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文物中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和奇珍异宝的资料。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3收藏

圆明园的文物中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和奇珍异宝的资料。,第1张

1、大水法石鱼

圆明园大水法石鱼位于被焚毁前的西洋楼建筑群落,身长125厘米。大水法从乾隆十二年动工,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完成,因此这对石鱼至少有248年的历史。

圆明园遭劫后,这对石鱼于上世纪20年代末流落民间,现今终于被有识之士无偿送回了家。同时回家的其余8件石刻文物包括台阶、栏杆、底座等,是由北京电教馆送回的。8个构件中,有6件因雕有精美的西洋花纹,被推测为西洋楼的护栏等,另两件为中式雕栏。

2、金瓯永固金杯

金瓯永固金杯为清朝皇帝于每年正月初一举行元旦开笔仪式时的专用器。杯呈卵圆形,口径8厘米 足高5厘米 通高125厘米,以两条夔龙为耳,夔龙头各安珍珠一枚;以三个卷鼻象头为足。

杯身满錾宝相花,花纹对称,镶嵌以珍珠、红蓝宝石做花心,点翠地。杯口一侧,錾刻阳文篆书“金瓯永固”四字,另一侧钤“乾隆年制”款。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3、《骏骨图》

《骏骨图》是元代画家龚开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骏骨图》描绘了一匹饥肠辘辘的马,它瘦骨嶙峋,几乎抬不起头来,但仍可从其如炬目光中感受到不屈精神。

《骏骨图》写染结合,描绘马的骨骼、肌肉、鬣尾、蹄腕,颇具写生之意。

4、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

到2012年为止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铜像已回归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此次捐赠的鼠首、兔首,为北京圆明园流失的十二生肖青铜像中的两件。

目前,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十二大生肖兽首已经有8个回归中国,其中龙首目前在台湾保存完好,不过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

5、《四十景图》

圆明园《四十景图》,是根据乾隆皇帝弘历的旨意,在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由宫廷画师、词臣绘制而成的40幅分景图。按其绘法不同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工笔彩绘图,仅有一套,原存于圆明园。该图艺术价值高,直观效果好。

第二类为墨线白描图,共有3种版本:一是由词臣奉旨校刊乾隆《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的附图,有乾隆十年内府行本;二是光绪十三年石印再版《圆明园图咏》所附分景图,原由孙祜、沈源合绘;三是张若霭绘制的四十景。

如今我们所见到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彩色,是据1983年法国学者赠给中方的乾隆原图底版印制的。

——圆明园大水法石鱼

——金瓯永固金杯

——骏骨图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四十景图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建于1709年,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后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经营了近一百五十多年,最后毁于英法联军大火。

  圆明园的资料和历史背景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又称圆明三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圆明园的兴建经历了清王朝政治经济最鼎盛时期,又见证了清王朝的迅速下滑,可以说一座圆明园就是一部清王朝的兴衰史。

 圆明园建于1709年,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然后雍正在原赐园加以拓展,后来。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形成了圆明三园。后又经雍嘉庆、道光、咸丰三位皇帝不断的改建和装饰。圆明园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后来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使圆明园最后变成了遗址。

1、《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为中国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2、景泰蓝麒麟

景泰蓝麒麟原属圆明园珍品,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收藏于法国枫丹白露宫。2015年3月1日清晨6点被遭窃,下落未明。

3、《圆明园菊花迷宫图》

《圆明园菊花迷宫图》原属圆明园珍品,是由清代宫廷画师郎世宁绘制得绘画作品。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4、乾隆大玉山

乾隆大玉山原属圆明园珍品,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明尼阿波利斯澳克艺术中心。重640磅。这是一块含有绿色和白色的新疆和田玉石,能放射清冷的灰绿色光泽,被雕刻成一座高峰深谷的玉山。这座精美的玉雕艺术品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一个。

5、圆明园印

1904年(光绪三十年),康有为游巴黎,在奇规昧博物馆曾见过中国内府珍物及玉玺等,并认为是圆明园文物。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法国巴黎东方博物院。

1如何建成:

圆明园主要兴建于康熙末年与雍正时期,康熙四十八年,康熙皇帝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的一座园林赐给其第四子爱新觉罗·胤禛,并亲自为园林题名“圆明园”。雍正时期,雍正皇帝下令对圆明园进行了扩建,工程大体包括三大部分:仿照了紫禁城中轴对称的形制,向南延伸了中轴线并修建了宫殿区,新辟了大宫门等。

第二部分,向北、东、西三面拓展,修建了亭、榭、楼、阁等。第三部分,修建了福海及其周围的建筑群。至此,经过扩建后的圆明园,占地面积达到三千亩左右。至此,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形成。乾隆帝继位以后,又对圆明园内的园林的景观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新建筑群,并且在圆明园的东面和东南面修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圆明三园。

2如何占领与破坏:

咸丰十年(1860)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持续了两天两夜的大火,将圆明园烧成一片废墟。

同治年间(1862~1874),同治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清朝覆灭后,一些军阀、政客、官僚,纷纷从圆明园盗运建筑材料,圆明园遗址遭到进一步破坏。

被英法联军烧毁,八国联军侵华时彻底毁灭。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

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

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

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万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它建筑。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诸园再遭劫掠。这一次,清政府对圆明园已完全失去控制,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已不再满足于抢劫洋人劫余的财富,他们把园内火劫之余的零星分散的建筑、木桥的柱子、桩子锯断,用大绳拉倒,园内大小树木也被滥伐殆尽。

当时清河镇上木材堆积如山,交易繁忙,而园内则炭厂林立,树枝、树根全被烧成木炭。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

扩展资料: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傍晚即闯至圆明园大宫门。

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

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仑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

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国人之物件。”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紧接着,破坏开始了。48小时里,圆明园成了一场“有组织劫掠”的目标。士兵们砸碎花瓶和镜子,撕下画幅和卷轴,他们破开仓库抢夺丝绸,并用这些珍贵的织品包扎马匹;他们裹上皇后的凤袍,口袋里装满红宝石、蓝宝石、珍珠和水晶。

鲁西记载道:“两天内,我拿到了价值3000万法郎的丝绸、珠宝、瓷器、铜器和雕塑” ,这是一场令人错愕而迷幻的狂欢,“就像是吸食大麻者的幻觉”。

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情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

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

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

一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

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该人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衣物几乎可遮没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

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

最后,在10月18日,英军指挥官、八世额尔金伯爵詹姆斯·卜鲁斯(James Bruce,他是恶名昭著的古希腊石雕收集者七世额尔金伯爵之子)下令,将圆明园付之一炬。

在其后的两天时间里,士兵们被分派到各个宫殿、宝塔和其他建筑中放火。尤为惨重的损失是帝国的图书及档案馆,约一万零五百卷图书档案,包括有关中国历史、科技、哲学及艺术最为稀世及精美的著作,都在额尔金的大火中灰飞湮灭。

——圆明园

1、猴首铜像

原属圆明园海晏堂前大水法铜像,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后被中国保利集团公司购回,现收藏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2000年5月前后,香港文物拍卖会上公开拍卖几件圆明园文物,其中三件是西洋楼海晏堂十二生肖喷泉上的牛、猴、虎生肖铜头像。

海晏堂十二生肖喷泉是按照我国十二生肖设计的喷泉时钟,每到一个时辰,属于刻时辰的生肖钟就会自动喷水,正午十二点时,十二生肖则同时喷水。

设计极为精巧。当年英法联据抢劫时,也是将其作为最珍贵的宝物对待的。得到它的,也是有特殊身份的人。

在拍卖会上,最终铜虎首以1400万、铜牛首以700万、铜猴首以740万成交。令人稍感欣慰的是,这三件圆明园珍宝均被中国两家公司买下。

猪首和马首铜像是澳门特区著名爱国实业家何鸿燊博士出资600多万及6000多万购回,并将其捐献给保利艺术博物馆。

2、猪首铜像

猪首铜像原来摆放在北京圆明园西洋楼景区中的海晏堂前。当时海晏堂前有十二生肖兽首,分别代表一天的12个时辰,每日按时依次喷水,至正午时十二生肖同时喷水,场面壮观。

兽首铜像,是东西方艺术交融的结晶,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做工精细,在中国雕塑艺术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铜铸狗首原与另外十一个生肖铜像并列于北京圆明园,但当年英法联军入侵火烧圆明园时把十二生肖铜像偷走。

“猪首”铜像是中国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的人士于今年春天在美国一位私人收藏家处寻访到的,专家反复鉴定后认为,这件铜像与此前保利收藏的3件铜像同属一个系列,可确认是圆明园大水法十二生肖铜像中的一件。

艰苦的谈判之后,那位美国收藏家终于同意将这件珍贵文物转让。何鸿燊先生得此消息,迅速与中国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联系,并为基金出资收购国宝,捐赠给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

至于为收回国宝付出的资金数目,保利方面没有透露。可惜的是,猪头顶部也有一处凹坑,推测为枪托所砸。

中国保利艺术博物馆曾斥资3317万港元,从香港佳士得和苏富比两家拍卖行购得铜牛首、猴首和虎首3件圆明园文物。

3、金瓯永固杯

“金瓯永固杯”是清代皇帝每年元旦举行开笔仪式时专用的酒杯。杯口边铸有“金瓯永固”、“乾隆年制”篆书。

根据清“内务府活计档”记载,乾隆对“金瓯永固杯”的制作十分重视,不仅要领用内库的黄金、珍珠、宝石等珍贵材料,而且在制作过程中的每道工序之前都要先精细地画图样呈览,直至皇帝十分满意方可。

根据档案记载,乾隆年间共制作了四件“金瓯永固”杯,分别是乾隆四年一件,乾隆五年二件,乾隆六十二年(嘉庆二年)一件。

华莱士典藏博物馆武备厅内收藏的铜杯应为乾隆四年所制,此杯夔龙头顶未镶珍珠。乾隆五年下旨在夔龙头顶镶嵌珍珠,华莱士典藏博物馆武备厅内收藏的金杯有珍珠,应为乾隆五年所制。

另外一件制于乾隆五年的“金瓯永固”杯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而制造于乾隆六十二年的“金瓯永固”杯则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4、《骏骨图》

《骏骨图》是元代画家龚开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描绘了一匹饥肠辘辘的马,它瘦骨嶙峋,几乎抬不起头来,但仍可从其如炬目光中感受到不屈精神。 

《骏骨图》写染结合,描绘马的骨骼、肌肉、鬣尾、蹄腕,颇具写生之意。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此画被人从圆明园掠出,后辗转到了日本,被阿部房次郎(1868—1937)家族收藏。

阿部房次郎是20世纪初日本的纺织业巨子,他深受当时关西汉学家内藤湖南(1866—1934)及长尾雨山(1864—1942)的影响,从日本和中国搜购书画。

1937年5月,阿部房次郎因病去世,临终嘱托家人其收藏来于社会,当归之社会。1943年,其长子阿部孝次郎将160余件中国古代书画,捐赠给大阪市立美术馆,成为该馆早期的馆藏支柱。此画至今还保存在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5、《归去来辞图卷》

《归去来辞图》是宋末元初画家钱选创作的一幅中国古画,在《归去来辞图》画面里,左一半为坡岸,有人家院落;右一半烟水浩淼,远处依稀可见淡淡山脉。

靠近坡岸的水中有一只木船,陶渊明身着大袖宽袍立于船头,一童子在船尾摇橹。看召魄伏的波纹,木船正破水向岸边驶来。

另—边浅渚绿岸上有六棵柳树,枝叶茂密;一道隆起的院墙间有一柴门开着,几竿竹子探出墙来,这大概是陶渊明的居所。门前有俩孩童和一妇人似在迎接陶渊明回家。

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抢夺圆明园时,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人并不认书画作品,所以很少有联军军官或士兵抢夺书画作品。

但此画仍然没有逃脱被盗抢的命运。英法联军退兵后,清政府从咸丰十年(1860)十月初五开始,由胜保等人率军队在圆明园、三山附近地区挨家挨户搜寻圆明园文物。

其中十月初五这天在昌平一个土匪窝中查到土匪趁英法联军抢夺时混乱而进入园中抢到的《归去来辞图卷》、《道光帝喜溢秋庭图》轴、《浮玉山居图卷》等书画作品六幅。《归去来辞图卷》重新被收入大内。

此画卷后又被汇文书院学长(南京大学前身)美国人福开森得到,福开森对中国文化特别是文物,兴趣渐浓,辛亥革命以后,开始专心研究中国文化,特别热衷鉴别与收藏中国古董字画。福开森于1945年去世,终年79岁。

1913年福开森将《归去来辞图卷》捐赠给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猴首铜像

——猪首铜像

人民网——圆明园里的文物:它们现在何处

有关圆明园的资料简介

 有关圆明园的资料简介,圆明园的历史是悠久的,同时圆明园也是很漂亮的,圆明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下面看看有关圆明园的资料简介。

有关圆明园的资料简介1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始建于康熙46年(1709年),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称万春园)组成,通称为“圆明三园”。圆明园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有园林风景一百五十余处。1860年10月,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此事件成为中国近代上的一页屈辱史。

  1、圆明园的规模

 清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花植木,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园内珍藏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除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将圆明园烧毁。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圆明园西郊诸园再遭劫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往西安,清政府对圆明园已完全失去控制,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

 将圆明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彻底毁灭。圆明园占地350多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总面积等于85个紫禁城。

  2、圆明园的主要建筑

 (1)圆明园的位置在挂甲屯的北面,在北京大学的北面,清华大学以西。圆明园是清代帝王150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大型皇家宫苑。主要兴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年间,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长期居住游乐于圆明园,并于此举行朝会,处理政事,被清帝特称为“御园”,光是悬挂的匾牌就有600余座。主要园林景观风景区群有圆明园四十景、紫碧山房、文渊阁等。

 (2)绮春园原是清怡亲王允祥的赐邸,名为“交辉园”,始建于康熙末年。后改赐给大学士傅恒,乾隆三十四年正式归入御园,定名绮春园。嘉庆年间,该园有千亩规模,成为清帝园居的主要园林之一。

 嘉庆先有“绮春园三十景”诗,后又陆续新成20多景,当时比较著名的园林景群有敷春堂、清夏斋、涵秋馆、生冬室等近30处。悬挂匾额的园林建筑有百余座。该园1860年被毁后,在同治年间试图重修时,改称万春园。

 (3)长春园共占地一千亩,悬挂匾额的园林建筑约200座。长春园西洋楼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开始筹划,至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建成。由谐奇趣、线法桥、万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和线法墙等十余个建筑和庭园组成。西洋楼景区整个占地面积不超过圆明三园总占地面积的百分之二,是成片仿建欧式园林的一次成功尝试。

  3、圆明园的主要景致

 (1)大宫门,大宫门共5间,南向,门前有大型月台,东、西朝房各5间;房后另有曲尺型拐角朝房各27间等。

 (2)正大光明殿,是圆明园的正殿,皇帝每年举行生日受贺、小宴廷臣、欢庆龙舞、散馆乡试复试等活动的地方。

 (3)勤政亲贤殿,即养心殿西暖阁前室,位于正大光明殿的东面,为盛暑时皇帝办公之处。

 (4)养心殿西暖阁,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单独接见大臣,批阅殿试考卷的地方。

 (5)九州清晏,位于前湖北岸与正大光明殿隔湖相望,由三进南向大殿组成。

 (6)长春仙馆,建于乾隆九年,位于前湖西面,乾隆即位前曾居住于此。

 此外,圆明园主要景致还有镂月开云、碧桐书院、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万方安和、山高水长楼、同乐园等。

  4、小结

 圆明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它集中国几千年优秀造园艺术之大成,把中国古典园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有关圆明园的资料简介2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建于1709年,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后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经营了近一百五十多年,最后毁于英法联军大火。

  圆明园的资料和历史背景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又称圆明三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圆明园的兴建经历了清王朝政治经济最鼎盛时期,又见证了清王朝的迅速下滑,可以说一座圆明园就是一部清王朝的兴衰史。

 圆明园建于1709年,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然后雍正在原赐园加以拓展,后来。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形成了圆明三园。后又经雍嘉庆、道光、

 咸丰三位皇帝不断的改建和装饰。圆明园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后来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使圆明园最后变成了遗址。

有关圆明园的资料简介3

  北京圆明园的资料

 要非常详细关于圆明园的资料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

 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

 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

  关于圆明园的资料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

 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

  圆明园的资料简介

 圆明园是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始建于1707年清康熙四十六年。

 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有一百五十余景。

 圆明园 圆明园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有“万园之。

  圆明园的资料,简介!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有“万园之园”的美称,意为什么样式的园林这里都有。

 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

 她原为清代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

 建设始于1709年,。

圆明园的文物中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和奇珍异宝的资料。

1、大水法石鱼圆明园大水法石鱼位于被焚毁前的西洋楼建筑群落,身长125厘米。大水法从乾隆十二年动工,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完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