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档案馆的目标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2收藏

云南省档案馆的目标,第1张

云南省档案馆位于昆明市西华北区的具有现代化办公功能、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新馆综合楼已于2001年5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它标志着云南省档案馆的硬件建设又上了一个台阶,为开展档案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馆内拥有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设施、设备,档案查阅、展览大厅,建立了全省的档案目录中心,可提供档案资料原件、缩微复制件、多媒体查询和业务咨询、函电代查、档案复制等服务。

全馆干部职工正在拓展服务功能,以充分发挥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云南省对外传播文化、对外交流的窗口作用,按“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成绩”的要求积极工作,为促进云南档案事业的全面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截止2005年年底,云南省档案馆共保管档案、资料693069卷(册)。

1、 历史档案:154个全宗,共300721卷,其中清朝档案1552卷,民国档案299169卷。

2、 现行档案:214个全宗,共282868卷。

3、 名人档案:38个全宗,共428卷。

4、 照片档案:43个全宗,共591卷。

5、 缩微档案:24个全宗,共3181卷。

6、 光 盘:2个全宗,共7盘。

7、 玻璃底片:共208张。

8、 录音档案:4个全宗,共729卷。

9、 录像档案:8个全宗,共434卷。

10、印章档案:共3696枚。

11、实物档案:2个全宗,共195卷。

12、少数民族档案:傣文档案4部、东巴文档案5册、段氏家谱2册。

13、资料(图书、期刊、报纸):近10万册。

  据史书记载:剑川段氏家谱

  一 姓氏源流

  段姓来源有三:

  1 出自姬姓,是春秋时期政武公的儿子共叔段的后代。春秋时,

  郑武公的妻子武姜生大儿子庄公的时候难产,生二儿子叔段的时候却

  很顺利,因此她喜欢叔段而不喜欢庄公。郑武公病重时她请求郑武公

  废长立幼,让段叔继承王位,郑武公没有答应。庄公当了郑国国君后

  武姜又请求把制作为段叔的封地,庄公不答应,而把京城封给了段叔

  ,段叔与姜氏勾结,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并准备袭击庄公,庄公知

  道后立即派兵讨伐段叔。段叔大败,逃到共,称为共段叔。他的子孙

  后来四处分布,有的姓段,有的姓共叔,还有的以共作为姓氏。这就

  是所说的河南段氏。

  2 出自复姓段干木的后代。战国时期有复姓段干木,原是晋国人

  ,后到魏国,他的后代有以单姓段为姓氏的。这就是山西段氏。

  3 出自辽西鲜卑族后裔。西晋时有一个部落首领叫段务目尘,被

  封为辽西公。他的领地有三万家,分布在辽宁西部。后来与汉人杂居

  后多以段作为姓氏。是为辽西段姓。

  4 云南蛮段氏。魏末短延末蛮代为酋帅,裔孙凭到朝廷作官后被

  拜为云南刺史,后传下这支段姓。

  二 迁徙分布

  段氏的发源地主要有:一是河南北部共叔段的一支;二是出自

  段干邑的段干木的一支,段干邑现已不可查;三是出自辽宁西部的鲜

  卑部落。大体上来说,在姓氏的发展史上段姓应是一个典型的北方民

  族,源于北方,大举发展于北方,尤其是陕西、甘肃两省最旺盛。据

  有关资料记载,西汉文帝时有段印任北地都督,其子孙始居武威(今

  甘肃境内),传至十七世孙段荣,北魏时任定州、秦州刺史。短荣的

  八世孙段楹任大理司直。其后代世代为官,在汉至隋唐时,陕西、河

  南、河北、云南都有了段氏的子孙。从整体上看,段氏的分布主要在

  北方。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1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治所在长安。三国魏

  将辖区改称京兆郡。

  2 武威郡:汉间在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此支段氏

  的始祖为西汉段贞。

  3 扶风郡:汉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时改为

  扶风郡,治所在槐里。西晋移至池阳。

  堂号:

  1 君轼堂:战国时期魏国的段干木不肯作官,魏文王却认为他很

  能干,于是亲自登门拜访,段木干跳墙躲了起来,不肯与之相见。文

  侯依然很尊敬他,每次从他的门前经过时都要站在车的横木上肃立,

  并说:“段干木是贤人,我能不轼吗?”

  2 段氏还有以武威、京兆为堂号的。

  四 家乘谱牒

  全国:段氏宗谱卷、段氏族谱二十卷首一卷

  山西:洪洞晋洪洞冯张村段氏家谱一卷

  江苏:丰县段氏族谱四卷、金坛段氏家乘十卷首一卷、句容句曲

  段氏重修宗谱八卷

  浙江:常山段氏宗谱不分卷

  安徽:寿县段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福建:建阳兴田段氏族谱二十一卷

  江西:萍乡萍西段氏族谱卷、波阳段氏宗谱十卷

  湖北:新洲段氏宗谱四卷首五卷、利川厚坝段氏族谱四卷

  湖南:凝益段氏五修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湘潭城北段氏宗谱不分

  卷、邵阳段氏族谱三十二卷首二卷

  四川:江北段氏宗谱十九卷、内江段氏家乘四卷、内江段氏家乘

  二卷

  典故:

  忠留册笏1;学博酉阳2。

  注释:1唐代司农卿段秀实,字成公,汧阳人。朱泚反叛,认为他能孚众望,胁迫到军中计事。他乘间用象笏猛击朱泚,遂被杀害。后追赠太尉,谥忠烈。

  2唐代太常卿段成式,字柯古,临淄人。他博闻强记,藏书丰富,尤多奇篇秘籍,撰有《西阳杂俎》,清人辑有《段成式诗》。

  旷览江天,包罗海岳;

  长养花木,位置鼎彝3。

  注释:3清代咸丰进士薛慰农赠清代文人段小湖联(节录)。

  好溪呼于百姓4;开谕胜过三军5。

  注释:4唐代太常少卿段成式的事典。

  5唐代翰林学士段文昌的事典。段文昌,字墨卿,一字景初,临淄人。穆宗时入相,出为剑南西川节度。汉尚宽静。文宗立,拜御史大夫,封邹平郡公。后复节度西川卒。

  远岫林端出;清波城下回6。

  注释:6唐代翰林学士段文昌《晚夏登张仪楼呈院中诸公》诗中联句。

  水暗余霞外;山明落照中7。

  注释:7段文昌《题武担寺西台》诗中联句。

  独存一夫,坚守学道8;

  尚有二人,拥为君王9。

  注释:8战国时魏国人段干木,与田子方、李克、翟璜、吴起俱为魏国才士,诸人都当了将军,只有他独潜学守道,不事诸侯,为于下所重。

  9段姓称帝者有二人。即:十六国时西燕内乱,众推大将段随为王,改元昌平,旋被杀;十六国时,又有西安人段业,被匈奴人拥立为北京国君,在位三年被杀。

  句饶方外趣;游惬社中朋10。

  注释:10唐代太常少卿段成式《书事联句》。

  排行:

  段

  子成应荣,玉思朝儒,一绍显大,世昭明廷。

  摘自《谱牒学研究》

  注:此为白族族谱

  http://cachebaiducom/cword=%BD%A3%B4%A8%3B%B6%CE%3B%CA%CF%3B%BC%D2%C6%D7&url=http%3A//www%2Eynda%2Eyn%2Egov%2Ecn/F%5F1%5F3%2Ehtm&b=0&a=135&user=baidu

很高兴能够帮助您寻找家族谱系。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记录的限制,我无法直接提供您完整的家族信息。但是,我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资源,帮助您进一步探索您的家族谱系。

1 寻找族谱和史料:首先,您可以尝试寻找家族的族谱或相关史料。这些史料可能由家族中的长者或历史学家保存,或者可能存在于图书馆、博物馆或在线数据库中。您可以联系家族成员或通过互联网搜索来找到这些资源。

2 参考历史文献:另外,您可以查阅历史文献,以了解您的家族在过去的背景和地位。这些文献可能包括地方史志、历史档案、报纸和其他相关资料。这些资料可能会提供有关家族成员的职业、社会地位和生活情况的信息。

3 寻找墓碑和纪念碑:在一些情况下,家族成员的墓碑或纪念碑可能会包含有关家族的信息。这些墓碑或纪念碑可能位于家族墓地或当地的公共墓地。您可以尝试在这些场所进行调查,以找到有关您的家族成员的信息。

4 在线数据库:最后,您可以尝试使用在线数据库来搜索您的家族谱系。这些数据库由历史学会、基因谱系组织和志愿者维护,其中包括许多家族的历史和族谱信息。您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或特定的家族历史网站来访问这些数据库。

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帮助您找到有关您的家族谱系的信息。如果您需要进一步的帮助或建议,请随时与我联系。

据民国时期云南通海县《段氏宗支家谱》记载,大理国开国皇帝为段思平末代皇帝为段兴智,共有22个皇帝,大理国灭亡后,末代皇帝的弟弟的后代世袭大理城元帅,世称大理总管,共有12个大理总管目前在云南昆明,四川成都,云南通海县城,云南通海杨广镇都分布有大理国皇帝的后代

墓地所在位置:目前尚无法确定,,“南诏和大理国王陵肯定存在。”南诏史研究专家杨光木梁说。根据史籍记载和近百年来考古发掘的有关资料,南诏国王陵可能存在的地区为“南诏故地巍山和大理苍山洱海地区”,大理国王陵所在地则锁定“大理苍山洱海地区”。探究南诏、大理国王陵的脚步不会停歇,亘古的秘密还待人们继续努力去揭开。

能记得曾祖父的人实在不多。即便记得人也难以记得名字。那时代,叫长辈名字是极为大不敬的。

翻开段氏家谱,查找半天,才找见曾祖父的名字。段景明,1890年光绪十五年生,1976年卒,享年85岁。

1

我是家中长子,也许就是长子只顾罢。曾祖父对我特别的好。听母亲讲,我出生后,给我起名字很是费了很大周折,按说作为曾祖父下面还有我的爷爷和父亲,差了好几辈,本不该让他操心的。却积极踊跃给我参谋。因读过几年私塾,有点文化,遂摇头晃脑推理道:“唔唔,这孩子是我的第一个重孙子,是我家的根,应该叫段根才好。”爷爷没读过什么书,随口嗯嗯道也不错。其时,父亲正在学校当老师,一听长辈言,如雷贯耳,急忙叫我曾祖父几声爷爷,道:“爷爷呀,不对呀,按说您这个‘根’字本没错,但与咱家这个姓连起来叫就有很大的问题了?”板着指头道:“段根段根,岂不断了段家的根么。”曾祖父一听,脸色煞白:“哎呀,我咋没想这么多呢。不好不好。”

有点尴尬,就在院里转,转来转去出了大门。门口正好有一颗松树,曾祖父见了,豁然开朗,指着松树道:“松树松树,松树的年龄虽不是最长,用在人身上也足够了。就叫松龄吧。”爷爷虽没念过什么书,却也听过“松龄”这个名字,皱眉道:“这个名字我好像在哪里听过。”父亲接话茬道:“清朝就有个蒲松龄。喜欢讲鬼故事。”曾祖父摆手道:“唉,鬼故事就鬼故事吧,这个名字好。就叫松龄了。”

其实,这个名字到底好不好,我心中无底,后来开始入手写一些文章,本想起一个笔名,思来想去叫不好,干脆就直接用了本人真名字算了。再后来,时髦写玄幻另一之类的文章,我也学着先辈学着讲鬼故事哩,也算对曾祖父的一个交代呗。

2

我三岁时还不会说话,只会咿咿呀呀哼哼呵呵。父亲说坏了坏了,一般小孩子一岁多就会哼哈,这孩子是咋了,三岁还不会说话?莫不是一个哑巴不成。曾祖父和我父亲住在一个大院里,听父亲说,急跑过来一把抱着我,撅着白胡子上下打量,皱眉道:“难道老天会给段家一个哑巴?”本不信佛的曾祖父,竟去庙里烧了香磕了头,嘴里不知念了些什么,回来高兴对我父亲说:“我给老奶奶烧香了,说不会是哑巴。”我母亲听了,在旁吓得一身冷汗,道:“爷爷,你不要吓我们呀。哪有什么神啊鬼啊的。”曾祖父瞥一眼我母亲:“小孩子家,懂个什么。”摇着烟袋杆慢悠悠踱步走了。

连续去了大庙烧了几天香,回来对我父亲说:“都说聋哑聋哑,要是哑巴,松龄肯定耳朵也听不见。”我母亲一听,兴奋的就要在我耳边大喊,曾祖父一瞪眼:“你别吓着他。”

当时,村上已经安装有线广播。

60年代的人一说有线广播就知道,现在的人真不知是啥玩意。有线广播就是在家里窗户上装一个喇叭,乡政府通过有线将广播声音传递到喇叭上。有通知、新闻、戏曲等等。那年代,能装上一个有线喇叭也是值得炫耀的事哩。

父亲一仰脸,看见有线喇叭,嘴上兴奋说:“有了有了,等快晌午广播时,让他听听。”曾祖父和祖父、父亲三代人蹲在喇叭前,等待广播。那时候曾祖母早不在世。我奶奶还在,见三个男人抱着一个孩子蹲在窗户下愣愣怔怔不知要干啥。好奇问:“你们这是干甚哩。”我父亲正想作答,突然听见喇叭有了声音,急忙抱起,把我举过头顶靠近喇叭又放下,举起又放下,如此往复几次。高兴道:“他能听得见他能听得见。不是哑巴不是哑巴。”曾祖父高兴:“那就好那就好。”见父亲还在头顶举着我,喝道:“赶紧放下来吧,别失手掉在地上就麻烦了。”

3

等我慢慢长大,我才知道眼前这个白胡子慈眉善目的老者是我的曾祖父,我叫他老爷。我的爷爷不怎么待见我,原因未知。老爷却特别喜欢。说起来让大家笑话,那时候我特别能流鼻涕,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到了十几岁还没改掉这个毛病。那时候也没什么毛巾,有了鼻涕,用棉袖一擦了事。左一擦右一擦,擦得两只袖子明晃晃的。老爷不嫌弃,只要有空就会抱我。

上世纪60年代,老百姓比较贫困,这个不用我细说。老爷因养了蜜蜂,又是一个人生活,生活质量还行,隔三差五能吃上一顿面条。做面条时肯定会给我留着几筷子。饭好了,端着碗,用筷子挑着面叫我:“松龄,来来来。”弟弟腿快先拿碗跑了过去,老爷根本不瞧他,只等我到了,才将那一筷子面挑给我。

母亲气的无法,只好吓唬我的弟弟妹妹:“你们就别去了,去了你老爷也不给你。”等我端着半碗面回来,弟弟妹妹仰着小脸吧嗒着嘴,眼巴巴看着,哈啦都流出来了。母亲赶忙巴结我,笑着哄我道:“来,分些给你弟弟妹妹尝尝。”

院里有两颗梨树,成熟时遇到下雨天,就有梨从树上掉下来。困难时代,吃个梨也不容易。每逢刮风下雨,母亲在屋里细细听,不让我们说话。又命我开了门隔着竹帘子看着外面。听到“砰”的一声响,一个大黄梨掉在地上,立马叫我:“快去快去捡回来。”弟弟也在门口瞪着小眼睛看着,他不知道母亲的安排,见一个大黄梨掉下来,不由分说,撒丫子冒雨跑到院里。老爷在堂屋看着呢,见我弟弟去了,就在屋里吓唬他:“给我捡回来。”看见是我了,就不吭气。有时候一连掉下两个甚至很多。弟弟妹妹拾的梨要交给老爷,我拾的梨可以拿回去。等天晴了,会叫我:“来来来,把我这里的梨拿去一个吃。”

临近春节,早早的拿出五毛钱递给我,弟弟妹妹呢,能给个糖蛋就很不错了。母亲见了也是气的无法,怪罪父亲道:“你瞧你这个爷,怎么就这样偏心呢?”父亲哈哈一笑:“这也是有缘法,我也没办法呀。”

4

说起来我也很给老爷争面子。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叫他。倒不是叫他起床,就是拍门叫几声有了应声就行。

家里穷,孩子们多。他83那年,母亲安排我同老爷睡。有一天夜里,我听见老爷吭哧吭哧出不上气来,小孩子家不知发生什么情况,赶忙下地,开了门跑到院里喊母亲:“娘娘,我老爷不知咋了,你去瞧瞧。”母亲听说,赶忙过来,点了煤油灯往近处照照,“哎呀”一声,倒吸一口凉气,急忙跑出去喊我的'爷爷和奶奶。大家一会儿都过来了。扎针放血一阵,老爷渐渐缓过气来。

次日,母亲对我说:“你老爷没白疼你。”我问咋了。母亲说:“你老爷中了阴了。亏发现的早,你要不说,他就很难活到现在了。”老爷渐渐好起来,看到我叫我道:“你来你来。”我赶忙走过去。老爷一把把我抱在怀里,流着泪什么也不说。见我一股劲的吸溜鼻涕,赶忙用手把我鼻涕谐了,一甩道:“真是我的好重孙。”

就这样多活了两年,1976年秋天某一日,老爷突然发病,知道这个坎是过不去了,张着嘴不知想说些什么。母亲近前问:“是不是想叫松龄呀。”老爷赶忙使劲点点头。父亲赶紧去学校把我接到家里来,但为时已晚。老爷已经闭眼西去,临走也没见到他的重孙子。

老爷走了,大家都哭,我已经10来岁了,却也不知道哭。吃饭的时候,我一个人坐在门墩上,端起一碗饭,不知不觉的眼泪下来了。母亲看见走过来拍拍我肩膀,说:“孩啊,你老爷最疼你,想哭就哭吧。”

5

说起来,老爷离开我已经四十多年了吧。说实话,这四十年我是不记得他的。母亲在世时,有时候访古说起他来,就会笑着道:“你老爷最疼你了。”之后就说许多疼我的故事。但这许多故事我都不记得了。

现在,我的老爷,爷爷奶奶和母亲都已经去世了。每年的清明节我都会给他们的坟上磕头烧香。在我老爷的坟前,我总会多停留一会,嘴上默念:“老爷,我来看您了。”

很分散明朝山西大槐树籍段氏迁于山东、河南、河北、甘肃、陕西、湖北等地。甚至内蒙也有

如离山东莱西市区15公里有段家许村

段 家 许 村

村名由来 明朝永乐2年,段氏由云南大槐树底村迁立。因官府允许此地建村,取名许村。由于村姓段的人多,取名段家许村。

  段所,字原中,号义在,又号迂生。元至正辛丑年十一月十七日亥时生,明正统九年殁,享年84岁,葬马山背高山龙形。配龙氏,生子四:耕童、樵云、村童、幼奴。段氏永新鄱阳派第二十世,涉莲花三板桥田南下街一世祖。明初隐逸诗人,作《鹭股集》数卷广为流传,部分诗作收入明清《永新县志》和《吉安府志》。

 所幼聪慧颖敏,性峭直高朗,每读书辄通大义,识者奇之。长涉猎六经诸史百家,学问益蕴藉。尚自言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欲以经纶宇内为己事。先达吴由翁刘木庵知其为伟器,荐之当国宰相杨士奇。时天子方响用海内豪隽,杨士奇上疏言:取士不在于词章,而得人莫先于实行。本朝自科目之外,别设贤良一科,以待异常之士。今吉安永新县处士段所,行己有则,作事可法,孝友素称于家庭,信义入抱负良深,诚明堂之栋梁,清庙之圭璋,足副委任。上可其奏,使召之,辞不往,再召,载舟至洋子江浒,门生从行有病死,遂以疾辞归。且决意归隐林谷间,架屋作舫轩于塘,逍遥麈外之想,徜徉于山泉林壑。日吟咏,自适其闲,极尽而归于平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人称舫轩先生。

 所性行端洁,周慎有超才,善音律,而诗颇有名。自思屏伏一隅不足为天下士,始出四游浮湘汉,泛彭蠡过洞庭,登衡蹑庐逾淮蹈浙谒金陵,历兮聆岱岳之盛,览物起兴,兴至吟发,于是吴越齐楚人士无不识所。见其风致飘洒,神藻清丽,而诗歌多狂放之音,山水之美,生生不息,永恒静穆,以为李杜复出。著有《鹭股集》,其贵温厚和平而不贵艰涩,贵高古清新而不贵浅近,胸气高爽,洗涤陈腐,皆叹为美。七言律似唐长篇歌行,有李谪仙气象。而“露冷铜盘秋色老,天际银河一丝小”之句,谓可追李长吉遗调云。摘《东华山歌》一首:东华胜地盘斩岩,下临百丈之深潭。秋山遥横县西北,巽峯独在天东南。赤林粲如绮一水,青挼蓝道人结屋。楼隐乎其闲众峯,排闼献奇输秀於。浮岚流霞夜酿作,天酒白云朝翦成。春衫仙翁羽客纷,总总而来下氅衣。鹤佩青鸾骖炉袅,沈水道韵腴清潭。近市飞尘高过马,咫尺迥隔仙与凡。嗟我驱驰厌尘土,卜居人欲从彭咸。山中黄独不难得,呼童为我修长鑱。

 诗也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故志之远者,犹驾列缺而闯层霄,乘紫微而凌倒景。及其发於词也,若挹金茎之露而沂银汉之流者,质之杜老“精微穿溟滓,飞动摧霹雳”之句为尤信。鹭股虽不剜而刲之,然於质之高洁,体之清劲,盖亦有取焉。既而读之有水檗声,无蔬笋味,琳琳若琼树,吟风鸣镝之适耳,殊非鹭股之可拟也。始知诗言志,歌用言,非虚语矣。常谓古之圣於诗者谪仙少陵,固若夫怪诡瑰奇,豪爽英迈,则有长吉辈词代之,音若虞范揭张之闲雅清丽者也。今子以跅弛之士,卓荦不羁之才为奔逸,得非志之高远、词之精奇者乎?青年远思殆将坠庙堂而鸣国家之盛者,所就讵可量哉!

 所又尚友濂洛景慕洙泗之风,主敬为学故。有诗曰:或慎不违闻见顷,战兢肯舍须叟时,我无主一无二致,安宅深居不可离。盖悠然知德之味矣,于是高士石潭刘孟洵,情溪李伯尚愿与结社,时号禾川三君子。而忍庵张顺动,庐陵李昌祺,吉水宰相解缙皆慕名纳交。后征檄至再,终不可夺。州守柯暹进屈己访道,以宾礼礼生,而所亦敦行不怠。四方冠佩之士造门请赋,几无虚日。相知者率移书庆曰:君子不贵于虚文而贵于体道,所抠周程之脉络,弋孔孟之绪余,自可谓全人矣。

 所系出唐凌烟功臣褒国忠壮公志玄裔三世孙文昌,墨乡氏相穆宗子成式守庐陵,三世孙翊宰永新,卒于官,子谦择地居邑之西乡带名鄱阳。五季之乱,翊孙昭玉南唐隐帝以其平寇有功,册封为永新镇将,加银青荣禄大夫马部都指挥使,遂奄有邑。受命弟昭胜籍吏民府库入觐,朝廷喜其归加金紫光禄大夫赠尚书左仆射,子侄七人俱进皆,明初以科第选用者百数人衣冠世族七。

 所涉莲花三板桥田南下街,以寒素自居,布衣蔬食,泊如也。强仕后蒙征檄至再三皆不可夺。故有诗曰:圣主来征老不才,不才不肯下吟台。男儿逸气凌九霄,黄金白璧不易招。所以陶渊明未肯轻折腰,丈夫论交贵知己,贫贱不移心似水,以严子陵长揖汉天子,虽颂渊明子陵盖以自况也。士大夫始信肥遯之真。世有诮其迂者,所曰:吾固迂也,但恨迂不大耳。由是改号迂生。

 所穉年随母嫁竹山尹文弼,值其乏嗣抚之知己,所以鄱阳侯尹濯与祖邑今翊翁世为通家,力修尹氏谱寓报孝意。念父亡母逝,遂兴反本之思,归宗于段氏家谱。其发于诗歌动必思亲,故有诗曰:我今六十余,两鬓霜垂重,虽欲奉双亲,亲亡复谁奉。又曰:我所痛兮,何怙何恃。即此哀痛之言,在迟暮犹然,则终身之慕可知。每避义塾聚诲宗戚子弟:急人之难至倾囷倒槖无所靳,应事接物尤严於义利之辨。所别号义在意所存所发惟义之所在也。

 大尹沈公美任赴京,所赠诗云:挝停五鼓鸡声绝,啼鸟飞起东方白。沈侯下马上官船,牵挽留之不能得。忆昔下车,惠我黎民,犬不夜吠,民乐春耕。世纷走蜂蚁,侯心了如水。龙潭汇秋波,一味清澈底。时得余闲事幽讨,沅芷醴兰净如扫。煌煌官署焕增修,较之初来百倍好。宏农宣德化,张堪可方驾。加以明恕风,从容到黄霸。玉笋行催鸳鸯班,姓名早入麒麟画。三载如一朝,一旦登青霄。江海春信早,开向赤栏桥。侯不少留,我心悲问:侯此去来何时别侯之意如禾水,流到金陵数千里。

 刘木庵御史侍教日久,所告刘赴京谒选曰:青松在长林,群芳争诮嬉。谓无艳阳质,孤直将奚为。青松静无言,怡然相对之。严霜忽零坠,荣瘁谁同期。自非岁寒际,安得知操持。刘稔知所之性行履历,迨服官,遂不奉色笑,然犹伫待生之起用,殊料其僻隐自如耶。兹丁内艰归桑梓,恨所巳殁。

 一代之兴,一代人物。三板桥山陬僻埌,而贤者辈出,代之不乏。古之君子常乐道人之善,所贤声著于乡邑,播于江海,达于朝廷,天下后世将必有闻,而知之者今虽祀于乡,然彰其令德,岂敢没其善而不为之表彰乎?

云南省档案馆的目标

云南省档案馆位于昆明市西华北区的具有现代化办公功能、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新馆综合楼已于2001年5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它标志着云南省档案...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