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学先驱谌湛溪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3收藏

贵州地学先驱谌湛溪,第1张

刘家仁

(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贵州省地质学会)

陈履安

( 贵州省地质科研所,贵州省地质学会)

谌湛溪先生是我国较早接受近代地学教育的学者之一。从已收集到的资料看,他应是贵州省接受过系统性的近代地学教育的第一人,曾为近代地学知识在我国的应用和传播作了不少贡献。但由于其一生四处漂泊、颠沛流离,有关他活动记录的资料零星分散,而地方志书中对其生平的记载多根据回忆和传说写就,准确性不高。笔者在对已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做了一些考证后,将谌湛溪先生的部分生平事迹介绍给读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希望与谌湛溪先生有过接触或掌握其有关情况的读者对本文中的谬误给予指正,向笔者惠赐有关资料,提供线索和帮助。

谌湛溪,名祖恩,湛溪为字。清光绪八年 ( 1882 年) 生,平远州 ( 现贵州省织金县) 北门大水沟人。10 岁能诗,12 岁参加光绪甲午 ( 1894 年) 科大定府 ( 现贵州省大方县) 考,中秀才,时人誉为神童。后就读贵山书院,成绩优异,被贵州省学政批准食廪。1904 ( 甲辰) 年经礼部批准进入京师大学堂 ( 北京大学前身) 深造,1908 年毕业。1910 ( 庚戌) 年与我国著名学者赵元任、胡明复、周仁、胡适、竺可桢、过探先、钱崇澍等一道考取第二批庚款留学生,就学于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地质系,获博士学位。

谌湛溪先生于 1917 ( 丁巳) 年回国,历任湖南益阳板溪锑矿工程师 ( 1918 年) 、山东中兴煤矿 ( 现山东淄博煤矿) 煤师、河北唐山煤矿局技正 ( 总工程师) 、河北井陉煤矿局技正 ( 1923 年) 、东南大学 ( 南京大学前身) 教授 ( 1923 ~ 1925 年) 、北洋大学 ( 天津大学前身) 教授、厦门大学教授 ( 1926 年) 、江西萍乡矿务局技正 ( 1927 年) 、铁道部技正 ( 1928 年) 、焦作煤矿技正、烟筒山铁矿技正 ( 1929 ~1931 年) 、石景山铁矿技正、贵州省建设厅厅长 ( 1935 ~ 1936 年) 、云南省个旧锡矿勘探队技正 ( 1937 ~ 1938 年) 、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 ( 抗日战争时期该院迁贵州平越即今福泉县) 教授 ( 1939 ~1944 年) 、贵州大学教授 ( 1946 ~1953 年) 、昆明工学院教授 ( 1954 ~1958 年) 。1956 年退休,定居贵阳,1958 年逝世,享年 76 岁。

谌湛溪先生酷爱诗文,常以诗叙事言情鸣志会友,有诗集 《柏余集》、论述 《大学补缺》传世。

谌湛溪先生长期工作在教学和矿山第一线,科技著述不多,已知的仅有 “GeneticClassification of Rocks”( 《岩石的成因分类》) 和 “Calculation of the Depth of a Magnetic De-posit”( 《磁性矿床深度计算》) 两篇,后者发表在 “American Institute of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s”( 《美国矿冶工程师学会会刊》) 上,时间大约在 1940 年前后 ( 具体刊期待查) 。

在美国留学期间,谌湛溪先生积极参加中国留学生的各种活动,曾参与中国科学社的筹建。受国内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1914 年 6 月 10 日,留美学生任鸿隽、杨铨 ( 杏佛)等 9 人在美国纽约州倚色佳小镇发起成立中国科学社。中国科学社初创时实际上是 《科学》杂志社,采取股份公司形式,以股金作为发刊 《科学》的资本,把 《科学》杂志作为一种实业来经营,“股东有享受赢余的权利”。最初考虑招股 40 份,每份 10 美元,其中 20 份由发起人承担,其余 20 份发售。不料中国科学社成立后,在留美学界引起强烈反响,要求入股的人大大超出创始人之计划。到 1915 年 7 月左右,中国科学社有股东 76人,认股 106 份,若全部交齐,股金可达 1060 美元,是当初预计的 2 6 倍。其中认股最高的是发起人任鸿隽、杨铨,各 3 股,另外 7 位发起人各 2 股。其他指认两股者还有计大雄、邹树文、谌湛溪、钱家瀚、陈庆尧、卢景泰等 18 人,他们与发起人一道成为中国科学社初创时期的骨干。庚款留美虽为公费生,生活经费相对较为宽裕,但 10 ~30 美元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因此,他们必须省吃俭用。例如: 赵元任曾介绍说中国科学社成立未久,一些人试图通过省吃俭用来支持它,有段时间他自己竟因此而得了营养不良症; 另一次他和同学 J C S Tung 发起吃经济饭比赛,不久俩人全都得了感冒而病倒。留学生们所认股份大多数是分 2 ~3 次才交清,谌湛溪先生所认 2 股 20 美元就是分为3 次交清的。中国科学社于 1915 年 10 月 25 日改组为纯学术社团,以“发展中国科学” 为宏伟目标,于 1918 年迁回国内。中国科学社对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谌湛溪先生于 1917 年由美回国后,一直活跃在科技舞台上,曾在多所大学教授地学课程并参与了民国政府中央研究院和中国地理学会等学术团体的草创。

1921 年秋,东南大学正式开学。校长竺可桢所倡建的新型地学系也于是年招生授课。新型地学系增设地质、气象等新课程,加强自然科学教学,培养众多 “以调查全国之地形、气候、人种 ( 类) 及动植物、矿产为己任”的地学家。该系包括地理、气象、地质、矿物几门学科,开设的课程有: 地学通论、气象学、地质学、古生物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世界气候、矿物学、地形测量、地图学、历史地质学、地质考察等。规定地学系学生均须修读上述课程。为此,竺可桢先后聘任了曾膺联、徐韦曼、谌湛溪、徐渊摩等专家为学生讲授各种新课程。该系培养了许多地理、气象、地质方面的专家,如胡焕庸、张其昀、王庸、向达、袁见齐、吕炯、朱炳海等。1930 年地质系独立成系,在此前后,教授计有李学清 ( 教授普通岩石学、高等岩石学、土壤地质学) 、孙佩章、张正平 ( 教授构造地质学、地形测量) 、郑厚怀 ( 教授普通矿物学、经济地质学) 、曾膺联、谌湛溪、徐韦曼、徐渊摩、谢家荣、李之常 ( 教授普通古生物学、历史地质学、脊椎古生物学) 、朱庭祜、王恭睦、马廷英等留学归来的学者。

1927 年 5 月,南京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举行第 90 次会议,议决设立中央研究院筹备处,并推定蔡元培、李煜瀛 ( 即李石曾) 、张人杰 ( 即张静江) 等为筹备委员。7 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 《中华民国大学院组织条例》 ( 大学院后改称教育部) ,第 7 条规定,该院下设中央研究院。10 月,大学院成立; 院长蔡元培于 11 月聘请学术界人士王季同、宋梧生、徐渊摩、竺可桢、谌湛溪、曾昭抡、郭任远、胡刚复等 30 余人,组成中华民国大学院中央研究院筹备会及各专门委员会。11 月 20 日,中央研究院筹备会举行会议,通过《中华民国大学院中央研究院组织条例》,确定中央研究院为中华民国最高科学研究机关,其职责为直接从事研究工作和指导、辅助、联系、奖励全国科学研究事业的进行两项; 以大学院院长蔡元培兼任研究院院长,大学教育行政处主任杨铨兼任研究院秘书。议决先设立理化实业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和观象台四研究机关。翁文灏、李四光、朱家骅、谌湛溪、李济、徐渊摩被推定为地质研究所筹备员。

1933 年 3 月,翁文灏、竺可桢、张其昀三人具名发起,邀地学界同志 40 人为发起人,成立中国地理学会。谌湛溪参加了该学会的第一届年会及在其间召开的社务会。从参加社务会人员仅有翁文灏、竺可桢、蔡源明、韦润珊、柳翼谋、缪凰林、刘恩蓝、朱庭祜、谌湛溪、朱起凰、邓启东、方壶、张其昀等 13 人看,谌湛溪应为发起人之一。

1937 年 “七·七事变”,7 月 17 日日本侵略军占领了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校园。学校师生几经辗转历尽磨难,于 1939 年 1 月 28 日到达贵州平越县城 ( 今福泉县) 。贵州省政府命令平越县对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内迁平越做好安排。平越县政府将文庙内的县立中学腾出,作为教室和办公室,将旧考场屋的县立小学腾出,作为学生宿舍,又租赁了一些民房,略加修缮,充作教授与家属宿舍。后又在福泉山上建起了简易图书馆,开辟了大小两个操场。1939 年 3 月原有教师罗忠忱、伍镜湖、黄寿恒、顾宜孙、李斐英、朱泰信、林炳贤、许元启、范治纶、邵福旿、罗河、李汶、杨耀乾等 20 多位教授陆续到校,茅以升院长又延聘了何杰、陈茂康、谌湛溪等教授,师资力量,甚为雄厚,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1941 年 7 月,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与北平交通大学铁路管理学院在平越合并,称为交通大学贵州分校。1944 年12 月湘桂失陷,平越告急,学校于1945 年1 月迁往重庆。交通大学在平越复课期间,培养了不少学有专长、质量很高的学生,毕业后逐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其中选为学部委员和院士的有: 佘峻南,林秉南,萧纪美,徐采栋,谭靖夷,陈能宽,庄智育; 命名为建筑和勘测设计大师的有: 佘峻南,胡惠泉;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有: 陈能宽,葛昌纯。

谌湛溪先生是一位爱国爱民的科学家、教育家,是一个十分重感情、有骨气的人。他对祖国十分热爱,与同时代的一批有识之士共同为祖国摆脱贫弱而努力奋斗; 他对挣扎在社会底层的贫苦民众十分同情,而对压榨贫苦民众的权贵和富豪则报以傲视乃至怒骂。

谌湛溪先生与同时代的众多著名学者保持着友好联系,诸如竺可桢、翁文灏、秉志( 农山) 、杨铨 ( 杏佛) 、黎照寰 ( 曜生) 、过探先、刘芙若、李济、路季讷、茅以升、吴蔼宸等。特别是与秉志关系甚密。

秉志是我国生物学研究的先驱者,在东南大学教学期间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生物学系。谌湛溪先生与秉志两人曾同在东南大学和厦门大学任教,常以诗和答,《柏余集》中多首诗是写给秉志的。

1929 年著名农业教育家、棉花育种家和造林事业的先驱者过探先病逝,谌湛溪先生与简伯荘作挽诗悼念:

冀北争鸣日,东海共济时; 廿年弹指过,异地有心知。同作京华客,粗消阔别思; 方期多把晤,哪得便长辞。稼穑千秋业,胶庠一代师; 哀荣家国事,风雨友朋悲。既赴寝门哭,亦陈蒿里诗; 尤怜明德后,八干桂林枝。

谌湛溪先生在京师大学堂就学期间,曾从我国近代诗人陈衍 ( 石遗) 习诗,多年后仍保持着密切联系。1926 年曾以诗 《上陈石遗师二首》向恩师吐露心声:

再拜吾师南海上,七十人豪童子颜; 富国筹谋空夙昔,余波绮丽惊尘寰。传经中垒饶心事,落笔昌黎自斗山; 半百门生昂首问,谁系斯文天地间。

华岳三峰石裂成,一回瞻眺一倾诚; 未知四度秦川眼,争似陈门两立情。

谌湛溪先生在他的多首诗作中流露出爱国爱民、忧国忧民之情,如 《闻武汉起义》、《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学生欢迎来宾歌》、 《安源萍乡总工会开幕》、 《开滦活埋矿工哀诗》、《廿年二月八日抚顺煤矿三千矿工死事哀诗四首》等。兹录其中三首于后,读者可从其中得窥先生心迹。

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学生欢迎来宾歌 ( 1914 年) :

长河浪挟鱼龙走,南岭云横霄汉间; 唯我黄人叨帝眷,千秋拥此好江山。成周礼乐汉唐烈,盛轨莫追攀,古邦岿立耀灜寰。

连城攻借他山石,古鼎长留不断香; 巨浸并收欧美水,震霆一启典坟光。神州文物昭回耿,赖我少年扬,著鞭莫闲前途长。

大同雅化何人振,并世两雄白与黄; 黄白一朝握手见,众生齐上华胥乡。师生朋友欢今夕,丝竹夜无央,和平世界鞭先扬。

安源萍乡总工会开幕 ( 1927 年) :

赤帜连云起,金声动地来; 万人开胜会,八尺建高台。滚滚词翻峡,轰轰掌击雷; 晴明生气溢,瞻顾几低回。

开滦活埋矿工哀诗 ( 1929 年) :

只为黄金不为人,雷霆自古本皇仁; 秦皇岛畔黄泉路,多少三良尽殉秦。

1935 ~ 1936 年,谌湛溪先生任贵州省建设厅厅长兼交通局局长。据传蒋介石到贵州视察,召见省政府及各部门官员。谌湛溪先生先是推托不见,被指名传见后则以语言顶撞,因此触怒蒋介石而被免职。

谌湛溪先生精于矿山地质,对工作一丝不苟。谌湛溪先生的侄子谌志平曾于 1942 ~1944 年间在个旧锡矿工作,在那里遇到一个老工人,当他知道谌志平是谌湛溪先生的侄子时,谈了一段往事。这个老工人曾在央草堂主井建井时因临时井壁垮塌被埋在地下达一个星期之久。他对谌志平说: “你伯伯在矿上时,每天都下井,手中拿一个小榔头,在井壁的临时支撑上,东敲敲,西打打,大家并不注意,谁知他刚离矿不久,由于临时支撑没有经常检查,未能即时发现问题而垮塌,几十个工人被埋井下七八天,救出后,都已奄奄一息,每天只能喝点牛奶,半个多月才渐渐恢复过来。大家都说: 要是谌老头子在矿上,绝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作为一个矿山企业的总工程师,为保护矿工的安全,坚持到施工现场检查生产安全情况,可见其对工作的负责精神。

谌湛溪先生就教于多所高等院校,时间跨度达 30 余年,可谓桃李满天下。但先生已故去近半个世纪,即便是他最年轻的弟子,现在已是年逾古稀,能查访到的已为数不多。本文第一作者曾碰到过一位谌湛溪先生在唐山工学院的学生,谈到了他老师的情况,那还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1993 年 8 月 17 日,我到六枝矿务局参加 《织金煤矿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 修改) 》论证会。这次会议十分重要,其结论将作为国务院决策的依据,能源部为此派出了由北京煤炭设计院和武汉煤炭设计院共 10 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参加论证。办理住宿登记的服务员得知我是织金县副县长时告诉我: “有一位北京来的专家留下话,说织金县政府的领导到达后请尽快安排见一次面。”我向服务员问明这位专家住宿的房间号,放下行李后立即前去拜访。专家是一位老先生,看上去有 70 多岁了。我说明来意后,老先生握住我的手自我介绍说: “我叫脱师禄,我的老师谌湛溪是你们织金县的,是一位十分令人钦佩的师尊。希望你能帮忙打听一下他家里人的情况,如有可能,安排见个面。”在时任县委副书记的谌贻琴同志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谌湛溪先生的侄女谌拙若老师,于专家组在织金县现场考查期间抽空安排他们见了面。

攀谈中谌拙若老师拿出了她父亲与谌湛溪先生合影的照片。脱师禄先生手捧照片端详了很久,慢慢地告诉我们: “谌湛溪先生是我在唐山工学院求学时的老师。那是抗日战争时期,北方的唐山交大为躲避战祸迁到贵州,地点是在当时的平越县 ( 今福泉县) 。谌湛溪老师学识渊博,在矿冶界威望很高,被誉为矿医,哪个矿山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把他请去难题都迎刃而解。他的学生有很多现在是煤炭系统的业务骨干,对这位老师都十分崇敬和怀念。谌湛溪老师曾告诉我们,他的家乡煤炭很多,希望我们毕业后前去开发。唉!50 多年了,我才来实践老师的嘱托。”

谌湛溪先生生不逢时,一生大部处于我国备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黑暗年代,忧国忧民,为祖国摆脱贫弱、复兴强盛而在荆棘丛中奋斗不止。他曾在为同学钱浩如所作的挽联中写到: “君今长眠地下,我今长工地下,静动虽异,各登世外到黄泉”,将地下采矿戏称为在 “黄泉”工作,于诙谐中透露出对失去同学的凄婉、对黑暗世道的愤懑之情。在 1926 年 《寄农山》诗中则直接喊出了 “黄泉幽路满荆棘”的话语。谌湛溪先生满腹地学知识,一腔报国热情,但由于军阀混战,外敌入侵,战祸连年,从事工业建设,备受干扰,毫无保障,未能一展宏图。谌湛溪先生的侄儿谌志平回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晚餐后,曾听到谌湛溪先生以不胜感慨的声调吟诵古人的两句话: “武帝好文而臣能武,文帝好武而臣老矣”! 可以想见他想为国报效而未能一展宏图的苦闷心情。

谌湛溪先生生逢其时,在祖国极端贫弱,急需科学技术营养的时候,他与同时代的热血儿女们一道,从西方取回了近代科学知识的种子,披荆斩棘,辛勤播种,建立起我国的近代科学团体、科学研究机构、科学院系,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为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与谌湛溪先生同时代的人们的披荆斩棘,就不会有我国当今兴旺发达的科学技术。

我国的著名画家刘海粟对谌湛溪先生有个评价: “他是一位正派的科学家和教育家,认认真真地探寻祖国宝藏,勤勤恳恳地传授知识,洁身自好,不与达贵显宦同流合污,虽出身世家,却无纨袴子弟恶习,任劳任怨,值得尊敬。在中国近代科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人们将永远记住为祖国摆脱贫弱、复兴强盛而曾经在荆棘丛中奋斗不止的科学先驱,永远记住谌湛溪先生。

参 考 文 献

[1] 谌湛溪 柏余集 北京: 1932

[2] 谌贻燕 谌氏族谱 湛溪公传

[3] 贵州省织金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织金县志 北京: 方志出版社,1997

[4] 谌志平 我的伯父谌湛溪 贵州文史丛刊,1993,( 2) : 69 ~70

[5] 傅洁茹 美国退还部分庚款及其用于留学教育的经过 历史教学,1995,( 2) : 39 ~42

[6] 程新国 “庚款留学”寻踪 文汇报摘自 《庚款留学百年》 东方出版中心,2005

http: / / www news365 com cn / wxpd / ds / sz / t20051008_ 674117 htm

[7] 张剑 中国科学社股东股金与改组 中国科技史料,2003,24 ( 2) : 95 ~103

[8] 南京大学百年史 http: / /museum nju edu cn/univerhistory/n26 asp

[9] 姬丽萍 抗战前中央研究院的建立及其成就评析 山西师大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01,28 ( 2) : 92 ~96

[10] 孙宅巍 “中央研究院”的来龙去脉 ckzl net2006 -1 -21 6: 44: 04

[11] 茅以升在唐山交大 前沿网: http: / /qy swjtu edu cn

[12] 国立交通大学校史 http: / /www nctu edu tw/school/history html

[13] 本会史乘 地理学报,2 ( 1) : 149 ~153

[14] 刘海粟 读谌湛溪 《柏余集》( 谌氏族谱中摘录)

丁家。根基查询毕节发布显示,丁宝桢1820至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今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牛场镇人,清朝时官至四川总督。丁宝桢为官生涯中,勇于担当、清廉刚正,一生致力于报国爱民。后代遵循其祖训克勤克俭,兢兢业业。在织金县设有丁宝桢陈列馆。

汉族简介

国务委员简历

国务委员李尚福新华社发

李尚福简历

李尚福,男,汉族,1958年2月生,江西兴guó人,1974年5月参加工作,1982年8月入伍,1980年6月加入中国***,重庆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

现任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国防部部长,陆军上将军衔。

国务委员王小洪新华社发

王小洪简历

王小洪,男,汉族,1957nián7月生,福建福州人,1974年7月参加工作,1982年12月加入中国***,中央党校大学学历。

现任中共二十届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公安部部长、党委书记,中央政法委员会副书记,总警监。

国务委员吴政隆新华社发

吴政隆简历

吴政隆,男,汉族,1964年11月生,江苏南京人,1984年8月参加工作,1987年11月加入中国***,太原机械学院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毕业,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

现任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国务院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

国务委员谌贻琴新华社发

谌贻琴简历

谌贻琴,女,白族,1959年12月生,贵州织金人,1977年3月参加工作,1985年5月加入中国***,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研究员。

现任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

国务委员秦刚新华社发

秦刚简历

秦刚,男,汉族,1966年3月生,河北怀来人,1988年8月参加工作,1986年11月加入中国***,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国际政治专业毕业,大学学历。

现任中共二十届中央wěi员,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外交部部长。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于帅

监审:穆好强

阿甘哥荐读

甘肃代表团审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等

最新通知:下周三起恢复!

计划6月回家!

汉族的介绍,50字之内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yán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

无论是在政治、军事、哲学、文学、史学、艺术等诸多方面,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汉族都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汉族宗教的主要传统观念。jǐ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

扩展资料:

汉族先民

据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立都范围,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中原地区为活动范围;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个类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认为即汉族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

远古传说,还描述了汉族先民曾经历漫长的原始公社制时代。在黄帝宏卜以前,经过“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部落的阶段;关于黄帝的传说,则标志着由母系氏族部落转化为父系氏族部落,并已进入部落联盟阶段。

传说在黄帝之后相继以禅让方式为大部落联盟首领的尧、舜、禹,虽都被认为是黄帝的子孙,然而历史传说又表蔽腔穗明,汉族远古先民,实包括来自圆基羌、夷、苗、黎等氏族部落集团的人。

因而,又有虞舜出自东夷,夏禹出自羌、戎的记述;还有一些传说中的人物,按不同记述,可解释成亦羌、亦夷、亦苗黎。这种历史传说的矛盾现象,反映了不同来源的氏族部落集团逐步融合为同一个族体,创造共同祖先的历史过程。

汉族产生的标志是什么?

1、头发:直而质地较粗,横切面呈圆形。

2、发色:黑。

3、肤色:黄或黄褐。

4、眼形:杏仁眼,两眼分开较远,即常说的“凤眼”。眼脸较厚,具有内眦褶

(就是在眼的内角处,由上眼睑微微下伸,遮掩泪fù而呈一小小皮褶。汉族大部分人有这种褶,而外国人却无此褶。内眦褶在眼内角的特殊皮肤褶皱)

5、眼色:黑褐色。(纯黑色的不是纯种汉族)

6、鼻形:鼻根较低扁。

7、脸形:颧骨较突,面形扁平。

8、体毛:体毛和胡须较少。

9、颅骨:中头、高颅、低眶等。下颌钝角、平滑、圆颌形多见。且后脑勺多平形不突出。眉骨多平直,眼眶多呈扁四方形。颧骨尖锐且靠近眼窝。

10、体形:肩宽,躯干长,四肢较短。

11、体高:平均在1。67米以上。

12、牙齿:常有箕形门齿。(就是牙齿形状是铲形齿。其特征是门齿外侧边缘象口腔内的方向卷起,横截面如“┕┙”状。汉族人中出现频率超过98%)

13、蒙古斑:即所谓的“胎记”,在婴儿期至5岁时常出现。(就是身上有黑色或者青色的痣斑。是指新生儿的骶部和臀部皮肤出现色素聚集,呈现出灰蓝色斑块。在汉族中,该特征的出现频率达到94%。一般会自然消失,但有的个体会保存终生

贵州地学先驱谌湛溪

刘家仁 (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贵州省地质学会)陈履安 ( 贵州省地质科研所,贵州省地质学会)谌湛溪先生是我国较早接受近代地学教...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