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氏家谱的字辈是多少?
史氏家谱的字辈顺序是如下:
一、江苏溧阳史氏字辈:缵述多俊奇丕泽承嘉顺京昌众深衍后代存兴贤。
二、江苏溧阳埭头史氏字辈:以忠良显瓒述是景企嘉彦庆斯衍方正守宗法诗书佩圣贤。
三、江苏高溧十三支字辈:继时必显崇德尚家修廷献伟 诗书贻后忠孝承先用增骏福垂裕万年。
四、贵州贵定史氏字辈:政事言宾德勋猷盛典忠恩惠廉明义泰略信元功宗位斯陈靖廷学各秉君。
五、贵州贵定史氏字辈:斯章之书朝迪纯正显。
史氏辈份排名是从浙江宁波溧阳侯34世史师仲,公元1082年开始的。
比孔氏1232年早150年,比诸葛氏1312年早230年。
河南宁陵县黄岗乡魏营村史氏字辈
容清恪文德,方正家里传,永昌广仁化,明绍念培元。
天泽公七子楷裔一至十八世:
讳:英宗仲硅忠枉荣龙希溪士子奇登朝
字:茂叔至有赤宗从弘廷元国曰承兆允
十九世至五十八世:
讳:廷鼎经国典,诗礼振家传;
世笃忠贞志,永怀孝友全;
祖先衍教泽,奕载知长源;
斯道克遵绍,为人得大端。
字:昌盛秉巍遥,贻谋昭展章;
日星同炳耀,云汉益辉光;
立业维经济,成名定显扬;
飘来典继序,义法存纲常。
元代时,有大将史天泽南征,先锋史冲病死,其后人守墓故成村-史家村
村有500多户史姓族人
辈份: 文-中-应-光-可
一-向-永-本-庭
运-继-连-仲-培
桂-凤-崇-长-明
相-德-广-学-步
国-庆-乃-道-宏
湖北枣阳县与河南省唐河县交界处的史家山
“存兴宣祖德,修纪复能常,勤俭田园阔,诗书意味长”。
直隶任丘史氏字辈排行(第18至38世)
济存明俊美, 立德树万长 世继忠良显, 大道贻天方
江苏丰县:
迁丰后长房11世~30世 :一惟克敦宗九运复肇宏友恭延绪广蔚起焕家乘
迁丰后二三房13世起:以宽厚作基,用忠孝为先,志经德蔚起,庶百世永绵
31世起长二三房共用:乐遵砚祖训,教诲见天真,业隆声誉远,品端由学纯
山东龙口市(原来为黄县)史家字辈是:
应、成(承)、云、耀、国、可、秉、吉、孟、兴、殿、振、文。
家谱文革被毁不知属哪一支,请知情者告,非常感谢! shixyu@126com
广东史氏辈份排序为:
庭盛经国典,诗礼振家传忠才孝友全
湖北史氏
兴彬文宣政 庭嘉良邦承 正维宏载纪 名肇泰履绍
毓德敦本业 尚志先忠孝 家声振诗书 方克成永著
山西沁源籍史氏字辈:
文德商朝 贞英显贵 奇呈全宗 褒直崇本 谨守秉良 烈光继熹
永兴平乐34世开始:
师水弥之称 孙公可均齐 如添文史永 尚学德义世 维昌绍承久 济美习庭训
纯采名高扬 慎终仍复初 大中其允从 昭文锡光又 昌言顺汝求 时敏同秀茂
泗阳史氏(东支)辈分从59世开始
传家以厚 为善其昌 贤良恒永 慧敏业隆 宽容安泰 洪延茂盛
江苏泗阳桃源(西支)史氏53世始:民国21年初冬六次重修,辈分排序:
鸿维岚慎守广居硕修聿至效法从先用恒乃嗣。
河北沧州史家楼支祧字56世开始:
锡汝林焜淑 铭清树炳坮 祖恩贻泽远 万世永承昌 忠信振国运
孝友传家本 和善秉先久 端品在淳良 贤达惟圣学 文方保济祥
江苏如皋
朝际诸闻氏,曾封侍郎常,孝有传家法,诗书训子方,功名惟得喜,仁义启中堂
扬州名次:
宗元以继 克效迪思 积美致庆 英才云仍
新田清水洞名次:
光明正大 弥显道德 永世昌荣
山东栖霞分支50世开始:
大本汝先树 峻德志克明 统绪务可继 延世善永存
湖南永兴48世开始:
昭久济美习 庭顺财明高
河南南阳新野县史营村字辈为:
清俭则德正 代传永留芳 学业遵家训 文章大显扬 功名冠金榜 俊杰朝玉堂
安庆怀宁史家的辈分是:
友玉 万金良载记,应汝永承芳,世进谋贻远,家传善至昌,
才名昭简策,经络定朝堂,作述咸茨大,其祥发自长。
史浩裔赣南名字派:
君子廷文粤东清,发达湖海福禄兴,宽宏远大贻谋允,碧玉陵云现龙光
山东文登迁徙东北辽宁阜新的族谱字辈:
丰永万洪廷 振庆喜田耕 品茂学习正
史氏郓系惟良公世孙通用排行字:
惟良公系溧阳侯四十世孙 郓系排行字十九世系溧阳侯五十八世
史氏郓系惟良公世孙由十九世至七十八世通用排行辈字:
仁积高增久 裔仍衍祚长 勤思祖懿训 骏业可重光 华茂昌道远 荣厚嘉保祥
兆兴庆恒殿 万玉承繁连 立声传杰圣 贵满继先修 启建同寿朝 昭穆遵贤令
湖北当阳字辈:
家世昌子袭,云汉兆金章,文明承先祖,定国永安邦(音)
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青云谱乡城南史村字辈如下:
师水弥之卿 孙公祖必仕 本立自元考 起宗在节义
纪汝应国中 祖述宪章裔 世贵端良彦 贤美承家桂
山东烟台莱邑 传说迁自“小云南” 字辈:
长兴严得 继其承学 化希文廷 庆德芝树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古城乡元山坪史氏字辈
俸万正玉宏,秉学章仲廷,绍怀清敬礼,儒连必可兴。
河南南阳市的卧龙区、南召县、镇平县。1999年12月也修撰了《南阳史氏族谱》。现摘录部分辈字:
安凤国文 廷昌金章 天锡鸿德。
重庆奉节(四川奉节)崇德堂 祖上从河南邓州史家营过来,现有十五代,谱为:
敬作正大光明 克绍宗功祖荣 书礼传家多孝 环宇同乐太平
志学吉运祥成 秉尧邦显国盛 崇化万代建树 永维本立常青
山东莒南 从山东日照迁入,祖上辈分:
继运振明立,
江西省上犹县赣南名字派:
君子廷文粤东清,发达湖海福禄兴,宽宏远大贻谋允,碧玉陵云现龙光
四川资中县金李井
富贵从新启英俊显高明
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乡万溪史家坊
本孎溧阳,迁居豫章,昭日经济,树木其芳汝应国中,文明日盛,永世 昌
河南省柘城县,为溧阳传。24世开始字辈如下:
克明存恪慎、作则以才尊、功著昌茂久、允中布化均、
星辰如群灵、怀海福彩云、红光亮满堂、长青传万春。
贵州有关县(市)史氏辈份列于下,供参阅:
贵定县从54世开始为:政事言宾德,勋猷盛典忠,
恩惠廉明义,泰略信元功,宗位斯陈靖,廷学各秉君。
贵定另有两支以字排辈是:
(1)从56世开始为:斯章之书朝迪纯正显;
(2)从53世开始为:笙纪际廷,品光赞美,永锡庆祖。
赫章从53世开始为:为宗宣盛,世守元良,洪开大学。
黔西逢水、下四里等处从53世开始为:
维宗宣胜,世守元良,洪开大学,国显金章,人文远疏,思秉齐芳。
纳雍从53世开始为:维宗宣盛,世守元良,洪开大学。
毕节从53世起拟32字为:
文宗宣圣,世守元良,洪开大学,国宪金章,
永承祖德,忠政法纲,名成道远,碧玉显扬。
贵定“恩”字与赫章、黔西、纳雍、毕节“学”字同辈,皆为64世。
1984年贵州修撰统谱,从“学”字以后又统一拟了72字为:
国运昭彰,振兴溧阳,承启先训,中立法纲,名成道远,碧玉显扬,
俊杰盈宇,智勇兼长,英雄端彦,思秉齐芳,江山添艳,荣汉安邦,
贤能增广,华典恒昌,群星灿耀,福寿宁康,千秋咏颂,富贵高昂。
全国史氏谱录合编八卷,(清)史在等编,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八行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注:该族散居于江苏溧阳、浙江绍兴、宁波、甘肃灵台等地。
江苏史氏吴中派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初期初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江苏史氏吴中派文献谱,(明)史丹纂修,(清)史在湘续修,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江苏淮安迁淮史氏宗谱,(清)史怀光鉴修,史云焕纂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江苏淮妥迁淮史氏宗谱,(民国)史久煌重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承泽堂铅印本一册。
江苏丰县古丰史氏长房族谱三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苏江都邵埭史氏重修宗谱六卷,(清)史迪安等重修,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注:扉页作《溧阳史氏大宗分支邵埭重修家乘》。
江苏常州史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清)史景佑等修,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九福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江苏溧阳史氏务本堂支谱八卷、首一卷,(清)史杰杰、史荣禄等七修,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务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江苏湮阳史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清)史廷卫辑,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铅印本。
江苏江阴澄江史氏世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史景才等修,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怀溧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江苏江阴澄江史氏支谱十卷,(民国)史编修,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怀溧堂铅印本十册。注:史燧始修于清康熙七年。
江苏宜兴男留史氏宗谱六卷,(民国)史贻祖、史顺通等纂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江苏宜兴史氏宗谱十八卷,(民国)史国瑛等修,民国年间永思堂排印本十八册。注:明万历间初修。
浙江史氏谱录合编,(清)史璞庵纂修,史墨补修,清康熙年间刻乾隆闲补木刻活字印本。存一册。
渐江箫山史氏宗谱二十四卷,(清)史士琏等修,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浙江萧山史氏宗谱二十四卷,(清)史晋续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八行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注:题签作《萧邑史氏宗谱。
浙江庐山史氏宗谱二十四卷,(民国)史晋纂修,史锦文刊印,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八行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注:题签作《萧邑史氏宗谱》。
浙江宁波四明古藤史氏宗谱六卷,(清)史济铿等纂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浙江宁波四明古藤史氏宗谱八卷,(民国)史济铿等纂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浙江宁波史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民国)史邦直纂修,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铅印本三十册。
浙江余姚半霖史氏小宗支谱八卷、首一卷,(清)史善豪纂修,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浙江余姚半霖史氏小宗谱九卷、首一卷,(清)史玫、史善豪纂修,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浙江余姚半霖史氏小宗支谱九卷,(民国)史泉义续修,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刻,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注:谱始修于清康熙二十八年,此为五修。
浙江余姚史氏宗谱十一卷,首两卷、末二卷,(清)史光编辑,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注:前后有钞补。
浙江余姚史氏宗谱十二卷,首两卷、末三卷,(民国)史良书续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注:史琳始修于明成化七年,此为九修。
浙江鄞县鄞东钱堰史氏宗谱八卷,(清)史悠诚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九册。注:封面作《钱堰史氏宗谱》。
浙江鄞县鄞东上水横街史氏支谱十五卷,首一卷,(民国)史悠情、史济恂等纂修,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预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浙江鄞县鄞东韩岭史氏宗谱二卷,(民国)史致天、史悠安纂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浙江鄞县鄞东前徐史氏宗谱三卷,(民国)史悠椿,史久逢等纂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浙江象山关头史氏宗谱八卷,(民国)秦英鉴重修,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绍兴史氏谱录续编,(清)史基美修,民国七年(公元19l8年)铅印本一册。
浙江嵊县浦桥史氏宗谱十二卷,(民国)史悠晋纂,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
安徽黟县金泽史氏家谱,(清)史继周辑,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善修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山东栖霞史氏族谱五卷,(民国)史启利等纂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铅印本。
山东乐陵史氏家谱,(明)史以明原修,佚名续修,清朝初期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山东乐陵史氏家谱,(明)史邦直原修,佚名续修,清乾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山东乐陵史氏家谱,(清)史中立修,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山东乐陵史氏家谱,(清)史尚朴修,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山东乐陵史氏家乘,(清)史炳第纂修,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湖北新洲史氏宗谱六卷,(民国)史正生,史文榜创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北新洲史黄氏宗谱十卷,(民国)黄润堃续修,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衡阳史氏宗谱九卷,(清)史炳文主修,史达门等编,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4年)木刻活字印本九册。
湖南永兴史氏续修族谱十五卷、首三卷,(清)史久录,史悠信续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溧阳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册,缺首一卷。注:封面作《史氏族谱》,扉页作《平陵家乘》。
湖南永兴地区史氏宗谱正在整理中。
四川万县里碑溪史氏族谱十卷,(民国)史锡永纂修,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排印本一册。
四川万县史氏支谱正编,(民国)史封铨纂,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万县鹳石庄史氏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史氏宗谱七卷,(清)史大盛等编修,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蛟龙塘木刻活字印本七册。注:第七册残破较甚。
义庄史氏宗谱四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史明弼等修,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宗海堂铅印本三十八册。
史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清)史廷卫等纂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册。
史氏庆传宗十二卷,(清)史学班等重辑,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史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史氏家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一卷。
江苏吴中派史氏家乘。著者待考。
山东莒南史氏家谱,著者待考。
甘肃灵台史氏家谱,著者待考
根据2005年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主持完成、袁义达钟蔚伦主编的《当代百家姓》里所发布的百家姓最新顺序,史姓排名85位。百家姓排名63位!史佚的远古祖先是高辛帝元妃姜嫄生后稷为周始祖,历至文王,文王生皇子伯邑考、伯邑考生佚。西周初年佚任太史令一职,辅佐武王克商,与周、召、太公共辅成王。一生为人严正, 《桐叶封臣》里“天子无戏言”的千古名言就出自他口。后人把他作为史官的楷模,并将他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史佚子孙以官职“太史令”的史字为氏,称史氏。 目录 [隐藏] 1 来源 2 始祖 3 初祖 4 史姓分布 5 史氏迁徙 6 郡望堂号 7 史姓家谱 8 史氏祖训 9 各房字辈 10 宗族特征 11 史侯祠 12 历史名人 13 现代名人 史姓-来源 1、出自黄帝时创造文字的"史皇"仓颉。仓颉之后,衍生了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仓颉为史官,人称史皇氏,其后有一支以官为氏,称史氏。 2、出自周太史佚之后。历代他姓史官,亦多以官为氏。见于历史最早的史姓人物,当属西周初年的太史史佚。西周初年有太史史佚,为人严正,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由于他终生在周朝任太史,他的子孙便以官名为氏。春秋时期,列国史官多以官为氏。 3、隋唐时代"昭武九姓"之一。古西域康国支系有史国,居史城,为"昭武诸国"之一,史国有人来中原居住,遂以国名为氏。 4、为突厥族阿史那氏所改。北魏阿史那部,有归附唐朝者,改姓史氏。 5、史氏还混化了他族血统。如唐有史思明,本宁夷州突厥种。 史姓-始祖 黄帝玄孙帝喾高阳氏之子弃。 史姓-初祖 尹佚:周成王史官,史家称为史官典范,后人以其职为姓史。 史姓-史姓分布 史鱼 史氏以官为姓,先秦列国都有史官,因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史氏就相当广泛地分布于全国各地。 西汉时有鲁国人史恭,其孙史丹自鲁(今山东曲阜)徙居杜陵(今陕西长安县西北)。史丹曾孙史崇,东汉初举家迁至溧阳(今江苏高淳县固城镇)。史丹裔孙东汉史苞的后代,于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时迁至河西健康(今甘肃高台县)。史丹后代又有一支迁至高密(今属山东),还有一支留居京兆(今陕西西安)。此外,西汉末有沛国人(今江苏沛县)史岑,又有史立因罪迁合浦(今广西合浦县东北);东汉时,史通平迁居青神县(今属四川)。 今河南开封、洛阳、民权皆有史氏;唐五代时,今湖南、浙江、山西等省有史氏;宋代,今江西、河北有史氏;至明代,史氏还分布于今湖北、安徽、福建、广东、贵州、云南等省的一些地方,已遍布江南。清代以后,史氏有迁往海外者,侨居于新加坡等国家。 史姓-史氏迁徙 史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八十五位,人口约三百零七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9%左右。 史氏起源复杂,自以官为姓称史氏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至魏晋南北朝时,在中国北方就已形成了五个郡望,郡望中的史氏主要源于汉朝史丹之后。 另据学者考证,源于安徽宣城的史氏族人皆为仓颉之后,从湖北武昌分支出来的史氏族人则为尹佚(史佚)的后裔。 史氏以官为姓,先秦列国都有史官,因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史氏族人就相当广泛地分布于全国各地,因政治,战争等多方面的原因,后面离开中原迁徙的史氏族人部分移民,又改为姓石。 西汉朝有鲁国人史恭,其孙史丹自鲁(今山东曲阜)徙居杜陵(今陕西长安)。史恭曾孙史崇,东汉初举家迁至溧阳(今江苏高淳固城镇)。此外,西汉末有沛国人(今江苏沛县)史岑,又有史立因罪迁合浦(今广西合浦县);东汉时期,史通平迁居青神县(今四川青神)。今河南开封、洛阳、民权皆有史氏族人分布。 史丹裔孙、后汉归义侯史苞的后人,在西晋时期因避永嘉之乱迁河西建康(今甘肃高台),遂形成当地望族;史丹孙史均,其儿子崇东汉初年累官至青、冀二州刺史,封溧阳县侯(今江苏高淳固城镇),后遂率子孙定居溧阳,形成宣城史氏望族;史丹裔孙史节为唐礼部侍郎,迁高密(今山东高密),后形成高密望族;史丹有一孙史圹留居长安(今陕西西安),其中遂为京兆望族。这期间,突厥阿史那氏改姓为史氏后,在河南一带繁衍,成为当地一大姓氏。西汉末,史氏族人已入迁广东、广西。东汉时,迁入四川。 史氏族人大举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至唐、宋之际已分布江南许多地方,宋、明以后,史氏族人遍布全国。 唐末五代时期,今湖南,浙江,山西等省有史氏。 宋朝时期,今江西、河北有史氏。 至明朝时期,史氏族人还分布于今湖北、安徽、福建、广东、贵州、云南等省的一些地方,已遍布江南。 清朝以后,史氏族人有迁往海外者,侨居于新加坡等国家。 今日史氏族人尤以湖南、山东为多,两省史氏约占全国史氏人口的37%以上。 史姓-郡望堂号 史浩 堂号 "忠烈堂":明朝末期,史可法以兵部尚书、大学士督师扬州抗清。当扬州城危的时候,史可法给老母个妻子写了遗书,因为自己没有儿子,命副将史德威做他的儿子。并且交待说:"我死后,有把我埋在明孝陵帝的旁边。"城破以后,可法自刎不死,他又命史德威杀他。德威哭着不肯杀,结果被清兵俘虏。被俘后,清人劝他投降,他坚决不屈,壮烈殉国。 郡望: 健康郡:十六国前凉置郡,治所在今甘肃高台西南。北朝魏废。 宣城郡: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置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 高密郡:西汉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改胶西郡置国,治所在高密。西晋复置国,南朝宋改为郡,治所在桑犊城(今山东潍坊市东)。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内右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 史姓-史姓家谱 史嵩之 全国:史氏谱録合编八卷 江苏:史氏吴中派族谱不分卷、吴中派史氏家乘不分卷、迁淮史宗谱不分卷、古丰史氏长房族谱三卷、常州史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浙江:余姚半霖史氏小宗支谱九卷、余姚史氏宗谱十一卷首二卷末二卷、鄞东钱堰史氏宗谱八卷、澄江史氏支谱十卷、鄞东韩岭史氏宗谱二卷、鄞东上水横街史氏支谱十五卷首一卷 山东:史氏家谱不分卷、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史氏家乘不分卷 湖北:史氏宗谱六卷、史黄氏宗谱十卷 湖南:史氏宗谱九卷、史氏续修族谱十五卷首三卷 四川:里碑溪史氏族谱十卷 史姓-史氏祖训 史氏八行垂训:孝、友、睦、姻、任、恤、中、和。 史氏皇祖十戒训:戒不孝不悌、戒不睦宗党、戒不尚节俭、戒赌博、戒奸盗、戒嗜酒、戒行凶、戒误入优隶、戒出入衙门、戒不完国课。 史氏家训:立身、孝友、敬祖先、睦亲族、敬师、取友、教弟子、和邻里、肃闺门、御仆蜱、酬恩释怨、排难解纷、治家敬宾、施药传方、不妄杀、官箴。 史姓-各房字辈 1、 江苏埭头分支---47世开始:以--忠--良--显--瓒--述--是--景--企--嘉--彦--庆--斯--衍--方--正--守--宗--法--诗--书--佩--圣--贤 2、江苏夏庄分支---47世开始:继--致--顺--积--美--乔--期--仍--愈--贤--来--裔--仪--悠--远--会--运--昭--简--编 3、湖南永兴、桂阳分支---54世开始:尚--学--德--义-世--维--昌--昭--承--久--济--美--习--庭--顺--XX-财--明--高--阳--慎--忠--仁--福--初--达--重--其--勇--从 4、山东栖霞分支---24世开始:大--本--汝--先--树--峻--德--志--克--明--统--绪--务--可--继--延--世--善--永--存 5、河北沧州史家楼支---56世开始:锡--汝--林--焜--淑--铭--清--树--炳--坮--祖--恩--贻--泽--远--万--世--永--承--昌--忠--信--振--国--运--孝--友--传--家--本--和--善--秉--先--久--端--品--在--淳--良--贤--达--惟--圣--学--文--方--保--济--祥 6、河南邓州-----天 清载德政代传永流芳 7、济南淄川县---振,海,俊,宪,克,向 8、山东省莒县鸡山沟村----永、桂、兴、高、力、业、成 9、江苏丰县:迁丰后长房11世~30世 :一--惟--克--敦--宗--九--运--复--肇--宏--友--恭--延--绪-- 广--蔚--起--焕--家--乘 迁丰后二三房13世起:以宽厚作基,用忠孝为先,志经德蔚起,庶百世永绵 31世起长二三房共用:乐遵砚祖训,教诲见天真,业隆声誉远,品端由学纯 史姓-宗族特征 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一面指引前行的明镜,史姓族人多以此铭为鉴。 2、史姓族人多功成名就,千古流芳。如汉有名臣史丹,宋有词人史达祖,明有民族英雄史可法,清有文学家史震林等,举不胜举。 3、史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如明代孙士壁编史姓字行为:“缵述多俊奇,丕泽承嘉顺,京昌众深衍,后代存兴贤。”又史良书新续《史氏宗谱》,内载浙江余姚史姓后嗣辈份派语二十字:“道翁叔字景,甫叟可均国,世贵端良彦,德及忠厚嗣。” 史姓-史侯祠 史天泽 史侯祠为史氏家庙,祭祀东汉溧阳侯赠司空史崇。从汉朝兴建,三国吴时和晋朝世代保持(史侯祠旧址,即埭头中学现址)。有司空庙碑略可证。 据《重修司空溧阳侯庙记》中记载宗庙的建置,由来很久。“宗”是说尊,“庙”是说貌,尊崇祖先容貌的处所,尤其不可不严格确定它的规章制度。司空御灾捍患,后汉光武帝刘秀赐封溧阳侯于此,子孙继承封爵,成为世嗣的开始。后代一直祭祀不缺,朝列九禅,泽垂千载,古树茂盛,高接楼墙,供享洁净,帏帐肃穆,不行动就产生敬意,不发怒就显示威严,全县都仰承他的神灵保佑……然而殿堂久远,土木颓坏,屋瓦分散,横梁倾斜,漏雪透风,积年累月,虽然神灵好象仍在,可是殿堂的形状不存。因此,二十三代孙,朝议郎,前杭州临安县令,上柱国史有则,官居五命之尊,也是宗族中各支之首,化育全宗族的德行,以和睦安抚千万家,发出号召,别人马上响应,大家乐于完成,他认为难以依照旧有制度,就建立了新的规章,与众人商量,意见一致,得心应手,子孙愿出力出钱,行动十分迅速,不满三月,参差纵横,房屋蔽日,飞脊遏云,宏丽坚固,周环密致,使得神灵能够永远安住。他就这样努力地继承旧业。 唐朝会昌六年农历8月21日,宗长二十三代孙,朝议郎,临安县令,上柱国史有则,连同各院弟侄和各支长,孔目职司等,一起料理修建。南唐升元三年(公元939年)境内大旱,后人把对史侯的尊崇化为祈雨的希望,当时知县郭延绍在庙中求雨,其后果然下了雨,立碑记载这件事(有祷雨碑。南唐升元三年农历7月15日,尉迟胜撰,吴仁赡书,知县事郭延绍,守县尉张说立碑)。 到了宋朝,又屡次求雨正巧应验。宋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尚书省发下文书,皇上诏赐“显惠庙”匾额,县丞方洙撰写碑文(匾额和石碑都曾存放侯祠)。宋政和六年(公元1124年)加封“灵济公”。 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庙被烧毁。元统元年(公元1333年)浮梁教授史礼之禀知官府,溧阳知州,东平人史光祖捐出薪俸,倡议修建,教授长沙人张崇写了碑记(明朝洪武年间重立碑石,曾存侯祠)。
来源有五:
1、出自黄帝时创造文字的"史皇"仓颉。仓颉之后,衍生了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仓颉为史官,人称史皇氏,其后有一支以官为氏,称史氏。
2、出自周太史佚之后。历代他姓史官,亦多以官为氏。见于历史最早的史姓人物,当属西周初年的太史史佚。西周初年有太史史佚,为人严正,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由于他终生在周朝任太史,他的子孙便以官名为氏。春秋时期,列国史官多以官为氏。
3、隋唐时代"昭武九姓"之一。古西域康国支系有史国,居史城,为"昭武诸国"之一,史国有人来中原居住,遂以国名为氏。
4、为突厥族阿史那氏所改。北魏阿史那部,有归附唐朝者,改姓史氏。
5、史氏还混化了他族血统。如唐有史思明,本宁夷州突厥种。
史姓家谱
全国:史氏谱录合编八卷
江苏:史氏吴中派族谱不分卷、吴中派史氏家乘不分卷、迁淮史宗谱不分卷、古丰史氏长房族谱三卷、常州史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浙江:余姚半霖史氏小宗支谱九卷、余姚史氏宗谱十一卷首二卷末二卷、鄞东钱堰史氏宗谱八卷、澄江史氏支谱十卷、鄞东韩岭史氏宗谱二卷、鄞东上水横街史氏支谱十五卷首一卷
山东:史氏家谱不分卷、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史氏家乘不分卷
湖北:史氏宗谱六卷、史黄氏宗谱十卷
湖南:史氏宗谱九卷、史氏续修族谱十五卷首三卷
四川:里碑溪史氏族谱十卷
健康郡:十六国前凉置郡,治所在今甘肃高台西南。北朝魏废。宣城郡: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置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高密郡:西汉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改胶西郡置国,治所在高密。西晋复置国,南朝宋改为郡,治所在桑犊城(今山东潍坊市东)。京兆郡: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内右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
「史」源出
一﹕以官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史氏,出自周太史佚之后。。佚亦作「逸」,史乃官名,亦称「作册逸」,「尹佚」主要职责是纪录天子言行。有人将史佚与姜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其后以史为氏。二﹕为「昭武九姓」之一。(见「何」姓),史国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之南。一度归唐朝管辖,唐高帝永徽年间归附中原,后为史氏。三﹕阿史那氏,居兜牟山,北人呼为突厥窟,历魏晋十代为君长。后属茹茹(蠕蠕),阿史那最为首领。后周末年,逐灭茹茹,霸强北土,盖百余年,至处罗苏尼失等归化,号阿史那,唐开元年间更为史氏。
堂号
"忠烈堂":明朝末期,史可法以兵部尚书、大学士督师扬州抗清。当扬州城危的时候,史可法给老母个妻子写了遗书,因为自己没有儿子,命副将史德威做他的儿子。并且交待说:"我死后,有把我埋在明孝陵帝的旁边。"城破以后,可法自刎不死,他又命史德威杀他。德威哭着不肯杀,结果被清兵俘虏。被俘后,清人劝他投降,他坚决不屈,壮烈殉国。
迁徙分布
史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八十五位,人口约三百零七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9%左右。史氏以官为姓,先秦列国都有史官,因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史氏就相当广泛地分布于全国各地。西汉时有鲁国人史恭,其孙史丹自鲁(今山东曲阜)徙居杜陵(今陕西长安县西北)。史丹曾孙史崇,东汉初举家迁至溧阳(今江苏高淳县固城镇)。史丹裔孙东汉史苞的后代,于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时迁至河西健康(今甘肃高台县)。史丹后代又有一支迁至高密(今属山东),还有一支留居京兆(今陕西西安)。此外,西汉末有沛国人(今江苏沛县)史岑,又有史立因罪迁合浦(今广西合浦县东北);东汉时,史通平迁居青神县(今属四川)。今河南开封、洛阳、民权皆有史氏;唐五代时,今湖南、浙江、山西等省有史氏;宋代,今江西、河北有史氏;至明代,史氏还分布于今湖北、安徽、福建、广东、贵州、云南等省的一些地方,已遍布江南。清代以后,史氏有迁往海外者,侨居于新加坡等国家。
史恭:汉宣帝舅公,凉洲刺史,抚养、辅佐宣帝有功,赠杜陵侯。史崇高祖。
史可法:明末抗清名将。明朝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
史震林:(生卒年待考),字岵冈;江苏金坛人。著名清朝文学家。著有《西青散记》、《华阳散稿》等。
史这个姓氏的由来和历史:
来源有五:
1、出自黄帝时创造文字的"史皇"仓颉。
仓颉之后,衍生了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
仓颉为史官,人称史皇氏,其后有一支以官为氏,称史氏。
2、出自周太史佚之后。
历代他姓史官,亦多以官为氏。
见于历史最早的史姓人物,当属西周初年的太史史佚。
西周初年有太史史佚,为人严正,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
由于他终生在周朝任太史,他的子孙便以官名为氏。
春秋时期,列国史官多以官为氏。
3、隋唐时代"昭武九姓"之一。
古西域康国支系有史国,居史城,为"昭武诸国"之一,史国有人来中原居住,遂以国名为氏。
4、为突厥族阿史那氏所改。
北魏阿史那部,有归附唐朝者,改姓史氏。
5、史氏还混化了他族血统。
如唐有史思明,本宁夷州突厥种。
史姓分布
史氏以官为姓,先秦列国都有史官,因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史氏就相当广泛地分布于全国各地。
西汉时有鲁国人史恭,其孙史丹自鲁(今山东曲阜)徙居杜陵(今陕西长安县西北)。
史丹曾孙史崇,东汉初举家迁至溧阳(今江苏高淳县固城镇)。
史丹裔孙东汉史苞的后代,于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时迁至河西健康(今甘肃高台县)。
史丹后代又有一支迁至高密(今属山东),还有一支留居京兆(今陕西西安)。
此外,西汉末有沛国人(今江苏沛县)史岑,又有史立因罪迁合浦(今广西合浦县东北);东汉时,史通平迁居青神县(今属四川)。
今河南开封、洛阳、民权皆有史氏;唐五代时,今湖南、浙江、山西等省有史氏;宋代,今江西、河北有史氏;至明代,史氏还分布于今湖北、安徽、福建、广东、贵州、云南等省的一些地方,已遍布江南。
清代以后,史氏有迁往海外者,侨居于新加坡等国家。
郡望堂号
堂号:
"忠烈堂":明朝末期,史可法以兵部尚书、大学士督师扬州抗清。
当扬州城危的时候,史可法给老母个妻子写了遗书,因为自己没有儿子,命副将史德威做他的儿子。
并且交待说:"我死后,有把我埋在明孝陵帝的旁边。
"城破以后,可法自刎不死,他又命史德威杀他。
德威哭着不肯杀,结果被清兵俘虏。
被俘后,清人劝他投降,他坚决不屈,壮烈殉国。
郡望:
健康郡:十六国前凉置郡,治所在今甘肃高台西南。
北朝魏废。
宣城郡: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置郡。
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
高密郡:西汉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改胶西郡置国,治所在高密。
西晋复置国,南朝宋改为郡,治所在桑犊城(今山东潍坊市东)。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内右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
治所在长安。
史姓家谱
全国:史氏谱录合编八卷
江苏:史氏吴中派族谱不分卷、吴中派史氏家乘不分卷、迁淮史宗谱不分卷、古丰史氏长房族谱三卷、常州史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浙江:余姚半霖史氏小宗支谱九卷、余姚史氏宗谱十一卷首二卷末二卷、鄞东钱堰史氏宗谱八卷、澄江史氏支谱十卷、鄞东韩岭史氏宗谱二卷、鄞东上水横街史氏支谱十五卷首一卷
山东:史氏家谱不分卷、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史氏家乘不分卷
湖北:史氏宗谱六卷、史黄氏宗谱十卷
湖南:史氏宗谱九卷、史氏续修族谱十五卷首三卷
四川:里碑溪史氏族谱十卷
历史名人
史可法:抗清名将。
在兵困扬州时,他拒降固守,奋战到底,不幸英勇就义。
史孟麟:明朝理学家。
他主张以理学为"国本",以名节相砥砺,同时参与东林书院讲学。
史 鱼:春秋时卫国史官,以正直著称。
临死时,还劝卫灵公进贤(蘧伯玉),去佞(弥子瑕)。
后人称为"尸谏"。
他秉笔直书,堪称史家楷模。
史 籀:周宣王时书法家,相传他造有籀文(即大篆)。
他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唯物主义命题。
现状:
史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当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八十五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一百一十一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三百零七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9%左右。
史氏族人大举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至唐末五代时期,今湖南,浙江,山西等省有史氏族人分布。
宋朝时期,今江西、河北有史氏族人分布。
至明朝时期,史氏族人已经广泛分布于今湖北、安徽、福建、广东、贵州、云南等省的一些地方,基本上遍布江南。
清朝以后,史氏族人有迁往海外者,侨居于马来西亚、泰国、缅甸、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等国家。
今史氏族人尤以湖南、山东为多,这两省史氏约占全国史氏人口的35%以上。
这个上面的资料很全,可看下:
://baikebaidu/view/33876
史氏家谱的字辈是多少?
本文2023-09-22 02:49:1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8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