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大宅门里白景琦的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1浏览:3收藏

谁能告诉我大宅门里白景琦的家谱!!,第1张

《大宅门》白景琦的家谱:

爷爷:白萌堂

奶奶:白周氏

父亲:白颖轩

母亲:白文氏

妹妹:白玉婷

配偶:黄春、杨九红、槐花、李香秀

长子:白敬业

次子:白敬功

女儿:白佳丽

孙子(白敬业的儿子):白占元、白占光、白占邦

孙子(白敬功的儿子):白占平、白占安、白占山

孙女:白慧、白美

扩展资料

白景琦是郭宝昌《大宅门》创作的艺术形象,其原型便是乐镜宇。在剧中,白景琦是一个个性张扬,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的人。青年时代被亲生母亲赶出家门,发明了32张药方,光宗耀祖。他一生与四个女人有感情瓜葛。

以北京老字号同仁堂为背景的电视剧《大宅门》中,白景琦的原型同仁堂的少东家乐镜宇,是北京同仁堂乐氏家族第12代孙,也是同仁堂当时的店主乐朴斋的第三房侄子。

乐镜宇这一辈叔伯兄弟共有17人,在众兄弟中乐镜宇最不被看好,乐镜宇受此刺激,下定决心,非要在药业上干出一番事业来。于是他私下向同仁堂的老职工请教,潜心学医,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

《大宅门》是中央电视台影视部、无锡中视股份公司联合出品的家族剧,该剧讲述了中国百年老字号“百草厅”药铺的兴衰史以及医药世家白府三代人的恩恩怨怨。

-白景琦

丹北镇埤城白龙寺生态园雀梅墩的岗地

资料: 鸣炮、上香、祭酒、诵祭文、鞠躬……3月30日上午,丹北镇埤城白龙寺生态园附近一片名为雀梅墩的岗地上格外热闹,一场殷氏后裔公祭始祖秉常公诞辰915周年的仪式在此隆重举行。来自镇江地区和苏锡常、徐州、宿迁以及上海等地的220多位殷氏后裔代表参加了祭祀活动。

  一座祖茔牵动四方族人

  雀梅墩村是丹北镇埤城地区一个很小的自然村,因其是南宋右武大夫殷秉常的墓葬所在地,成了江南地区许多殷姓人士心中的“圣地”。该村78岁老人殷云鹏告诉记者,殷秉常原籍泰州,南宋时随宋高宗南渡,后定居镇江新区大港。明朝万历年间,因墓地临近长江,户部尚书殷正茂将此墓迁至丹阳经山泉水湾雀梅墩。殷云鹏说,其祖父原为访仙镇东茆塘里村人,后因在雀梅墩守祖墓,全家人也就定居在这里。

  记者在祭祀现场看到,此地郁郁葱葱,殷秉常墓保存完好,墓前的汉白玉古碑格外引人注目。记者从市文物主管部门了解到,殷秉常墓已被拟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殷商文化联谊会会长殷云飞告诉记者,殷秉常后裔在江南分布很广,且名人辈出。华墅(今拆迁至镇江新区平昌新城内)、麒麟(今属丹阳开发区其林村)、黄墟(今属丹徒区辛丰镇)、上里(今属安徽省歙县)是其主要分支,其后裔还广布于镇江地区和江阴申港、龙砂,苏州江震,常州北门,宜兴徐舍等地。2010年至2012年,殷氏族人筹资对殷秉常墓进行了维修,恢复了祭祖活动,今年的规模为历年之最。

  一天内圆了六代人的梦

  在各地殷氏来丹的祭祖人员中,有一位88岁高龄的老人在发言中因充满深情而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老人名叫殷保国,是宿迁市的一位离休教师。老人告诉记者,丹阳之行圆了他家族几代人的梦,所以心情格外激动。

  原来,殷保国的曾祖父在清末太平天国战乱时期,从丹徒逃难至苏北睢宁县,后来定居在宿迁。殷保国在接受采访中动情地告诉记者,在他十七八岁那年,祖父已经八十多岁,祖父告诉他,其祖先在丹徒马迹山地区,有生之年想回家去看看。然而,因失去联系多年,从祖父起至自己的晚辈,整整六代人了,殷保国多次想返乡祭祖,却一直未能如愿。

  就在两天前,殷保国老人的儿子从网上获知南渡殷氏后人将于3月30日来丹阳祖茔祭祖,于是殷保国便带着儿子,于3月29日就下榻丹阳埤城的一家旅馆。

  30日是殷保国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从殷伟国宗亲处了解到,根据家谱记载,他的祖籍为丹徒黄墟山北大缺村,他在这天一大早就赶到村里探亲,感到格外亲切。

  “水有源,树有根,终于寻到了自己的根,我的心激动得几乎要从口中蹦出来!”殷保国如是表达了自己难以抑制的兴奋之情。

  宗亲联谊共促社会和谐

  这次前来祭祖的殷氏后裔,来自苏南的大部分地区和苏北的部分地区,跨省的还有上海等地族人,可谓阵容强大。广大殷氏后裔在祭祖活动中纷纷表示,要睦宗敦族,加强各地族人的联系和交流沟通,加强同宗联谊,促进社会和谐,只有家族团结、和谐,才能促使社会和谐,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

  由申港殷氏修谱委员会会长殷若东组织带领的江阴殷氏代表团此行来了60多位代表,分乘两辆大巴前来丹阳。据殷国荣、殷国曙等人介绍,江阴申港地区始迁祖为丹阳麒麟派第十世祖殷德裕,于明洪武初年来申港瞻仰季子墓后,始定居此地,目前殷氏后裔有5000多人。

  他们表示,今后将常来丹阳故土走走、看看。

  现居南京的殷尚正原籍苏州吴江,他告诉记者,苏州殷氏名人辈出,最有名的是清朝名臣殷兆镛和民国时期的明星殷明珠。他说,当年因续修家谱而联系上江南其他地区殷氏族人,每年清明前夕到丹阳祖茔的祭祖活动也成了他的“必修课”。

  镇江新区平昌新城内的华墅马灯艺术队在祭祖活动中的装扮很是吸引人,该艺术队负责人殷万林对记者说,虽然华墅村已经拆迁,但是马灯队是华墅殷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他正在殷氏年轻人中吸收成员,使其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

  >>>>>>相关链接:!!丹阳殷氏起源殷氏起源于殷朝(商朝),系以国号为姓。丹阳是殷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也是江南殷氏的主要发祥地。据历史文献和谱牒记载,东汉末年,谏议大夫殷封为避党锢之祸,弃官携家眷栖居丹阳,这是丹阳殷氏的第一个源流。东晋时期,荆州刺史殷仲堪葬延陵季子庙侧,其子“庐墓而居”,成为延陵吕庄支殷氏远祖,其后裔主要分布在丹阳延陵和丹徒、金坛等地。

  第三个源头是南宋右武大夫殷秉常迁居镇江大港,其二子再迁华墅,后裔散布于镇江和江南各地,成为江南望族。

殷正茂因该是葬在这里了,从字里行间能分析出这里是祖坟

方氏家谱字辈排行

方氏族谱字辈排名国,顺,正,家,之,文,明,启,厚,依,照,朝,同,捷,远,世,袭,克,昌,期,

2 方氏辈分排名

德泽丕昌运,泽字辈后面是丕字辈。

3 方氏族谱得字辈

四川资阳方氏字辈,明字辈后面是正。

1,四川资阳方氏字辈:“庭朝应志仕文如之从明正是同书于万中和泰起永耳汝洪心耀前入"。

2,安徽太湖方氏字辈:“一德向传明献点英才记昔”。

3,安徽天长方氏字辈:“高伦序定绍法敦行”。

4,安徽阜阳方氏字辈:“伸子建学万”。

5,安徽舒城方氏字辈:“良存仁茂德家道远昌”。

6,安徽寿县方氏字辈:“德茂登家庆贤良玉国华”。

7,安徽合肥方氏字辈:“观美善怀开宗明义孝友传家贤能继世”。

8,安徽淝南方氏字辈:“大宗延世则群秀正家申中孝成先德”。

9,安徽桐城方氏字辈:“世德延长曾元”。

10,安徽枞阳方氏、许氏字辈:“敬承宗系培植本支实修名立勋铭钟彜”。

4 方氏家谱字辈排行榜

大宅门第二部小说附录人物表为准;

由于设定的每一行为一个辈分,便于一目了然,所以詹王府的老福晋忽略了;

仆人丫鬟也一并忽略,亲戚关系基本牵扯不到的也一概忽略——除了特意加了个王喜光;

有关人名矛盾之处也以正传两部的七十二集为主,前后矛盾的按照时间推衍选择后者;

白老爷 白萌堂(杜雨露) 妻 白周氏(王丽媛)

长子白颖园(李洪涛) 妻 白殷氏(赵珍祺)

长子白景怡(贾新光)

次子白景泗

三子白景陆

四女白玉芬(艾丽娅)

孙:白敬生

次子白颖轩(毕彦军) 妻 白文氏(斯琴高娃)

长子白景琦(陈宝国) 妻 黄 春(茹平) 妾 杨九红(何赛飞) 妾 槐花(雷娟) 填房 李香秀(谢兰)

长子白敬业(赵 毅) 妻唐幼琼 周玉莲

孙子:白占元 妻:苗若珍、白占光,白占帮(周玉莲生) 孙女:白美、白慧-儿子:童大陆

次子白敬功 妻 高月玲

孙子:白占平、白占青

女白佳莉(张 谊) 女婿何洛甫

外孙女:何琪

养子李天意

次女白玉婷(蒋雯丽)

三子白颖宇(刘佩琦) 妻 白方氏(张 岩)

长子白景双

次子白景武

白颖宇,白方氏:儿子:白景双 白景武

白雅萍-关少怡

四女白雅萍(李 萍) 女婿关少沂(白 杨)

女:关香菱

长子关小宝

次女关秀伶(魏然)

女婿詹奎禧

子詹立志

白家相关人等

白家世交 沈树仁(郭宝昌)

胡总管(张 谦)

新总管 王喜光(雷恪生)

听差 秉 宽(张兆北)

白景琦老师 季宗布(张丰毅)

白景琦友 日军老田木(田壮壮)

詹王府

母 老福晋(贺小书)

子詹王爷(鲁继先)

长女大格格(贾 妮)

情夫武贝勒(章 申)

私生女黄 春(茹 平)

次女二格格

三子詹 瑜(李心敏)

朝廷

慈 禧(赵奎娥)

李莲英 (张艺谋)

常公公(黄宗洛)

府台大人(姜 文)

巡 捕(陈凯歌)

朱 顺(申学斌)

其他

于八爷(李雪健)

白 桦(于荣光)

当铺掌柜(何 群)

老駂珍儿(宁 静)

韩荣发(杜旭东)

5 方氏家谱辈分

 “方姓”百家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苏、浙、闽、粤、皖、赣、湘、鄂、豫等地区。那么在方姓字辈排行中的辈分划分是怎样的呢,下面不妨来看看吧 贵州德江方氏字辈:“成月正天文大德在朝廷传佳忠孝友远代万年春”。

  贵州德江方氏字辈:“成月正天文大德在朝廷传佳忠孝友远代万年春”。

  

6 方氏家谱辈分查询

源出 ; 出自「姬」姓,以字为氏。

周宣王有大臣方叔。见《诗经.小雅.采芑》云﹕「方叔止。」「方叔,卿士也。支孙以王父字「方」为氏。又,《风俗演义》云﹕相传为古帝榆罔之子方雷氏之后。万一公支下流传字派1至60世: 01世至10世:万省元福钜,志胜添凤一; 11世至20世:应逢希世思,懋极道昌华。  21世至30世:大学先明德,继之以新民; 31世至40世:其成在止善,宗绪乃克行。  41世至50世:物格后知至,身修必意诚; 51世至60世:齐家治国本,天下乐太平。  万七公支下流传字派: 01世至05世:万召太人广; 06世至12世:仕欲本绍目隐瞪, 13世至19世:仰献观之日从轮, 20世至26世:一恭志同修显尚, 27世至33世:来迟进作四逢成, 34世至40世:衣冠叠侣天颜观, 41世至47世:甲第联绵海内名, 48世至54世:运会璇推尊道德,

7 方氏家谱字辈排行表

统一的应该没有,每个地方都有姓方的,然后大家族有自己的族谱家谱,辈分什么的都在那里写着。不同的分支应该合不到一起。

8 最新方氏族谱排辈分

方姓字辈:  江苏南通方家村字行:应克先人志,荣光兆泰和。  安徽天长方姓字行:高伦序定,绍法敦行。  浙江衢州方氏派语:世辈二十字:育廷逢洪锡,文明衍盛传,邦家崇淑德,光荣显祖先。行辈一十二字:智仁圣义中和,孝友睦娴任恤。  江西上饶尊公桥方氏字派诗:文章长秉得,审兆绍希荣,慎守宗维远,恪传祖德行。存诚修信效,尚志式朝正,克广金紫庆,化通任酌成。  柱国方氏派语:本生宗敏存,堂昂肃永昌,和当贵兴隆,乾元亨贞远,成谦让。  某支方氏老派行:延良天文一,士国必大邦。新派行:祖上有宏德,永世作隆昌

出自商王朝时期的大戴氏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少典氏第十五代、黄帝轩辕氏第四代帝喾高辛氏的次妃有娀氏,生契为尧司徒,封于商,成为商王朝之祖,赐姓子氏。从契到汤共传了十四代,恰好与夏相始终。商经过五百年而强大,最后经鸣条之战灭掉了夏王朝。契,又名阏伯,曾辅佐大禹治水,因有功封于商丘火正,为中国天文历法创始祖,死后葬于商丘,即阏伯台。阏伯又称火神台、火星台、台形如墓,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西南三里的王坟乡,墓(台)根基长约二百七十米,高三十五米,全为夯土筑成,台上有祭阏伯庙、大殿拜厅、东西禅台门、配房、钟鼓楼等,台下盖有花戏楼,属元朝大德年间(公元1135~1138年)所建,明、清两朝均有修缮,现代又修葺一新,每年农历1月7日成太古庙会,四面八方群众前来朝台,热闹非凡。商汤之后,由太甲到太龙,是商王朝巩固和发展时期。汤的孙子太甲在位时还发生过伊尹放太甲的故事,此后商王朝的统治很稳固。盘庚在位时曾几次迁都,最后定都在殷(今河南安阳),所以商王朝也叫做殷朝,迁都促进了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商王朝共传十七代,三十五王,存在了约六百年。

周武王灭了殷商王朝之后,有不少殷商的遗族以国为氏,称殷氏,其大戴氏国的后人本就为殷氏,但为了纪念故国,后来就有改殷氏为戴氏者,再后有简笔写作“代”者。该支代氏出自河南,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渊源2

源于子姓,出自商汤的后裔微子启,属于以谥号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在西周初期,周公旦在平定了“管蔡之乱”后,赐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纣之庶兄子启于商王朝的旧都(今河南商丘),子启后来建立了宋国。传岛宋国的第十一代君主名子撝,于周宣王姬静(姬靖)二十九年(公元前799年)即位,至周平王姬宜臼五年(公元前766年)逝世,后被周宣王赐谥号为“戴”,史称宋戴公。自此,中华大地又有了一支代(戴)氏。宋戴公的后裔有戴(代)、宋、武、宣、穆、萧、庄、乐、石、华、皇、皇甫、东乡、桓、向、钟、宗、目夷、目、鱼、墨台、墨、司城、右师、舍、老、朔、祝其、仲、荡、边、锡、司马、司寇、司徒、司、鳞等等一百多个姓氏。

宋戴公逝世后,宋国君位传给子司空,即宋武公(公元前765~前748年在位),其庶子一支子孙遂以宋戴公的谥号“戴”为氏,世代相传至今,人丁兴旺,史称正宗的河南代氏,后有简笔写作“代”者。子姓代氏族人大多尊奉宋戴公为一世祖。

渊源3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戴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料载,春秋时期有一古戴国,为姬姓诸侯国。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大封宗族子弟和异姓功臣,并追封五帝时名君、名臣之后为诸侯。到了周成王姬诵即位之后,辅佐成王的周公在东征后,又分封了一批诸侯,戴国大约就是周朝初年由周王室子弟受封后建立的。这在史籍《世本》中记载:“戴氏,古戴子国,姬姓之后。”关于古戴国的地望,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阐述:“戴,故国在陈留”。史籍《春秋》中记载:“戴国,今陈留外黄县东南有戴城。”而史籍《汉书》中记载:“梁国甾县,故戴国。”应劭曰:“章帝改曰考城。”自东汉章帝刘炟改甾县为考城,迄1954年考城、兰封两县合并为兰考,其间经历了长达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虽然北魏、北齐和五代梁时几度易名,时间均极短暂。原考城县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一带。戴国灭亡后,戴国王族子孙以及一些国民为表示对故国的怀念,即以故国名称为姓氏,称戴氏,后有简笔写作“代”者。该支代氏也是出自河南。

姬姓代氏族人皆尊奉戴于隐公为得姓始祖。

渊源4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蒙古八旗姓》、《黑龙江志稿·氏族》记载:

⑴蒙古族巴逊氏,亦称把孙氏、博斯沁氏,世居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sun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戴氏、卜氏、孙氏等,其戴氏今有简笔写作“代”者。

⑵蒙古族戴卜罗氏,亦称岱簸罗氏,源出蒙古新巴尔虎部,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Daibolo Hala。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戴氏,今有简笔写作“代”者。

⑶蒙古族岱齐特氏,亦称戴特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Daici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戴氏,今有简笔写作“代”者。

⑷蒙古族塔塔儿氏,亦称塔塔喇氏,源出元朝时期成吉思汗世仇塔塔儿部,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atar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戴氏、谭氏等,其戴氏今有简笔写作“代”者。

另外,在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陈蒙古八旗的一支部族奉命随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派驻辽宁丹东凤凰城,屯垦于瑷河沿岸的影壁山附近,其后人取汉字“戴”为姓氏,称戴氏,今主要聚居于凤城大堡蒙古族镇,今有简笔写作“代”

(1)谱名:为明血统,防乱宗,谱名一般包含里籍,如《韶山毛氏族谱》、《镇海横河堰包氏宗谱》(包玉刚),有的还加编修时间、次数,如《同治九年进贤刘氏重修族谱》、《中湘陈氏六修族谱》等。

  (2)谱序:内容涉及修谱缘由、姓氏渊源、家族迁徙、修谱理论等,续修谱一般保存以前的谱序。大多由本族人撰写,也有名人撰写,如朱熹、文天祥等。

  (3)凡例:阐明修谱的原则和体例,少则几条,多则几十条,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如民国时有些谱凡例规定女子也入谱。

  (4)遗像:刊载祖先及族中重要人物遗像及赞语,诸如“秉姓忠直”,“忠悬日月”等。

  (5)恩荣录:登载皇帝对家族中官员、亲属、烈女等的勅书、赐匾、赐碑等。

  (6)姓氏源流:考述本族姓氏来源、本姓历史、始祖、始迁祖、家族迁徙经过,各支派远近关系等。

  (7)族规家法:各家族自己制定的约束、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内容具体,包括忠君、孝亲、祭祖、禁赌、财产继承、约束妇女等。

  (8)祠堂:记载祠堂建筑图案,修建经过、规模、地理位置,祠堂内祖先牌位排列次序。

  (9)世系、世传:记载始祖至撰修该谱时本家族各世代成员的姓氏、生卒年月、科第、妻室、子女、葬地等,是家谱中最重要最本质的内容,往往占到一部家谱的四分之三的篇幅,是寻根的主要依据。

  (10)传记:又称行状、行述等,记载家族中重要人物,如忠臣、孝子、义夫、节妇的主要事迹。

  (11)族产:家族集体财产,如坟地、祀田、义庄、学田、山林、房屋等数量、位置以及管理办法。

  (12)契约:登载与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宗族内部关于承嗣、分家等契约,卖买田地、房屋、邻里纠纷等文据。

  (13)坟墓:包括墓图、坟向(如乾山坤向),祖坟、各支派坟的地理位置,便于后人祭祖扫墓,“不忘祖先”。

  (14)艺文:收录族人著述、诗词、奏疏等。

  (15)字辈、排行、行第:记载族人世系人名的排行用语。

  (16)领谱字号:家谱严禁公开,内部发行,印数按家族房数决定,多余一二部存放祠堂。各房领家谱则按谱号领取,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并有记录,到时检查。

  从上述内容看出,家谱具有以下特点:记载范围的宗族性,系本族人的事迹,本族人撰写;记载内容的广泛性,实是本家族的一部百科全书;记载体例的多样性,史、图、表、志、传,兼容并蓄。

  明代中后期是中国家谱体例演变与内容更新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体例的变化与内容丰富是此前谱牒所少有的。正德元年所纂《余氏会通谱》内容包括新旧序、跋、辨、图、外传、外纪图、世系图、茔域图、卷末跋、后序。《休宁文昌金氏世谱》内容已较全面,包括序、凡例、列士、金氏本国、世系、事略、行实、行状、墓志铭、杂著、记、诗、赞、规约。嘉靖十八年许璞、许汉纂《许氏统宗世谱》内容涉及序、名人传记、行状、墓志、世系。嘉靖三十四年朱世恩纂《朱氏统宗世谱》内容涵括历代谱序、敕命、凡例、像赞、祠屋图、墓图、传、世系图。嘉靖三十七年黄侍、黄仁德纂《左田黄氏孟宗谱》内容包括序、图、地理志、姓氏源流、世系、文翰。隆庆六年许可复、许凤翔纂《新安歙北许氏东支世谱》吸收并总结了嘉靖以前家谱的有关内容,且有所扩展。该谱涉及历代谱序、目录、世系图、考、先世文翰、序、说、传、记、寿叙、赋、诗、歌、词、挽诗、行状、赞、祭文、谱说、后骗子、领谱字号等诸项内容。

  万历以后,字谱内容较前更为丰富。隆庆、万历年间歙县殷氏宗族“始为谱,其大凡有姓氏、本原、世系三考”,其后内容又扩充了“世德、规范、训典、文献、宅第、丘墓、遗文、遗迹、里社九考。”万历五年吕仕道纂《吕氏续修宗谱》涉及目录、书法、凡例,历代谱序、像赞、迁源源流、祠墓寺图表、里居图、姓氏来源、世系、世德、规范、训典、文献、遗事、丘墓、祭田、家规、修谱衔名、修谱总论、后序、跋等内容,该谱的列诸项涵盖了后世家谱所具备的基本内容。万历十八年程弘宾纂《歙西严镇百忍程氏本宗信谱》分谱序、谱例、纪源、传疑、传信、世系、世传、内传、保莹、遗翰、族约、续后十二篇。万历末年修成的休宁《曹氏统宗世谱》涉及序列、题辞、谱引、谱歌、谱诗、恩荣录、曹氏先达、迁徙源流、坟墓、后序、跋、谱约、支谱图、统宗谱系小叙、系图、事略、重修族谱叙略、家乘序、诗集序、遗嘱、跋等内容,名目纷繁,同万历以前所修宗谱相比,内容得到大规模扩展,几乎囊括了与宗族相关的所有事项。通过对上述明代宗谱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与宋元谱相比较,明谱新增加的内容主要体现为家规家训、祠产族产等宗族制度的相关方面,这也正是明代宗族制度较前有所发展的一个反映。

  关于体例方面,明谱在因袭欧苏谱例的同时,增加了“志”“图”“考”“录”等项新内容,这是明修宗谱进一步吸收正史和地方志编纂学上成果的重要体现。据翟屯建先生研究,明代宗谱体例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纲目体,以纲统目;二是条目体,一事一目,互助统辖;三是纲目与条目的混合体。且愈往后,这种混合体的方法在宗谱编纂中愈益得到广泛的运用。与明代以后所修宗谱相比较,有明一代所修宗谱的体例已比较完备,且大体上已定型,此后清、民国年间所纂宗谱在体例上基本承袭明谱,变更甚微。

谁能告诉我大宅门里白景琦的家谱!!

《大宅门》白景琦的家谱:爷爷:白萌堂奶奶:白周氏父亲:白颖轩母亲:白文氏妹妹:白玉婷配偶:黄春、杨九红、槐花、李香秀长子:白敬业次...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