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氏在中国有多少人口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1收藏

丁氏在中国有多少人口,第1张

丁姓

中华姓氏,其始祖为丁公伋。少典之子炎帝神农氏,因居住在姜水之滨,于是以姜为姓。姜姓子孙经夏、商两代,到周时有姜尚,俗称姜太公。西周初年姜尚任周太师,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今山东省北部、河南省东部)。其长子名伋,周成王、周康王时为重臣,谥号为齐丁公,其子孙便以谥号为氏,称为丁氏,并尊丁公伋为丁姓始祖。

丁氏是我国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目前,丁姓在我国姓氏人口排行榜上名列第48位,属于超级大姓之一,人口约5784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6%左右。

丁氏族人今天主要分布在江苏、福建、湖南、湖北、安徽、山东、江西、浙江、贵州、吉林、辽宁等省,这11个省份的丁氏族人约占全国丁氏人口的70%以上。

  枞阳家谱资料

  程姓:

  桐城《程氏宗谱》14卷

  清乾隆14年(1749)程久泰始修。程发强、程裔后续修

  清同治六年(1867)存子堂活字本14册

  安徽地区博、日、美馆藏号:10571

  桐城《皖桐曲水村程氏宗谱》14卷首1卷

  程翰桂修,清嘉庆23年

  (1818)崇箴堂活字本18册。

  人民大学馆藏号:10570

  《皖桐程氏宗谱》20卷首1卷末1卷

  (清)程怡、程茂林纂辑 光绪十八年(1892)伊洛堂刻本22册2046页

  河北大学馆藏号:10572

  桐城《程氏宗谱》28卷。

  清光绪27年(1901)木刻本。

  浙江绍兴博馆藏号:10573

  查康熙四十三年《程氏人物志》程氏各派居里:桐城,县城西门一派;县城东南方向山口一派。

  婺源一支迁桐城始祖:应雷(寿二)、应经(子和)、仁高(德二)、应宰。后裔居:小龙湾黄村圩、青庙堂、缪家山。

  元末程举一避乱居桐城县西丁家冲,后裔分为丁家冲和冯头山两支。

  元末程颐十一世孙程庆四由婺源迁蕃阳瓦屑坝,眀初由瓦屑坝迁桐西瓦庄坂。

  伯符九十二世,簧墩湘公派婺源彰安上宅黄莲木坞时广公支下:文学、文迪兄弟俩约在眀弘治年间由婺源迁桐城。文学子道远;文迪子道孙。

  张姓:

  安徽桐城·皖桐张氏宗谱十三卷末一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张鲁山等续修

  清道光七年(1827)书签堂木活字本刊本十二册

  安徽桐城·皖桐张氏宗谱二十卷末一卷

  藏地:美国

  (清)张联元等修

  清光绪五年(1879)书鉴堂活字本二十册

  安徽桐城·张氏宗谱二十八卷末一卷

  藏地:安徽省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张士端 张焕之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木活字本二十九册

  安徽桐城·桐城南乡姥山张氏五修谱二十六卷

  张廷镇 张泽辛纂修

  1915年木活字本二十六册

  安徽桐城·横螃张氏宗谱二十八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民国)张宗铎等辑

  1915年笃亲堂活字本二十八册

  安徽桐城·连城张氏双河股宗谱二十四卷

  藏地:安徽博物馆

  张光麟 张光廷等纂修

  安徽·桐城张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

  藏地:安徽省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张绍华纂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刻本二十四册

  安徽桐城·皖桐南湾张氏重修宗谱十四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张惕侬等重修

  1924年一本堂重刊本十四册

  安徽桐城·连城张左塘公支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缺卷12)

  (民国)张贤藩 张维藩等纂

  1931年活字本

  安徽桐城·张氏宗谱三十五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人民大学 安徽省图书馆安徽安庆市图书馆 美国

  (民国)张开枚等续修

  1933年铅印本二十八册

  民国《横峰张氏宗谱》二十八卷,张宗铎等修,民国四年(1915)笃亲堂铅印本,原装二十八册。横峰张氏是明清时期桐城望族之一,原本姓胡,元明鼎革之际,胡长乙于明洪武二年(1369)由饶州徙居桐西横峰,编户受田时,寄籍清河张氏户下,更姓为张。该谱以长乙公为一世祖,长乙原名太,字长乙,号校圃。在追溯其渊源时,仍以胡姓为本,记述其先人业迹。清雍正二年(1724),长乙公十世孙立选,首次修谱。该谱以长乙的五世孙八人,分作八大房,各房之下又分若干支。其后又先后五次重修,民国时刻印。该谱旨在联络长乙公更胡姓为张姓后,徙居各地之后裔,故名《横峰张氏宗谱》。

  李姓:

  安徽桐城·龙河李氏宗谱十七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李英秀 李兆隆等重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绵远堂木活字本十七册

  安徽桐城·龙河李氏宗谱二十九卷末一卷

  藏地:河北大学 湖北省图书馆

  清光绪三十年(1904)绵远堂刻本三十册

  安徽桐城·李氏宗谱十卷末一卷

  藏地:人民大学

  (清)李怀智纂修

  清光绪十年(1884)敦本堂活字本十二册

  安徽桐城·延平李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李荫川 李慎三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活字本四册

  安徽桐城·鹿城李氏族谱五卷

  藏地:安徽图书馆

  (清)李卓斋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刻本四册

  安徽桐城·李氏族谱十八卷首一卷

  藏地:人民大学

  (民国)李荫(禾农)等修

  1916年慕义堂活字本二十册

  施姓:

  5544安徽桐城车津施氏宗谱五卷首

  一卷(清)施玉鸣修清同治十年(1871)刊本五册

  日本美国

  5545安徽桐城车津施氏家乘三十四卷末一卷

  (民国)施葆棣撰

  民国八年(1919)刻本

  辽宁大连市图(缺五卷)

  姜姓:

  安徽桐城·皖桐姜氏宗谱六卷

  安徽桐城·姜氏宗谱六卷

  许姓:

  8789安徽桐城许氏宗谱十二卷

  (清)许鸿昌等修

  清同治三年(1864)敦德堂木活字本 十五册

  北图 安徽徽州地区博(残)

  8790安徽桐城许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许达才等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崇本堂活字本 八册

  人民大学

  刘姓:

  (安徽桐城)皖桐刘氏宗谱6卷

  (清)刘芳祥 、刘会友等续修

  清同治九年(1870)木活字本(现存 7册)

  现藏日本、美国

  (安徽桐城)刘氏(六修)宗谱14卷

  (清)刘来璋续辑

  清光绪八年(1882)敦木堂活字本(现存 14册)

  现藏北京图书馆

  (安徽桐城)刘氏六修族谱32卷

  (民国)刘梓培等修

  民国三年(1914)敦睦堂活字本(现存 32册)

  现藏人民大学图书馆

  (安徽桐城)官庄刘氏宗谱14卷首1卷末1卷

  (民国)刘志谋 、刘文谋纂

  民国十年庄桥刘氏敦木堂木活字本(现存17册)

  现藏安徽博物馆、美国

  〔此帖子已被 程璟 在 2005-4-5 14:10:41 编辑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5:43

  孙姓:

  安徽·桐城孙氏家谱二十八卷首一卷:

  (清)孙脱颍等纂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二十九册

  安徽图

  安徽桐城·孙节悯公后裔世系:

  清刻残页

  吉林大学(残页十八页)

  安徽桐城·苍基孙氏家谱三十二卷:

  (民国)孙荫 孙培同纂民国十一年(1922)铅印本 一册

  国图 安徽图(存十一卷) 安徽安庆市图(存二卷) 日本 美国

  安徽桐城·苍基孙氏宗谱二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孙贻谋 孙康等续修民国十三年(1924)木活字本 十二 册

  日本 美国

  安徽桐城·棠山孙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孙云卿等纂 民国十五年(1926)环兴堂刊本十九册

  安徽图

  王姓:

  桐城王氏、桐城东楼王氏、桐城桐川王氏、桐城皖桐王氏、

  有堂号:槐荫堂。

  《皖桐太原王氏谱》载,太原王氏一支于元末避乱南迁安徽婺源,后移桐城,称桐城王氏、古塘王氏等。县中还有自鄱阳迁来的东楼王氏、龙眠王氏等,也属太原王氏支派。

  何姓:

  桐城青山何氏支谱四十九卷<民国>何荫松修 民国三年刻本

  三十册 3097页 12T 411-3/412-1

  青山何氏三修族谱十四卷首一卷<清>何玉琪纂修 光绪二十一年广石堂活字本

  十二册 945页 19X 89-6/90-7-1

  何应奎——安徽桐城(籍贯)——安徽婺源(祖籍)——《明进士题名碑录》

  郑姓:

  桐城郑氏宗谱

  江姓:

  安徽桐城浮山江氏族谱十八卷

  (清)江国柱 江锦成等四修

  清光绪五年(1879)爱山堂木活字本

  北图 日本 美国

  注:一名《江氏宗谱》。

  1919安徽桐城浮山江氏宗谱二十四卷

  (民国)江少农等修

  民国九年(1920)刻本 二十四册

  安徽徽州地区博

  1920安徽桐城江氏宗谱四十九卷末一卷

  (清)江鸿书等修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敦伦堂活字本 五十二册

  人民大学

  1921安徽桐城钢山江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江南炎等修

  民国七年(1918)笃亲堂活字本 十七册

  美国 1922

  天津市东丽区政协委员江高林。江高林也是济阳江氏后裔,其祖上约在700多年前,从婺源一带迁往安徽桐城,祖传的《江氏宗谱》为忠恕堂》,是江皋公受康熙皇封修撰的,据安徽省书协会长刘夜峰叔叔刘唯一的考证,济阳《江氏宗谱》为历代谱学之范本,凡修家谱者,均参照其格式。据张廷玉(清康熙吏部右侍郎)在康熙61年撰写的《江氏支谱序》中记载:江氏之先始于伯益,伯益黄帝18世孙也,生三子,皆封国,其三子元仲封江国于济阳,后为江氏始。后人一般尊称元仲为始祖,传至江高林已130多代。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6:40

  方姓:

  桐城方姓三支:桂林,鲁谼(鲁谼山位于吕亭镇境内,与龙眠山一脉相连)、会宫。方以智、方苞是桂林方,方东树为鲁谼方(修谱者方宗诚为其从弟)。

  安徽桐城桂林方氏支谱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方镜等修

  清同治七年活字本 二十册

  人民大学

  安徽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首一卷

  (清)方传理编

  清光绪六年(1880)刊本

  安徽图(存卷首、卷1一52、54一56、58一64)

  安徽桐城鲁谼方氏族谱二十三卷

  (清)方宗诚修

  清光绪九年(1883)刊本 八册

  安徽图

  安徽桐城桂林方氏友庆堂支谱不分卷

  (清)方传植修

  清钞本 一册

  北图

  注:一名《方氏支谱》。

  安徽桐城皖桐方氏宗谱二十五卷首一卷

  (民国)方炳南 方去危等六修

  民国十八年(1929)木活字本

  日本 美国

  安徽桐城白鹿庄五房墨谱不分卷

  (清)方祖德编

  民国二十年(1931)钞本一册

  安徽图

  安徽桐城桂林一胍流派传不分卷

  钞本 一册

  安徽图

  袁姓:

  仁风堂,始祖方二,宋末由豫章迁皖城。方二子受一元末眀初迁桐城练潭。

  左姓:

  左氏宗谱(安徽桐城)清宣统三年修木活字本 著者不详 八册

  (左氏)克永公续修支谱(安徽桐城)民国二十三年抄本复印本 左光普抄

  宋姓:

  3872安徽桐城宋氏宗谱二十八卷末一卷

  (民国)宋昌载主修 宋昌模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世德堂刻本 三十册

  湖北图

  汤姓:

  10987安徽桐城皖寿贲汤氏宗谱存三十二卷

  齐姓:

  14121安徽桐城齐氏宗谱十四卷

  (清)齐广渊 齐音谐等修

  清同治四年(1865)木活字本 十四册

  日本 美国

  14122安徽桐城齐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齐锡周 齐廷华等修

  民国八年(1919)大启堂刻本 二十一册

  日本 美国

  〔此帖子已被 程璟 在 2005-3-13 14:58:46 编辑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7:14

  光姓:

  一世祖:光庆六,新安兴公之裔,世居徽州祁门之八都一日。溶里公,于元季与兄庆一,庆二迁桐,居县东百里马埠山。旋因乱,返祁门。明初又同迁桐城。

  邹姓:

  10799安徽桐城邹氏宗谱三十卷

  (民国)邹鲁臣 邹开益修

  民国十二年(1923)木活字本 三十册

  日本 美国

  注:题签《皖桐邹氏宗谱》。此为八修本。

  陈姓:

  7431安徽桐城陈氏宗谱六卷

  (清)陈廷讃等修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刊本 六册

  美国

  7432安徽桐城义门陈氏宗谱四卷

  (清)陈原杰 陈子钊等纂

  清同治七年(1868)传义堂木刻本 二册

  河北大学

  7433安徽桐城陈氏宗谱十五卷

  (清)陈文炳 陈章甫等编

  清同治七年(1868)木活字本 十六册

  安徽图

  7434安徽桐城陈氏支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陈美章 陈春盛修

  清同治七年(1868)怀义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7435安徽桐城义门陈氏支谱八卷

  (清)陈夙仪等修

  清同洽八年(1869)庆远堂刊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7436安徽桐城陈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陈善庆等修

  清光绪三年(1877)木活字本 十八册

  日本 美国

  题名义门陈氏宗谱

  责任者(清)陈法堂纂修

  版本清光绪34年(1908), 木活字本

  居地安徽,桐城

  堂号怀义堂

  先祖/名人始迁祖:[元]陈友德

  摘要始迁祖友德,元代自九江德化县来居桐城县。卷首、卷一谱序、诰敕、传记、契约,卷二至卷末世系。有张英序。

  陶姓:

  陶渊眀三子份,小字阿雍,生于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殁于大明元年(公元457年)。居桐城日就乡(西乡)。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9:13

  潘姓:

  安徽桐城木山潘氏宗谱三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潘承勋等修 民国十七年(1928)德经堂木活字本 三十二册

  安徽图 美国

  钱姓:

  《流光谱》记述的是文穆王第十子俨在皖的后裔繁衍情况,其桐城支派大多分居在安庆、无为一带。

  蔡姓:

  11716安徽桐城蔡氏族谱二十六卷首一卷

  (清)蔡开泰 蔡惠甫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木活字本 三十册

  日本 美国

  丁姓:

  安徽枞阳枞川丁氏宗谱十二卷

  (清)丁子固等纂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刊本,十二册

  安徽图

  慈姓:

  慈姓原是江西陈姓,在安徽枞阳做官,为官比较清廉,告老后被当地人留在枞阳。元末明初,陈姓兄弟是陈友谅一派,与徐达开战。徐达攻打枞阳城,陈姓六兄弟带枞阳人民守城被

  难怪我曾经听说:慈陈一家!

  唐姓:

  6932安徽桐城唐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唐情美 唐步鳌等三修

  清同治九年(1870)绍勋堂木活字本 二十二册

  日本 美国

  6933安徽桐城皖桐唐氏七修宗谱□□卷

  清末木活字本 江苏南京市档(存卷11)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30:23

  黄姓:

  8220安徽桐城黄氐宗谱四卷首一卷

  (清)黄魁等重修

  清嘉庆二年(1797)培根堂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8221安徽桐城谢河黄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黄兴岩等撰

  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

  辽宁大连中图(存卷5-卷末) 日本 美国

  注:清初黄自章创修,此为五修。

  8222安徽桐城谢河黄氏宗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黄金耀等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敦本堂活字本 三十册

  人民大学 美国

  8223安徽桐城谢河黄氏宗谱二十三卷末一卷

  (民国)黄南垣等七修

  民国十三年(1924)敦本堂刊本 二十四册

  美国

  8224安徽桐城鹿城黄氏宗谱二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黄介孚等八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德永堂木活字本 二十

  六册

  日本 美国

  8225安徽桐城黄氏宗谱二十二卷

  (清)黄南垣续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敦本堂刻本 二十二册

  吉林大学

  8226安徽桐城鹿城黄氏宗谱

  (清)黄慕颜 黄菊佳等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德永堂木刻本 五十八册

  河北大学

  8227安徽桐城黄氏族谱

  民国三十一年(1942)敦睦堂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存卷6、16、18、19)

  余姓:

  3442安徽桐城余氏宗谱四十五卷首二卷末二卷

  (清)余文辅 余桂清等五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敦本堂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存卷2、6、8、14、39、42、卷

  首下,卷末上)

  注:余上驷等首修於清乾隆二十六年。

  3443安徽桐城余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

  (民国)余梦诗六修

  一九八二年复印民国五年(1916)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存卷1-10,12-17、卷首)

  注:明嘉靖四十五年余腺首修。

  严姓:

  14451安徽桐城严氏宗谱二十四卷末二卷

  (清)严佳树 严淦等五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富春堂木活字本 三十二册

  日本 美国

  姚姓:

  5799安徽桐城麻溪姚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附

  姚氏先德传七卷

  (清)姚寿昌等七修

  清光绪四年(1878)活字本 十二册(缺卷6-11)

  北图 日本 美国

  5800安徽桐城麻溪姚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附姚

  氏先德传七卷

  (民国)姚国桢 姚联奎纂修

  民国十年(1921)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二部) 历史所 人民大学 辽宁图

  吉林大学 安徽博 湖北图 日本 美国

  注:附《姚氏先德传》,(清)姚莹著。

  杨姓:

  安徽桐城杨氏宗谱 民国九年木刻本

  杨竹坡、杨望如等修 三十一册 2846

  安徽桐城彭杨氏宗谱 民国三十七年木刻本

  杨伯侯、亿世杰等修 十册 744

  胡姓:

  崇德堂。始迁祖胡玉一(字立起)、胡金章(字璜章),元末自江西鄱阳迁居桐城。

  双峰堂。始迁祖胡广一,明初自豫章迁居桐城西乡撩风铺。

  浔源堂。始迁祖胡光亨(字时升),为徽州婺源清华胡氏十世,宋时迁桐城走马津。

  桂姓:

  5892安徽桐城桐邑桂氏族谱二十六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桂心斋等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传盛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

  美国

  5893安徽桐城桐西桂氏族谱三十四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桂枝润五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传盛堂木刻本 三十七册

  河北大学 安徽博(存二十七卷)

  注:清乾隆元年始修,此为五修。

  詹姓:

  11615安徽桐城詹氏支谱六卷

  (清)詹怀彦等修

  清嘉庆十四年(1809)守训堂活字本 六册

  美国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31:33

  高姓:

  8894安徽桐城高氏宗谱十卷

  (清)高卜芳等修

  清乾隆二十年(1755)庆寿堂活字本 十册

  美国

  8895安徽桐城官山高氏宗谱十五卷

  (清)高尚修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庆寿堂活字本(序) 二十册

  人民大学

  8896安徽桐城高氏宗谱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高择善等撰

  清同治八年(1869)共祀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项姓:

  9922安徽桐城项氏重修宗谱十三卷末一卷

  (清)项寅等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培桂堂刊本十六册

  上海图

  马姓:

  6217安徽桐城扶凤马氏族谱四卷首七卷附族图 一幅

  (民国)马其昶纂

  民国十八年(1929)木活字本 八册

  安徽博 日本 美国

  金姓:

  4479安徽桐城金氏宗谱二十八卷

  (清)金承诏 金兆奎纂修

  清同治九年(1870)木活字本

  安徽博(存卷26一28)

  4480安徽桐城金氏宗谱十四卷

  清末活字本 八册

  人民大学

  注:记事止於清同治年间。

  4481安徽桐城金氏宗谱二十五卷

  (清)金莘农纂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木活字本 一册

  安徽博

  --------------------------------------------------------------------------------

  作者:唐志虎

  发表时间:2005-2-15 11:33:17

  内容可否提供?

  唐姓:

  6932安徽桐城唐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唐情美 唐步鳌等三修

  清同治九年(1870)绍勋堂木活字本 二十二册

  日本 美国

  6933安徽桐城皖桐唐氏七修宗谱□□卷

  清末木活字本 江苏南京市档(存卷11)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5 12:58:39

  如果要看到家谱的内容,就是从民间祖传下来的,如果没有的话,就到收藏的地方去查阅。

  我只能整理到家谱目录!内容无法知道!

  --------------------------------------------------------------------------------

  作者:东方红

  发表时间:2005-2-15 13:41:14

  目录网上可以查到的,我也查阅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5 14:04:59

  陆姓:

  7107安徽桐城陆叶氏宗谱十九卷首一卷末三卷

  (清)叶国文等续修

  清同治五年(1866)木活字本 三十册

  日本 美国

  伍姓:

  1782安徽桐城伍氏家乘二十四卷

  (清)伍受糈等修

  清同治七年(1868)恩远堂活字本 三十六册

  美国

  注:一名《伍氏宗谱》。

  殷姓:

  6733安徽桐城殷氏宗谱六卷

  (清)殷士琏等修

  清嘉庆十年(1805)世裕堂活字本 六册

  人民大学 美国

  6734安徽桐城殷氏宗谱十卷

  (清)殷心田等修

  清光绪二年(1876)世裕堂活字刊本 十册

  美国

  6735安徽桐城殷氏宗谱十卷

  (清)殷立怀 殷志邦缮稿

  清宣统元年(1909)刻本

  辽宁大连市图

  注:清初殷朝聘创修。

  6736安徽桐城殷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殷家友等重修

  民国五年(1916)木活字本 十二册

  日本

  注:该族居住黄荻板。

  董姓:

  10336安徽桐城董氏宗谱二十卷

  (清)董治勋等辑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崇本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章姓:

  9023安徽桐城章氏宗谱十五卷末一卷

  (清)章卫武 章汝调纂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4)木活字本 十六册

  安徽博

  注:封面题《全城世家》。

  朱姓:

  安徽·桐城紫阳朱氏重修宗谱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湖南省图书馆

  (清)朱伯平纂修 清同治六年(1867年)活字本二十三册

  安徽桐城·皖桐柳峰朱氏宗谱十五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朱儒鸿等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敦睦堂木活字本十五册

  葛姓:

  10282安徽桐城葛氏族谱二十二卷首一卷

  (清)葛履成 葛拔萃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木活字本 二十册

  日本 美国

  〔此帖子已被 程璟 在 2005-2-26 21:48:07 编辑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5 14:55:20

  周姓:

  4728安徽桐城周氏宗谱四卷

  (清)周广盛等重修

  清嘉庆十年(1805)遵训堂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4729安徽桐城周氏支谱八卷

  (民国)周启财等续修

  民国十四年(1925)遵训堂活字本 八册

  人民大学 日本 美国

  4730安徽桐城桐西周氏支谱七卷末一卷

  (清)周晴川等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濂源堂活字本 十二册

  人民大学

  4731安徽桐城鹞石周氏尚义堂支谱二十三卷

  (清)周月波等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木活字本 二十九册

  美国

  4732安徽桐城河湾周氏宗谱□□卷

  清笃兴堂刊本

  安徽图(存卷1)

  4733安徽桐城练西周氏宗谱二十五卷末一卷

  (民国)周承先等修

  民国二十年(1931)肇岐堂活字本二十六册

  美国

  〔此帖子已被 程璟 在 2005-2-15 14:56:00 编辑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6 18:39:26

  芮姓:

  2052安徽桐城皖桐芮氏续修宗谱二十四卷

  (清)芮学之等修

  清光绪十年(1884)活字本 二十四册

  人民大学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6 19:54:02

  曹姓:

  8515安徽桐城曹氏支谱五卷首一卷

  (清)曹正朝 曹情田等编

  清道光三十年(1850)木活字本

  日本

  --------------------------------------------------------------------------------

  作者:gmsh917

  发表时间:2005-2-26 12:03:42

  郜姓可查到么?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26 13:45:02

  没有查到,只知道是发源于今山东菏泽成武(古郜国),兴旺于今陕西西安一带(郡望京兆)!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26 22:06:3

起源主要有四:①出自姜姓。据《元和姓纂》、《万姓统谱》、《通志·氏族略》等资料所载,姜太公之子伋,谥号为齐丁公,子孙以其谥号为氏,称为丁姓。②出自丁侯的后裔。据《姓氏考略》所载,丁侯为殷商诸侯,其部族被周灭后,子孙以丁为氏。③出自子姓。周朝封商朝遗民微子启于宋国(今河南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间地),国人宋丁公的子孙以其谥号“丁公”为氏,称为丁姓。④改姓、赐姓或其他。据《三国志·江表传》所载,三国时吴国孙权因孙匡“烧损茅芒,以乏军用,别其族为丁氏”;据《枫窗小牍》所载,宋代人于庆欲依附于权贵丁谓,遂改姓丁,后果如意;明代西域(今新疆大部分地区)人名中以“丁”为末字者进入中原汉化后,有改姓丁者;明朝元人丹珠尔被赐姓丁;彝族尼质氏、瑶、鄂伦春、东乡、回、蒙等均有丁姓。  始祖:丁公伋。 迁徙:  丁姓的支源众多,但大致上,山东为其最早发源地,后在当地发展成为丁姓最大的济阳郡望,山东丁姓亦是各地迁播的主源头。秦汉时期,丁姓聚居地主要在今山东、江苏、河南境内,同时,河北、陕西、广西、湖北、广东等省也有少量丁姓人口落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导致了丁姓频繁的迁徙,可谓丁姓历史上播迁的昌盛时期。三国孙吴的孙匡改姓丁,为丁姓的发展加添了新的支脉,江苏南部及浙江大部分地区成为此支丁姓繁衍的主要区域。这一时期,丁姓仍以山东、河南为中心繁衍生息,另外,江西、安徽也有丁姓迁入者。唐代,济阳丁姓有入居福建者。据《漳州府志》所载:“陈元光军谘祭酒有丁儒者,先世济阳,后徙光州固始,总章二年,从元光开漳州。”此支丁姓唐末迁居泉州、广东等地。宋元时期,有江苏人丁谓后人分居于崖州(今广东崖县西北)和广州。有丁允文、丁肇宪分别开基广东潮州和梅州,被视为当地始祖。清代,居于福建、广东一带的丁姓有移居台湾的,后徙居泰国、新加坡、美国等地。至此,从宋代以来散布全国各地的丁姓已日趋向世界各地延续其支脉。今日丁姓以江苏、福建、湖南、湖北、安徽、山东、江西、浙江、贵州、吉林、辽宁等省为多。目前丁丁姓人口列全国第46位。 郡望:  济阳郡 战国时为魏邑,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河南兰考东北。晋惠帝时,陈留郡的一部分被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相当于今河南兰考东境、山东东明南境。 堂号:  驯鹿堂 东汉丁茂,从小家里很穷,饿死了父亲。他对母亲最孝。母亲死后,他背土筑坟,又在坟旁栽了松柏。白鹿从山上到墓旁帮他守护坟墓。太守举他为孝廉,他为了守孝,拒绝不受。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济阳。②自立堂号:钟德、梦松、双桂、留余、承德、五果、聚书、月照等。 字辈:  江苏某支丁氏字辈:昌忠正邦佐,广吉仁义良。

  江苏仪征丁氏字辈:惠炳庆祥,文浩绪生。

  江苏丰县丁氏字辈:昌敬成文,道允维厚。

  江苏淮安丁氏字辈:明国联宏世,长永启其昌,祖德荣多士,万祚庆邦光。续字辈:连会逢清泰,尔修显应宗,魁名师圣学,家裕代兴隆。

  湖南湘潭丁氏字辈:历仕昌光,祖泽延长,齐封肇庆,业建名扬,先君厚德,慎远芬芳,金声玉振,国富民强。

  湖南宁乡济阳堂丁氏字辈:志大应胜启,祥兆永其昌。续字辈:湘浦崇源远,青齐豫发长,罗城绵世绪,衡岳毓才良,树德培之厚,前征后有光。居长先世派语:大应迈兴崇,洪昌奕世隆,丕显能承祖,明达必超宗。更定派语:湘浦钟英俊,诗书裕善良,育才储国用,积学迪前光。

  安徽寿县丁氏字辈:应永志传,家克有年。

  云南富源丁氏字辈:崇丁。此世兆龙,大有明德,学修廷宪,伍英文哲,体仁嘉瑞,继承先泽,繁昌庆远,拯起祥科。

  四川渠县丁氏字辈:云良正世,朝宗三维,致启文洪,映国安隆,荣华永庆,梦林柏松,明显照耀,学士齐丰,克绍元吉,福星于逢。

  四川某支丁氏字辈:朝大年正发,嘉佐万代兴,福禄永长佑,荣华得康宁。

上海云间丁氏 谱一卷

丁佩撰

近代武进陶氏石印本世纪 一册

上园

注:附於《吴县沈氏综谱》

2江苏濡须苏南丁氏宗谱十六卷

(清)丁大年修

清光绪七年(1881)五果堂本刻本 十八册

河北大学

注:分宗谱始修於明永乐间。

3 江苏溧水丁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丁存泰纂

民国十年(1921)继善堂木活字本

江苏溧水县东屏乡蔴山

注:丁一桢初修于清道光十一年。

4 江苏丰县丁氏谱 序一卷

(民国)丁敬尚纂

民国二十四年(1935)钞本

江苏兴县套楼乡谢集

5 江苏泗阳县丁嘴支老长房丁氏族谱七卷

(民国)丁明绸 丁明森三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石印本

江苏泗阳县三庄乡尤圩村

6 江苏淮安山阳丁氏族谱不分卷

(清)丁晏重修

清同治七年(1881)刻本 一册

吉林大学

7 江苏江都丁氏族谱二卷

(民国)张为汇纂辑

民国十二年(1923)木活字本

江苏镇江市博

8 江苏南通丁氏宗谱三十卷

(清)丁邦球重修

清道光五年(1825)裕昌堂刻本

江苏南通市图(存卷7、30)

9 江苏南通丁氏族谱十三卷

(清)丁若孚纂修

清道光十三年(1833)本刻本 十二册

河北大学

10江苏镇江京口丁氏族谱八卷

(清)江为霖辑

清嘉庆十三年(1808)木活字本 八册

上海图 日本 美国

注:封面题《润州丁氏家乘》。

11江苏镇江润州丁氏家乘六卷

(清)丁先珍 丁凝等重修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留馀堂重刻本 六册

哈尔滨师大

注:书口题《丁氏族谱》。丁宏撰创修於清乾隆三十九年.

12 江苏镇江古润开沙丁氏重修族谱八卷

(清)陈启阑等修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留馀堂活字本 八册

美国

13 江苏镇江京江丁氏族谱八卷

(清)丁绍遵等纂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刊本

江苏镇江市图 江苏镇江市博 美国

14 江苏镇江润邘丁氏族谱十卷附新增谱五卷

(清)丁达福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留馀堂木活字本 十一册

美国

15 江苏镇江京江丁氏支谱传略 录不分卷

(清)丁立中 丁立鋆等编纂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松铭堂活字本

辽宁图 吉林大学 江苏镇江市博(二部)

16.江苏镇江丁氏族谱六卷首一卷

(清)丁治寅主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留馀堂活字本 六册

历史所

注:丁晔始修于宋景炎元年,此为八修。

17 江苏镇江丁氏家谱不分卷

(清)丁立中纂修

稿本

浙江杭州市图

18 江苏丹阳东门丁氏十三修族谱二十六卷

(民国)丁绳祖 丁允和等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世贤祠活字本 三十二册

北图

注:版心韪《丁氏家乘》。

19 江苏常州丁氏宗谱四十六卷首六卷

(清)丁儒南 丁楚英重修

清光绪十年(1884)双桂堂木刻本 三十六册

河北大学

20 江苏常州毘陵丁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丁金叙 丁振刚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双桂堂活字本 二十六册

21 江苏常州丁氏重修宗谱□□卷

双桂堂木活字印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3、17、19-24)

注:其中记事止清咸丰十年。

22 江苏常州董村丁氏宗谱□□卷

双桂堂木活字印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14下)

注:其中记事止清光绪二十五年。

23.江苏常州丁氏家乘八卷

(清)丁增德 丁应骐等纂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双桂堂本刻本 八册

河北大学

注:封面、雇页作《丁氏宗谱》

24 江苏常州毗陵丁氏族谱十二卷

(民国)丁坤朝等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双桂堂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25 江苏无锡南塘丁氏真谱十卷首一卷世系表十卷 一卷

(民国)丁锡镛主修

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 八册

北图

26 江苏无锡丁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丁福联重修

民国十八年(1929)双桂堂铅印本

历史所 吉林大学 苏州大学

注:丁认始修於于明嘉靖二十九年

27 江苏常熟丁氏家谱不分卷

(清)丁学羲 丁恩祜纂修

清光绪十年(1884)丁氏羲庄刻本 二册

江苏苏州市博

28 江苏常熟丁氏家谱不分卷

(清)丁秀庄辑

清同治十年(1871)刊本 二册

上海图

29 江苏吴县夫椒丁氏族谱六卷

(丁)丁兴周 丁德容等编修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木活字本 六册

日本 美国

注:一名《丁氏宗谱》。

30 江苏吴县夫椒丁氏宗谱六卷

(清)丁梦熊 丁颜铸等重修

清道光三年(1823)椒荫堂刻本

辽宁图

注:明万历四十一年始修。

31 浙江杭州丁氏谱牒一卷

清丁氏嘉惠堂钞本 一册

浙江图

32 浙江萧山萧南历墅湖丁氏宗谱六卷

(清)丁仕蛟 丁仕彪撰

清道光八年(1828)瑞松堂刻本

辽宁图

33.浙江萧山丁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丁起鹏等修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活字本,二十册

北图

34 浙江萧山丁氏宗谱不分卷

(清)丁朝栋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敬爱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

35 浙江萧山丁氏家谱十二卷

(民国)丁南生主编 丁峙白等编

民国二十一年(1932)敬爱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河北大学 美国

36 浙江奉化丁氏宗谱六卷

(民国)方汝济纂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注:谱始修于明万历五年。

37 浙江湖州乌镇丁氏族谱一卷

(清)丁寿祺重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钞本

辽宁图

38 浙江新昌彩烟丁氏宗谱十二卷

(清)丁承瑞等纂修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本活字本

天一阁(存卷1-11)

39 浙江新昌彩烟丁氏宗谱十二卷

(清)丁友贞 丁祖宪纂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木活字本

天一阁(存卷1、2、4、6-8、11、12)

40 浙江新昌彩烟丁氏宗谱十四卷

(民国)丁志贤 丁绍荣编辑

民国十三年(1924)木活字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

41 浙江新昌南洲丁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丁明盛征修

民国七年(1918)木活字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存卷12)浙江嵊县明山乡许宅村(存卷1、2、5、12)

42 浙江上虞夏湖溪丁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

(清)丁达先修 丁耀南纂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瑞松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浙江图

43 浙江上虞夏溪丁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丁渭封修

民国十三年(1924)瑞松堂木活字本 二十册

北图 浙江图 四川图

44 浙江上虞虞东丁氏宗谱四卷

(民国)丁银北等编纂

民国十四年(1925)承德堂铅印本 四册

北图

注:丁龄始修于明万历二十五年。

45 浙江嵊县剡城丁氏宗谱六卷

(清)丁载和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木活字本 六册

天一阁

46 浙江嵊县剡西丁氏宗谱不分卷

清光绪六年(1880)留馀堂木刻本 二册

河北大学

47 浙江兰县丁家村丁氏宗谱六卷

(民国)童辉 丁懋得重纂

民国三十七年(1948)本刻本

浙江兰溪县圣山乡

48 浙江常山丁氏宗谱三十六卷

(民国)丁文达 丁只玉续修

民国二十四年(1935)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毛良坞乡东岭村

49 浙江常山丁氏宗谱六卷

(民国)徐燮重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本刻本

浙江常山县青石乡丁家村(缺卷2、5)

注:谱始修于明万历十四年。

50 安徽徽州丁氏世宗谱不分卷

钞本 一册

安徽绩溪县横坞

注:谱中记事止于清光绪十二年。

51 安徽枞阳枞川丁氏宗谱十二卷

(清)丁子固等纂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刊本,十二册

安徽图

52 安徽怀宁丁氏宗谱七卷首三卷末一卷

(清)丁佐廷等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松兆堂刻本 十二册

人民大学

53 安徽怀宁丁氏族谱一百一十卷首三卷末一卷

清光绪十八年(1892)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缺卷首1、卷3、14、24、53、60-62、79、87、88、93、96、105)

54 安徽蒙城蒙邑丁氏家谱八卷着二卷

(民国)丁化南 丁企辉等重修

民国九年(1920)毫县福萃石印馆石印本 十册

河北大学

55福建连江齐阳丁氏族谱一卷

(民国)丁美元续修

民国四年(1915)稿本

福建连江县档

56 泉州丁氏族谱

(明)丁仪等修

传钞泉州丁氏钞本 一册

福建图

注:附地契。

57 山东丁氏族谱四卷

(清)丁元爵 丁研书等续修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注:该族散居黄县、日照、诸城等地。

58 山东丁氏族谱十二卷

(清)丁麟 丁世佳纂

清宣统元年(1909)刻本

北图 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辽宁图 吉林大学 哈尔滨师大 华东师大 日本 美国

注:该族散居黄县、日照、诸城等地。丁朝斡首修于清乾隆三年,此为五修。

59 山东栖霞丁氏谱书一卷

(民国)丁奎五纂

民国三十年(1941)修 钞本

山东栖霞县官道乡河崖村

60 山东黄县丁氏族谱

山东黄县县志

61 山东日照丁氏家乘五十四卷

(清)丁懋五重编

清咸丰七年至十年(1857-1860)刻本 十一册

北图

62 山东日照丁氏家乘八十二卷

(清)丁聊羽等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刊本

山东日照市图 美国

63 山东日照丁氏家乘九十三卷

(民国)丁文玞编

民国十五年(1926)上海铅印本 二十八册

上海图

64 河南永城丁氏族谱四卷

(民国)丁卓牵纂

民国十四年(1925)石印本

河南永城县马牧乡

65 河南郏县丁氏家谱

钞本

河南郏县吴寨村

66 湖北新洲丁氏宗谱七卷

(清)丁传熙编

清同治末年钞本

湖北新洲县三店镇竹园村

67 湖北宜昌县白菓园丁氏族谱一卷

(清)丁朝品补修

清同治五年(1866)钞本

湖北宜昌市档

68 湖北咸丰丁氏族谱一卷

(民国)丁德善撰

民国三十五年(1946)修钞本

湖北咸丰县档

注:马丁寨丁氏

69 湖南上湘丁氏族谱四卷

(清)丁文斐 丁文仕纂

清乾隆三十年(1765)刻本 一册 湖南图

注:该族散居湘潭、湘乡等地。

70 湖南丁氏五修族谱十五卷

(民国)丁文乐 丁广文等纂修

民国十四年(1925)济阳堂刻本 十五册

广东中山图

注:该族散居湘潭、湘乡等地。

71 湖南丁氏六修支谱十一卷首四卷

(民国)丁流琪 丁流峻等修

民国十三年(1924)应北堂木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1-3)

注:该族散居宁乡、湘乡、湘潭等地。

72 湖南长沙丁氏族谱三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丁传湜等修

清宣统三年(1911)雍睦堂木活字本 二十四册

人民大学

73 湖南宁乡丁氏五修支谱□□卷

清光绪十九年(1893)木活字本

湖南园(存卷首2-4,卷1)

74 湖南宁乡为宁丁氏五修家谱□□卷首二卷

(清)丁玉齐齐修 丁玼莹等纂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济阳堂木活字本

湖南图(一部存卷首1、2,又一部存卷首1)

75 湖南宁乡为宁丁氏六修家谱二十六卷道三卷

(民国)丁树峰等 丁克让等纂

民国十四年(1925)济阳堂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1-3)

76 湖南湘乡上湘北门丁氏续修族谱八卷首三卷

(清)丁仙姿修 丁鹤立 丁鹤喧

清光绪十八年(1892)萝松堂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上、中、下)

77 湖南湘乡横洲润丁氏五修族谱二十六卷

(民国)丁氏合族修

民国十六年(1927)济阳堂活字本

历史所 湖南图(存卷1、3、4、6、7)

注:丁时通始修于清乾隆十八年。

78 四川合川丁氏族谱

(清)丁树诚纂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修 民国二十一年

(1932)丁禹孝增补石印本 一册

四川重庆市图

79 四川仪陇丁氏宗谱一卷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修 光绪间钞本

四川仪陇县档(残)

80 四川宣汉丁氏族谱一卷

清宣统元年(1909)木刻本

四川宣汉县五宝乡二村

81 甘肃庄浪丁氏三代宗亲族谱不分卷

(清)柳鉴纂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修 钞本

甘肃庄浪县刘庙乡丁家山

82 香湖丁氏家乘六卷

(清)丁桂芳 丁策定同辑

清乾隆刻本三册

北图

注:卷末有钞配页

83.丁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

(清)丁士涵纂

清光绪十六年(1890)刻本 十册

北图

84 丁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丁有铭编

清光绪刻本

江苏苏州市图(存卷10-15、17-24)

85 丁氏家谱七卷

(清)丁午编

稿本 六册

上海图

86 丁氏家谱不分卷

清写本 一册

美国

87 丁氏宗谱一卷

民国十六年(1927)重修刊本

浙江新昌县档

88 丁氏支谱二卷

(民国)丁传湜纂修

民国三十四年(1935)金蛟总祠活字本 二册

吉林大学

起源主要有四:①出自姜姓。据《元和姓纂》、《万姓统谱》、《通志·氏族略》等资料所载,姜太公之子伋,谥号为齐丁公,子孙以其谥号为氏,称为丁姓。②出自丁侯的后裔。据《姓氏考略》所载,丁侯为殷商诸侯,其部族被周灭后,子孙以丁为氏。③出自子姓。周朝封商朝遗民微子启于宋国(今河南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间地),国人宋丁公的子孙以其谥号“丁公”为氏,称为丁姓。④改姓、赐姓或其他。据《三国志·江表传》所载,三国时吴国孙权因孙匡“烧损茅芒,以乏军用,别其族为丁氏”;据《枫窗小牍》所载,宋代人于庆欲依附于权贵丁谓,遂改姓丁,后果如意;明代西域(今新疆大部分地区)人名中以“丁”为末字者进入中原汉化后,有改姓丁者;明朝元人丹珠尔被赐姓丁;彝族尼质氏、瑶、鄂伦春、东乡、回、蒙等均有丁姓。  始祖:丁公伋。 迁徙:  丁姓的支源众多,但大致上,山东为其最早发源地,后在当地发展成为丁姓最大的济阳郡望,山东丁姓亦是各地迁播的主源头。秦汉时期,丁姓聚居地主要在今山东、江苏、河南境内,同时,河北、陕西、广西、湖北、广东等省也有少量丁姓人口落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导致了丁姓频繁的迁徙,可谓丁姓历史上播迁的昌盛时期。三国孙吴的孙匡改姓丁,为丁姓的发展加添了新的支脉,江苏南部及浙江大部分地区成为此支丁姓繁衍的主要区域。这一时期,丁姓仍以山东、河南为中心繁衍生息,另外,江西、安徽也有丁姓迁入者。唐代,济阳丁姓有入居福建者。据《漳州府志》所载:“陈元光军谘祭酒有丁儒者,先世济阳,后徙光州固始,总章二年,从元光开漳州。”此支丁姓唐末迁居泉州、广东等地。宋元时期,有江苏人丁谓后人分居于崖州(今广东崖县西北)和广州。有丁允文、丁肇宪分别开基广东潮州和梅州,被视为当地始祖。清代,居于福建、广东一带的丁姓有移居台湾的,后徙居泰国、新加坡、美国等地。至此,从宋代以来散布全国各地的丁姓已日趋向世界各地延续其支脉。�今日丁姓以江苏、福建、湖南、湖北、安徽、山东、江西、浙江、贵州、吉林、辽宁等省为多。目前丁丁姓人口列全国第46位。 郡望:  济阳郡 战国时为魏邑,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河南兰考东北。晋惠帝时,陈留郡的一部分被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相当于今河南兰考东境、山东东明南境。 堂号:  驯鹿堂 东汉丁茂,从小家里很穷,饿死了父亲。他对母亲最孝。母亲死后,他背土筑坟,又在坟旁栽了松柏。白鹿从山上到墓旁帮他守护坟墓。太守举他为孝廉,他为了守孝,拒绝不受。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济阳。②自立堂号:钟德、梦松、双桂、留余、承德、五果、聚书、月照等。 字辈:  江苏某支丁氏字辈:昌忠正邦佐,广吉仁义良。

  江苏仪征丁氏字辈:惠炳庆祥,文浩绪生。

  江苏丰县丁氏字辈:昌敬成文,道允维厚。

  江苏淮安丁氏字辈:明国联宏世,长永启其昌,祖德荣多士,万祚庆邦光。续字辈:连会逢清泰,尔修显应宗,魁名师圣学,家裕代兴隆。

  湖南湘潭丁氏字辈:历仕昌光,祖泽延长,齐封肇庆,业建名扬,先君厚德,慎远芬芳,金声玉振,国富民强。

  湖南宁乡济阳堂丁氏字辈:志大应胜启,祥兆永其昌。续字辈:湘浦崇源远,青齐豫发长,罗城绵世绪,衡岳毓才良,树德培之厚,前征后有光。居长先世派语:大应迈兴崇,洪昌奕世隆,丕显能承祖,明达必超宗。更定派语:湘浦钟英俊,诗书裕善良,育才储国用,积学迪前光。

  安徽寿县丁氏字辈:应永志传,家克有年。

  云南富源丁氏字辈:崇丁。此世兆龙,大有明德,学修廷宪,伍英文哲,体仁嘉瑞,继承先泽,繁昌庆远,拯起祥科。

  四川渠县丁氏字辈:云良正世,朝宗三维,致启文洪,映国安隆,荣华永庆,梦林柏松,明显照耀,学士齐丰,克绍元吉,福星于逢。

  四川某支丁氏字辈:朝大年正发,嘉佐万代兴,福禄永长佑,荣华得康宁。

孟姓的不同来源:

1、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时期齿序排列,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上古时期,人们对子女后代的尊卑排位很早即有了特定的嫡、庶观念。

2、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的卫国第二十八代君王之子絷,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周朝分封的同姓诸侯国卫国,其开国之君为周武王弟卫康叔,都城在今河南境内。卫国传至第二十八代君王之子絷,字公孟,因病不得继位,让位给其叔。

到了公子絷的孙子姬驱,便以祖父之字为姓氏,称公孟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孟氏者,是为河南孟氏。

3、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的鲁国公族庆父的儿子公孙敖。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书记载,黄帝姓公孙,是少典氏部落首领的儿子。他生于寿丘(今山东曲阜),长于姬水,故又姓姬;后居轩辕之丘,因此号轩辕氏;再迁有熊(今河南新郑),也称有熊氏。

4、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5、源于满族,其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6、源于鄂伦春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扩展资料:

孟氏按行辈起名的开始:

孟氏按行辈起名始于明代,朱元璋对孔、孟后裔格外优礼。赐给祭田、免除徭役,从明景泰年间孟子的第五十六代孙孟希文被授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算起,孟子后裔开始授世职。

当时,立了“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十个子辈;明末,又立了“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个字辈。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孟氏修谱时又立了“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十个字辈。

民国初年,又立了“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二十个字辈,并咨请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内务部核准,登报周知。

—孟姓

—孟氏族谱

明永乐2年,从江西赣县迁到山东德州的谢氏宗谱

  1谢氏宗谱叙

   如此者,谓安危利灾之可翘足而待者,犹得饮和食,德于天地之间也,祖宗之积善累仁,泽未斩而庆有余(之)故也。若更不复改吾尤,安知其所终何如耶凡吾宗祖之人,自今以往如前所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归祖宗之泽,以延后嗣之庆。是则吾祖之厚幸也夫。

  八十岁孙庠生应元手著

  2重叙

  夫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以纪事,谱以序支。其不可偏废明矣。吾家世籍江西赣州府赣县,迁山东济南府德州卫。明永乐二年间,徙海内大姓,置畿辅。始祖谦爷绶爷兄弟者,遂迁于德州之北左所三屯而家焉。递传以后,子孙繁衍,且掇巍科、登生员者,踵相接也。孰非我祖宗一人之身所荫庇,而启佑者耶生齿渐盛,木源渐远,询及支派半谢不知,问其名字叠相重犯,乃谱之不修以至于此。用是(因此)从各支各辈考增人数,以正其尊卑,书其名字,有徙于他乡者,或志(记)其地或记其人以备他日考验。其或无后或借嗣他姓者,名下宜书绝字,恐乱宗也。且使比户各书一册,展卷了然。庶知家之本支如国之世系,伦叙之不可或紊。而又以知百世之繁昌,实(为)一人之遗体,而分疆绝界之,则尤为凉薄而不仁也,孝友之心可以自此而生矣。

  时康熙四十五年岁次丙戍吉辰七世孙擢庠生重叙

  3又叙

  余家自始祖来存有旧谱,惟书讳者书字余阙焉。同源异流者固然已即,高祖以上亦未备载,余自上馆于外,因老告归林泉之暇,多稽庙主,访之于先人,自我高祖坤配故氏,子女姻娅皆详注之,即甥舅之族亦未至视为路人。然支派繁衍不及尽悉,愿吾宗族各录一册,待后稍有力者付之剞劂俾(bǐ使,把)世世子孙展卷了然。则世系永垂不紊矣。余窃望之!

  时康熙五十九年小春望月四日九世孙恪字敬一谨识

  4重修祖谱序

  谢氏旧有族谱,余从祖,考后重修之,先人又从而叙之。逮及于今有数十年矣。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百世子孙未有忘乎祖者。而祖则既往矣,虽曰追远,卒不可得而追矣。然其一气之所传,子孙之继继承承于千万年者皆其一人之身也。故余不忍一人之身,今得至于途人,而有祖谱之作。先考与余,从祖之志,亦余之志也。今数十余年而族人益众,余每观吾族人中有孝悌廉让者,则以为祖宗之仁厚,宜有是子若孙也。而余亦与有荣焉,其或有反乎是者,则以为吾祖宗之仁厚,不宜有是子若孙也。而余亦与有辱焉,故余惧其善不相劝,过不相规,有至于途人之势。复为之取其谱而重修之。余之志盖亦先人与余从祖之志也。至其渊源之所自,与其所以由微而著之始终,先人叙之详矣,故不复赘云。

  时雍正十三年岁次癸丑孟春月十世孙子宝撰

  5修刻祖谱序

  余先世祖籍江西赣州府赣县,远祖年久无考。自始祖讳谦(绶)兄弟者,明永乐二年,迁山东居德州城北左所三屯,以耕以读、克勤克俭,历今三百余年,相传一十四世。其间掇入泮、登士贤、乡饮入贤祠以及中悃中之节孝贞烈者,代有其人,此固盛世之洪仁,亦祖宗之垂荫也。余幼龄时备聆先人遗训,与祖考,以家谱虽修而刊刻未举心常缺然。及余长而诗书略有,学业倍增,簿书弗克,追求先志者,每以刊谱为念。思筑家庙以立主位,犹嘱后世子孙远致斯意于余,余因此益有感焉。余远考先人及宗党,又阅十五年展墓之日,少长咸集,见老少之盛,生齿之繁,信可乐也。但谱牒久未增修内多遗缺,间有迁于他乡者,恐日久变迁,徴考无由,甚至交臂相失视一本如秦越人,诚可虑耳,且以间暇之日手叙成册。余因作馆于外,不得详叙,耿耿于心,当静处家庭之间逐篇翻阅,谱内诸序已详,无复重赘。伏思吾祖宗数百年来忠孝传家、淳朴相尚,是以克昌厥复,余庆攸长。余今退归林泉,将谱牒刊刻成册,携分族众,惟望不时翻阅,咸知支派虽繁,各出于一本,各宜敦睦宗族,共相式好。追思水木根源,恪守先人遗训:“穷则孝悌力田,仕则鞠躬尽瘁。顾礼义廉耻,知尊卑名分,毋荡险无遗,乐名列史册,以光前列。”是则吾之志也,实吾所深望也。本族未尝有出仕者,倘窃食君禄者观此谱,可以知其大概矣,是为序。

  时乾隆六十年岁次乙卯孟春九世孙尚修 谨撰

  6

  夫礼莫大于祀先!春露秋霜谁无怵惕凄怆之心,而世系尤不可不详,而一本,而九族,推而上之始祖为木本水源,尤其所当体念也。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此亦见人心之淳,风俗之隆,端必由乎是也。但世远年淹而世系有不可以尽传者,惟以所得乎先人者,谨薰沐以志之。

  时道光二十一年岁次壬午孟春十二世孙士公重叙

  7

  原籍江西赣州府赣县清小伞谢人明,永乐二年初本运丁、习训典,迁于德州北三十里屯曰第三左所皆谢氏无他姓,遂占籍焉。赣水名在豫章,章贡二水合流立邑于此故名赣。

  且族谱所关亦甚重矣,自道二十一年叙修已经五十余载。至今门户益多,族丁愈众,如不再叙甚至相遇不识,一脉成路人矣。余承先人之志,决意重叙家谱各藏一册,见是谱者如见高曾祖焉,如见子孙名目焉,诚祖宗之功臣,族中之盛事也。如刊刻再叙以待后之富且贵者。

  时光绪二十三年岁在丁酉仲春十四世孙邦林谨识

  祖茔地基阔步:东西横阔一百步,南北长阔一百步。成地四十一亩六分。

  次支的长支,世祖秋元拨坟于老茔地与此支无干。

  8

  且念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慎终追远,此仁子之道也。概因十数载中,颇受形势的动荡,阻碍对祖宗的扫墓和祭祀,诚存不聊生,殁不得安。目前,转危为安,畅通无阻,形势大好。余在德州建筑公司工作,悠久有时。来家时间苍促,操持家务,聊聊无几。八零年孟冬之际,承上关怀

丁氏在中国有多少人口

丁姓中华姓氏,其始祖为丁公伋。少典之子炎帝神农氏,因居住在姜水之滨,于是以姜为姓。姜姓子孙经夏、商两代,到周时有姜尚,俗称姜太公。...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