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山东黄县一带张氏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1收藏

寻找山东黄县一带张氏家谱,第1张

山东平阴西六张氏家乘不分卷,(清)张儒志等重修,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序,刊印本四册。

山东淄博张氏宗谱不分卷,(清)张务振、张务瀚述次,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序,刻本一册。

山东滕县古滕张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清)张采旃等修,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四册。

山东滕县古滕张氏族谱六卷,首一卷,(清)张凤台、张尚鼎等续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刊印本六册。

山东昌邑县石埠镇西村吕邑张氏族谱一卷,(清)张元秀、张征吉等续修,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手抄本。

山东昌邑东冢乡张家寨张氏族谱五卷,(清)张恩典纂修,1920年手抄本。

山东昌邑东冢乡大窑村张氏族谱一卷,(民国)张照普修,1936年稿本。

山东安丘张氏族谱六卷,(清)张杞园等修,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刊印本两册。

山东安丘张氏家乘不分卷,著者待考,清雍正年间刻本四册。

山东继安丘张氏家乘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山东安丘张氏家乘不分卷,附续安丘张家乘不分卷,(清)张铭训辑清光绪年间黑红刻本。并有手钞四册。

山东昌乐张氏族谱不分卷,(清)张彬文、张秀文等重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序,刊印本四册。

山东烟台福山张氏图谱不分卷,张健纲、张芳藻编,清光绪年间手抄本。

山东烟台福山张氏谱书八卷,(清)张氏合族修纂本,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石印本。

山东荣成崖头镇不夜张氏宗谱不分卷,(民国)张树湘续修,1931年手抄本。

山东莱阳张氏谱书十卷,(民国)张承乾续修,1931年东鲁印刷局铅印本十册。

山东掖县张氏宗谱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稿本。

山东黄县城乡东村张氏族谱,(清)张允选等修,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刊印本四册。

山东蓬莱张氏族谱,(清)张康泉等重修,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百忍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山东蓬莱庙谷乡回楷夼村张氏族谱不分卷,(清)张兰、张纯五续修。

山东蓬莱淳寸乡张家窑村张氏族谱,(清)张贻裳重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手抄本。

山东栖霞县庙谷乡回楷夼村蓬莱重修登州张氏族谱十卷,著者待考。

山东泰安张氏族谱三卷,(民国)张锡九等修,1934年石印本二十册。

山东乐陵张氏族谱九卷,(清)张紫峰增辑,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二册。

山东乐陵张氏族谱八卷,(清)张曾耆修,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诒谷堂刊印本四册。

山东高青楼村披阳张氏宗谱五卷,首一卷,附一卷,附后卷,(清)张泳祚张心潜等重修,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山东无棣海丰张氏家乘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张映房编,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张氏敬身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山东无棣张氏家乘十二卷,首二卷,(民国)张守炎、张守宣等续纂,1914年敬身堂石印本,今仅存一卷。

山东临(清)张氏族谱十卷,著者待考,1913年篆文斋石印本十册。

山东日照太平桥张氏族谱,张氏辑,木刻活字印本。

标签: 山东张氏

1、耐久性不同。木刻印刷版材的制作相对简单,但耐久性较差;而雕版印刷版材的制作较为复杂,但耐久性相对较好。

2、使用方法不同。木刻印刷一般使用于单色或少数颜色的印刷,而雕版印刷则可以印刷出多种颜色的复杂图案或文字。

五家乘谱牒:(1)

上海唐氏族谱八卷,(民国)唐锡瑞纂,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重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泰兴延令唐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双凤堂藏版本。现收藏在江苏省泰兴县珊瑚洋港村。

江苏丹徒关沙唐氏族谱十卷,(清)江静亭等纂辑,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苏丹徒关沙唐氏宗谱十二卷,(民国)唐念曾等重修,民国七年(公元19l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日本、美国。

江苏常州唐氏宗谱五卷,(清)唐正麟主修,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常州唐氏渑豸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常州唐氏宗谱十卷,(清)唐云和等修,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慎修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常州唐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民国)唐晋歧等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慎修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常州毘陵唐氏宗谱不分卷,(清)唐锺琦等修,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收藏在美国。

江苏常州毘陵唐氏家谱不分卷,(民国)唐顺德纂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缺一册)。

江苏常州毘陵唐氏家谱不分卷,(民国)唐宗海主修,唐肯总纂,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排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武进唐氏家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光绪末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日本。

江苏武进唐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唐增儒纂,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垂裕堂排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苏武进唐氏七修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民国)唐苍玉纂,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忠恕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武进毘陵唐氏宗谱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唐泰诚、唐续彬等续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崇彝堂刊印本六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

江苏武进毘陵唐氏家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江苏省档案馆(存世系一册)。

江苏武进毘陵唐氏宗谱不分卷,(清)唐允中等修,刊印本四册,残本。现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江苏无锡前洲西里唐氏六修宗谱十二卷,(清)唐肇瑾等修,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敬爱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

江苏无锡前洲西里唐氏七修宗谱十二卷,(清)唐茂盛等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敬爱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

江苏无锡前洲唐氏宗谱十九卷,附谱一卷,(民国)唐秋泉修,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48年)享叙堂排印本二十二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兰溪东鲁唐氏宗谱十卷,著者待考,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芝堰乡上唐村(缺第七~八卷)。

浙江兰溪东鲁唐氏族谱二十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甘溪乡刘家村。

浙江兰溪唐氏宗谱五卷,(民国)唐文卿纂,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黄店乡山后塘村。

浙江常山晋昌唐氏宗谱四卷,(民国)祝其三重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天马镇七里弄村猪母山底。

浙江常山球川里山唐氏宗谱八卷,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木刻活字印本(序)。现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球川镇杨家村里山(缺第四卷、第八卷)。注:首修於清乾隆十六年。

浙江常山唐氏宗谱一卷,著者待考。现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新昌乡岩前村(不全)。

浙江遂昌蔡溪唐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间刊印本二册。现收藏在浙江遂昌县焦滩乡格路口村。

安徽含山濡须唐氏宗谱四卷,(清)唐之传、唐名庚纂修,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

安徽桐城唐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唐情美、唐步鳌等三修,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绍勋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

安徽桐城皖桐唐氏七修宗谱,著者待考,清朝末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十一卷。现收藏在江苏省南京市档案馆。

安徽潜山崇本堂唐氏宗谱十八卷,首三卷、末一卷,(清)唐萤英五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潜山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上册。现收藏在安徽省安庆市图书馆。

安徽石台唐氏宗谱六卷,(清)唐洪松、唐为均等纂修,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

福建莆田续北苕国唐氏宗谱六卷,(清)唐朝泰等纂修,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绩溪唐氏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重庆市图书馆。

江西唐氏欧苏合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三卷。现收藏在江西省档案馆。

江西万载唐氏续修族谱十一卷,首两卷,(清)唐景皋等纂修,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晋阳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缺第十一卷下册)。

江西万载唐氏族谱七卷,首一卷,(清)唐萤等纂修,清道光十六年晋阳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缺第三~四卷)。

江国铜鼓金鸡唐氏宗谱,(民国)唐忍铭、唐烈明纂修,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现收藏在江西省铜鼓县地名办公室。

河南固始唐氏族谱不分卷,(清)唐颂平、唐舜英撰,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刊印本一册。现收藏在台湾。

湖北新洲唐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唐江涛、唐秀清等重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前进乡李旻村。

湖北江陵唐氏家谱世系图一幅,著者待考。现收藏在湖北江陵县荆城渔场湖北江陵县档(复制件)。注:文字为满文。

湖南长沙唐氏续修支谱不分卷,(民国)唐树林等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长沙唐氏桐封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南京大学图书馆、日本、美国。

湖南宁乡晋阳唐氏重修族谱,首一卷,(清)唐启煦纂,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而卷、卷首。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宁乡石汉唐氏六修通谱五卷,首一卷、末三卷,(民国)唐藻亭、唐荫宝等纂,民国十九年(公元1920年)晋阳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潭锦石唐氏四修族谱三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唐垂镌等纂,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九成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六册。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另有一部存四册)。

湖南湘潭中湘唐氏朝支六修谱十四卷,(民国)唐泽耀纂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德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湖南湘潭唐氏敦本堂七修谱二十二卷,(民国)唐述春、唐泽煌等纂修,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敦本堂排印本三十二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湖南湘乡唐氏族谱,著者待考,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乡唐氏族谱十卷,(清)唐星焕纂序,清咸丰三年(公元1863年)福星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乡新园唐氏七修族谱二十六卷,(民国)唐业凖、唐业棐等续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伦鉴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残本)、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湖南衡山衡邑唐氏续修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清)唐卿杜、唐文青续修,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

湖南衡山治平唐氏四修族谱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唐思芳等续修,清朝道光年间唐氏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湖南衡山治平晋昌唐氏五修族谱不分卷,(清)唐清思纂修,清朝同治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十九册。现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湖南邵阳唐氏四修族谱,(清)唐荣朝、唐鼎元修,唐明铣等纂,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邵阳唐氏五修族谱,(清)唐吉光纂序,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武冈唐氏三修族谱,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广东唐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唐丙德唐汝梅等纂,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石印本。现收藏在海南省档案馆(存四卷)。

广东揭阳唐氏房谱著者待考,(清)唐昭喜纂修,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刊印本。现收藏在台湾。

广东新会白石唐氏族谱不分卷,(清)唐元栋纂修,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新会唐氏族谱,(清)唐集瑶续修,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修手抄本,今仅存第二~七卷。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新会唐氏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琼山唐氏族谱二卷,(清)唐焕章等纂修,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西唐氏族谱五卷,(清)唐廷植等纂修 复印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褥经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广西永福唐氏族谱不分卷,(清)锄经草堂重修,清朝同治年间刊印本二册。现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四川绵竹唐氏家乘不分卷,(民国)唐渊儒编,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锦竹唐氏石印本一册。现收藏在南京大学图书馆。

四川中江唐氏族谱不分卷,(清)唐迪瑔续修,清道光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梁姓家谱文献

全国梁氏世谱三十二篇,(民国)梁焕奎编纂,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梁氏五橘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注:散居河南汝阳、江苏江宁、广西临桂、湖南湘潭等地。

六甲粱氏四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六卷、第十七卷。

河北正定梁氏族谱,(明)梁桥编,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江苏赣榆梁氏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务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

江苏江都维扬江都梁氏第八次统修族谱十八卷,(清)耿荣安、梁体和编修,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三箴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注:封面、书口题《梁氏宗谱》

江苏江都梁氏支谱一卷,(民国)梁瀚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铅字排印本一册。

江都邗江梁氏支谱不分卷,(民国)梁瀚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铅字排印本一册。

浙江鄞县甬上梁氏谱稿十卷,(民国)梁秉年、梁锡钻纂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稿本一册。

浙江鄞县梁氏家乘十卷,(民国)梁秉年初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铅字排印本。

浙江鄞县清源梁氏宗谱四卷,(民国)梁怀廉、梁睿祺等纂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追远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

浙江奉化梁家墩梁氏宗谱四卷,(民国)朱绍莱纂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追远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浙江黄岩霓岙山东梁氏宗谱,(民国)陶梦松纂,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一~二卷。

浙江平阳平邑仪山八岱梁氏宗谱,(民国)林公素纂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浙江鄞县甬上梁氏家乘十卷,(民国)梁秉年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铅字排印本二册。

浙江嘉兴户南阳梁氏房谱不分卷,(清)梁文让修,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增补至清道光年间。

安徽桐城梁氏宗谱二十五卷,末三卷,(民国)梁星五、梁耀祖等编,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大景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

江西信丰梁氏五修族谱不分卷,(民国)梁星垣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残本。

江西萍乡南源梁氏族谱不分卷,(清)梁柄魁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瑞露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残本。

福建泉州诗山风坡梁氏宗谱十三卷,(清)梁成风等修,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福建浦城梁氏合修族谱十卷,(清)梁以松、梁以柏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豫章集贤堂木刻活字印本。注:梁胜铭等创修于清同治七年。

福建浦城梁氏合修族谱十二卷,(民国)梁让德、梁清祥三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浦城陈锦春印刷局木刻活字印本。

河南登封梁氏家谱不分卷,(清)梁学庠、梁以化等续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梁氏木刻活字印本。

河南鄢陵粱氏家乘四卷,(清)梁瀚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北新洲梁氏宗谱八卷,(民国)梁耀云修,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梁李七修族谱四卷,首一卷,(民国)梁树荣、梁炜纂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五经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注:该族散居耒阳、常宁等地。该谱创修于明万历年间。

湖南长沙梁氏支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同治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注:记事增至清光绪年间。

湖南长沙梁氏支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安定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湖南长沙梁氏族谱九卷,首一卷,(清)梁昌复等修,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梁氏安定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湖南长沙梁氏三修族谱十二卷,(清)梁运熙、梁运丁纂,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安定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湖南浏阳梁氏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学府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记事至清咸丰年间。

湖南浏阳浏东梁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学府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三卷、第九~十一卷。

湖南湘潭中湘梁氏五修族谱十四卷,(民国)梁佑庶、梁启(崔凹)纂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本仁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注:封签作《乌石梁氏五修族谱》,谱首修于明万历十八年。

湖南湘潭中湘梁氏五修族谱十四卷,(民国)梁佑陧等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本仁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四卷、第六~十四卷。书签题为乌石梁氏五修族谱。

湖南湘潭中湘后所梁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本仁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六卷、第九~十卷。

湖南湘潭中湘后所梁氏四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本仁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七~十卷。

湖南湘潭梁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二卷。记事至清光绪年间。

湖南会同粱氏七修合谱二十四卷,(民国)梁锡源编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20年)安定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

湖南常德梁氏七修族谱三十六卷,首三卷,(现代)梁赵奎修,1950年铅字印本三十五册,今仅存第一~十卷、第十二~三十五卷、卷首。

南常德梁氏四修族谱,(清)梁方柱等修,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青云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四卷、第七~九卷、第十二~十六卷、第十八卷、第二十~二十三卷、卷首。

湖南常德县梁氏五修族谱,(民国)梁基雍修,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文明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今仅存第二卷、第六卷、第八卷、第十~十一卷、第十三卷、卷首。版心刻夏阳堂书,中参用四修谱旧序。

广东粤东梁氏源流,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广东梁氏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广州正文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注:版心、扉页作《千乘侯祠全书》。

广东番禺黄埔梁氏家谱十卷,(清)梁寿曾撰,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广东南雄梁氏族谱一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

广东佛山梁氏家谱一卷,(清)梁礼昭订,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木刻活字印本。

广东中山大榄梁氏族谱三卷,(民国)梁卓勋编,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中山聚文印务局铅印本三册。

广东南海梁氏支谱六卷,首一卷,清梁九图纂,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广东南海梁氏家谱四卷,(清)梁颍稣总纂,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七册。

广东南海梁氏家谱六卷,外集三卷,(民国)梁乐章总纂,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广州东华印务局铅印本。

广东南海梁氏家谱四卷,(清)张彬文、张秀之等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广东南海芦排梁氏家谱四卷,(清)梁纶修清,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广州金璧斋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广东南海石扶村头乡梁姓族谱不分卷,(民国)梁智镛编,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广东南海泮塘梁衣德堂族谱不分卷,(民国)梁当年辑,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广州近安印务局铅印本一册。注:又名《梁肇基公族谱》、《梁氏族谱》。

广东南海梁氏族谱不分卷,(民国)梁德焕纂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孝友堂铅印本一册。

广东南海西樵梁氏家谱六卷,外集三卷,(民国)梁乐章纂,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广州铅印本九册。

广东颐德梁耀枢谱系,著者待考,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木刻活字印本。

广东顺德歇马乡梁氏族谱十卷,(清)梁锡蓉修,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广州宝珍楼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广东顺德梁氏家谱不分卷,(清)梁焕章、梁启元纂修,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广东颗德上澈乡粱氏族谱,(清)梁瑞廷等编,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永馨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

广东台山梁氏族谱不分卷,(民国)梁榆材等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

广东新会梁氏家乘一卷,(民国)梁承熙等纂,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木刻活字印本。

广东新会梁氏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注:记事至民国十四年。

广东阳江鼍城梁氏家谱二卷,(民国)梁鸾翔等纂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广州留香斋印务局铅印本,今仅存第一卷。

广东东莞粱氏崇桂堂族谱十八卷,(清)梁玉主修,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注:梁友文首修于明洪武三年。

广东东莞弼教乡梁氏族谱二卷,(清)梁朝锡修,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广东东莞梁氏崇桂堂族谱十卷,(清)梁活阶、梁朝泰修,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东莞蟹溪勤贻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广东云浮泷东云浮梁氏族谱不分卷,(民国)梁树勋等纂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蕃昌堂铅印本,今仅存第二卷。

广东四会姚沙梁氏宗谱十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

海南琼州梁氏家谱,(民国)梁开樘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善善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二卷、卷首。

海南琼南梁氏家乘三卷,(民国)梁国栋纂,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广西容县灵山乡仁勇村梁氏家乘不分卷,(民国)梁兆符撰,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

广西容县松山乡松山村水里梁德宏公族谱不分卷,(民国)梁延新编辑,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铅印本。

四川江津梁氏族谱四卷,附录二卷,(民国)梁映辉、梁进之等纂,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江津县梁氏宗祠木刻活字印本五册。

陕西三原梁氏恫谱一卷,(清)梁崔、梁承政等修,清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木刻活字印本。

梁氏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萃凤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残本。记事至清光绪年间。

粱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敦厚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

粱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

粱氏族谱一卷,(明)梁纪纲纂修,明万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圣堂梁氏族谱四卷,(明)梁瑶光撰,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木刻活字印本。

梁氏族谱一卷,续四卷,(清)梁允植纂,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梁氏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粱氏族谱四卷,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梁氏青云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

粱氏家谱,著者待考,清宣统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粱氏宗谱不分卷,(清)梁兴化纂修,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陈 GENG 陈姓修订:介绍|族谱 修订史:介绍|族谱 在线族谱 纪念馆

  --------------------------------------------------------------------------------

  陈姓留言 | 网上宗祠 | 宗祠联络 | 功德薄 | 发展规划 | 宗祠排行

  陈姓在我国众多的姓氏中,若按人口来说,是中国的第五大姓。陈姓最早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胡公满,封他在陈这个地方,建立陈国。到了陈闵公的时候,陈国被楚灭掉了,亡国后的陈国子孙便以原国名为姓氏,于是有了陈姓。

  陈姓除了源于国名,还有从其他姓氏改名而来的,其中有一支是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成的。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时期鲜卑贵族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侯莫陈改为单姓陈。

  一、陈姓迁变

  经过数千年的繁衍生息,陈姓人已遍及中华大地,形成了以颍川、汝南、下邳、广陵、东海等地为中心的陈氏家族。陈姓由发源地向南迁移,始于西晋太尉陈伯,他举家南迁到今江苏丹阳县。后来,他的孙子陈世达做了长城(今浙江长兴)县令,于是陈姓人又迁居到了浙江。陈霸先建立南朝陈,使陈氏家族显赫一时,遍布长江和粤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唐高宗时候,陈姓人进入福建和广东等地。五代十国以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又有大批陈姓人南迁,甚至向海外发展,从而进一步壮大了江南陈姓人的队伍。今日,陈姓已成为中国大陆第五大姓,台湾第一大姓。

  二、陈姓辉煌耀乾坤

  纵览古今,陈姓人在其家族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春秋时有孔子弟子之一陈元。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先河。汉朝初年的陈平曾辅佐刘邦,汉末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大文学家陈琳。西汉后期的陈汤曾多次出击匈奴。王莽统治时期的陈遵,权重一时,被封为嘉威侯。三国时有陈登,曾与父合谋离间吕布与袁术。晋朝陈寿的《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最受欢迎的史书之一。南北朝时期则有名将陈庆之、陈伯之等,而这一时期最著名的陈姓人就是南朝陈的建立者陈霸先了。

  唐宋时期,陈姓人也是名家荟萃、人才辈出。在政治上,唐朝时期有宰相陈叔达、陈希烈、陈夷行;宋代有与宦官斗争的陈禾、刚正不阿的陈俊卿。在文学、诗歌上,唐代有陈子昂、陈鸿、陈陶;宋代有陈彭年、陈师道、陈与义。此外,还有思想家、文学家陈亮,画家陈居中。唐宋时期还涌现出一批农民起义领袖,如唐末农民起义军的女首领陈硕真,南宋时期的陈、陈峒、陈三枪等。除此以外,唐宋时期的陈姓名人还有本姓陈的唐代高僧玄奘、名将陈玄礼等。元有红巾军将领陈友谅;明有散曲家陈铎,爱国诗人陈子龙,文学家陈继儒,旅行家陈诚、陈忱;清代有旅行家陈恭尹、陈文述、陈维崧、陈沆、陈端生、陈澧,思想家陈建、陈献章、陈确,画家陈洪绶等。出将入相的则有明末抗清名将陈子龙,清乾隆年间的东阁大学士陈宏谋,鸦片战争中壮烈牺牲的陈化成。领导农民起义的则有清末天地会的首领陈开,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青年将领陈玉成、陈得才。清代还有经学家陈奂、陈立、陈乔枞,文学家陈澧。近现代有民主革命家陈作新、陈天华,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潭秋、陈延年、陈毅、陈赓、陈云以及早期***的***陈独秀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叔通,国民党高级将领陈立夫、陈果夫、陈诚等。还有近代史学家陈寅恪、陈垣,著名学者陈望道,数学家陈景润,文学家陈衍,著名诗人陈三立、陈去病,画家陈衡恪,戏曲音乐家陈彦衡,剧作家陈墨香,**艺术家陈波儿。此外还有许多著名的华侨人物,如造福桑梓的陈宜禧、爱国实业家陈嘉庚、孙中山的密友陈友仁等。

  三、陈姓名人

  1农民起义领袖陈胜

  陈胜,字涉,阳城人。陈胜年轻时靠给别人当长工为生,一次跟伙伴们在田间休息,他对伙伴们说:“如果我们之中有的人将来富贵了,可不要忘了老朋友啊!”大伙听了好笑,说:“你给人家卖力气种地,哪里来的富贵呢”陈胜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唉,燕雀怎么能懂得鸿雁的志向!”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人被征去屯戍渔阳。当他们走到大泽乡的时候,连降暴雨使他们耽误了行程,按照秦朝的法律应该处斩。陈胜、吴广决定起义。他们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在一块白绸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把它塞在别人家捉的鱼的肚子里。兵士们买了鱼回来,发现了这块白绸上面的字,十分惊奇。到了半夜,吴广又悄悄跑到营房附近的一座破庙里,点起篝火,先装作狐狸叫,接着喊道:“大楚兴,陈胜王。”全营的兵士听了,更加又惊又怕。

  陈胜、吴广见起义时机成熟了,于是杀掉带领他们的两个军官,在大泽乡发动了起义。起义队伍发展迅速,并在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自立为王。接着陈胜派兵攻打赵、魏等地,并派主力进攻关中地区,但由于秦军优势兵力的反扑,陈胜兵败后被叛徒庄贾杀害。

  2《三国志》的作者陈寿

  陈寿,字承祚,巴西郡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他自幼师从著名学者谯周,成年后在蜀汉任卫将军的属官主簿,后来成为皇帝身边管理奏章的重要官员。蜀汉后期,他被刘禅降为无级别的文书小吏——书佐。西晋建立以后,晋武帝又举他为孝廉,让他负责编修国史。他所著《三国志》被视为史学名著“四史”之一。

  传说陈寿将要编纂《三国志》的时候,一天偶然遇到一位姓丁的梁州刺史,此人是丁仪、丁兄弟的后人。陈寿非常傲慢地对他说:“如果你给我一千斛米,那么我就给你的父辈们写一个非常好的传记。”那位刺史对他未加理睬,于是陈寿竟真的没有给丁氏兄弟立传。因此,当时的人们都以此事鄙薄其为人。不过陈寿所著《三国志》,文笔简洁,记事详实,是研究三国鼎立时期的重要史料,也成为后世《三国演义》的蓝本。

  3醉眼丹青陈洪绶

  陈洪绶,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老迟、悔迟、悔僧等,浙江诸暨枫桥人,明末著名画家。

  陈洪绶幼年即喜爱画画,传说他五岁时,母亲叫他到舅舅家借竹筛,他见舅舅家新粉刷的墙案,忍不住登案画起了关羽像。画中关羽一手捋须,一手执《春秋》,长八九尺,神采奕奕,吓得舅舅直叩头。陈洪绶10岁时,拜著名画家孙伙、蓝瑛为师。据周亮工《读画录》上说,陈洪绶少年时曾把杭州府学李公麟所书的七十二贤石刻拿回家来反复进行临摹,并拿摹本向蓝瑛征求意见。蓝瑛说很像了,他很高兴;再进行临摹后又问,蓝瑛说,不像了,他反而更高兴了。由此可见,陈洪绶自幼就领悟出摹古不能拟古,而要从学习前人成就中创造自己的风格来。

  陈洪绶的习画兴趣主要集中在人物画。14岁那年,他的作品只要一上集市,就有人出钱购买。15岁时他就应邀为人作寿图、寿文。他的代表作有《水浒叶子》、《博古叶子》、《九歌》、《西厢记》等绣像插图,均被名工木刻,被当代国际学者推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之中的第一人”,著有《宝纶堂集》、《避乱草》等。

  陈洪绶虽然是明末杰出的画家,但一生境遇坎坷。他年轻时曾数次赴京应试而不中,不得已卖画积钱进入国子监,后看透了朝政上的黑暗、腐败,就拂袖而去。清朝政权建立后,有位王姓朋友劝陈洪绶去应试,他在诗中写道:“二王莫劝我为官……一双醉眼看青山。”他对明王朝既留恋又绝望,终于落发为僧,死时55岁。

  陈姓网同第一馆 陈继儒 (陈继儒) 建馆于2000-3-21 9:36:39

  陈姓网同最新馆 华侨实业家陈嘉庚纪念馆 (陈嘉庚) 建馆于2005-12-19 19:52:26

  陈姓网同人气馆 电力公司-陈云生纪念馆 (陈云生) 当前访问量为241319人次

  陈姓网同第一谱 陈氏家谱集 (110728) 园区

  陈姓网同最新谱 宁波陈氏山东博山分支 (16904) 园区

  陈姓网同人气谱 陈氏家谱集 (110728) 园区

寻找山东黄县一带张氏家谱

山东平阴西六张氏家乘不分卷,(清)张儒志等重修,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序,刊印本四册。山东淄博张氏宗谱不分卷,(清)张务振、张务瀚...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