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宗姓家谱啊?我想要春秋时宗国的世系。谢谢!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1收藏

谁有宗姓家谱啊?我想要春秋时宗国的世系。谢谢!,第1张

宗姓起源参考之一

宗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宗姓出自子姓。春秋时,宋襄公母弟敖的孙子字伯宗,受封于宗国(今安徽舒城县东南),其后代以宗为己姓。另有一说,是起源上古周朝时候的一种叫作太宗的官职。太宗也叫宗伯,是帮助周天子掌管宗室一事的官员,主要负责举行礼典时礼仪、音乐、服装、队列等事务。是很重要的官职。周朝时候有世袭的宗伯,其后代就以官职为姓,世代姓宗。宗姓由于是来源于官职“宗伯”,形成以后,也有人用宗伯这个复姓的,但后来地都渐渐演化为单姓宗。在古代,宗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河东。

  我姓厉,这个姓很少见。现在叫的响的就是一个经济学家厉以宁,以前还有一个深圳的市委书记厉有为,再往前,“十大”、“十一大”有一个中央候补委员叫厉日耐。厉姓名人在全国媒体上见得着的就这几位。北京还有一个有名的“厉家菜”,主人虽然姓厉,但是个旗人,旗人姓厉应该不是原姓。

  我的老家是在湖南省衡阳市岳屏乡岳屏村。这个岳屏村过去就叫厉家村,是厉姓人家聚居的地方,以前村里还有一个“厉家祠堂”,解放以后祠堂就被征作它用了。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四旧”,拆了祠堂,还把厉家村的地名也改了。但老一班的衡阳人说起厉家村,还是知道的,特别是逢年过节,厉家村耍的“武灯”在衡阳是很有名的。厉家先人好武,自创了一套“厉家拳”,但现在已经失传了。以前宗姓家族之间的械斗,厉家祠堂总是要占上风的。

  厉家村以前是坐落在城郊,厉姓村民们多是郊区的菜农,若有什么事,解放以前是以祠堂的名义聚集厉姓子弟;解放以后,以生产大队的名义,也还能把厉姓人家聚集起来。然而,随着城市的扩展,厉家村早已经成了城市的中心了,生产大队早已不复存在,厉姓人家也成了城市的居民,拆迁分居到城市的各个角落里去了,家族之间基本上没有了来往。随着族中老人的不断离去,没有人关心族中的事了,族谱也不知失散到哪里去了。衡阳的厉姓,很多年没有修过谱了,这是一件遗憾的事。解放以后,厉家村还存在的时候,政府是不提倡修谱的,所以没有修。等到改革开放之后,政治环境宽松了,政府不干预宗族修谱了,厉家村已经不存在了,衡阳的厉姓宗族早已经是各散五方聚集不起来了。

  现在许多种姓宗族之所以能够重新修谱,主要是同姓的族人仍然聚居在祖先居住的村落里,流落在外乡的族人有一个“老家”可回,可以认祖归宗,甚至可以落叶归根,把骨灰埋到祖山上。而衡阳的厉姓就没有了这种群居的地方了,更没有了祖山,厉姓的祖山,现在是一座大学的校园。厉姓人家已经是四下分散,湮没在芸芸众生之中,就像一个盐块,丢进了一个湖里。没有丢进湖里之前,还是一块盐,能显出盐的特性,丢进了湖之后,盐的分子虽然还在,但已经分辨不出盐的特性了。衡阳厉姓宗族重新修谱是一件很难的事,除开出现一个非常有影响、非常有钱财的厉姓大人物出面牵头,重建祠堂,重修家谱,但目前还没有这样的人。

  尽管衡阳的厉姓人家再也难得聚集在一起,但是有时作为陌生人偶尔碰到,互报姓名也是觉得很亲切的,有一种认同感,觉得对方就是自己的亲人。也还互相询问辈分,即使是对于年纪虽小但辈分高的同姓族人,也还是客客气气的,不敢妄自尊大。在整个中国,厉姓是个小姓,同姓朋友能碰面的机缘很小,若能碰面,真是缘分,相互之间会有一种认同感和亲切感。那一年,我在河北唐山出差,在一个宾馆登记住宿时,正好碰上一个山东日照的一个厉姓朋友也在登记,我们一见如故,交谈甚欢,很有亲切感,还一起吃了顿饭,互相留了通信地址。而那些大姓的朋友(如王、张、李等),同姓之间就没有这种亲切感、认同感,因为他们的人口太多了,到处都能碰到,他们之间同姓都已经通婚了。

  衡阳厉姓宗族老族谱里传下来的辈分已经失传了,我的伯父记得的是“万选文章,硕彦英俊”八代,而我的父亲告诉我的是“万选文章,硕验继盛”,我不知道谁对谁错,因为没有文字的根据了。解放以后,厉姓排辈分的秩序是各家以口相传,难免误差。后人更是淡薄了宗族观念,很多厉姓子孙也已经不按辈分来取名了,硕字辈以后就很难找到用辈分字来取名的了。作为一个种姓宗族,衡阳厉姓已经开始衰落了,传统意义上的宗族文化传承的链条已经脱节了。宗族文化是农耕文明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种宗族文化会越来越淡薄,但是,人还是不应该忘记祖宗的,不能忘本的。

  我查阅了有关厉姓起源的资料,其实我们厉姓也是有来头的,都是王公贵胄的后裔。厉姓的来源大致有四个说法。

  一,源于西周,以谥号为姓。周宣王姬静执政时,齐国君主姜无忌去世,谥号为“厉”,史称齐厉公。齐厉公的直庶子孙以谥号为姓,遂成厉氏。这一支是姜太公之后。

  二,以封国名为姓氏。周朝时,有个诸侯国厉国(在湖北省随县西北厉山),春秋时,改名为随国。原厉国君主的后代支子以原国名为姓,成为厉姓的一支。

  三, 孙姓改为厉姓。三国时,吴国皇帝孙皓,追改宗室孙秀(因为孙皓所恶而奔魏)姓厉。孙秀的后代中留在江东的一支成为厉姓。

  四,李姓改为厉姓。唐玄宗李隆基称帝前,唐宗室新兴王李晋与太平公主合谋叛乱,事败被诛。李隆基执政后,追改李晋族人为厉姓,不准其恢复李氏。

  从厉姓的分布来看,山东、浙江一带居多,辽宁、江苏也有,湖北的随州不知道有没有。我们衡阳的厉姓应该是属于散落在外的一支,像其他散落在全国各地、繁衍生息的厉姓氏族一样。

  我的先祖是属于四种厉姓起源的哪一支?他是何年何代来到衡阳的?史料已经失传,无从考究,只是小时候听族内的老辈人传说过,先祖是躲灾避难来到衡阳这个地方的,我的先祖带领他的十个彪悍的儿子,历经千辛万苦来到衡阳这个地方落地生根,繁衍了整个氏族,建立了厉家村。

  从资料上看,衡阳厉姓应该与浙江舟山一带的厉姓不是同支,因为辈分排行对不上号。在浙江舟山一带的厉姓的辈分是按一首百字诗排行的。

  得姓自齐始 家声著景阳

  鹜州分派远 甬上衍流长

  鸣鹤锺奇胜 迁莺卜允臧

  先猷诚可念 后嗣益宜昌

  农田时勤业 儒林日漱芳

  敦伦思秩叙 报本奉承尝

  勋名垂竹帛 行谊表圭璋

  保世须诒款 延庥定发祥

  云乃皆蔚起 谱牒纪辉煌

  这里面没有我们衡阳厉姓的“万选文章,硕彦英俊”,所以可以推断,我的先人应该不是出于这一支。

  浙江舟山一带的厉姓的“百字行诗”的头四句,可解释为: “厉”家的姓字,起源于(鲁)齐之国(山东),厉家人的名声,在景阳地方上是很著名的。厉姓分派在鹜州(金华)以及“衍流长”于“甬上”(宁波),这一支应该是姜子牙的后人。

  从地域来看,衡阳距湖北最近,衡阳厉姓有可能始于厉国,但我也没有找到史料记载。衡阳的厉姓也有可能是三国孙秀或是唐代新兴王李晋的后人,都有可能,这两支的厉姓氏族是叛逆的,是被欺压的,是受到歧视的,显然,他们的命运是艰难的。

  我个人推断我们衡阳厉姓,应该是海曲厉氏的一支。据载,“海曲厉氏,在今天的山东日照,有二十多万人口,远祖从北宋年间迁到到南方以后,又在明洪武年间迁到山东的日照,海曲的厉祖厉胜”。我的先祖或许就是在海曲厉姓北迁的时候留下来的,或许在北迁的路上分离出来的。而且我推断“海曲厉氏”应该是唐新兴王李晋的被唐玄宗强迫改为厉姓的后人。由于受到歧视,四处颠簸流离,才有举族迁移的举措。由此推断,衡阳的厉姓,应该是海曲厉姓的一支,是李晋的后裔。难怪我在唐山出差时遇到的那个山东的厉姓本家,会有如此的亲切感和认同感,或许这是一种缘分。

  返回目录:随笔杂谈

  作者声明:我谨保证我系此作品的著作权人。我同意池塘边文学网发表此作品。未经池塘边文学网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一旦传统媒体决定刊用,请站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他媒体的直接投稿的权利。

  责任编辑:意阑珊 字数:2686 管理 给作者发短信 作者

陶传少 陶传化 陶传哲

公历:2012年1月19日10时(星期四)

农历:辛卯年腊月廿六日巳时

春节:1月23日

天运五行:木

纳音:松柏木 壁上土 城头土 大林木

八字:辛卯 辛丑 己卯 己巳

五行:金木 金土 土木 土火 (五行缺水)

生肖:兔公历:2012年1月19日10时(星期四)

农历:辛卯年腊月廿六日巳时

春节:1月23日

天运五行:木

纳音:松柏木 壁上土 城头土 大林木

八字:辛卯 辛丑 己卯 己巳

五行:金木 金土 土木 土火 (五行缺水)

生肖:兔

谁有宗姓家谱啊?我想要春秋时宗国的世系。谢谢!

宗姓起源参考之一 宗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宗姓出自子姓。春秋时,宋襄公母弟敖的孙子字伯宗,受封于宗国(今安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