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自己是徂徕石氏
石作蜀携家来鲁,习于孔门,位列七十二贤,后隐居徂徕山中,子孙称“徂徕石氏”。至四十七世金、介、企、会、合等二十一公各传苗裔,今遍布鲁、苏、皖、豫、冀、晋等省,门祚绵瓞,子孙殷盛,约三十万人。集中聚居地有泰安、临沂、菏泽、济宁、聊城、淄博、枣庄、济南、莱芜、徐州、濮阳等地。大孟《石氏宗谱》原名《徂徕志》。现存宣统年间及民国21年布皮谱书,左上角书“石氏宗谱”4字,正中书“徂徕志”3字。
1951年县收集各种文件、方志、档案等资料时,村干部石茂堂把石茂荣家珍藏民国二十一年所修宗谱交出。一个月后返回的消息是:政务院周总理看到了大孟《石氏宗谱》,该谱受到了赞扬,是历史悠久、没有断代、比较完整的家谱。
太平天国四大家族之石家:皆少年英雄,“石相公”跟错人而酿悲剧
石达开及石氏一族在太平天国里占有重要地位。
石达开出世之时,广西贵港那一带的石姓人丁兴旺,家业也较丰裕。
不过石达开命有点苦,虽然出生在小地主之家,但不到十岁,父母双亡。这导致天资聪颖的他中断了学业,不得不挑起家庭重担。十二岁的童限刚过,石达开就完全按成年人的方式生活了,他身体魁梧,性格早熟,又喜欢讲义气,经常出头帮乡人摆平各种纠纷,一时远近闻名,人们称之为“石相公”。
洪秀全与冯云山去贵港吸纳会众时,听人们讲起石达开而仰慕不已。决定请他出山一谋大业。两人来到了石家,说起推翻黑暗满清的宏图大业,石达开欣然答应,然后变卖家产投入了拜上帝教这个组织。
洪秀全和冯云山为了平衡组织内部势力,于是和石达开结拜兄弟,称他为天父第七子,这样他们三人才可以和杨秀清、萧朝贵及韦昌辉(萧之亲信)三人的下凡派势力平衡。
石达开振臂一呼,贵港及周边几县有五千人来投,另外,还有石达开的家族子弟几百人,其中有其兄弟石祥祯、石镇仑、石凤魁等十来人,此时石达开才十六岁,其兄弟们也都是十几岁,个个武艺高强,清一色的少年英雄。
金田起义爆发了,石达开和石氏家族成了太平天国的一个大山头,他们一路上战功赫赫。石达开19岁就被封翼王,位居首义六王之列,排行老六。
石达开幼读兵书,会用兵,还精通诗文,若走科之路,必是举子进士之流。另外因为早熟,他又知人情世故,懂圆滑处世之道,远离政治权柄,因此受大家喜欢。
太平天国前期和曾国藩的湘军对阵中,每次失败时,都是石达开出手挽回危局,逼得曾国藩两次跳水自杀,众人送石达开一个“石敢当”的称号,这使曾国藩闻之丧胆。
石家将领也是个个凶猛无比,石达开堂兄石凤魁是张飞式的猛将,只知道拼杀,但不擅长防守,攻武昌立功而镇守,丢武昌而获罪被诛,时年26岁。杨秀清执法严苛,石家的国宗将领也照杀不误。这使石家丧失了一员虎将,势力受了点削弱。
另外石达开哥哥石祥祯也是虎将,武功极高,1854年秋,他在天京城外约清军将领张国梁单挑,他本来擒住了张国梁正往回赶,但路上遭了张的暗算而身亡,英年25岁。这种战场单骑擒将的情景貌似只有三国演义里面才有,由此可见石祥祯的那份独特的少年英雄豪气。
石达开的另一个哥哥石镇仑也是猛将,但在1854年石凤魁丢武昌不久,退守田家镇,然后战死在半壁山,死时27岁。至此石氏家族在1854年就折损了三个主要人物,只剩下石达开这个头领了。
但是石氏家族的命运很快变得更糟糕。1856年,天京内讧开启了,北王韦昌辉在洪秀全的利用下杀了东王,石达开只因指责他伤及太多无辜便也遭难,翼王府百多口人全被韦杀了,从广西贵港走进天京的几百亲族,如今只剩石达开及带兵在外的零星几个人。
洪秀全借石达开之手剪除了韦昌辉,然后又要剪除石达开了,石达开只好带着石家人与忠于自己的太平军远征他乡。中间又娶妻生子,还回了趟广西老家,把一个幼子改姓胡过继给寡居的姑姑。
当石达开再次出广西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了。1863年,石达开来到了大渡河,河水暴涨,石达开被堵在河岸,最终陷入绝境而全军覆没。石达开在成都清军活剐了三天,一声不吭,直至气绝,英年33岁。
太平天国是一个历史悲剧,石达开及石氏家族的命运同样也是悲剧。石家的少年英雄们都英勇的死了,这令人惋惜。假使石达开他们跟对了人,跟对了组织而事业成功了,也就不会留下如此悲剧。
粤考石之为姓,春秋卫大夫石碏后也,世久人远,其详不可得而稽矣。第溯其来,有石奋为九卿,呜于汉;石苞号八公攀龙,显于晋;在唐则有石洪,以明经见举;在宋有石介,号徂徕先生。历文德思思奋椿陵,为湟川人物,因作秦国夫人挽歌一联云:“月沉湘浦冷,花卸汉宫秋。”时称为奇句,为文昭王所喜,拜楚水部员外郎,迁融州副史,匾额居里“儒林坊”,即今之榕坪是也。
自历代以来,惟为文德世次相近,所居坊号目击尚存,而连之石姓确其流派也。惜乎,家谱毁于兵传,先达零落无闻。其传之有征者,则自霆作(注:此字上雨下作,下同)始为一世祖也。作生讳熙宗,字德叟,号凤冈,仕晚宋为京都库使,引年而归于诸莺乡儒林。醇朴好古,广置资产,独创官陂一所,灌溉粮田数十顷。冈生六嗣,兄弟各皆别籍弗著,惟谦号九十一公,讳天祚,字仲谦,恬淡寡营,隐居乐业,乃生轼夫、辙夫,户口蕃息,分二甲,同诸莺厢乡居别。轼夫生楚英,读古守礼,文学著名,因儒林坊洪水冲滔,遂改沙坊上河塘卜居焉。
楚英生至大、至永,永生子淳,淳生源诚,村宅分居。诚生凤、惠、亨三嗣,克敬克爱,捸蕚联芳,念先人之懿泽,感雨露之恩。爰立祭田,土名坐落下坛山、官陂洞、卢背等处,祭日清明,俾后世世相仍,永昭祭典。
始皇清龙兴,兵燹谱失,当兹之裔,曷敢忽而不念乎?于是毅然复修家谱,庶子子孙孙咸德尊祖敬宗之意云耳。继此以往,为石氏者,敦孝弟之行,绍诗书之美,毋负先志,毋坠先业,绵绵世泽,丕振家声,则于斯谱有光矣。
时大明宣德八年岁次癸丑三月之吉六世孙举人石坚字至刚顿首记书。
甘谷县石家大山、十里铺、石家窑都有石姓人居住,一直以来各自纷争石作蜀为其祖先,清代雷光甸做知县时曾就此纷争做过分解。录一篇文章于此,权做资料存焉。
有关石夫子的传说
(作者石明远,1985515撰写)
石夫子,名作蜀,字子明,甘谷人。孔子弟子,七十二大贤之一。
据说从前宋老太爷(名廷桢,子材父亲)倡导督修官渠时,在十里铺附近曾发掘出石夫子墓碑一块,这证明石夫子的坟墓就在当地。宋老太爷将这件事报县上,结果就给石家大山的石秀以“铁秀才”的衔头,作为奉祀石夫子的名义,他也就名正言顺的成石夫子的后代了。谁知由此就引起了纠葛。十里铺的石家人陈词具告,认为石夫子是他们的祖先,与石家大山石姓无关。当时的县知事雷光甸分解说:“一个石字掰不破,十里铺石姓与石家大山人都是石夫子的后代。”并又给十里铺石姓一‘铁秀才’的名额。于是一场争先人的风波就此宣告平息。
因此,十里铺石家就给石夫子在十里铺大道北修建了庙,大门额上写“先贤石作子祠”;石家大山人立了“圣门石子故里”和“邑侯雷公德政”两支石碑,分立在祠大门东西两旁。由此可知石作子祠就是石夫子的坟墓所在地。但一般人皆知其为石夫子庙,不知其庙正建在坟地上之事。
究竟石夫子是甘谷哪里人?请看有关石夫子的传说。信不信由你。
听老年人说,现在的艾、梁、黄三姓马务寺人,原先本来是石家大山人,而石家大山人原为马务寺人。据传说当年艾姓等人对石家人说,山地最好务作,一铁锨又掘一大块,又庄西背屲有毛竹子可以编筐变钱,有多好,川里水滩地费力不好务……后来,不知中间又经过了什么曲折变化,就这样哄哄弄弄地居然弄假成真了。果然川里人成了山上人,山中人变成川里人了。这是谁也不能相信的“鬼话”,再傻的人,甚至十岁以内的孩子,他也不会就这样被人哄骗上当的。简直这是决不能成立的事。但是,说来真奇怪,还有谁也不能否认的依据可作证见,只要是六十岁上下的人,谁也都会知道这件铁的事实,还深刻地留在有关人的记忆里。请看事实:
今天马务寺等姓的老祖先坟地,两处在石家大山(坪上湾,庄顶东南立地坟),听说艾家坪正是艾姓的老住地之一,故一处在艾家坪与陈家那面两庄之间,坟地上且有合抱大古柏多株,解放前夕砍伐光了。梁黄两姓的老先人坟地都在石家大山,各有两处。这三姓的先人坟地距所住村庄都在五里以内。至今犹以艾家坟、黄家坟等为地名称谓不弃,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因为坟是解放后平的。石姓的老祖坟在今狄家庄公路南面。每年清明节扫墓时,有“清明会”,按房份轮流收租扫墓。这因在坟地旁边还有土地,由狄家庄石姓租种(这坟地旁地早在1937年由石清泉、石廷栋两老征得合伙同意出卖后,给庄间创建一所小学。当时的学生已是五十岁以上的人了)。那么,当年该地姓石的村庄住地距狄家庄、十里铺也在五里上下。
根据上面马务寺和石家大山两地人的先人坟地与居住地址来说,令人相信无疑。那么,马务寺和石家大山两地人集体交换庄村的真假虚实,好像也是合乎事实情况的。(现在只能当传说存疑,待考)
据此,如今马务寺的艾、梁、黄三姓人为什么再不在石家大山的地界上埋先人,同样,石家大山人也不再在狄家庄、十里铺地区埋葬祖先,更为什么石家窑人不在狄家庄、十里铺埋先人呢?(这因十里铺姓石的说他们是由石家窑搬来的。可是从来就没有听说过石家窑人曾经在什么年代到马务寺、狄家庄、十里铺等地有过祖先的什么遗迹。如果说十里铺姓石的不是石家窑人,自古以来就是当地的老户,那么他们就是地地道道的唯一无二的石夫子的后代了)。退一步想,只要是住在甘谷县内的石姓可能都是石夫子的后代。虽然住地不同,相距较近。这再不会有怀疑的吧。
那么现在要问石夫子究竟是甘谷那里人?十里铺人,马务寺人,石家大山人,抑或是石家窑人?依前面事实的推断,既然原来马务寺姓石的人被人作弄上山了,先人的坟地当然不能跟人走,就只能说石夫子是石家大山人,也不能因石夫子的坟地所在地就说成是十里铺人。这和一株树有根有枝是一样的。
其次,石夫子距现在有多少年代由于年代久远,没人说过,石氏既没家谱,又没纪年表,今天只能是大概估计。好在可根据《文汇报》1985年4月14日《孔门后裔谈孔子》(孔令朋 《读书札记》十七的5页的第5节):“去年九月孔子诞辰二千五百三十五周年,孔子第七十七代孙‘衍圣公’孔德成,今年65岁。”可知,石作蜀给孔子当学生,比孔子晚上二十年,距今也有二千五百一十六周年。后代推迟一代,到我这一代算是第七十六代了。 (此文应甘谷地方志编委之邀而写)
一家子好!我是河南洛阳宜阳县的,据家谱记载明朝由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居河南。现在家谱记载到现在已有近三十代人。我曾到过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寻根祭祖,打听过附近石氏的有没有很集中的村落,有没有比较古老的祖祠及古碑文资料,知道的不多。可能是时间紧,如有时间可以去旅游探寻。不过,山西省姓石的还是比较多。如有兴趣加QQ聊聊。1013628057。毕竟五百年前是一家。
如何判断自己是徂徕石氏
本文2023-10-06 13:41:0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89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