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故居在哪里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2收藏

戚继光故居在哪里,第1张

引别人的

也谈“戚继光”的最佳原地

吕维邦

2008年7月19日将发行一套《古代名将——戚继光》邮票。许多原地集邮者正在积极查阅资料,以便确定最佳原地。据笔者得到的信息,目前有山东蓬莱(登州)、河南濮阳、安徽定远等地都声称他们那里应是最佳原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究竟哪一种说法较为可信?是否有足够的史料可以佐证?《中国邮政报》1月15日中南先生的文章称河南省濮阳市是最佳原地,此文虽言之凿凿,但根据查到的有关资料,我认为,《古代名将——戚继光》邮票的最佳原地在安徽省定远县。

一、戚继光生平简介

戚继光,明朝名将,民族英雄,军事家,字光敬,号南塘,晚年号孟诸。嘉靖七年闰十一月初一(公元1528年11月12日)出生。出身将门,自幼喜读兵书,勤奋习武,立志效国,17岁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二十五年分管屯田,二十七年起连续五年率卫所士卒戍蓟门(今北京昌平区西北),二十八年十月中武举,二十九年赴京师(今北京)会试,三十二年实授命都指挥使司佥事,领山东登州、文登、即墨三营24卫所兵马;三十四年七月调任浙江都指挥使司佥书,四十一年入闽抗倭,四十二年升福建总兵,后又奉命兼管广东潮州、惠州及江西的伸威营军务。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十二月奉调京师训练士马。万历七年率兵出山海关援助辽东总兵李成梁,大败蒙古插汉部首领土蛮;十一年受排挤调镇广东,十三年遭诬陷罢职,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公元1588年1月5日)卒于登州,年61岁。

二、几种史料对戚继光祖籍的记载

1《山东省志·诸子名家志》(1999年版),在戚继光志一节中说:戚继光出身将门世家,远祖活动地不详,至六世祖戚祥时因避战乱一度迁居安徽定远。

2清《定远县志》载:定远县永康镇街北是戚继光六世祖戚祥的故居所在,永康镇西有戚家祖墓,城南有戚家园林。戚继光晚年从广东罢职回来,曾在该园林一度闲居。戚继光去世后当地人民为了寄托哀思,称戚家园林为“南塘故址”,又把园旁一座古寺改为“南塘庙”,塑像纪念(笔者注:现该地改为南塘村,属城西乡)。县城内城隍庙旁的继光亭、南门大街的继光操箭巷,都是戚继光在定远活动时留下的遗址。

3在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的齐云山上,存有“齐云山崖刻碑文”,碑中记载:戚继光,安徽定远人,明代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此碑是1585年戚继光游齐云山时,道官吴伯宁、胡日章为其刻制的,碑石立于真仙洞府西居洞内。

4和戚继光同时代的思想家、文学家李贽在其所著的《续藏书·都司戚公传》一书中写道:戚将军景通(光父),字世显,定远人。其先百户祥(光六世祖)以略地战死,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

5对于戚继光的祖籍,目前引用最广泛的著作是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臧励和主编的《中国人名大辞典》。书中第981页中记载:戚继光字元敬,定远人,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

6还有史料记载:戚继光六世祖戚祥,因避元末战乱迁居安徽昌义县(即今定远县东乡),后随朱元璋起兵,战死于云南。大明朝廷为追念戚祥开国之功,授其子戚斌为明威将军,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戚家家谱序列为:祥子斌;斌子王圭;王圭子谏;谏子宣;宣继子景通;景通子继光。历六世一百六十余载,其后代在登州任指挥佥事。

三、戚继光父子对自己祖籍的确认

戚继光生前撰写过许多诗文,留下几处题字,可以确认他的身份。明隆庆年间,他在北京东北部的喜峰口一带驻城防敌,曾游览密云县白龙潭并留诗题字,落款是“定远戚继光”。此题字碑刻现保存在北京市密云县白龙潭公园龙泉寺内。

戚继光之子戚祚国等撰写的《戚少保年谱》中记载:“戚代祖籍山东东牟县(东牟即今蓬莱,系指六世祖戚祥以前的祖籍),元朝末年,戚祥迁居昌义县,参加郭子仪起义后,征战二十余年,阵亡于云南,明朝封其子戚斌为明威将军。世袭登州指挥佥事。”

四、定远是戚继光祖籍所在地

这里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祖籍”、“籍贯”作何解释。经查《辞海》,在1582页对祖籍的解释是:原籍;祖先居住占籍的地方。在1892页对籍贯的解释是:一个人的祖居或出生的地方。

通过以上多种史料可以得知,在戚继光的六世祖戚祥之前,戚家居住在河南卫辉还是山东登州尚待考证;但自戚继光的六世祖戚祥迁居到安徽定远后,传至戚继光时已历七代,如果仍不能算作“祖籍”,还要再上溯,那要上溯到哪一代为止?能考查清楚吗?这显然是不符合当今中国民众对于“祖籍”、“籍贯”概念的认同。

综上所述,我认为:戚继光的“籍贯”就是安徽省定远县。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有诸多史料的记载,还有戚继光本人的认定,况其子戚祚国还在所著《戚少保年谱》里详细叙述。所以,戚继光的“籍贯”是安徽省定远县无可争议。《古代名将——戚继光》邮票的原地,当然应该是安徽省定远县。

有的,戚继光共有六个儿子,其中三子早夭。

戚印,戚继光长子,戚继光在莆田作战时被任命为前锋,因触犯军令被戚继光斩首。

戚祚国:戚继光的长子,陈氏所生,继承了祖上的职位为登州卫指挥佥事,后升济南府掌印都司。

戚安国:戚继光的次子,陈氏所生,后过继给王氏,荫“锦衣卫指挥”,早夭。

戚昌国:字文明,戚继光三子,沈氏所生,于乙未年中武举,荫“锦衣卫指挥、都督府都督同知,赠骠骑将军,赠蟒玉佩绣春刀,戚昌国育有三子:盘宗、显宗、振宗。

晕 你这个问题不太好搞啊

我只知道戚继光的祖上叫戚祥,是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一名中层将领,洪武年初,朱元璋派颖国公傅有德征讨云南,戚祥在这一战役中战死,朱元璋为了表彰其战功,授予戚家登州卫指挥的官职,世袭罔替。一百多年后,戚继光横空出世!

很多人听过戚继光抗战的故事,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戚家军是怎么练出来的。戚继光本人写了两本兵书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详细描述了戚继光的训练方法。

祁家军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过程中异军突起,迅速超越于,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支军队因为深深打上了戚继光的烙印,所以被称为戚家军。那么,齐家军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首先从选兵开始。戚继光练兵特别注重兵源。身经百战的老兵对戚继光来说毫无意义。这些人都成了军人,上战场只想保命。他们通常只想赚钱。这种人,对于一支铁军来说,就是害群之马。

所以戚继光根本没有从过去的军队中选兵。他从农民子弟和矿工中挑选,特别挑选了那些老实憨厚的人。这种兵有打仗和杀敌的勇气,不会耍花招。

第二,戚继光强调军纪。铁的纪律是一支军队战斗力的保证。戚继光在训练中非常重视纪律。他创造了一种强有力的坐姿。上阵杀敌。如果大副死了,逃回来了,肯定要砍头。如果同伴遇险不自救,回来也是斩首。同伴逃跑,自己不报,轻则割耳,重则杀头。他肯定会说一是一,说二是二。谁撤退就斩谁,如果所有人都撤退,就斩船长的头。其他斩首条例更是五花八门。即使在行军途中离队小便,耳朵也会被割掉。这种残酷的军纪和无情的坐法,在我们现在看来是残酷的,但对齐顾俊整体战斗力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第三,戚继光注重加强武器装备。装备军队的战斗力也很重要。现代军队可能更看重装备,装备不好,上战场无异于送死。其实古代也是这样。戚继光亲自研究装备。他改革和发明了许多新的火器。为了追击敌人,建造了巨大的战舰和实用的战车。戚继光最特别的武器——狼狼,大概之前就有了,只是在他手里发扬光大而已。这个东西类似于没有树枝的大竹竿。戚继光在纪效新书年记载:“唯有稗子满枝,盖遍全身,前方可倚。够胆帮忙,庶人敢站。”记录了制作方法狼-狼-狼-狼-狼-狼-狼-狼-狼-狼-狼-狼-狼-狼-狼-狼-狼-狼-狼-狼-狼-狼-狼-狼-狼-狼-狼-狼-狼-狼-狼-狼-狼-狼-狼-狼人用手势遮住全身,刀和刺不能进入。所以人高傲,用在最前线,是南下杀倭寇的利器。"

第四,戚继光讲究战术,著名战役是鸳鸯战。这个阵不是戚继光首创的,但被他用得很高明。鸳鸯阵主要是为了对付日本侵略者而设置的。这种阵灵活搭配不同兵种和武器。面对战争时,利用江南水乡的地形。对倭寇有明显的牵制作用,对敌效果显著。

精兵、铁的纪律、精良的装备、灵活的列阵、戚继光的指挥,使齐顾俊成为一支强大的战斗力。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过程中,戚家军先后打赢了岑岗战役、台州战役、福建战役、兴化战役、仙游战役等多次战役,基本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主力。

后来,戚继光带了一支在南方受训的戚家军到北方守冀州。有一次军队接受检阅,军官因为有事迟到了。大雨之下,军队纹丝不动,像一支铁军。接受检阅的其他部队是交错排列的,没有队形。齐军铁的纪律让北军蒙羞。

戚继光故居在哪里

引别人的也谈“戚继光”的最佳原地吕维邦 2008年7月19日将发行一套《古代名将——戚继光》邮票。许多原地集邮者正在积极查阅资料,以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