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册封2000户,给皇粮1500人,马200匹;建宗2年,郭子仪得病,德宗派舒王去探望郭子仪,郭子仪不能起床,只能在床上叩头谢恩。《旧唐书》还记载,郭子仪8个儿子7个女儿、孙和外孙数十人,每年未向郭子仪拜年问安时,郭子仪认不完这些孙子和外孙,只能点颔作答。这二段历史即谓之为“点颔流辉”。
潇湘水云留雅韵;
关山春雪展新图。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古琴演凑家郭沔。有《潇湘水云》等流传于世。下联典指北宋画家郭意。工山水,与李成并称“李郭”,为山水画主要流派之一。有《关山春雪》等存世。
一池浓墨盛砚底;
万木长毫挺笔端。
——郭沫若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郭沫若撰题新疆 尔自治区天池联。
郭子精忠复唐室;
燕招贤士筑金台。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下联典出指战国·郭隗事典。
支分法石源流远;
地卜奇山甲第兴。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惠安县百崎 乡郭氏宗祠联(1)。百崎 乡是福建省18个少数民族乡中惟一的 乡,也是泉州市惟一的少数民族乡。这里景秀物华,地灵人杰,优越的地理、优良的历史、优秀的人文增强了整个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郭氏家庙是一座构筑典丽、恢宏壮观、凸显明代建筑风格的古祠,全庙长376米,宽176米,屋脊高达9米,为皇宫式的木石结构建筑。距围墙60余步的西南隅,至今保存着“午门”的遗迹,午门遗址中间是大门,两边是侧门,花岗岩石礅所雕的云月图案表现了 的风格。午门是皇宫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的官吏来到午门前都必须下轿、下马,步行而进。顺着午门进入的古道返回宗祠。围墙西南角水沟涵口的盘形石头上面刻着螺旋形的花纹,这里的 称它为“分水石”,水沟里的水通过这里时会形成回流。它的寓意是宗支番衍、脉旺流长,而且还寄望远支的族裔应当溯本追源,回报祖德宗功。大门上的这副对联,道出了郭氏的渊源。
-----------------------------------------------------------------
〖郭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织女赐词,汾阳寿考;
郭主好礼,真定芳徽。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郭子仪以平安史之乱功封汾阳王,相传织女赐其词“大富贵亦寿考”。下联典指汉·郭昌,娶真定恭王女,号郭主,好礼节俭,绰有母仪。
派出汾阳,将相两朝济美;
堂居晋水,簪缨百卉传芳。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见虏单骑,远祖忠贞昭日月;
旌闾双阙,先人孝德动乾坤。
——戴大宾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莆田县郭氏宗祠联
祖汾阳、派富阳、族螺阳,三阳开泰;
原晋水、分法水、聚奇水,万水朝宗。
——郭伯廷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惠安县百崎 乡郭氏宗祠联(2)。百崎 的开基祖郭仲远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从泉州法石(今石头街),带着妻儿迁到后渚港畔的惠南海滨,就在这个风景秀丽的奇山之下安居乐业,生息繁衍,至今600多年,发展成为现在13万多人的百崎 乡。大门上面匾额题字“汾阳衍派”,“汾阳”是汉族郭姓的堂号,源于他们的始祖郭子仪曾经被封为“汾阳王”。百崎郭氏既然是 ,为什么自称是 郭子仪的后裔呢?原来元朝时发生了一起“反色目”的排外风波,郭氏 为求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只好寄托在汾阳郭氏望族的名分下。这与大门的匾额异曲同工,当时的严峻局势可窥一斑。其实,百崎 的先人是由“海上丝绸之路”来华经商的 ,最初定居在杭州府富阳县的郭家村,历经数代繁衍至郭德广,他的 名译音为伊本·库斯·德广贡。“库斯”与“郭氏”谐音,这就是 人汉族姓的由来。
谱衍汾阳,念祖德之贻,谋世传忠孝;
堂居晋水,承天朝之宠,渥罔替簪缨。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汾阳诗礼传家,科甲名未即光绳祖武;
晋水簪缨奕世,尽忠孝已涅克裕孙谋。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万里寻根乡关何处,黄河岸边虢国文明光华夏;
千秋祭祀鼎豆所在,崤函大地郭氏宗裔遍寰宇。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世界郭氏宗亲总会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郭氏祭祖联。
前朝名吏,以素知兵系中州安危,岂止六壬浅术;
今代德门,惟阴行善使累叶繁盛,更多三甲寿征。
——吴汝纶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河北省深州市郭氏家祠联。
祖汾阳、派富阳、族螺阳、旅台阳,一阳光照天下;
原晋水、分法水、开奇水、聚淡水,万水潆洄吾宗。
——郭伯廷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惠安县百崎 乡郭氏宗祠联(3)。百崎 开基祖是郭仲远。宗谱载,他生于元末至正八年(1348年),卒于明永乐二十年(1422年)。明初洪武九年(1376年)郭仲远率妻子来惠安,卜居于螺阳二十三都白崎铺,安家创业,生五男二女。死后,葬于吉浦与下埭间龙头山之阳,因其地形似而号“狮穴”,郭氏子孙尊称为石狮墓,基墓纯属 墓葬,俗呼“石棺”,周围雕刻花卉图案及 文,内容是古兰经章句。郭仲远墓说明了白崎郭姓宗族最初的信仰与文化倾向。百崎郭氏宗祠中的这副对联,“聚奇水”,说明开基祖郭仲远是在崎水之滨聚族而居。祖先墓葬采取 形式,族属分明的百崎郭姓,却自认是汉族人郭子仪之后裔,“源晋水”,却强调补“祖汾阳”的血缘认同,这一点颇值得探讨。郭氏初修族谱的题辞中,其实亦有值得玩味的记载:“厥后分处他郡,愈远愈繁,历烽火之间关,乃无从而考订。今以不可知者,阙其攸传;靡敢谬立宗支,以罔后人。姑自先大父(指郭德广)肇迁来泉所可知者(始)……”题辞人“嗣孙萌”是白崎郭姓二世祖长房公郭萌(字仕初),生于洪武四年辛亥(1371年),卒于正统十四年已已(1449年)。他说自已为郭氏家谱题辞用意在于“世代相承,别其长幼而稽其姻亲,俾代不乏书而传于无穷。”
谱有祖基,汾阳而富阳、螺阳家道,悠然天道之开泰;
堂乃肯构,世德而世爵、世禄宗功,并此功臣以流徽。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姓氏自姬周西虢叔而彰,历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以迄乎今朝,奕叶相承,迭有贤豪兴异代;
祠宇据印尼雅加达之胜,由高曾祖考伯仲昆季子孙,更传于后世,一龛共祀,还期俎豆享千秋。
——郭汤盛撰郭姓宗祠通用联(37+37=74字)
此联为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郭氏宗祠联。
============================================================
郭姓典故、趣事
〖口若悬河〗
“口若悬河”源于《晋书·郭象传》。
晋代的郭象是一个著名的清谈家。他幼年非常好学,善于思考问题,对于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情,他总喜欢探个究竟。成年后,在许多人请他去做官,他都推辞不就,而是把研究学问和谈论哲学当成人生最快乐的事情。因为他专心读书,所以知识非常渊博。讲解问题时能够把事情的道理讲得清清楚楚,又喜欢发挥自己的见解。当时的太尉王衍常常称赞他说:“听郭象说话,好比悬在山上的河流奔泻,直往下灌,从来没有枯竭的时候。”
后来,人们就用“口若悬河”来形容谈吐流利。能言善辩。
中国人民 郭姓开国将帅生平简介
bbslnd/dispbbsboardid=112&id=70845
分地域的,,这是山东的,,长也只有山东临沂和重庆
山东胶州郭氏字辈:元 肇 维 人 方 振 承 绪 玉 胜 佳 年
山东日照郭氏字辈:奎 绍 郭 源 公 建 长 章 和 敬 其 相 惟 衍 仁 德 家 道 隆 昌
山东枣庄郭氏字辈:明 学 振 万 方 依 允
山 山东泰安 君 - 熙 - 洪 - 云 - 修 -守 - 忠 - 正 - 恩 - 会 - 庆 - 本 - 昌
山东德州}青、基、本、世、永,连、登、传、光、明
山东滨州 思、文、学、庆、丰
山东临沂莒南}兴、喜、克、德、洪、凤、明、呈、祥
山东临沂莒南 长 连 彦 修 春 子(建)
山东即墨 廷,玉,振,克,宗
山东临沂平邑 星,继,永,凤
山东汶上 廷、永、振(克)、延、宗、金
重庆市武隆
国、正、天、兴、顺、朝、忠、盛、文、光、高、明、显、世、坤、仁、治、礼、仪、长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815/22/35808488_583486571shtml看一下
有谁知道关于“湖广填川”这段历史?
本文2023-10-06 15:49:1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90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