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曾氏的名人、家谱、曾氏起原
曾 子即曾参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费县人他是孔子的弟子以孝著称。相传《大学》是他所著被后世儒家称为“宗圣”。 曾 谭汉代泉陵人。推举为孝廉拜官为尚书郎。有文韬武略之才官累至太常。 曾 玉曾参十三代孙二支曾顼的长子、曾嘉的孙子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东南人。拜官汉御史大夫。 曾 万汉镇南将军曾率兵征讨南部边境开拓了南康郡的境界。后被封为南康逸士。 曾 辉曾骈次子、曾庆的孙子任吴散骑常侍镇南节度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监祭酒兼御史中丞。 曾 芳唐代曾经任程乡县令当时老百姓为瘴气所苦曾芳用药来接济百姓。来求药的人接连不断。 曾 布北宋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省人嘉佑进士曾参与王安石变法任三司使在徽宗年间为相主张调和新旧两派。 曾 慥今福建晋江人北宋末南宋初诗人能诗文曾编有《类说》又广辑有关遒教的文献资料编成《道枢》。 曾 几今江西赣州人南宋诗人曾历任江西、浙江提刑。其诗学江西派风格清隽。陆游曾从他学诗。 曾 巩北宋文学家字子固1019-1083南丰今属江西省人世称南丰先生。嘉佑进士尝奉诏编校史官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为王安石所推许。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些文章对当时在位者的因循守旧表示不 满主张在“合乎先王之意”的前提下对“法制度数”进行一些改易更革。有《元丰类稿》。另《隆平集》也题为所作。
姓氏:曾
祖宗:夏禹的后裔
分类:以“鄫”去邑旁为氏
姓氏起源:
曾姓来源比较纯正,据有关史料查证,主要出自姒姓,为夏禹的后裔。相传帝舜时,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故帝舜便赐予禹姒姓。据《世本》、《元和姓纂》及《姓氏考略》所载,相传夏禹的第5世孙少康中兴了夏室后,曾把自己最小的儿子曲烈封于一个叫“鄫”的地方,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少康的这一房子孙所建的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大约相袭了近两千年,一直到春秋时代,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这时候,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并在鲁国做了官。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后去邑旁,表示离开故城,称曾氏,就此世时代代承袭下来,一直流传到今天。曾氏家族长久以来未曾有被外族或外姓冒姓的记录,现在曾姓的中国人,都是一脉传自太子巫,系出上古圣君夏禹,名副其实的四千年前是一家。所以,对于同姓联婚,曾氏家族一向严格禁止。
郡望:
1、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初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县西北)。相当于今甘肃通渭、秦安、定西、清水、庄浪、甘谷、张家川等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西晋移 上邽(今天水市)。北魏相当今天水、秦安、甘谷等市县地。
2、庐陵郡:东汉时置郡,治所在石阳(今江西吉水东北),三国吴移治高昌(今江西泰和西北)。相当今江西永新、峡江、乐安、石城以南地区。
堂号:
三省堂:孔子弟子曾参非常注意修身,每天从三方面检查自己:为人做事有没有尽到心;和朋友交往有没有失信;老师教的东西有没有复习好。“三省堂”即由此得名。
此外,曾氏还有堂号“鲁阳”。
迁徙分布
曾据后人曾略居于抚州南丰(今江西广昌县东),是为抚州房。西晋永嘉二年(308年),曾氏有一支迁居会稽(今浙江绍兴)。此外,曾氏族人还迁居于韶州(今广东韶关)、虔州(今江西赣州) 、交州(今广州)、蜀郡(今成都)、豫章(今江西南昌)、吴郡(今江苏功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南阳(今属河南)江夏(今湖 北鄂城)、襄阳(今属湖北)等地。唐末,曾氏开始迁往福建。清代,福建人曾赐锡移居台南,此后,闽、粤曾氏不断有人迁居台湾,进而又有迁居海外者。目前,曾氏为台湾第16大姓,在全国大姓中排第38位。
在清末时期,汉人强势崛起,出现了一大批手握重权的汉人大臣,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以上四人中,若单论权势,无疑是李鸿章最重,但是若论传奇程度,曾国藩当居第一,李鸿章曾得他的提携,左宗棠曾是他的部下,唯有张之洞没什么关系,但张之洞年轻了很多。
曾国藩出生普通耕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下面有四位弟弟和四位妹妹;曾国藩的父亲曾中过秀才,所以曾国藩自然也是踏上了科举的道路,在28岁时成功登第,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自此,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朝考列一等第三名,道光帝亲拔为第二,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自此,曾国藩开始了他在官场上的传奇生涯,十年七迁,连跃十级,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在此之际,正值太平天国崛起;公元1852年时,曾国藩因母丧归家。当时清政府的正规军早已腐朽不堪,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太平军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
于是清政府就命令曾国藩和湖南巡抚张亮基办理团练;借着清政府急于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勇,而且还获准在衡州练兵,“凡枪炮刀锚之模式,帆樯桨橹之位置,无不躬自演试,殚竭思力”,并派人赴广东购买西洋火炮,筹建水师。
家里大哥成了湘军首领,他的四个弟弟当然不会不去帮忙;曾国藩的二弟叫曾国潢,曾国潢比曾国藩小九岁,而比其弟曾国葆大八岁。这样,在兄弟五人中,长兄在外读书做官,他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其他四个兄弟中的长者。所以他比其他几个弟弟懂事得早,帮父亲料理家务所占去的时间当然要就多一些。在捐了个监生身份后,曾国潢专心辅助父亲曾麟书照料家事。
而曾国藩的三弟叫曾国华(送给叔父曾骥云为子),曾国华骁勇善战,且有智谋,颇有战功,因而深得曾国藩的器重和信任;在曾国藩丁父忧归籍期间,曾国华暂带湘军;曾国藩回来后,曾国华入浙江布政使李续宾部,帮办湖北军务,但在三河镇之战中战死,尸骨无存;清廷悯惜曾国华忠烈,赠道衔,予骑都尉世职,谥愍烈,入《清史列传》忠义传。
曾国藩的四弟叫曾国荃,曾国荃也是颇有才能,曾录取为贡生,在石达开进犯江西时,曾国藩作战不利,曾国荃与新任吉安知府黄冕商议,向湖南巡抚骆秉章申请,招募兵勇3000人,与周凤山一起合计6000人,赴援江西,对太平军作战,因始攻吉安,故称吉字营,为曾国藩的嫡系部队。
攻陷安庆后,因功加布政使衔,以按察使记名,赏穿黄马褂,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后又攻克无为州,取太平天国粮仓运漕镇,因功赏一品顶戴;而且这曾国荃打起仗来简直是不要命,在疫病盛行的不利情况下,以寡敌众,力战四十六昼夜,屡次击退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的反扑,先后击毙对王洪春元、德王唐日荣。
曾氏兄弟5人,除曾国藩外,曾国荃的功名要高于其他3人,不仅对于清朝功不可没,对曾国藩的帮助也最大。但这曾国荃却有点疯狂,他手下的将士也大都是亡命之徒,每攻下一城,曾国荃命令放假三日,任凭兵勇烧杀抢掠奸*,无恶不作。尤其是在安庆之战后,曾国荃下令杀了一万多降卒,因而得了一个“剃头匠”的绰号,而且他还将英王府的所有财富据为己有,全部装上船只,运回湖南荷叶塘家中。
尤其是在攻入“天京”后,在曾国荃纵容下,湘军肆意践踏妇女,屠杀无辜百姓,到处挖掘窑藏,掠夺财宝。湘军所为,令人发指。曾国荃所得金银细软、稀世珍宝盈筐满箱,难计其数,其贪婪残暴之名于是遍闻天下。民间流传曾国荃的吉字营湘军掳掠的金银如海、财货如山,一时间,长江上成百上千艘舟船,满载这些财宝驶向湖南……
曾国藩为了保住这个得力的弟弟,忙以曾国荃病情严重为由,请求将九弟开缺回籍;后奉清廷之谕,起任湖北巡抚、陕西巡抚、山西巡抚。在任山西巡抚期间,正逢晋地久旱无雨,赤地千里,曾国荃多方筹款、筹粮,办理救灾度荒事宜竭尽全力。当地百姓对他感恩戴德,曾专门修建生祠,以纪念他。晚年时期,升任礼部尚书、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在去世前,被加太子太保衔,去世后谥“忠襄”。
曾国藩还有个五弟,叫曾国葆;曾国葆是1859年因悲愤兄国华战殁于三河镇而加入湘军的,于讨剿太平天国“包围南京”之前哨战以寡击众,大破各路来援李秀成太平军十万,建功甚伟;却在1862年12月因操劳过度病逝于南京雨花台湘军大营内,“包围天京”战略遂改由兄长曾国荃接手于1864年克竟全功。死后诏依二品议恤,赠内阁学士,予骑都尉世职,建专祠,谥靖毅。
急需:曾氏的名人、家谱、曾氏起原
本文2023-10-06 11:12:0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88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