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是不是董永的后代呢?
不是。牛郎是放牛的,董永是孝子。两个人属于不同的民间流传的故事。
其中一个与七夕有关的是“织女牛郎”,另一个是“董永和七仙女”,在黄梅戏和一些地方戏里,都有“天仙配”的段子,就是根据董永的故事改编的。
牛郎的故事:
牛郎是个孤苦的放牛娃,某天,老牛告诉他一个秘密,去湖边拿走一套红色衣服,那个衣服的主人就是织女,会成为他妻子。他就照做了,织女后来就和他成了夫妻,生了一儿一女,男耕女织,日子过得很幸福。
但王母娘娘得知此事后,觉得破坏了仙界的规矩,很是震怒。趁牛郎不在家,强行把织女带回了天庭。牛郎得知赶紧乘上牛皮挑上孩子去追。王母娘娘就拿出金钗划出一道天河,从此,牛郎和织女就被隔开了。后来王母娘娘被他们的真情感动,就允许他们年年七月初七这天见面一次。
董永的故事:
董永传说,最早载于西汉刘向的《孝子传》。相传董永卖身葬父,孝行感天,七仙女下凡与之婚配;七仙女一夜织成十匹锦缎,将董永三年工期改为百日;天上玉帝查出七仙女私下凡尘,降旨七仙女午时三刻返回天庭,夫妻就此诀别,一年后七仙女送子下凡……
两千年来,“董永与七仙女”故事传说的原生结构虽无改变,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甚至思想内涵都在不断地丰富和创新。
玉皇大帝的家谱
过世的父亲一名:东王公,即古神东皇太一。
退休的母亲一名:西王母,即隐居昆仑山瑶池的王母娘娘
正宫皇后一名:天后海神娘娘马祖
姐姐长公主一名:二郎神之母,封号不详
妹妹长公主一名:红鸾星君龙吉长公主
外甥一名:二郎神杨戬
女儿一名:三圣母
太子一名:天子--转世为人间的皇帝
奴婢七名:七仙女。最小的管纺织,叫织女。大概其他六个应该叫茶女、酒女、饭女、果女、车女、衣女等等名字
补充回答:
还有一种答案是
瑶池圣母(老婆)
七仙女(女儿们)
织女(孙女)
补充回答:
今存晋代到唐代的董永遇仙传说材料几乎是空白,也许正好说明牛女传说的巨大影响抑制了董永传说的传播。之所以会这样,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既然牛郎已经与织女结缘,那么董永怎能再与之结为夫妇呢?
敦煌残卷《董永变文》是一篇重要的文献。变文有一个重要的变化是,织女已经从一个演变成三个了!董永的儿子董仲长到七岁,受人羞辱,要找母亲,一个道士孙宾告诉他说:“阿耨池边澡浴来,先于树下隐潜藏。三个女人同作伴,奔波直至水边旁。脱却天衣便入水,中心抱取紫衣裳。此者便是董仲母,此时纵见小儿郎。”织女变成三个的契机,一方面是为了与牛女传说划清界线,另一方面也是以天上星象为依据的。织女星本有三颗,位于银河岸边,三星呈三角形排列。虽然有了三个织女,到底还不能与牛郎之妻截然分开,也不能确认哪一个织女是董永之妻。到了宋代,这个问题才得以彻底解决。
明代人所编的一部载录宋元旧话本的小说集《清平山堂话本》在中国早已失传,20世纪初由日本传回国内,书中保存着一篇完整的话本小说《董永遇仙传》。董永的儿子董仲舒为了寻母,道士严君平指点道:“难得这般孝心。我与你说,可到七月七日,你母亲同众仙女下凡太白山中采药,那第七位穿黄的便是。”董永所遇的仙女第一次成了“七仙女”。从此之后,明清以来的各种地方戏中,董永所遇的仙女都叫七仙女了
织女一下子变成了七位,那么在天上,她们又是什么星宿的化身呢?
笔者发现,在中国古代星象学中,天上以“七星”命名的一共有十三组:北斗七星、紫微垣华盖七星、太微垣常陈七星、天市垣七公七星、东方亢宿折威七星、北方女宿扶筐七星、北方危宿车府七星、西方奎宿外屏七星、西方奎宿天溷七星、西方昴宿昴七星、南方鬼宿天狗七星、南方星宿星七星、南方轸宿青丘七星。这些星宿都有自己的特定功能,其中北方女宿扶筐七星的功能是:“东七星曰扶筐,盛桑之器,主劝蚕也。”(《晋书·志一》、《隋书·志十四》)、“扶筐七星,为盛桑之器,主劝蚕也,一曰供奉后与夫人之亲蚕。明,吉;暗,凶;移徙,则女工失业。彗星犯,将叛。流星犯,丝绵大贵。”(《宋史·志三》)
得名较迟的“扶筐七星”,首见于《晋书》,而《晋书》、《隋书》均为唐人所修,则此星大致得名于六朝之后。唐宋时期,扶筐七星的主功能是非常明确,为人间桑蚕、纺织的主星神。因七星相围如采桑之提筐,所以得名“扶筐”,即“盛桑之器”。《宋史·志三》还说:“织女足常向扶筐,则吉;不向,则丝绵大贵。”元人所修的《宋史》对之记录甚明,可知当宋末元初扶筐七星主桑蚕之功能在民间定有流播。而首出七仙姑的《董永遇仙传》正出于宋元之际。可知,扶筐七星的纺织功能及吉凶预兆上的反映正是七星姑形成的星辰源典。这种民俗认定与宋元话本《董永遇仙传》中首次出现七仙女身影在时间与寓意上都是非常吻合的。因此,唐宋之后,民间观念中织女与七仙女才能不相混同,牛女传说与董永传说则自然分离开了。
补充回答:
董永 东汉时人,据历代县志及《大清一统志》所记,均载为今博兴县人。其里居当系县城南5公里的董家村。
董永早年丧母,与父亲董还如相依为命,以种田为生。灵帝中平年间 (184~189年),山东青州黄巾起义,渤海骚动,董永随父亲为避乱迁徙至汝南(今河南省汝南一带),后又流寓安陆(今湖北省孝感市)。董永的父亲病亡,无力埋葬,向人借钱1万,言定日后做钱主的奴仆,以身抵债。董永扶亡父灵柩回乡,葬于城北。在返回偿债途中, 路遇一女子,愿做董永的妻子。二人同至钱主家,女子一月之内为主家织绢300匹,偿还了欠债。三国时诗人曹植的《灵芝篇》单咏此事:“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慵作致甘肥。债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对于董永妻的所为,民国廿四年《续修广饶县志》说:“抑古侠女者流之行径”。明嘉靖三年(1524年),乡贤祠内即供有董永的牌位,后又在太和村建董永祠,董氏后裔岁时致祭。董永后裔分三支,长支在太和村,存有董永影像;有一支迁居博兴县垄注河村,故董永墓在垄注河。
陕西--兴平--董永--七仙女就是原型:“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说的是牛郎织女的故事,今天是七夕,在这个传统节日里,听说在水缸旁瓜架下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的浅浅低语。可您知道吗?据陕西的民俗专家介绍,这个美丽的传说发源地其实就在陕西省兴平市。
流传兴平已两千年 :七夕是牛郎和织女在天上相会的日子。据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会会长赵建文介绍,牛郎与织女的传说,故事情节在春秋战国时已渐趋完整,汉代时已有人把它由民间故事整理成诗歌:“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陕西兴平是牛郎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现今兴平市东城区子孝村、北门村是牛郎与织女的传说故事的核心区。牛郎织女的故事,两千年来流传于兴平,其完整性、真实性,体现了中国乡土社会农耕文化,象征着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人民智慧的结晶。
兴平尚存许多古迹 :为了证明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在兴平,兴平市地方志专家翟崇仁先生对此进行了十余年的考证。他说,牛郎的原型就是东汉时期的董永,而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五里子孝村西那棵槐树,依然古朴高大,苍劲叶茂,酷似《天仙配》**中的古槐。市北环路北门东堡,沿高干渠坡下尚存遇仙桥。不少中老年人回忆说,遇仙桥西北半坡处曾有双冢,人称董永、七仙女墓,后在平整土地时平掉了。南位镇董家一位老人曾说:“旧时董家荣轴上端曾有董永、七仙女画像。”董永的住址称董家店。
上世纪五十年代七仙女和董永的故事被改编为《天仙配》并搬上舞台,而后有媒体报道董永系安徽人,有位退休干部称在他收藏的《董氏家谱》中还有关于“董永遇仙”的故事。
但据翟崇仁先生考证,安徽的黄梅戏《天仙配》只起了个率先编演作用,兴平民间不仅广泛流传有完整的牛郎织女故事,兴平的著名书法家、收藏家、原县文化馆馆长薛凡也首肯了《天仙配》的传说是在兴平的说法。兴平还有人文景观遇仙桥、双冢、千年汉槐、仙女湖遗址等,此外还有一年一度的七巧节、七仙女庙会等民俗活动。这些牛郎织女传说中的故事元素在全国绝无仅有,无疑证明了兴平是“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发源地。
陕西长安 有牛郎织女石像为证 :“牛郎织女的传说源自我们西安,已有两千余年的牛郎织女像就位于长安区斗门街道办事处辖区。”西安市政协委员俞向前说。对此,郑州轻工业学院副院长、民俗学专家陈江风认为,根据地理条件、汉代意识形态、相对集中的民间传说、古代文献记载等诸多方面的考察分析,牛郎织女故事源于汉水两岸的楚地。在南阳,不仅有牛郎织女汉画石和仍在人们口头流传的故事,而且故事中明确交代了起源地。
俞向前曾在2005年年初的西安市“两会”上提出提案,建议政府开发牛郎织女历史文化资源,将农历七月初七打造成中国的情人节,并在长安区斗门街道办事处的牛郎织女庙遗址上建设一个文化旅游区,打造“中国爱情文化发源地”。俞向前告诉记者,“牛郎织女像”在长安区被当地群众称为“石爷”“石婆”像,1956年被列为省级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但开发利用不够。 “在我们民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神话传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俞向前说,开发牛郎织女历史文化资源,既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可为古城西安旅游增添一个新的亮点。 据《河南商报》
河南南阳--传说中是牛郎的家乡:随着七夕的临近,牛郎织女传说源自哪里的说法,不仅引起了陕西人的热议,也引发了河南南阳人的争论。南阳不少市民认为,牛郎织女传说源自南阳。他们的依据是:如果在网上搜索“七夕”和“牛郎、织女”等关键词,会出现4万多个相关网页,明确交代的故事发生地均为“南阳城西牛家庄”。
陈江风说,牛郎织女的故事最早见于《诗经》,说明此故事起源于先秦时代。到了汉代,牛郎织女的故事已臻成熟。结合资料分析,七夕节的起源始于楚国时期的汉水流域,因汉朝的兴起,七夕和牛郎织女的故事得到广泛深入的流传。
陈江风还说,当时作为立国八百余年,横跨大半个中国的楚国,农耕文明已经相当成熟,纺织手工业极为发达。保留至今的上古丝织品,大多出自荆襄一带的楚墓。花色品种、手法技艺,令今人叹为观止。与此毗邻的南阳盆地亦为楚地,自古至今盛产良种黄牛。当地流传的民间故事说:“南阳城西20里有个牛家庄,牛家庄有个牛郎。”(2001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民俗百科》)
民俗学家张振犁先生在《中原古典神话流变论考》中也说:“牛郎叫如意,是南阳城西桑林村的人,织女从天上来到人间,与牛郎成亲,亲手教南阳一带的姐妹们学会养蚕、抽丝、织绸缎。”
不同的故事,指称着相同的起源地,可见南阳具有产生牛郎织女神话的经济与文化土壤。
此外,汉水流域保留了大量的与“牛郎织女”神话、“七夕”风俗有关的遗迹。襄阳府过去管辖的郧西县有“天河”“天河口”等地名。老河口市的“老河口”据传是“汉水连天河”的天河口。商洛县有据传是牛郎织女活动过的“织女溪”。广义上仍属于这一地区的伏牛山脉,如鲁山有“牛郎洞”和该故事中仙女洗澡的“九女潭”。
牛郎是不是董永的后代呢?
本文2023-10-06 13:14:1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89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