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那么多姓氏,其中石姓出现过哪些历史名流?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1收藏

历史上那么多姓氏,其中石姓出现过哪些历史名流?,第1张

1、石苞(?-273年),字仲容,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三国时曹魏至西晋重要将领,西晋开国功臣。西晋建立后,历任大司马、侍中、司徒等职,封乐陵郡公,卒后谥号为“武”。

效力司马氏

青龙(233年—237年)年间,石苞又在长安卖铁,遇到司马懿,得到司马懿赏识,并被擢升为尚书郎。后担任中护军司马师的司马。后又任邺城典农中郎将。

当时曹魏宗室诸王都在邺城居住,而尚书丁谧又因曹爽专政而权倾一时,二者当时势力都很大,但石苞却敢于上奏他们的所作所为,因而得到很多人的赞许。后又历任东莱太守和琅邪太守,所在都有声威和恩泽。后又迁任徐州刺史。

嘉平四年(252年),司马昭统领胡遵、诸葛诞等领兵攻打东吴,石苞亦随同出战。东吴太傅诸葛恪在东兴迎击,大败魏军,曹魏各部队都溃败,不少人因践踏和遇溺而死,但石苞所领的部队却能全身而退。

司马昭于是指着所持的符节说:“只恨不能把此节授给你,让你来处理大事。”石苞不久即被任命为奋武将军、假节、监青州诸军事。

甘露二年(257年),诸葛诞在寿春叛乱,石苞奉命统领青州诸军,并督兖州刺史州泰和徐州刺史胡质,选精锐部队为游军,在寿春外围防备东吴支援。不久东吴派大将朱异、丁奉等支援诸葛诞,朱异将辎重都放在都陆,以轻兵进屯黎浆,石苞率军大破朱异;

此时泰山太守胡烈以奇兵烧毁朱异在都陆之辎重,朱异唯有收拾残兵退还。孙綝后来斩杀朱异,并撤兵。诸葛诞无外援,突围又失败,最终于次年败亡。寿春收复后,石苞升任镇东将军、假节,封东光侯。 

甘露四年(259年),石苞接替王基兼领都督扬州诸军事。后来先后升任征东大将军和骠骑将军。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逝世,司马炎继位,石苞与陈骞多次称曹魏历数已尽,劝司马炎进位为帝。后又参与司马炎受魏元帝曹奂禅让的事。西晋建立后,石苞迁任大司马,进封乐陵郡公,加侍中。

2、石敬瑭

后晋高祖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山西太原市人,沙陀族 。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

朴实稳重,寡于言笑。喜读兵书,重视李牧、周亚夫行事,隶属于后唐明宗李嗣源帐下,迎娶李嗣源之女。参与后梁朱温与晋国李克用、李存勖“梁晋争霸”,冲锋陷阵,战功卓著。

后唐末帝李从珂即位后,拜为河东节度使,封为赵国公,赐号“扶天启运中正功臣”,然而君臣相互猜忌。  清泰三年(936年),起兵造反,坐困于太原,遂向契丹求援,割让幽云十六州,甘做“儿皇帝”。随后,在契丹援助下,灭亡后唐,正式即位,定都汴梁,建立后晋。

天福七年(942年),忧郁成疾,病逝,时年五十一,庙号高祖,谥号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葬于显陵(今河南宜阳县)。

儿皇帝

石敬瑭靠契丹的支持,也是靠武力得了帝位,和他原来一样的各地将领们也想做这个皇帝宝座,所以反叛的接连不断。再加上石敬瑭称帝后,用人和施政措施不当,民心开始背离,这又给属将们作乱提供了借口和有利时机。

镇守魏州的节度使范延光觉得总被石敬瑭猜疑,为防以后生变,就先在魏州叛乱称帝了。石敬瑭派去的杨光远不但没有攻击范延光,反而和他合伙反叛,石敬瑭的两个儿子也先后被杀。最后叛乱虽然平息,但两个儿子却失去了,叛乱给石敬瑭的打击很大。

后来,镇州的节度使安重荣也在北方叛乱,他对石敬瑭卑事契丹非常不满,经常斥责路过的契丹使节。

最后安重荣由于部将投降而失败,自己也被杜重威杀死,但这两次大的叛乱使本来心里就对仰契丹人鼻息而憋气的石敬瑭更是急火攻心,对于其他的将领也无法信任了,病情也开始加重,在安重荣叛乱的第二年,石敬瑭就死去了。

给儿子留下了一堆烂摊子,儿子石重贵继位后,仅四年晋朝就被叛降的将领和契丹一起灭掉了。

3、石守信(928~984年),字守信 ,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市)人。北宋开国将领。

初仕后周时,参与高平之战、淮南之战,累迁殿前都指挥使、义成军节度使,与赵匡胤结为异姓兄弟,成为“义社十兄弟”的成员。

北宋建立后,率军讨平李筠、李重进叛乱,出任马步军副侍卫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等职。自杯酒释兵权后,专事聚敛,积财巨万。宋太宗时期,随征辽国,迁镇安军节度使、守中书令,封卫国公。

太平兴国九年(984年),去世,享年五十七岁。追赠尚书令、秦王,谥号武烈。

4、石达开(1831年3月—1863年6月27日),小名亚达,绰号石敢当,广西贵县(今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 )客家人,祖籍地在今广东省和平县。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主要将领之一,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革命家、战略家,武学家,诗人,书法家。

1851年12月,太平天国在永安建制,石达开晋封“翼王五千岁”。

1857年,封“左军主将翼王”,天京事变曾封为“圣神电通军主将翼王”,军民尊为“义王”。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岁受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岁获封翼王,三十二岁英勇就义于成都。一生轰轰烈烈,体恤百姓民生,生平事迹为后世所传颂,被认为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形象”。

石达开不仅是太平天国一代名将,同时也是晚清中国的武学大家,在战场上,他是以冲锋陷阵、骁勇善战闻名的“悍将”。

在武学修为方面,《北平国术馆讲义》更将他与许宣平、达摩祖师、宋太祖、岳武穆、张三丰、戚继光、甘凤池等人并论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拳术名家。

5、石涛(1642年-1708年),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

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

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驻锡于安徽宣城敬亭山广教寺,后半世云游,以卖画为业。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墨法淋漓,格法多变,尤精册页小品;花卉潇洒隽朗,天真烂漫,清气袭人;人物生拙古朴,别具一格。

工书法,能诗文。存世作品有《石涛罗汉百开册页》、《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山水清音图》、《竹石图》等。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名言有“一画论”、“搜尽奇峰打草稿”、“笔墨当随时代”等。

—石苞

—石敬瑭

—石守信

—石达开

—石涛

粤考石之为姓,春秋卫大夫石碏后也,世久人远,其详不可得而稽矣。第溯其来,有石奋为九卿,呜于汉;石苞号八公攀龙,显于晋;在唐则有石洪,以明经见举;在宋有石介,号徂徕先生。历文德思思奋椿陵,为湟川人物,因作秦国夫人挽歌一联云:“月沉湘浦冷,花卸汉宫秋。”时称为奇句,为文昭王所喜,拜楚水部员外郎,迁融州副史,匾额居里“儒林坊”,即今之榕坪是也。

自历代以来,惟为文德世次相近,所居坊号目击尚存,而连之石姓确其流派也。惜乎,家谱毁于兵传,先达零落无闻。其传之有征者,则自霆作(注:此字上雨下作,下同)始为一世祖也。作生讳熙宗,字德叟,号凤冈,仕晚宋为京都库使,引年而归于诸莺乡儒林。醇朴好古,广置资产,独创官陂一所,灌溉粮田数十顷。冈生六嗣,兄弟各皆别籍弗著,惟谦号九十一公,讳天祚,字仲谦,恬淡寡营,隐居乐业,乃生轼夫、辙夫,户口蕃息,分二甲,同诸莺厢乡居别。轼夫生楚英,读古守礼,文学著名,因儒林坊洪水冲滔,遂改沙坊上河塘卜居焉。

楚英生至大、至永,永生子淳,淳生源诚,村宅分居。诚生凤、惠、亨三嗣,克敬克爱,捸蕚联芳,念先人之懿泽,感雨露之恩。爰立祭田,土名坐落下坛山、官陂洞、卢背等处,祭日清明,俾后世世相仍,永昭祭典。

始皇清龙兴,兵燹谱失,当兹之裔,曷敢忽而不念乎?于是毅然复修家谱,庶子子孙孙咸德尊祖敬宗之意云耳。继此以往,为石氏者,敦孝弟之行,绍诗书之美,毋负先志,毋坠先业,绵绵世泽,丕振家声,则于斯谱有光矣。

时大明宣德八年岁次癸丑三月之吉六世孙举人石坚字至刚顿首记书。

源于姬姓,出自黄帝之玄孙姬敬康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姓苑》记载:“敬,黄帝玄孙姬敬康之后。”

姬敬康的后裔支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敬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史称敬氏之始。 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陈厉公之子陈完,谥为敬,又叫田敬仲,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春秋时期,陈厉公名妫跃,为陈桓公妫鲍之次子。陈桓公病逝后,其异母弟陈佗杀了太子免自立为君。后妫跃与妫林、妫杵臼联合蔡国人杀死了陈佗,妫跃即位为陈厉公。陈厉公死后妫林即位,为陈庄公,陈庄公死后其弟妫杵臼即位,是为陈宣公。陈宣公二十一年,杀其太子妫御寇。由于公子完与妫御寇关系非常好,恐祸及己,于周桓王二十年(公元前700年)逃到了齐国。当时的春秋霸主齐桓公姜小白收留了他,并赐给他田地邑城,还想任命他为正卿,但他只接受了“工正”一职,陈氏由此立足于齐国。公子完感谢齐桓公之德,遂指田改姓为田氏。田敬仲完的后代田氏家族在齐国逐渐发展,至其五代孙田乞,为齐景公姜杵臼的大夫,其后田氏一族在齐国世代为相,并垄断齐政权,齐公犹如傀儡。田无宇、田常等人身为姜齐之臣时,为了争取齐国民心,在春秋末期就不惜经济代价,施惠于民,被称为“厚施买国”,最后人心归附。

到周安王姬骄十一年(公元前391年),第十代孙国相田和将齐国国君齐康公姜贷放逐到海边,只留一城之地作为其食邑,田和成为了齐国实际上的国君。周安王十六年(公元前386年),周王室册命田和为齐侯,正式将他列为诸侯。过了几年,齐康公病逝,姜氏遂绝其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代齐姜”。

公子完逝世后,齐王曾赐其谥号为“敬”,史称田敬仲完,其后裔支孙中有人遂以“敬”为姓氏,称敬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敬氏正宗。 源于改姓,属于避帝讳改姓为氏。北宋时期有个大臣,叫文彦博,祖上本来姓敬,他的曾祖父曾在后晋政权中为官,后晋高祖是石敬瑭,“敬”字犯了帝讳,当时只得为了避讳,将敬字拆开,一分为二。凡是姓敬的,要么改姓文,要么姓茍(jì),文彦博的曾祖父不得不改姓了文。没多久的后汉高祖刘暠天福十二年(辽国耶律德光大同元年,公元947年)农历12月17日,后晋为后汉所灭,后汉皇帝叫刘知远,敬氏不存在避讳之嫌了,茍(jì)氏、文氏的有些后代相继回复为敬氏,有些则没有复回原姓。过了十多年的后周恭帝柴宗训显德七年(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结束了纷乱的五代时期。北宋王朝建立后,赵匡胤成为宋太祖。

由于赵匡胤的爷爷名叫“赵敬”,如此一来敬氏又犯了帝讳,只好再次改为文氏或茍(jì)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改姓,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清朝时期,有四川马鞍山人苟莲峰(苟华南),进士起家,蜚声瀚菀,山右司衡,南沙出宰。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大帝)嫌其姓读音不雅,令他于苟旁加反文改为敬氏。

此支敬氏原本苟氏,河内郡人.河内盛产苟杞,经草木为姓.故姓苟.皇帝后裔因氏,凌低奔苟突国而来(今之越南),于苟旁加反文为敬字.到五代十国期之后晋(公元936年至946年),避后晋政权建立者石敬塘之讳,去文为苟,世代相传延续.直到大清乾隆年间约一七四零年,苟莲峰(苟华南),进士起家,蜚声瀚菀,山右司衡,南沙出宰。又大清同治皇妃名敬懿。当时苟姓实为望族贵族也。皇帝御笔,于苟旁加反文,赐姓为敬。乃皇帝赐封,谁敢不遵吾族祖人虽接爱了其姓之写法,取左右两字为字也,号也,榜名也。但乃坚持以苟字的园通叶韵为发音,仍然从苟而不从敬。且将姓字之写法定为敬,其中口字改为一个厶,故当今此支族中有将姓写为苟和敬的。但只能读其苟字之去声。实为一演化字,多音字也。正如"为"字,"朝"字"行"字等的多发音一般。故警告我族人,对姓字之写法,读法,大家必须牢记心间,世代传承,永世莫忘。 北方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在甘肃陇南有个叫敬坪的村,据考他们都是西北古羌人的后裔。虽然现在已经完全汉化,可是从老人们的传述的事迹以及一些遗留的古物来看,他们的祖先确实为古羌族。

9位。

根据查询族谱录得知,据历史记载,石姓在各朝代中有九人当过皇帝。分别如下:

石敬瑭(公元936年—946年)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国高祖,称帝十年。

石重贵(942年-946年),后晋称帝四年。

石勒(公元319年—350年)十六国时期后赵国高祖,坐31年皇帝,国号“建平”。

石弘(公元333~334年)后赵国,称帝两年。

石虎(公元334~349年)称帝十六年。

石世(339年-349年)称帝十年。

石遵((—349年))自立为帝一百八十三天。

石鉴(公元349~349年)称帝一百零三天。

石祗(公元351~351年)后赵末代君主,称帝四十一天。

“石”字溯源:“(厂)”与“石”本为一字之分化,参见前“厂”字条。 “(厂)”为象形字,像山石形。后来加装饰偏旁“口”字,便成为“石”。战国文字则在“厂”的上下添加饰笔,成为、等形,这种加饰笔的字形在汉代碑刻中还有所保留,古代字书中也还收有这种加饰笔的隶定字形,如《集韵》石字古文作“”。秦代以后,石所从的“口”字变成,作圆廓形,以至于《说文》以为该构件像石形。

引言:石敬瑭建立了后晋王朝,存在了也不过11年,而他本人在位也不过6年,却因为割让“燕云十六州”一事,挨了一世的骂名。“燕云十六州”的割让使中原王朝少了一个天然屏障,把中原王朝赤裸裸的暴露在少数民族的铁骑弯刀之下。

史书记载石敬瑭是沙陀人,他到底是汉族,还是沙陀人,也引起了众多学者的争议,薛居正的《旧五代史》与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对于他的出身看法截然不同。

一、新旧《五代史》中的记载

1、《旧五代史》里明确记载石敬瑭是汉人,祖籍太原,是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西汉丞相石奋的后代,和祖辈流落到甘州,与当地人融合。

史料记载:“(石敬瑭)本卫大夫蜡(石蜡蜡)、汉丞相奋(石奋)之后,汉衰,关辅乱,子孙流泛西裔,故有居甘州者焉。”

石敬瑭生于太原,从小好读兵书,崇尚李牧和周亚夫,他的boss李嗣源任代州刺史时,非常欣赏他,还把女儿嫁给了他,有记载说李嗣源是沙陀人。

《旧五代史》的作者薛居正等人,就是五代十国人,反映了当时人的基本态度和想法。也就是说,薛居正等人是站在那个时代的位置上写下的文典,所以他们所著之事,也不可轻易抹杀。

石敬瑭画像

2、《新五代史》

石敬瑭的父亲名字叫臬捩鸡,欧阳修不无揶揄地说,他的那个石姓,“不知得其姓之始也。”

晚一些的史料对于石敬瑭的记载语焉不详,说石敬瑭的父亲名字“臬捩鸡”(这是个藩名),出于西夷,和李克用一起归唐。因为石敬瑭父亲的名字,他被《新五代史》认为是沙陀人,这个证据最后的指向,是“臬捩鸡”这个名字。

这个证据也是有来源的,因为战乱,石敬瑭的祖辈避乱而到了甘州,如果要在乱世生活下去,必然要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就像你出国移民了,可能也会取个别国的姓氏。这只能说明石敬瑭的祖辈确实生活在沙陀国,并不能代表他的祖籍就在这里。

在这之后,石敬瑭的生活轨迹就一直在“燕云十六州”徘徊了。这些史料可以表明石敬瑭是一个生长于胡地戎墟的猛将,血统已经不重要,他羡慕的是华夏英雄,而欣赏他的则是胡族领袖。

不论是《旧五代史》还是《新五代史》,甚至是《资治通鉴》都没有明确记载石敬瑭的胡族姓名,他生活在沙陀,并没有像他父亲一样有一个“番名”,而李克用(朱邪氏)、李存勖(朱邪氏)、李嗣源(邈佶烈)都在正史提及了番族姓氏和名字。

二、石敬瑭的身份应该是民族融合的结晶

石敬瑭在“燕云十六州”生活,本身就是和胡族融合在了一起,由于他自身也受到了汉语文化的熏陶,所以当契丹国主认石敬瑭为儿子时,他并没有受到侮辱的感觉,这也许就是他已经和当地人融为一体的直接证据。文化不同,民族不同,所以认知必然不同。

史料对于他归属于哪个民族的记载,出现两个了两个极端,一个是汉人,一个是沙陀人。石敬瑭身上的谜题始终萦绕在大家心中。

从他建立的后晋政权来看,他的体系完全是汉化的制度,与同时期的辽国,后来的金国、元朝、清朝都有所不同,他的政治班子都是以汉人为主,胡人反倒很少。在政权依靠亲族维系的封建王朝,要么就是他的思想超前,要么就是他骨子里有汉人的思维。

在后晋时期沙陀人没有什么特权,不存在民族民族压迫和歧视政策。这种思维,有民族意识的政权来说,并不多见。汉人在沙陀可以封官进爵、顾命辅政,没有限制。这样的开放先进的执政模式,也许是石敬瑭确实思维开明,也许是他的民族意识不强,这些问题,现在看来也是一个疑团。

我们看看石敬瑭的五位宰相:冯道(瀛州景城人——今河北沧州人),赵莹(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桑维翰(河南府洛阳人——今河南洛阳),李崧(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和凝(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人)。客观地说,这些汉人宰相,实行了一些发展民生地善政。

以上就是石敬瑭的汉人执政班子,这完全是一个汉人体系的政权结构,石敬瑭为什么要把内政都交给汉人?虽然这也不能说明他就是汉人,但是要说他是沙陀人也未必可以成立。

这些史料可以表明,石敬瑭的政权是一个深度汉化的封建势力,特别是在五代十国之时,民族融合的大发展时代,基因里里融入了更多的民族组合,是一场血脉的混合。

石敬瑭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在后唐建立和李嗣源称帝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李从珂即位后,对石敬瑭的猜忌态度,逼得石敬瑭反唐,在实力不济的情况下,他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代价,获得契丹人的支持,最终取代后唐建立后晋政权。

石敬瑭坐上皇位的那一天开始,他就不可避免地遭遇众叛亲离。在内忧外患中,石敬瑭度过了六年帝王生涯,忧郁而终。

石敬瑭的身世之谜

石敬瑭的身世其实无法确认,大体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他是沙陀人,第二种说法他是汉人。

①沙陀人说法:

石敬瑭自高祖时期归唐,此后世居河东太原。石敬瑭家族因为拥唐有功,累世为中高级官员,这就是石敬瑭年轻时获得李嗣源赏识的基础。

按《新唐书》记载,石敬瑭的父亲叫石绍雍,沙坨名“臬捩鸡”,搞不清这是什么新品种,也不清楚本意是什么意思。

有一点可以肯定,石敬瑭身上有粟特人血缘,他的曾祖母安氏是粟特人,其祖母米氏疑似粟特人。

②汉人说法:

在《旧唐书》中,直接指出石敬瑭是春秋卫国大夫石碏的后人,也是西汉有名的“万石君”石奋的后人。说石氏家族为避战乱,移居张掖。

张掖是胡汉杂居之地,所以石氏家族究竟是怎么回事,无法说得清。欧阳修在编纂《新唐书》时,直接用了“其姓石氏,不知其得姓之始也”,明确石敬瑭身世不可靠的结论。

石敬瑭一生经历的四个阶段

石敬瑭家族起源虽不可考,但是祖上时代为官却有明文记载。石敬瑭年轻时候沉默寡言,喜好度兵书,以李牧和周亚夫为偶像。当时的代州刺史李嗣源,非常欣赏这个年轻人,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石敬瑭。从此,石敬瑭的一生,与波澜壮阔的五代皇室恩怨紧密相连。

1征战四方,为后唐建立立下殊勋

石敬瑭青年时代,正赶上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与后梁争天下的阶段,石敬瑭的岳父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因而翁婿俩都是李存勖手下最重要的将领。在此期间,石敬瑭展现了他出色的军事才华,和无以伦比的忠勇。

①贞明三年(917年),莘城之战,身陷重围的石敬瑭,亲冒矢石,辗转数十里,来回冲杀,救出被围困的李存勖和李嗣源,打败刘掞:

“庄宗已得魏,梁将刘掞急攻清平,庄宗驰救之。兵未及阵,为掞所掩,敬瑭以十余骑横槊驰击,取之以旋。庄宗拊其背而壮之,手啗以酥,啗酥,夷狄所重,由是名动军中。”

②贞明四年(918年)

,杨柳镇之战,李嗣源再次陷入刘鄩的包围,又是石敬瑭拼尽全力,解救岳父。又在胡柳陂与李嗣源一起,把后梁大军杀得全军覆没:

“十五年,庄宗战于胡柳,前锋周德威战死,敬瑭以左射军从明宗复击败梁兵。明宗战胡卢套、杨村,为梁兵所败,敬瑭常脱明宗于危。”

③龙德元年(921年)、龙德二年(922年)和龙德三年(923年)

,石敬瑭跟随李嗣源,在德胜渡击败后梁大将戴思远,斩首两万多人。此后,在胡卢套作战不力的情况下,石敬瑭再次充当了李嗣源的保护神,用身体保护李嗣源撤退。在杨村寨之战,石敬瑭挡住了敌人对李嗣源的身后袭击。

④同光元年(923年),后唐灭后梁的关键之战,郓州之战中,石敬瑭随李嗣源率五十名敢死队员,突袭郓州东门。在那场决定后唐与后梁命运的生死战中,石敬瑭身中刀伤,奋勇杀敌,为大部队的到来争取到了时间。郓州的陷落,标志着后梁政权的灭亡不可避免。

可以说,石敬瑭为后唐的建立,立下了不世功勋,也展现了无以伦比的忠诚和勇猛!

2帮助唐明宗李嗣源登上帝位

唐庄宗李存勖登基后,与战功显赫,人望极高的李嗣源之间,产生了龃龉,忌惮心理让李存勖对李嗣源处处防备,不停打击压制:

“诸军马步都虞候朱守殷奉密旨伺帝起居……初,帝善遇枢密使李绍宏,及帝在洛阳,群小多以飞语谤毁,绍宏每为庇护。”

由于李存勖后期荒于政务,宠幸宦官,放纵藩镇,导致国力衰退,忧患顿起。同光四年,魏博戍卒发生哗变事件,并攻陷邺城。李存勖几次围剿,都以失败告终,不得已再次启用李嗣源。

李嗣源率领皇家亲军出征,没想到在邺城遇上了亲军哗变,叛军劫持了李嗣源,与魏博戍卒联合,要拥立李嗣源为帝。李嗣源借口安抚士卒,逃出邺城,到达魏县,一面召忻州刺史元行钦前来平叛,一面等待朝廷降罪。

元行钦接到李嗣源的命令,不光没来汇合,反而疑心李嗣源有诈,于是上疏诬告李嗣源谋反。李存勖本来就对李嗣源猜忌很深,元行钦的告状,导致局势迅速恶化,李存勖决定御驾亲征,征讨李嗣源和魏博。

李嗣源原计划回京解释清楚,等待李存勖处置。石敬瑭在关键时刻提醒岳父:军队发生哗变,哪有统领的主将能置身事外的?你已经脱不了干系了!只有一个办法,将错就错,彻底反了,马上决策,不容拖延!

导读: 石姓是怎么来的石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七十一位姓氏,在川贵湘、鲁冀豫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当今石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o29%,总人口大约在360多万。那么,石姓的起源是什么历史上姓石的名人有哪些呢姓石的明星有哪些快点随我了石下石姓起源及简介吧。

石姓起源及简介

石姓的渊源主要有两大支:姬姓和子姓。

第一支出自姬姓,周文王的后代。西周初,周成王封其叔康叔于卫,史称卫康叔,卫国在今河南淇县东北,后三移国都,先后向东迁曹、楚丘、帝丘,均在河南北部滑县与濮阳之间。传至卫桓公时,卫康叔的六世孙卫靖伯之孙公孙碏,字石,也称石碏,有大功于卫,世为卫大夫。其后以其字为氏。这支姬姓石氏的历史有2 700多年。

春秋初期,郑国公子丰之子公孙段,字子石,其后裔以字为氏。郑文公时大夫石甲父为其后。这支姬姓石氏也有2600多年历史。

春秋后期,晋顷公封公族羊舌肸于杨,今河北宁晋,是为杨氏。羊舌肸之子杨食我,字伯石,也称杨石,其后代以字为氏。这支姬姓石氏有2500多年历史。

第二支源出子姓,帝舜之后裔。周成王时,商纣王之兄微子启的孙子稽,被封为宋公,

起初国都在今河北赵县北,宋公稽的儿子丁公申继位后,宋国南迁到今河南商丘。春秋后期,宋共公之子公子段,也称褚师段,字子石,其后以字为氏。子姓石氏的历史有2500多年。

外族基因的融入

第三支出自外族的改姓。我国的石姓同外族的关系十分密切,从秦汉起不断有外族血液流入,是组成我国石姓的重要成分。西汉时西域的石国人进入中国,一直到唐朝时没有间断过,经河西走廊移民西北和四川地区,进而进入中原,最终成为汉族。历史上其他外族改石姓的事件还有:东晋末前秦氐族的石姓;匈奴别部羯族的石姓;南北朝北魏时鲜卑族乌石兰氏、嗢石兰氏等氏族集体改姓石;五代后晋高祖石敬瑭为沙陀部人,是太原石氏的先祖;五代前蜀利州司马石处温是波斯人,是万州石氏的先祖;宋朝宜都蛮的石姓;宋朝金国女真人斡勒氏、石盏氏等氏族均改为汉姓石;清朝满洲八旗瓜尔佳氏、倭赫氏、石佳氏、倭勒氏等氏族有集体或部分改为汉姓石。

历史上石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期,石姓最早活动在河南北部古卫国之地。以后便主要活动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再往后向更广的地方发展。两汉时期,由于西域石国等外族的加入,石姓在甘肃、青海的黄河以西活动,随后进入了陕甘宁和川西北,很快南下。到唐朝的二次大的南下移民,石姓进入了东南地区,随后流入了广东。宋元明时,石姓基本上已分布于各地。清初进入了台湾。

宋朝时期,石姓大约40余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2%,排在第三十八位。河南为石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石姓总人口的17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广西、浙江、四川,这五省占石姓总入口的66%,其次分布于河北、山西、广东、甘肃等省。石姓的分布是围绕河南为中心,形成北晋冀鲁、东南浙江、南方两广、西部陇川的石姓聚集区域,石姓的主体在北方。

明朝时期,石姓大约3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3%,排在第六十九位。山东为石姓第一大省,药占石姓总人口的22%。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浙江、陕西、广西,这四省大约占石姓总人口的s4%。其次分布于湖北、河北、湖南等省。宋元明600余年,由于战乱,石姓在北方遭到重大的创伤,人口急剧减少。石姓的分布总格局发生了变化,其人口向四方迁移。石姓的河南中心消失,调整为四块石姓的聚集地。

当代石姓的分布

当代石姓的人口已达360多万,为全国第七十一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5%。宋朝至今l000年石姓人口增长率是呈V形态势。当前的石姓主要集中于四川、湖南、

山东、河南、河北五省,大约占石姓总人口的4l%,其次分布于贵州、辽宁、陕西、湖北、山西、江苏,这六省又集中了28%的石姓人口。四川居住了石姓总人口的9%,为石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以川贵湘、鲁冀豫为中心的两块石姓聚集区。

历史上姓石的名人

《中国入名大辞典》收入了石姓历代名人187名,占总名人数的O41%,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五十五位;石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3%,排在并列第七十四位;石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24%,排在第七十七位;石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21%,排在第八十七位。

历史上石姓重要人物有:春秋卫国大夫石碏,鲁国大夫石骀仲,孔子弟子石作蜀;战国中期魏人天文学家石申;西晋大将石崇;东晋末十六国后赵国主石勒;五代后晋高祖石敬瑭;五代北宋之际画家石恪;北宋大将石守信,文学家石延年、石介;元朝戏曲作家石君宝;明朝镇朔大将军石亨;清朝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民国察哈尔省主席石友三;当代纺织教育家石凤翔,植物生理学家兼农史家石声汉。

石姓血型

石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35%;A型占289%;B型占288%;AB型占89%。

石姓的明星

石小群、石慧、石联星、石兰、石琳、石挥、石头、石隽、石斑瑜、石方禹、石原兴、石浜朗、石凌鹤、石天、石坚等等。

历史上那么多姓氏,其中石姓出现过哪些历史名流?

1、石苞(?-273年),字仲容,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三国时曹魏至西晋重要将领,西晋开国功臣。西晋建立后,历任大司马、侍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